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宗萨钦哲仁波切:祈愿任何佛所教,自然内化入于我,愿我自然能了悟...

宗萨钦哲仁波切:祈愿任何佛所教,自然内化入于我,愿我自然能了悟...

宗萨钦哲仁波切

祈愿任何佛所教,自然内化入于我,愿我自然能了悟。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发愿。佛法既广大又深奥,有时会超越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虽然普遍都认为,研读佛法能让我们增进了解。

但事实上,究竟的了悟只能透过诸佛的加持达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祈愿,愿我们对于佛法的了解——这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证悟是必要的——自然地于我们心中升起。

祈愿自己不只在知识上理解佛法,也能在经验上了解它。祈愿自己能体现究竟与相对菩提心,因此能不光靠外表、知识与政治影响力来吸引与怀柔众生。

祈愿与大众结缘——甚至那些在一堆人当中,只是对你色彩鲜艳的运动衫瞄了一眼的人——祈愿佛法的种子因而播种在他们的心田里。
祈愿佛法持续兴盛。祈愿许多伟大的佛法持有者现世,愿他们在解脱一切众生的努力上毫无障碍。

祈愿你的身体、你的仪态、你的想法和各种念头,不论以何种方式,都能够利益众生。比方说,如果我突然急着想要查看股票行情,愿这个世俗的念头也能成熟为利益众生的化现。

... ...

祈愿能认真彻底地修持佛法,祈愿你不要总是想要等到适当的时机才开始修持。一有时间,你就找个安静的地方修持。
祈愿永远不要因为想要获取更多佛法上的学术知识,因而不去修持已经了解的佛法。

祈愿你能体验悲伤,祈愿你不论多么无知,总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祈愿当你追求无意义的欲望时,你欲望的目标能引导你去利益众生。当你发脾气时,愿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并能获得一些领悟。当你感到沮丧时,愿那沮丧成为你了悟真谛之因。而最重要的是,一直祈愿去“祈愿”。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05-合方治疑难(治慢性腹泻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05-合方治疑难(治慢性腹泻)

曾培杰 陈创涛 


105.合方治疑难
看了《中医各家学说》后,我的疑惑越来越多。一人有一人伤寒,各家有各家仲景,很多医者对医道的领悟都不同,都有各自的见解,所以医门就有很多流派。就像天下武功,有少林、武当、峨眉、青城、华山、崆峒一样,各有拿手绝招。

江老师说,中医者,中庸之医也,不是搞对立,而是搞统一。

我疑惑地问,有医生推崇《脾胃论》,补肾不如补脾,一个补中益气汤用得神乎其神。又有一个医生推崇《命门论》,补脾不如补肾,一个肾气丸用得炉火纯青,治天下之病。

江老师笑笑说,你这个疑惑我以前也有,后来慢慢想通了。古人讲人之始生,先生于精,肾中精旺后才有其他脏腑以及脾胃,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先天生后天。

我点点头说,没错。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按江老师这种说法,应该是先天重于后天。

江老师说,自从人呱呱落地到衰老,人体功能得以运动,全赖水谷精微滋养,而能够使五脏得到滋养,水谷精微得到吸收炼化,靠的是脾胃,脾胃之气充足,才使人能够延年益寿,抗衰却病。中医叫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就是所谓的后天养先天。

我听后说,照这样说,后天又要重于先天。

江老师笑笑说,没有所谓谁轻谁重,先天、后天都是人之根本,特别对于老年病、慢性病,身体经过反复折腾,导致虚劳,功能衰退时,都要以脾肾先天后天一起论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才是中医治病必求于本、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不是见病只知道治病,而不知道治人,治脏腑之本。

有一个病人,长期腹泻,还有过敏性鼻炎,两年多的腹泻让他身体瘦了十来斤,经常困倦乏力,工作没精神,生活没兴趣,大便有时是稀水,有时吃什么拉什么。

医生用了利小便实大便、温中健脾、补火生土诸法,效果都不理想,该拉肚子时,照样拉肚子。天气一冷,稍微受寒,吃完饭就又要拉肚子,拉得严重时,都脱肛了。

江老师看了后说,像这种疑难杂症,要打组合拳,用合方,合方治疑难,强强联合,才有可能破除疑难案件,水陆空三方面夹击作战,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于是江老师随手开了补中益气汤、四逆汤合方,还加了茯苓、泽泻、车前子,而且附子、黄芪用量都大。

江老师说,治疑难病下药得果断,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开。

病人以前吃过附子,吃过补中益气汤,也吃过四逆汤,但是像这种合方就吃得少。

江老师说,你看病人舌苔水滑,还有些青暗,乃元气下陷、水湿弥漫之象。加上一受寒气就腹泻,说明阳气极虚,而且容易得过敏性鼻炎,乃明显表气空虚。

古人用逆流挽舟法,逐表邪,令清阳升,腹泻止,所以补中益气汤里有柴胡、升麻这些风药。四逆汤里有附子、干姜这些火药。补中益气汤里还有黄芪、苍术这些调脾胃的药,相当于柴草。这样锅炉之中,柴草充足,火力加强,再加上风箱鼓动,就像空军、陆军一齐作战一样。

我不解地问,那茯苓、泽泻、车前子呢?

江老师说,阳微则湿盛,湿盛则阳微。用一些利水之药,把腹中水湿利干,阳火更容易烧起来,就像干柴容易点火,腹中水湿减少,消化腐熟食物功能也会加强,这是利小便实大便之法。

我豁然开朗,原来这是海军,专走水路的。

也就是说,江老师用了风药升清阳的空军,健脾药、补火温中药,运化中焦这些陆军,再用了利水除湿药这些海军。海陆空,天地人,三军作战。

结果病人吃了七剂药,没有再腹痛腹泻,连过敏性鼻炎鼻塞都改善了,以前不是流鼻涕就是拉肚子,现在这些情况都纷纷消失了。

病人高兴得不得了,说,我这病都快失去信心了,在江老师这里又让我找回了信心。

随后江老师又给他调理了半个月,病人胃口大开,身体复壮,脉象由沉细乏力变为缓和有劲,舌苔水花之象也消失了。

我再仔细看这病案,发现江老师是先天后天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用补中益气汤抓后天之本脾胃。用四逆汤配合茯苓、泽泻、车前子,抓先天之本命门肾。

凡久病体虚,或失治误治,没有不累及脾肾的。江老师从脾肾入手,无疑是在治疗疑难杂病久病之中打开一条捷径。

江老师说,治疑难杂病要有胆有识,胆是建立在识的基础上,你认识到那个层面,自然有胆量用那个药,在处方用药时便胸有成竹,果断非常。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的脾是什么?38条了解中医的脏腑认识自己的身体

中医的脾是什么?38条了解中医的脏腑认识自己的身体

杏林康青 



1、“古之善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古时候好的宰相都懂中医,正所谓“大圣通医”。中国的中学教材也应当加入中医基础的内容。

2、中医的阴阳学说不是规律,是客观的状态。
阴阳对立存在,对立统一。阴阳是一种归类方法,每类事物都内含着共同的属性。如静与动,女人与男人,黑夜与白天等。阴阳的叫法只是符号,提一个字就代表一类事物,引起对同类的联想。

3、中医的五行学说不是封建迷信,是客观规律的整合。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和“运行”关系。人的五脏之间,同样存在相同的运行规律和依附关系,所以取名五行。

4、五行的正确记法,就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个顺序去展开。
如果一张口就是金、木、水、火、土,那说明此人是修道的,中医五行功课没有学好。中医的五行彼此相关,相生相克。

