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北京房娃有14套房欲輟學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花錢?

  北京房娃小虎家有14套房,他認為在北京有這麼多房,足夠讓一家人不愁吃穿,不想再上學。小虎存在這種想法恐怕也跟家庭教育有關係,因為也有非常多勤奮好學的富二代。金錢容易讓人沉溺玩樂,因而父母應該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我家租房收多少錢我都心裏有數,那些錢夠我吃三輩子了,為什麼還要上學?我只要會收房租就行了。」北京初中生小虎的話讓人大跌眼鏡。小虎家有14套房子,在北京有這麼多房,足夠讓一家人不愁吃穿。小虎一家平時住在城裏,周末到郊區260多平米的大房子去度假。另外的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小虎從小生活條件就很優越,他不明白為什麼要上學。
  對此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有的提出真心建議,「讀書可以教你花錢呀」有的語重心長,「當年哥也是這樣想的,可惜一把火全燒了」,有的鄙視說「你還太年輕,看看人迪拜公子哥是怎麼生活的」……39育兒編輯以為,小虎存在這種想法恐怕也跟家庭教育有關係,因為也有非常多勤奮好學的富二代。金錢容易讓人沉溺玩樂,因而父母應該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方法一: 訓練孩子的記賬習慣
   堅持記賬是樹立金錢觀的最好辦法智力,因為這可以讓你了解錢從哪裏來,又花到哪裏去,還可以藉此學會當資源有限時,該如何分配、管理的能力。
  一般在開始給孩子零用錢後,要求孩子記賬,不一定需要要求小孩天天記賬,但是要求小孩將每一筆支出都要記下來,如果賬本數字和實際金額不符合,則以減少下一次零用錢金額,或是必須縮短玩遊戲的時間等作為警惕。最好能堅持幾個月,這樣即使不記賬了,小孩也會有數字概念,同樣有記賬效果。
  方法二:讓孩子了解「透支」的概念
  孩子一旦手裏有了錢,可能每樣東西都想要,如果家長源源不斷地提供金錢支持,那麼這個孩子可能會變得沉溺玩樂,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花費。
  父母在訓練孩子記賬的時候,可以藉此了解小孩的理財性格、想法,進而找到循循善誘的機會,比如孩子「透支」以後千萬不能心軟而給錢,或答應額外支付買禮物的錢,應該讓小朋友了解,當財務透支時,就必須學會忍耐,而非伸手要錢。
  如果堅持訓練,孩子在經過幾次「透支」狀況後,通常就會學到控制預算的重要性。
  方法三:讓孩子學會設定目標
  人的一生中要不斷面臨金錢、選擇、規劃的問題,因此,協助小孩從小學會設定目標、了解延遲享受就能有計劃達成目標的能力將會受用無窮。
  理財專家建議等到小孩有基礎的理財知識後,要適當進行理財教育,尤其是對金錢進行目標規劃,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些花錢的問題,如「下星期我們要去百貨公司,你想買什麼嗎?」「等一下我們要去遊樂園,但是只有200元的預算,你覺得應該怎麼安排?」
  當小孩畫出夢想後,就能進一步誘導他們思考,如何在「總額框架」中,一步一步學會規劃,朝夢想前進。

都市常見病-高血壓

 都市常見病-高血壓
高血壓病在都市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年輕化,雖然高血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真正是頸椎為禍。高血壓不是死於高血壓,而是死於頸椎病。高血壓在中醫裡認為是人體自身調節的一種反應,從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上說,跟肝、腎兩個臟器的虧損有關。很多人都認為頸椎病雖然難治也痛苦,但是卻不會致人死,不是要命的病,其實這是走進了誤區,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
頸椎病能引起頸椎綜合症,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率失常(如早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被誤診為冠心病。結果是吃了很多不應吃的藥,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由於頸椎綜合症,便引起患者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並存。不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因高血壓引起腦出血致殘,只知高血壓危害,不知病在其根,都是頸椎惹的禍!
有三種人容易患頸椎病。一、屁股粘椅子,電腦從業員、作家、白領。二、老師、司機、流水線工人。三、老人,40、50的中老年人,平常少運動,多年積勞成疾,使骨質生理老化、肌肉勞損的人。
頸椎病危害不僅僅在頸椎 :
1. 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我有兩病人認為頸椎病不會致命,放棄了頸椎病治療。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頸動脈受壓出現眩暈,椎前緣骨質壓迫食管後壁反應,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結果都是死於吃早餐食物卡在食道。
2. 頸椎可使視力障礙,眼脹痛、眼壓增高,個別患者還可失明。我有一病人,本身在醫院工作,覺得眼乾痛,看了專科,檢查眼壓200,醫生說;開一個星期藥她試試,如控制不住會青光眼。我問病的成因,她說醫生講;高就高無得解。她問我怎麼辦?我說這星期不吃那些藥,不會馬上青光眼,你信我就按我辦法給你治。她聽我話,一粒西藥都不吃,我就是用手法加中藥。結果一星期治療後,眼不脹不痛,再在本院專科復查,眼壓正常,醫生說;看來那藥對你有效,我再開些給你。她說不用了,再先觀察一下。我追蹤一年多,病人眼壓情況穩定無復發。
3. 中風病人有90%以上都有頸椎病,神經衰弱有70%。還有很多典型病例,不詳敘了,頸椎綜合症,還可引起記憶力下降、耳聾、眩暈、高位截癱、腦出血等等。
我送一副對聯給大家。上聯:愛妻,愛子,愛家庭,沒有健康等於零。下聯:有錢,有權,有成功,沒有健康一場空。橫篇:健康無價。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眨眼少 濕度低 乾眼症元凶

註:本人轉載自蘋果日報

都市人生活壞習慣,加上秋天乾燥天氣,令人易出現眼睛痕癢、刺痛或有異物入侵感覺等乾眼症常見不適。眼科醫生指出,乾眼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長時間用電腦、睇手機,又經常逗留冷氣房間,並戴隱形眼鏡及常吃熱氣食物等,均會提高患乾眼症風險,要預防眼睛乾澀需從生活及飲食習慣入手。
記者:梁麗兒

香港眼科學會會長兼眼科專科醫生李佑榮表示,眼水可滋潤眼角膜,有助視力清晰及眨眼,又會提供氧份,有預防發炎及殺菌作用。外國研究顯示,亞洲人多達兩成至三成人有眼乾的症狀,比美國、澳洲約一成多為高。乾眼症主要由淚水分泌不足或揮發太快引致。眼睛疲累、眼紅及怕光等都是常見症狀,患者睇書或用電腦期間,眼睛不適會加劇。其診所有三至四成人是因眼乾的症狀求醫,秋冬季節患者會較多。
港人患乾眼症主要與淚水揮發太快有關,包括長時間專注睇電腦或手機,令眨眼次數減少,因長期「擘大眼」致淚水加快揮發。正常人每分鐘平均眨眼10至30次,長時間用電腦、看書人士,眨眼次數大減至每分鐘三至四次。望螢幕或看書每15分鐘宜休息一次。 

徹底卸妝防發炎

眼皮經常發炎,會令油脂分泌失平衡,加快淚水揮發,女士無徹底卸妝,或倉卒洗面沒有清潔眼皮,也會增加發炎風險。都市人夜睡、吃太多熱氣食物,也是導致眼皮發炎的元凶。開太大冷氣或當冬天降溫時開大暖爐,也會抽乾房間水氣,令室內濕度下降,搭車坐正「風口位」,同樣會增加淚水揮發,提高眼乾的風險。濕度低於40%可觸發乾眼症,市民應避免開太大冷氣或暖爐。
長期戴隱形眼鏡也會增加患乾眼症風險,正常人眼部乾澀時,會釋出淚水作舒緩,戴隱形眼鏡人士因角膜神經敏感度降低,即使乾澀也未必有淚水分泌,加劇眼乾的不適。李佑榮表示,近半戴隱形眼鏡人士都有乾眼症,建議應減少佩戴時間,深近視患者可考慮做激光手術改善近視。
淚水不足也是乾眼症另一成因,踏入50歲或以上,淚水分泌會自然減少,缺乏維他命A也是乾眼症高危一族,風濕科疾病患者則容易有乾燥綜合症(Sjogren's syndrome)致眼睛乾澀。 

乾眼症病徵

•眼癢、眼紅
•刺痛或有火燒感覺
•眼睛有異物感
•視物感覺疲勞
•生眼瘡或有分泌物
•怕光
•可以戴隱形眼鏡的時間越來越短
•睇書或用電腦時眼睛感到不適
•淚水分泌異常
資料來源:眼科專科醫生李佑榮  

網路年代 慢讀救智商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人人愛玩臉書,但拿書看則愈來愈少,法國文化部長兩年沒看過一本書遭全國指罵。雖說上網也可閱讀,惟此讀不同彼讀,看書固然不可懶,專家更提醒要「慢讀」,才不致變笨。
法文化部長 兩年沒看書捱轟

早前特首梁振英屢失言,被勸要多看書,法國也有高官陷入類似窘境,當地文化部長佩爾蘭(Fleur Pellerin)周日接受電視採訪,被問及最喜愛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的哪本著作,她答不出來,解釋過去兩年忙於工作,沒空看書,結果被輿論批評沒文學修養及不稱職,甚至指她應辭職。

少看書又或不看書的,其實大有人在,忙碌是慣常藉口,文化部長兩年看不到一本書,捱罵難免;但換了一般人也未必出奇,你可記起上次甚麼時候拿起書來看?捫心自問,有空閒也寧願看臉書?看書時候愈來愈少?

