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人是很可怜,不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是很可怜,不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净界法师

果报受用的差别——因缘变跟分别变 
  那么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

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缘变」跟「分别变」;从跟他人的互动角度,有「共变」跟「不共变」。

我们先看看从自身在受用果报的时候,第一个「因缘变」,我们把它念一遍: 
  因缘变——谓随因缘势力故变,即五八识随增上异熟因,即先业为缘,名言实种为因之势力故变现境相,此境不借能缘之分别力,唯从自种因缘任运而生,有色心之实体实用,即性境摄。 

  那么我们在受用果报时,阿赖耶识把这个业力变现果报的时候,第一个是『因缘』。

这个因缘就是善恶的业力,就是随顺第八识的这种善恶业力的因缘的势力而变现,也就是前五识跟第八识它随一种增上的『异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业力,对不对?有一种业力已经成熟了,它的势力很强大了叫『增上』,那么已经成熟的业力,就是过去的业力为因,还有你的名言种子,你前生临终的一些思想,你起的是善念恶念等等的思想为因,那么过去生临终的思想,带动你的业力而变现出来的境界。
那么这种境界,它没有假借你的第六识的分别跟第七意识的执著,它完全从自类的阿赖耶识的种子生起。

那么这种有色心果报的实体实用,它是可以去受用的,你眼根可以去受用色尘,乃至于耳根去受用声尘等等。这种是一种真实的境界,不是你的心捏造出来的。 

  『因缘变』就是当你的明了心跟外境接触的第一念,你的心还没有起分别的时候,这个就是『因缘变』。

你的思想还没活动之前,第一刹那,我们一般的因缘变只有一秒钟的时间。你看我们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也就是真正跟咖啡接触的时间就第一秒而已,你的舌头跟咖啡接触的时候,你真实感受到它的滋味。

当然如果你善业很强,你会感到很甜美的,是你欢喜的味道来滋润你;如果你过去生有罪业,你感受到是一种痛苦刺激的味道。
那当然这只有第一念,我们真正跟外境接触的也就这么一念而已,就是『因缘变』。

那第二念以后就不一样了,因为仁者心动,这个时候一念方动乌云遮,那人生就变化了。
所以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缘变」落到「分别变」,我们看第二段: 
  分别变——谓随分别势力故变,即六七识随自计度分别之势力故,变现境相,此有二类:
一、偏随能缘之分别力,既无能生种子,亦无所托本质即独影境。
二、带本质亦有能生种子,然借能缘之分别力故,不称境之自相,无色心之实用,即带质境。 

  那么前面的「因缘变」,是我们还没有生起妄想执著之前,我们真的跟外境接触了,我们真的接触到我们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果报,但是当第二念以后,我们第六识、第七识这个「思量」跟「了境」就开始活动了,把这个外境又做了两重的变化,就是第六、第七识各『随自计度分别』,该执著的执著,该安立名言就安立名言,那么又把这个境相又做了变现,那么这个变现有两方面: 

  第一个『偏随能缘』的分别力,『既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叫独影境』。
这个就是你完全在打坐的时候,在打妄想。『独影境』这个『独』就是第六意识,它完全没有靠前五识的帮忙,它自己在心中捏造一个妄想出来,让你自己快乐。就你自己捏造一个妄想的境界,让你自己快乐,让你自己痛苦,就是它完全没有依托外在的本质。
所以人生的快乐痛苦,也不完全是外境决定的,有时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这就是『独影境』,完全是你捏造出来的。   

第二种就是说它也带本质,又夹带妄想。

比方说你在晚上走路的时候,你看到一条绳子,这个绳子就是一个「因缘变」。

它本来是个绳子,但是你的心跟绳子接触的时候,因为光线不足,你第六意识做了错误的思考,你认为它是条蛇,对你来说,你认为它是条蛇,可能对别人来说它是个绳子,但是你自己的妄想把它变成一条蛇,所以你心中受用的是一个蛇的影像,你非常害怕,这个就是『带质境』。