5、中医发现肝、心、脾、肺、肾五脏之间,存在着与木、火、土、金、水五种材质一样的、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的依附关系和运行规律。

6、生与克很好理解,乘与侮比较陌生。乘表示克大发了,侮表示反仆为主了。中医的相生相克是常态,表示制衡。相乘相侮是病态,表示失衡。

7、相乘,表明了中医认为病传染的方向,就是沿着克的方向。中医不说传染,称之为“传变”。如医圣张仲景的名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指的是,按照五行木可以克土,肝木有病会“乘”脾土。这里的“实”,不是虚实的实,而是要在脾脏先筑一道实在防火墙,防止肝病对脾的侵害。
此话是中医“治未病”的经典例子,经常被引用,值得牢记。

8、熟记了五行你就是中医。中医的五行学说,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规律,记住了会终身受用。

9、中医的精是凝聚了人体的精华,应当比精子和卵子还小,还浓缩,接近雾状,更像是气,故称为精气。精气构成并濡养了精子和卵子,繁衍了人类。精气还濡养了全身的细胞,构成神气。

10、故传统中医习惯以精为代表,阐述理论;以气、血、津、液为形态,解释各种功能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医的“精”,如同物理学中的“重心”,用一个点就可以代表人体的整体质量。

11、中医没有胰脏,也没有十二指肠等肠类的细分。也许由于古人们没有认真解剖,他们大致看到脾与胃连接,觉得脾的形状很像心脏、肝脏等实体脏器,就把胃当成食物过度的腑,把脾当成运化食物和水的脏器了。这样,无形中把我们身体中,那个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的胰脏以及十二指肠都牺牲掉了。

12、中文有肝胆相照,肝与胆本来就靠在一起。中医有脾胃不合,脾与胃八竿子打不着,应当是“胰胃不合”。胰脏与胃还靠边,它们贴在一起,都主消化。西医的脾是免疫器官,与中医定义“脾主运化”的功能,驴唇不对马嘴,让西医感到中医在睁着眼睛胡说,很没面子。

13、这个严重错误,首先是被清朝的名医王清任发现的。王清任通过他静悄悄的人体解剖,找到了胰脏,并在他的《医林改错》中画出了与西医解剖图一样的胰脏形状,称之为脾。
可惜当时的中医界对王清任的改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4、中、西医除了对脾的认识大相径庭外,对于其余四脏单体功能的看法大同小异。如果中医界都同意接受“脾”就是“脾胰”的说法,那么中医老师在讲授中医基础时,就可以对照西医的解剖图,来解释中医的脏腑脏器,做到一图各表,西为中用。从而把中医的五脏具形化,不必再躲躲闪闪,好像中医的脏腑都是虚拟的。

15、长期以来,正是因为中医的脾的功能,与解剖系统脾的功能南辕北辙,才引起众人对整个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表示怀疑。

16、现在学习中医的人感到很分裂。都二十一世纪了,什么都看见了,可是有的中医老师们仍然强调说“中医的五脏是脏象不是脏器,与西医的五脏没关系,学中医时要忘记西医”。
但是不论是学生理解五脏,还是医生向病人解释五脏,大家又都不约而同地借用西医解剖图,来使脏象具象化。其实大家心里的五脏既是脏象,也是脏器。

17、中医教材中的“脾”应该改名为“脾胰”。
当然,今天若把人体解剖图的名称重新修订,将胰改成脾,将脾改成胰,也可以一劳永逸地为中医的“脾”沉冤昭雪。但阻力会很大,西医们很难答应,也很难改口。
 
18、目前,还有一个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就是把中医的肝、心、脾、肺、肾,改写成肝、心、“脾胰”(听起来差不多还是脾)、肺、肾去编入教材,流传开来。这样我们把“脾胰”合在一起念,可以让主运化的脾,在胰的脏器身上具形。

19、最起码,我们应当在中医教材或普及书籍中对此专做说明。之后人们仍然可以把脾胰称为脾,就像我们在物理中讲的电流方向一样,其实方向是错误的,它与实际电子运动方向相反。但大家习惯了,也只好约定俗成,将错就错了。

20、长久以来,中医讲脏象,不讲脏器。因此从不指明五脏六腑的位置、形状、结构和生理组织。此种讲法,在今天的信息化年代,还想延续,是绝对不可能的。若想普及中医,就必须既讲脏象又讲脏器。

21、心平气和地说,西医对脏器功能的解释,比起中医,要浅显许多,且缺乏整体观念。中医的脏象包含了全息学的要素,很有前瞻性。

22、中医认为,五脏密不可分,每个“脏器”的功能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乃至殃及或惠及全身。

23、中医五脏的主要功能有:肝主疏泄,主全身气机的疏泄,即气的升降出入。另外肝负责排毒、藏血和藏魂。气为血之帅,肝气不舒,或者会导致肝阳上亢,造成高血压;或者会导致肝气郁结,造成月经不调和乳房胀痛。

24、心主神明(思考)、主藏神、主血(即血的流动,提供全身的血压)。人的精神恍惚,甚至精神病,都可以通过看中医吃中药得到改善。

25、脾主运化。脾主全身水与谷的运输消化。脾主统血(统领血的固摄);另外“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这些经典的说法表明了,脾不仅可以生对人体好的“气血”,如它的运化失常,还可以生坏的“痰湿”。

26、肺主气。肺为一身之华盖,朝百脉,司呼吸,负责提供新鲜氧气。另外肺为水之上源,负责通调水道。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故肺为水之上源。
空气的水分会被肺吸收。肺燥会引起咳嗽。肺通过宣发的功能,把水谷之精微疏布到全身;同时把废液宣发成汗,或者肃降成尿,排出体外。

27、肾主水。“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纳气,精生髓,髓生血(这里与西医的骨髓生血一致)。肾的气是水谷之精气,不是氧气。氧气是有形之气,精气是无形之气。肾主排水和生殖。肾负责水的过滤,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28、无论男女,左肾都为元阴,右肾都为元阳。
左、右肾如同两只锅炉,左肾负责提供全身的阴液,右肾负责提供全身的阳气(精气)。阴有形,阳无形。阳有热力,可以传递做功。所以中医有“肾为水火之脏,主一身之阴阳”的说法。
阳气不足,则阳具不举,故肾阳虚的人会阳痿。右肾又常被称为命门,是生命之门的简称。

29、中医在五脏中,对于脾、肝、肾三脏的功能格外看重。
尤其是对于女性,如果她们长年注意,月经前疏肝、月经中健脾、月经后养肾,一定会减少如痛经等很多不适,还能保持年轻健康。

30、中医的经络气道有固定走向。
中医的脏与腑,有固定的搭配,如心与小肠,肝与胆,膀胱与肾,肺与大肠,脾与胃。前者为脏后者为腑,五脏对五腑。然而中国人都说“五脏六腑”,没有说五脏五腑的。另外的一个腑就是三焦。

31、中医脏腑之间的配对,从西医解剖图上看,完全没有道理。这种配对完全是人体气道经络循行的结果。如作为脏的心与作为腑的小肠,在解剖上没有“血缘”连带关系,但是人体的气道经络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有时心脏病重,不便处理,治疗小肠对心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2、中医脏腑的说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脏若有毛病,一定会影响到与其配对的腑。脏与腑同病相怜,唇亡齿寒。所以对腑进行治疗,一定会改善相对应的脏器。

33、中医的子午流注。
气血的经络循行是客观的,途经脏腑的固定配对也是客观的,这如同人的生理周期和心理周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4、气血从夜里23点起,流注胆经,凌晨1点流注肝经,然后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最后于 21点流注三焦经。

35、其中每两个小时换一个经,并且一个脏接一个腑,一个腑接一个脏,从不乱套,永远固定搭配。

36、中文的“子午”表示时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一天12个时辰,气血正好在身体内相对应的脏腑循环、流注一圈。每个时辰因气血的注入相对应脏腑,会活跃一条经脉。在该时辰中用扎针、吃药的方法治疗该经的病证,叫因势利导,其效果要好得多。

37、早上 5~7时流注大肠经,此时排大便比较容易。早上 7~11时流经脾胃,此时营养吸收充分,有利人类在恶劣环境下,为生存储存脂肪。在此段时间内进食,身体容易吸收,也容易长胖。想减肥的人应当注意进食量。

38、对于流注和搭配,西医解剖系统虽然无法认证,但是他们也承认,不同的疾病爆发和死亡,与时间和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子午流注客观存在,是自然规律,将来的科学可以证明。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生不觉醒,你不知道佛功德是什么?

