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强制往生法”是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便


“强制往生法”是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便

奥明宫学馆 

弟子甲:妈妈现在七十多岁了。我偶尔听索达吉上师讲:当人要往生的时候,在他头顶放一个转经轮,身边放一部药师经,类似这样的做法对这个往生的人有帮助,可令他不下三恶道,这是最起码的。我妈妈也这么大年纪了,我经常想要做好准备,妈妈万一真有这一天了,我不懂该怎么办,我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往生极乐世界可能要靠她自己,或者靠助念,这个时候,我第一时间要做什么对妈妈最有利呢? 
上师:以前我们在上师身边,对于这样的戏论法,上师讲的很少。各地虽然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做法,但这些都来自于习惯。主要该做什么呢?一个真正的修行者面对这样的场面,最好在亡者身边提示他多提起一些正念,这是他成办解脱最好的辅助。 
比如,当我在禅院的时候,有个老和尚病情严重,面临死亡。我去见上师(阿秋法王),上师说:“你下去吧,可能不会那么严重吧。”后来就像上师说的一样,他活过来了。那天他病情很严重了,上师告诫我在他耳边多讲解:不要忘记上师,不要忘记上师为你传讲的法。 
这也是一种临终中阴的印证法,对亡者提起正念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他完全处于迷惑的状态中,这时候突然有个人稍稍提示一下他,他一瞬间就有像醒来一般的感觉。好比一个人到了某个地方,已经完全失去方向了,东南西北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时候,有个人一指方向,他突然就知道应该往那边走,这对他以后的成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在面临死亡时。 
以前在高原地方都有这样的印证方式,就是在《西藏生死书》中对已经断了气的人的一种印证方式,但是如果在临终之前有人在旁边给他做一些提示意义更广大。但这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亡者前面的引业。在没有进行认证、提示之前,他应该是修过这种法的人,否则在他临终的时候,你无论怎么说,他也听不进去。 
弟子甲:她不懂。 
上师:甚至会觉得很烦。 
弟子甲:妈妈念阿弥陀佛。那我这个时候就提醒妈妈,继续帮她念阿弥陀佛吗?


上师:对,你也可以给她讲解强制往生法,也是一种阿弥陀佛的修法。把一尊阿弥陀佛观想在头顶之上,把自己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念诵: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最少念一百零八遍。期间,把自己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就在这样一心不乱的前提之下念诵,意义非常广大。这个强制往生法也叫迁转法,就是(在自己临终时)把自己的神识迁转到西方极乐世界。尤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即便口中念不出来这两句话,只要能把自己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这是一个善的满业。 
但是,前面必须得有引业的基础。一个长期这样训练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只要有人给他稍稍做一些印证:你现前应该把阿弥陀佛观想在头顶之上,无论是生与死都不能忘记这种修法。此时如果他一瞬间想起阿弥陀佛,把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心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即便以后为他做多少善行,可能没有比这个(强制往生法)更殊胜的。 
弟子甲:哦,就是在最后的时候提醒她。 
上师:对,现在就要开始修这个法! 
弟子甲:让她修阿弥陀佛。 
上师:对,强制往生法。 
弟子乙:她如果是躺在那儿坐不起来…… 
弟子甲:她已经坐不起来了。 
上师:那还是一样的,一样的。 
弟子乙:还是观在头顶上? 
上师:对对对。 
弟子甲:那我就告诉她:妈妈你现在念阿弥陀佛,然后我坐在这里就给她念这个强制往生法。 
上师:对对对,每天不要间断念一百零八遍(强制往生法)。以前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无论在哪里,都会让所有的信众每天念诵一百零八遍强制往生法,可以这么去修。

