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小兒汗多中醫有法

小兒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症。在安靜或入睡狀態下,無故而全身或局部出汗較多,甚至大汗淋漓即為此症。小兒汗症有自汗、盜汗之分:睡中汗出,醒時汗止者為盜汗;清醒時,無故汗出者稱自汗。小兒先天不足,或後天脾胃失調,或病後調養不當均會導致時時汗出。
汗是人體皮膚排出的體液。汗液能潤膚,參與調節人體生理平衡和排出廢物。若因天氣炎熱,衣著過厚,或喝奶、進食過急,或活動劇烈,都可引起汗出,此為常態。
中醫認為汗為心液,為心所藏,其在內為血,在外為汗。若汗流太多,則會導致面色青白,精神疲倦,四肢冷,易感冒,或心煩少寐,尿少便乾結。流汗過多,時間過長,則會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中醫藥治療該病療效很好。因表虛汗多,治以益氣固表斂汗;因營衛不和汗多,治以調和營衛收汗;因氣陰虛弱者汗多,治以益氣養陰固汗。不同原因的汗證,註冊中醫師自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預防及護理:
  1. 讓小兒多參加各種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獲取維他命D),以增強體質。
  2. 注意合理餵養,全面吸收營養。
  3. 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重視病後調理。
  4. 汗出謹防著風,擦汗忌用冷濕毛巾,避免受涼。
  5. 病症輕者可嘗試以糯稻根 (10),浮小麥(15),加羅漢果1/4個,以3碗水煎成1碗水,( 2-3歲一天的量)。汗不止或重症者需求診。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訪問學者趙春玲

業障重的人身體會很重

业障很重的人,身体会很重

得去年从普陀山回来,感觉全身轻飘飘的,非常舒服,走路都可以像不着地一样,内心又时刻法喜充满。所以我觉得是佛菩萨的加持力。让我业障减轻了,然后身体就很轻。其实有一点,业障很重的人,身体很重,感觉像拖着千斤顶。

  以前虚云老和尚到了一百多岁了,一天能行走60公里。老和尚走路很快,平常都不坐车的。我们能想象一个一百多岁的人,居然有如此健康的身体。而且据他的弟子回忆说,虚云老和尚到了一百多岁了,全身的血和婴儿的都一样。修行到最后一定会改变色身。

  业障很重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体很重,因为体内聚集了太多冤亲债主的缘故。我们体内,有地狱界,有饿鬼界,有畜生界,有人界,也有阿修罗界,也有天界。地狱界聚集在哪里呢,内观的人知道,聚集在肚脐以下的地方。饿鬼界和畜生界,修罗界都是聚集在五脏六腑,还有我们的眼耳鼻舌的地方。当然也有天界的。为什么不能吃肉,吃了众生肉,众生的神识都是躲在体内,那么他们就形成了饿鬼界和阿修罗界,所以得癌症的很多,体内聚集了阿修罗界的缘故。我们体内聚集了地狱界,地狱界的表现是身体里面有脓血,黑色的东西。天人界,一般处在两个眉的中间以上部分。人界的处在心脏以上的相关部分。

  修准提法的人,都有一个感应,就是梦见上厕所,梦见身体流脓,嘴巴吐虫。这就是业障消除的表现,那是地狱界,饿鬼界,修罗界和畜生界离开这个色身的一个表现。那么身体业障清除,身心自然清净。那么身心不清净的人,是体内地狱界和饿鬼界,修罗界,畜生界太多的缘故。所以无法清净。

  磕头拜佛的人,有个感应,业障来时,磕头是最累的事情,念佛也是最累的事情。所以业障很重的人,磕头是非常累的,做其他苦力都没有磕头累。这是业障很重的人。那么业障清除的人,一天磕头一千多个,都没有感觉,越磕头,内心越舒服,身体越舒服,都不想停下来。有个人磕头磕了36个小时,礼拜观音菩萨,不喝水,不吃饭,什么都不做,就一直磕头。后来在磕头过程中,动了一个念头,要下坐了,于是就停下来了。所以,我见过的峨眉山有个90多岁的老尼,她一天礼拜西方三圣900多拜,持续了几十年。她不觉得辛苦,因为她业障很轻很轻。

  所以说,大家多多磕头,越磕头业障清了,身体就清净了,就干净了,就没有病。同时一定不能吃肉,越吃肉的人,身体一定会很重的。不信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所以,能够修行道身体很轻,要靠观音菩萨的加持力,靠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力,同时要多磕头,多念诵大乘经典才可以。否则,真的很难啊。

  老越老了,腿脚不便了,这就是业障来了,年轻时,想着自己还年轻,到了老了,身体来复仇了。这个复仇,其实是体内的饿鬼界,地狱界,畜生界的众生来复仇了。因为我们伤害了他们。所以我们死掉以后,这些众生就把我们尸体吃的干净。人的体内,本来就是有这么多众生,今天告诉了大家。就像佛陀讲的人体内有八万四千虫,这是佛陀用天眼观察到的,这些虫子都是三恶道众生变现的。虽然感觉比较恶心,但是这是现实,谁都逃避不了。唯有修行,唯有靠佛菩萨的加持力,否则谁也没有办法。

  我们是干净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希望能干净的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就圆满了。

  业障很重的人,身体会很重。

因果報應法則的五個秘密

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一 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

  关于这一点,发生在波斯匿王身边的两件事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佛在世时,波斯匿王之女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悯,举宫爱敬。一日,王对女儿说:“你很幸福,凭借父王之力,举宫都对你爱敬。”女儿却答道:“我凭自己的业,感得这样的福报,这并非父王的能力所致。”王听后非常生气,高声说:“我倒要看看你自己的业力如何?”随即密令侍从找一最贫贱的乞丐,将善光嫁与他。波斯匿王对善光冷嘲热讽:“你凭自己的业,不要再靠我,今后你自己独立生活去!时间会检验你所说的是否是真理!”此时善光仍然坚持无悔,并心无反顾地与乞丐离宫而去。途中,善光问丈夫:“你父母还健在吗?”乞丐回答:“父母先前是舍卫城最大的长者,如今已去世,留下我伶仃孤苦,日以乞食过活。”善光又问:“先父母的住宅还记得吗?”“当时的宅院已被毁坏,只留下一片空地,地址还记得。”于是夫妇同到故宅,奇异的是,不论他们走到哪里,随处都有地下宝藏自然现出。用这些宝藏,夫妇雇人造宅,一月未满,宫宅已成。