人生不觉醒,你不知道佛功德是什么?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4、以胜妙法常行教诲,教诲众生要用这个圣妙之法,好的法,不是随便的方便法就好,他用究竟法来教诲众生,使众生趋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叹无上法,学佛功德,叹是赞叹,无上法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这个境界有多好,这个法指导我们的是什么?你要从这个地方去了解,他从这里来教导众生。“学佛功德”,佛是觉悟,你把他拟人化,说是个人也好,他的功德是什么?佛有什么功德?佛功德是什么?佛功德就是觉悟的功德。

  我们人生在世,生死沉沦,百千万劫不知出离,受苦受难,现在还有人这样主张,前辈子造什么我怎么知道?这辈子享受,这辈子造什么,下辈子我怎么知道?那能吃就吃,能喝就喝。他不懂得下辈子怎样,反正下辈子也不知道,就像这辈子根本不知道前辈子怎么样。像这种情况就是不知觉醒,有什么样的灾难你要是不知道的话,觉醒以后有什么功德你就不知道。所以我们在学佛功德学什么?觉醒的那一刻跟不觉醒的那一刻,到底有什么差别?

  不觉醒的人生,我可以跟各位讲,就是过惯性的生活。每天日复一日,你想想看,闹钟响了,伸个腰,今天开始了,又要去上班了,外面下雨真讨厌,什么时候可以退休啊?算算看,一面刷牙,一面洗脸,一面算,我再过几年就退休,退休以后有多少钱,退休以后不用上班了,窝在家里每天念佛多好啊,那叫过惯性生活。到晚上躺下去了,好了,好舒服啊,今天忙过了,算算看,没做坏事,没做好事,反正一日三餐加洗澡,那这样就睡觉了,你看,很标准的一个稳定的人生。每天一个循环,中午他就记得,到餐厅他就坐在哪个位置吃饭,这个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惯性生活。

  这种惯性生活福报很大,在生死轮回中,你在这里面也看不出有什么苦,长官盯下来的时候满头包,哎呀,人生是苦啊,一到升官的时候,啊,菩萨加持,完全是惯性生活。他福报也很好,没有不好,这样的情况他没有办法去体会说,人生不觉醒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况,他根本体会不到。他还在跟世间人比较,哎呀,这些年轻人进来三五年就走了,还有半年一年就走了,都没有定性,你看我一待二十五年,我还要争取再十年,我还没有七十五岁,不能强迫退休,他还在争这个。

  你是过着这一种生活的话,你根本无法觉醒,基本上很难。人生的觉醒是要知道说,我过着那一种生活,是好在有这个福报,要是不幸被炒鱿鱼的话,那怎么办?那么人生应该过一个,怎么样当家作主,能够活在当下,这样的一种生活,那你会开始去追求,这个觉醒才会产生。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哎呀,现在这个生活太好了,原来说实在的跟醉生梦死没有什么不同,现在觉醒了,时时刻刻能够把握住自己,不落第二念,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生价值、生命真相,自己可以掌握的住。

  那你两个比较,你才知道佛功德是什么,觉悟的功德是什么。虽然在这样的人生中,也还有生老病死苦,还有整个社会的社会现象,整个宇宙的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当然还会有,还会发生,随他去,生命的真相你已经掌握住了,你从这个觉醒当中,你才会感受到佛功德是什么。假如你不从这里觉醒,你怎么知道呢?师父常说这辈子学佛是多生累劫以来最大的一次福报,所以我也真不错,能够学佛能够听经闻法,这个福报真好,福报在哪里?听说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得很舒服,连续拜个十万拜以后,奇怪,罪好像都没灭,念佛几千万声了,怎么福一点都没有增加?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我们要从真正的觉醒上面来谈。人生不觉醒,你无法感受佛功德,你要从人生当中觉醒过来,你才知道这里面在讲什么。

撷自《八十华严—十住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疾病要断根,关键是养心,如何养心?

疾病要断根,关键是养心,如何养心?

岐伯有道 

每个脏器里都藏有一个“神”。神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当五脏生病时,实际上,它所对应的情绪也肯定受伤不浅。


其实,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的人经常性地头痛、没精神心里不舒服。但您如果把头痛治好了,精神自然会好,相应地,心里也会舒畅无比。


一种情绪(神)对应着一种疾病,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情绪(神)那里找到根源。因此,您如果在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做到“身神同补”,那效果就太神了。


比如说乳腺肌瘤,《外科正宗》认为它的发病原因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所以,即使您的乳腺肌瘤已经治好,但如果您在后期的保养中忽视了情志调养,还是经常爱生闷气,东想西想,结果只能是让乳腺肌瘤再次发作。


因此,无论是治病还是防病,只有“身神同补”,才能使疾病彻底断根,不再复发,让身体真正强壮起来。


1

没有心病,心肝脾肺肾才补得进去


心脏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脏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这样人才会长命百岁。《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不良情绪的出现都会连累到它。所以,心脏最勤奋,又是最容易受伤的。


《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叫“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这里的“主”,就是指心脏。心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脏的情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人才会长命百岁。


心阳不足就会造成肾精亏损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比如说,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必需上行滋养心阴,否则,心火就会亢盛。


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冰川,太阳每天都要出现,把冰川一点点融化。用来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反过来,由于冰川的存在,太阳的热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则大地就要变成荒漠了。


所以,心阳不足的话,就无法把充足的阳气送给肾脏,造成肾精亏损。举个例子吧,我们心跳加快时,明明是心脏出了问题,可很多人会说“心慌”,这个“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心脏出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肾脏。


心里装的事太多,脾就不舒服

大家都知道,脾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的运化,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血液。但是,如果没有心阳的存在,脾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


举个例子,很多身体消瘦的人,吃了不少补药,都不见效。到医院去检查吧,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心里装的事太多了,有事没事去想一些没必要操心的事,分散了心阳。思虑过度容易伤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


只有心和肺合作愉快,浊气和清气才能正常交换

心主血,肺司气,血是气的载体。肺吸入的清气需要通过血液的运化才能分布到全身各处,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肺部,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所以,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血液运行才会通畅,让体内的浊气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气相替换。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的道理。


心情不好,揉肝经给您带来好心情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就更好解释了。心主血,肝藏血。我们心情不畅的时候,最需要肝脏来疏泄情绪。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压抑时会感觉心前区憋闷,两肋也有疼痛感,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泄所致。因为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胀闷。