網上瀏覽重快讀 難吸收知識
網絡年代,網上資訊爆炸,看「芒」佔據了人生大部分時間,可以看網絡文章、fb貼文。台灣本月有一項調查指,65%的受訪者認為,看fb和網絡的轉貼文章已算是閱讀,比起認為看漫畫是閱讀的45%還要高。

不過,在網上瀏覽,與拿起書本來看,其實不盡相同。尤其前者,往往講求快讀,在熒光幕上眼光一掃,搜尋到吸引或有興趣的字眼才會停留,否則便匆匆略過,無疑是讀得快、讀得多,但對於真正吸收知識,又或令腦袋不致變懶,卻可能作用不大。
慢讀助集中注意力 增加思考

《華爾街日報》上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便提到不少人提倡慢讀(Slow Reading),例如一班人齊集在咖啡室內,專心地看書,至少看30分鐘,並且要逐行文字閱讀,其間不受任何電子產品干擾。
文中指出,慢讀的好處,在於可幫助集中注意力,增加思考或紓解壓力等,他們希望找回多年前那種專注的閱讀習慣,也就是沒有被Google、智能手機或fb佔據了時間和注意力的時候。
一直有研究指,堅持閱讀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大家對電子產品愈來愈依賴,甚至看芒成癮,有沒有發現自己再也無法看完一本書?有否想過,網上快讀模式,其實對我們深入理解資訊的能力,可能沒有多大幫助,也在不知不覺間失去深度閱讀的能力。
2006年一項美國研究,曾分析2百多名上網瀏覽者的閱讀模式,發現透過熒光幕看,與傳統看書逐行閱讀大有不同,首行還會仔細閱讀,但之後幾行只看了一半,後部分更會看最左側部分文字,有如「F」字形的閱讀模式。
美國神經科學學家Maryanne Wolf也曾以自己為例,指無法再看完長篇小說,因眼睛會不自覺像瀏覽網頁般快速閱讀、找關鍵字。
大家對追看網上文字內容沒耐性,在社交網站如fb或Twitter盛行,文字篇幅愈來愈短。在表達及理解均變得簡化。Maryanne Wolf更指出,我們的腦袋會否變成Twitter腦(Twitter brains)?
專注力不足 成為社會新常態
拿起書本,找回舊有的閱讀習慣,且還要慢慢逐行逐字的閱讀,才可訓練專注力,讓腦袋真正理解及吸收字裏行間的知識。
美國心理學家高曼曾指出,專注力不足,已成為社會的新常態(New Normal)。
事實上,不只是閱讀,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每件事,專注力往往是成敗關鍵。尤其對於在科技產品陪伴成長的新世代,更令人擔心,幾歲孩子,眼睛對於熒光幕,反應快,腦袋也轉得快,但卻難有耐性,甚麼也三分鐘熱度,連兒童書也只愛電子版,連綫上網有聲有畫,有多少還可拿起一本實體書專注地看上幾分鐘?
在網絡時代,我們需要有快速搜尋資料的能力,但有專家提出,我們應該將腦袋訓練成可快可慢的「Bi-literate brain」,故此,傳統的閱讀習慣仍然重要。網絡提供太多方便,令人變笨,這說法大有人認同,偶爾拿起一本書,領略慢讀,別讓腦袋變懶!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香港法治瀕「破在旦夕」危機


(綜合報道)  當佔領運動由堵塞幹道進展到集體違反法庭頒下的禁制令,即使政治立場偏向民主派的大律師公會,都不得不發出本港法治「危如纍卵,破在旦夕」的最高級別警號,反映這場運動造成的法治危機已極為嚴峻。
  法治向來是本港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一個社會的法治,不單看其法律條文,還視乎其執法能力和司法獨立,以及政府、企業機構和市民的守法精神,尊重和服從法庭的判決,確保公義昭彰。
  只有這樣,商人才有信心在這個社會投資創富,尤其重要的是,市民才有信心在這個社會安定生活。大家不難想像一個縱有民主卻無法無天的社會,會如何民不聊生。
  集體違法庭禁令不能容忍
  偏偏今次的佔領運動,打公民抗命的旗幟,透過違法行為去服膺一個政治目標。如果所違反的是「惡法」,例如半世紀前美國黑人婦女,在巴士上拒讓座予白人,尚有道德基礎。但是,今次佔領群眾明顯侵犯了市民使用道路的權利,不僅違法,更在法庭頒令禁制後,依然故我,不屑一顧。如此漠視法庭權威,身為法律學者的運動發起人戴耀廷,竟然還說這算不上挑戰法治,為破壞法治的惡性塗脂抹粉。
  律師會前日已經發出聲明,對公眾人士公然違反法庭禁令,表示極度關注及憂慮,指會嚴重影響香港的司法制度和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
  大律師公會昨日的聲明,措詞嚴厲得多。公會本月初發表的聲明,已經形容佔領者的持續行動,對不少市民帶來「過度的」損害和不便,以及不點名地批評學生領袖,把憲制原則問題說成是「玩弄人的花招」,是公開詆毀法治精神。今次佔領者集體違抗法庭命令,又得到學者「誤導」和具有法律專業資格的知名政治人物「鼓勵」,公會昨日形容這已超出合理容忍限度,是侵蝕法治行為的極壞先例。
  毀法治長城侵蝕香港根基
  這場運動對法治的侵害不斷升級,不止是兩個在法律專業組織表示憂慮,百多位醫生昨日也在報章刊登聯署廣告,形容佔領行動違法抗命,有如人體部分細胞不受制衡,最終形成癌症,正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由此可見,這種憂慮,已經擴散到多個界別的社會精英。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近的網誌中,更指出他擔心運動對香港管治和法治的傷害,超過他對經濟的憂慮。
  一國兩制下,本港比內地享有的最大優勢是法治。剛結束的中共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內地法治水平雖然遠不及本港,但正逐步推進。港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享有的法治,反而為求達到政治目的,不惜以各種花言巧語為藉口自法治長城,令百多年建立的社會根基崩潰,怎不令人心寒?
  