就是说你依托外境,又自己捏造影像,这两种都是分别。
只是说一个靠外境,给你一个影像,你再打妄想,一个是你自己不用靠外境,就打妄想,反正你得到的影像都不对的。
按照佛法的角度,我们后面讲「无分别智」,就是说你刚开始学佛,你要把人生恢复到本来面目。
按照佛法的角度就是说,你现在对人世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你看佛法的意思,先否定再肯定,按照唯识的角度,你对你的认知要全盘的否定,要把人的生命先归零,否则你这一辈子,都没有看到人生的真相。 
  所以人是很可怜,可能只有小时候会得到人真正的感受,因为小时候你的妄想执著没有那么的重,第六意识势力没那么大,一个人一旦成年以后,你大部分的时间都活在妄想,大部分的时间,你从来没有一刻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从来没有,你就是第一念,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样。

第二念以后,那就是一念方动乌云遮,你完全受你的思想的主导。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最后修止观的时候,要把人生还它个本来面目,只能够修「无分别智」,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要彻底的归零,否则你根本走不出你的妄想。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我们人生业力已经够麻烦了,又要加上自己的妄想执著,这人事为什么这样复杂?因为它经过了三重的变化,第一个业力本来就很复杂,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恩怨;第二个加上你的执著,你又再创造一个自我,你把人生切成了人所的对立;再加上你的虚妄分别,所以人生无解,无解了,业力加执著加妄想,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这个就是我们今生的果报的受用,就是这样子来的。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光明与空性,千万别糊涂

光明与空性,千万别糊涂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轮回当中所有的幸福与自由都是相对的,要得到绝对的自由和幸福就只有解脱。要想从轮回当中得到解脱,首先要认识心的本性,这是最关键的。因为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解脱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追求。

证悟如来藏的次第
佛在传法的次第方面非常讲究,初转法轮的时候并没有讲如来藏。佛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在听闻者根机没有成熟,也即对空性没有了解的时候,如果宣讲如来藏,不但对听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他们对如来藏产生执著——会认为烦恼等有漏法或有为法是不存在的,是空性,但如来藏是不空实有的——如果有了这样的执著,那就是证悟法无我的障碍。

麦彭仁波切有一部宣说中观他空见解的论典,其中第一句话就是:如果要精通他空中观,首先一定要精通龙树菩萨的自空中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一句话。因为精通自空中观以后,就已经建立起“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的定解,那样就不可能对光明如来藏产生执著,即使三转法轮的经典中说如来藏存在,也自然而然地会知道顶多是如来藏的现象——光明的部分存在,但如来藏也不可能实有。

佛陀三转法轮中,哪一次最了义,哪一次最不了义呢?

在此问题上,虽说有不同的立场,但绝大多数高僧大德的观点是一致的。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再三提到过,第一转法轮和第二转法轮是不了义的;第三转法轮是了义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大乘佛教的绝大部分佛经都是在第三转法轮中阐演的,谁也不能说所有这些经典全部都是了义经典。更确切点说应该是:第三转法轮当中专讲如来藏部分最典型的十部经典,是最究竟的了义经。而其他经典当中虽然提到了如来藏,但不是很强调,主要讲的是菩萨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六度万行的其他内容,所以还算不上是最了义的经典。

取宝喻次第

古印度人喜欢到海洋中的一些小岛上去取宝。珠宝取回来以后,首先是把珠宝泡在盐水里面,浸泡很久以后,再用很粗的布来擦拭,把粗大的沙石、污泥清洗干净,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把珠宝泡在浸泡过一种食物的水里面,过很长时间以后,再用一般的布来擦拭;第三个阶段,是把珠宝泡在一种药水里面,然后用丝绸等柔软光滑的布擦拭,最后珠宝就变得清净无垢、纤尘不染了。

同样第一转法轮的时候,人们刚刚接触佛教,不懂空性,更不懂光明,我执、自私等烦恼非常粗大,对世界的贪恋深重无比,此时讲空性、光明,显然还为时过早,所以第一转法轮当中只讲了诸行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人身难得以及简单的无我等小乘法门,首先让修行人明白因果轮回的真相。

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人们的根机稍稍成熟一些,所以此时只讲空性,不讲光明。虽然《般若十万颂》等《般若经》中有很多“光明”的字眼,但此时的光明一般都解释成空性,没有强调如来藏。龙树菩萨讲解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也只是讲空性,而不提如来藏。

第三转法轮的时候,人们的根机更趋于成熟,所以此时虽然偶尔会稍稍讲一下空性、无我,但主要讲的是光明、常住、清净。

佛在传法之初,就已经策划好传法次第,通过三转法轮,将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到最后的光明境界,由浅入深地依次传授给愚痴众生。