总的来讲,心脏的不适都会影响到肝、脾、肺、肾。我觉得《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的比喻非常形象,心就像君王,肝就像将军,肺就像宰相。将军或宰相出问题了,都会影响到君王的决策。如果单是将军出问题了,对宰相的影响却很小。唯一不能出问题的就是君王,君王要是“龙颜大怒”了,将军、宰相的日子都好过不了。

2


如何养心


动作饮食可以养心

 

夏日由心所主。与心气相通,心要工作,就必然会累,因此炎夏要重视养心。除了汤药、针灸以及推拿、食疗之外,亦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以刺激心经,达到养心之效。


 
一则双手指交叉翻掌外撑,两小鱼际根部使劲;
二则双上肢在体侧外开45度,然后以小指为轴努力外翻手掌;
三则双手握紧单杠,利用体重悬垂数十秒钟。以上动作皆自然呼吸。
 
再者,心主血脉,心若过度劳累,就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心其色为红,自然的红色食物有养心之效,如西红柿、红葡萄酒、乌梅、胡萝卜等;心通于火,午时火最旺,要小睡片刻;心在液为汗,炎热则当汗出,能解心之热。
 
静坐或站桩是养心的法门
 
静能养心,故要学会静心。患病的人最忌烦躁,越是烦躁,其心越是不安,心越不安,其脏腑越不和,其病亦越不容易康复。佛家讲,要保持灵台清静;道家讲,静能生定;儒家讲,静能生慧;医家也讲,静者寿,躁者夭。静心,不只是静坐,还包括对世事恬淡自安的态度。
 
中年之后正气渐亏,此时要开始重视养生,最好能做到素食、独宿、默坐。素食有利于脾胃运化升清,则肠中之气不浊,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不易生病;独宿意味着减少房室,从而可以将养肾精,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本不伤;默坐可养心,心神以静为养,以动为泄,久久静坐则心神内敛,五脏六腑皆得安和平衡。
 
董老师强调,病人最好坚持静坐或站桩,这是身心皆静的最好法门。关键不在坐,或站,而在静,要身静、心静、神静。因为静则生阴,静则生慧,静则阳藏。这是阳气的归根,是真正的调和阴阳之道。
 
当有大病患者问董老师,如何才能快点康复时,董老师回答:求医有效,可以缓解一下症状,但医疗的作用非常有限,因医疗改变不了病人的心。心既是致病之源,亦是治病之本。安心才是大病康复的关键。放下心事,尽量快乐,行善助人等法,都可实施。另外,我推荐每位患者,要坚持静坐或站桩,其疗效之大,不可思议。
 
养心要怡情,不因物喜,不由己悲
 
充满怨恨恼怒烦的心境,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充满快乐、善良、慈悲的心境,则能让脏腑和谐,气血和畅,其健康必然有保证。久病难愈,与其苛求良医,何如自安己心。医疗往往只能缓解一时的病痛,若想真正康复,关键还在于养心。否则,越求医,越失望。
 
心为健康的主宰,要想健康,先需养心。虽然人生中诸事纷纭,但我们的内心要保持淡然,则事情不能伤害我们的心。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让外来的人、事、物干扰我们平静的心。心若不妄动,则气血通畅,脏腑和调,自然不病。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受伤的最终是自己。
 
养心要怡情。不因物喜,不由己悲,无七情过激之伤。不仅要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心理,亦需忌胜负心。胜也罢,负也罢,淡然处之即是。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极好,总考第一,若某次考试得第二就心中郁闷,现在想想多么可笑。有人下棋,只能赢,不能输,输就气急。前贤说: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只求半天之乐,何必执着输赢。


3

疏通经络


1. 按揉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2. 捋捋膻中穴可宁心解闷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学佛,就像打疫苗。

学佛,就像打疫苗。

慧律法师 


【三分--“体”、“相”、“用”。】体呢?就是【法性(空)】相呢?是【现境(假)】用呢?是【生灭】后面一个【(变)】体--法性(空),就是我们的本体,一切都是空性的,充满着智慧,智慧又不是任何东西,它也不可以用尺寸来量,也不可以用六根来感受,也不是任何的语言任何的外相,它就是说清清楚楚的平等心,不分别心,你要说它什么它都不对,你要说它什么不是它什么都是,只是悟者会,不悟者不会,有觉悟的人,他就能够在十八界里面运用,所以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体遍虚空,所以在唯识学里面讲:性识周遍法界。本性跟八识的第八意识整个法界都存在的。

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不能了解无量无边的山河大地,因为我们的无明不断,既然性识周遍法界,无明也是遍一切的法界,你到哪里悟道,哪里就有你真正的自我,你要哪里不悟道,哪里都是你的无明,体法性空、相现境假,我们现在的现象都是假的,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一样是真实性的,你硬要把这个假相的世间来当做可追寻的有幸福有快乐,你总有一天会痛苦。

所以学佛就像一种打免疫一样的,什么事情就骗不了他,金钱失去了他知道这个是无常,不会痛苦,你拥有了一切金钱,他也不会骄傲,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当你了解这个世间如梦幻泡影的时候,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就等于在修行一样,其他的就看你怎么运用这个境界了,你硬要在这个假的世间追逐、执著,那痛苦,谁也没有你的办法,你痛苦也是过一天,你自在也过一天,看你选择哪一种日子过。

用是生灭变,一切的作用都是无常的。今天看十年前自己觉得很无知很幼稚,父母亲劝我们,我们不听,一样的,你现在执著或者是错误地去选择某一件事情,将来也会留在你心中产生一种阴影的,这个世间不值得我们这样子去追逐的,也不值得我们这样去痛苦它,这个是幻灭、因缘、业力、果报而来的,色身、境界都是短暂的东西。
--《唯识简介》(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

决定行为是否恰当,最终的参考点是见地 ...

宗萨钦哲仁波切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


  见地,是任何宗教的核心。在跨越宗教(interfaith)的会议场上,我们可能不得不以外交辞令同意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一样,但事实上它们有非常不同的见地。而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判断哪一个见地比较好,只有你自己,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以你的心智能力、喜好、感觉及背景,才能选择最适合你的见地。如同丰盛的自助餐,各种不同的菜式提供了每个人各自之所需。举例来说,耆那教(jain)中,非暴力(ahimsa)的讯息如此美好,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这个伟大的宗教不像其他宗教一样盛行,而基督徒的爱与救赎,则带给了百千万个心灵安祥与和谐。

  局外人可能会对这些宗教的外相觉得陌生而不合逻辑。许多人对于缺乏明显理性的古老宗教和迷信感到忧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举例而言,许多人对佛教比丘的藏红袍子和光头都无法理解,因为这和科学、经济或现代化的生活毫无关连。我不禁怀疑如果将持有这种看法的人,送到西藏寺院中,面对着愤怒尊和赤身女性相拥的壁画时,他们会怎么想。也许他们会以为看到印度爱经(Karma Autra)中的性爱画面,或更糟的,以为见到了堕落和邪魔崇拜的铁证了。

  看到耆那教修行者裸体行走,或印度教徒膜拜似牛或猴的神祗时,局外人可有会感到震惊。有些人很难理解,为何回教徒以禁止偶像崇拜的深奥哲学,做为摧毁其他宗教圣物的合理化藉口,而在回教最神圣的地点,麦加的卡阿巴(Ka´aba),每年却有数以百万计的朝圣教徒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神圣黑石(Hajael Asward)。对那些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何基督徒不选择耶稣在光辉时期的故事,而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最幽暗而令人感伤的章节。他们可能很难去了解,那中央圣像、那十字架,都让这位救世主看起来非常无助。然而这些都只是外相。以外相来评估或判断一条道路或宗教,不仅不智,更可能导致偏见。