鼻敏感患者有效治療很重要

天氣轉涼以來,氣溫變化無常,令不少鼻敏感患者苦不堪言,輕則噴嚏、流鼻水,重者鼻塞不通,頭昏耳閉、聽力變差,嗅覺遲鈍,不聞香臭;或噴嚏狂作,鼻水不停地流。這類病人平時常有面色不華、胃口差、大便稀爛,或怕風、疲勞、氣短易感冒等症狀。 

鼻敏感患者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病情嚴重者同時可見眼睛紅癢、流眼水等眼角膜敏感;或影響睡眠,甚至出現睡眠窒息等後遺症,鼻敏感反覆發作有機會惡化成鼻竇炎,失去嗅覺、味覺,或誘發哮喘, 令生活質素下降。

鼻敏感也會遺傳,據統計,父或母患鼻敏感,子女患上的機會是30%;若父母二人均患有鼻敏感,子女患病的機會高達70%。 

中醫認為,鼻敏感患者多數是素體肺脾腎氣虛,每遇風寒邪氣,鼻敏感立刻發作。中醫根據鼻敏感發作期、緩解期的兩種不同狀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調理一段時間,絕大多數患者能收到滿意效果。

鼻敏感發作時,經常噴嚏狂作,鼻癢鼻塞,鼻水不停地流,中醫認為是風寒犯肺,可用麻黃湯加減,驅風散寒通竅,鼓舞人體陽氣,減輕鼻黏膜水腫充血,令鼻塞、噴嚏舒緩,流鼻水得以停止。

緩解期常用玉屏風散加減,補益肺氣,固護肌表,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增強對外界刺激的承受能力,鼻敏感的發作次數自然會大大減少或消失。患者需要堅持治療,才能徹底治療鼻敏感。如果偶爾吃三至五貼中藥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

此外,平時飲食要忌冰冷油膩食品,注意保暖,避免過度熬夜疲勞。在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之時,宜行山等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增強肺活量,對於預防鼻敏感的發作具有重要作用。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訪問學者吉鳳霞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生機飲食 首選淮山、紅菜頭

註:本文轉載自蘋果曰報

生機飲食(Raw Food Diet)近年獲不少人推崇,透過進食未經高溫烹調的食物,攝取更多營養及酵素,包括飲蔬果汁、食新鮮沙律、種子或已發芽豆類。營養師指出,生機飲食都講求均衡攝取營養,不宜吃太多高糖份水果,淮山、牛蒡、紅菜頭及雞心豆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表示,10多年前生機飲食在歐洲開始流行,由支持素食及有機飲食人士發起,進食未煮熟的天然食物,可保留更多食物的營養。生機飲食方式主要是進食未經加工及未徹底煮熟的食物,如直接吃新鮮蔬果、沙律,或將食物風乾,但溫度不高於48℃。將蔬果攪拌成汁也是常見進食方法。另有果仁類、食物種子如芝麻、豆類等食材。 

高糖份水果不宜多吃

生機飲食提倡多吃蔬果,所攝取的營養如抗氧化物較多,尤其未經烹調的蔬果維他命C較高,另含豐富葉酸及鉀質,對皮膚、提升免疫力及抗癌有幫助,但相關理論暫未有科學研究證實。不吃肉類或動物內臟確會帶來健康好處,如膽固醇水平下降等。惟完全戒肉、戒蛋,會令身體缺乏維他命B12,或要服用相關補充劑。德國2005年有研究訪問約200名進行生機飲食達兩年的人士,發現他們的壞膽固醇處於標準範圍,但有38%人缺乏維他命B12。
她表示,奉行生機飲食的市民要注意均衡攝取,包括要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中吸收營養和熱量。含澱粉質食物包括紅菜頭、南瓜、粟米及紅蘿蔔,蛋白質食物包括果仁、火麻仁等。適量吃果仁、牛油果可吸收到所需脂肪。留意不能只吃單一食物,以免令營養失衡。
高糖份水果如香蕉、芒果等,不宜吃太多,每天最多吃一至兩份。一份等於半條香蕉,或三分之一杯芒果。建議選擇不太熟的水果。奇異果、士多啤梨及蘋果(連皮)等含較多纖維屬不錯選擇,食大量纖維後,要配合多飲水才能幫助排便。
生豆類及種子含有酶抑制劑(Enzyme inhibitors),令人消化不良,需經發芽過程,減少有關物質才進食。紅腰豆因含有植物血凝素,令人腹痛及嘔吐,不宜生吃。另外,腎病患者不能吸收太多鉀質,故不適合以蔬果為主的生機飲食。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香港街巷心理戰part 7 preview

註:這是一齣part 1-part7 的影片,,preview 裡總結了一系列「佔中洗腦法」,作者據稱是一「自發基督徒」,灠者宜自己小心留意事實與價值的判斷及推論,美國其實已發明NLP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 很多年,深入了醫學治療、特工訓練、銷售訓練,其運用心理意識催眠手法已相當成熟,在大國攻略上使用,絶對不足爲奇!

如在iPad 看不到,可上電腦上看!或打上述題目.youtube! 歡迎大家「理性務實」看待「普選」事!一切以和為貴!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

人物 —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一步入訪問場地,便傳來濃濃的咖啡香,陳豪(Moses)「咖啡王子」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最近,他忙於宣傳新片《點對點》,從影片充滿港式情懷說起,到分享他的人生點滴。「我每次都在創造另一個點,而每一點都是生命的烙印。」
甫見面,先恭喜陳豪將成為第二任爸爸,自去年與陳茵媺(Aimee)拉埋天窗,陳豪的生活更見幸福美滿,大仔陳梓燁精靈可愛。「多得公司(無綫)讓我放一年『產假』,復工後便馬不停蹄拍了劇集《陪着你走》和《水髮胭脂》。」
除了拍劇,他又重投電影的懷抱。相隔十年,陳豪拍了一部自言很有共鳴的新片《點對點》。「香港的社會因商業主導而遺失了很多東西,如銅鑼灣大丸百貨、天星碼頭,香港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需要留給下一代的。」
對於再現大銀幕,陳豪坦言很欣賞今次的團隊,跟邵音音、邵仲衡等人合作很新鮮。事實上,陳豪在澳洲讀完大學回流香港後,在1994年曾夥陳小春拍了第一部電影兼三級片《晚九朝五》,然後在電影圈打滾多年。「我由主角做到配角,由配角做到客串,由客串做到反派,由反派演到神經質,之後開始半年、一年無工開。」
娛樂圈最後一步
他試過幾千蚊捱一個月,因為慳錢唔坐車,被迫行路。「我很珍惜那段時間,因為我試過賺很多錢,然後一次過失去所有錢,那種失去,令我更珍惜之後任何一個機會。」經歷過人生低潮,陳豪直言當時曾對自己作出承諾。「我不放棄的話,就應盡全力工作,就是抱着這個心態加入TVB,所以TVB可謂我在娛樂圈的最後一步。」
陳豪於2000年加入無綫,參演過的劇集無數。「那時我完全當自己是『學生哥』,不斷學習。」由《妙手仁心》、《金枝慾孽》、《點解阿Sir係阿Sir》到《天與地》,角色都深入民心,2007年,他更憑《溏心風暴》奪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及「我最喜愛的電視男角色」,成為雙料視帝。
上天派來幾隻兵
如今,陳豪可謂事業家庭兩得意,他笑說:「上天派了幾隻兵給我,證明我要組成一隊軍隊。小朋友是上天賜的喜悅,不是單靠三言兩語可以形容那種窩心的感覺。」
陳豪坦言成家立室兼有了小朋友,一切以家庭為首。「想法、責任、負擔再不是以前的自己,現在看事情會長遠一點,要關注香港幾十年的社會氣候,因要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給小朋友。」事事為妻兒着想,難怪大家都說Aimee是幸福人妻。
場地:Como Como Serviced Apartment
撰文:韓悅怡
攝影:梁細權
編輯:陳禮恒
設計:鄧俊明
髮型:Ben Lam@ MI Salon
跟內地女星蒙亭宜關係撲朔迷離,全因地鐵站外多個神秘點陣圖把二人拉近。婚後不時孖住工作,齊齊努力賺奶粉錢。人物 —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人物 — 陳豪回味點點人生