不了义法与妄语之间有什么差别
简单而言,有两个差别:

第一个差别。妄语是以烦恼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欺骗人;另外,在妄语里面没有一点真实的成分,它完全是假的。

不了义法则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去欺骗人,而是因为当时的众生不能接受空性、光明以及密宗等高层的法,若实实在在地把真相告诉对方,对方就会产生误解,会造罪、堕落。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只能先让众生了解一下最简单、最低层的东西,只有让众生慢慢地接受。这是为了给众生找一条出路,让他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如果因为众生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就永远不传法,众生就不能走上解脱道。

第二个差别。佛告诉我们,人生是痛苦的,我们不能说这是假的。因为从凡夫、轮回的角度去说,轮回就是痛苦的,但我们也不能说人生的的确确是痛苦的,因为轮回本身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又怎么会有什么痛苦呢?所以这叫做不了义法。

佛在《般若经》当中说的空性,的确是真实、永远不变的,任何物质永远都不会变成实有,所以佛在第二转法轮当中说万事万物都是空性,这一点也没有错,所以称之为了义。但因为这个了义还不是很完整,其中没有涉及光明。本来万事万物都是显空双运的,虽然是空性,但其现象永远存在。不仅不清净、不可靠的有为法是显空双运、显空无别,包括如来藏光明、心的本性、本来面目都是显空双运的。

虽然讲的时候先讲空性,后讲光明,但我们不能认为光明和空性是分开的,实际上二者无离无合,这叫做显空无别。

现空二谛和实像二谛的区别

第一种是自空中观当中讲的显空二谛。认为空性才是唯一的胜义谛,除了空性以外,所有清净与不清净的现象,都叫做世俗谛。自空中观的见解不仅非常有用,而且也有佛经的根据。

第二种二谛叫做实像二谛。实像也即哲学与中观里面都提到过的实在和现象。实在即真理、本性,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现象在中观里是由无明创造出来的一种显现,脱离了实相且原本不存在。人我和法我都属此列。

实象二谛什么时候需要呢?在讲第三转法轮以及讲密法的时候需要。

区分两种二谛非常重要。比如说,在讲龙树菩萨的《中论》等自空中观论典的时候,如果一提到胜义谛当中存在任何东西,就会与法无我的见解相对立,所以不能承认任何胜义谛中存在的东西。

但在实象二谛的胜义谛当中,却允许有东西存在,那就是如来藏光明。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如来藏的光明在胜义谛当中也是存在的,而不能说如来藏的光明是世俗谛。

从显空二谛的角度来说,如来藏的光明是世俗谛,不是胜义谛,因为它是现象。但从实象二谛的角度来说,如来藏光明是胜义谛,不是世俗谛。

在区分两种二谛的问题上,很容易犯错误

比如说觉囊派始终强调如来藏的真实光明永恒存在,藏传佛教的有些人就认为,觉囊派的观点,顶多属于唯识宗的观点,搞不好就变成外道的见解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若能把两种二谛分开理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来藏就是永恒的、存在的、光明的,这是佛亲口说的。因为某些人自己对佛经的理解不正确,才会认真为假,以为觉囊派的观点出了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

两种二谛的来源都有佛经的根据:实象二谛,佛在第三转法轮当中提到过。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子说道:“舍利子,胜义谛当以信心而证悟”,此时佛说的胜义谛,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本身,就是光明与空性的综合体。


还是很虚荣,怎么破?

还是很虚荣,怎么破?
慈诚罗珠堪布

第七,实修之十法    

一,进入佛门后不要再步入世法群体,而要如法实修。

学佛、皈依、发心之初,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放下所有的世俗观念,但要尽量通过闻、思、修、行往解脱的路上走,不要再回头进入轮回。

放下世俗,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先放下一部分,比如放下虚荣心。现代人之所以活得辛苦,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就是因为虚荣心。仅仅满足肉体的需求并不难,因为肉体对物质的需求很有限,不会无限膨胀。但精神对物质的需求,却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为了满足虚荣心,我们不择手段、不计代价,愚蠢地付出了一切,最终却一无所有。

虽然在某些特殊场合,或为了完成某件事情,可能需要一点点虚荣。但很多大可不必的虚荣、攀比、炫耀,却会让我们穿上永不停歇的红舞鞋,既会耗费我们毕生的精力,还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痛苦。所以,适当地放下虚荣心,是通往幸福前程的必经之路。虚荣心降低一点,我们就可以轻松一点,多腾出一些时间来修行、学习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做不到啊!