关于强制往生法,很多人心目中对强制往生法的理解还是有点偏差,认为往生法就是人要死的时候做的一件事情,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往生法只是一个名称。真正的往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转识成智,就是把我们的神识转变到阿弥陀佛的心间而成办解脱。用另一种说法,转识成智就是把我们的意识转变成智慧。意识转变成智慧,意识有限制性的,智慧是无限的。从寿命的角度来说,强制往生法会令自己寿命更长,而不会让自己的寿命更短。很多人在理解方面还是有一些偏差,理解不足,所以才导致:一说到往生法,很多人都想到是老年人修的法,年轻人应该多修一些长寿佛、文殊菩萨,或者莲花生大师、观世音菩萨等等。说到阿弥陀佛,尤其是说到往生法,就认为是面临死亡时该修的法,实际上真不知道这个道理。 
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转识成智,比如,我们修学莲花生大师是为了遣除一切违缘,违缘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意识。当意识转变成智慧,一切违缘也就消尽了,那还不是转识成智嘛? 
我们修文殊菩萨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智慧无法增长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由于我们太笨拙、太愚钝。意识本身的特点就是很愚钝,它并不智慧。那么,把这种没有智慧的意识转变成圆满智慧就是往生,也叫转识成智,修文殊菩萨也是一个道理。 
还有修财神佛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如果在修财神佛和往生二法当中选择,很多人都会选择财神佛。但实际上他并不懂,两者之间其实是一致的,修财神佛也是转识成智。我们今天福报浅薄的原因首先是业及烦恼沉重,也就是意识太重,根源还是在意识。我们修财神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福报浅薄的意识转变成福报圆满的智慧,还是转识成智,这和往生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另一种名称而已。实际上,一切修法都是沿着这个方向(转识成智)在走。这样一来,无论谁在修什么样的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年轻人对往生法有些偏见以及偏差思想,这些都说明他们对法的理解不透彻。 
因此,无论什么样的人,平常都要坚持修强制往生法,意义非常广大。强制往生法就是强行让自己的意识转变成智慧的一个殊胜之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法仪轨少、观想简单,尤其适合那些心比较散乱的修行者。


從我的iPhone傳送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

南怀瑾先生 

人碰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唉!叹一口气。呼气这个功能很大的。我现在把秘密泄漏给你们,譬如练武功的人,要打人的时候不是闭气哦,不要搞错了,是出一口气,大叫一声“哦”那个威力可是很大的。他这个动作不只是一口气而已,是整个意念都进去了。所以练武功叫你吐气,原理在哪里你不知道。所以人真的放下了,是气先放下。比如有人生气时,我们劝他说,你平平气嘛,你不要生气嘛,你这气停不下来就打结了,你打结了,脑子里思想停不掉的,那就很严重了。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譬如癌症,肝癌、肠癌,一切的癌症,不是另外有个东西,而是他原来的气结起来,打结了。所以中文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形容,当听到一件事情,很刺激自己,文学上常常形容四个字:“为之气结”,呼吸停掉,气在那里打结。这个气慢慢在肝啊、心啊那里打结了,慢慢变成瘤啊,变成癌了,于是其它的细胞就死亡,气不通了。
癌症是与生闷气有关的。非常内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个屁的人,然后脸上发青发乌,在里面生气,将来百分百得肝癌。另一种是脾气非常大的,也有肝癌的嫌疑。中国人肝病特别多,肝癌特别多,就是喜欢在心里头生闷气。因为这个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个假面孔的,装作没事,心里却生闷气。
...当你要发脾气时,你告诉自己停一秒钟,忍一下,忍不住的,你干脆做个气功,嘴一张,呼一口气。那真有气耶!人生气时,硬是有一口气,不是假的。人一生气,气机就变了,经脉也乱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乾隆御医黄元御:利水消肿、除湿通淋,这味中药效果好,屡用屡效

