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白岩松:中国最大的命题,是寻找信仰

白岩松:中国最大的命题,是寻找信仰 


信仰(或者叫希望),有信仰就会有敬畏,就会有变好的冲动与行动,就会有自觉对恶的克制,个体与社会就会美好一些。
我觉得中国有很大的焦虑痛苦,来自我们的确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中国只有1亿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信仰,剩下的都是临时抱佛脚。中国人进庙里或者到观里头目的非常明确。什么事?没孩子,那去找观音。什么事?病了,进药王殿。什么事?缺钱,拜财神爷。指向特别明确。另外,中国还发明了“许愿”和“还愿”这一说,全是临时的,千百年来就这样。
当然,必须强调,在中国,信仰可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一定与我们内心的充实有关。我们内心要建立一种信仰,就是要有敬畏。改革开放30年,欲望面前,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畏是两个词,尊敬什么,畏惧什么。因此,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条大河两边的河堤,这边是敬,那边是畏,河的堤坝足够高,不管河流怎么波涛汹涌,都不会泛滥成灾。但问题是,这100多年信仰的崩塌,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变低了,因此欲望的河流奔腾泛滥,带来无数灾祸。人一定是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会那么焦虑。
寻找信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命题。
中国改革头20多年,要解决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温饱”“小康”“翻两番”,全是物质的概念。经过20多年,我们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就是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吗?进入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一个新的挑战来了,一个13亿的国家怎么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

几千年走过来,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它在一种杂糅了的中国文化里,在你姥姥给你讲的故事里,在你看的戏里,在小学课本、唐诗宋词里,这些纠缠在一起,养成了我们骨子里的信仰。比如中国人讲究对长辈的尊敬,对孩子教育舍得投入,懂得节俭,还有敬畏天地。
但过去我们有的一些信仰,几千年来对中国人起到支撑作用的东西被彻底毁掉了。中国传统信仰是八个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八个字是根基,可现在信的人也不多,如果还有人信,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也不至于那么严重。不信这八个字,是一个根源。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提出“信仰危机”,那时候提的“信仰危机”跟现在我说的寻找信仰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信仰危机”指的是对内心的挑战,而现在我们真的要寻找属于中国人的信仰,它是什么?它不一定是宗教,但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畏惧,他会让整个社会感到不安。

也有人质疑说,现实中有很多的问题与障碍,可一下子把未来与目标推到了虚无缥缈的心灵与信仰上面,是不是逃避?是不是面对现实难题的一种无能并无奈的溃败?我想并非如此,正是因为这些难题,我们才更需要有清晰的信仰做攻坚的武器,更何况,我们都得知道,我们打算往哪儿走。
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路。富裕之后,必是人们的主动选择。你总该信一些什么,比如真诚,比如友情,比如适可而止,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

何为加行?

何为加行?(五台山比丘果戒) 

什么叫加行法呢?所谓加行者就是附加进去的一个修行,就是在正式修法之前,附加进去的一种法,就是加行。也就是说,加行在一切法里都可以有。比如你们今天在这里听法,为了让你们把精神集中一下,把散乱心收一下,提前让你们念念百字明,念念心经,这就是加行。加行完了,然后开始给你们讲法,或者开始修法。
既然是附加的修行,那种类就很多了,没有一定,很多正修法之前都有加行。
按《楞严经》的说法,刚开始以三渐次为用功下手的地方。这个三渐次就是戒、定、慧,用功的时候就是止、观、禅定。止是定,就是把妄想止住。观是慧,就是把妄想止住后,起用佛法的智慧。妄想杂念停止了,智慧生起来了,合起来就是禅定。从这三个方面下手,一直到干慧地,也叫乾慧地,到了这个层次的人,他的欲望就没有了,就是色欲、情欲、淫欲都没有了,但第八识田的习气种子还在,只是起心动念里没有欲望的念头了。从这个地方开始往上,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一直到后面的等觉、妙觉。妙觉就是佛果,而这四加行就在十迴向和十地中间,内凡三贤位之后,入圣位之前的暖、顶、忍和世第一谛。
这个四加行和密宗的四加行名字一样,但法不一样。密宗的四加行它只是皈依、发心等内容,其实就是干慧地前面的三渐次当中所讲的内容。