  我们也不能以严格的行为规范定义一个宗教,严守规矩并不能造就出一位好人。据说希特勒就是素食者,并且非常重视自己的仪容。然而纪律和优雅的外貌本身并不是神圣的。一些严守纪律而且衣装整洁的盖世太保军官,执行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谋杀。而且归根究底,由谁来决定什么是“好”的?在一个宗教里的善,可能是另一个宗教的恶或无关紧要的。比如说,锡克教男士从不剪发或剔须,但东西方传统的出家人通常都剃光头,清教徒则可以随意处置他们的头发。每一个宗教对于它们的象征和修持都有深刻的解释——为何不吃猪肉、不吃虾、为何必须剃头或不准剃头。然而在这些无尽的可与不可之间,每个宗教必定有个基本的见地,而见地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同所有其他的宗教,佛教也有一些行为规范,但对佛教徒而言,这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法国政府突然决定禁止佛教徒在香榭大道上穿着藏红袍子,佛教徒应该不会有异议。事实上,如果在公众场合中不穿藏红袍子能增进祥和与宁静,佛教徒应该会乐于遵从,因为祥和与宁静接近佛教的核心。

  决定行为是否恰当,最终的参考点是见地。评估行为,要看它和自己的见地是否相配。如果你居住在加州的威尼斯海滩,而你具有苗条是美好的见地,你的动机是想减肥,也一直在沙滩上禅思这样会有多好,你的行为可能就是避免米饭和甜甜圈、吃青菜沙拉,外加每周运动五次。但假如你是住在东京的相扑选手,你的见地是超级肥胖是美好的,你的动机是要增加体重,而你一再地沉思不要当一个瘦小的相扑选手,你的行为就会是尽量吃米饭和甜甜圈。因此吃甜甜圈到底是好是坏,全赖你的见地而定。同样的,我们可能会误以为某些人不吃肉是心怀慈悲,但实际上他们的见地可能只是认为肉类不好,会增加胆固醇而已。

  最终,不充分了解他人的见地,就不能判断他的行为。

  佛教的一切方法都可以用四法印来解释——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佛教经典所提倡的第一言行,都是基于前面所讨论过的这四个见地或四个真谛。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规劝弟子们不要吃肉,不仅因为带给另一众生直接的伤害是不善的,吃肉的行为也不符合四个见地。当你吃肉时,在某个程度上你是为了生存——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存的欲求和你想要恒常有关,为了活得长久因而消耗另一众生的生命。如果放一个动物到你的嘴里能延长你的寿命,那么,从一个自私观点来看,可能还有理由这么做。然而事实上,不论塞多少尸体到你的嘴里,你还是不免一死,甚至也许会更早。

  也许有些人吃肉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原因——品尝鱼子酱,因为它奢华;食用虎鞭,为了增加性能力;服用燕窝,藉以保持青春的皮肤。没有比这些更自私的行为了——就为了自己的虚荣,另一个生命因而结束。在相反的状况下,我们人类甚至不能忍受被蚊子叮上一口,更不必想象自己被关在拥挤的牢笼里,嘴喙被切除,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一起等待被宰杀,或被养肥做为人肉汉堡。

  这种攀缘于自我是无明,而我们已经谈过,无明带来痛苦。以吃肉为例子,他人也因而受到痛苦。由于这个原因,在大乘经典中有一种修行,是将自己设身于这些动物的境地,出于慈悲心而戒食肉。当佛陀禁止食肉,他意指所有的肉类。他并没有因为情感因素而单指牛肉,或指猪肉因为它不干净,他也未曾说因为鱼没有灵魂,所以吃鱼没关系。 

摘自《正见》



從我的iPhone傳送

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多发转移,发病后16年患者仍保持健康的方法在这里!

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多发转移,发病后16年患者仍保持健康的方法在这里!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医出版 ,作者郑玉玲

来源:中医出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本病确诊后,大多选择手术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的分期情况选择化疗方案。这些治疗手段对结直肠癌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手术切除后,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排便规律的异常,排便次数的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的副作用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加剧,很多患者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因耐受不了副作用而中断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此时结合中医中药的调理,对增强患者的体质,恢复胃肠功能,减轻手术后及化疗后的副作用均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个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肺转移、骨转移的治验医案。

患者自述

我姓张,女,生于1957年11月,曾在某银行工作。

2004年4月6日,因大便次数增多、有时便中带血,到平顶山某医院肛肠科就诊。做结肠镜检查,确诊为“肠溃疡型管状乳头状腺癌”,病灶距离肛门8cm,随即到河南省级某医院做了手术。在手术中发现癌细胞浸透外膜,累及子宫,附件中发现有较大囊肿,所以同时做了直肠、子宫、左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肠溃疡型管状乳头状腺癌。”

术后恢复1个月后进行6个疗程化疗,于2004年9月份结束。其间每隔半年按医嘱进行复查,没有发现异常。但是,在2006年11月份单位进行体检时发现右肺上叶有结节,我赶紧到河南省级某医院做了穿刺,病理结果提示:肠腺癌肺转移。确诊后又做了8个疗程的化疗。化疗的时候经常感觉右背部疼痛,做骨扫描显示:右侧第一肋骨代谢异常。确诊为骨转移。又做了10次伽马刀放射治疗。

当时做肝功能检查,一张化验单有11项指标异常。体重由原来的128斤降到90斤。每日大便在15次以上,每次量少,常有便不净之感,因大便次数太勤,以致我不敢出门,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那时候我心灰意冷,对以后的生活和治疗都失去了信心。

出院时,当时的肿瘤科主任给我三点建议:
①定期复查,每年做一次化疗;
②每日口服一次进口西药,预防复发;
③建议找中医,服用中药治疗。
当时我采用了第3条建议,想找中医看看是否还有办法治疗,于是肿瘤科主任给我推荐了郑玉玲教授。

诊治经过

2007年4月28日初诊:面色萎黄,神疲体倦,声低语怯,食欲很差,时有咳嗽,浑身酸痛,睡眠差;舌淡暗,苔白,脉细弱。 
诊断: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肺转移、骨转移。 
辨证:气血亏虚,毒邪内结。
治法:补气养血,解毒散结。 
方药:圣愈汤合补肾护骨解毒汤加减。黄芪15g,人参15g,当归30g,川芎12g,白芍12g,熟地黄15g,桑寄生30g,菟丝子15g,盐杜仲15g,肉桂6g,透骨草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川续断15g,白芥子10g,独活15g,郁金12g,皂刺12g,苏子15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15剂。嘱加水1200mL,煎煮两次,共取药汁400mL,分两次服。 

2007年5月12日二诊:上方服后患者自述比原来有些精神,说话有劲了,饮食和睡眠也有点好转,但服药后感到有点上火,口干渴;舌稍红,苔白乏津,脉沉细。上方黄芪减至12g,人参减至9g,加麦冬20g,知母10g,7剂。煎服法同上。

2007年5月19日三诊:服用上方后,口干渴症状明显好转,自觉体质进一步增强,但是其间再次接受伽马刀治疗时,又出现了口渴、咽喉发紧;舌质淡红,苔稍干,脉细数。 
调整方药为:当归30g,鸡血藤30g,生白术30g,茯苓15g,百合30g,透骨草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郁金12g,皂刺12g,苏子15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白花蛇舌草9g。15剂。煎服法同上。

小编:治疗过程十分漫长,整体来说患者服药后症状不断改善,后随症加减持续服药配合中药泡脚等疗法,截至本书定稿前,随访患者,精神、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发病后生存期已达16年。