是呀,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有修行。虚荣心在我们心里,已经盘踞了多生累劫,要放下当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修外加行,就可以放下虚荣心。当我们深深体会到人身的宝贵、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无常以后,就再也不愿意为了虚荣心而付出太多时间。修了轮回痛苦与因果不虚以后,就能知道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这样一来,就可以与虚荣心一刀两断。





二,远离故土后不要再于他乡安家,而要无贪实修。

远离家乡,到寂静地去修行的人,不要以在新的地方修房子等等来满足虚荣。

既然已经放弃工作与家庭,远离家乡,前往寺院等寂静地去实修,就要全力以赴地闻思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修房子等追求享乐的事情上,否则一开始就不必离开城市。



三,依止殊胜上师后要断除我慢,而依教实修。


依止善知识以后,首先要放下傲慢心,然后按照上师的教言一步步地学修。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学习和修行。

傲慢的山顶,留不住功德的清泉。傲慢心是发菩提心与证悟的最大阻碍。作为佛陀的后学者,我们应放下世间的身份、地位,放下傲慢心。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是高知,就放不下面子,不愿磕头,不想念咒,认为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念阿弥陀佛,这样永远无法证悟空性。

在佛教团体中,我们无须知道别人的身份地位,这样也可以防止傲慢心的生起。无论是妇孺皆知的巨星,重权在握的高管,学富五车的学者,还是富可敌国的大亨,如果真正想解脱,首先要忘掉自己的世间辉煌,低调内敛地进入课堂,谦虚谨慎地从头学起。在消灭贪嗔痴,生起无上智的道路上,世俗的荣誉一文不值。

历代上师们在培养弟子的时候,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折磨有培养价值,将来堪当弘法利生重任的弟子。表面上看起来很残忍,实际上是为了打破他们的傲慢心,让他们堪为法器,增上修行的功德。但对一般的弟子,就会用大众化的普通方式,让大家好好学习,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可以了。



四,潜心闻思后不要空口虚谈,而要解义实修。

超越闻思阶段以后,应立即去修行。

闻思固然非常重要,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投入到闻思当中。现在有些佛教徒在学五部大论,这本来非常好,但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如果不实修,就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只懂得道理,行为上却力不从心。夸夸其谈,却从不付诸实践,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法油子。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烦恼和压力。如果学了很长时间,却没有解决压力、痛苦、焦虑,很多人就会对佛法丧失兴趣,并从学佛的队伍中退失。

闻思需要多长时间呢?就像做饭和吃饭,做完一顿的分量,吃完以后再去做。如果一下子做了很多饭菜,吃不完就会变质、浪费,最好现吃现做。修行也是一样,最好现学现修。修人身难得的时候,当所有的思维方法都了然于心以后,此阶段的闻思就已经到位了。等到修寿命无常的时候,再继续闻思,之后继续修行。就这样一步步交替学修,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突破觀念枷鎖 不再互相折磨


