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如何才能不痛苦,不焦虑?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如何才能不痛苦,不焦虑?

原创 汪大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用《正见》这本书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正见。
正见就是你怎么样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你看待这个世界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本文综述,看待世界有四大逻辑:
1️⃣诸行无常。无常意味着变化。跟每一个当下和谐相处,不执着于对于未来的控制。
2️⃣诸漏皆苦。修炼自己的无分别心,看情绪升起看情绪熄灭,从无明的喜乐上升到觉知的喜乐。
3️⃣诸法无我。诸法无我的核心是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则生,因缘消散则灭。

4️⃣涅槃寂静。你是可以当下顿悟的,你是可以一下子进入到那种喜乐的境界当中去的,而不需要依赖于时间或者空间。

下面展开来说说:
第一个:诸行无常。
什么叫诸行无常?你相信诸行无常吗?
一切和合的事物皆无常。比方说一个杯子,你现在看起来它是恒常的,就是一个杯子,但我随手一摔,它就不再是一个杯子,它就会变成垃圾,这叫诸行无常。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都无法独立的存在,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跟别人相依存的,都是由因缘构成的。如果去除掉这里边的任何一个因素的话,这个事物就不会变得恒常。
这就叫作无常,无常意味着变化
但我们很多人总是抗拒无常,我们希望接受无常当中的好的一面,我们不喜欢坏的无常。
就比如说我现在胃很疼,我希望让我的胃不疼。如果没有无常的话,你能够不疼吗?它就一直疼下去了,所以无常是可以让胃不疼的。
你喜欢这种往好的方向的变化,但你讨厌什么呢?你讨厌脸上长出皱纹,你讨厌变老,你讨厌亲人的离开。
对死亡的恐惧带给人们特别多的焦虑,这个焦虑的来源是什么?
就是来自于对无常的抗拒。你明明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你明明知道没法不接受这个无常,但是你抗拒它,你说最好不要发生在我身上,这时候你的焦虑情绪就增加了。
而且我们更没有力量扭转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会困在期待之中。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死亡也是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因缘消散的过程。
佛教里所谓的生死,生就是聚合,死就是分散。所以当一些东西聚合起来的时候,这是一个生的过程。当这些东西消散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死亡的过程。
庄子就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就是不断地组合又散开,组合又散开。
当你对无常抗拒得越厉害,你心中的焦虑和痛苦就会变得越多。
无常是一个好消息,有了无常才可以发生变化,痛苦也可以逐渐地转化。
不含有那么多期待的时候,你才能够跟每一个当下和谐地相处。跟每一个当下和谐相处,你才不会执着于对于未来的控制。

第二个:诸漏皆苦。
人产生的一切情绪都是苦的。你相信吗?
我们知道生气、愤怒、嫉妒、伤心、绝望,这些情绪是苦的。
但是爱情呢,喜欢呢?那么美好的瞬间,吃冰淇淋时候的感受,看电影时候的感受,难道这也是苦的吗?
因为它会变。
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痛苦。有些事对这个人来讲是特别棒的事,但是对别人来讲就可能是极大的痛苦。
对某些人痛苦的定义,是其他人快乐的定义,反之亦然。对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快乐,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拥有700双鞋子才算是快乐。
即使在个人身上,痛苦和快乐的定义也经常有变动。在酒吧里一个轻佻的调情的时刻,可能因为其中一个人想要更认真的关系而突然变调,转化为恐惧。
所以这些情绪的变化是非常快的,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于痛苦和快乐的定义。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痛苦来自于哪?
痛苦是来自于我们自我的根源。
我们执着于那个并不存在的自我,一切东西都是无常的,而且是空的。但是你会认为你这个自我是真的,当你看到你自己的色、受、想、行、识的时候,你看到自己的肉体,你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你看到自己的行为。
当你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认为说这明明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一个人对自我的意识越强大,你的痛苦就会越多。
这里讲一个故事,一个喇嘛,有一天在切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划到了手,流血了。他很疼,他就疼了一下,然后他说了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他说:这个自我还真是强大,这个我执还真是强大。
那个痛苦让他感受到了我执的强大,为什么呢?
因为我执导致你觉得这个东西变得更加痛苦。我们对自我的执着导致我们把痛苦的感觉放大,我们会认为说这个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的身上。
割破手这件事,当这个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特别痛苦呢?
其实你会说不就是割破手了吗,贴个创可贴不就好了吗?你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就算你是真的割破手了,很疼,但那个疼痛事实上它只是一个疼痛而已,它就是一个热量在跳动的感觉。
再举一个例子,当你看到别人失恋的时候,你会觉得说失恋是机会,失恋代表着新的开始。但是当你自己失恋了,你会终日以泪洗面,甚至终生都落下一些痕迹,原因是什么?
因为你觉得我凭什么这样,为什么这个失恋发生在我的身上?当这种对自我的痴迷出现了以后,痛苦的情绪才会不断地放大。
所以我们究竟该如何减少痛苦?
——答案是觉知。如果你能够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到你的情绪,学习如何避免你的情绪被鼓动起来。
觉知对应的东西是什么呢?——叫作“无明”。无明会带来痛苦。
无明并不是错误,无明并不是罪恶,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有一股无明怒火。
无明是什么呢?无明单纯地就是不了解事实或者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者认识的不完整。所有这些形式的无明都会导致误解和误判,高估和低估。
所以当你有着无明存在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会特别多。那么怎么解决无明呢?
我们所用的方法叫作觉知当你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的时候,认识到你所执着的自我本身并不存在的时候,这个无明就减少了,你的痛苦也相应就减少。
学会检视自己的情绪,试图找出它们的起源的话,你将会发现它们根植于误解,因此根本上是错误的。
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当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
你比如说爱自己的孩子,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事。爱自己的孩子这种情绪应该没有什么错,没有什么对和错的区分。但是,这个情绪也会带来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它会转变。很多人爱孩子,等孩子长大之后就要离去。
很多人说爱是一个正面的东西,爱不应该说它不对,不应该说它是痛苦。爱就有对象,只要你说到爱,就一定会有一个对象的存在,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独立地存在。
而有对象就意味着它会变化,它会失去。因为你爱孩子更多,所以孩子带给你的烦恼也更多,你爱你爱人更多,爱人带给你的烦恼和伤害就更多。
南怀瑾先生的师傅的师傅,袁焕仙先生的师傅。去世了以后大家都去探望他,就问他们家的孩子,“你爸爸给你留下了什么独特的教诲没有?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他儿子讲,我爸爸也没什么特别的,我爸爸就是能做到两点。
  • 第一点叫作视众生如子女,他看待世间的人都跟看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 第二句话说,他视子女也如众生,他看待自己的子女也跟看待众生一样,这叫作无分别心

而爱实际上代表着分别心的存在,当你给自己坚定地认为说,这种感情很浓烈,这就是美好的爱的感觉的时候,这时候是你的分别心最为强烈的时候。
而当这个分别心很强烈的时候,就会带来执着,执着就会带来痛苦。
这些对于无明的执着是来自于我们很长时间以来的习气。什么叫真正的自由?自由就是要摆脱社会的惯性。这个习气就是我们的一种惯性。
我们需要不断地与自我作战,不断地去减少对自我的执著,你才能够得到更多的觉知,才能够知道这个痛苦既然能够发生在别人身上,它也可以发生在我的身上,它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现象。我可以去观察这个痛苦,跟它和谐相处,看它升起,看它熄灭。
当你看一个东西升起熄灭的次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慢慢地那个波澜就会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特别喜欢沉迷在无明的喜乐当中,什么叫“无明的喜乐”?就是我不去管那么多你说的这些真理什么的,我觉得现在觉得快乐我就是快乐。我现在觉得挣钱特好,我就觉得特好,我现在觉得身体棒棒的,很好就很好,这叫作无明的喜乐。
无明的喜乐不过是不断地高估对自己有利的可能性,而低估障碍而已。
当你觉得说我身体棒棒的,这事我觉得已经很高兴了,你低估了什么障碍呢?你低估了你将来还是会死,身体还是会越来越糟糕。
我们总是选择性地接收那些生活中的好消息。
让我们觉得一所大房子,最近房价升得好厉害,我又赚钱了,觉得自己的账户上又多了多少钱,这时候你会变得更安全。
但实际上你在逃避着生老病死的考验,你在逃避着生活中最终要去面对的那个转化、那个无常的到来。
那有人会说,你老学这个,生活不是变得很无趣吗?
在佛陀证悟了这些东西以后,他没有变得无趣,他反倒变得更加喜乐了,为什么呢?
他所得到的这种大的快乐不是我们简单所讲的痛苦和快乐,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大乐。这个大乐是什么呢?
觉知的快乐
什么是觉知的快乐?就是因为你觉知了这些事物本身的本性和原理之后,它并不妨碍你接着去享受这杯茶。
反而当你能够了解短暂事物的甘与苦的时候,你更加容易去享受这杯茶,并且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为什么不能够给自己一些清澈的、透明的,在拥有了觉知之后跟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呢?
很多事在很多人看来特别烦恼、痛苦无助的时候,在你看来,那些只是因缘聚合的关系而已。
为什么一个证悟修道的人或者说修行比较高的人,他总是会有淡淡的幽默感来看待这个世界呢?因为他是处在觉知的喜乐当中。他不是处在说拿到这个合同了好兴奋,没有,他是觉得这一切都是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拿到这个合同也不用那么兴奋,这是我们该做的贡献,我们为这个社会在做贡献。
没有说出家了或者说做了居士,就不要再去赚钱了,赚钱本身也是滋养自己身体的过程。
很多出家人鼓励大家说你们多挣点钱,为什么?多赚钱你才能多做事,你才能够为众生多做些事,你才能让自己的身体滋养。它并不妨碍你在生活中获得喜乐,你只不过从无明的喜乐上升到觉知的喜乐的层面。

第三个: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是什么意思?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一个杯子没有一个自信叫作杯子,这个杯子是有很多种元素综合而成,所以没有一个自信说这一定就是一个杯子。
比如说你认为什么是有自信的,你自己是一个有自信的人吗?你是由多种多样的元素、因缘、机会凑合在一起,叫因缘和合才产生了一个你,而这里边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元素叫作你自己。
诸法无我的核心就是
很多人就会经常说什么叫空?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则生,因缘消散则灭。
法无自性叫作空。就是这个东西,它没有一个自我的本性,你一定要执着于它,这个东西就叫作空。
很多人比较宗教,说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什么区别?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佛教是无神论
佛教从来不认为有一个神是叫佛陀,然后他来拯救你,没有这个概念,佛陀是一个人,佛陀只不过是他觉悟了
所以布达(Buddha)的本意是觉者,如果你在此刻觉悟了,你就是布达。
“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这话就这道理,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去觉悟。
而且佛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上天堂不增下地狱不减”,无论你在哪儿,你心中的那个佛性是不变的。
年纪越大越会觉得这一辈子过来真的跟做梦一样。
很多过去发生的事还历历在目,当年为那个事那么痛苦,那么执着,那么吵架生气,现在回过头来看何苦呢。
你会觉得当年为那个事执着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但是当年你就是放不下,在那一刻你执以为真。你觉得周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不虚,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为什么说佛教帮人们解除痛苦?原因就在于你要了解到这些东西的根源是来自于你执以为真的。
我们还经常在佛教里谈到一个“业”的概念,就是种一个善业和恶业,这个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这个业其实只是一种因果法则,它不应该和道德或者伦理混淆在一起。
那么怎么样判断什么是善业,什么是恶业呢?
能够促使我们远离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这种真理的事,这些动机,那么这都是导致负面的结果,这个叫作恶业
任何带领我们去趋近,一切情绪皆苦的这种真理的行为,就能够造成正面的结果,这个叫作善业
它不是道德层面的判断,它只是一种哲学的概念。让我们知道说应该带大家去接近真理,去了解那些事物的本质。
那么一个人真的证悟了空性之后能怎样呢?
这里引用一段佛陀证悟空性之后的话,他说了悟了空性以后的悉达多,对菩提树下的忘忧草或者宫殿里的丝绸坐垫没有任何好恶的分别,金丝坐垫的价值完全是由人类的野心和欲望造作出来的。
当你能够了解到这个东西是空性的,你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对于空性的了解其实是更让你接近于觉知的方向,你觉知得更多,你的诸漏皆苦的那个部分所产生的无明,它所带来的痛苦和喜乐就会逐渐地减少。而由觉知所带来的那种幽默感,对于世界了解之后的这种通透的感受就会不断地增加,这就是一个不断证悟的过程。
《金刚经》里这样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第四个:涅槃寂静。
什么叫涅槃寂静的概念,就涅槃的那一刻,不需要依赖于时间也不需要依赖于空间,也不需要依赖于你能力的场域。
就用一句佛教的术语讲,叫“横出三界”。
什么叫横出三界?就是虫子在爬这个竹竿的时候,你发现你想要从这个竹竿里边爬出去,是不是特别远呢?从根上一直往上爬一直往上爬,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头。
横出三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突然就出去了,钻个洞从边上就出去了,这就是涅槃寂静的概念。
佛陀在证悟的时候,其实快乐并不是他的目标,追求快乐并不是佛陀想要达到的目标,他想要达到的是涅槃寂静的状态。
他不顾教导与理解有多么困难,反而以无比的慈悲心与一切众生分享他突破以后的发现,他设计了具有百千万种方法的道路,从单纯的敬香、打坐、观呼吸等等,一直到复杂的观想、禅定等方法。
大乘佛教的含义就是这个船很大,在佛陀证悟了之后,他回来接引别人,他想办法让世间更多的人也得到证悟。
佛陀说法49年,到处在不断地讲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借由这条道路来了解到,怎么样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本相。
如果你对佛教有更多的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方法真的是特别多,有84000法门。有特别多的方法可以对症你的84000个烦恼。
佛陀在准备灭度的时候,他的弟子问他,您走了以后我们皈依谁呀?
佛陀回答说:皈依法,皈依律,以律傍身。我走了以后你要去皈依那些规矩,我们在修行当中的各种规矩。
就像很多儿童教育的书籍中说,当父母给孩子定下了很多的规矩的时候,会让孩子特别有安全感。
一个心中有规矩的孩子,他走到学校或者其他的任何地方,他也会觉得有安全感。因为他皈依这个规矩,这个规矩代表着父母对他的加持。
对于佛陀而言,究竟的安歇之所不论是天堂或是涅磐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如果你一定要指出一个实质的地点,那可能就是你现在坐着的地方。
涅磐寂静,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你是可以当下顿悟的,你是可以一下子进入到那种喜乐的境界当中去的,而不需要依赖于时间或者空间。