  一日,王忽忆起善光,就问属下:“公主现在生活如何?”有人禀报:“不瞒大王,公主如今的生活并不比大王差。”当天,善光遣夫将父王请至家中。看到女儿家宫宅庄严,王大为惊讶,就去问佛:“我女先世作何福业,得以生在王家,身有光明?”佛对其讲述往昔因缘:“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时代,佛涅槃后,有位槃头王,建起一座七宝之塔供佛舍利,其大夫人见后即以天冠拂饰戴在像的顶上,又以天冠上的如意宝珠挂于塔颈,同时发愿: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愿我永离三恶八难之处。当时的夫人,就是善光的前身。后来迦叶佛出世时,有位妇人以美食供养佛僧,但遭到丈夫的阻拦,当时她委婉劝夫:‘我既已请来佛僧应供,这回还是让我满愿吧!’结果丈夫听从了劝告。这位妇人,也是善光的前身。其夫是乞丐的前身,由于阻碍供养,遭受多生常常贫贱的果报,因后来听从其妇之劝,所以依靠其妇而感召大富贵,离开其妇时仍然贫贱。”

  如果善光的幸福是来自于波斯匿王的荫庇,那么她被父王驱逐后,必定会因此而贫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善光的幸福来自于她的善业,所以波斯匿王可以驱逐其身,却不能以此消除她往昔所积之福德,不可能以威势将贫贱之苦加诸于她。

  一天,波斯匿王睡前,听到两内官争论,一人说:“我此生全仰仗大王过活。”另一人驳道:“不对!是自己的业决定了自己的人生,并不依靠大王。”当时王想:“说‘依王而活’者,可予奖赏。”于是遣人告诉王后:“等会我派人前来,你可重赏他。”又召来那位说“依王而活”者,令他送美酒给王后。谁知此人刚一出门,就鼻中出血,难以前行,遂请那位说“依业而活”者代他前往。随即,王后即重赐钱财、衣服、璎珞。内官回来见王,见非所遣,王深感意外,就召来说“依王而活”者,问道:“我命你去,为何不去?”内官以实情相告,王听后叹道:“佛语真实不虚!自己造业还自受报,并非他人所能主宰啊!”(看雪客注:前些年,河北某寺迎请佛指舍利,舍利从北京西站到该寺的几个小时必须有人捧着,后某银行行长以50万拍得这项权利,但临近那个时间,该行长突然全身哆嗦,指定在场的昌平某建材城老板去捧佛舍利……)

  波斯匿王想将受用赐予前者,岂料未曾种此福因的前者却无缘领受,而他不愿赐福的后者反以自己的福因居然得到。所以,苦乐果报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召,并非“万能的主宰”所能赐予。

  基于以上自作自受之理,我们应该明白惟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未来的果报取决于自己现在的所作,前途和命运只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人生来实现生命的价值。所谓的自爱、自立、自尊,就是在生命的每时每刻,对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都负有责任感,这样才会一生无悔,迎来光明的未来。(看雪客注:虽然如此,但我们绝对不可因此就不去感恩各种助缘,否则未来世必定会有相关果报)

  二 苦乐法则

  天边无际的众生,由于自爱的本能,无不希求安乐、逃避痛苦,即便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蚊蚁,也是日日都在寻求安乐。然而大多数的众生不明苦乐的法则,不知苦乐的来源,所以无缘踏上安乐的正道。他们往往背道而驰,想求得安乐却未曾种下乐因,想远离痛苦却处处制造苦因,如是而行怎么能离苦得乐呢?其实苦乐的根源只在我们的心、我们所造的业。

  每当我们生起善心、说爱语或者帮助他人的时候,总会内心充满欢喜;每当我们生起恶心、说粗语、损害他人的时候,总会觉得内心难过、压抑。这是人所皆知的浅近常识。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内心当下。而苦乐的范畴远不止此,凡是一切适悦人心的感受都称为乐受,一切使人心不适悦的感受都称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体、心理所引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处的感受。关于这一切苦乐感受的来源,成道的圣人比我们见得远为深广彻底,无数的佛菩萨都觉悟到宇宙中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巨细无遗地贯穿于万事万法中。这条法则,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归纳道:

  “不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们身心相续中所有的安乐感受,下至地狱众生得到一丝凉风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不善业产生安乐的可能;相反,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圣者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

  “痛苦与安乐又有种种的差别,同样这是从善恶业的种种差别,没有丝毫混乱、各别相应而感召得到的。”

  佛陀以其一切智智现量照见万法的因缘,关于人道之中种种的苦乐差别从何而来,佛陀曾经开示说:“国王、长者地位尊贵,是从礼敬三宝得来的;大富之人,财物无量,是从布施得来的;长寿之人健康无病,是从持戒得来的;相好之人容光焕发、肤色洁白,是从忍辱得来的;勤奋之人乐于福事,是从精进得来的;安详之人言行审慎,是从禅定得来的;聪慧之人通澈明达,是从修慧得来的;又有人音声清澈、令人喜闻,是因过去歌咏三宝得来的;有人身心清净、无有病痛,是因过去修慈心得来的。”

  “做人奴婢,是负债不还、不礼三宝的果报;为人丑黑,是遮佛光明的果报;身材矮小,是轻慢人的果报;愚昧无知,是不求学的果报;性格专愚,是不教人的果报;为人喑痖,是诽谤人的果报;耳聋目盲,是不听法的果报;身生恶疮,是鞭挞众生的果报;常遭狱难、扭枷其身,是笼系众生的果报;为人口缺,是前生钩鱼口缺的果报……”