這幾個月,許多人呼籲社會要停止暴力,也有人從暴力背後的情緒着手,希望警察和示威者不要互相仇恨。但現實卻是暴力一直在升級,警察和示威者的對立日趨激烈,顯然那些勸告不起作用。局勢不斷惡化,怎不叫人心急如焚?
眾所周知,示威者之所以逐漸走上「勇武派」之路,並由「勇武派」逐漸採用極端暴力的手段,一個重要成因在於「和理非無用論」。因為一句「是你教我們和平遊行是沒用的」,不但許多示威者相信要手段升級,而且許多「和理非」因而不反對甚至認同暴力衝擊。
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中,由起初施放催淚彈,社會也有爭議,到後來催淚彈、布袋彈等如雨下,甚至發生了警員用實彈制止示威者攻擊的危險事件 ,「藍絲」均全情力挺。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既然較溫和的方法未能驅散示威者,便須手段不斷升級。
「溫和手法未能達標」的觀念
不難看見,暴力升級的原因有一個出奇的相似之處,便是較溫和的手法未能達到目標。在大家的道德認知裏,認為即使警方未能驅散示威者,也不能因而訴諸不合法武力,即使和平示威無法爭取訴求,也不能合理化暴力襲擊。但現實中,「黃絲」、「藍絲」都陷入這種觀念的枷鎖之中,以「較溫和手法未能達標」為由,「和理非」不反對勇武衝擊,「藍絲」支持警員強硬回應「勇武派」,當衝突中雙方使用的武力升級時,這個理由便更加有說服力,繼而成為他們再進一步加強武力之理據。
這解釋了為什麼「藍絲」以為「暴徒」的行為會令民意逆轉,但民調卻顯示它在現實中沒有發生;「黃絲」以為警察的武力會令「藍絲」反感,現實中也非如此。相反,正因為社會走不出上述的觀念枷鎖,暴力升級不但不會令人立場改變或意見趨同,更會令到仇恨以螺絲形態上升,加劇惡性循環。
許多人都知道,能令「和理非」消氣的是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而根據民意調查,社會亦有理由相信,他們不少人會因而暫停上街,甚至幫忙呼籲「勇武派」棄干戈,屆時警方驅散示威的工作便會易辦得多。《香港01》亦一直倡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讓社會早日放下心結。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在政府未肯回應訴求之前,社會可以做什麼,阻止「勇武派」和警察繼續在街頭上互相折磨、手段升級?
即使未有答案也須突破觀念
如果我們均認同,即使政府未肯回應訴求,我們也不應該讓社會繼續互鬥,讓香港人互相折磨甚至賭上生命,我們便別無他法,必須跳出「以暴易暴」的思想枷鎖。這個說法,驟聽之下無疑是沒有說服力的,雙方都必然會反問:不武力升級,那怎樣達到目的?毋庸諱言,沒有人會有答案。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沿用舊有的觀念、繼續支持暴力升級,同樣達不到各自的目的,而且令情況一直在惡化。既然如此,即使我們沒有答案,也須突破觀念枷鎖,摒棄武力升級之迷思。
因為人的心理作崇,我們很自然地會對「敵人」的意見而反感。因此,能夠勸說「勇武派」放棄暴力手段的,唯有他們的「和理非」同路人;能夠提醒警察執法時切勿「過火」的,也只有一直支持他們的「藍絲」。
這種勸架之詞在當下的香港,必然會被視為迂腐或蒼白無力,但當我們認真回想這三個多月以來暴力如何成為惡性循環之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那種觀念上的枷鎖令社會在互相折磨,一直走不出這場困局。任何一個視香港為家、希望香港好的人都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其位置,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嘗試叫停這場悲劇。
我們更要向政府重申,必須徹底改革施政。就當前的警民關係,社會可以具體建議如何改革警察投訴及監察機制;而要消除使社會怨氣積聚的深層次結構矛盾,當局應成立「深層次改革委員會」,全面檢視經濟、政治各方面的積弊,尤其要摒棄長年奉行的自由放任經濟模式,承擔起社會治理的應有責任。市民投放在街頭抗爭的汗水和心機,應用來監督政府工作。

認清香港的現實與出路

近日有名為「ideas for HK」的組織發起「百萬求一路」的廣告,以百萬元頭獎徵集能解決香港當下困局的意見。如果真有一條「錦囊妙計」能令香港當下困局迎刃而解,價值恐怕不止百萬千萬。現實相當清楚,香港的問題並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即便能夠通過極端手段達到「止暴制亂」目的,也不代表民怨就會消失。解決毫無指向並漸成「常態」的街頭暴力固然為當務之急,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必須要想清楚這些街頭暴力究竟想將香港帶向何方,才不致於在名為「世界」的大海中迷失。

反修例風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早已經與觸發亂局的《逃犯條例》修例沒有多少關係。雖然示威者經常將「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掛於嘴邊,但部分訴求不切實際,其他的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而不同示威者之間關注的事情和層次也不盡相同。一部分示威者將焦點放在警隊,認為他們使用過度武力,但換個角度看,警察不承擔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又是否會被指責為失職?個別警察在執勤時或許犯過錯誤,嚴重的更需要追究,但並不等同整個警隊一文不值。一些極端主張認為應該解散警隊,但理性告訴我們,這種要求只能視作開玩笑;另有一部分人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擔心香港會失去「自治」,但無法提出務實可行的替代選項。

不同訴求者的心願也許殊途同歸,都是希望香港變得更好,然而,無論是激進示威者與他們的同情者,還是對立者,提出訴求時都必須去情緒化,否則根本無法解決當前困局。建設美好的香港應該建基於對香港各種現實的正確認知上,而非寄託於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香港」。例如,解散警隊可能真的會讓一部分人大快人心,但誰去保證香港不會陷入更無秩序的混亂局面?重組警隊說得容易,但如何重組,重組後激進示威者口中的「警暴」又是否會自然消失?