END


從我的iPhone傳送

癌症,跟情绪有很大关系。

癌症,跟情绪有很大关系。

慧律 法師

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恐惧、焦虑容易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容易引发关节炎,压抑易导致哮喘,常受批评的人容易得关节炎……无论中医、西医还是心理学家,都证实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和作用。
--《人民日报》
恶口就是骂人,骂别人被车子辗死,你不得好死,你夭寿,你得癌症等等。这样不好,讲一讲变成自己得到癌症,反而更严重,整天都在骂人,恶劣的起心动念,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目前医学来讲,有两种病不能救,第一个,就是癌症,第二个艾滋病。癌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医生敢说癌症怎么来的,癌细胞怎么形成的,但是医生一直劝告我们,说癌症的来源,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以前有一个菩萨脾气很坏,她生有三个孩子,每个都很厉害,三个都是医生,很行,但是母亲脾气很坏。我们曾劝过她,说:菩萨,你不要这样子。她说:我才不学佛,我才不相信这些。我说:没学佛也没关系,但是你不要这样子。她常常打她儿子,稍微一点点小事就打,脾气非常坏。之后过了六、七年,遇到她儿子,说他母亲往生了。
问起来,你母亲是怎么往生的?他说:是胃癌,他每天生气,忿怒,在胃里。我们的意识跟神经系统是相连接的,忿怒离不开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转成物质现象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配合细胞,产生一种忿怒的毒,忿怒的毒药,医学到现在也没办法,它就每天制造、制造,制造出人力不可抗拒,不可抗拒,忿怒不可抗拒,制造的细菌让你不可抗拒,癌症无法抗拒。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有几个人的例子是这样子。
所以医学上,这些博士都劝告我们:调饮食、调睡眠、调情绪,虽然不是绝对,但是可以防止癌症。也有的人说那是前世的果报,因为也有人脾气很好,但也得到癌症,这是一种概率,这种概率会很高。
所以我们的心态,恨心不可有,嫉妒、瞋恨心,还有贪,这个贪念也会引起癌症,譬如说他贪酒,喝、喝多了易得肝癌,肝硬化死掉。所以有很多的病无法解决,其实都可以在我们的心灵里面调整,所以心里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我们的心理若调整好,我们的果报,包括现在或是将来,总是会比较好一点,不能说是绝对。
所以,两舌、恶口千万不能有,不能有,有一种人不讲话会死,不讲话会死,你这辈子一定会遇到这种人,你很好意劝他,很好意拜托他,她还是要讲,你也没办法,各人做的各人要负因果,是恶口。


從我的iPhone傳送

阿知仁波切~有些修行人,实修修得非常好,但不确定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没有这样分析过。

阿知仁波切~有些修行人,实修修得非常好,但不确定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没有这样分析过。

阿知智慧林 阿底宝藏 

弟子B:外在的无情物没有光明的部分,也可以说没有清晰明了的部分,那它是不是心的一种幻化?
师:对,无情物能“被”清晰明了地觉知,但它本身不具足清晰明了的明分,是“被”清晰明了地觉知,大圆满的名词来说是“所清晰明了”,不是“能清晰明了”。谁来清晰明了呢?是觉知。我们用心来觉知的时候,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觉知到无情物,但它本身没有清晰明了的觉知。
弟子C:其实,还是说心是清晰明了。
师:对,心本身是清晰明了的,但是心也可以“被”清晰明了。假如你的心来分析我的心,我的心不是“被”清晰明了吗?我的心不仅可以是“能清晰明了”,也可以是“所清晰明了”。但是就这个杯子来说,它只能是“被清晰明了”,它本身不能清晰明了,这是最关键的。
弟子D:它“被”清晰明了,是它的一个能力吗?
师:我们没有说能力。我们之前说过罪业有功德,罪业什么时候有功德呢?我们忏悔的话能消除罪业,业力能被消除的这个“能”是它的功德,罪业有功德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有神识才能清晰明了,如果无情物本身能清晰明了的话,这个杯子有神识吗?能觉知、能分析吗?
弟子A:不能。
师:它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说这个杯子是“被......”,我的心是“能”的时候,这个“被”本身没有清晰明了的能力。通过分析知道,杯子是“所清晰明了”,杯子没有“能清晰明了”的能力。
我们说万事万物是清晰明了的,但深入去分析“所清晰明了”和“能清晰明了”的时候,就会发现无情物是“所清晰明了”,不是“能清晰明了”。不通过分析的话,永远都不会明白这些。有些修行人,实修修得非常好,但是用逻辑来推理的时候,一会儿觉得不是,一会儿又觉得是,这时他就不确定了。不确定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没有这样分析过。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

这个心性是指你有过内在最深层的生命体验

这个心性是指你有过内在最深层的生命体验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
  第二句就是观世音菩萨讲的话了,他说:“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这一句话很简单,你也是这样讲:“老师啊,我想想,过去很久很久以前”,就这样,没有错。这一条恒河的沙有多少?一粒沙为一劫,形容那时间之长远,然后他又讲无数恒河沙,这里面有两层意义,你要弄清楚。这就是我跟各位讲,为什么我们要讲无数次的失败一次成功,无数次的失败就是恒河沙劫,一次成功就是一粒恒河沙;无数次的成功一个成就,无数次的成就一个成熟,无数次的成熟才成佛。这样子把用传统佛经的语言叫做无数恒河沙劫,经典的语言模式化成你的行为,你的修法就是这样,你不要以为我那种讲话语出何处,这就是依据。
  我常常讲,你也常常听,“师父每次都是这么讲,都没人这么讲”,观世音菩萨就这么讲,不是我说而已,只是他的讲法跟我的讲法不一样,我是讲现代语言,他是讲他那时代的话,这叫语言模式。他讲的你懂,大概你的解释就是一条恒河有好多沙,一粒沙一劫,恒河沙劫就是一条恒河沙那么多劫数,无数恒河沙就无数条恒河的劫数。这样解释,绝对一百分,可是你也不懂怎么修,讲的人也不懂,听的人也不懂,你解释的这句话不是修的,告诉你这句话就是修的。
  所以“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那意思就是,现在我讲一下我过去以来所修行的状况,那么一句话已经把他修行的状况全部讲了。你要懂得这一句话,我从那时候开始修到现在,那个时候怎么修呢?这就整个修行状况,他才讲“于时,有佛”,从最早的时候开始讲,“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有观世音佛在世间。“我于彼佛发菩提心”,这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菩提心一定要先提,他在观世音如来那个时候,他发了一个菩提心。那个菩提心是什么?一般来讲,经典出现都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他在这个地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发,他没讲,但是你要留意到,这个都是你真正深入穿透以后你才有可能发现的,否则你没有办法解出这些东西。
  这个菩提心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你要把你的心安住在心性上,这个心性是指你有过内在最深层的生命体验,那个体验不是过了就算了,而是心要安住在那里,要安住那个心性结构上面。那个内在的体验你无法言说,不能应付,是真实的、真诚的,你要安住在那里,这叫不可思议的因,你才有可能在往后到达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个部分每一个人的状况都不一样,所以就不详细讲,因此用菩提心带过。但是我们每一个行者你一定要解构,解开你自己的那个心性架构,你才有可能完全通达。你要是含糊笼统、一带而过,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不行了。所以他讲这个地方,我们行者就要心知肚明,你自己现在是怎么样。
撷自《耳根圆通章讲记》


從我的iPhone傳送

乌金督佳仁波切~二世钦哲确吉罗卓仁波切的开示

乌金督佳仁波切~二世钦哲确吉罗卓仁波切的开示

阿底寶藏

前世宗萨钦哲仁波切(二世钦哲确吉罗卓仁波切)同时是萨迦派、宁玛派的重要上师,一次传法的时候训斥了一些宁玛派行者,乌金督佳仁波切开示普巴金刚修法时引用这段话:“如今,宁玛派无论是日修本尊、还是禅修的频率,都比以前更差了。当宗萨钦哲确吉罗卓给予《大宝伏藏》灌顶时,他斥责宁玛派修行者:‘你们宁玛派,一些人没有做任何日常的修行。甚至不念《愿望任运成就》或《遍除道障》愿文,只是躺着什么事都不做。所有萨迦派修行人每天都不间断地修持Lamdü (喜金刚道灌顶修法),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本尊禅修和生起次第修行。没有一个萨迦派修行人没有每天念诵至少二十一遍欸嘎长咒。’认为这是真的。如果你想要修本尊,”他补充道,“宁玛派比任何其他传承有更多的修法。《大宝伏藏》充满了三根本仪轨——上师、本尊和空行母——但你们却没人去修!”
想这也是事实──宁玛派修行者极力赞叹毫不费力的大圆满修行。
多持明者和上师都证悟了大圆满的智慧,证悟了大圆满的见地。这是事实。知道这个事实后,今天的许多修行人觉得他们只需要轻松的练习。他们认为任何涉及努力的练习并不是真正必要的。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尽管伟大的大圆满大师是轻松修行的大师,但他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念诵练习。看看顶果钦哲法王!他一生中每天从早到晚修法。我认为他的证悟非常高,他与无垢友尊者无别。
也有很多人根本不进行任何修法。所以这里的重点是,现在宁玛派不倾向于做太多的念诵练习。
曾经问顶果钦哲法王:“证悟高的人有必要念诵祈请文吗?”
“拥有这种体悟的人就是所谓的"虚空瑜伽士",对吧?那么,念zi诵会对虚空造成什么危害呢?”他回答。“莲花生大士说过‘我的见地高如天,我对因果取舍比粉细致’,不是吗?所以,唸“嗡嘛呢呗美吽”或莲师心咒,只会有所帮助,当然不会有什么坏处!”

阿底注:很多初步涉猎一点心性相关修法的后学,往往喜欢引用《金刚经》的观点“法上应舍,何况非法?”,然后依文解义的去轻视念诵、观想、顶礼、供养、转绕……等等他们认为的“有为法”、“造作的修行”。
然而,这类人,没有一个可以远离睡觉、吃饭、穿衣这些“有为法”,甚至于对于自己脸上的皱纹、伴侣的冷漠、他人的评价、职场的待遇、饭菜的洁净及口味、车子的养护、房间的布置、存款的安排、儿孙的前程……这些“低级有为法”中的某个或几个,不但没有放下,而且极为在意的造作着。
对于“低级的有为法”放不下,对于“高级的有为法”却要放下。这合理吗?
更有甚者,没有完成五十万前行,就大言不惭的传或修大圆满。这是典型的“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宁玛护法,悉知悉见。万望迷途知返!
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传统的规矩也要与时俱进。这话其实也对,譬如很早很早之前修大圆满是没有五加行的门槛,但是后来祖师设立了这个门槛,自然有其道理的。如同,在龙钦巴大师之前,传大圆满是先托嘎后车却,但是龙钦巴大师根据众生修行大圆满的状态,改成了,先车却后托嘎。
我想那些标榜与时俱进废除五加行传统的人,还没有回归到先托嘎后车却吧?既然如此,就不要根据自己的习气,冠冕堂皇的搞改革了。就算要有变革,也是祖师级的人物来改革,而不是急功好利、自作聪明的宵小之辈来改革。
聪明的人啊,您的上师如果在大圆满传承里有举足轻重的份量,那就请去祈请您的上师来提出改革方案,废除五加行吧。若不能做到,那就按照自己上师的一些特别开许,修一些不修五加行直接修大圆满的法,也可以。但不可大肆宣传。
就好比一些人常年不走人行道,但没有出事故,于是他就找一些在人行道上出事故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不走人行道”的经验,来大肆宣传“不需要走人行道”,这合适吗?
这些言行会让一些小白认为那些坚持要求弟子修五加行的上师是迂腐的。这是极不好的一个现象。
慈诚罗珠堪布介绍秋***堪布、乌***堪布飞机去西宁去见仁增尼玛大伏藏师那求大圆满,未完成五加行,被婉拒了。
下面链接里夏扎法王拒绝给未完成五加行的三世敦珠法王传大圆满。
【参考链接:三世敦珠仁波切~关于大圆满加行的一点建议
还有很多这类的事例,这些伟大的上师迂腐吗?我想有一点点正信的宁玛弟子都不会这么认为吧?
但是,我真的听到有人说“大圆满只是一个很好的哲学,但宗教化的传法方式和要求是不对的,需要废除……”
对于这类人,用郭德纲的话回复他们吧:打破传统,得是内行人来,不是吃药多你就是大夫。
在此也真诚的希望有一些学修经验的前辈,不论您是堪布、僧人还是瑜伽士或是居士,在观点阐述方面,尽可能的按照传统来,这样对于教法加持力的延续、对于您个人的今生后世,都是重要的大事。
对于那些处心积虑在走捷径的朋友们,想问您一句,您现在的证量感觉满意吗?按照这样继续下去,是否就这样下去了?
而对那些在传统与惰性之间彷徨的小白,善意的提醒一下,就目前祖师们对于我们的要求来看,修一遍五加行,然后就可以求大圆满窍诀,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一个窍诀一个窍诀的去学、去修、去实证。
轻视前行,直接传大圆满,不是传统(不要拿古时候或特殊黑暗时期的一些公案以点概全的说事);不断的重复前行,不传大圆满,也不是传统。
跟着盖棺定论的真正传统走要比做个小白鼠更安全保险。毕竟有些风险,你承担不起,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以上只是有感而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打扰,请见谅。
阿底宝藏、奥明宫学馆这两个的公众号就是和大家的一个交流平台,希望在共享一些宝贵资料的同时,阐述观点、彼此互动。
如果,仅仅想找个资料,百度等一些搜索引擎基本就够用了。
但我希望通过有温度的互动来温暖彼此,携手走过此生,欢聚于本然圆满之境。
愿如愿,祝吉祥!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位宗萨钦哲仁波切弟子的往生实录