乾隆御医黄元御:利水消肿、除湿通淋,这味中药效果好,屡用屡效

徐长青 金兰中医说

中药里简称的“二陈”是指陈皮和半夏,因为这两味中药都是存放越陈久药效越好的代表药;中药里简称的“二术”是指苍术和白术,这两味中药是健脾燥湿的常用药对;
中药里简称的“二苓”则是指茯苓和猪苓,这是利水渗湿的经典药对。要说茯苓和猪苓,可能人们更为耳熟能详的是茯苓,对猪苓的了解却很少。
猪苓和茯苓都属于多孔菌科植物,都是植物的干燥菌核制成的饮片,但为何猪苓起了这个名字呢?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古代时从枫树根生长出来的猪苓产量较多,“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后来就以猪苓命名了。
除了枫树,它也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桦树、槭树、橡树等树的树根上,尤其是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更适宜其生长。
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古代在培植上有技术困难,寻找较困难,耗费的人力和精力较多,所以自古代起价格就比较贵。现在公认的猪苓质量最好的就是陕西出品的,质地紧实,皮黑肉白,这与地理优势有很大关系。
《神农本草经》记载猪苓味甘性平,能治“痎疟、蛊毒”,利水道的作用非寻常中药可比。李中梓认为猪苓专入膀胱经,利水,可利便除湿、消肿通淋,所以还应当多一个淡味。但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其《本草经解》中认为,猪苓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乾隆御医黄元御则认为还应入肾经。
为何要强调猪苓能入肺脾肾经呢?

原因在于猪苓利水效卓,而肺脾肾三经对于人体津液水气运行输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肾为水脏。若此三者功能不利,单靠把已形成的水湿排出体外不利于疾病整体的向愈,因为导致水湿内泛的病因没有被真的解决,这一次水湿出去了,下一次还有,不能一绝后患。
而且,历代医家从临床多种水湿所致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肺脾肾三脏或多或少有功能障碍,确实在使用猪苓之后有可观的生理功能恢复的效果。
乾隆御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猪苓利水则燥脾土,泻饮还可消痰,可治淋浊、带下、鼓胀等病。现代中药学还根据古代医家对猪苓的临床应用总结出猪苓还可治小便不利、泄泻等病,凡因水湿滞留所起均可使用猪苓这味中药。

古方中有单用一味猪苓就取效的,研为细末,热水调服,如《小品方》用来治妊娠子淋、《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等。更多的临床应用还是以复方为多,如治小便不利、水肿,常常与茯苓、泽泻配伍,几乎形影不离,如五苓散、春泽汤等。
常有医家说利水有伤阴之弊,这就考验医生的临床用药水平了,配伍得当可以既利水又不伤阴津,如张仲景搭配阿胶、滑石等形成了千古名方猪苓汤,素体阴虚者就不担心了。
但我们也确实需要警惕妄用猪苓,辨证论治应当成为首要法则,在此指导下的选方用药才能有建设性的疗效。盲目使用猪苓确实会导致逐水太过而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转。


從我的iPhone傳送

掌握这三原则,诵经功德会很大!

掌握这三原则,诵经功德会很大!

梦参老和尚

供养这一枝花跟十亿元买的花,那个花虽然多,可是只供养释迦牟尼佛;这枝花虽然少,却供养无边无量的世界诸佛,是用这个来鉴定、比较。哪个大我们也都明白了,这叫华严行愿。当你作功德的时候,随你一心供养,不是现相,是理体的供养。
假使说我们每位道友,你每天都诵《金刚经》,或者诵《弥陀经》,或者诵《普贤行愿品》《普门品》,你若只照文字诵,不想文字说的是什么道理,效果很小;如果想到心,这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想到是它的道理,用观想力,这个力量就大了,功德就大了,忏悔的力量大了。掌握三个原则:忏悔、发愿、回向。
无论你做哪一个事情,这个事我不见得完全对,不对的地方我就忏悔;又要发愿,发什么愿?当你读《金刚经》的时候,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读《金刚经》,你这个愿就大了,不是自己在读,愿一切众生都能在读;自己在回向,回向让一切众生都成佛,这个回向功德就大了。忏悔的时候是自己在忏悔,愿法界之内的一切众生,愿他们都跟我一起忏悔,这样功德就大了。
很多道友们读《普贤行愿品》,凡是诵读《普贤行愿品》,你先建立一个信心,一定能生极le世界。为什么?因为读《普贤行愿品》,以普贤菩萨的愿力送我到极le世界。不是你的力量,是普贤菩萨的力量,再加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愿力,一个摄受、一个送;但是你得诵《普贤行愿品》,条件就是这样的。
当你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观想一切众生都跟我一起诵《普贤行愿品》的,凡是诵《普贤行愿品》,凡是与你有缘的,都生极le世界,回入娑婆;回入娑婆,还行普贤愿。