清場合法合理 英美自打嘴巴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佔領行動至今已接近一個月,示威者非法佔據金鐘、旺角和銅鑼灣幾條主要道路,打着「爭取民主」的旗號堅決不走,連法庭頒發的禁制令也置諸不理,許多市民已忍無可忍。但每當警方試圖清除部分路障,即被斥為「無理鎮壓」,而英美等國政府也對警方行動諸多批評,並高調肯定「雨傘革命」,吹捧不遺餘力。諷刺的是,當英國首相卡梅倫讚揚香港佔領者的同時,倫敦警察最近卻以武力閃電驅逐搭篷集會的示威者,理由是他們「違法」,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雙重標準表露無遺。
  英國一批激進社運分子,受到香港佔領行動「啟發」,幾日前開始在倫敦議會廣場紮營示威,抗議不公平的工資制度,聲言為普羅大眾爭取權益,同時又將矛頭指向政治制度,打出「現在就要真民主」的旗幟,還直斥英國實行「腐敗失效的代議制」。他們像香港的佔領者一樣,以為喊出動聽的口號,便可想做就做,要佔就佔,一哄而上「佔領」廣場,並把行動改名為「篷布革命」。
  英警強硬執法維持法治
  在香港泛民政客心目中,英國是民主的「老大哥」,也是效法的對象,陳方安生等早前也專程訪英,要求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他們或會以為,英國對這類民主運動,不但容許,還會大力保護「集會自由」和「人權」。
  實情卻完全相反,佔領者原計畫長期留守,但警方只容忍了三天,昨出動逾二百警員閃電清場,用武力將佔領者拖走拘捕,帳篷全部拆掉。警方其後為鐵腕清場解畫,說示威者在廣場紮營明顯觸犯法律,打擊違法行動不能手軟。
  英國警方一向對非法集會強硬執法,兩年前倫敦金融區也曾被「佔領」,高等法院裁定驅逐行動「合法合理」,警方隨即在短時間內將佔據人士一掃而清,極之乾脆利落。
  美國政府今次同樣對香港的佔領行動表示支持,並呼籲港警方不要武力對待和平集會,但年前金融海嘯時,美國社運人士發動「佔領華爾街」行動,在金融區長期留守,聲討財經霸權,但紐約警方顯然重視社會秩序多於人權,以極粗暴手段將佔領者強行驅散,所用的武力令人瞠目結舌,這些片段現在都可以在youtube看到。
  說一套做一套雙重標準
  由英美政府對待示威者的強硬態度,可以清楚看到,即使在有數百年民主傳統的國家,法治還是首先要力保的制度,任何表達意見的方式,如果違反法律,都必須禁止,而警察一定會嚴厲執法,為了恢復秩序,武力難以避免。
  與倫敦的「篷布革命」相比,香港警方對「雨傘革命」的容忍和克制,可說已大大超乎「國際標準」。倫敦的示威者不過在廣場內集會,且只三天,而香港的佔領人士卻堵塞市中心多條主要道路二十九天,令香港交通大混亂,而他們的行為是百分之一百違法,百分之一百破壞社會秩序滋擾公眾,如果以英國這個民主國家的準則,香港警方清場是百分之一百合法合理,且應立即進行。
  英美政府對國內示威的實際行動,與其對香港滿口「尊重人權和集會自由」的評論,完全相反,反映出其赤裸裸的雙重標準。香港警方稍後如採取清場行動,希望英美政府不要再「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慢網主義:找回生活的節奏感

金葛

年前,我的一個台灣設計師朋友何樵口跟我說他正在開發一個叫“慢郵”的APP,那是個聽上去莫名奇妙的想法:在 “慢郵” 體系裡,你在美國寄出一封電子郵件給一個中國朋友,你首先要選擇交通工具,可以是飛機、船、甚至是步行。比如你選了飛機,那這封email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而你的朋友會收到通知說郵件已發出,然後你們都可以在google earth上查看這封虛擬的信曲曲折折飛到哪裡了,你要是突然後悔了,還能把這郵件收回來,或者讓這郵件到別的國家兜一圈。樵的說法是,“網絡時代人們都忘了期待的感覺了,我想讓人們在等待郵件到達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好奇或忐忑等情感的美好。”


我知道樵的這個想法即使再天使的投資人都會避而遠之,但是最近越來越希望它變成一個現實的產品。身





邊一屏遮目的低頭族癒來癒多了,他們是不習慣等待的一群人,信息來往當然要即時,購物最好一鍵完成,閱讀刷刷微博頭條就好,就連手中的iphone5也最好快點碎掉以便換成iphone6; 但他們同時也是無時不在等待的人,一次次刷微信,查郵件,升版本,搶優惠,仿佛始終在焦慮地等著下一次新鮮感,最怕錯過隨時都可能發生的任何事件。從他們更新自己狀態的次數來講,他們也算是活在當下,但他們的時間是如此碎片化,怎麼還能去感受時間的流逝或沉浸於身邊的風景?那麼設計是不是可以去幫助人們找到內省、適度、自如的生活節奏感?

有一個“慢設計”的理念在近幾年開始浮出水面,它最早是受到慢餐運動的影響。慢餐顯然是快餐的對立面,快餐往往讓人們吃的太快太多,而慢餐追求的是讓人心懷期望、適可而止而後回味無窮。慢設計則讓
這種理念進入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越來越流行的DIY工作坊或者城市農場也算是其中的例子,因為它讓人們去體驗和享受一樣東西成形的過程,而不是無意識地消費。但更讓我著迷地是一些前衛的設計,它
們試圖引發人們對目的和過程的思考。我的一位同事,建築師和商業設計師 Bea Camacho, 就出過一個設計圖叫 “等待之塔”。她說她受到“等待戈多”這一實驗戲劇的啟發,想為了一個不存在的目的地而設計一個等待的空間,好比沒有診所的候診室。更妙的是,她試圖利用建築結構,比如樓梯的跨度和陡度,讓在裡面的人意識到時間不是標準化的,而是隨著我們的感受變長變短。不幸的是,還沒有房地產商接受她的創意。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照片盒”項目論文截屏。


即使在以快為本的互聯網界,“慢網主
義”這個詞也開始被人提及,
美國設計師Jack Cheng 在2012年寫的一篇文章裡,對“慢網”有發人深省的定義:慢網和快網之間的區別,就是及時和即時、節奏和隨機、適度和過
度、以及知識和信息之間的
區別。但在實際應用方面,這幾年我很難找到“慢網”的例子,也許是因為只有充滿了即時性和隨機性的產品,才能讓人們不敢下線,把焦慮變成流量。但是有一些實驗性的設計可以幫助我們想像未來,比如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曾經設計過一個叫 “照片盒” 的實驗模型,它所做的只是每個月自動從你的Flickr (網上照片庫)中所有的照片中隨機抽四五張照片打印出來,而且它長得就像個老派的盒子,似乎在家裡已經存在了很久。人們上傳照片已經變得如此頻繁,網上照片庫的數量是如此龐大,很多人都已經忘了自己圖片庫裡到底有哪些照片。當這個照片盒被放到試用的人家裡後,有些使用者開始漸漸欣賞這個看上去遲鈍無用的東西,因為它平時無聲無息,但不時會打出一張你幾年前上傳的照片,也許是一個驚喜,也許讓你不由自主地回憶一個腦海中已經褪色的場景。

這給我一個靈感,也許手機上轟炸我們的推送不應該只是最新的通知。也許在我匆忙地走過一個街角去上班時,我的定位服務強大的手機會突然告訴我,“一年前的一天,你和愛人正是在這裡漫步”,這足以讓我
的心一下子平靜下來。在將來,我們看到的 “慢網”設計應該是既智能又富有情感的,因為它智能,所以我們不用一次次刷新只為了什麼都不錯過,因為它富有情感,所以它會不時觸動我們去回顧過去或感受生
活,它其實不是慢,而是讓我們掌控生活的節奏。

(金葛是商業創新咨詢機構IDEO的一名資深設計研究專家,主要研究人類行為。他曾是一名民族與文化學者、紀錄片制片人和作家,還曾參與管理非政府組織和社會企業。金葛擁有上海外國語大學、紐約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

將佔中損失限在11000億?