「勇武派」愛說「是你教我們和平遊行沒用的」,但細想一下,暴力示威就真的有用嗎?(羅國輝攝)

盲目鼓吹不可行的建議,只會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無助於推動務實尋找出路的討論。相對於警隊的討論,更深層的問題是要如何處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不信任和各種焦慮。由於各種不盡人意的事件,如銅鑼灣書店以及最近的修例風波等等,港人擔心高度自治受損、對政府管治徹底失望,寄望落實普選可帶來改變。實現普選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香港政制發展藍圖,但大家叫喊口號的時候,又是否認真思考過應該如何實事求是地推動政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真普選是否就會讓一些不信任「一國兩制」的人恢復信心?恐怕未必,至少不會因為香港有了真普選,人大就不會釋法去阻止「港獨」政客參加選舉,又或來香港的內地自由行旅客就會減少。事實上,既然珍惜「一國兩制」,絕不能以想像論事,而是應該理清當中的真假命題,如果認為真普選會達至「完全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那就只能是癡人說夢。

上周六民陣舉行「佔中」五周年集會,再度提出重啟政改,政府即晚發新聞稿回應稱會審時度勢,「按照《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和決定推動政制發展」。不少人也許會覺得這些話是敷衍,但若拋開抗拒情緒冷靜去想,它是在向政改說不,還是鋪開了一條可以前行的道路?如果政府再次重啟政改,大家又是接受如「8.31方案」的人大決定?另一個實際問題是,政府列出的啟動政改要求可以迴避嗎,香港制訂普選框架時可以完全不尊重中央的意見嗎?

香港與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平行概念。先不論政治上,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沒有權利去否定中國行使主權的安排。在實力上,香港與中國相比更不對等,如果誤判形勢,很可能葬送香港人的福祉。有部分焦土論的支持者認為,香港對內地至關緊要,內地一旦失去香港的獨立經濟地位,經濟便會一落千丈,對外交易、集資等都無法順利進行。正是由於有這種淺薄的「自信」,這部分人會認為無論「勇武派」如何破壞香港經濟,內地也不敢動搖香港的地位;只要他們對香港的經濟作出夠大的破壞,最終中央便會向他們妥協。

然而,這種毫無理據和一廂情願的判斷是否合適呢?香港對內地當然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但將其理解為無可取代卻背離事實。香港回歸議題擺上枱面之初,不少香港人及英國人深信正在開始改革開放的內地需要香港,因此深信北京一定會接受主權換治權,讓英國繼續管理香港,歷史發展已經證這種想象是愚蠢的。連外國媒體都承認,香港的經濟重要性日漸下滑。《紐約時報》最近關於香港的報道就指出,香港作為內地對外的窗戶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內地一些大城市正漸漸取代香港在貨運、金融的地位。

逃犯條例修訂引來大規模示威,更可能會在多個層次影響到香港經濟。(羅君豪攝)

再細心思考,香港的重要性從來就是因為接近大陸,加上從西方學習的制度,才得以左右逢源。在香港的不少國際企業並非看上了香港的市場,而是以香港作為橋頭堡打進內地市場。香港今天尚有一些優勢,但如果如某些人所言,斷絕香港與內地的來往,那恐怕這些以盈利為目標的國際企業,就不得不重新考慮香港的作用了。有些人甚至天馬行空,提出計劃要購買一個海島,讓香港人搬到島上自治,這已不能稱為想像,而是侮辱港人智商的幻想。

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認清香港現實並一定能幫助我們馬上尋找到出路,但卻是其先決條件。對於我們想爭取的,應該用何種方式,香港人必須謹慎思考,而非只是感情用事。我們是否甘願為了這些問題,義無反顧付出一切,得到的卻只是一場空?大部分香港人應該只是想爭取《基本法》所承諾港人的自由和權利,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務實在《基本法》「一國兩制」的框架內,合法合理地尋求解決方案,同時盡《基本法》規定的義務。