我们的本来面目 佛七开示

我们的本来面目  佛七开示(一)(五台山比丘果戒) 


我们的本来面目
佛七开示(一)
现在我们在打念佛七,大家绕佛念佛,千万不要空绕、坐在那里白坐。要念念回光返照。经常观照五蕴也能见自性,因为众生即是阴界入,意思是众生就是五阴组成的。所以我们要认识自己本来面目,就要认识五阴。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正好对应五阴。色阴对应劫浊,受阴对应见浊,想阴对应烦恼浊,行阴对应众生浊,识阴对应命浊。
由此可见,认识五阴是多么重要!那么,哪种现象叫做色阴?哪种现象叫做受阴、想阴、行阴或者识阴呢?不懂教理的人,他用功不得力、不透彻;所以佛法在实际修行用功的时候,跟教理对应起来是非常好的。
下面给大家大概讲讲五阴
色阴区域:眼睛闭着时眼前漆黑一大片,而眼睛睁开时又看见世界形形色色的物体,这都属于色阴,色阴是一种坚固妄想。修行用功的时候经常回光返照,也叫心光内照,久而久之,通过甚深禅定,观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旦心光内发,坚固妄想就熄灭了,这时候你眼睛一闭,眼前不再是漆黑一片了,而是身体里面的什么物质都能看见,眼睛睁开除了看到形形色色物体,还能看见被墙和一切障碍物挡着的物体。里面也是一样,外面也是一样,如同琉璃。形状都能看到,但是都是透明的,这个时候身体能够穿越障碍物。
所以,我们绕佛念佛观照色阴,知道一切物质毕竟虚妄,我此色身及物质世界实为一大坚固妄想而已。一旦发现自己在色阴上,比如喜欢这个人,讨厌那个人。要提示告诉自己,不要妄起分别,心不要跟着乱转,静静地念佛,继续观照。
受阴区域:是心意识里面的各种活动状态,你没去想,但它自然而然地让你想这个,让你想那个,你控制不住。受阴让人心不能自在,本来可以静静地坐坐,受阴就会让人时刻出现各种想法。(注:受阴看似想阴,但是区别很大)受阴是虚明妄想,如果发现停留在受阴上,那就努力让心定下来,提起正念静静观照,知道它只是一种虚明妄想而已,它就没有了。受阴要是破了,此人从早到晚心里没有一个杂念了。
想阴区域:特意地去攀缘去想。执着追求的人、事、物,心里挂碍的人、事、物,特意去想。比如想着爱人,孩子,你所处的坏境,逼迫得你去想、考虑一些事情,或是看见哪个人讨厌,想陷害他,看见什么人喜欢,想诱惑他。心里计划着很多事情。想阴是融通妄想,一般情况下,发现想阴的存在,要提醒自己不要跟着这个融通妄想走了,不落在这个妄想里面,那么妄念就会减少了。想阴一旦破了之后,此人晚上没有睡梦、白天没有妄想。
有时候心里一下开心几天、又一下悲伤几天,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能控制,这不是受阴和想阴当中,而是无量劫中的习气出来了。可用四念处或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对照解决,用佛法的正念去减少这样的烦恼。
行阴区域:没办法察觉它的存在,头发,指甲在长的过程,我们不会发现,一天一天变老过程,头发眉毛变白的过程都不会觉得。行阴是幽隐妄想,一弹指有多少个刹那,一刹那有多少个念头,凡夫心粗,很细微的念头无法察觉到。所以修行,一个是见地,就是理论;一个是功夫,就是心细,越细心的人,发现妄想越早,观察得越细。如果要是能观察得出行阴来,行阴破了,就已经出离三界,没有寿命,没有生老病死,不用轮回了。
楞严经里面五十种阴魔都是五阴里面的,五阴里面,每一阴十种魔,色阴、受阴、想阴的魔容易发现,它们基本在于色界、欲界,无色界,三界里面。行阴和识阴这二十种魔,不好识别,部分在三界内,部分在三界外,行阴没破,出不了三界。
识阴区域:识阴是微细妄想,阿罗汉烦恼习气全断了,识阴破不了,八地菩萨才能破尽。最微细的念头,一弹指就有很多刹那,一个刹那又有很多念头,每个念头又分生、住、异、灭四个阶段,微细得不可思议。等觉菩萨在微细妄想的生、住、异、灭四个阶段中,能把生相也能破掉,其他菩萨能破掉灭相、住相、异相,破不掉生相。最早破掉的是灭相,灭相最容易发现,然后发现异相,用功再加强,把住相破掉,在用功最细最细致的把生相破掉。生相是念头刚生的那个样子,住相是念头已经生起来了,异相是念头在变动着,灭相是念头已经准备要结束了,也就是你觉察到它的时候。用心细的人念头一起来他就能发现了,厉害些的人,念头刚起,他就马上知道,经常用功的人,他会察觉明显的很。用心粗的人,坐着,妄想起来半天还不察觉,等察觉过来,才知道我在打妄想,这就是考察修行功夫的地方,不用功的人,这个地方摸都摸不到。
生、住、异、灭,每一相又分四个阶段。非常非常的细,打坐、坐禅的人也好,念佛的人也好,把心的连续,紧紧观照下,里面的东西很多,这需要实际用功,不用功的人这些是摸不到的。对不打坐不念佛的人,这些没必要讲。会用功的人,打坐、绕佛念佛号,把“阿弥陀佛”提起,不要落在昏沉上,心里面把这些观照住,定力就会越强,观照的事物就会越细,用法相的名称去说,就叫智光。所以要识别妄想,一旦识别妄想、破掉妄想就是智的功夫。
最后,说了这么多,大家别忘了我讲法的根本话题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要大家知道众生是由五阴组成的,而五阴的本质又是五种妄想(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那么请问:任何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悟道因缘(五台山比丘果戒)