  由此下至无间地狱的凡夫、上及圣者诸佛菩萨,宇宙无量时空之中的圣凡境界,有着种种苦乐的差别,每一苦报必有其对应的恶业之因,每一乐受必有其对应的善业之因,每一种业因必定恰如其分地显现它的果报,既不会颠倒也不会紊乱。比如行善不可能感苦,造恶不可能得乐,又同样是善业,布施不是相好的根本因,持戒不是增财的根本因。所以世间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苦乐的法则,永远不可能有什么超越性的变异。

  正因为它是世俗名言中一条永恒的法则,在这个宇宙无时无处不显现它的存在,所以一切真善美的道德行为便有了依据和保证,一切圣贤立教皆基于此,一切生命的求证圆满也必基于此,否则一切世间的美德、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只会成为口中的立论,而变得毫无实义,义士舍身成仁、烈女坚贞守节也成了迂腐无义之行。如能对此生起坚固的定解,那么善恶、苦乐泾渭分明,我们一切身语意的行为必将唯善是趋。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对业果的决定无欺获得不移正见,是为一切佛弟子的所有正见,是一切白法(善法)的根本。

  三 因微果著

  佛陀时代,迦维罗卫国与舍卫国之间有一棵大树,叫尼俱类树,高二十里,枝叶散布,方圆覆盖六十里。树结果实常有数千万斛之多,味美香甜,果实成熟自然堕地。一天,佛见比丘在树下拾果,就对阿难说:“天下万物都各自有往昔的因缘,人们修福,就象这树,先是从一棵种子开始,以后逐渐生长,最终的果实却会多得无量。”

  业的规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长出无量的桃李果实,与此外因果相比,内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极为明显。

  《贤愚经》中有两则公案:

  一天清晨,佛与阿难去城中乞食,途中看见一群小孩在做游戏,他们用泥沙堆砌宫殿、房屋,又做成仓库储藏“财宝”、“五谷”。其中有个小孩远远地见佛走来,凝望着佛的庄严相好,小孩内心禁不住欢喜踊跃,即刻跑去拾取自己“粮仓”里的“谷子”,虔诚地用手捧着,想要供养佛陀,但身体矮小的他不能递到佛的钵里,于是就对身旁同伴说:“我踩在你的肩上供养五谷,可以吗?”同伴很欢喜地答应了。于是踩在他的肩上,将土供养给佛。佛俯身接受了小孩的供养,然后对阿难说:“你拿这土去涂我的房屋。”这天乞食完毕,返回祗桓精舍,阿难就将泥土涂在佛陀房子的一面。涂完之后,阿难见佛,佛告诉阿难:“今天这个小孩以欢喜心供养了泥土,这土涂沫了佛房屋的一边。他以此功德,在我涅槃百年之后,当作国王,名阿输迦。另一小孩,当作大臣,他们共同统治南阎浮提一切国土,兴隆三宝、广设供养,他会把舍利分布到整个南阎浮提,且为我造八万四千座塔。”这个小孩后世就转生为印度的一代名王——阿育王。

  另一个公案:

  佛世之时,有批商人前往他国经商,他们带了一只狗。行至途中,人马困顿,商人们就地休息。在闲静之时,趁人不备,狗便去偷商人的肉,不幸被众人发觉,遭受一顿猛打,脚被打断,最后被弃于旷野之中。当时舍利弗以天眼看见此狗,挛躃在地,饥饿困笃,奄奄一息。尊者随即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得食之后,立即飞临,慈心哀切地将所得之食喂与狗吃。渐渐地病狗的身体得以恢复,它内心欢喜,变得踊跃异常。这时舍利弗就为它说法,不久狗便命终,转生为人。后来,阿难问佛:这狗往昔造何恶业,导致今生堕落为狗。佛告阿难:过去迦叶佛时,有众比丘聚会一处,其中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梵呗唱赞十分善巧,人皆爱听。另一老比丘,音声浊钝,不能经呗,每每出声自娱自乐,但此老比丘,实是沙门功德圆满具足的圣者罗汉。当时年少的妙音比丘,见老沙门音声浊钝,自恃傲慢,就呵斥道:“长老出声真象狗吠。”等他骂完,老比丘便喝道:“你认识我吗?”年少比丘回答:“怎么不认识?你不就是迦叶佛时的比丘吗?”上座点醒他:“我已成就阿罗汉道。沙门仪式,悉皆具足!”年少比丘一闻此言,顿时心惊毛竖、惶恐自责,随即近前忏悔过失。当时老比丘接受了他的忏悔。因为这一恶口的罪业,年少比丘在此后的五百世中,常受狗身,饱尝痛苦。

  昔日迦叶佛时,有僧修定,因厌闻沙弥诵经,骂其似蛙声,后来感得五百世为蛙。又色都佛时,有一樵夫,自念贫困,于是积资买一金钱,盖在盛满水的瓶上,持以供佛,后来感得生生世世手握金钱,用之不尽,直到释迦佛时,出家也不须乞食,人称为金钱比丘,后证阿罗汉果。又释迦佛时,有一富人,其家产一象,便溺皆成金,富可敌国,有人问佛,佛说此人在色都佛时,因为敬佛,在佛像上将佛所骑的象,涂以黄金,所以感得此报。

  通过这些因果的事实,我们知道果报酬因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等量还报,往往会增至许多倍来酬还。不象播一粒种收获上百斤果实那样的增倍,内心的造因感果更加希奇,一把泥沙的供养所得的是君临天下的轮王之报,一句恶语所感的是五百世堕落狗身的漫长痛苦,所以心的变现能力要远胜过外种生长的能力。《集法句》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感大怖,能有大损害,如毒入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由此我们应知微细的善恶业,如影随形,将会出生广大的苦乐。因而对于微小的善业也应励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微小的恶业,也应励力断除,勿以恶小而为之。

  四 未作不遇

  俗话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绝对不会长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如果没有修集能感苦乐的正因之业,就决不可能感受相应的苦乐果报。

  我们想要秋收果实,必须在春天播下它的种子,中间细心护理:浇灌、施肥,加上自然方面的助缘: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这样因缘具足,时节一到自然就能收获成熟圆满的果实。如果上述的必要条件不够圆满或者不能具足,那么结果必有相应的缺陷,或者不可能产生。