從我的iPhone傳送

淨界法師:【佛七持名不出聲,非常不吉祥】(另一題目:清楚地顯出所緣境)

https://youtu.be/AwrHdGxLm6E?si=KZ7F6fs7HrIIpW3a(自己入去聞思)

(註:你如法師教你如此唸佛號,就知到「有相」宗凈土其實也不簡單,但要留意很多唸佛細節!)

有些事,不解决反而更好!

有些事,不解决反而更好!

慧律法师 

我告诉诸位:不用解决事情,别人说我们不好,嗯!我不好!直接接受,放下,就什么都解决了!菩萨!修行哪有困难?你就是抓不到决窍,拼命想要修行,你就死得更惨!直接接受,放下,就什么都解决了!菩萨!修行哪有困难?你就是抓不到诀窍,抓不到诀窍,拼命想要修行,你就死得更惨!
譬如说滴到墨水时,我告诉你:滴到墨水时,你不要吹它,你愈用力吹,它就扩散得愈大……,听懂了吗?滴到墨水时,你就静静地把它摆着;所有的赞叹、侮辱,发现这种情形、是非,你保持如如不动,到最后,他就拿你没办法,他气得半死,你很自在,很自在!要往哪里去?往这里来:放下!菩萨!这就是真正在用功,这是真的厉害的人,当下承担,认了就是你的。
现在听了很高兴,回去之后还是用压抑的:要忍耐……,至少要懂得方法,至少要懂得方法。对不对?要懂得方法。我们是凡夫,师父也是凡夫,互相勉励,不要像刚刚讲的那个法师,一下子发那么大的愿,迟早会退失道心,我不骗你,一步一步来。[便显差别。]这样就显示出差别。
就是说:你在虚妄不实的烦恼当中用功,这样你就是显示差别性;对我们的本性来讲,实在是没有这一些,没有这一些。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陰身與臨終關懐(即【西藏度亡經】對死亡狀態的解說)

https://youtu.be/cblagwNXg5k?si=PqELqmGO4g6xw8ah(自己入去聞思)

(註: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會死亡,這文章已說盡了人死後的狀況,完全可以一聽!基本上源自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當中還包括外道中說及的「審判」,一切一生的「善惡的業行的總結」,這是「究竟」的說法!,可以保存)

我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人。

我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人。


慧律法師

我告诉诸位:悟道并不困难,悟道哪有什么困难?问题是悟道以后,那个习性怎么断呢?这才是功夫!你有所觉悟了,你怎么下手?你要怎么样培养你的定力,不受外缘、不受你的习气、不受你的欲望、不受你的错觉、不受你的分别而所动摇?师父今天做的,我永远宽恕众生,我心中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一个人,我永远尊重对方,不干涉任何人的私人的生活,你告诉我这个人多坏,没用;你一直毁谤他,也没用;
你一直来赞叹这个人,对我没有作用,我只会随喜你,我永远不管众生;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你有你的立场,你的觉悟只有到这个程度,我没有理由要改变你,我一定要先改变自己。永远宽恕众生,永远不干涉其他的众生的立场,你如果犯法,国家会制裁你,你无知,你自己受苦,我有权力。我教化你,我尽我的力量。对于我的内心里面调整,好好的调整自己。
人家问我什么事:好!你很少听我讲不好的;会讲不好,就是你要去亲近邪知邪见的人,我就会告诉你:这样不好,你要考虑考虑!这样我会跟你讲,因为你去亲近他就完了!我这样就很自在、很快乐,我不会去担心别人好坏、我不会担心你来不来,你来我赞叹;你要走,我随缘,一切法无碍,不是我的问题,当处寂灭法的东西,哪里说有得有失、有取有舍?
取舍是生灭法,我若在当相取舍,就是求生灭,不是求无为法,那不是道啊,道是当处,它清清楚楚在你面前,它很清楚的就显示在你的前面。终日寻道不见道,有没有听过禅宗讲这句话?整天都在觅道:我在求道!道,它不是求的东西,它是悟,放下就是,歇即是菩提,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毕竟空性的心,那就很自在,很快活!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正确地回向可以快速圆满资粮!