註:本文原作者雷鼎鳴,科技大學教授

我是一個對數字很敏感的人,心算速度雖不一定比得上數十年前考升中試時這麼快,但比常人是快得多的。這是小學雞的「本領」,沒有甚麼值得驕傲,但我另有一樣中學雞級數的「本領」卻是頗為有用,使我在辯論中往往使得對手啞口無言,這便是對有用的數據記憶力很強,隨口都可正確地運用一些數據去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本來也只是微末之技,但我常發現,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已了解事物時,其實都心中無數,以致有很差勁的判斷。我常常告誡學生數字不是一切,但不可不懂,若要懂的話,便受對每一個重要數據從多角度思考比較,明白了其含義後,自然而然便會記得住而且懂得應用。這裏以佔中所引致的經濟損失這一例子說明,不少人對數字的認知缺乏深度,太受先驗的成見所影響。
失內地支持 長遠經濟打擊大
去年我用多種方法估算過,倘若佔中能成功癱瘓中環的話,每日的直接即時損失(不包括長遠損失)每天高達16億元。這個數字被引用了千百次,甚至被某些團體寫在傳單上派發,這倒是我始料不及之事。16億是大是小?這便看要從那個角度看。對於受害者來說,這是很大的數字,但對於整體香港來說這便小得很。用另一角度看,16億的損失等於恒指跌約1.6點。前者是實質的損失,後者是帳面損失,二者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的分別只是技術性的,無關宏旨。我們若是說佔中每天的直接損失是1.6點恒指,佔中的支持者可能立時變得十分高興,但若說是16億,他們又會搜索枯腸地找理由反對。但兩個數字都是等同的。要注意現在佔領的不是中環,上述估算便不再適用。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現在佔領運動所帶來的損失,我們自然不應只着眼於商戶或市民已經要付出的代價(雖然這些也是很重要的)。不少傳媒問我此問題時,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佔領運動長遠地會為香港經濟帶來甚麼影響?香港的經濟前景會否因此「轉勢」?
從理論的角度而言,佔領運動的影響人言人殊,我倒是看不出它對經濟有甚麼好處,本欄的讀者相信不少都會同意我這點。我們倒是要擔心,關係是否變差,香港會被中央視為負債,我們也不易找出一些超級推銷員,成功說服中央多給予香港各種優惠政策,或更倚靠香港這一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等。要知道,這些生意,都是不少其他省市所要爭取的,不一定要給予香港。倘若香港失去了中央的信任,對經濟的打擊便絕非每天十餘億這麼簡單了,未來數十年的經濟都會受此影響。
影響有多大?我們凡事都應心中有數。香港政府今年曾估計未來三十年香港GDP的平均年增長率是2.8%。我們姑且認為香港經濟會受到佔領運動的影響而「轉勢」,但我們不妨「樂觀」地假設這個勢轉得不大,經濟的長期平均增長率只下跌0.1%,亦即由2.8%下降至2.7%。有些人可能會視0.1%為很小,有些人會接受這幅度,但認為0.1%是太大的我相信不多。我們知道今年香港GDP大約2萬2千億,假若以後的實質增長從2.8%跌至2.7%,那麼在30年內的總實質損失是多大?
GDP損失會每年累積
未計算之前,我們要知道這種損失是會累積的。明年的GDP便會比原有的低0.1%,後年的又會比沒有佔中低0.2%,如此類推。但將來損失的財富不等於今天的財富,要打個折扣,我假設實質折現率是2%。懂得作這種計算的專業人士大可自行用excel算一算,30年年累積的損失是11,572億元!我們若認為「轉勢」的效果不是0.1%這麼低,而是0.5%,那麼30年內的總損失折現值便是55,706億了!0.1%是個小數字,但按照經濟經濟增長理論的正規方法計算,便變成1.1萬億元以上的「天文數字」了,但它們其實基本上是等同的。
香港的股市也厲害,從9月3日到9月30日,恒指跌了9.4%,遠超同期歐美跌幅,帳面財富蒸發了近2萬4千億元。此種下跌有部分是因佔中的預期,有部分其他因素,但正如我在本欄曾說明過的,我只用保守的算法,把上市公司的損失看成是3,500億。這估計與經濟總損失11,000億並無衝突。至於這0.1%的「轉勢」是樂觀還是悲觀,則見仁見智。我研究經濟增長多年,見慣大數字,所以認為這是樂觀的,但要記着,這是未來才會體現的實質損失(而股票的帳面價是受未來利潤決定的),我們並非無希望減低損失。早點退場,互相對話,促進互信,可把損失減少。
(本欄逢周五刊登)

三權崩潰香港撕裂


註:本文轉載自太陽報
香港恪守多年的「三權分立」因佔領行動淪為「三權崩潰」。以公民抗命作為號召的「佔領中環」行動踏入第二十七日,佔領人士連日佔領主要幹道除惹起市民激烈反彈,被視為香港發展基石的司法制度遭到史無前例的衝擊,大批示威者和泛民主派中人無視高等法院日前向旺角、金鐘佔領區頒下的三個臨時禁制令,涉嫌集體藐視法庭,法令不行勢必動搖法治基石;行政立法方面,泛民議員於議會內發起全面不合作運動,昨日「成功爭取」流會,令政府施政進一步被拖垮,加上標榜政治中立的公務員因佔中立場鬧內訌,社會大撕裂的格局一觸即發。
司法制度崇高性蕩然無存
由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一手催生的佔中提早於九二八啟動,不但未有按其預設計劃佔領中環商業區,佔領區更迅速由金鐘擴大至銅鑼灣、旺角,即使連日有受影響市民向法庭要求頒令,禁止佔領人士佔據旺角亞皆老街一帶、金鐘中信大廈,以至夏慤道十六至十八號及附近路段,向來把法治視為核心價值的泛民及部分法律界人士,今次卻「打倒昨日的我」,將「公義」權利無限擴大,既未有尊重並遵從禁制令,反籲法官「平衡各方利益」,司法制度的崇高性頓時蕩然無存。
除了司法制度遭帶頭衝擊,泛民議員早前亦宣布發起全面不合作運動,將抗爭矛頭由中央轉向港府,先有鼓吹納稅人少交十元稅,增加政府追收稅款的行政成本,最近更率眾突襲操控財務委員會轄下人事編制小組及工務小組委員會,為關乎經濟民生等撥款程序設「路障」,直接癱瘓政府施政,昨日更擴展至立法會大會,激進泛民議員「裏應外合」反對開設創新及科技局「成功爭取」流會,議會失序令行政立法會矛盾激化,進一步削弱政府管治威信,施政被拖後腿無法「急市民所急」,政經陷入「空轉」未見出路。
「紅皮白心」高官將被揭露
佔中觸發的政治撕裂局面更蔓延至逾十六萬名公務員。繼本港兩大公務員工會日前發聲明,批評有政客利用包括警隊在內的公務員執法失誤,作政治彈藥打擊政府後,包括警員在內的逾一千三百名公務員昨日亦參與聯署,除了揚言「工會不代表我」,並批評兩工會將運動與民主進程割裂,標榜政治中立的公務員把內部矛盾浮上水面,加上各階層壁壘分明的佔中立場,社會大撕裂亂局幾乎是無可避免。
再進一步而言,行政機關內部矛盾也因佔中首次曝光於人前,早前有海外媒體引述北京消息披露,當局已查獲特區政府中有多名司局級官員表面擁護中央,但私下與佔中分子勾結,是「紅皮白心」,中央已有充分證據,必要時予以揭露。一場原以示威者集體自首、承擔刑責的佔領行動,令香港一直賴以自豪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制度正式陷於崩潰危機。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真原醫飲食覌念

 
  
健康人生指南
  
真原醫飲食觀念--I
中國的古諺常云「民以食為天」,便明白的指出飲食在人的生活中身居要位,而現今的科學也證實了人們須透過飲食維繫著生命的運作,也因此更明確的顯示出正確的飲食對人而言是何其的重要。

然而,現今因為貧脊及過度加工的食物、錯誤的飲食方式及進食速度,使現代人宿疾纏身。為落實預防醫學的理念,協助大眾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我們結合古老的智慧及先進的科學知識並依據多年的經驗,推出正確且完整的飲食觀,希冀幫助大眾能在每日的飲食饗宴中獲得最佳的健康。首先,我們將與大家分享「真原醫飲食指南」,提供大家有個整體性的概念,爾後將陸續與大家分享其他的真原醫飲食觀念。

真原醫飲食指南金字塔
舊式飲食指南金字塔的迷思

現代人由於物質相較以往富裕,因此,不論是飲食或生活型態,也比以往改變許多。近年來的研究證實,許多慢性疾病與個人靜態生活習慣及不良的飲食型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為促使大眾的健康,許多營養學家更是不餘遺力的在界定正確的飲食原則,期待提供民眾一份簡單且明確的指引。

然而1992年美國農業部正式公佈的「飲食指南金字塔」,其成立的背景主要是因為美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比例很高,也是導致美國民眾死亡的主因之一。由於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除了基因的影響之外,與個人飲食及生活型態有重大的關係。以往典型美國人飲食中的熱量有40%是來自脂肪,15%來自蛋白質,45%來自碳水化合物。為了改變美國民眾飲食習慣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罹患率,美國政府便積極的建立飲食指南金字塔,希冀能藉著飲食指南幫助美國民眾選擇。然而,這份飲食指引是否完整且正確無缺失呢?近幾年來已引起學者專家的疑慮。例如,飲食指引中建議攝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並全面降低脂肪的攝取,但是近幾年的研究卻發現大量的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反而會干擾人體內的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濃度;而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對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比例反而會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如此看來,這份飲食指引的適切性是值得我們再深思的。