这位患者最初因出现大便异常,做肠镜检查,确诊为“肠溃疡型乳头状腺癌”。虽然及时做了肠部肿瘤的切除手术,并做了化疗,但仍出现了肺部的转移,以后又出现了骨部的转移。

患者初诊时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身体非常虚弱,纳差,咳嗽,浑身疼痛,睡眠不好,舌质淡,苔白。以上证候是疾病日久,耗损气血,致机体正气大虚;同时又因邪毒在肠、肺、骨结聚,邪毒内盛。病证属于中医脏毒、肺积和骨瘤的范畴。病位:正虚在肺、脾、肾;邪实在肠、肺、骨。病机是正虚邪盛,虚实错杂,治疗难度很大。

患者用中医药治疗五年,虽然根据病情变化,调过30多次处方,但始终不变的是顾护正气,补气养血。因患者确诊肠癌后进行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这些方法对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同时这些方法对身体气血的损害也是极大的。

治疗时选用了圣愈汤合自拟的补肾护骨解毒汤加减。

圣愈汤出自《医宗金鉴》。方中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全方有补气养血之功。自拟补肾护骨解毒汤有菟丝子、桑寄生、盐杜仲、川续断、熟地黄、肉苁蓉、透骨草、补骨脂、骨碎补、土牛膝、白芥子、独活等。方中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温而不热,补而不燥,补肾益精,为平补阴阳之良药;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与菟丝子共为君药。杜仲甘、温,归肝肾经,既补肾阳,又益肾阴、润肝燥、强筋骨,为平补肝肾,治疗腰膝酸痛、筋骨痿软之要药;续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为骨科要药;杜仲长于补养、补而不走,续断偏于活血、补而善走,二者相伍,不仅药力倍增,且补而不滞;肉苁蓉甘、咸、温,归肾、大肠经,温而不热,补而不腻,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善滋肝肾之阴,为治肝肾阴虚之要药;补阳之肉苁蓉配伍滋阴之熟地黄,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尽显“阴中求阳”之意,与杜仲、续断共为臣药。补骨脂辛、苦、温,归脾肾经,补肾阳,固肾精;骨碎补苦、甘、温,归肝肾经,温补肾阳、强筋续骨、疗伤止痛,为伤科要药;透骨草辛、温,归肝肾经,暖筋透骨、除湿止痛,载药入筋骨,为骨部引经药;土牛膝微苦、酸,活血化瘀、祛湿解毒;白芥子辛、温,豁痰散结、通络止痛;补骨脂、骨碎补、透骨草、土牛膝与白芥子共为佐药。独活辛、苦、温,归肾经,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之要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解毒护骨之效。两方合用,既能补气养血,又能补肾护骨解毒。

由于该患者处于虚实夹杂的阶段,正气亏虚很重,邪毒蕴结很深,所以在顾护正气的同时,必须选用对肠毒、肺积和骨瘤有散结作用的中药。治疗脏毒方面先后选用了黄芩、葛根、赤芍、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肺积选用了川贝母、郁金、皂刺、苏子、百部、夏枯草等。

在五年的治疗中还根据患者出现的一些新的症状随症加减,如有头疼、心烦、胸闷时加柴胡、栀子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时加川厚朴、陈皮、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心前区不适,加丹参、石菖蒲、桂枝;口渴、咽喉疼痛加知母、金银花、麦冬;睡眠不好时加炒酸枣仁;头晕头胀、眼目昏花加枸杞子、菊花、钩藤、珍珠母、泽泻、防风等。下肢疼痛,抽筋加伸筋草、木瓜、秦艽、海风藤、络石藤;口服中药的同时,又让患者用中药泡脚:选用干姜、川椒、肉桂。经过中药汤剂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选用健脾丸益气健脾、和胃理气收功。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05-合方治疑难(治慢性腹泻)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05-合方治疑难(治慢性腹泻)

曾培杰 陈创涛 


105.合方治疑难
看了《中医各家学说》后,我的疑惑越来越多。一人有一人伤寒,各家有各家仲景,很多医者对医道的领悟都不同,都有各自的见解,所以医门就有很多流派。就像天下武功,有少林、武当、峨眉、青城、华山、崆峒一样,各有拿手绝招。

江老师说,中医者,中庸之医也,不是搞对立,而是搞统一。

我疑惑地问,有医生推崇《脾胃论》,补肾不如补脾,一个补中益气汤用得神乎其神。又有一个医生推崇《命门论》,补脾不如补肾,一个肾气丸用得炉火纯青,治天下之病。

江老师笑笑说,你这个疑惑我以前也有,后来慢慢想通了。古人讲人之始生,先生于精,肾中精旺后才有其他脏腑以及脾胃,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先天生后天。

我点点头说,没错。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按江老师这种说法,应该是先天重于后天。

江老师说,自从人呱呱落地到衰老,人体功能得以运动,全赖水谷精微滋养,而能够使五脏得到滋养,水谷精微得到吸收炼化,靠的是脾胃,脾胃之气充足,才使人能够延年益寿,抗衰却病。中医叫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就是所谓的后天养先天。

我听后说,照这样说,后天又要重于先天。

江老师笑笑说,没有所谓谁轻谁重,先天、后天都是人之根本,特别对于老年病、慢性病,身体经过反复折腾,导致虚劳,功能衰退时,都要以脾肾先天后天一起论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才是中医治病必求于本、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不是见病只知道治病,而不知道治人,治脏腑之本。

有一个病人,长期腹泻,还有过敏性鼻炎,两年多的腹泻让他身体瘦了十来斤,经常困倦乏力,工作没精神,生活没兴趣,大便有时是稀水,有时吃什么拉什么。

医生用了利小便实大便、温中健脾、补火生土诸法,效果都不理想,该拉肚子时,照样拉肚子。天气一冷,稍微受寒,吃完饭就又要拉肚子,拉得严重时,都脱肛了。

江老师看了后说,像这种疑难杂症,要打组合拳,用合方,合方治疑难,强强联合,才有可能破除疑难案件,水陆空三方面夹击作战,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于是江老师随手开了补中益气汤、四逆汤合方,还加了茯苓、泽泻、车前子,而且附子、黄芪用量都大。

江老师说,治疑难病下药得果断,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开。

病人以前吃过附子,吃过补中益气汤,也吃过四逆汤,但是像这种合方就吃得少。

江老师说,你看病人舌苔水滑,还有些青暗,乃元气下陷、水湿弥漫之象。加上一受寒气就腹泻,说明阳气极虚,而且容易得过敏性鼻炎,乃明显表气空虚。

古人用逆流挽舟法,逐表邪,令清阳升,腹泻止,所以补中益气汤里有柴胡、升麻这些风药。四逆汤里有附子、干姜这些火药。补中益气汤里还有黄芪、苍术这些调脾胃的药,相当于柴草。这样锅炉之中,柴草充足,火力加强,再加上风箱鼓动,就像空军、陆军一齐作战一样。

我不解地问,那茯苓、泽泻、车前子呢?