正确地回向可以快速圆满资粮!

索朗慧光 


我们经常讲三个殊胜,回向殊胜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修什么法,即使仅仅念诵一遍“阿弥陀佛”,也要具足三个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
  
善根回向的利益非常大。若是善根不回向,善根不能增长,它的果报仅享受一次或两次就穷尽了,利益非常小;若是善根回向给菩提了,则时时都能增长,它的异熟果直至成就佛果之前都不会穷尽。

若是不回向,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嗔恨心或到处去宣扬功德,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无法存住;若是回向了,即使生起了邪见或嗔恨心,功德也不会毁坏,也能存住。

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实际就是回向给法界,就等于把善根福德存在了法界银行里,是最安全的,永远都不会被摧毁。若是不回向,善根不能圆满。

因为积累的每一个善根、福德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若是不回向,就没有后行回向殊胜了,所以善根、福德就不能达到圆满。若是回向了,善根、福德能立即圆满。
  
回向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回向给一切众生。若是仅回向给某某众生、某某地区的众生或某某类型的众生,则不究竟、不圆满、不殊胜。回向给三界一切众生才是究竟、圆满的;

第二、为了众生都能解脱成佛,能成为众生解脱成佛的因缘,即善根、福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一切众生能够早证菩提,早日成就,圆满佛的果位。究竟圆满的回向,就要具足这两个要义或条件。
  
回向众生得到吃的、穿的、用的,或者得到一些神通、神变,是不究竟、不圆满的。因为获得的果位不圆满、不究竟。回向子女能考上大学,回向某某能身体健康,这都是小事,别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回向。

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给圆满菩提,这样,包括了所有的众生,所有的利益,多究竟啊!

学佛修行就要把目光放远,把心量打开,把心胸敞开,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心胸狭隘。不要以狭隘的心胸做回向,那是不究竟、不圆满的。
  
最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回向。回向的对境,所回向的善根和回向者自己,这叫三轮。三轮都是无我、空性、无缘的,在这样的见解、状态中做回向,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现在,作为凡夫,肯定做不到三轮体空的回向,但是可以做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即“过去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

未来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现在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

”或者可以用“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偈颂回向。
  
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根福德,都要毫无保留地做回向。回向的功德和利益非常不可思议,能够迅速地圆满资粮,到达彼岸,成就无上大圆满的境界。


從我的iPhone傳送

注意!这一段是禅宗心印。

注意!这一段是禅宗心印。

南怀瑾先生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mi宗的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心法。
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体会,一切的思想感觉都是假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知幻即离”,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个什么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谓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灭法,也是梦幻空花,这些一概不用。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这就是如来觉性。例如我现在讲话,各位闭着眼睛听,耳朵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幻的,已经没有了,用不着再用个方法去掉声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声音的知性不空,本来就在,“亦无渐次”,不管你修不修,他还是一样听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没有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来一切众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净土。
有些人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个道理我懂,不过,还要慢慢修。对这些人,我怎么办呢?我只好说你讲得对,完全对,慢慢修,修到天边与海角,总归有一天修到啊!因为他没有气派,说到了就到了嘛,对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信什么?信我这个我,清净圆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把佛法说完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普巴扎西仁波切~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普巴扎西仁波切~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奥明宫学馆 