真原醫飲食指南金字塔

由於飲食對於人的生、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認為均衡且含足夠熱量、維生素及微量礦物質的食物,是人類維生、成長及保持健康所需,也是最好的醫藥。我們依據研究文獻及多年的經驗,提出我們新的飲食指南金字塔:

(一)適當的熱量並控制體重
最適合的熱量攝取比例應為:碳水化合物總量是總熱量的50~60﹪、脂肪為總熱量的20~30﹪、蛋白質為總熱量的10~20﹪。此外,建議每天熱量的攝取可依個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及活動度來決定,且不論成人或小孩每天都應執行中度運動至少60分鐘。
(二)每餐應以全榖類食物為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

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建議應以全榖類食物為每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並以天然食物為主。

(三)攝取大量天然的蔬菜及適量的水果


我們建議大量攝取葉類蔬菜及2-3份的水果,並盡量採取生食以保有食物完整的營養素,因此每餐飲食中應含50%-80﹪以上生食(全榖食物、蔬菜、水果)。

(四)每餐飲食應含50%的高纖維食物

纖維質可協助維持人體腸道正常的蠕動及清除腸內廢物,尚可在人體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進而降低血糖及膽固醇,藉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達此目的,建議高纖維食物應佔每餐食物50%。並以含高纖維的種類為首選。

(五)適量攝取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提供人體熱量的來源並協助人體維生素的吸收及組織的生長。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協助降低人體血液膽固醇量。

我們建議脂肪的來源應以植物油及堅果為主要來源,每一餐都應有植物油,每天的攝取量約為2-3茶匙,而堅果則為1-3份。此外,不要攝取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六)每餐盡量以豆類為蛋白質及鈣質的來源

蛋白質具有修補及維護生長所需,且蛋白質在人體內是可以再循環利用的,因此一個人並不需要攝取太多蛋白質。此外,許多植物中已含有人體所需要的8種必須胺基酸,因此,我們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或以魚肉、家禽、蛋類(每天0-2份)等低飽和性脂肪酸的白肉來取代紅肉。

(七)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是人類所有生命反應的觸媒,參與人體內一切生化過程。人類無法在體內製造出自身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只能通過食物攝取來補充。因此,我們建議每天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八)攝取適當比例的酸性及鹼性食物

人體必須保持體液的酸鹼值恆定,否則構成細胞的蛋白質便會變性,體內各種酵素活性也會減弱。由於體液酸鹼值的變化卻常受到攝取的食物及體內總代謝量的影響,因此我們建議平日飲食中酸鹼性食物比例應為20%:80%。

綜合以上各飲食種類的論述,我們提出新的飲食指南金字塔(詳圖請至長庚生物科技公司各直營的天然健康館參閱),此份飲食金字塔包含四個主要概念,分別有每日攝取食物類別指南、每日熱量攝取比值、酸鹼食物攝取量比值、每日攝取量指南及飲食訣竅。我們期待在簡單明確的金字塔圖中能教育民眾正確的攝食觀念及原則,以促進健康。

主動且徹底落實正確飲食,邁向原始的健康

人們透過飲食維繫著生命的運作同時也進行著自我療癒的工程。中國自古以來即有『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的傳統觀念,也深植民心。而醫學博士Paul White 也曾說過「大多數的健康問題,起於廚房」。所以正確的飲食是人類維生、成長及保持健康所需之外,同時也是最好的醫藥,其對於人類的生、心理健康皆具有重大的影響。我們希冀透過真原醫飲食觀念的落實,維持天然、均衡且正確的飲食習慣,以引導大眾邁向原始的健康。

格言

人們透過飲食維繫著生命的運作同時也進行著自我療癒的工程。完整且均衡的食物,是人類維生、成長及保持健康所需,也是最好的醫藥。唯有主動及徹底的落實方能與飲食之間蘊藏的萬古智慧相遇及結合,進而達到原始的健康。

漫談心經

只可在電腦上看,,iPad 不䏻,sorry!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如何防治鼻咽癌?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鼻咽癌是指發生在鼻咽部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尤其廣東人及香港人最多見,遺傳因素不可忽視。早期的鼻咽癌如能及早確診,可治瘉率甚高,故高風險人士應定期進行體檢,防患未然。
  •主要病因:
  1. EB病毒(EBV)的感染與激活,鼻咽癌高發區人群中EB病毒感染面很廣,而且感染年齡小。
  2. 糧食和食水中含量高的鎳。流行病學調查中,鼻咽癌高發區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鎳的含量較高。鼻咽癌患者的頭髮中,鎳含量也較高,動物實驗結果證實,鎳能助長亞硝胺誘發鼻咽癌。
  3. 喜食鹹魚及醃製食物,通過進食某些傳統食品,如鹹魚、醃菜、煙熏食品等,受害於某些化學致癌物而致病。進食此類食物者的年齡愈小,進食次數愈多,危險性愈大。已有學者認為,嗜食鹹魚、煙熏及醃製等食物,是引致鼻咽癌的一大高危因素。
  4. 大多數人認為,鼻咽癌病人具人群聚集性及家庭聚集性現象,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或稱其為遺傳易感染性疾病。圖:星島圖片庫
  吳錦乃中港資深中醫,多年來致力研究中醫藥防治癌症的方法。
  ●已有研究證實,長期食用鹹魚及醃製食物,可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吳錦
  中醫信箱
  今日館

香港佔中事件分析與美國佔領一個國家的12個步驟




(只可在電腦覌看,iPad 看不到)
Link: "//.m.youtube.com/watch?v=qyqKDomSeUk"

註:這是一齣由錫安曰報發出的一影片,講述美國如何在全球發動「民主暴亂」,當中內容及推論雖然有商榷之處,但香港人一向酷愛和平,完全享有各項「自由」,至於「民主」是否在特區層面上可享有「全面普選」才是香港社會恆久福祉,只是一個「相對」價值的問題,人言人殊!君不見已「全面普選」的國家一貧如洗,比比皆是。如印尼,菲律賓,秘魯、墨西哥等。「中央集權」不一定代表「專政拔滬」!「政治制𧗽」及,「持續経濟穩定」發展才䏻澤被萬民!只懂社會理論而不懂工農生產的八九十後,怎樣明白「一粒米、一件衣服、一條路」是如何経营出來,如何令社會產生「價值鍊」(value chain),大家才可改善生活,政府才有財富提供各様公共服務,滿足大眾對醫療、保安、及「防貪」的需要!這是我對新一代最失望的地方!他們從未経歷「用手用腳用血用汗」去貢獻社會的階段,基本沒有「發脾氣,高談理想」的權利,因他們大部分仍「受人養活」的一羣!看淸世情應才是「他的醒覺」,完全受「民主霸權」才塗毒!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美國一些勢力推動佔中是蠻拼的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一些勢力推動佔中是蠻拼的

2014年10月10日 07: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非法“佔中”引起美國輿論關注,美國一些勢力在對“佔中”推波助瀾方面也是蠻拼的。
  根據外媒報道,早在幾個月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負責人就與“佔中”的“靈魂人物”見面,討論“佔中”事宜。這位負責人名叫路易莎格雷夫,係NED負責亞洲和西亞北非地區事務的副會長。多年來,經常可以看到她同“藏獨”、“東突”、“民運”等勢力攪和在一起的報道,近年來也可以看到她主持或參加有關“阿拉伯之春”或其他地區“顏色革命”的研討會等活動。當然,美方不會承認操控“佔中”,正像他們不會承認操控其他反華勢力一樣。他們用“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來描繪自己行動的正當性。
  美國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智庫對“佔中”傾注了很大精力,積極地出謀劃策。美國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大西洋理事會特聘研究員史蒂芬發表了題為《香港抗議者如何能贏》的文章,用一個世紀以來“公民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所謂研究數據,特別是十幾個國家 “公民抗爭”的所謂經驗教訓,為“佔中”支招。這篇文章不討論“佔中”是否得到香港大多數民眾的支援,不考慮“佔中”對香港政治經濟社會的消極影響,只關注如何達到“香港抗議者”的“民主”目標。
  美國主流媒體對“佔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在“佔中”報道和評論的字裏行間都透露出對“佔中”的讚許,在“佔中”定性上先入為主地一概用pro-democracy(爭取民主)一詞,認為這是世界其他地區“顏色革命”在香港的翻版,更是一再使用“雨傘革命”來稱呼“佔中”。美聯社以《雨傘革命在香港擴散》為題報道“佔中”;“雨傘革命”一詞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亞洲版的封面;《華爾街日報》以《香港民主覺醒》為題,稱香港人“現在終於明白到只有爭取,才有機會得到民主”。
  當然,美國政府也沒有閒著。且不説NED等以非政府組織面目出現的機構直接使用美國政府提供的“民主人權”基金來活動,美國白宮、國務院發言人及其他一些官員、駐港外交人員屢次就香港政制問題表態,為“佔中”提供“道義”支援。美國3名前駐港總領事日前聯署發表公開信,指責香港特首提名委員會制度是“民主倒退”,給受到“佔中”困擾的香港政局火上澆油。
  不論美方怎樣否認,美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輿論在“佔中”問題上的處理手法和插手的程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年來在獨聯體、中東、北非等地區發生的形形色色的“顏色革命”背後的美國身影。美國在推動一些國家“顏色革命”方面可謂樂此不疲。表面上,美國支援“顏色革命”是在踐行“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確實也有不少美國人和非政府組織篤信自己具有“普度眾生”的“天賦使命”,但只要審視“顏色革命”的後果就會發現,本質上,美國是著眼于自己的戰略利益,借此搞垮不喜歡、不聽話的政權。用美方自己的邏輯來説就是,“民主”的國家和政權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民主改造大中東計劃”並不成功,“阿拉伯之春”更是變成了“阿拉伯之冬”,烏克蘭“街頭政治”演變成國家分裂、流血衝突,這些國家經歷的是動蕩而非真正的民主。但美國對這些教訓視而不見。
  美國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有自己的擁躉,插手別國內政也有嘗到甜頭的時候。但在香港問題上,美國面對的是保持香港穩定繁榮的中國戰略定力和香港主流民意。美國搞過了頭,就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
(責任編輯:秦陸峰)

