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论相火

论相火

岐伯有道 


李经纬、邓铁涛编撰的《中医大辞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相火一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君火相对而言。
 
“君”,指最高主持者;“火”,指事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故所谓君火者,即使事物生长和变化的最高主持者和动力。以自然变化来说,有了它,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才能进行。以人体变化来说,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枢,有了它,生理活动才能进行。此火乃君火也。
 
相火是在君火指挥下具体完成、促进自然界多种生物成长变化或人体生长发育的火。它是在君火主持指挥下发挥其作用的,处于臣使地位。有了它,君火的作用才能具体落实。此火乃相火也。
 
“明”,光明之义,指君火的正常表现。
 
“位”,位置也,即安于本位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尽的职能。
 
故所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者,即君火的主持作用正常,相火的作用才能正常。君火相火的作用正常,自然界物化现象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

 

【摘要】
相火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一直以来中医学者对其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通过追溯相火渊源,剖析相火内涵与特征,深入探析相火的生理作用和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亨、张景岳、黄元御六位医家的相火观,以期更深入了解相火理论,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论相火
作者:张国松,易法银
 
相火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一直以来中医学者对其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通过追溯相火渊源,剖析相火内涵与特征,深入探析相火的生理作用和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亨、张景岳、黄元御六位医家的相火观,以期更深入了解相火理论,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火”一词首见于《素问》七篇大论,由于七篇大论乃唐代王冰补入,故两汉至晋唐未有论及相火者,直至王冰注解《素问》时以五行之中火分君相,始有“相火”称谓。《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亦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
 
1、相火的内涵与特征
 
相火是能够温润内脏,推动脏腑功能活动之少火,此火源自肾之命门,且为两肾所主,熏蒸散布于机体各个部位,如经脉络脉、肢节、脏腑等,并为心之用,以潜藏守伏状态为佳,因此,有此火才能生,有此火才能化,有此火才能动。
 
相火特征有五个方面:
 
第一,  具备火的一般特征,属少阳,为暑。
第二,  守位禀命,位藏于地下,宣行火令,需水精之气的涵养。
第三,  有正邪两重性,而其关键在于得其位又得其平为正,否则为邪。
第四,  少阳相火为正气时,主长养万物;为邪气时,成暑热之病,其病近,其害速。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第五,  相火为病的治疗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若寒反胜之,则“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2、相火的生理作用
 
相火为生命的原动力,凡生命的形成、胚胎的发育、人体的代谢等,皆相火所为。正如《医学求是》所言:“人身自幼至成人,生长之机全赖少阳相火,形体既实,……用为生育”。
 
2.1 相火以位,产生热能
 
表现为温肌肤,暖脏腑,推动机体的功能活动。相火为体温之源,阳气之基,人身通体皆温者,全赖相火为之维持。相火的温运动,未尝不取气于命门,且卫起下焦,其用在“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灵枢·本脏》),虽曰水谷之悍气,未尝不受相火熏陶。阳和之正气的相火,与心君之火共同起着温养推动五脏六腑乃至全身机能的作用。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乃因气化活动的存在,而气化活动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的升降出人,其原动力是“少阳相火”,因此,相火以位,中节而动,常用不衰,即按一定的节律运动着,发挥其正常功能,其中包括按一定节律发出生理性性冲动。
 
2.2 相火属少阳,为生命之根本
 
就先天而言,诚如《医贯》所谓与生俱来的先天无形之火,即两精相搏时的火气与动力,乃生命之源;就后天而言,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谓“火为阳,阳为气,……少火之气壮,……气食少火,……少火生气”之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
 
一般而言,
 
肾为先天之本,但“相火居于肾阴,如龙雷潜于水中;命门源于肾阳,如真火燃于炉内”,相火禀命于命门,肾中相火潜藏默运于水中为常,少阳相火以生发活动,流畅通达为平。
 
脾胃为后天之本,但“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借少阳相火之无形者”,此“火以生土”之理,故相火实为脾胃之根基。
 
2.3 相火化生气血
 
《医门棒喝》曰:“君火为体,相火为用。”人之心火名为君火,而其运用施为化生气血者,相火之功也。心主血,相火代君行令亦主血;心立阳气,相火乃阳气之所化。由于相火实施化生气血的功能,故《医碥》曰“水火为气血之原”。
 