  世上的一切所求,都不可能凭空从天而降,自有它产生的因和缘。所以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理想,但如果不主动地种下正因、积聚顺缘,那所谓的理想都将成为空想而幻灭。不论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比如要做一位名医,首应发行医济世的大心,然后依止高明具德的老师,依教奉行,学习老师的医德与医术,另一方面潜心研究医典、积极投入实践,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自然会成为名医。出世间的学佛修道要想得到成就,同样需要具备因缘,先要真实发大菩提心,然后如法依止上师,勤积福慧二种资粮,这样有一份因地的行持就会成就一分果地的功德。倘若心高如天,行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岂不似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宇宙的因果律至公至正,他从来不会偏袒一方、厚此薄彼,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降罪或赐福予人。人只有顺应缘起的规律,但自默默耕耘,天道好还,当有加倍得报的一日。

  五 已作不失

  佛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已造作的善与不善的业,必定会感受苦乐的果报,善恶的业力不会因为时空的转换,而无缘无故地减弱或者消失。虽然业力的成熟有快慢的不同,有的现前感受,有的需要经历漫长的时劫,等到因缘聚合才会受果,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任何一种业会被时间、水、火等外法所毁灭。就象智悲光尊者所比喻的那样:“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所以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显现果报,但这些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一旦业力成熟,即使是断除业障的圣者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何况我们凡夫?

  曾有一日,佛在精舍正为弟子说法,突然径直走来一位孕妇,指着佛陀说道:“沙门!你害人不浅!你让我怀孕又将我抛弃,我到处找你都找不着,原来你在这里逍遥享福,现在你说你如何安置我?”

  其实这女子并未真的怀孕,她受外道的指使,将脸盆捆在肚子上,伪装有孕在身,企图诽谤佛陀。当然她的伎俩最终还是被佛弟子发现了。

  在场的弟子诧异非常,心中不禁疑惑:为何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仍会遭受果报?当时舍利弗就代为问佛,是何因缘致使此女诽谤佛陀?佛告众弟子:“久远以前,在一王城中,有一贤女名‘善幻女’,她对修行人非常恭敬,时常予以供养,尤其是对‘无胜’和‘常观’两位法师。无胜法师修持精进、德行高尚,颇受大众敬重,而常观法师,世俗习气却很深重。虽然善幻女每日都以同等供品供养,但在态度上难免有凡夫的分别,对无胜法师她有更多的恭敬。日子一久,常观法师心里不平衡,不禁生起强烈的嫉妒之火,逢人便说善幻女一定与无胜法师有私通,虽然表面上是同样的供品,私下却对无胜法师另有厚意。当时虽有人劝告,但他仍然不断地造谣诽谤。

  “那位常观法师就是我的前身,因为恶意诽谤有德的修行人,曾经遭受无数千年地狱猛火烧身的苦报。虽然现在我已得解脱,但余报未尽,所以今生还要遭到同样恶意的诽谤!”

  所以即使是圆满成就的佛陀,也示现因往昔的诽谤,在历经久远劫后,仍然丝毫不爽地感受恶业的报应。

  又昔日有人想出家,阿罗汉观其八万劫内无此善根,故不许可,后佛言其在八万劫前,曾于山中遇虎,惊慌攀树,并失声叫了一声“南无佛”,以此善根而得出家、证果。

  所以,食少金刚亦决不消,一声“南无佛”,这八万劫前无意所造之善因,在因缘成熟之际,也自然现出它的果报。

  我们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如果没有以对治力忏悔,那么在今生与来世乃至千万劫后终将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绝不可能自动消失。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见、嗔心等摧毁,也必将次第成熟乐果。