知法犯法严重冲击香港法治传统

 
註: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持续多日的“占中”事件仍未收场。多位专家学者指出,“占中者”知法犯法,严重冲击和破坏香港的法治传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强世功日前在人民网在线访谈时指出,西方理论在讲民主时往往也要强调法治,强调在国家宪法法律范围内表达民意的重要性。回归以来,香港反对派逐渐塑造了一种社会运动的政治文化,一点点冲破法治的限制,慢慢形成“法不责众”的群体效应。这次更为极端的所谓“占中”行动,知法犯法,无疑在冲击和破坏香港的法治传统。
  中国法学会“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咏华认为,中央和特区政府在政改问题上一直耐心聆听包括泛民主派在内的香港社会各界诉求,但诉求一定要依法表达。“占中”是用违法的手段来追求所谓的诉求,是以牺牲其他市民合法权利为前提的,本身就没有正当性,只会带来反效果。“占中”对香港的法治信仰将会是很大的冲击。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撰文指出,“占中”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众多市民的生计,也对香港的法治根基、民主发展、社会和谐、国际形象以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惟有消除纷扰,让一切回归理性、回归正轨,香港的明天才会更好。

「三低」年輕媽媽盼繼續升學

註:本文轉載自太陽報
年輕媽媽的低齡、低學歷及低收入「三低」狀況令人關注。有支援年輕媽媽的機構發現,逾半的求助年輕媽媽教育程度低於中三,近半人每月支付房租及水電等基本開支後,個人可支配收入低於三千元。調查又發現近半年輕媽媽渴望繼續升學,但擔心子女無人照顧,機構建議當局加強宣傳託兒服務,並提供額外託兒服務的資助。
每月可用低於3000元
服務二十四歲以下媽媽的風信子行動表示,本港每年平均有八百至九百名新生嬰兒,由十九歲或以下的少女所生。機構在今年八月訪問一百名平均年齡為二十歲的年輕媽媽,近八成受訪者為家庭主婦,約兩成人正當全職或兼職工作,更有一人仍是全職學生。調查發現近半年輕媽媽有意繼續升學,但擔心子女無人照顧,三成半人表示經濟負擔不起託兒服務,也有媽媽要面對輪候時間及申請被拒等問題。
風信子行動在去年四月至今年六月期間,曾協助二百八十多名十三歲至二十四歲的年輕媽媽,逾半人教育程度低於中三。近半人每月支付房租及水電等基本開支後,個人可支配的收入低於三千元,收入低及學歷低的情況令人關注,該批年輕媽媽即使想求學,亦難以解決經濟及照顧家庭兩個問題。
風信子行動表示,部分主流中學願意酌情錄取年輕媽媽及提供支援,惟仍需解決子女的照顧問題,批評社會福利署全日制託兒服務名額少,兩歲以下的託兒服務嚴重短缺,申請社區保母困難。機構呼籲社會關注年輕媽媽的發展困難,協助她們重返校園,有助增加未來勞動力,建議港府加強日間幼兒中心、全日制託兒服務及社區保母的宣傳,並提供額外託兒服務資助。