君火为相火之统帅,相火为君火之根基,只有君相二火互相养育温化,才能行使其主持阳气、化生血液的作用,反之“若阴微阳强,相火炽盛,以乘阴位,为血虚之病”。
 
2.4 维持人身阴阳水火的动态平衡
 
根据“相火之下,水气承之”之理,人身相火亦需水精阴物的涵养承制。少阳为人身之枢机,启枢运阳,闭关行阴,统摄水火。相火熏蒸,气布水行,则三焦清利,五脏元真通畅,是以气机之升降出入,血气之运行往来,无不取决于相火之盛衰。
 
《医律一筏》云:“相火察命于命门真水,先天水火原属同宫,水以火为主,火以水为原。”《医学实在易》亦云:“冰即是精,火即是气,阴阳水火,互相资生”,而又有“气即为水”之说,故阴阳、水火、精气等组成人身的基本物质或表征人体的基本功能,其间并无截然界限,而是互相资生,互相转化,以达阴平阳秘的状态。
 
人之始生,全赖相火与阴精的施化;人之既成,尤需相火与阴精的平衡。相火在水精的涵养下,才能维持其生发活动、流运通达的平常状态,而防其偏亢、生养万物,人身相火阴精亦由此承制机制而达到内稳态。
 
3、历代名医相火观
 
3.1 刘完素论相火
 
刘完素尊崇《黄帝内经》少阳相火说,主火热,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虽君相二火之气,论其五行造化之理,同为热也。”极力推衍火热为病的广泛性,倡导六气皆从火化,并指出其治疗宜咸宜辛宜酸,宜寒宜凉。
 
另外,刘完素率先提出命门相火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乎此,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还明确记载了其推理过程,曰:“秦越人以右肾为命门,杨上善注命门为小心,而小心为手厥阴包络之脏,故与手少阳三焦合为表里”。
 
心为君火,故包络三焦为相火。刘完素此合右肾、命门、小心、包络为一物,又以小心与心字面相对为相火,似欠说服力,然而由于肾阳的客观性,命门相火说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认同。
 
3.2 张子和论相火
 
《儒门事亲》除沿袭《黄帝内经》少阳相火说外,又以肝、胆、三焦、包络为相火,其曰“三焦为相火正化,胆为相火对化,得其平,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灼脏腑,而津液竭焉”,且“胆与三焦寻火治,肝与包络都无异”。
 
值得指出的是,张子和认为“相火犹龙火也”,为病急猛,治疗时虽用凉药,不可冷服,应“使药常极热”,方能防其扞格。张子和援物比类,以龙火喻相火。这种认识至朱震亨时即肯定下来,《格致余论》曰“相火,天火也”“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者,则水之气也”,后世遂以相火为龙雷之火。
 
3.3 李杲论相火
 
李杲首提相火元气之贼,他在《医学发明》中基于“两肾有水火之异”,接受了张洁古、刘完素“右为命门相火”的观点,并确立其方治。
 
如相火亢盛者,“当以味补肾真阴之虚而泻其火邪,以封髓丹,滋肾丸,地黄丸之类是也”。如相火阳精不足,则“宜用辛温之剂”,如还少丹,八味丸等,不能用“辛热之药”。
 
然而《脾胃论》中又以阴火为相火,如“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以饮食劳倦,“阴火乘其土位”,所形成的内伤热中证为相火之邪。治以甘温除热,甘寒泻火。
 
3.4朱震亨论相火
 
朱震亨首倡相火论,提出相火易动这一核心观点。《格致余论》曰:“相火天人之所同。”其含义有二:一为正常的阳气之变动,所谓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者。朱震亨从太极动静立论,认为相火在天为生阳之气,即六气之火;在人为寄于肝、胆、肾、膀胱、三焦等部的阳气,对人体生理活动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二为贼邪之火。在天为六淫之火,乃由天造;在人为五性厥阳煽动之火,出自人欲。
 