特别提示:本文是益西彭措堪布的开示,原文标题为《业的规律》,原发媒体不详,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黃文慧、元華、白彪、馮素波幫老出聲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上月,大埔劍橋護老院被揭將長者除衫,然後讓其露天排隊等沖涼,引起社會譁然,老人問題再度備受關注。本月,港視推出新劇《惡毒老人同盟》,搵來一班資深老戲骨,包括元華、白彪、馮素波、黃文慧等,赤裸裸呈現老人不受尊重的問題。幸好現實生活中,均年過60的四人都未經歷過劇中慘況,活得自在又開心。訪問現場,他們積極分享為老之道,還不時變身低頭族篤電話,夠晒in!
元:元華 黃:黃文慧
白:白彪 馮:馮素波
現在社會,多少歲才算老人?
元:人愈來愈長命,以前皇帝20幾歲、30幾歲、40幾歲就死,現在我們60幾歲還能跳能動,算中年。
黃:現在退休年齡都押後啦,其實做人最重要是思維跟狀態,不管幾多歲,你不覺得自己老,就不是老人。
馮:是你們說我們是長者,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長者,不過有時幾驕傲,搭車拍卡兩蚊,轉車咪轉完又轉,不用行得那麼辛苦。
先學做低頭族
如何保持心態年輕?
元:跟你們一樣做低頭族囉,現在仔女有電話都不會打,全部都是WhatsApp。
馮:要不停學習,不要覺得「不會」是一種羞恥,不會就搵個會的人教你,就好像我跟個仔學電腦,一開始,我說:「使咩學,你們這麼叻,幫我搞一下不就行了。」仔說:「你不學以後就是文盲,你教養我時,說讓我學一種本事搵食,就不需要留遺產給我,現在我不如教你一種本事,你不用總是搵我幫手。」於是,我就去學啦。
白:現在會電腦很重要,我經常用電腦炒股,其實都是講一種心態,我們雖然60幾歲,但心態跟年輕人差不多,我經常跟一班後生仔一起踢波,只不過沒他們跑得那麼快,我都可以踢嘛。
尊嚴來自自信
劇中一班老人想方設法找回尊嚴,老人家是否真的將尊嚴看得很重?
黃:未必,老人家有時想搵番以前的童真,像我,我覺得現在跟少女沒甚麼分別,呵呵。
白:其實老人家所謂的尊嚴,是擔心身邊的人嫌棄他們,看不起他們,所以有些老人經常會責備自己,「唉,老了,沒用了」,他們不夠自信,也因為不夠自信,後輩說的一些說話,他們會特別容易傷心。說到底,老人最重要要有自信。
馮:所以我經常鼓勵一些老友記出來做嘢,不是說為了賺幾多錢,而是你出來做嘢,會對自己有信心,也讓屋企人知道,你還做得,還有本事。
不要恃老賣老
四位都是幸福、快樂的老人家,有甚麼鼓勵說話想跟其他老人家說?
元:睇開一點,要放低身段,不要讓後生仔覺得你恃老賣老;還有,要一些錢,有錢,子女才會返來睇你,沒錢,電話都沒一個,這是一個移民加拿大的朋友告訴我的。
馮:我覺得在老人院的老人家都要體諒一下醫護人員,他們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也要體諒一下子女,因為現在的老人院都不便宜。
黃:順其自然啦,不要想得太多、太複雜。
白:最重要搵一班朋友,經常出來飲下茶、聊下天,要自己搵節目,紓緩心中不好的情緒。
場地:RED Bar + Restaurant
撰文:黃艷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考試壓力大 母子谷到情緒病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六月是小學考試季節,有港媽形容與小一兒子溫習數學,溫到想「撞牆兼兜巴星」。有精神科醫生透露,五、六月因情緒問題求助的個案增四成,部分家長因谷子女成績,致壓力爆煲,親子齊患焦慮症。社工建議家長放鬆心情,調節對成績期望。
在網上發帖文的港媽指,與小一兒子溫習數學,感到氣餒,形容兒子「玩嗰啲,講一兩次就明,一到讀書,講一億次都唔識」,因兒子「教極都唔識」,令原本心平氣和的她情緒失控,氣得想向兒子「兜巴星」。
帖文引來不少家長同感,有媽媽指小孩也是讀小一,考試前不斷操練數學,但成績竟由90分跌至60分,氣得她直跳。亦有家長坦言愈鬧愈慌,建議逐步向子女講解,勿抱一朝達標心態。
不斷操練 考試成績反跌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指,五、六月是家長求診高峰期,大多因子女壓力大不肯返學、考試,母子齊出現情緒問題,個案較平時增加約四成。「有七歲男生平日功課有八至十份,周末有10多份,加上補習、興趣班,常發夢做不完功課!」
7歲男生壓力大到抆頭髮
他說,這位男生常說頭痛、肚痛不願返學,又不自覺抆頭髮及眼眉,頭頂出現一毫子大的禿位及鴛鴦眉,經診斷後發現患焦慮症。男生母親擔心兒子不肯上學會影響學業,亦有失眠及胃口欠佳等焦慮表現。
黎指,有母親緊張五年級兒子呈分試表現,除周末安排三小時外出補習,還請私人補習加操。惟兒子因壓力過度,無法集中精神上課,成績不進反退。「媽媽為此睡不好、吃不下、脾氣躁,工作效率下降,連同事也怕了她不敢共進午餐。」
社工:溫書應有中場休息
明愛向晴軒小耳朵兒童輔導服務社工阮淑慧指,六月是兒童求助旺季,較平時增三至四成。「六月初小朋友常反映溫書有壓力,無得玩;六月尾至七月初考完試,便擔心成績及怕家長怪責。」
阮建議,如家長替小孩溫習,發現情緒變得忟憎,雙方應中場休息,冷靜情緒;若發覺學習及管教方法不管用,不妨向社工及老師求助。但她強調,家長需培養小孩自學能力,鼓勵他們有問題要多發問,及適當地調節對成績的期望。
受壓子女反抗 損親子關係
家長過分催谷,往往弄巧成拙。臨床心理學家簡子杰指,家長愈催谷,愈容易引發子女採取消極侵略性行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例如刻意唔做,或拖慢嚟做,覺得咁樣可傷害返你。但這樣只會引起家長更多負面情緒,甚至情緒失控,繼而動手。小孩這時候會意識成人的情緒有異樣,部分或收斂,但最終會有損親子感情。」
另外,阮淑慧認為家長跟子女因功課起爭拗,常見是家長與老師的教法存分歧。「有家長反映現今老師教學方法跟他們以前學的不同,有時遇上子女挑戰,反駁『老師都唔係咁教嘅』,家長會更忟憎。」建議他們教功課若有困難時,應向教師及功課輔導員求教。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長期失眠有辦法