香港就如一艘正要遠洋航行的帆船,能保障我們航行到終點的並不只是滿腔熱誠,更不是滿腦子幻想,而是要有見識的舵手、各個水手的配合、以及正確的地理知識和適切的東風。

美國不會解放香港

美國不會解放香港

【文:Samantha Klein,譯:Sallie Lau
每當我在香港遊行示威上看見美國國旗,我便感到不安。我是一個在香港長大的美國人,今年夏天跟香港人一起抗爭,深深地被香港人的時代革命打動。過去三個月,香港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聲音展現了極大的勇氣和創意。可是,我認為繼續尋求美國特朗普政府幫助來liberate HongKong」是一個極度危險的行動。可以說是一種誤導。

11 日,大家都在接機,向遊客分發文宣。1213 日,我們塞爆機場,停止了機場的正常運作。我第一次跟手持美國國旗的示威者碰面就是在機場行動上。通過對話,我才知道,對於這些示威者來說,揮舞美國國旗是一種對美國致謝的表示。他們想多謝美國考慮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然而,我認為如果香港人真的要向美國致謝,除了揮舞美國國旗和高唱美國國歌意外
還用很多挑衅性較低的致謝手法。當我問他們為何會決定使用美國國旗時,問他們難道這樣不會加強中共對香港「結交外國勢力」的指控嗎,他們竟聲稱沒有人會愚蠢到相信這指控,完全無視了香港和世界各地還有很多人會利用這種推理來駁斥示威者的五大訴求。

隔天,他們的訊息變得更加清晰,把「TRUMP PLEASE LIBERATE HONG KONG」的橫額掛在接機大堂的中央。他們跟我說掛這些橫額和國旗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代表著民主自由的理想。當被問及為何不揮舞其他民主國家的國旗時,他們解釋說,像加拿大和瑞典這樣不夠強大的國家,是不能對抗中國的。當他們被問到把新移民放進集中營的特朗普如何比習近平好,他們說中國是一個邪惡的共產主義國家,而特朗普是被人民選出來的領導人。那時我才明白,對於他們來說,這場革命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帝國霸權之爭。這是麥卡錫政治主義(McCarthyism)在2019 年的復興。這是所謂正義自由民主捍衛者的美國跟所謂邪惡的共產主義之間不合時宜的爭鬥。

我們這樣全心全意地接受美國作為保護人權和民主自由的仁慈力量,是我們對美國過去的地緣政治鬥爭的誤解。我們可以以1954 年危地馬拉政變為例。當時,危地馬拉總統雅各布·阿本茲(Jacabo Arbenz)向貧窮的農民分發土地,激怒了該國的精英和美國聯合水果公司(American United Fruit Company)。這些精英得到美國在背後的支持,推翻民主選舉選出的領導人。此後,危地馬拉經歷了40 年的極權統治,飽受了40 年的內戰。在這四個十年裡面,超過20 萬土生土長的危地馬拉人被殺1,而美國則於1964 年在巴西,1973 年在智利和阿根廷,繼續實施干預和罷免民主選舉選出的領導人的戰略。與此同時,美國亦於東南亞干預後殖民政權,因此導致了1955 年的越南戰爭,造成大約100 萬越南人2萬柬埔寨人萬名老撾人死亡4

美國會繼續在中東地區進行這極權般的干預。而現在,美國不僅直接地使用軍事干預來影響其他國家,美國公司也會為中國等獨裁政權提供武器和軍事設施。就在今年,前美國海軍及現任美國教育部長Betsy DeVos 之弟Erik Prince 創立的公司Blackwater,跟中國簽了一項協議。Blackwater 會在新疆建立軍事訓練營。新疆就是中國拘留數百萬穆斯林維吾爾族人的地方。香港警察用的催淚彈亦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 NonLethal Technologies 製造的。

從此可見,美國政府中的一些人完全不關心香港的人權和自由,他們只是在爭奪全球霸權,只在乎戰勝中國。 在美國假惺惺地讚揚香港抗議者為政治自由奮鬥的同時,他們的公司從新疆和香港受專制鎮壓之中賺大錢。日,成千上萬的香港人包圍了美國駐香港領事館,揮著美國國旗,呼籲美國支持香港。就前幾天,黃之鋒跟何韻詩在美國國會上就香港的情況發表講話,要求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叫美國每年重新審視香港是否仍然有足夠的「自治」去享受美國給予的特殊待遇。