悟道因缘(五台山比丘果戒) 

悟道因缘
修行是一点一点悟道的,只要你明白一次道理,就算一次悟,但大悟小悟不一样。所谓: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悟,最后就能彻底悟到佛法的真实道理,这才算是见道了。
各人的悟道因缘都不一样。有的人是看大乘经典,心里非常清净,看着看着,看到某一句时,马上就能悟道。六祖慧能大师由于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当下悟道。有的人是在定中,比如在禅堂里入定,突然外面一声响,马上就悟道。还有的人由于平时用功,心非常清净,旁边的人随便说一句话,他就能悟道。不管说任何一句话,他都能相应。这就是说,他的前提因缘条件(也就是加行)已经具足了,在那个时候,说一句话就能相应,因为因缘已经成熟了。
总之,长期锻炼内心深层的平静,并且发大乘之心是悟道的主要条件。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个老居士,也没什么文化,后来发心出家。就到一个小庙里面,并且找了几位护法居士,天天给他送饭。自己就在这里用功,每天参“进来出去走路的是谁”?“拉屎撒尿的是谁”?“睡觉的是谁”?“喝茶吃饭的是谁”?护法居士也精心地护持。三年之后,几个居士想,师父用功三年了,平时一句话也不说,如此精进地用功,他肯定有所悟处。我们今天回去请他老人家给咱们开示开示。
然后几位居士到了师父面前顶礼三拜说:师父,请给我们开示开示。老和尚一听,心想我吃了人家三年的饭,今天怎么开示啊?他的心里没有底儿,但是居士们都跪在下面等着他开示,正在这时候,老和尚突然看见从墙角的洞里钻出来一只老鼠。老鼠伸出头左看右看,看了一会儿就把头缩回去了。过了一会儿,老鼠又从洞中探出头来,左看右看了一会儿又缩回去了。老和尚就看着老鼠说:“出来也是你,进去还是你”。就这一句话,那几个居士当下悟道。
也就是说,闭关三年的老和尚他自己并没有悟道,但他的一句话,让那几个居士当下悟道。因为这几个居士虔诚,心地非常清净,平时也一无所求,并且都相信师父肯定会给他们开示很好的法。所以,一个没开悟的老和尚居然因为一只老鼠的因缘,能让几个居士当下开悟。这就是一种因缘。谁知道那几个居士、那个老和尚,还有那只老鼠,他们到底是什么缘份。
很多祖师都是在很奇怪的一种因缘下开悟的。比如有一个椽子和尚,他是马祖的徒孙。他一直到处参学,拜访善知识。过去的禅和子本身自己就很用功,心也清净,一心就想求道,其它的一概不想。每天就是参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心一直定在这个问题上,久而久之就能得到利益。
有一次,椽子和尚坐船过河。划船的老和尚就问他:“上座,往何处去?有何去处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就在椽子和尚思考的一瞬间,划船的老和尚一桨就把他打入河里。椽子和尚从水里一伸出头,老和尚就用桨把他打入水里,边打还边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就这样连续打了好几次,椽子和尚一着急就给开悟了。说明人家以前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平时身心已经很柔和了。