港媒起底暴力佔領旺角黑手

註:本文轉載自亞太日報

17日、18日晚,“佔領中環”非法集會參與者多次衝擊警方防線。據香港《文彙報》調查報導稱,儘管“熱血公民”負責人黃洋達等人矢口否認,但連續兩日重佔旺角彌敦道的幕後策劃者,就是香港反對派的激進組織,包括“熱血公民”、“人民力量”、社民連、“香港人優先”、“佔中後援會”等。 
佔領行動“分工合作”
報道稱,反對派發起“佔中”行動後,“佔中”發起人和學聯已漸漸無法控制局面,於是反對派多個團體在10月初就曾經進行過協調,對各佔領場地作了大致的分工: 
學聯、“學民思潮”和職工盟負責金鐘;“熱血公民”和社民連負責銅鑼灣;“熱血公民”、“人民力量”、社民連、“香港人優先”、“調理農務蘭花系”等就主要在旺角活動。由於“熱血公民”在旺角的成員較多,於是基本上就由“熱血公民”在旺角負責協調。 
憂失旺角 網上號召佔領行動
10月3日,反佔人士和佔領者在旺角發生衝突後,學聯曾號召學生撤出旺角,反對派內部對是否“堅守旺角”也產生了意見分歧。但“熱血公民”發起人、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就鼓吹一定要“堅守旺角”。據稱,他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是認為那是他的“地盤”。 
17日清晨警方順利清除彌頓道部分路障,北行線通車後,旺角佔領者急忙聚會商討對策。他們認為,警方下一步就要全面清場,“旺角失守”後,銅鑼灣也會被清,這樣,“熱血公民”等激進團體將全面失去佔領陣地,而且,金鐘也將“危在旦夕”。因此,他們多數人都主張要發起重佔旺角行動。 
由“熱血公民”為主,在17日下午就開始召集成員,成立“第一線衝鋒隊”。其他反對派組織則負責外圍的策應和物資的配合,尤其組織了兩隊人專門負責運送鐵馬和傳遞雨傘。據悉,參與17日晚、18日午夜衝擊警方的示威者,主要也是上述反對派激進組織的成員,學生只有寥寥幾個。 
一位“熱血公民”成員陳仔透露:他下午在手機群組裡收到指示,傍晚6點前到達旺角集合。他就準時來到旺角彌敦道上一個物資站,和其他成員一起領取了口罩等物資。 
現場鼓動圍觀民眾參與對抗警方
據悉,旺角暴力佔領者除不斷辱罵前線警員,更多次搶鐵馬、以雨傘襲擊警員,甚至向警方投擲鐵馬;還有人背包裏藏兩把利刀。 
17日晚上7點左右,他們來到了彌敦道北行線行人路上,在統一號令下,一齊湧出馬路攔阻車輛,並搬來雜物架設路障,重新堵塞了通道。陳仔說,當警方舉起警棍衝過來時,他當時都有點怕,想後退,但後面有人大叫“頂住”,並立即有許多把雨傘源源不絕地送上來,他也就壯起膽舉起雨傘來抗拒警方。 
同時,其他反對派組織的成員四出鼓動周圍圍觀的民眾,聚集在馬路上,與警方釀成更為激烈的衝突。18日淩晨零時,示威者在統一的指揮下,同時在幾個路口發難,暴力衝擊警方防線,人數最多時有近萬人,迫使警方退卻。在徹夜衝擊過程中,“熱血公民”負責人黃洋達、社民連兩名副主席黃浩銘和吳文遠、“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立法會議員黃毓民、“香港人優先”成員招顯聰等人均先後混在其中,或現身鼓動搖旗吶喊,或躲在暗處出謀劃策,這些激進反對派團體和主要人士作為重佔旺角事件的幕後策劃者和組織者的證據有目共睹。 
警方:網上呼籲他人參與非法行為屬違法
18晚及19日早上警方在旺角區共拘捕4名男子。 
員警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許鎮德表示,有人在網上號召要重新佔領旺角,而在網上呼籲其他人作非法行為是違法的,警方會繼續搜集證據及跟進調查,如有足夠證據便會採取拘捕行動。 
他指出,警方留意到在網上有人發表言論,鼓吹市民到旺角及金鐘參與非法集會,經調查後,18日晚拘捕一名23歲男子,涉嫌幹犯“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和“非法集會”的罪行。初步調查顯示,被捕人日前於網上討論區鼓吹其他人士到旺角參與非法集會、衝擊警方及癱瘓鐵路。 
許鎮德又說,現時旺角的“佔領區”仍然是十分危險,因為留守的人士當中夾雜激進組織的活躍分子及滋事分子,他們經常策劃、組織及指揮各式各樣的衝擊行為,挑釁警方,製造混亂。他指,有留意到有家長帶同小朋友到旺角區參與非法集結,呼籲市民大眾,切勿前往旺角受影響地區,尤其是青少年和學生,必須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家長當街體罰 作家:EQ低不應生仔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不少家長盡出法寶,管教品性頑劣的子女。早前有網絡作家指,目睹一名非常母親作勢將鬧情緒的女兒拋下港鐵路軌,質疑「EQ低的人不應生仔」。專家認為,威嚇性言行會致反效果,建議家長先調整情緒。
有網絡作家撰文指,曾目睹一名中年婦人與年約六歲的女兒坐港鐵,疑因女兒不聽話,婦人作勢要將女兒拋出路軌,女童受驚大哭,婦人更喝止女兒收聲「唔准喊」,女童怒瞪母親,極力收乾眼淚。網絡作家總結事件:「EQ低的人真的不應該生仔」,引起網民熱議。
家長於街頭以打罵方式教仔屢見不鮮。今年五月有報道指,有「虎媽」將未滿三歲、正在鬧情緒的兒子塞進垃圾箱,行為令途人側目;另外,也試過有四歲男童在商場「扭計」要買糖,遭「躁媽」掌摑,途人勸阻卻遭「躁媽」反罵「教仔唔關你事」,其後該狠母因涉虐兒被捕。
父母惡形惡相 子女無安全感
兒童心理學家梁天明指,不少家長採取帶恐嚇性字句教導頑童,如「唔要你」、「等差人拉你」等,動手打孩子更屬情緒失控表現。他認為,家長若長久以這種方式教導子女,只會令雙方關係更形惡劣及難以修補。父母「惡形惡相」的模樣會留在孩子記憶中,令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
梁天明認為,若孩子當眾「扭計」要買東西,家長既要心平氣和,亦不能乖乖就範,否則孩子或會得寸進尺。他建議家長首先要平復情緒,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不想走,但我一定會帶你走,你可選擇讓我抱你走,或跟那隻公仔講再見。」他指研究發現通常孩子都會作出選擇。如果無效,家長可向孩子表明,「咁我夾硬抱你走啦」,最後一步才強行抱走孩子。
感覺情緒波動 應暫離開孩子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指,上述「虎爸虎媽」個案,反映他們未能控制情緒,並會投射在小孩身上。他指小孩長期受這種形式管教,會有負面影響,包括對相關情景或事物產生恐懼感,如事件中的港鐵和垃圾箱,長大後亦會缺乏自信。他指難定論EQ低的人應否生仔,但建議家長若個人情緒有問題,應提高警覺,一旦感覺情緒波動,應暫時離開孩子,冷靜後再處理問題。
暴力教仔 律師:或涉虐兒
雖然教仔方式因人而異,但大律師陸偉雄指,不論家長或監護人都無權使用武力,提醒過分體罰,即使身體上無損傷,也有機會犯法。「例如令兒童受驚,好似困在黑房中,亦會造成心理傷害,無論出發點為何,均屬犯法。」他指,雖然心理傷害難以判斷,但懷疑個案會交由心理專家作評估,判斷當事人有否患上創傷後遺症。
陸偉雄指,控罪主要根據侵害人身罪第27條,刑罰則視乎犯案性質有否涉及其他條例,例如襲擊、傷害他人身體等,同時要視乎傷害程度、復元機會而定。「如果你給小孩一個耳光,傷害未必很嚴重,不過若留下疤痕,刑罰或會加重。」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人民日报:从“自主”看占中背后的“港独”阴谋

註:本文原作者,何一民,人民日報,網誌作者按,人民日報乃黨報,層次比人民曰報海外版高,即其代表黨的價值判斷,國家視野及國際政治資源比香港地區多得很,內文點提了一些鮮爲香港人感受得到的「國家利益」,香港人應學習更高層次看待「佔中」運動,不應一生只以「孤島心態」或「受壓」心態來看待「佔中運動」!

香港的违法“占中”行动已经进入第二十一天。从第一天起,“学联”就在政府总部外所谓抗争主舞台的背景板上,打出了“命运自主”口号。可以说,这个“自主”口号反映了“占中”组织者及幕后操控者的真实目的,他们要的并非是选举的民主,并非是“一国”下的“高度自治”,而是香港的“自主”、香港的“自决”乃至香港的“独立”。
众所周知,香港的“高度自治”并非“完全自治”。而所谓的“命运自主”,就是要排除中央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将香港当作一个政治实体。尽管“占中”从启动那一刻开始,组织者就刻意避免明确使用与“港独”有关的政治符号,但这也难掩“港独”鬼影频频浮现:“Hong Kong is my country”等一些“港独”标语在违法占领区屡见不鲜、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再次推出“香港民族论”、“学联”在网站上挂上“二零一四香港独立”的照片且声言要“700万港人公决我们的前程”……这些论调并非偶然,香港公民党党魁梁家杰早在任大律师公会主席时就提出所谓“民族自决权”和“推动分裂的正当性”的主张,其后更抛出“中国殖民地论”,近年来所谓“本土主义”的兴起正是“港独”抬头的迹象,这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九龙仓主席吴光正日前在接受访问时曾说,“自主”这两个字,就是跟中央对着干,与(香港)基本法所定的法规相距十万八千里,相信香港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要一个“自主的革命”。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介明教授在《明报》撰文表示,越来越多香港人担心“占中”最后会结出“港独”的果实。香港教育家霍韬晦教授在《信报》撰文认为:“正如香港某些人要争取‘真普选’,以‘命运自主’‘夺我们的未来’来包装,试问是什么意思?难道要香港独立吗?要否认我们自己是中国人吗?为什么要否认?这些问题必须问到底,你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正是“占中”组织者和幕后操控者才最清楚“占中”在做什么,要把香港引向何处。曾任“红衫军倒扁(陈水扁)活动”发言人的范可钦10月初证实,黎智英一年多前就开始与“台独”分子、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密谋“占中”。署名“壹传媒股民”的网民早前披露,施明德向黎智英称,香港“造反有理”,可以“借助台湾”,仿效“阿拉伯之春”的组织动员等。黎智英坚称,“学生一定要流血,学生不流血,‘占中’就不会成功”。事实证明,“占中”勾结“台独”,实施了催化“港独”的行动:朱耀明、李卓人、郑宇硕赴台请施明德为“占中”造势;香港“华人民主书院”邀请声言要用暴力手段达至“台独”的民进党创党党员简锡堦主讲“非暴力抗争训练营”;策动“太阳花”学运的林飞帆公开声称:“香港不只要普选,香港要‘独立’。”
大部分普通学生和市民对“占中”组织者和幕后操控者制造变相“港独”的阴谋一无所知,也并非抱着与中央对抗的目的参与违法活动。但是,从“占中”开始谋划的那一天起,组织者和幕后操控者就抱着不可告人的“港独”阴谋,打着“民主”“自主”“自决”的幌子把无辜的学生和市民推上前线。21天下来,社会撕裂、法治沉沦、民生倒退、“占中”恶果已经历历在目。“占中”到底是在争取“民主自由”还是在葬送普选?是在争取香港的未来还是在破坏香港的根基?所有参与“占中”的学生和市民是否应该认真反省?香港社会是否要深刻反思?香港是一块福地,决不能让少数人的“占中”阴谋断送来之不易的繁荣稳定。返回腾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