S告訴我他患有長期失眠,每晚3、4點才能入睡,所以第2天很晏才起床,好的話可能是中午,也有很多時候是下午1、2點,幸好S是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遲一點起床也沒有太大問題,偶爾早上要與客戶開會也能辦得到。不過,S的家人非常擔心他長期失眠的問題,也很難接受他大清早才入睡,「黃朝百晏」才起身的睡眠習慣。S告訴我,他長期失眠的問題是自從他當上自由工作者後開始,以往還是上班一族的時候,又或是當學生的日子,他從來沒有失眠的問題。
其實S的失眠問題,並非因為他太遲就寢,反而是因為他太遲起身,這個情況除了自由工作者外,更常見於放假中的學生和待業人士,間中亦會在老人家身上發生。最根本的問題並非失眠,而是當事人早上沒有甚麼事情要做,所以早上起床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遲,開始時可能是9點、10點,後來午飯時間才起來吃早餐,最嚴重的可能2、3點才起床。
因為越來越遲起床,所以到了晚上本來入睡的時間,卻完全沒有半點睡意,情況有點像我們偶爾在周末,為了「補回」上班日不足的睡眠,特意遲一點才起床,雖然能夠睡多點,但是到了晚上卻發現難以入睡。
S雖覺得自己失眠,但實際睡眠時間並沒有減少,例如S由4點睡到中午,實際睡了8個小時,跟大部份人沒有分別。相比起大部份失眠人士,S的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處理,只要S能夠早上回復到較正常的起床時間,晚上自然提早有睡意,「失眠問題」迎刃而解。
S可逐漸把他跟客人開會的時間改回早上,開始的時候可能是11點,成功了以後在提前到9點。至於學生和待業人士,也可以應用以上方法,例如特意約朋友早上一起吃早餐,又或是陪家人去公園散步運動。有需要時,醫生可使用褪黑激素(Melatonin)來調校睡眠時鐘,把入睡時間提前,就像處理因為時差(Jet lag)而引起的失眠問題一樣。
最後,要提醒當事人調整睡眠規律需要時間,不能夠突然將入睡的時間作出過大改變,例如把入睡時間提早2、3小時,只會弄巧反拙。對於長期患者,每兩周把入睡時間提前半個小時,會比較容易適應。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牙醫爸爸 教施予享快樂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三位牙醫父親,趁暑假帶子女到非洲烏干達當義工,體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三位年齡不超過十歲的小學生,有的去年已是非洲義工,捱過扛水泥與流汗之苦,卻都願意一去再去。爸爸們相信,少一點說教嚕囌,用行動教導施予的快樂更容易打動孩子的心。
三名小義工,分別是十歲的陳曉嵐、十歲的袁綽希和八歲的陳家豪,他們與任職牙醫的父親七月中將到非洲烏干達當為期兩周的義工。三位牙醫去年第一次到非洲時,感受到當地的需要,回港後便積極籌款成立烏干達一間慈善牙醫診所,現時主要硬件已運送妥當,他們這次出發把常用的護理手套、手術用保護衣、口罩等物資運送過去後,一個簡單的牙科診所便建成了。
幫忙建球場
爸爸在非洲應診,三位小義工便派往做建築工程,聽說這次是鋪設人造草地,用來興建足球場。袁綽希和陳家豪去年也有參與建築項目,負責扛水泥、砌磚的工作,雖然只是跟着大人指令幹一點簡單的步驟,但對於不慣做苦力的香港小義工們,已是一大挑戰。說起「倒石屎」,外表文靜纖瘦的袁綽希苦笑說:「好辛苦呀!」年紀雖小說話卻最多的陳家豪則工作一陣子後,就往往溜到爸爸陳傳喜醫生工作的帳篷去,歇息片刻後再做。
過「非」人生活
到非洲要坐20小時飛機,那裏天氣炎熱,可幸有風,故感覺不比香港酷熱的夏天難受,但整天難免流汗。加上電力經常中斷沒熱水洗澡,晚上沒街燈,若是停電便要開着電筒,最擔心的還是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兩名小義工沒顧慮那麼多,只怕流汗遇上斷電沒法洗澡,又不能喝汽水,最饞嘴的陳家豪吐出一句:「少喝一點沒所謂。」弄得身旁的人都笑起來,既取笑又讚賞。去非洲是辛苦的,然而卻又能令小朋友感動,「他們會來擁抱我,與我一起玩。」陳家豪說。非洲人的熱情,最初亦令文靜的袁綽希不習慣,但小朋友們愛笑愛玩不計較的氣氛卻感染了她。
這些片段,去年唯一沒帶子女的陳秉強醫生這次特意告訴一對子女,結果十歲的小女兒陳曉嵐答應參與義工,會為客人遞上清水服侍別人的她,早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心。她計劃把校內學到的太極教授給非洲兒童,而達「啡帶」程度的陳家豪則想教授跆拳道,把所學與人分享。這種傳授武功所流的汗水與鋪路所流的不同,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熱力所迸發而成的。
當地兒童少蛀牙
檢查過非洲小朋友的牙齒,三位牙醫爸爸都驚訝當地人的牙齒比香港小朋友還好,「他們資源缺乏少吃糖果、少蛀牙,少吃西藥牙齒也沒那麼黃。」陳秉強醫生說。香港孩子生活在幸福中,要讓他們願意來非洲體驗生活得先好好溝通。他說:「我先把所有壞的一面告訴他們,結果大仔不去細女去,重要看他們是否ready(準備)好,女兒聽完後都願意來便是真的想來。」他們自小學琴,陳醫生就曾把親戚的二手琴借來,以試驗他們是否真的想學。
再好的資源也不及多一點時間溝通來得重要,育有六名子女的陳傳喜醫生,特意帶老四陳家豪去非洲,「因為有單獨相處交談的時間。」而獨生女袁綽希太文靜,袁偉強醫生希望非洲的熱情能感染她,能助人自助。
撰文:馮淑嫻(lydia.shfung@gmail.com)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港人不幸福 窮得只剩下錢

註:本文轉載自太陽報

「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一間民調機構的調查發現,本港可能真是有不少無夢想的「鹹魚」。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布的2014年幸福指數排名顯示,本港在一百四十五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處於下游位置,僅排第一百二十位,遠低於排第九十七位的新加坡;而在五個不同範疇的幸福感覺中,港人的「人生目標」更排在全球尾六的第一百四十位,僅於「財務狀況」有較高的幸福感,反映港人「窮得只剩下錢」。有學者認為,港人的工作及生活穩定性不大,難有長遠目標,影響他們在各方面的幸福感。
蓋洛普於去年透過電話及面談,訪問全球約十四萬六千名十五歲或以上人士,向他們查問五個範疇包括「人生目標」、「社交」、「財務狀況」、「社區歸屬感」及「身體健康」的幸福程度。受訪者需回答十條問題,並按「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五個級別自行評分,問題包括「你喜歡每天所做的事情?」「你有足夠財富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及「過去七天你都感到很有活力?」等。
巴拿馬第一 阿富汗包尾
結果顯示,香港的幸福指數排名於一百四十五個國家及地區中,僅排第一百二十位,其中「人生目標」及「身體健康」更只排在第一百四十位,只有「財務狀況」排名較佳,排二十三位。而本港更只有百分之八點六人,在至少三個範疇中有持續及強烈的幸福感。
至於鄰近的新加坡幸福指數排名全球第九十七,內地則排在第一百二十七;而全球最幸福的是巴拿馬,其次是哥斯達黎加、波多黎各及瑞士;排包尾者則是戰事連年的阿富汗。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洪英豪認為,香港的年輕人是「被迫」短視,因為他們的工作及生活穩定性較低,平日已備受教育及住屋等問題困擾,實難以放遠目光,高瞻遠矚,故亦難言自己幸福。「打份工合約得幾年,結婚生仔連將來仔女讀邊間學校都唔知,太多唔肯定啦!」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癌症治療需要多管齊下