还有一位临济祖师,他先是跟着黄檗祖师,黄檗祖师就让他一直在菜园里种菜。临济祖师一边种菜一边就在心地上用功,多年之后,他就到黄檗祖师前去求法,第一次进去的时候,一个头刚磕下去,黄檗祖师二话没说,就用棍子把他打了出来。那时候的老和尚都是实实在在地下手,打得临济祖师胳膊腿子疼了好多天。过了一段时间,等到身上的伤好了,临济祖师又去黄檗祖师前求法,结果二话不说又被打了出来,打得他头破血流。于是,临济祖师又修养了好长的时间,等到伤好了,又去请法,结果还是被打了出来,打得他一瘸一拐的。
临济祖师就想,他的缘份可能不在这里,就跑去跟黄檗祖师辞行。说:“弟子业障重,这里可能没缘份,弟子想出去参学”。黄檗祖师就说:“那你就去南泉那里吧”。那时候的人善根非常好,人都很实在,也很纯朴,师父说什么就是什么,虽然打了他好几次,但他心里没有一点怨恨,反而觉得自己业障重,生起惭愧心。
后来,临济祖师就奉师命去了南泉那里,见了南泉就磕了三个头。南泉就问他:“从何处来”?临济答:“从黄檗处来”。南泉又问:“黄檗如何给你教研”?临济说:“惭愧,弟子业障重,请了三次法,被打了三次”。然后南泉就说了一句话:“老檗心切”。就这一句话,临济祖师马上悟道,然后一蹦子就跳到南泉面前,抓住就是两拳。南泉说:“与我无关,此为黄檗圈套”。
也就是说,南泉怀让和黄檗祖师都是开悟的高僧,可是临济祖师开悟的因缘恰恰在南泉那里,而不在黄檗这边。这说明,你在谁前开悟,在哪种条件下开悟,这都是缘份。不要说在人面前,就是前面给你们讲的那几位居士的公案,他们开悟的因缘却在那个老鼠的身上。所以,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平时就踏踏实实地用功,只管耕耘,莫求收获,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你如果一心想求个开悟,一心想求个得道,那是白费心机!
问:开悟的人有什么特点吗?
答:开悟是见到空性的道理了,对宇宙生命、身心世界的这个绝对的真理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人的内证特点是:“辩才无碍,知见不邪,信根不退”。这种人是:“似圣非圣,有解无证”。也就是说,他虽然明白了这个空性的道理,但他无量劫的习气毛病还没有除掉,理论上虽然彻底明白了,但事相上的很多事情还是做不到,所以说他不是圣人。但因为三界六道里面对这个绝对空性的道理,人天没有一个众生能明白,而他已经明白了,所以说他不是凡夫。

问:见道的人能脱离轮回
所以,从竖超来讲,见道开悟的人必须要钻山闭关很多年,目的就是下功夫把无量劫的习气种子全部除掉。过去的老和尚说:“不开悟时不闭关”。这一闭关,断除无量劫的习气种子后,一出关就是了脱生死的人。
答:见道的人只是开始会对治自己的烦恼了,但他的烦恼习气还没有断除,所以三界六道还有他的份。而脱离轮回要断尽烦恼,因此证道的人才能断绝轮回。所以开悟还不能了生死,了生死的话必须要把无量劫的习气种子断除干净。当然,这指的是通过自己的修证断除烦恼习气。但是,只要能把烦恼伏住,可以不断烦恼,信愿行具足,就能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此,开悟之后必须伏住烦恼,然后只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脱离六道轮回。


所以,从竖超来讲,见道开悟的人必须要钻山闭关很多年,目的就是下功夫把无量劫的习气种子全部除掉。过去的老和尚说:“不开悟时不闭关”。这一闭关,断除无量劫的习气种子后,一出关就是了脱生死的人。


看到死去或被杀的 众生,我们怎么做?