一位宗萨钦哲仁波切弟子的往生实录

阿底宝藏


亲爱的朋友们,
  我谨代表Cheau Ho—Tay Tuang Mee(TM)的妻子,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TM已在2006年3月26日离开了人世。他的妻子感谢曾经围绕在他们身边帮助的每一个人。亦非常感谢Emily,清楚无误地将TM的状况报告给仁波切,并且以非常稳定且清晰的声音传达了仁波切的指示。
  在法友Frank Lee和Ng Ching Ee的帮助下,我将Cheau Ho叙述经过写成了这篇故事。我们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赋予启发,并激励我们更认真地修行。Cheau Ho希望能将所有功德回向给TM,希望他能尽快转世,再度成为仁波切的学生,继续接受法教。【阿底注:功德回向TM顺利往生极乐净土,更好。有些传统,普通人不必效仿。】
  只要您认为这篇文章能对众人有所助益,欢迎流布一一
      我从未预料这样的事会发生。就在二个月前,我还这样想:“即使不断被教导着世间充满了痛苦,但其实我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却丝毫未料到仅仅两个月后,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彻底改变了——我的丈夫、我的心灵伴侣,我二个稚子所挚爱的父亲,突然间离开了我们。
  2006年2月24日,TM被诊断得了黄疸。2月27日,因肝硬化送进医院。我们马上发了封电子邮件给我们的根本上师宗萨钦哲仁波切,希望得到他的建议。但无法确定仁波切是否能够看到这封信,因为他当时正在进行闭关。【阿底注:根本上师是指让自己明白根本的那个人,根本就是心性。换句话说,让自己开悟的人,才是根本上师。这是以开悟结果来决定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指认的。所以,传统上,以前修行人是保密说某某人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因为这是在宣布自己开悟了。宣传自己开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会引起一群半瓶水、甚至骗子来效仿。只会把心性修持的氛围搞的更加混乱。但现在人不一样了,喜欢谁,就要昭告天下,某某某是我的根本上师,甚至还会唱成歌。哈哈哈哈哈哈 这里就是普及下基本常识,仅供参考,切莫烦恼。】
  就在一周内,医生告知我们TM的肾正在衰竭中。被告知可能得洗肾,这让我们既焦虑又惊惶,因为知道洗肾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而我真得不愿TM遭受这样的折磨。我疯狂地连发多封电邮给仁波切,请求他帮助TM。无论如何,我们仍然没有收到任何回音。感到非常绝望,我建议TM另找别的仁波切帮忙。但TM拒绝了这个建议。他坚定地说:“对我而言,任何来自宗萨仁波切(根本上师)的加持与教授,就已足够。如果这些都没有用,那也没有任何(人或事)能有帮助。”
  没过多久,我接到一通来自Ang的电话,他告诉我,仁波切要我直接打电话给他。我打电话给仁波切,Emily居中传话。(由于正处于闭关中,仁波切无法与我直接对话。)仁波切要我以TM的名字,放生美金1000元。【阿底注:很多伟大的修行人,都是经常处于闭关状态。但不会和外人提起。这也是需要保密的。】
  我仍清楚地记得就在放生前那个早晨的事,医生警告我TM的肾状况已经非常差了。但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就在那一天放生后没多久,我们被告知TM的肾无预期的突然对药物有了反应,状况好转。并且肝的状况也稳定多了!
  就在同时,仁波切亦要求OT仁波切(乌金督佳仁波切)为TM举行一场长寿佛的竹千法会。
  在3月的第三周,TM感染了肺炎,需要依赖呼吸器才能呼吸。眼看着TM状况日愈恶化,我感到极度无助。茫然不知所措的我,每天走在相同的走廊去见医生,我的心疯狂地捶击,头晕眩不已,浑身无力就像是飘在半空中一样。每一天,就像走向地狱之路一般。我觉得整个人快要疯了。那时,仁波切是我唯一求助的对象,而我拼命地、不顾一切地,紧抓着这唯一的希望。一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了解到:其实仁波切曾不断暗示我,TM不可能熬过这一关。
  仁波切数度告诉我打卦的结果并不好。但无论如何,我毫无准备听到这样的答案。每一天,我都不断地请求仁波切为TM举行更多的法会。可以这么说,我简直是尝试从仁波切那里“挤出”一些希望或是好消息。看到我拒绝接受的态度,仁波切尝试点醒我:“我应该告诉你真相。打卦的结果真得很不好。你已经帮他找了最好的医生,而我们已经帮他举行了许多法会。你已经在新加坡尽了最大努力,而我也已经在印度帮他做了最大努力。”
  但是,我仍旧无法听懂仁波切所要说的事。无法去接受将要失去TM的事实,我仍然坚持请求仁波切为TM举办法会。最后,仁波切说:“等到打卦结果有好转之后,我们再帮他举办法会吧。”
  现在当我回想到当初所接受到的讯息,我仍旧深深感动于仁波切的慈悲。他是如此善巧地帮助我,慢慢地接受事实:TM将永远无法回家和我相聚了。
  就在这时,TM开始失去神智。仁波切为了鼓励他,便说:“如果你身体能好转,就能忍受一点不适,到台湾来看我。”这真得激励了TM,让他身体再度好转。在每一天所面对的恐惧与焦虑中,有时仍会出现一些激励人的迹象。3月19日,TM告诉我们,他梦见了许多勇父(dakas)来了,带着他在医院旁的Orchard路上绕,甚至给他像是空气般的食物吃。我们不断地借由在TM身边修习与持诵来鼓励他。
  3月21日,TM神智逐渐不清楚了。就在陷入昏迷之前,TM突然问我:“我的金刚萨埵在哪里?”我告诉他没关系,就在那儿,而且我会和他一起持诵金刚萨埵。当我联络仁波切时,他向我保证“打卦尚未表示放弃。”他指示我开始持诵六字大明咒给TM,并且不断提醒他上师以及所受过的教法。
  然后,TM开始陷入昏迷。他试着推开呼吸器,且行为异常。只有在我们放了一个MP3在旁边,不断地播放六字大明咒之后,他才安静下来。在他身边,我们不断唱诵着,且持续地提醒他仁波切,以及他所受的教法。即使在他昏迷的状况,我们注意到TM不断地移动他的脚成仪轨中的姿势。我问TM:“你在修仪轨吗?”令人非常惊讶,即使他已经深陷昏迷中,TM竟点了点头。
  3月22日,我被告知TM的肾已经衰竭,只能经借由管子吸收液态。3月23日一大清早,医生要求立刻见我。我有种感觉,觉得医生会要我拔管,摘除他的生命维持器。因此我打电话给仁波切请求指示。仁波切要我别拔管。我鼓起勇气去见医生,他问我若当TM肺衰竭时,是否要进行急救。我和医生讨论若做出放弃的决定,是否等于杀了TM。医生告诉我,TM现在已经全靠呼吸器维生,不太可能存活了,所以当他肺衰竭时,是无关我下了杀了他的指令与否。了解到已经无法再维持TM的生命之后,且希望减短他所受的痛苦,我告诉医生不要急救。
  之后,我立刻打电话给仁波切,再度确认我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令我惊讶的是,仁波切告诉我应该至少急救TM两次,且确定要医生不要拔管!仁波切也特别地告诉我,应该持续地唱诵六字大明咒给TM听,且不断地念诵仁波切的指示给他听:“Tuang Mee,死亡已经来临了。但不要担心,这只是另一场梦。你将会看到很多的景象,且听到很多的声音。只要牢牢地想着你的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放掉你对家人所有的执着。念诵六字大明咒。
  挂掉电话之后,我急忙通知医生我改变了心意,当TM肺衰竭时,我要医院进行急救。我和亲戚们轮流在TM旁唱诵六字大明咒。我也持续间隔地对TM念诵仁波切的指示。念这指示对我而言,是个痛苦难忍,且心碎的过程,因为我实在无法接受TM即将死去的事实。无论如何,当事情过后,我了解到TM是多么的幸运——能有上师告诉他,他正面临死亡,告诉他放掉执着。这亦逐渐地帮助我了解到TM将离开我们,而为了他好,我必须要放手。
  TM往生之后我才知道,在3月23日早晨,仁波切曾要求某些学生,观想他为观世音菩萨,然后唱诵六字大明咒。他亦说过TM将在23或24日离开人世。当天下午,仁波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们。他带来两位喇嘛为他加持与唱诵。他们亦带来一些珍贵的甘露丸。但是,我想TM无法有足够福报来接受这些甘露,因为他已经无法进食任何固体食物了。但就在那时候,护士进来带了一瓶水,让TM经由管状喂食。我的法友突然想到非常棒的想法——他碾碎甘露丸然后混在水中,接着要求护士喂他这瓶“甘露丸水”。
  就在TM用完这瓶甘露丸水约1个小时后,他的肺首度衰竭。遵照仁波切的指示,我们找来医生帮他进行急救。就在他们急救之后,医生告诉我TM能够(回复到)现在这样的状况,真是一个奇迹。因为第一次的衰竭,TM从普通病房被转送到加护病房,这样他就可以有自己的一间病房了。这使得我们可以在房内大声地唱诵六字大明咒,而无需担心吵到其他病人。这让我们不仅能替他唱诵,而且甚至能放一个电动的转经轮在他的头上。如果我们没有对他急救,TM就可能死于普通病房,这样我们就没有机会可以帮他做这些事。
  大约在2个小时后,TM再度衰竭。我们再度要求医生急救。大约在7点,TM第三度衰竭。不愿放弃,我再度要求医生急救。但是医生告诉我,没有他们能够再做的了,因为他们已经给了药,且生命维持器也已经开到最大。在朋友与亲戚的支持下,我们持续地为TM唱诵,且为他念诵仁波切的讯息。最后,在晚间10:45,TM呼出了他最后一口气。我打电话给仁波切,但他并未接电话,我非常悲伤,认为仁波切已经放弃TM了。
  无论如何,几分钟后仁波切回电了。我告诉他TM已走了。仁波切说他知道,且他刚刚正好正在为TM修法。当仁波切跟我说话的时候,我还能听到后面传来的铃声与唱诵声。仁波切也告诉我他得随即为TM修颇瓦法。大约在10分钟后,仁波切再度打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他已经帮TM修了颇瓦法,且他有把握TM已经有了一个好的转生。仁波切随后指示我们为TM唱诵长寿佛咒语。
  在我们移灵殡仪馆之前,我们持续为TM持咒约1个小时。这样的安排在仁波切指示急救TM之后才成为可能。因为这能让他被转送到加护病房。如果我们让他就这样离开,没有急救,那我们就会被要求必须立刻移灵。在我们移灵殡仪馆之后,我们整夜为他念诵。然后,就在我和亲戚们不论是体力或情绪都已面临耗竭之际,令人惊讶地,一群仁波切的学生突然在3点出现,然后接手唱诵。这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解脱。只有仁波切的加持,才能让所有的帮助与情境都在最正确、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当我们完成8小时唱诵之后,我们甚至在西方的天空看到了一道彩虹。
  经历TM(罹病到辞世),对我是一场非常痛苦且折磨的过程。我特别感谢仁波切对我们无比的慈悲与仁慈。在整件事里面,对我而言,他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肩膀。他是如此善巧地鼓励、激励着我。仁波切说他比较担心我,胜于担心TM,甚至建议我要照顾自己。他告诉我TM的生命力仍旧存在着。这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去继续下去,当我想着,唯有照顾好自己,这样如果TM复原了,我才能照顾他。只要在稍后,当我更愿意去倾听的时候,仁波切才对我解释全盘状况——即TM的生命力虽然仍然在那里,但他继续活在人世的福报已经尽了。
  我记得每一次和仁波切通话的时候,他永远都在举行法会。我了解到有时候当仁波切在法会中用电话,他事实上正在解决着某些像我一样的紧急事件。我觉得非常感动。仁波切一点也不介意参加法会的人们如何看他,他只关心人们需要的是什么——以我们的状况,他照顾着我们的需求,给予指引,且丝毫不顾那些参加法会的人看到他不断地打电话。我亦对于我之前对仁波切的期待,认为他在法会中应该非常严肃而感到羞愧,我一直在想为何仁波切得要回答电话。
我终于了解到仁波切是如此无私地正在帮助着人们!


從我的iPhone傳送

别固执!人生,并非你所想。

别固执!人生,并非你所想。

慧律法師

如果我们一个人,先把自己的理想设定一个目标跟方向,固然很好,但是他不一定绝对可以得到,如果说,你把自己的观念先设定在某一个fix,物理学里面讲的,固定范围里面、范畴里面,那么你惨了!你麻烦大了,为什么?你往往失望多于希望,这世间你只能在随缘当中去尽分,如果说缘本身是生灭法,你就先把自己假设到某一个范畴里面,说我一定要怎么做,或是说我应该怎么做,你绝对痛苦,我们人就是这样不能随缘。
譬如说还没有结婚,我现在要结婚了,我结婚后,我要感化我的先生,我每天都要对他撒娇,用软的对他,要感化他。她先设定她一定有办法,我每天对我先生很好。我告诉你,我们人的劣根性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容易的,等有一天,到三年、五年后,自认为没有办法了,她很累了很累,没有办法了,她就发现,诶!结婚原来不是所想像的。
人生本来就不是你想像的这样,因为这个缘本身是生灭的东西,得失是变化无穷的东西,怎么可能让你假设在某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按照你固定的形式去完成生命的使命,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初结婚的时候撒娇有效,老公!陪我去买菜,好!马上来!过了两年以后,老公!买菜。市场在那里,不会自己去啊。不同了,不要想得太好,不是用撒娇的就能解决人世间的事。它是千变万化的,撒娇也没有用。
同样,这样你听了才不会难过,为什么?缘,随这个缘在变化,有时候生命是一种无奈,生命是一种无奈,就是这样,有时候生命它是一种无奈,没有办法,我们前世的业务太强了,逼得不得不这样做,你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办法。我们对于缘,我们透视以后,发现到,噢!什么都可以解脱,什么都可以让我们解脱,不能让我们解脱,就是我们不了解,我们没有觉性,没有彻彻底底了解人生的道理,我们今天才会看不开。
世间人就是这样,在房间里,在暗室里,自己不跑出来,在里面惊慌:啊!帮我开门,帮我开门,外面那位圣人、智者,因为外面有光,帮我开门,外面那位圣人就说:又没有锁你的门,你打开,真的没有锁门。门没有锁却一直叫我帮你开门。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去参访,唉哟!法师!为我开示一下,我的烦恼很重,我又没叫你要烦恼,是你自己一直要烦恼,对不对?
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在房间里黑漆漆的,帮我开门,不要锁我的门,以为人家把他锁住,他一直烦恼,一直认为人家让他烦恼,拜托!帮我开门!圣人在外面说:你自己出来,我又没有锁门,门一打开,见到光明,唉呀!原来没有锁我的门,本来就没有锁你的门,你也好了,没有人让你烦恼,没有人锁你的门,是自己锁住。你在烦恼什么,都是自己的问题!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外境对我们的伤害,大概只有十秒。

外境对我们的伤害,大概只有十秒。

净界 法師


⭕ 六根的功能,我再讲一次,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你把攀缘心改变就好。所以它整个核心思想在于——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当然它的所缘境是耳根...以前我们的老和尚,达公,他常说,我们的心是灵灵觉觉的,你可不能把它修成一滩死水。就是说,你在调伏烦恼的时候,你是转变它,你不能把心性的这种明了功能给破坏了...我们以前处理过去的影像,就是用极端的手法。欸,这个影像对我来说是种痛苦回忆,我把它断灭。那么你把这个影像断灭的时候,你也错损菩提,你把你的心性的功能也断了。
那你老是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你这个叫做因地不真,你没有合乎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实相,那你就不可能得到六根清净位了。没有六根清净位,你当然也不可能有法身,不可能!诸位!你因地用什么方法处理烦恼,你的果地就是这样子相应了。所以诸位,离一切相,你的心还能够即一切法,你才可能有中道的眼耳鼻舌身意出来,就了了分明、不生取著。
所以,我再讲一次,六尘的影像没有一个是错的。它会伤害你,是因为你攀缘它。不要想把任何影像断灭,因为你断灭影像那种心态,你也把你的心性给断灭了,因为这两个是在一起的。就是注意——离相!你只要无住,这个影像它自己会脱落的,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六根的。外在的东西你本来就没有,它之所以沾附在你的身上,是因为你执著它。
你只要把那个执著的攀缘心消灭了,它自己会脱落。而这样子的脱落,它不错损菩提,不破坏你的心性,在你未来就会进入到中道的六根清净,你也可以再变成中道的法身。你为什么能够在法身当中普门示现、寻声救苦?就是你一开始就是走中道路线。所以这个地方叫做耳根清净圆通。是这么一个情况。
⭕ 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你内心的感受跟想法是你可以决定。所以我们常说:「心境决定处境」,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剎那是一种直觉的感受,这个时间很短暂的,大概在十秒钟左右,我们就产生一种想象,名言的分别,这时候我们内心就会被外境牵动。而其实这外境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经过我们的想象而产生。
其实外境在伤害我们的时候,大概只有十秒钟而已,就是你的直觉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其实最早的那个十秒钟,是真正外境在伤害我们。但是当我们开始想象力生起的时候,是我们的想象力在伤害我们,我们产生很多名言分别。
总而言之,我们的烦恼是由我们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诶,你的烦恼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你的想象力想出来的嘛。你要这样子想,你就起烦恼嘛。你换个角度,诶,这个是我的善知识!你认为他是你的冤家,那你就很痛苦;你说这是我的善知识,我必须要靠他才能够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那你就很高兴了。所以说境无好丑,你怎么想象,它就变成什么相貌。


從我的iPhone傳送

體佛法師的講經因緣(由一個骨癌病人到今天的一個真佛法的傳遞者)

https://youtu.be/3AQFGAqhVKg(自己進入youtube 聞思)

(註:我近日身邊都經歷很多事,小姨突然患了「血癌」,家姐及兄長都出了毛病及抑鬱症,小姨的病正與體佛法師的同是「多發性骨髓瘤」,但我喜歡「體佛法師」的講經說法,雖然我是「修密」,但我經常補習「顯經論修」,害怕自己禪理敷淺,我認為體佛是一「大修行人」,我從他顯教論述修行獲益良多,頗有進境,如同我一向讚歎「凈界法師」一樣!他們正在說「真佛法」,並且有修行及實踐基礎,體佛法師由一個「垂死」的人,經歷瀕死,變成今天一個「延壽」的奇跡,與當年的「海雲繼夢法師」一樣,由死入生,這種「重生」的人,是真正的行者,我們後進的人一定要好好向他們學習!