《局方发挥》云:“湿热相火为病最多。”而相火之变,多煎熬真阴,必然形成阴虚之病。一方面,朱震亨强调药物治疗,分实火虚火邪火立方,如“实火可泻”,黄连解毒汤之类;“郁火可发”,李杲升阳散火汤、火郁汤之类;“虚火可补”,“治以咸寒,佐以甘温,收以苦甘,和以甘淡,补以阴血”,阴精虚而有火者,大补阴丸;阴血虚而有火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等。另一方面,朱震亨又强调精神调摄,《格致余论》曰‘人心听命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静”。
 
3.5张景岳论相火
 
张景岳以燥、寒、湿为阴,火、热、风为阳,三阴三阳以成“天和”。
 
《类经》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释火分君相之理。《景岳全书》曰:“诸家咸谓相火寄在命门”,其实“君相之义无藏不有”,“盖言其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析言职守则脏腑各有君相,谓志意所出无不以乎形质也。故凡以心之神、肺之气、脾胃之仓廪、肝胆之谋勇、两肾之技巧,……此皆从位字发生。而五脏各有位,则五脏各有相”。从其性质而言,“君相之火正气也,正气之蓄为元气”。张景岳所谓元气即命门之火,曰“阳在下者为阴中之阳,故曰相火”。命门兼具水火,相火主归命门,但包括诸脏腑的功能活动。
 
张景岳认为,相火为病,其化实,曰“化实者有形也,故其为寒为热必著于血气,……故火邪之为病,必依于有位有形之相火”。如在肾则为遗淋带浊,入肝则为吐衄虚劳,入脾则发热痰涎,至肺则喘嗽暗嘶等。相火之治,亦“须治以有形之物”,火盛者泻以苦寒,火衰者助以甘温,如二阴煎、苓术菟丝丸之类。
 
3.6黄元御论相火
 
黄元御以相火学说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其学术观点有三:
 
一曰天人同气,相火从化。《四圣心源》云“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手厥阴虽属火,但从足厥阴母气而化风,风火两性共存,故曰:“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二曰君相同气,相为君佐。《素灵微蕴》云:“君相同气,有感必应。”《四圣心源》亦曰:“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扬”,故君相两火运行体中,共同发挥生生之机的作用。
 
三曰土金降蛰,相火下根。《四圣心源》云:“木火之升机在己土,金水之降机在戊土,己土左旋则和煦而化阳神,戊土右转则凝肃而产阴精,……脾升胃降则在中气,中气者,脾胃旋转之枢纽,水火长降之关键”。相火在金水的收敛下,随太阳而下行,归于命门,根在癸水。水升火降,坎离既济;火秘水温,阴阳平衡。
 
其论病理,亦从脾胃中气立论。认为相火上炎乃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失决敛所致;相火上炎则气逆、血动、风生、湿阻等,五脏之阴并耗,如烁心液、刑肺金、克戊土、燥肝阴、泄肾精。
 
相火上炎乃虚阳上浮为多,实证者少。《四圣心源》云:“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黄元御用柴胡芍药汤治少阳相火病;用白茅汤加黄芩、三黄泻心汤治相火极旺;用奔豚汤治气火上冲;柴胡芍药半夏汤“培中气以降阳明”,脾肾阳亏,相火上炎者宜。其他如柴胡地黄汤、炙甘草汤、猪苓汤之类,相火伤者宜选用。黄元御认为,柴胡、黄芩、芍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猪胆汁、生梓白皮等均有清泻相火的功效。
 
4、小结
 
刘完素首提命门相火说,并把相火与肾、命门、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联系在一起,对后世朱震亨相火论和明代命门学说的形成有启迪之功。
 
张子和提出了相火的正化和对化问题,三焦为相火正化,胆为相火对化,相火包含了三焦与胆,其对相火的认识更加深刻。
 
李杲提出相火元气之贼这一著名论断,并确立其方治。
 
朱震亨首倡相火论,相火易动为其核心内容。
 
张景岳首提五脏均有君相的说法,指出“君相之火,正气也”。
 
黄元御以相火学说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并运用到具体病症之中。
 
因此,相火之论从唐以后经后代各医家发挥阐释,逐渐完善,内涵更丰富,也更贴合于临床。各医家之论互有千秋,尤以朱震亨、黄元御论述最为具体,宜进一步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简介|
张国松,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易法银,湖南中医药大学。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