看到死去或被杀的 众生,我们怎么做?(五台山比丘果戒) 


看到死去或被杀的
众生,我们怎么做?
问:在市场看到死去的众生,或者看到正在被杀的众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网上有人说要念佛、念三皈依和往生咒。
答:先讲个故事你们听听:释迦牟尼佛当太子的时候,出城去游玩,看到了众生之间互杀互啖。他先看到农夫翻地的时候,土里的虫子就暴露出来,那个鸟雀就飞过来吃虫子,然后又看到那些鸟雀刚把虫子吃了飞起来的时候,秃鹰又过来把鸟雀又给吃了,最后那个秃鹰吃完鸟雀刚飞起来的时候,又被猎人一箭给射死了。看到这些现象,他从心里面深深地感觉到一切众生的痛苦,对这个世界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厌离之心。
是的,念三皈依、念阿弥陀佛、念往生咒是对的,因为只有仗三宝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利利他的事业,而不是凭你的本事去为它皈依、去超度它的,这点一定要知道。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应该像佛陀那样,看到众生被杀害的时候,首先要承认一切众生都苦,而发出离心才对。一定要知道这一点!如果你没有观察和思维到自己和众生的这种真实的苦,那么你根本不知道佛菩萨的慈悲。我们是佛弟子,往下要知道众生的痛苦,往上要知道佛菩萨的慈悲。往下我们救拔一切众生之苦,往上我们向佛菩萨求智慧,所谓“观苦集灭道,发四宏誓愿”者是也。时时这样想这样修,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你不这样思维,只是念三皈依、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往生咒,那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你都没有厌离这个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的愿望,还给那些动物念佛、念往生咒,让它们去极乐世界,那怎么可能呢?
释迦牟尼佛当年看到众生被杀害的时候,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苦,然后从苦中慢慢发现了很多道理,悟到了苦集灭道四圣谛。佛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要让我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这样想的时候,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说的苦是真实不虚的。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所谓圣谛,就是真理的意思,是真实不虚的这种道理。众生的苦就是苦,苦不是乐,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真理。
然后念佛,念佛就是学佛,如果不学佛你就不会念佛。现前一念之心与佛相应,就叫念佛。佛有报身佛、化身佛、法身佛,如果你念清净自性,这叫做念法身佛;如果念一切智慧和佛讲的道理,像刚才说的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四圣谛,还有六度万行,思维佛的这些智慧功德,那么你念的是报身佛;如果你思维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诸佛庄严相,而且知道每一相都是佛在因地所修的功德,如果你观想这些庄严相,这叫念化身佛。
因此,当你看到被杀的这些众生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众生的苦,从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告诉你,你知道了佛的良苦用心,你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圣严法师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不净”的渲染文章!至于什么叫做六根,什么又叫做六根清净?他们是不想知道的。
其实,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对象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那是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
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
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或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超凡入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净二字,那是谈不上的。一般人的观念,总以为僧尼们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总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的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根据中国天台宗的判断,六根清净位,便是五十二个菩萨阶位最初十阶的十信位,要断见思二惑──相当唯识宗的分别烦恼与分别所知的二障,这应该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
又据法华经及涅槃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眼,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著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阴德、阳德、功德、福德,您了解多少?

阴德、阳德、功德、福德,您了解多少? 


阴德 阳德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积不住。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阴德后面的福报大,积得久。不要怕德积不住,你的德积在那里永远是你的,别人偷不去、抢不走,自修自报。

阳德积不久,甚至随修随报,阴德积得久,且越积越大。所以我们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积越厚,后面你的福报就大。甚至福泽你的子孙。如果让人知道了,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

相反,做了坏事要让人知道,不要隐瞒,越多人知道越好。为什么?报掉了,报掉了就没有恶了。所以佛法里面发露忏悔,一忏悔什么罪业都消了。发露就是要让别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阳一出,什么罪业都消融。