癌症的綜合治療已經為學術界和病患所認可。西醫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放療和化療,中醫治療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也已經廣為接受。中醫治療本身也有多種治療手段,如內服湯藥、外治、針灸、按摩、氣功等。
除了中西醫的藥物治療,癌症患者的生命更多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病人必須做適當的運動,運動必須掌握方法。跑步、打球、游泳、行街、做家務都可算是身體運動,但中國的傳統體育運動更值得推薦。《黃帝內經》上說「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用在癌症上就是說,癌症這種慢性病,要把導引和服藥結合起來,不能單靠服藥,單單服藥是醫不好的。
導引就是古代的醫療體育,既是養生的方法,也是治療的手段。導引主要通過肢體運動結合呼吸或按摩,來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通行的立式八段錦就是很好的導引術,坐式八段錦結合了導引和按摩,很適合身體衰弱或老年人習練。六字訣通過簡單的一吸一呼、呼用「呵呼呬噓吸吹」,緩慢呼出六字,就可以發揮奇妙的功效,可治一切內臟之病,常人不知,惟行過者知之。按摩也很有價值,臟腑的俞募穴集中分佈在胸腹背部,通過對面部、胸腹背部的按摩可有效改善臟腑功能,延緩衰老。張釗漢的原始點療法就是按摩療法。
患者也必須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很多癌症與生活方式相關,患者必須改變之前的不良生活習慣才能有助於病情康復。除了上述的運動鍛煉之外,精神情緒、起居、飲食等也必須留意。
病人的精神情緒對癌症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這句話很形象的道出了精神情緒對癌症預後的重要影響。精神情緒對人體的影響是直接、快速的,中醫認為精神情緒的傷害可以直接傷及五臟,傷及五臟就代表病情到了比較深的程度。現代病理生理學認識到精神情緒的不良刺激可以直接影響到神經系統,進而影響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強烈的精神刺激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短期內死亡,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長期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嚴重降低病人的抵抗力,不利於病人康復。癌症病人需要認識到,癌症是慢性病,是和高血壓病、糖尿病等一樣屬於慢性病,癌症通常不會直接致人死命,戒除對於癌症的恐懼心理。
生活起居常常被人所忽略,不少人遲至夜間一兩點甚至三四點睡覺而不以為意,但正常的睡眠節律對人體健康一樣非常重要。睡眠佔據人一生中接近三分一的時間,睡眠的健康是不可忽視的。正常夜間睡眠對人體的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很重要,如果打亂正常的睡眠節律,人體易出現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甚至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夜間輪班工作已經證實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率。癌症患者必須有良好的睡眠,盡可能在晚上十一點前入睡。
飲食是很多病人特別關注的話題。飲食不在繁多珍貴,但求均衡飲食已經足夠。有關癌症患者的飲食將另外撰文。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孩子爆煲:生存為了功課嗎?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教協今年三至四月訪問約2,000位小學課程發展主任及小學科任老師,顯示近七成教師認為「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影響日常教學,師生壓力也爆煲。曾有小孩哭問母「我生存是為了功課嗎?」
TSA近年異化成「高風險評估」,艱深程度達「不操不識」,這對小學生及老師造成巨大補課及操練壓力。即使TSA在小三才考,但已要求小一生練習,令TSA變成「評核怪獸」。
育有自閉兒子的家長張女士指,兒子較一般小學生學習進度慢,應付常規功課時,非常吃力,兒子在應付TSA時,更出現抑鬱情緒,「阿仔曾經喊住問我,我的生存只是為了功課嗎?」最終張女士讓兒子轉到特殊學校就讀。
教協調查指,近七成教師因TSA而為學生補課,平均每星期超過兩小時。TSA關注組召集人何美儀表示,TSA補課班主要操練考試技巧,學生根本不是在學習知識。
此外,教協會會長馮偉華表示某些學校為了讓其成績看起來更好,會婉轉地向成績較差的學生暗示在TSA評估當天缺席或帶他們參與其他課外活動,避免其拉低學校分數,馮建議政府廢除TSA。
8成教師壓力嚴重
鴨脷洲街坊學校校長兼教協副會長馮碧儀表示,曾有教育局官員指該校TSA成績差,要求學校要注意,增加教師壓力。而調查亦指八成受訪者認為教師壓力嚴重,及有七成三認為學生壓力嚴重。
教育局回應指,TSA是評估基本能力,學校只需把課程目標融入教學中,運用有效教學方法幫學生打穩基礎,強調學校無須為應付TSA而改變教學及評估方法,並不時檢視措施。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解救面油多

    註:作者:楊明霞醫師

    30度的高溫不但令人汗流浹背,最困擾的是炎夏喚醒了你的皮脂腺!在陽光刺激下,面油、暗瘡也開始活躍;不論你是油性肌膚,還是乾性肌膚,都出現泛油的狀況,令你的妝容未到下午已經溶化。面油多是我們皮脂腺分泌過盛所致,從中醫角度「肺主皮毛」,皮膚與肺、脾有直接關係,如果身體機能欠佳,容易出現便秘,導致體內毒素增加,從而刺激皮脂線的分泌,令皮膚泛油。脾胃較差的人亦往往可從他的外表反映出來,他們的皮脂線分泌不平均,容易堵塞毛孔,甚至在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出現炎症,患上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常見於油脂分泌旺盛、多毛及多汗的地方,通常自頭皮位置開始向下蔓延至其他皮脂分泌旺盛的地方,如面部、耳背等。不少人以為面油多,用面油紙吸油便能解決,其實這動作會不斷磨擦皮脂線,反而刺激油脂分泌,即是會「越印越多油」。因此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皮膚,想要「零油光」肌膚絕對好easy
    解救油光滿面的四大方法
    1. 夏天吃煎炸食物會損害脾胃,影響身體機能,出現濕熱情況,加速分泌油脂及汗液。辛辣屬燥熱食品,會令體內毒素聚積,蘊結於皮膚同時損害脾胃,使皮膚容易泛油,堵塞毛孔,形成暗瘡。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建議大家早、晚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預防油脂分泌失衡。
    2. 要減低患上脂溢性皮炎的機會,首先要提高個人的免疫力,令皮膚抵抗能力增強。多做運動,如拉筋、慢跑等。更要保持面部清潔,徹底地卸去化妝,避色堵塞皮膚毛孔,引發暗瘡。至於油脂污垢形成的暗粒,處理方法還是以徹底清潔皮膚為主,日常加以護理,尤其在天氣轉變時,要使用適當的護膚品,配合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
    3. 情緒起伏大,容易緊張焦慮及壓力過大的人亦會容易出現脂溢性皮炎。所以要減少油光,情緒方面一定要保持心境開朗。可以多吃維他命A的食品,能保持上皮組織的正常功能和結構完善,例如胡蘿蔔、菠菜、芹菜和莧菜等食物。