弟子:顶礼上师!特别修行五年以上的人,也包括我们自身,就感觉修一段时间之后会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有的导师就建议“你这是福报不够,赶快去供灯、去放生、……”

普巴扎西仁波切:我想,讲这句话的导师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福报的,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福报,福报总称为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尤其我们现前所修的法,就已经圆满具备了福慧二资粮。

我们先举个例子,六度波罗蜜的前五度为积累福德资粮,第六度般若波罗蜜为智慧资粮,若不能同时培植福慧二资粮,单单凭借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成就的时间就经历得太长了。如同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的道理,其原因就是仅凭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那历经的时间可就长了。

但是我们现前在一瞬间当中即能积累福慧二资粮,而成办二身之境界,那时间可就减少很多啦。如果这样都不能积累资粮,我就不知道真的供个灯、供个水、放个生就有资粮的,真看不出来。所谓的资粮指的是什么呢?

清净个人的业障,令一切本具有的功德增上就叫做资粮增上。如果连我们所修的法都改变不了的,其他的善行真的就是一种借口的,完全不懂什么叫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唉!也就是这么说说的,因为现前这样的人太多了,也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中,比如,他平常修行的观念主要是放生,如果不是一位真正的导师,他决定会排斥其他的行为,甚至时时都会讲解:如果不这样去做的话,那什么都做不了……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我们通常并不提倡天天去放生,当然也不提倡无法调伏内心的人天天去调心的,那怎么办呢? 

在调心作为根本的同时,陪同着一些辅助,如放放生啦,做一些善事。这一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诸多教言当中讲过的,就是说即便你已立于百部归一名的立场,但是平常还是要多行持一些善法,做为辅助来迅速成办解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若要是单单把某一件事情排斥在外,仅仅提倡某一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我想这个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

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一)菩萨摩诃萨于佛无着,不起着心;于法无着,不起着心

  佛是觉悟,对觉悟也不可起执着的心,那就告诉我们对一切境界都不可执相。是要我们借着佛像,对觉悟起恭敬心,借着经典对真理起恭敬心,藉六合敬对清净起恭敬心,就表示对三宝真正的恭敬,这种恭敬是完全出自于内心的清净,它是完全平等的,这才是真正的不执着。所以对于佛像是要放下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恭敬之心必须要有,但执着之心就不可有,不可因恭敬而起执着。现在的人是非常执着佛像,他把佛像当成佛来恭敬,这就是执着。这就是一般人在强化三宝的功能时,把三宝拟人化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把三宝虚构了,而造成错误。
  佛是觉悟,它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没有错的,但觉悟是从不执着中产生的,就是在双泯中产生的,这里没有一丝丝的心意在行,它完全自然产生的,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所以觉悟是不执着的。法是真理,我们追求真理的心不变,但不是对真理生执着。因此觉悟或真理,都是要能灵活应用的,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一切人事时地物是瞬间变化的。
  我们在楞严经中看得很清楚,波斯国王三岁到六十二岁,所见到的恒河水,在表面上似乎不变,事实上恒河水是不停的流换。这就告诉我们,整个生命的总体是恒动的,我们的起心动念,无有一刻停止,所以每一个人的生活是永远新鲜的。但凡夫从表相上看就无法知道,只有修行人是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得到的,且能维持在那种新鲜的心境里。凡夫体会不到,因此就生活在周而复始,极为无趣的生活模式中,因而被旧有的意识形态框住,而无法了生死、出三界。
所以学佛有如此大的福报,原因就在此,因此不论是觉悟或真理,在适应生命总体的运作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在新鲜感中,保持在活泼性中,就能够念念融入一切境界中,就会对生命的美妙赞叹。否则就会过着亳无意义的日子,那就没有办法跳脱六道的牢笼,那只好继续六道无尽轮回了。而我们今天就是有这种觉醒,所以要打破旧有牢笼,重新过一个新的生活,这称为了生死、出三界,不再轮回。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习笔记 | 米拉日巴尊者开示: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