所以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坏事一定要让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别人一知道就报掉了。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叫人知道了叫阳德,阳德积不住,一叫人知道就报掉了。做坏事不叫人知道叫阴恶,叫人知道了叫阳恶,阳恶也积不住,一被人知道就报掉了,报掉了就没有了。

福德与功德

著相修福叫福德,福德感应人天福报,福报有限,享完了就没有了,福享完了就没福了,没福了恶报就来了,所以福德是很有限的,不能超出生死轮回,因为执著没有破,还有我执。

离相修福叫功德,功德的福报无限,因为功德与道相应,与自性相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做了好事,不著做好事的相,不执著这个好事,这就有功德。功德可以超越三界生死轮回,因为功德里面有智慧,没有我执,没有我执就超越六道轮回。

所以,福德有漏,会漏到三界里面来;功德无漏,可以超出三界。福再大都是在三界里头享,享完了就没了,最多只是短暂的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有漏,不究竟,享完了还要堕到恶道里面去轮回。

福德有漏,功德无漏;福德有限,功德无限;福德不离相,不破我执,不能超越三界轮回;功德离相破我执,可以超越生死轮回。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

福由善生,做善事就有福德,做善事不执著,就有功德,功德里面有智慧。因此,福德与功德表面上看并没有区别,只在于用心不同,在于有没有执著的心。一个有智慧,一个没智慧。所以我们要用智慧,把所做的福德转化成功德,方法就是不执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做了善事,心心回向无上菩提,回向众生及佛道,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有功德,这就是成佛的种子。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
生苦:人初出母胎,冷风割体,出生之后,老、病、死等众苦交集,身心倍受逼迫。
老苦:人至老年,颜衰色变,体力减退,肌肉松弛,发白齿落,五官失灵,举止言行,皆不如意,生起种种身心之苦。
病苦:一身是病,四大不调,精神欠和,身心受病,或如烈火烧身,或如千针刺心,或如万蚁啮骨,真是痛苦不堪。
死苦:生命变坏而死,弥留之际又受身心上极其难忍受之痛苦。
怨憎会苦:怨家仇人,憎恶之事,不得不相遇聚集,受其扰害威胁而生诸苦。
爱别离苦:恩爱分离,骨肉离别,父子东西,夫妻南北,甚至祸起非常,造成生离死别的莫大痛苦。
求不得苦:所希求的往往得不到满足,所求越强,越不能得到,则痛苦越大。
五取蕴苦:五蕴是佛教所说的构成众生身体的五种要素:色(相当于物质)、受(感受)、想(表象、知觉)、行(意志)、识(精神的总体),五蕴就是人的身心,也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汇合点,人生的一切痛苦都归结为五蕴之苦,即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痛苦。
在八苦中,五取蕴苦既是其他众苦的总根源,又是一切苦的聚集场,即人的生命就是苦,生存就是苦。中国禅宗则认为,未来的、过去的都不必在意。只有把握当下,活在当下,才能拔苦得乐,幸福常驻

什么是清净福田僧?(宣化上人)

什么是清净福田僧?(宣化上人) 


怎么叫清净福田僧呢?清净,就是不染污。什么是不染污?真正修道的僧人,要持银钱戒,手里不要拿钱的。你身上若没有钱,那就是净;你有钱,那就是邋遢,就是不干净,所以真正修道要和钱离开。但是话又说回来,无财又不养道,你若没有钱,你就修行,也不能生存,所以又要有钱。钱,你不要着住到上面,不要一天到晚尽想攀缘:“谁银行里有几百万块钱,我向他化一笔来。不错的!化一点钱来,我或者造庙,或者请一部《大藏经》, 或者办个学校,这都是功德嘛!”可是,他就忘了这是攀缘,是不净物。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我在东北,有一段的时期,和钱分开家了,手里不摸钱。为什么那时候我持银钱戒呢?这有一点原因。我出家时,庙上有四、五十个和尚,有的时候二、三十,有的时候十几个,有的时候三、四十也不一定。我到庙上出家时,方丈和尚没有在,可能到外面去化缘,其它人没有认识我的。我到那儿说出家,庙上那些和尚,就把我留下了。我说:“我认识方丈和尚。”大家都很高兴的,很欢迎。