江老师说,阳微则湿盛,湿盛则阳微。用一些利水之药,把腹中水湿利干,阳火更容易烧起来,就像干柴容易点火,腹中水湿减少,消化腐熟食物功能也会加强,这是利小便实大便之法。

我豁然开朗,原来这是海军,专走水路的。

也就是说,江老师用了风药升清阳的空军,健脾药、补火温中药,运化中焦这些陆军,再用了利水除湿药这些海军。海陆空,天地人,三军作战。

结果病人吃了七剂药,没有再腹痛腹泻,连过敏性鼻炎鼻塞都改善了,以前不是流鼻涕就是拉肚子,现在这些情况都纷纷消失了。

病人高兴得不得了,说,我这病都快失去信心了,在江老师这里又让我找回了信心。

随后江老师又给他调理了半个月,病人胃口大开,身体复壮,脉象由沉细乏力变为缓和有劲,舌苔水花之象也消失了。

我再仔细看这病案,发现江老师是先天后天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用补中益气汤抓后天之本脾胃。用四逆汤配合茯苓、泽泻、车前子,抓先天之本命门肾。

凡久病体虚,或失治误治,没有不累及脾肾的。江老师从脾肾入手,无疑是在治疗疑难杂病久病之中打开一条捷径。

江老师说,治疑难杂病要有胆有识,胆是建立在识的基础上,你认识到那个层面,自然有胆量用那个药,在处方用药时便胸有成竹,果断非常。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修善业没有错!问题是:你别一直认为有个“我”在造善业。

修善业没有错!问题是:你别一直认为有个“我”在造善业。

净界法师 

“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行相是非常的微细。所以我们会误认为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它是不生不灭的,是一个恒常不变异的自我,使令我们第七意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所以叫做阿赖耶。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给执取,这个就是所谓的阿赖耶。 

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要是不明白什么叫所知依,我们今天如果不把因果的根源加以探讨,我们习惯性的思考会认为:我今天去拜佛,是我来拜佛;是谁去持戒?是我来持戒;我去造善业,也是由我去得果报。这样子的思考,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你这样子的业力,因为自我意识的执取,这个业力就是在三界里面得杂染果报,这个业力,它升不上去了。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就是:你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你想:诶,我今天造很多善业啊。你每想一次,便增长你一次三界的力量。你一定要把你的善业:唉!我没有造善业。把所有的善业,回向净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业升华。如果你一天到晚想着你造很多的善业啊,刚好就是这句话啦: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摄藏很多的善业,以后也是由这个我去得果报。

所以你修善业,修善业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你不要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在造善业。这样子的话,对于你临终正念是障道的。因为你每一次这样的思考,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报的力量。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归依弥陀是正念,但是你平常也累积很多的功能,这样子善恶就开始抵抗,为你临终构成障碍。 

你说愿我临终无障碍,那你平常的时候就不要去创造这种的障碍力量,你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化解。所以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阿赖耶识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们本来就应该修我空观、法空观,来对治阿赖耶、来破坏阿赖耶,结果你把阿赖耶当作自我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结果痴人认作本来人。

--《摄大乘论》(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

偏离“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

偏离“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

宗萨仁波切 

自我”永远都欺骗我们去追求未来,我们思考着明天或明年要做些什么事、计划退休的生活、孩子还没出生就先担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自我”永远试着去迎合别人,并希望别人迎合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严重。

其实你要做的事就是稍微偏离“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
例如,你通常在咖啡中加两块糖,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许明天或下一刻就会死去,可能没有机会喝一口咖啡;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块糖,你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会真心诚意地说:“没关系!”心中是这么想,你并不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个好人,只不过你不认为这是生命中的大事。

当你到达这种“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阶段,就已经具备出离心了,那表示出离了生活中“每件事情都很严重”的层面。

执着于此生、来生或人天道,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那仍然是执着。以这种动机来修行,显示出我们不具出离心,我们真正忠心的是自己的执着与烦恼。
如果你想体验实相,就必须发起纯正的出离心。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太极入门法(真太极)

太极入门法(真太极)

岐伯有道 

太极拳经典拳论及论文推荐太极拳论说腰为主宰,主宰是要有主动性;有控制能力的。不能是被动的作为支点或轴,这点很多拳友不很明白。

所以我不太主张用放松这个词,松开应该比较好,全身由腰控制使至松开,这样一定会尝试到触之而灵动的感受,这实际是入太极之径,懂劲之门。
 
章鱼无骨,八爪却能无微不至,力大无穷。显然可以说明力量来之高度的控制力,而不是支撑或杠杆力。三寸嫩芽是指你通过全身挺在腰上的运动,渐渐会发现形成一个能指挥全身的灵动的一段,位于命门下。
 
若真能如此,内家拳有望了。腰的感觉是此段腰间将全身拎空之感,时时不能丢失。练拳不论弓腿坐腿都不能坐实。腿坐实就是腰泄劲的表现,设想此时安有灵动之趣?腰挺时应该是灵动的挺,不求挺实之挺。牙紧应是此病。
 
杨老先生早年的照片,尚在练功阶段,非常可贵,因为一般拳家不会将尚未成功的照片资料公开,但其中的练拳痕迹反而明显。看此杨老照片,身形挺拔,要旨是在挺拔中渐渐松开才是功夫,决不能去尝试缩小的去松,再看杨老挺腰如沙场将军态,这些都是初练者必须注意的。气聚于顶是一病,表现为下僵上满与轻灵相反。
 
纵之于膝是在蓄势之后放劲之时膝在腰的指挥下的一种配合。决不是以膝之踨来指挥腰之发。切记!腰不拎是不可能松胯的,腰拎起时,胯之下松沉,才能使腰胯之间松开而不使腰受牵制而失中正。挺腰一定是先向前,有成后拎腰,如杨老照片。向后鼓外面说得很多,不知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是错的,并且误了许多人。
 
真腰未生之前,及已生之后是已生而力不充之时,还不能完全靠此腰使全身通透,需要用挺掌和坐腕相助使全身松开。而当腰力已充就必须将掌松开,若不能也是一病。真腰生成初在命门下一段,此时命门之下与整个腰是直的,不受胯之牵制,真腰生起当威力更大,自觉如沙场上将,对敌如入草稿之兵甚对。若腰力已充可不挺掌,但腰力充也甚难,望不要自己轻许。
 
一般练太极拳容易将松与软相混,筋骨拉开才能使内部松开和流动,而在软的状态也是不流通的,且泄软的状态是不能练成知觉反应。挺腰先在命门处一截。松是在劲力拉开的状态下,使里面通透的状态,所以是决不矛盾的。里面有不通透处,通过挺腰和拎腰使他渐渐通透。所以松是拎松不是放松。

练拳时脚趾冰冷是体质寒性的缘故,身上寒气甚重,练拳时就会有此现象,有的是脚冷,有的是手冷各有不同,你必须停食冷饮、大闸蟹等寒物。练拳量要增大,必须大汗。肩、胸口等处僵劲明显,要把这些僵劲通过腰把他拎松,使里面先有松动感,渐渐会完全化开,只要全身化开,方能谈整劲和周身一家。
 


沾是引,是方法;粘是带动,是内劲。过去我们练拳老师就要求禁食寒物及烟酒。腰力充沛是无止境的,至少浑身无处不在腰的照顾中和指挥中,且能不费力,不着意。心一动浑身上下包括极细微处无不自然而动,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拎腰只求能将全身拎松,不要管这么多,上下一线是练成真腰一段后渐渐长成的,不是能摆成的。练拳早期一定要户外进行,桩要低一点,要有运动量,功夫是不能打折的。练拳时间长短都是要自然,不要强求,早期乱划会较快,有些意境身体跟不上会较慢,身心纯熟后会快些。各人境界不同不必强求。
 
在腰能做主宰的前提下尽量要低一些。练拳的过程是强度和均匀互进的过程,当腰能将全身拎空成均匀后,再放低架子打破均匀再练均匀,要渐渐而至。唯不可降低要求以求架低,也不可尖裆一定要开胯圆裆。站桩和练拳一样要挺腰,开胯圆裆,拎松全身,纯熟后再在运动中锻炼不丢失就是拳架,唯站桩是催长功力的一种好方法。"五趾抓地,气通涌泉",这还是腰不能做主宰的表现,当你练之脚如生在腰上时会如腰在空中而立两脚微踏于地。
 