「體佛法師」的瀕死經驗與後來介紹與凈空法師一段對話,大家可以搜索一下,體佛原名「陳恩國」說法真的很超卓,本身是補習天王一向口才已什了得,但由於天賦的註定,凈空己批出體佛說法必轟動,但亦必遭台灣佛教之人攻擊,這是「宿業」,但大家應不要仃留在人間是非之中,而要看清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引援佛陀經典,我認為體佛不負佛陀厚恩,他說法可教化很多人!是至明真理!他對金剛經及維摩所說經的通透,對今代華人來說,不容易找出第二個!希望大家好好聞思他說的每一個經論,害怕一天他天壽己盡,大家會錯失良機!)

龙萨前行引导文-11

龙萨前行引导文-11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我乃听闻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发心。
我们今天所讲解的这部教言总分为三:决定基自性任运坛城之见解、修持道三摩地深奥坛城、二利圆满果胜义菩提坛城之教授。第一已讲完,此讲到第二。
第二“修持道三摩地深奥坛城”分为“传承”和“本传承所传的正行教授”。第一以上讲完,此讲到的是第二。
第二“本传承所传之正行教授”分四:利根者即生解脱之教授、中根者临终中阴解脱之教授、下根者自性化身刹土解脱之教授和总述禁行之教授。我们现前所讲解的是第一。
第一“利根者即生解脱之教授”分四:前行之教授、自相续证得正行无漏智慧之直断教授、证得无漏智慧要义而显现四相之顿超教授和后要口诀。现前我们所讲解的是前行教授。
前行教授分为入座前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之共同前行和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的殊胜不共同前行,分为三。第一和第二以上讲完,今天所讲解的是第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的殊胜不共同前行。
不共同前行分为七:皈依;发心;观诵金刚萨埵;供曼茶;上师瑜伽;遣除修行障碍,长声喝吽字引导法;修行尚未圆满,强制修炼憩识方便,无修往生法引导。我们今天所讲解的是皈依。
就如同昨天上面所讲解般,前行部分已经讲完了。但是至于前行部分的重要性,这两天一再讲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共同四厌离法永远不能搁置一旁。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修行是否很顺利地进行,或者是很快地证到究竟实相见解,一切取决于共同前行的陪伴。
平常无论自己在懈怠的时候,或者是拖延时间以及烦恼等一系列呈现时,若具有共同四厌离法,这一系列显现在他的面前可以说没有立足之地。往昔历代传承祖师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能长久精进修法,一切都是靠共同四厌离法。今天我们作为继承这个传承的后一代信众,能否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修行,一切取决于对共同前行四厌离法的认识,并且配同着四厌离法修行。若要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话,接下来无论修学什么样的法,可以说是很快就在自己面前成熟,因此四厌离法非常非常重要!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在亚青圣地,无论宣讲什么样的法都会宣讲一遍共同四厌离法,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共同四厌离法的重要性。
虽然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像这个名称我们曾经都了解,但为什么总觉得法与自己之间还有很厚的一面墙挡着呢?总觉得法还是没法融入于心,这是来自于什么呢?没有长期串习下去。曾经在学习四厌离法的过程中,即便从文字上了解一些道理,但由于没有长期运用下去,共同四厌离法基本就变成一种当你在观照的时候,好像懂得有这么一个四厌离法,但接下来修行中的一切逆缘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无法对治它,所以说共同四厌离法非常非常重要!
在讲解共同四厌离法的前面,我们还讲了本传承如何圆满等一系列教授。这么讲解的目的是,深知这个传承的特点,并且坚信依这个传承如是修学成办解脱近在眼前的这个道理,因此有意或无意当中生起信心也近在眼前。所以我们上面也说过,信心是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平常修学过程中,要时时观照自己的信心如何。
有时候容易顺着个人的性格,认为我想有信心就有信心,我想没有信心就没有信心,看似好像自己在支配,实际上一切都是被业及烦恼牵着行走,并不是你能做到什么。因为刚刚说到的,当信心生不起来,就是业及烦恼沉重的表现。那么这种没有信心、无正信的显现会导致成什么呢?会堕入如同昨天所讲解的轮回过患之中的三恶趣,会遭受这样的痛苦。同时,想今生成办解脱,也是在正信当中成办的。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这些导师们都是在信心圆满的前提之下而成办解脱的。所以有时候顺着个人的性格,或者是以个人的感性所造的一系列,都是被业及烦恼牵着行走,认为好像自己在驾驭,实际上是一个无形的力量——贪嗔痴烦恼在牵着你行走。
如往昔历代高僧大德们说,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是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人,都是我的本尊。这也充分地说明当内心获得圆满的时候,正信即为他的功德,所以用不着再说有信心和没信心。就如同太阳出来的时候它的光明是自带的,不会说太阳以外还需要再去创造另一个光明。所以从这些角度也越来越了解到,圆满的信心是普遍性的。今天我们在修炼过程中也认知到信心的重要性,平常在平等信心当中去对待一切,无论对于传承还是导师,乃至对金刚道友,都在信心的前提之下行持一切善法。
修行可不像我们昨天所说的,光在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相就认为万事大吉,没那么简单。因为历代高僧大德曾经说过:“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无垢光尊者亦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从这些角度越来越了解到,若当前的法没有起到对治烦恼的作用,无论在法上面从事多大,就是说形相多大、数量有多么多,也没有丝毫之利益。因为法是用来调伏自己内心的,所以平常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这非常非常重要!
自从我们进入佛门今天,说进入佛门从事善行一切都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自己内心当中,当心何时清净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那么要这个清净,它的逆缘,阻挡一切清净心的障碍是什么呢?当然是贪嗔痴三毒烦恼及五毒烦恼,以及我们前两天所讲解的业之因果当中的十不善业。那么先观照一下自己,在接下来修学过程中,你的十不善业,凭借你对法的认知乃至修行,它有多么减少,甚至当十不善业产生的第一时间能否对治它?曾经由于业及烦恼或者是十不善业沉重的缘故,因此一切顺着它而在漂泊,那时候我们的性格基本上还是在贪嗔痴烦恼之中,情绪是非常暴躁的。那么从事了那么长时间的修行,你的性格是否有所改变?
修行不要光想到我今天从事一些善行,在不久的将来,或者是当自己死了以后我就可以到达一个意想不到的环境之中,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说过因果虽然不虚,但至于你当前所行持的善法是否真的已成为西方极乐世界之因,还得要多看看这个“善”字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从善。
善的适用范围很广,世间也讲解从善,出世间也讲解从善,如今世上有各式各样的宗教都在提倡行善。善的适用范围很广,那成办解脱之善到底又是什么呢?我们这两天已经讲了很多很多,就把当前所学到的一切树立在平常的修行当中,那么接下来无论怎么去做,哪怕时间长短、平常修行次数多少,最终均变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要不一味去想着,这就是善行,但一旦掺杂贪嗔痴烦恼的话,就如同昨天在讲业之因果的时候,业的界限是什么呢?它不是说从表相上我们认为它是善,它就是善,恶就是恶,而是在于它的发心之中。
心若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为都叫做作恶;心若为善,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事情都叫做行善。在《屠夫真言》中,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心要是善的,哪怕临时看见身和语所做一切行为都是恶行,但都称之为善;心一旦被自私、贪嗔痴烦恼束缚,表面做出一些修法的形相,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些善行,都叫做恶行。善与恶的比较,它的界限是什么呢?就是在于调伏内心和发心之中。
所以我们平常一再告诫每一个修行者,在初次行持善法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以我们看似好像非常了不起的一种行为导致成让自己产生更多烦恼之因,这就不值得了。就像我们平常说,我今天做个布施,但是无论你为他做多少布施,只要是布施恐怕也是量力而行,根据自己拥有的条件给他一些。但接下来我们可能不会太多地去观察和思维——他会把我这么一个小小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用来买饮料,还是拿去吃饭,还是拿去买衣服,或者是到外面去玩乐。因为我们前提是在慈悲心的基础上为他做了这样的布施,那么接下来不会对它产生太多的执著,这样的善行就叫做善行。不是说要是量稍微大一点更好吗?发心若不清净,无论这个量有多大,均变成恶行。所以,要变成善行,还是量力而行为妙。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的很多行为,我们现在只能惊讶之外,恐怕再也没法做其他什么事情。因为即便按照往昔佛陀的一些行为去做,接下来一定是烦恼。那么就变成什么呢?由于内心起烦恼,乃至被很多很多习气束缚的缘故,即便做了一些善相都变成恶行。所以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以及我们刚刚所说的,在条件不允许的前提之下量力而行。不要因自己某一种行为而让自己产生极大的烦恼,那就不值得了。原因是,我们还是站在前两天所讲解业之因果的基础之上而宣讲,无论善恶业的界限还是轻重,一切都是以心清净和不清净为准则,而不是在于你所做的这件事情大与小、多与少。这样一来,接下来我们的修行方向就越来越清明了。也就是说接下来修学过程中,至于做到多少根据个人的条件,总的来说就不会再走太多的弯路,知道该怎么去做。
曾经对这方面不太了解的人可能就会这么想,善与恶一切取决于做的事情大与小和数量多与少。所以我前两天也告诫你们,我有时候就告诫身边的一些亲人,比如有时候看见即便在从事一些善行,但是心不太清净的时候,我不会让他们去做这样的善行。比如说站在世间的角度去做,世间人可能会赞叹你,因为你做得大、数量多啊!但是从出世间的角度,如果从中掺杂贪嗔痴烦恼,时时站在攀比的角度做一些供奉,攀比本来就是贪嗔痴,以这样发心的前提之下,无论做多大的善行都称之为恶行。我们今天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仅仅为了得到世间更多的名誉、赞叹,而是为了成办解脱的话,仅凭借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时时要观照自己的发心。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内心若不清净,无论你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没有丝毫之功德。”所以,无论是布施还是供养,当内心不清净的前提之下,看似做了多大的供养,最终一切都变成恶行。世间与出世间的区别,佛教所提倡的善行,就以这个为准则。所以平常能从这方面多去观照一些,哪怕我们平常所做的善行没有那么大,甚至数量没有那么多,但是只要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去修炼,一切均变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因此修行要懂得该怎么去修行。
因为我们刚刚说过,我们当前的修行并不是由于世间当中混不下去,靠进入佛门来谋取更多的世间财富去生活,并不是这样的。尤其自从我们进入佛门起,基本上都是付出,并没有得到世间方面的很多很多回报,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曾经我跟上师说过,我第一次到上师身边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乞丐。因为当时在上师身边曾经还有六、七年乞丐的历史,后面经上师长期精心的培养,最终无论从世间和出世间,一切都来自于上师的恩德,这一点直至今天我也没有忘失过。
但是我们现前进入佛门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区区世间的财富、世间的福报,而是为了出世间的资粮。若是为了获得出世间的圆满资粮的话,当前所行持一切善法应当在出世间的角度行持为妙,因为我们并不是为了世间。如同世间很多人以很多看似善行的方式来谋取更多的世间财富,因为他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也是另一种手段,说得更白一些,还是为了谋取世间更多的利益,追求的还是世间。但是我们自从第一次进入佛门到今天,一切都是为了成办解脱,这时候行善应该要完全改变,不能仅仅停顿在表面之上,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他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如今演抖音的人在上面演,傻子在下面看。演抖音的人在上面演并且在挣钱,傻子在下面完全在费钱。当演完以后,演的人回去数钱,傻子回去充电,因为目标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前进入佛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若此时所做的一切善行均站在世间的角度当中行持,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当初我们的想法和后期的行动完全背道而驰。有些可能一开始进入佛门,只是用着佛法这个工具,目的还是为了得到更多世间的财富,这本来就不是为了解脱,本来就不是一个正行,那我们就另当别论。但当前我们进入佛门已经深知轮回过患,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而想成办解脱,这是我们的初心,这时候无论行什么样的善一定要站在刚刚所讲解的发心的角度,而不在于你当时所做的事情大与小。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平常时时运用四厌离法。尤其当前我们在座的很多弟子都进入正行,我们在修学正行过程中,时时所传递的是止观交替来做。当时的观察修,可能有些已经进入到意识转为道用,比如说“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等等,但即便没有达到这样的地步,有些可能在寂止的范围当中,当时的观察修可能还在观四厌离法、祈祷上师、发菩提心当中。但无论是刚开始进入寂止,还是已经进入胜观,尤其是刚刚所说的意识转为道用的范围当中,即便按照当时所传递的方式在观察修,但有时候配同着个人的一些情绪,四厌离法也不能完全搁置一旁。认为曾经我已经修过一些四厌离法就万事大吉,真没有那么简单,四厌离法直至菩提间,或者是说当自己内心完全变成四厌离法之前,四厌离法文字上面所传递的这个教义永远不能搁置一旁。但这一点可能大家都在做,一定要做!
因为我们平常在修学正行法的时候有一个缺点,这个缺点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经变成共同性的,是很多人的通病,是什么呢?就是在修等持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偏向于安住修,观察修慢慢慢慢就搁置一旁。认为观察修还需要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虽然它不是体力劳动,但是脑力劳动长时间也总感觉到一些辛劳,这时候不由自主地变成一种懒惰的行为,把观察修搁置一旁,不由自主地就把安住修作为自己当前修行的重点。从理论和认识的角度这么去认知可是可以,但是在修的过程中,一切根据自己妄念起现的程度来树立两种不同的方便法,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今天是否着重在安住修当中还是观察修当中,根据你的情绪或者一座当中的心态来决定,不是行不行都由你自己想干嘛就干嘛,有时候感性过于丰富也不是太好。因为是很容易顺着个人的私心,我想干嘛就干嘛,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缺点。虽然临时也能让心稍微安住一些,尤其当在安住的时候不能说胜观的见解有多么赤裸,但总的角度来说,那种既没有妄想,又已经超越能所二取的了了分明者,这个还可以暂时执受一些。但是仅凭借这个,若没有观察修的陪伴,你这个了了分明者,真的如同你所说的已经超越二取,已经超越妄想或者是心识了吗?还是很难说的。
作为一个次第修行者,我们长时间在行道当中依靠观察修和安住修去磨炼,慢慢慢慢达到止观一如,这是一个过程。如果这时候由于过度感性,顺着个人的感觉把有些搁置一旁,这样的修法最终还是得不到切实之利益。就像我们平常对理论相对丰富一些的人,让他讲解别说是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甚至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此乃大乘教法缘起性空的特点。缘起性空是大乘教法的见解,所以成办缘起性空之见解的整个过程在大乘教法当中一再宣讲,我相信都懂的,甚至都会说一切万法的本性是空性、一切都是虚幻的。当我们去观照的时候可能有这样一些感觉,很正常,但当不在观察的时候真有这一份感觉吗?若真有,你昨晚做梦的时候,梦中所呈现一切之相,都能在第一刹那知道一切皆为虚幻吗?如果还是不认识,这说明你对空性和虚幻的感觉、觉受还并不深刻,没有达到定解。这也充分地说明你前期修学过程当中所了解的道理基本来自于文字般若,别说是实相,连观照都很困难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了知阶段,连觉受都很困难!所以这些都来自于什么呢?还是把观察修一再放在一处的缘故所致。观察修还是蛮重要的,别搁置一旁。至于为何我们今天要这么观照,前两天站在不同的角度宣讲过,尤其是从根机的角度。但我们有时候这么稍稍传递一些,接下来在修学正行过程中也就有所了解自己当前修行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当中去运用。