    4. 有兩款茶療介紹給大家
    1. 解暑三花茶適合熱底的人士
    材料:金銀花 3錢木綿花 3雞蛋花 3
    把所有材料洗淨,放入杯中茶隔內。注入500毫升熱開水,蓋上杯蓋,焗5分鐘,待聞到花香後即可飲用。
    功效: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杭菊清肝解鬱,清熱解毒,疏肝明目;雞蛋花清熱解毒、潤肺。三藥合用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和消除暑濕的作用。現代藥理上補充,金銀花抗病原微生身、抗炎及解熱;茉莉花則有理氣解鬱的作用。
    2. 健脾寧神茶適合寒底的人士
    材料茉莉3錢 蓮子芯 2淡竹葉5
    製法將淡竹葉剪成細段,把所有材料洗淨。先把淡竹葉、蓮子芯放入杯中茶隔內,注入500毫升熱開水,蓋上杯蓋,焗30-40分鐘即可飲用。然後放入茉莉5分鐘,待聞到花香後即可飲用。
    功效夏日炎炎,暑熱過盛,容易熱擾心神而失眠。茯神健脾寧神,龍眼肉養心安神,配合蓮子芯能加強安神的作用,改善夏天的睡眠質素。

    27%「新手爸爸」 管教倘添壓損婚姻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新一代爸爸學歷高,在家庭的管教角色亦見重要;本港近年離婚率高企,美滿婚姻原來亦有賴男性對管教子女的投入及成效。
    一項研究發現,分別有4成半及逾3成受訪新手爸爸認為,與配偶分工妥善及自己勝任管教子女,均提升對婚姻滿意度;相反每4位就有1人認為當管教感壓力,婚姻滿意度亦減低。有溺愛兒子的媽媽縱容通宵打機致曠課,丈夫欲撥亂反正卻遭孤立,終放棄管教離婚收場。
    有關研究是城市大學在2010年展開,並於今年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受訪者是從本港幼兒機構包括幼稚園抽查的2,029位育有2至6歲子女的「新手爸爸」,當中有45%認為,與配偶在管教上分工妥善,能互相合作,有共同的一套管教模式,可保持良好的婚姻關係。
    45%指管教分工妥善 利婚姻
    同時,有31%的爸爸認為,管教效能感愈佳,即覺得自己能勝任管教工作,婚姻滿意都會提高;但逾四分一(27%)認為管教壓力大,如不懂管教孩子,婚姻的滿意度會減低。
    參與研究的明愛專上學院助理教授凌靖妍接受訪問時表示,結果反映新一代爸爸會將管教分工及管教效能感,與婚姻滿意度連上關係;換言之,他們一旦發現其管教效能感低或與配偶分工不善,就有機會面臨婚姻危機。相反,女性認為管教子女是天職,與婚姻並不掛鈎,認為婚姻主要建基於與丈夫的愛。
    她從研究分析,父親若在管教時得到配偶支持,子女又對他順從,可推動他們積極投入管教角色,從而有助維繫婚姻關係。她續指,隨着新一代爸爸學歷趨高,參與管教亦愈多,要建立健康家庭,建議男性多投入管教,配偶則應多支持對方的付出。
    父母需達共識 宜互相提點
    凌靖妍又建議父母管教要有共識,若對方做得不好,要互相提醒,絕不能因行徑不一而放棄管教子女;遇有爭執,則待雙方冷靜下來,再作理性討論。而管教除影響婚姻關係,在她另一項研究亦發現,因管教及子女行為問題,更會增加虐兒機會(見另文——「子女有行為問題 虐兒機會增」)。
    事實上有社工在求助個案中發現,不少男性與配偶在管教子女上手法有異,會產生家庭糾紛,甚至影響婚姻。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王志平指,曾有夫婦因價值觀不同而離婚,深究其中發現涉及管教問題;爸爸在兒子年幼時,經常帶他外出砌模型,但沒有理會兒子根本沒興趣,太太因而經常批評他不理解兒子。
    但媽媽對兒子卻又過分溺愛,即使兒子沉迷打機而遲到甚至曠課,爸爸責罰欲管教好兒子,她都縱容、為子撑腰,令爸爸被孤立,催化他有離婚念頭,雙方最終亦因而結束婚姻關係。
    未解分歧 一方棄權變三輸
    出身中產家庭的陳生、陳太(化名),女兒讀初中,陳太發現她經常外出及玩電話,影響成績,母女為此吵鬧;陳太要求丈夫管制女兒,女兒卻向爸爸求情,令他左右為難。陳生本想勸喻雙方,但陳太覺得丈夫偏袒,連帶影響陳生對婚姻滿意度,最終雙輸。
    香港明愛社工彭淑貞亦指,若爸爸不能與配偶合作處理管教,或許感無奈,影響對婚姻的滿意度,嚴重會令其中一方放棄管教,甚至寧願不回家以避過衝突,直接影響婚姻,亦不利子女的健康成長,導致「三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