修习笔记 | 米拉日巴尊者开示: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

迁徙Tibet


米拉日巴尊者的行住坐卧都能转为道用来修行,所以,他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的生活中有实执、有贪著,还要造恶业,很难与道相应。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多修上师瑜伽,当上师瑜伽修得比较圆满时,一切不离上师之相,不论在山上在城里,在车里在街上,在哪里都能将一切视作上师的加持与显现,这样修下去,修行自然会增上,生活也很快乐。

在这种修行人面前,除了上师的加持及赐予的悉地以外,不会有任何魔障。但有些人在依止上师时,因为不懂这样去修持,像上面说的,好的时候认为是上师加持,稍不如意时就担心:“是不是上师不高兴?是不是上师舍弃了我?”甚至会疑虑:“是不是上师故意诅咒我?” 我认识的一个居士就是这样,她依止了很多上师,但同时也有很多顾虑,经常怕上师不高兴。后来我开导她说:“上师又不是一个小女孩,你不用担心。”她把这句话记住了。



几年以后她对我说,在她听我传过的所有法中,这一句话对她是最管用的。她本来有很多担心,但一想到这句话,心里就宽敞多了。 其实真正的上师,怎么会有嫉妒、心胸又窄、动不动就不高兴呢?不会这样。以前我刚开始依止法王时,也常常心存忐忑:“太亲近上师的话,上师会不会烦?还是不去吧。但不去的话,上师会不会想为什么我一直不去他那儿?” 不过,想来想去心也定了,既然上师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只要我尽心尽力地行持,上师也不会那么“小气”。当时我也安慰自己说:“上师又不是小姑娘。”当然,“小姑娘”也不一定都很计较,只不过人们经常这么说而已。

因此,修行时尽量去掉这些不必要的顾虑,只要你将一切视作上师的显现,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上师瑜伽不仅要入座修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也应当时时修持。比如,不论你要去哪里,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
这样一来,你走了多远,每一步也都成了转绕的步伐,功德非常大。因此,修行境界好一点的人,不一定非得关起门来闭关、坐禅,即使是发心、做事,甚至是行走于大城市的街道上,也还是可以观修。安坐时,你应该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观方法),作为祈祷的对境。这时候,你可以静静地观修,比如观想上师放光赐予加持等;即使在和别人交谈,也可以将自己的言语观成对上师的祈祷文……

总之,不论你坐着做什么,上师始终在自己的头顶上安住。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这里观想的要点,就是显而无自性。不是以实执的方式,一定要观想在喉咙里具体某个部位,你只要很恭敬地想一下,在喉间、饮食的献新部分、供养上师,这样就可以了。



对密宗生起次第稍有了解的人知道,所有观想都应该去掉实执,不是有个特别坚固的东西,“就在那个位置”、“他就坐在什么上面”……不需要这样考虑很多。其实,当你明观上师的时候,不论观在头顶、喉间还是心间,随着意识的刹那刹那转变,上师莲师也会自在显现。因为莲花生大士无处不在,你观在哪儿,他就在哪儿。只是我们不观想而已,不观想的话,上师以及上师的加持,的确离我们很遥远。

因此,对任何一个修行人而言,与上师、本尊及诸佛菩萨相应的方法,就是靠观想。如果你能常常观想、时时忆念,那佛菩萨也就住在你的面前,恒时保佑你、守护你,刹那也不曾离开。否则,只是口头上念一念,心里从来不忆念、不观想,那除了种点善根以外,你所希求的加持或悉地,是很难现前的。躺下时,要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

“所知入瓶”是大圆满的术语,是说将一切万法就像融入宝瓶一般,融入自己心间的明点,最后明点也融入法界。此时就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这一修法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不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观。

如果觉得把上师观在心间不好观,就观在头顶,观想上师在你头顶的光圈中安坐,这样也可以。敬摘录 《前行广释》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