己一、皈依
皈依就是拯救误道与邪道而趋入正道。
今天我们开始讲解皈依。“皈依就是拯救误道与邪道而趋入正道”,这就叫皈依。就是曾经不懂正道而误入歧途也好,偏袒也好,或者是一种邪道,完全背道而驰的一些行为,所以从误道和邪道当中拯救也好,把它纠正为正道之中,就叫皈依。
分四:庚一、皈依境;庚二、补特伽罗;庚三、皈依行相;庚四、学处与目的。
庚一、皈依境
【如偈颂所说:“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意思是说:为了拯救堕入令人恐惧的凶险恶趣,避免如前所说凄惨悲切的景象,就应该依止没有欺惑的最殊胜对境 :外相三宝、内相三根本、密相胜妙三身,以此而作皈依。】
第一,皈依境。如前面龙萨娘波尊者著述的前行念诵仪轨当中的四句皈依颂,在修龙萨派五加行的时候,口里所念诵的皈依四句偈就是这四句偈。那么修五加行的时候,这四句偈就要念诵11万遍。但龙萨派和宁提派不同的地方是,宁提派皈依是单独修皈依,磕头的时候配同七支供,即口里诵七支供磕头,但龙萨派的法规传承是皈依和磕头结合到一起,口诵皈依,身作礼拜,念诵的就是这四句偈:“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这个在前面念诵仪轨当中。它的意思就是说为了拯救堕入令人恐惧的凶险恶趣,但这一点我们昨天在讲轮回过患的时候已经知道。为了拯救现前正在恶趣当中遭受痛苦的众生,或者是由于生前无知的缘故造下很多堕入恶趣的因者,为了拯救这些。
“避免如前所说凄惨悲切的景象,就应该依止没有欺惑的最殊胜对境。”若要从这样的痛苦之中获得解救,唯一能拯救他的——世间的父母不行,他可以照顾你一生,但是他不能照顾你生生世世;世间所有的具福德者不行,他临时可以赐予你一些恩惠,但是没法拯救生生世世的一切;哪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鬼道、神仙等一系列也不行,它仍旧在六道的范围当中,虽然有一些获得更高上的智慧,但必定没有离开过六道轮回,因此没法拯救正在轮回当中遭受痛苦的众生。
就相当于一个众生被一条河冲走,当时河边若有一个没有双手的母亲,因为河里冲下的是她的儿女,即便她对他有多么执著,但是由于自己缺乏双臂的原因,没法拯救他,但这是前边有慈悲的前提之下。我们刚刚所说的,如同这一般,他本身就在六道轮回当中,或者就像两个人同时被河冲走,当时一个人祈祷另一个人拯救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人同时在河中。若要想自己从这个险恶的河之中脱离,必须去依止一个在岸边的人,并且他有一系列条件、一系列力量,这样他才能拯救你。
所以我们刚刚说过,在这样险恶的恶趣当中,要获得拯救、获得解脱,一定要依止什么呢?外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内相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密相胜妙三身——法、报、化三身,以此而作皈依。我们上面所说的三宝——不迷者为佛、无欺者为法、不离者为僧,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我们要以这个对境作为拯救我及三界一切众生,以及正在险恶的恶趣当中遭受痛苦的这些众生。随着个人的修行有所进展,那么当时的三宝就成为三根本——赐予加持者为上师、赐予悉地者为本尊、遣除一切魔障者为空行护法。接下来当自己内心见解逐渐增长的时候,要获得断证一切功德,所断的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所证得到的本体和自性清净就是三身之境界——法报化三身。当然,今天我们并不是印证三身的时候,基本上根据个人的见解来树立外面所皈依的对境。
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来说,平常无论外相三宝、内相三根本、密相三身,时时都在皈依,时时都在依止。甚至曾经很多高僧大德说过,获得断证一切,因为在佛的境界当中没有一个所断和所获得的,一切都是平等,也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这就是佛;永恒不变之见解为法;从中一切功德任运自成为僧。也就是说,我们现前把三宝作为我们所依止的对境,时时都在祈祷三宝,当见解逐渐增长,达到境心一如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过皈依三宝。只是说站在不同乘法的角度名称有所改变,说三根本、三身等等,实际上还是没有离开三宝。
这时候我们就得要知道,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要拯救我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要皈依三宝,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第一,不迷者为佛。佛已经从一切迷乱和痛苦当中脱离,所以他具有拯救正在遭受痛苦的一切众生从痛苦之中解脱的能力,所以一定是不迷者,完全已经从一切苦海当中获得解脱。
我们在讲皈依学处的时候,皈依佛,不敬信世间鬼神,不敬信世间鬼神指的是什么呢?因为平常很多人把鬼和神当做是自己一生所皈依的对境,皈依就是依止,依止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自己从一切苦海当中脱离。那么你现前所依止的对境,他一定是从苦海之中已经脱离者,他才具有能力让你从苦海之中脱离。若他还在苦海当中,即便他不像我们一般,他稍稍具有一些功德,但仍旧还在苦海之中的话,就没有能力让我们圆满从苦海之中脱离。佛就叫做不迷者,已经从苦海之中脱离,因此我们通常在讲解佛的时候,就说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为佛的境界。
断的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比如说从小乘的角度来说就叫人我和法我,缘觉宗讲十二缘起法,唯识宗讲八识,中观讲解二障和四障,密宗讲解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这就是所断的。所断的这一系列就是导致轮回的因,由于这个因已经完全清净、灭除的缘故,已经没有这样的果,所以他具有能力拯救因为这个因而在遭受这个痛苦的众生。所以第一,所皈依的对境一定是佛。
比如说小乘的罗汉,虽然他已经获得寂静涅槃,已经从六道当中脱离,但是由于还是在一个寂静涅槃的角度当中,当下为众生做事业等一系列功德还没有呈现。所以要去寻找一个圆满的,能让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之中得以圆满解救者,那么一定是佛。这个佛,不是哪一个有佛的形象这就叫佛,而是觉悟者、成就者、获得断证一切功德者就叫佛。所以我们平常在认知佛的时候,要知道不迷者为佛。不是哪一种形象,比如文殊菩萨,黄色的这么一个形象的一尊像它就叫佛,不是的。
所以我们平常修学过程中曾经一味去追求我能看见一些什么,真正要看见的话,就要获得断证一切功德,因为它才是真正佛的密意,何时能感悟到这个见解的时候就已经证得真佛。至于外相呈现的佛,就是一种诠释,它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方式呈现,只是一种显相。但是它的根本和自性就是刚刚所说的,因此我们要去寻找一个佛,就一定要去寻找这样一个佛。
如今佛教在全人类当中,应该说是在众生面前还是蛮糟糕的,不是全人类都信仰佛教。即便对佛法心生净信的人,对所了解到的这个佛认知还是不够的,所以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不负责的导师讲解哪个佛最好、哪个佛不好。若要是佛也有好与不好的时候,那他所得到的见解一定不是获得断证一切功德者。就像我们世间当中有哪个地位高,哪个地位矮,哪个好与坏,一定是在这个心识,或者是这个时空当中感觉出来的,那一定不是圆满的。哪怕有多高,但还有更高的,所以他不是最圆满的。当我们对佛的认知也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去观照,充分地说明你还是没有认知到出世间佛的这个功德。
今天我们这么宣讲的真正目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佛、本尊,无论是什么样的导师,他所证悟到的本性是平等的。所以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去面对一切本尊和导师,永远不会有偏袒之心,不会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进入佛门本来就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有时候听见进入佛门还天天都在偏袒和分别当中,就觉得真的是得不偿失。把自己今生得到的这么好的人身就这么糟蹋,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要记住这一点,这时候一定不能掺杂个人的私心,要是站在个人的感性、私心的角度去观照,一定会觉得这个好与不好。因为我们的眼光,包括我们的心识时时都被贪嗔痴烦恼习气所逼迫,所以他所看得见的一定是不清净的。
我们现前要依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为准则。可能有些会说,历代传承祖师不就是一个人说的吗?历代传承祖师已经证得心性,我们当前进入佛门修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成办心性,从另一个名称当中来说就是以心性的特点为准则,这就没得什么说的。历代传承祖师证得心性,以心性具有的特点赐予给后一代弟子的就叫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这不仅仅是哪一个人说的。我们对佛的认知应该要得以圆满。
第二,无欺者为法。真正的法是无欺者,永远不会欺骗众生。有时候很多人说,我进入佛门以后把自己给欺骗成这样的。法是永远不会欺骗的,法要是会欺骗的话,历代传承祖师应该是第一位,但历代传承祖师已经从轮回苦海之中得到解救,甚至说解脱,最终得到的就是这样的见地,那这个法一定不是欺骗!至于我们进入佛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为你所传递的这个法,当然传递者——导师一定是一个圆满的导师,因此他才能把心性的特点根据你的条件一句一词地赐予给你。但若是这个导师不是一个真正的导师,他为你所传递的法到底有多么真实就不知道了。
曾经阿底峡尊者的侍者叫洛钦仁青荣波,洛钦仁青荣波在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大法会时期,当时把下面坐的一位很小的和尚放在他的法座身边,说:我今天把他放在我的身边,不是我今天授记他是某某导师的灵童等等,不是的。因为今天我年龄已到这个地步,住世的时间恐怕不长了,所以我今天有一个遗嘱要吩咐他。我的遗嘱是,因为如今末法时代,众生烦恼越来越沉重,甚至后期还会更加沉重,当众生烦恼很沉重的时候,会呈现很多欺骗众生的恶“知识”。这个“知识”是打上引号的,认为自己会说,但是心态并不清净,会出现这样一些认为自己是一个善知识,但实际上欺骗众生的导师。当这个小和尚到我这么大年龄的时候,世上会出现很多很多欺骗众生的导师,这时候让这位小和尚告诉后一代的修行者们,当时要谨慎,这是我洛钦仁青荣波为后一代弟子留下的遗嘱,平常修行要谨慎行持,不要见谁就如同老狗寻食般,见到就去依止,要多做一些观察。
现前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最沉重时期,自称为导师的很多很多,因此他为你所传递的法到底有多么真实,这得有待观照。原因是什么呢?讲这个法的人他自己不圆满,讲出的法有多圆满?所以真正的法是无欺者,永远不会欺骗我们的,曾经历代高僧大德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例子。所以,拯救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的这种方法就叫做法,它是无欺者,不会欺骗众生的。
如同我们这两天所传递的这一系列,不是最真实的吗?很多人都说迷信和正信等等,这两天所宣讲的这一系列,哪一句话不是我们平常所需要的?只是曾经往这方面想或不想之外,若把这件事情放在桌面上,没感觉到哪一样好像是有点不对的,一切都是自己平常所向往的,只是由于无知的缘故,不了解那么多而已。今天可能了解多了一些,哪一方面想得更广了一些,眼光看得不是以前近视眼,光看自己前面,而是看得更远了一些。总的角度来说,没有一样觉得不符合自己当前所追求的和自己所想的。所以这就叫做法,无欺者为法。
第三,不离者为僧。真正的僧人不是光身上穿一件和尚的衣服就叫做僧人。僧人叫不离者,甚至在藏传佛教里就叫做具善者、行善者。这里的不离者,他不离什么呢?不离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并清规戒律。因为他不离释迦牟尼佛曾经所讲解的一系列法,没有离开这些教言,并且不仅仅站在文字般若之上,还遵照这样的教义在做,因此他的行为等一系列都是如理如法、清规戒律,就叫不离者。
那么与这样的僧人一同修学,由于他平常持戒、精进修行的缘故,对我们接下来修行会创造更好的辅助。看见很多很好的修行者这么修行,并且他的戒律又那么清净,平常做什么事情都那么如理如法,所以你也就不由自主地会变成像他一般。所以我们说,佛是我们所依止的,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法,是行于法,要去做这件事情;僧人就是在行这个法的过程中作为我们修行的陪伴,和我们一起去修学,对我们迅速成办见解起到切实之作用。
从刚刚所说的这个角度就越来越知道,一个合格的僧人是什么样的?叫不离者。所以我们平常也一再告诫每一个修行者,有时候为了世间与出世间一切违缘得以消尽,一切顺缘越来越增上,因此每年都念诵11万遍四皈依,这是曾经华智仁波切教授的。华智仁波切曰,如今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当然时代当中也呈现烦恼沉重的表相,所以哪怕在祈福和超度众生的时候去寻找一个合格的僧人也是非常难得的。那么这个时候去寻找一个不合格的、仅仅是表象上面的一个僧人为你祈福,还不如自己虔诚地祈祷三宝、念诵四皈依的功德大。并告诫每一位修行者,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诫我们,你是你自己的主宰,你是你自己最好的老师、导师,或者向导。那么接下来修学过程中,站在这么一个角度,无论是祈福还是超度,除此以外没有更殊胜的法可宣。当然,若要是遇到一些合格的僧人,这是用不着所说的。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我的后一代继承人无论有多么糟糕,与一百个善人是没法相比的,这也充分地告诉我们僧人功德不可思议。
但是僧人也不光是外在穿一个和尚的衣服。如今这个时代,很多都讲解一些表象,这样、那样,这样、那样。记得我们小时候真的这方面还是蛮守规矩,当然,一个偏僻的地方还能懂多少规矩,但可能就变成一种习惯。因为现前我们看见很多和尚,比如说很多世间人在玩耍的时候,跳跳舞,和尚们都昂着头坐在那边看。我们小时候,也就是我十二岁当的和尚,那期间和尚要是到外面去看世间人跳舞,这是天大的笑话。但由于当时很小,又只是当了和尚,就是名称为和尚,但是心态等多方面还是和世间一样,也喜欢这样娱乐。所以记得有一次,冬天的天气很冷,大家都坐在下面避着风,虽然在露天的地方跳舞你说完全避风恐怕不太现实,但总之四处都有很高的一些房子挡着风。但和尚可不敢去看,我和另一个和尚爬到一个很高的楼层上从上面往下看,在上面冻得直抖。但你要到下面,别人看见一位和尚在看其他人跳舞,那是天大的笑话!
就像这一样,所以很多很多地方只看一些形相,说这样一做,哇,那这可不是,当然,里面很多很多戒律是佛制定的,一定要守持佛制定的这些戒律,这是没得说的。但是有时候一个真正修行者过度呈现在一个形相上面,而不去观照自己的内心,这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修行者真还不知道。所以如同刚刚所说的,这种僧众就叫做不离者为僧人,一定要这样的。
前面就是皈依境。皈依的对境是三宝,什么是三宝呢?不迷者为佛、无欺者为法、不离者为僧。随着我们以下修行的进展,对外境的认知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我们现前把三宝树立在外在这么一位具有强大能力功德者,依止他来赐予加持,来拯救我等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那么随着个人心越来越清净的时候,慢慢慢慢地就会树立在内心乃至自性当中,但这是后面所讲解的三宝。至于今天我们所认知的三宝大概就是这样的。
庚二、补特伽罗
【外相是畏惧恶趣、畏惧轮回、畏惧寂静涅槃之独乐的三种修行人;内相为渴求进入密乘;密相是作为上等根器的人,希求在一座上就证得大觉果位。】
皈依者,分为三个层次或三种品类。下品者畏惧三恶趣,认知到地狱、饿鬼道和旁生道的痛苦,因此而追求一个善道;中品者畏惧六道轮回,不仅仅三恶趣,甚至包括人间、阿修罗、天界。因为我们前两天在讲解轮回过患的时候,无论生于何处,只要是轮回都离不开三根本苦。即便是人、天,暂时拥有一些快乐的时候,但是他还是在行苦之中,当因缘和合的时候仍旧在痛苦之中。所以,下品者畏惧的是三恶趣,而追求的是善果;中品者畏惧的是六道轮回——三恶趣、三善道,而追求的是寂静涅槃;上品者“畏惧寂静涅槃之独乐”。这是外相。
“内相为渴求进入密乘”,我想进入密乘者为内相,内相为中品。上面外相分为三个类型,比如刚开始步入修行者,它又分为三个阶段。
“密相是作为上等根器的人,希求在一座上就证得大觉果位”,他所说的不仅仅是进入密乘,而是在一座当中欲证佛果,因为他的心量不一样。上面所讲解的外相心量相对会小一些,中品的心量是中品,下面所讲解的心量更大。
现前我们作为修行者,平常就要观照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如何,我现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之中?比如说,我是外相者,还是内相者,还是密相者?尤其我们今天对密法心生敬信,已经是非常了不起,并且宿世具有很大的善根者,要不很难对密乘心生敬信。我们现前不光进入密乘,并且正在修学密法,因此成办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说真不在很遥远的地方,只要在接下来时间当中多精进一些,成办解脱真近在眼前。