练完一套拳呼吸应该更加深长,喘气应该不会。练拳速度快慢按程度不同而不同,应顺其自然。转换是指一切的变换,折叠是方法。后天呼吸在于鼻,应该深长,但同时口要放松,因为蓄发之间鼻之息不足以吐纳必借于口,不然易结气于胸。可明白儒家浩然之气而入门更好。最好是明白佛法本意后返观太极之理则更好,但佛法无明理之人指路极易错路。实际上太极拳之开合不能从某一处练起,必须全身一开合,功夫练到细微处,浑身上下处处都开合,若无开合处必是僵劲未化。挺腰时要有空灵之意,尽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周身一家一定要如液体状决不是软布一块状。

 
我练拳是从师门24桩入门。每次站桩若高桩应该30分钟以上,若低桩就要到支持不住为止。每天至少3次。憋气不对,憋气就是在胸口,这时应该是腹式呼吸,不是屏气。站桩时要穿平底布鞋,不要穿有跟之皮鞋,挺腰,两腿要挂在腰上,不要全身放松下沉。要找如踏空中的感觉。是圆裆不是撑裆腰能灵动已经脱离了脊椎的骨肉范围,以后应该体会他一呼一息一吞一吐(不是流动)能带动全身吞吐蓄发,一转一化无不是他主宰,假以时间一定会练成知己的功夫,知人的功夫就必须明太极的哲学之理,并有所相应才能练得。不过知己的功夫是第一关。
 
以心行气是要用心不用识,识是以思想分别为体,心是遇境直接生起,此点我认为是能否在太极上登堂入室的关键。可是不太易懂。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状态,并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劲时顺时针转,发劲时逆时针转。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童儿舞大锤,且腰成如鼎火,是练精化气的成因,然后知直养而丹田自会有成。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敛气入骨和佛家白骨观不同,实际上敛气于骨并非真的敛在物质的骨头里,实际上就是提起精神,接劲时用心(不是脑识思想)听的状态,以求将身运化成精神的一部分。佛家白骨观是为欲重之众生而起一方便观想,是断习气之良药,不是世间法可比较。

 
神气为主就可以说是内家拳了,实际上和什么动作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所以练陈式当然可以这样练,若按我说的那样去站桩,什么桩都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建议站中低桩。蓄劲时顺转,发劲时逆转这在腰能指挥全身后必须的一个锻炼内容,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S调头,使蓄劲时顺转鼓荡而开,至对方落空时我劲方为蓄成。S调头后逆转神气相会而合。能合之劲成倍于不合之劲。
 
功夫成后,此过程渐渐淡化,终归无形。但无形之中一样也不缺。就是至一触而发也不出此。定步推手决不是打轮,绷、捋、挤、按要认真,此四处是最难保持在太极的原理下完成的。此关一过自然能应付散推,要记住千变万化都是从规矩中化来的,不是学来的,但规矩一定要明师教,规矩一错,背道而驰。拳架所练成的习惯在推手及散手中实践,不自在处,问题必在拳架,这要过来人常在身边指点。力由脊发,实际上是由能指挥全身的中线,此线是借脊集气而成,成后自然能拎空全身,主宰全身。两腿是被中线(腰)拎着,不是身体放在脚上,劲是由脚升起不是从脚撑起。平时练拳千万不要坐死在腿脚上,一借地,就腰不作主宰了。但腰拎又不能将身体拎硬,要像在游泳时,两脚不能踏实,腰自然控制全身。
 
久久自然腰为主宰,人也有腾挪之意。自然步随身换,心动而身不灵,必是腰的能力未充。但腰力又决不是腰的力量,时指腰对全身的控制力。实在太难口述,先理解试试,希望不要弄错。这个对了,就有希望了。不然练个十年还不如练三年摔交或拳击。真正内家入门,一日千里,懒懒的练也比别的方法努力的练要快,这才叫好的方法,不然内家好在哪里?得此坐着和空中都能发力自如无有疑惑了。打人能跋根这在实力悬殊的状态下,有很多人会表现出来,但是否是和神气一动,彼如弹丸而出,是质的区别还是量的区别?若是量的差别那你离内家不远;若虽能将人跋根击出,但仍很吃力,胸口若憋不畅,浑身力量不通透,那最多是撞击劲,离内家拳尚远。我的前辈师长有一句话: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腰是向前微挺而拎起,不是后凸。
 
拎腰只能是命门之下一段约一寸,拎至浑身轻灵状,过分就反而身体变硬。中气不能提上檀中穴。对的感觉是如人可踏于空中,身形自在,肢体如白云,心意如秋风,心动身自随。不应是头重脚轻而失控状。实际上太极拳发人用跋根两字很不妥,应该是在擎;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发放之时哪里还有根可拔?若对方未起根而要硬打,已犯顶抗之病。练拳先要体会人我天地为一体的状态,这样慢慢会体会到人与万物相容而轻,但腾起之中自然有沉厚之意,不是先下钻再弹起的状态。这就是借天不借地的开始。
 
S调头之事,应该是练至腰为主宰,命门之下一段能擎起全身后,练习神气调度的方法,可能必须口传方妥,说出来要搞错的。且有了S就是有了8字调头,没有两种,千万练拳不要复杂化。如未到腰为主宰的地步,S调头只是扭腰而已,当然也可练,只是没有实质作用熏陶而已。普通的可说是对方落空时,就是我调头处。练拳必须以腰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
 
四正手必须按规矩合起来练,实际上绷、捋、挤、按四手是在四正之中清清楚楚的,哪像外面的打圈?真是哭笑不得!不过电视上教拳的也常是错的,最好请一个正统的老师教一下四正手,这个还是很重要的。身体的感觉各不一样,完全不理也是不可能的,但一去追逐就会走上歧途,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根本的原则,了知一切觉受都是过程,不要有稀奇感,也不要追逐体味。这样就比较好一点。(本文完)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你想要彻底放下,就一定要修观。

你想要彻底放下,就一定要修观。

净界法师 

我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跟所有修净土宗的人互相勉励:我们修净土宗的人,往往是偏重修善,不重视断恶,就是你只要念佛就好。其实你念佛是培养往生净土的一个正面力量;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负面的力量,你要尽量排除。如果你只是栽培正面的力量,你也栽培负面的力量,而负面的力量是熟境界,往生的力量是生疏的境界,临终可能你就跳不过去了。所以你不能够说很多事情,临终再请人家来开导我。

其实一个修行人,你平常检查你就知道--足以引导你内心业力的是哪些心念?当它出现的时候,你不能够说:啊!转念念佛,把它转掉。因为即使你把它转掉,那个功能还是在啊!只是它变成潜伏!你要能够很彻底的放下,就一定要修观,说服你自己这个东西是虚妄相、是苦恼相,这个念头就永远不再生起了,这个负面的力量就会消失掉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跟净土宗的学者,互相勉励!念佛是培养正面的力量;但是你也要尽量消除一些负面的力量,就是这个阿陀那的势力。它今天会引导我们在三界里面执取,这种力量要尽量把它破坏掉。你说临终无障碍,其实你自己占百分之九十;外境的刺激,其实那只是增上缘。所以这个地方阿陀那就讲得很清楚了,我们今天从业力会变成果报,就是「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就是我们自己要去投胎的,不是别人强迫我们去投胎的。

--《摄大乘论》(节选)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