这么样出家,要做什么呢?要做苦行。我做的苦行,和你们做的不同,你们是打打字,念念经,或者是有其它的工作。我那是乡下很大的一座庙,有很多工作;就扫这庙的院子,也要一个钟头才能扫完的。我在庙上洗厕所,这是我第一个工作。但是那个厕所,不是这种的厕所,那种是在地下挖一个坑,要把粪拿出来放到一边去,那个味道很“香”的;因为修道的人,不愿意闻香味,所以把粪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个工作,是由我来做,因为我是初发心,对于香尘还没有断,所以天天收拾这个工作,也都不太讨厌。

在庙上,我也扫地,做种种的工作。有的时候,天下雪,就要早一点把路都打扫干净,人好走路去上殿、念经。我在人都没起身以前,好像人四点钟起身,我在两点钟就起来,把这个地方天下的雪,都收拾干净。其它人起身走路,就没有雪了。这是我的工作。

等到方丈和尚过了一个时期回来,一见到我:“啊!你来了。”我说:“我来了。”在这儿出家完了,他就和大家开会,要在庙上选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就是除了方丈和尚,就是首座,等方丈若退位,就首座做方丈。那么有几十个和尚,方丈和尚谁也不选,要选我做首座和尚。问大家,大家都反对,说:“他一个刚出家的,怎么可以做首座和尚呢?”

方丈和尚说:“那我们在韦陀菩萨前,大家来抽签!”就求签。谁可以有资格做首座,就写上的他名字,到签筒摇;摇出来看是谁的名字,就是谁。摇了几次,哎呀!很奇怪!这大约是韦陀菩萨要给我找一点工作,所以摇了三次,都是我的名字跳出来。所以大家也不敢反对,这韦陀菩萨安排的;所以我在庙上就做首座。

做首座以后呢,方丈和尚又想教我当家;当家就是做 boss ( 老板 ) 之类的。我一想:“太麻烦了!好了!你教我当家,我不拿钱,你看这个家怎么当法?”所以他教我当家,我说:“可以的。但是我不拿钱,你旁人拿钱旁人数,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拿钱的,那我当这么个家就可以。”这么样子,就持银钱戒啰!

持银钱戒,很奇怪的,我出门,多数是自己出去搭火车,我那个庙上,离火车站很近的,没有巴士,有火车。搭火车要买票;你若拿钱买票,这也是拿钱了。我到什么地方去,就在火车站那儿等着,看有熟人来,他给我买票我就去;没有熟人来,我就在那儿等。但很奇怪的,每逢我到什么地方去,在火车站上等火车,一定有人来问我到什么地方 A然后就给我买票。所以这是讲“净”,你若不拿钱,那是真正净了;你有一分钱,那也没有净。所以这皈依净,就是皈依僧。

怎么说净就是僧呢?僧要清净,所以皈依净,也就是皈依僧。僧人,是众人里最尊贵、最高尚的,所以这叫众中尊

禅修的秘密

禅修的秘密 

初心,即“初学者的心”
日文里的“初心”一词,意思是“初学者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假如你只读过《心经》一遍,可能会深受感动。但如果你读过两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呢?说不定你会失去对它最初的感动。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你的其他修行上。起初有一段时间,你会保持得住初心,但修行两三年或更多年之后,你在修行上也许有所精进,但本心的无限意义却相当容易会失去。
学禅者最需要谨记的就是不要坠入二元思考。我们的“本心”一切本自具足。它总是丰富而自足,你不应离失本自具足的心灵状态。自足的心不同于封闭的心,它是颗空的心,是颗准备好要去接受的心。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它就会随时准备好要去接受,对一切抱持敞开的态度。初学者的心充满各种的可能性,老手的心却没有多少可能性。
初学者不会有“我已经达到了什么”的这种念头,所有自我中心的思想都会对我们广大的心形成限制。当我们的心很慈悲时,它就是无边无际的。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屡屡强调,我们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本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
所以,最难的事就是保持各位的初心。对于禅,我们用不着有深入的了解。哪怕你读过很多禅方面的经典,你也必须用一颗清新的心去读当中的每一句话。
你不应该说“我知道禅是什么”或者“我开悟了”。这也是所有艺术真正的秘密所在——永远当个新手。这是非常要紧的一点。如果你开始禅修的话,你就会开始欣赏你的初心。这正是禅修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