每当自己修学过程当中,有时候我非常感激我所依止的导师。曾经我第一次到上师身边的时候,无论是世间和出世间什么都不懂,我们所追求的是出世间,那更不懂,都是上师一句一词精心培养,但直至今天,每当修学过程当中,只要自己肯精进修法,修行方法总觉得好像有所了解。
那么我们接下来再讲解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当前都有自己所修的法。至于你现前修到什么程度,一切取决于时间上,你的精进度。你的精进要能跟得上,每次所传讲的法都达到一个合格和一个量,那么接下来再为你宣讲什么样的法就容易多了,就更为方便。若要是前面所传讲的法仅仅当成是一个过程,在上面也没有加以精进修行,即便为你传递多少法也不过如此。所以一个次第修行者,前面所修的法一定要达到很好的定解之后才能修学下面的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平常也在想,在我们身边的很多弟子,有些可能在某个法当中已经有几年的时间都没有再往上讲解更高的法,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不讲解法,而是我时时都关注着每一个人,当他的修行真的觉得已经过了关,甚至已达到不错的地步,那么此时讲解当然是导师的责任,是没得说的。但是当你修行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一味等待着后面可能有更好的境界等待着自己,我想这个是大错特错,这是一定不会具有的。
以前我在亚青的时候也有很多汉族弟子,有一位僧人一味追求顿超,我说你先别这么说,因为你还是先把直断的基础扎实一些吧,因为顿超一切光明境界还是来自于直断本性之基础。直断的基础没有扎实,等两天光明境界恐怕无法呈现在你的面前。因为依靠顿超修学方法,在直断的基础当中呈现光明境界,这就是顿超。但你若没有直断的基础,仅凭借顿超修法是很难呈现光明的。即便呈现,可能也就是邪魔加持或者是无明好脉,这些显现即便呈现,对你成就一点都没有意义。
但那位和尚还是觉得这个顿超很神秘,在汉传佛教里虽然有直断般的一些等持修行,但是说到顿超光明,基本上没听说过,所以对每个人来说还是觉得很神秘,但这个神秘也恰恰变成吸引他的一股力量。但是仅凭借这个自认为很神奇的一种修法,不见得一修行就能成就。所以当时我给他说了很多很多次,还是先把直断基础扎实,不要一味去等待着顿超,若要是这么去修,哪怕有一天你有机会可以修顿超,恐怕最终也是不过如此而离开这个场所。
他还是觉得想尝试一下顿超。接下来,因为直断已经修到也好,只能说学到、想到他可以进入顿超的地步。那一年就开始和大家一同学《大圆胜慧》,并且先修《大圆胜慧》之前行,后面再进入正行。百日闭关没有结束之前,有一天他到我的身边说:“我还是先回去。”我说:“你前两天不是对顿超很感兴趣吗?”“如同您说的一样,也不过如此,什么都看不见,还是回去坐禅堂,去吃包子,我还是对这个法没有太多的兴趣。”最终他放下所有一切回到自己的家乡,但至于后期变成什么样的人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要这么宣讲的真正目的在哪里呢?就是当前修学过程中,要把当前所修的法必须得以圆满,要不一味追求后面有一个法,意想不到的时候让自己“嘣”的一声就开悟,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说,什么都得需要前面很好的基础条件,或者是前面一系列行持善根的功德,要是没有的话,后面的法真的寸步难行。
从个人根机和缘分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说过,我们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如今对佛法心生敬信,尤其对佛法三乘教法当中的密乘——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这样的法可不是每个人都对它心生敬信的。有时候很多人说,有些进入佛门的人对密宗很难生起信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没有基础条件。今天我们对它心生敬信已经非常了不起,但不光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甚至已进入密宗,在修学与自己条件相应的法。那么凭借这样善的缘起,成办下面一个圆满的见解恐怕也近在眼前,所以要好好修行,这也是告诫我们每一位修行者应该要具备的条件。
庚三、皈依行相
【颂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如上面所讲述,外相是未来获得善道、声闻阿罗汉、佛果;内相是信念不退失而获得双运金刚持果位;密相是今生或者在一座上就获得无上大觉果位。】
颂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如上面所讲述,外相是未来获得善道、声闻阿罗汉、佛果。外相当中分为上中下三品,如同前面所讲解的“补特伽罗”,两者合到一起——下品者畏惧恶趣而追求获得善道;中品者畏惧轮回,追求获得声闻阿罗汉;上品者不仅仅畏惧上面的轮回,并畏惧寂静涅槃,而追求获得佛果,分为三种。现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信众,虽然平常如是宣讲,但时时要站在上品的角度如是追求,这是我们今天作为密乘弟子必做的事。前面如是宣讲的目的是分为三个不同的心力,但今天一定要具备最大的心力,那就是上品。
“内相是信念不退失而获得双运金刚持果位”。双运金刚持指的是佛的果位,圆满佛的果位。信念不退失,就是我要获得这样佛的果位。“密相是今生或者在一座上就获得无上大觉果位。”因此他的心力和追求时间上面有着很大的差距。
就是说,外相哪怕追求的是佛果,也是未来的未来。当今不是也有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业及烦恼沉重,所以我现在行持一些善法,未来投生到好的一个缘,再精进修法,再慢慢慢慢获得更好的缘,最终获得解脱,也有这样的一些人。像有些我们称之为很有善根的人,我当今已经具备这么好的条件,并且值遇如佛一般的导师,得到这么殊胜的法之后,我要精进修法,一生一定要成办解脱,那么这种根机就叫做上等根机。前面所说的未来的未来成办解脱,是下等根机的心愿;未来的时间成办解脱,是中等根机的心愿;我今生要成办解脱,并且在一座之上我要成办解脱,为上等根机之心愿。
追求解脱的时间上有一些区别,一个是未来的未来,一个是未来,一个是今生要成办解脱,因为他的心力有这种区别,就意味着他的根机不同。所以我们平常看见一味说着个人业际沉重,以这个为借口,平常追求涅槃、成佛的时间也推到未来的未来,他是下品者;若要是推迟到未来的时候成办解脱,为中品者;我今生拥有这么好的缘分,今生成办解脱是志在必得,我今生一定要成办解脱,或者是我在一座当中要成办解脱,为上品者。
那么至于这些拥有什么样的条件,根据个人的业力,但是就像刚刚所说的,我们当今拥有这么好的缘起,外缘如佛一般的导师我们今生已遇到了,一切乘法之顶点——无上窍诀大圆满这么殊胜的法我们已经闻到了,在这么好的善缘当中若加以精进修法,成办解脱近在眼前,历代传承祖师是永远不会说欺骗众生的一些话语的。这也充分地说明变成我接下来修行的一种动力或者是一种伴侣,成办解脱一定近在眼前,所以我要精进修法,带着这么一个意愿者为上等之根机。所以一定要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去修学,在精进乃至多方面之上,当然他是大于前两者的。
【此处如同大乘佛法的传授:愿充满虚空边际的一切有情父母获得菩提果位而修行。观想在自己前方虚空的莲花垫上,本体是根本上师,面相是邬金莲花生大师,周围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眷属等环绕。自己的右边是今生父亲,左边是母亲,前面是以怨敌和魔障为首的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祈请大悲三宝不舍弃而慈悯摄受,从而生起胜解信。】
此处如同大乘佛法的传授:愿充满虚空边际的一切有情父母获得菩提果位而修行,先要发心。现在讲解的是皈依,在修皈依期间,首先观皈依境。观想在自己前方虚空的莲花垫上,本体是根本上师,面相是邬金莲花生大师。
皈依境有很多很多观法,比如说要复杂一些的话,叫重楼形皈依境。就像我们汉地建的楼一样,一层一层的,自己根本上师的上方是他的根本上师。比如从龙萨派的角度来说,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方有昌根阿瑞仁波切,昌根阿瑞仁波切以上就是晋美多昂丹增尊者,以上是晋美根桑南嘉尊者,就这样直至到普贤王如来,这叫重楼形皈依境。我们平常所看得见的很多皈依境,那就是最圆满的皈依境,也有宁提派的,也有龙萨派的,这叫重楼形皈依境。
还有个陈列形皈依境,根本上师在中间,周围围绕着从第一个根本上师直到普贤王如来,围绕着上师,一个列着一个,这叫陈列形皈依境。
还有一个摩尼宝形皈依境,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就没有很多佛的围绕和那么多佛菩萨,上师即为一切佛菩萨的事业和本体总集,只观一尊上师而作祈祷,这叫摩尼宝形皈依境,也叫如意宝形皈依境。
我们现前这里所传讲的“周围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眷属等环绕”,就是陈列形皈依境,但还有重楼形皈依境,所以这个平常可以多看看《圣者言教》,或者是其他一些教法当中也有很详细的宣讲。
我们平常修皈依的时候,无论依重楼形皈依境,还是陈列形皈依境,还是摩尼宝形皈依境,都可以。总之,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但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很多遍了,要坚信这一点!若在祈祷上师的时候,只觉得上师可能比自己更厉害一些而作祈祷的话,只能得到更厉害一点的加持。你对上师的信心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他就给你赐予什么样的加持。若要是内心当中坚信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而如是作祈祷的话,就能得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一切取决于个人的信心。
这个时候说“本体为根本上师,面相邬金莲花生大师”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都是初学者,无论对导师说成什么样,但由于我们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对导师生起与佛一样的信心恐怕还是蛮困难的。但这个我相信用不着谁来告诫我们,自己就知道。
当心情平和的时候,对导师生起信心恐怕这不是很难的事。就如同非洲草原上面的野兽,吃饱了以后,小小的动物在身边走动,它也不会侵害它。但这并不代表这个野兽,像狮子、豹子它不会伤及这些小的动物。因为只是这一瞬间它吃饱了,它已经睡着了,所以这时候我们看见像小小的一些野猪、小小的一些羚羊或者是各式各样的动物从它身边经过,它也不会伤及到它。但只要饿肚子,不管它大与小,一定会伤及到你。就是我们平常当心情平和的时候,总觉得对导师的信心还是具足的,但是当情绪飘动的时候,别说是导师,哪怕对佛菩萨说一些不好的话也不在话下,这就说明我们的信心现前还并不是很圆满,还不稳定。
既然你对导师的信心没有稳定,但是在祈祷上师的时候,要得到圆满加持,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把上师的面相转变成佛菩萨的形象。作为一个佛教的信众,对佛菩萨的信心应该是坚信的,这时候我们把导师的形象观为佛菩萨的形象,这时候你的信心一直都在圆满之中,或者是心一直都处于清净之中,所以得到的加持是圆满的。
因此平常也有很多人说,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到底是否需要把上师的面相观为莲花生大师?但这个也不一定说仅仅是莲花生大师的形象,只是作为红教的信众,莲花生大师是整个红教的根本上师,所以我们平常就喜欢运用莲花生大师形象,但当然你也可以运用阿弥陀佛的形象、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文殊菩萨的形象、地藏王菩萨的形象,普贤菩萨的形象都可以。但总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怎么样的,他的本体与自己的上师完全是一如的。因为我今天所得到的一系列都来自于导师的恩德,所以从这个角度当中,把本体观想成导师如是作祈祷的话,得到的加持更为大。就像刚刚说到的一样,至于你在修学过程中需不需要把上师的面相观为佛菩萨的面相,一切取决于你的信心之中,当个人信心得以圆满的时候,那就真的不需要去改变。
曾经上师在的时候,因为每一次认知到梦、转变梦相到不同的刹土时,我就给上师说,无论到什么样的刹土,装饰可能有所不同,但形象还是根本上师的形象,阿弥陀佛也是上师的形象。上师说当然是这样的!心性维度当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形象可言,要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因为不同时代的阿弥陀佛画法也不一样,他们都说这是清代的、这是明代的、这是什么时候画的,所以有些胖一点,有些瘦一点,因为根据那个时代的美,那个时代胖为美,佛菩萨全都是胖敦敦的,若要是那个时代以瘦为美,佛菩萨都是相对很瘦的,很苗条。那到底佛菩萨胖还是瘦呢?他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并不重要,主要是佛菩萨为获得断证一切功德,这是佛菩萨的密意,至于呈现都是一种缘。
我们在修皈依磕头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前面观想皈依境,当初一定要把上师的面相转变成莲花生大师形象,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更加清净。当何时信心达到很圆满的时候,当然就不需要再去改变都可以。所以当时也有很多人说,上师你平常针对某些弟子就没有讲解本体为上师,但是他的面相一定要改变为莲花生大师等等,直接修上师即可,而对有些导师讲解面相一定要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是站在信心不同的角度宣讲。针对这样的弟子这样讲解,针对那样的弟子那样讲解,因为两者信心不同,所以这倒也没有什么矛盾。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磕头了。磕头的时候,自己修行的场所,作为大乘教法的信众,就要怎么去观想呢?平常若要是对自己父母非常执著的话,就观想“自己的右边是今生父亲,左边是母亲,前面是以怨敌和魔障为首的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因为从大乘教法的角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
为什么把怨敌和魔鬼放在前面呢?怨敌和魔鬼从曾经做过父母的角度来说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但现前这些父母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或者是曾经在养育我们过程中造下极大的罪业,如今已变成业障很沉重的一个怨敌,见谁都生起嗔恨心,或者是变成谋取他人性命的魔鬼。从父母的角度来说都是平等的,那么从曾经养育我们过程中他们造下极大的业障,正在遭受很大的痛苦乃至造很大的业,这时候我要把他们放在前面,先去救度他,这是大乘教法一度的观念。所以要把一切怨敌和魔鬼放在前面,周匝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如同我一般,口诵皈依颂,身作礼拜。当时坚信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功德乃至加持能获得拯救,因此虔诚地祈祷皈依境,就开始磕头。“祈请大悲三宝不舍弃而慈悯摄受,从而生起胜解信”,生起坚定之信心。就这么磕头。
龙萨派口诵皈依、身作礼拜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当十万个头磕完以后,十万个皈依也就念完了,两个同时进行。当时我也是按照这个《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磕的头,可能用了二十多天就磕了十一万遍,每天不少于四千,五千的时候可能少一点,但基本上就在这个数字里。
但那时候磕头,我就在这个家的前面,我们家的佛堂也在那边,我就在那里面磕头。早上天完全没有亮之前,已经开始磕头了。接着吃早饭,吃完早饭又继续磕头。每一座磕头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这一定有。也就是说,一天四座下来,十二个小时以上。累吗?累得可不得了!当时上卫生间都是蹲的,没有像现在的马桶,那时候才十多岁,拿着两根棍子,累得都蹲不下去。尤其是当一座磕完多少个头,回来一坐下来,再起来的时候,基本就起不来了,需要大人来扶。
但即便这么痛苦,到了时间还是照样去磕头。前一百个头,好像真背着一座大山在磕头一般。但磕完一百个头以后慢慢慢慢又轻松了,再继续磕下去就没有那么累。但是最糟糕的是,磕到一定的时候,两个膝盖,可能由于当时磕头的时候穿的衣服也不厚,直接在木板上磕的头,欸!两个膝盖破了。前面倒只是痛一些,可能就是在地面上摩擦,慢慢慢慢磨出两个伤出来,但是又不能休息,每天到时间还要继续去磕头。这个伤口越来越大,慢慢慢慢化脓,又开始流血,所以到后期的时候痛得不得了。
当时父亲告诫我:你休息一阵时间再磕头。我想,不能这样。因为当时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精进,遇到什么事情要克服这个困难。虽然我不懂太多的道理,但是每天还是照旧进行。到后期父亲就给我找了一些人造毛,就是他平常做一些衣服剩下的这些,把它系在膝盖上。但磕头的时候膝盖不停要弯曲,所以磕一两个头又掉了,一两个又掉了,到后面的时候就干脆算了吧!但痛啊。天哪!一跪下去的时候,两个膝盖可痛得不得了。甚至当时穿的裙子前面全都是什么脓啦,血啦,沾在那上面。就这样磕了二十多天,就磕完十一万遍头。
我们平常磕头的时候合掌,两手合掌,中间要形空的,就如同手里拿着个摩尼宝一般。因为无论什么,比如磕头也好,做什么样的手印,按照我们这个传承的法规,它都必须要做到圆满。但基本都一样的,就如同手握摩尼宝一般,中间就这样。
磕头的时候,在念诵前行念诵仪轨当中的四句偈的时候,如同我们平常念诵四皈依一样。平常念诵的时候,四皈依,第一放在头顶梵穴之上,第二喉间,第三心间,第四,五体投地。这时候若要是配同着一起观想的话,放在头上的时候得到宝瓶灌顶,喉间的时候得到秘密灌顶,心间的时候获得智慧灌顶,五体投地的时候获得句义灌顶,得到四灌顶。头顶的时候消除身的业障,喉间的时候消除语的业障,心间的时候消除意的业障,五体投地的时候消除习气之障。放在头上的时候得到化身之果位,喉间报身之果位,心间法身之果位,五体投地的时候自性身之果位。
但是在念诵的同时想那么多恐怕也不会很清晰,但总的角度来说有这么一些印象是非常好的。尤其在磕头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要虔诚地祈祷着三宝的皈依境而磕头。因为这时候身体面向前面,但头往两边东张西望的,这些都不是一种如法的行为。在磕头的过程中,曾经喇嘛仁波切说,尤其说这是具福德者的磕头方式,磕完头立起来以后,弯着腰再磕第二个头,这些都是不如法的,一定要端直身体再磕第二个头。平常磕头的时候就是像刚刚所说的姿势,但一站起来的时候首先把手合掌在心间,就是从观皈依境开始,再继续身、语、意、五体投地,大概就是这么磕的头。
这个要进行到多少呢?刚开始修行期间要进行到十一万遍,平常若形成一个习惯,每天磕一些头也很好,非常好的。因为依靠身的这么磨炼、身的辛劳,磕头的时候一定会累,可以消除身的业障;凭借当时口里念诵皈依,乃至一些祈祷文或者是忏悔文等等,可以消除语的业障;发自内心地祈祷三宝加持自己一切,能消除心的业障;当五体投地的时候能获得心性之功德。所以说平常磕一些头意义也非常广大。但是每天磕多少个头,虽然我们也没有特定性,但以后形成一个习惯,有时候在家每天早上或者晚上磕13个头、21个头也是比较好的,但这个没有什么特定必须要磕多少。就是这样,一直就这么心不散乱地祈祷着三宝,就这么磕头。
【然后皈依境放射出无量虹光,照触自己和其他一切有情众生都获得清净,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到自身,并作回向。】
当一座快要结束的时候,市聚形皈依境放射出无量虹光,这时候心里观想皈依境心间放射无量之虹光,彩虹的光色,照触自己和其他一切有情众生,消除一切众生的业及烦恼都获得清净,都已经获得佛的果位,创造了这个缘起,心里这么想。就是在这一座快要结束的时候,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到自身。先周边的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化光融入到主尊当中,主尊化光也最终融入到自己,自己和皈依境完全进入一如当中,稍稍想着这个皈依境,那么接着就开始作回向。
这就是磕头的时候观的皈依境,以及磕头的姿势,乃至后面做一切射收或上供下施。但这里主要还是下施,消尽一切众生业及烦恼,获得清净之果位。最终周匝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化光融入到主尊,主尊化光融入到自己,自己和本尊完全成为一如当中稍稍安住,接下来再作回向。大概就是这样,磕头的时候就按照这个程序去做。
刚刚说到的,五加行当中的磕头和皈依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平常也有很多人说我也想修个五加行,该怎么修呢?修龙萨派的五加行也挺好的。我们这两天也说过,曾经喇嘛仁波切在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身边的时候,昌根阿瑞仁波切告诫他,未来若有一些有缘的弟子,一定不要忘记传授龙萨派的传承。曾经莲花生大师和龙萨娘波尊者授记,末法时代依这个传承获得虹光身的弟子很多啊!当前我们也有这么一个缘而进入龙萨派的传承,这是非常好的,那么接下来就要按照这个传承做一些修行。不是由于我生长在这个环境当中,我曾经也学过这个法而告诫这个法有多么殊胜,但这个还是有根据的,因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乃至龙萨娘波尊者以及莲花生大师曾经有很多很多授记。
庚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依据《涅槃经》所传的三种应该断除的学处:不再礼敬世间鬼神;不再损恼有情众生;不与外道同行共住。】
第四,学处及目的。这倒也没有什么不太了解的地方,因为我们平常在讲皈依的时候时时都在传讲。“外相依据《涅槃经》所传的三种应该断除的学处”,第一,皈依佛,“不再礼敬世间鬼神”,尤其不能把世间鬼神当做未来获得解脱的对境。因为鬼神他自己也在六道范围当中,没有从六道当中脱离,因此更没有能力让我们正在六道受痛苦的众生得以解救,所以我们皈依佛,再不敬信世间鬼神,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不再损恼有情众生”。不伤害众生,甚至连在梦中伤害众生的念都不希望再有。平常作为修行者,不伤及众生,这个是我们必做的事,因为佛教本来都是以慈悲心为怀,不能伤及众生,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在内,它也是无始以来自己的母亲,因此一定不能伤及自己的母亲,甚至伤及众生的念都不能起。因此,第二,皈依法,不再损恼有情众生。
第三,“不与外道同行共住”。往昔像藏传佛教,甚至像往昔汉传佛教全民族信教时期,若要是守持这个戒律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当时自己身边基本没有什么外道教,比如说外道教的信徒,或与外道教相同般不信任因果、不信任三宝的,很少的。曾经藏传佛教全民族信教的时候也是没有什么外道教,更没有外道教的信徒。因为当时莲花生大师进藏的时候,整个外道教都驱逐出雪域,所以这个时候当然没有外道教的信徒。
由于当时这个宗教也树立在平常的一个法律当中,成为世间当中的一个规则,松赞干布期间有《道德规范十六条》,就是给在家人定的规矩,这是国家制定的规矩。《道德规范十六条》当中的第一条就是要皈依三宝,要信任三宝。凡是不信任三宝,他已触犯国家的法律准则,就要惩罚你的,所以那时候没有不信任三宝的,所以就叫全民族信教,因为它已经参与这个法律政治。但现前说全民族信教,高原地方也很困难。所以这时候,虽然没有说是外道教信徒,但与外道教相同般的人时时都在我们身边,不信任三宝的人,不信任因果的人,太多太多了!
这时候说要守持这个戒律,我们不与他们共行、共住,当时说不定自己的亲人也是这么一位,那么从此以后我就与他分离,这个从人情上面也说不过去啊!大家都会说你是一个无情的人,信仰佛教者都是无情无义的。佛教是讲情义的,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包括一个小小的昆虫都不能伤及,它是非常讲情义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但是它的原则不偏。因为不与外道教共侣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怕被外道教染污你的信心,影响到你。这时候我们就根据我们的力量,根据我们当时做的很多行为对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若要是我没有能力去说服他、去救度他,这时候我也不在他面前说太多佛教的道理,我也不在他面前呈现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事物,目的是怕他天天在你的面前说一些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由于我们刚开始进入佛门,还会摇动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所以我就不做这个,不说这个,按照世间平常的方式去接触,也就影响不到我们什么,因为我们不探讨这些事,所以要做到这个,这叫做保护自己。这样的行为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信心,让自己的信心不堕落。以上就叫做三所断。
【上师窍诀中所传授的三种应该修持的学处:应该恭敬佛像乃至佛像碎片;恭敬哪怕一个文字;恭敬红、黄色相。】
“上师窍诀中所传授的三种应该修持的学处”,三所修。皈依佛,应该恭敬佛像,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得见的,无论是铜铸的,还是泥巴造的、木头雕的,坚信他是真正的佛。哪怕就在路上看见一些已经打烂的佛像碎片,也要放在干净之处,因为他是我们的皈依对境。第一,皈依佛,要恭敬佛。甚至就是纸上印着一个佛的形象,也要恭敬,要放在高处,不能脚去踩、跨过去等等,都是不如法的行为。
第二,皈依法,要恭敬哪怕是一个文字。所以曾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他的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连人民币也不会放在垫子之下,也不会放在脚跨过去的地方,都是很恭敬的,因为上面有汉字和藏字。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诫后一代弟子:“末法时代我以不同文字之相来度化一切众生。”汉族人面前,以汉族的文字呈现在你的面前,来教你很多很多道理,来拯救你的灵魂;在藏族人面前以藏文呈现,并且以这样的文字来诠释佛教的教义,来改变你的心态。所以,文字即为佛,没有必要的时候直接从文字上踩上,这些都是不如法的。
平常我在汉地,无论是针对汉字还是藏字,尽可能避免,不会从上面走过去。但有时候也没办法,有些把广告全都打在地上,但你要是不走,那除非不走,要是走,一定要从上面走过去。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对文字的恭敬心应该得具备。至于走过去,这是形势所逼迫的,没办法,但是心中对文字的恭敬心一定是有的。在没有必要的前提之下直接从上面踩来踩去,这些都是很不如法的行为。
可能有些会说,藏族人会在像咒语堆文字上面走吗?平常是不会走的,但是你要把很多玛尼堆摞上去,人以上高度,只能踩在上面再往上面放啊!但是他对文字的恭敬心是具有的,由于没办法,只能这么去做,这不会有罪过。所以我们在讲业之因果的时候,它的界限和轻重不是在于做的什么事情,而在于你的心态,是吗?所以平常一定要恭敬文字。
有些不太懂的人说,藏族文字是很有加持力的,那汉文文字呢?汉文文字也是文字,一样有加持力。释迦牟尼佛曾经说:“我以不同文字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来度化你。”我们现前去学习很多道理,那么文字即为释迦牟尼佛,要恭敬文字,所以哪怕是一个字也要恭敬。
但有时候做得太敏感的话,人家都会觉得我们很怪的。比如很多人走在路上,但汉地的大路上全都是广告,这时候你说我是皈依弟子,我要绕着行走,大家都会说你这个人不太正常。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恭敬在于自己的内心当中,暂时由于形势逼迫走过去,这倒也不是说完全不恭敬文字。
我们举个例子,哪个是上,哪个是下?地球一直都在旋转,那哪个是上,哪个是下?还不是我们概念当中的上,可能就是我头部以上,说吸引力的一种感觉,可能这就是头,但实际上现在正在说它是头的时候,地球转过来,它就变成是尾了。所以哪一个是头,哪一个是尾?主要还是讲解内心对文字的恭敬心,尤其在汉地。一定要这样的,要不时时都避着文字行走,那人家一定会说这是个怪人。
我们是要修行一个特别的法,但是在行为当中不要成为特别的人,这样都会觉得你很怪,我是这么想的。所以很多人都说,导师,你平常不像其他的导师一样,好像什么家里活都是你干,什么脏活都是你干。反正最好吃的你吃,为什么最不好干的你不去干呢?所以这倒也没有什么,我就觉得还是不要变成一个怪人好一点,太怪了真不太好。尤其我们懂得这些道理,但又没有抓住最根本的,仅仅在形式上面,那就变成一个怪人了。
举个例子,几个人在路上行走,一看见文字——“哦,你们走吧,我从那边绕过去。”“为什么?”“因为前面有字,我不能跨过去。”飞过去,它也在下面,该怎么办?那只能又从很远的地方绕,那那边也是文字,该怎么办呢?我们到前面十米地方,我要走十多天的时间才回到那个地方,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个怪人,这一定是精神不正常。所以要记住,真正的业的界限在于自己的内心,要记住这一点,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变成怪人。但不是怪人的同时,你又变成很殊胜的人,这就是修行者。
皈依僧人,“恭敬红、黄色相”。红色和黄色代表佛教,所以皈依僧众,要恭敬僧人,并且要恭敬红色和黄色的形象。这个恭敬指的是什么?看见红黄色都磕三个头,这个恐怕也就有点怪。世上不是黄就是红,那你能磕多少个头?总不能说往那边一跪,连头都不抬起来,就这么跪着,恐怕也跪不完。这里所讲解的是什么?要恭敬,内心要恭敬,对它有一种好感。甚至这个好感,作为一个僧人,平常身上不离红黄色,因为它代表佛教。即便是在家居士,在地处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外面穿一些红黄色衣服是好的。但地处条件不太允许,你可以在脖子上、手腕上带个红黄色的线,也代表恭敬佛教,也是僧人的标志,也挺好的。
【《摄事分论》中所说的三同分学处:外相要依止上师,修行各种佛法,披戴红黄色衣物;内相要念诵咒语和定期供养三宝;密相修习见修行三要。】
【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
“《摄事分论》中所说的三同分学处:外相要依止上师”。我们要皈依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呈现过一个真正的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示现涅槃,到何处去寻找佛呢?但释迦牟尼佛在示现涅槃之前告诫后一代弟子:在末法时代,我以不同善知识形象呈现在这个世上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所以我们所依止的善知识就是佛,依止上师和皈依佛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要依止上师。
“修行各种佛法,披戴红黄色衣物,内相要念诵咒语和定期供养三宝,密相修习见修行三要。”这些我们平常都在行持。这样的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尤其在《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当中,它的目的和利益讲得非常细致,可以多去阅读一些。
今天暂时我们讲到这么多。本来我想今天少讲一点,因为我的喉咙有点痛,但说是很痛也不是很痛,就这么少一点讲着走,尤其到下面,我们可能文字上就不会讲那么多,因为有些站在一些重点之上。这两天说是冷,也有点冷的,但是说很冷,由于我们家的条件还算可以,因此也没有达到受不了的地步。前两天有很多医生一直都在关注我的病,说这两天怎么样,实在不行是否需要快点下山。是的,我的身体已经有二十多年的病,所以说不好,基本上从上山至今天没有一天好过,但只要没有达到实在什么都做不了的地步,那暂时先待着吧。过两天一定会达到又缺氧,因为我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病,缺氧就是它最大的一个恶缘,所以又开始不行,那时候没办法我们只能下山。这两天稍稍自己能修一点法,也可以打打坐,甚至可以聊聊天的时候,暂时就当成是一个正常的人。但好倒真不好,哎呦,这两天!
但有时候又想到,回到汉地,城市里面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第一次我到汉地的时候,天啊,对汉地执著得不得了,但现前看来,长时间居住在下面的原因吧,也不过如此,主要还是以修行为准则。修行实在修不了的时候,真的也会对自己生起一种悲伤,天啊,就这么度日子,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当时说由于我身体不好没有修成法,阎王爷听都不会听,一切取决于个人的见地。所以不能再掩耳盗铃自己欺骗自己了,所以没办法,只能到下面,一方面就没有那么多的病痛,另一方面依这个可以做到一些修行。但暂时还可以,尤其这两天可能是受凉的原因,不是太好。但还勉强行,还没有达到什么都做不了的地步。
就这样好好修行,每天所讲解的法回去的时候多阅读几遍。因为平常一个人的习惯就是这样,当你在听闻这个法的时候非常喜欢去复读几遍,但平常不在听的时候,基本上这个书就会放在书架上,无论上面粘上多厚的一些灰尘,恐怕也不会再把这本书拿下来翻阅。但这两天多去看看一些,意义还是很大的。
如同前两天回向的时候所讲解的回向之功德般,依此善根,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略)
本讲原文:
戊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的殊胜不共同前行
分七:己一、皈依;己二、发心;己三、观诵金刚萨埵;己四、供曼扎;己五、上师瑜伽;己六、遣除修行障碍,长声喝吽字引导法;己七、修行尚未圆满,强制修炼憩识方便,无修往生法引导。
己一、皈依
皈依就是拯救误道与邪道而趋入正道。
分四:庚一、皈依境;庚二、补特伽罗;庚三、皈依行相;庚四、学处与目的。
庚一、皈依境
如偈颂所说:“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意思是说:为了拯救堕入令人恐惧的凶险恶趣,避免如前所说凄惨悲切的景象,就应该依止没有欺惑的最殊胜对境 :外相三宝、内相三根本、密相胜妙三身,以此而作皈依。
庚二、补特伽罗
外相是畏惧恶趣、畏惧轮回、畏惧寂静涅槃之独乐的三种修行人;内相为渴求进入密乘;密相是作为上等根器的人,希求在一座上就证得大觉果位。
庚三、皈依行相
颂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如上面所讲述,外相是未来获得善道、声闻阿罗汉、佛果;内相是信念不退失而获得双运金刚持果位;密相是今生或者在一座上就获得无上大觉果位。
此处如同大乘佛法的传授:愿充满虚空边际的一切有情父母获得菩提果位而修行。观想在自己前方虚空的莲花垫上,本体是根本上师,面相是邬金莲花生大师,周围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眷属等环绕。自己的右边是今生父亲,左边是母亲,前面是以怨敌和魔障为首的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祈请大悲三宝不舍弃而慈悯摄受,从而生起胜解信。然后皈依境放射出无量虹光,照触自己和其他一切有情众生都获得清净,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到自身,并作回向。
庚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依据《涅槃经》所传的三种应该断除的学处:不再礼敬世间鬼神;不再损恼有情众生;不与外道同行共住。上师窍诀中所传授的三种应该修持的学处:应该恭敬佛像乃至佛像碎片;恭敬哪怕一个文字;恭敬红、黄色相。《摄事分论》中所说的三同分学处:外相要依止上师,修行各种佛法,披戴红黄色衣物;内相要念诵咒语和定期供养三宝;密相修习见修行三要。
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


從我的iPhone傳送

无论是胃溃疡还是胃炎就用这个方

无论是胃溃疡还是胃炎就用这个方

原创 胡大森 
总是有人问经方如何治疗胃疼?


这里引用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的一首方,临证治疗胃疼,无论是胃溃疡引起的疼痛,还是胃炎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尤其是有潜血的患者用之效如桴鼓。
我们都知道经方派最注重辨证准确,用药才能精准无误。但是胡希恕先生总能出奇制胜,同为经方大家的刘渡舟先生这样评价胡希恕:“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胡希恕先生认为“胃疼”即是“心下疼”,临证常用甘草粉蜜汤治疗顽固性胃疼。不过胡希恕老先生把这个方子改了一下,甘草粉蜜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是:“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很多人认为这里的“粉”为铅粉,这个铅粉可是不能轻易用的,有毒滴。原方记录功效是:“安蛔止痛,解毒和胃”。胡希恕先生调整后的方子去掉了“粉”,这个粉或许就是铅粉,这里不作展开解读,反正胡氏治胃疼方中无“粉”。
胡希恕先生调整后的方子如下:
甘草24--30克,蜂蜜45克,白及12克,使用方法:将甘草、白及用水煎煮30--40分钟后去渣,加入蜂蜜继续再煮,边煮边搅动药液,直到浓缩成稀粥样就可以用了。胡希恕先生特别交代,痛得厉害的病人一次性吃下,痛得不厉害者可以分两次服用。并且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会腿肿。
值得注意的是甘草这味药大量使用会影响小便排泄,所以利尿药之中大量用甘草的情况几乎没有,比如五苓散、猪苓汤组成之中都没有甘草的影子。所以使用甘草粉蜜汤,如果是有水肿的患者里面的甘草就不要放太多了。
在《医门传真》中胡希恕先生的学生张景桂写的一篇文章“胡希恕老师治疗溃疡病经验”,其中提到了用甘草粉蜜汤治胃溃疡,“如有溃疡病且大便潜血阳性时,用下方配成散剂冲服:白及12克,三七粉3克,大黄(川军)4克,元胡10克,乌贼骨20克,甘草10克,白芍20克,上药研成细粉分为12包,每日服用三次,蜂蜜水送服,胃酸过多者可以用白开水送服。无三七粉可以用云南白药一瓶替代,如见大量柏油便或呕血,可大剂量使用白及15克,三七粉5克,用独参汤调服,亦可收到迅速止血之功效”。
这里重点说下白及,白及的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其止血消肿止痛效果值得肯定,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两药相合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以治疗各种出血,内服外用均可。笔者在治疗“肺结节”症常用到白及这味药,反馈效果不错。
《经方传真》、《胡希恕病位类方解》,都提到“甘草粉蜜汤治心腹疼痛有奇效,本方应去铅粉,加白及10克,治溃疡病剧痛者屡用屡效。”
这里专门记录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治溃疡病胃疼一案,希望喜欢经方的中医爱好者查阅使用,让更多人受益。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的方子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i非医师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需帮助可以咨询博主或当地中医大夫。


從我的iPhone傳送

诸位!善根,我们唯一的希望。

诸位!善根,我们唯一的希望。

净界 法師

佛陀为什么“长者见火,心生惊怖”?因为这个火会越烧越厉害。你看我今生,我也没什么错,我每天也做功课……诸位!你如果能够表现这么好,那么佛陀干嘛惊怖呢?重点不是你今天有没有做功课,重点是你今生比前生退步了。重点是,我们今生再怎么努力,也比前生退步了,来生又比今生退步了。这个是佛陀最怕的地方。
佛陀为什么惊怖?因为他看到整个三界的果报,整个修行是退转的一种循环。诸位!善根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当善根退转了,当光明没有了,黑暗就会出现。所以,善根退转到一个程度,就很容易堕落三恶道。我们为什么不堕三恶道?其实我们有很多罪业,但我们有惭愧心,我们有自我反省的心,这就是善根。
当一个人在三界里面不断地打滚,时间长了,他的惭愧心消失了,自我反省的功能消失了,落入一种“不觉不知、不惊不怖”,就是你对你自己的过失完全没有反省能力了,那就是你堕落三恶道的时间到来了。佛陀看到了众生堕入一种所谓的下势的循环,感到惊怖,所以定下了修学的目标,两个字:出离!就是赶快离开这个三界的果报。
所以诸位!从凡夫的角度,佛陀可没要你在三界里面积集资粮、创造功德。佛陀可没这样讲,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就是说,三界不是我们历练的地方。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活在三界的果报只能做一件事情,赶快离开三界的果报,因为它已经起火了。
那怎么办呢?目标是出离,方法呢?佛陀的大智慧,就是说,你不是去灭火,这个火你是灭不了,这是众生的共业;你要放弃主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不断地轮回,就是我们对三界的果报想要去主导,强作主宰。
所以当我们修无常观、无我观的时候,我们放弃对果报的主宰,“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整个三界的业力就沉淀下来了。所以我们离开三界,按照佛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最好我们今生就离开三界,因为它已经有退转善根的情况出现。


從我的iPhone傳送

看你的六根,就知道你有没有进步!

看你的六根,就知道你有没有进步!

净界 法師

我们再讲一次,问题不在六根。那说,欸,我现在开始,我眼睛什么都不看了,我耳朵什么都不听了。你就搞错了,问题不在六根,是六根背后那个攀缘心。所以,当我们修学一心三观的时候,诸位!你开始修一心三观的时候,安住清净心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你的六根会改变。就是你六根还是看东西,但是你那个攀缘的力量,力道减低了。
所以,你过去所累积的烦恼业力,那个影像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所以蕅益大师说,修习真如三昧,就是一心三观的人,你的人生会变成淡薄。恭喜你!因为你就是在淡薄当中开始消业障。
所以,你检查你的修行有没有进步,你看你的六根。你发觉你六根的口味越来越重,那你就要小心,尤其是净土宗的人。因为你六根的攀缘,你不踩刹车的时候,它是辗转相续。它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你攀缘,本来只是你一个攀缘心,很简单,一念妄动,带动六根攀缘六尘。好了,你去攀缘六尘,六尘给你的信息又刺激你的攀缘心,然后你就用更重的攀缘心再攀缘下一个六尘。
所以这个六根的染污相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所以你到晚年看一个人会不会往生,就看他的六根,是往内收的一种内观的六根,还是向外攀缘的六根,因为你六根一旦向外攀缘,那带动的就是生死业力了。所以,你一个人要能够往生,不完全是佛号而已了。当你六根向外攀缘,你看你一个人,稍微一件事情就让你不断地感到烦心,就是你这个人很容易被外境影响,那表示你生死业力很重。因为你那个六根粘性太强了,你卡太多生死业力了。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一定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你一定要把娑婆世界的业力慢慢减少,叫做带业,业力慢慢沉淀;净土宗的愿力慢慢地增长。当你的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的业力,那就恭喜你了,强者先牵,就是往生了!那么关键来了,怎么都摄六根呢?这个地方要讲清楚。
很多人到晚年说,欸,我要收摄六根,印光大师也叫我要收摄六根!他就是透过事修,拜忏、念佛。没有用的,因为你六根是向外攀缘,你这个大局决定以后,你用事修没办法挽救这个向外攀缘的力量。你只有一个方法,修理观。
你观想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万法唯心所现,你攀缘什么东西呢?你攀缘的都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你从根本上的内观,把攀缘心停下来,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