我們不應該呼籲美國捍衛香港的人權和自由,而應該繼續堅持和彰顯香港本土的民主領袖。我們應該繼續向那些為香港警察和中國提供武器的公司施加壓力,亦應該接受世界各地的民主組織的幫助。但在尋求美國政府的支持之前,我們應該慎重考慮美國歷來以「民主」為由而作出干預的記錄是否真的捍衛到香港的自由。

1 McAllister 2010,pp. 276–281.
2 Charles Hirschman et al.,"Vietnamese Casualties During the American War: A New Estimate",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December 1995.
3 Heuveline,Patrick (2001). "The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Mortality Crises: The Case of Cambodia,1970–1979". Forced Migration and Mortality.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pp. 102–04,120,124. ISBN 978-0309073349.
4 Obermeyer,Murray & Gakidou 2008

莫樹錦:罕見靶點

莫樹錦:罕見靶點

標靶藥物盛行日子中,肺癌病人若找不到基因靶點,常會感到氣餒,好像老天很不公平,患癌已夠苦,沒有靶點便苦上加苦。

可是,大部分病人未能明白「沒有靶點」為何物?基因靶點測試(Genetic Testing)是昂貴事物,故此公立跟私家醫院取態不一,按美國跟歐盟專業組織提議,EGFRALKROS1BRAF V600E四種基因,而香港大部分公立醫院只選最常見的EGFRALK,惟個別醫院也會考慮測試ROS1BRAF

事實上,還有其他新進靶點被忽略,其中包括HER2RETMET14 SkippingNTRKKRAS,病發率較低,每項只有百分之一至三左右,再加上藥物只屬實驗性,故尚未登大雅之堂,但當病人沒有其他選擇時,發現罕有靶點便可能是天降佳音。

例如,針對RET的標靶治療,便在今年九月世界肺癌大會上大放異彩,新藥LOXO 292終極結果出爐,有效率達百分之六十八,而中位無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高達十八個月,對腦部轉移也相當有效,這結果對RET陽性肺癌病者實是佳音。

故此,當醫生說找不到靶點時,便要問找不到哪些靶點,常見的找不到,便要考慮罕見靶點。生死攸關,絲兒希望也不可放過。

撰文莫樹錦

欄名醫筆稱心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國際肺癌權威、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近日獲歐洲腫瘤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簡稱ESMO)頒發「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表揚他於肺癌領域研究對全球帶來重大貢獻。此獎項乃國際間給予癌症研究人員最高的榮譽和肯定之一,莫教授是首名獲此獎項的華人。學會形容莫教授是「腫瘤學的一個傳奇」,是全球第一人將「個人化治療」的概念應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莫教授多年來致力研究肺癌的生物標記,他的多項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莫教授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肺癌已變成可治療疾病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於1996年返港並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以往晚期肺癌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化療,但化療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傷及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數月。

莫教授於2009年發表IPASS研究(IRESSA Pan-Asia Study),以亞洲的非吸煙肺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此乃全球第一項研究證實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接受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化療優勝,正式確立標靶治療為EGFR基因變異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其後,莫教授又於2014年證實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ALK陽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

基於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現時確診晚期肺癌的病人,首先要接受基因測試,確定是否EGFRALK基因變異,才決定治療方案。如果是EGFRALK基因變異,第一線治療是標靶藥。醫生會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選擇用藥,實踐「個人化治療」的概念,幫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和更長時間。

由於癌細胞會「進化」的關係,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一段時間,會開始呈「抗藥性」,需要轉藥。莫教授在他的研究提出肺癌病人需要持續地監測「癌症進化」的情況,若接受標靶藥治療後又再出現基因突變,應對症下藥,以持續優化治療方案。

此外,過去病人如果找不到任何驅動癌基因,或沒有適合標靶藥物,只有選擇化療。近年免疫治療出現,為病人帶來更多選擇和希望。免疫治療的應用也是莫教授的研究重點。

多年來,莫教授領導多個重要的大型跨國研究,並於頂尖醫學期刊如《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刺針》(The Lancet)等發表逾220份著作。在2016年,他發表報告證實EGFR基因變異之肺腺癌患者,如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再出現基因突變及抗藥性,可透過新的治療模式,將癌症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此項研究於2017年獲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選為十篇「2017年度最受矚目研究文章」之一。

首名華人學者獲此殊榮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因著於肺癌研究一再取得重大突破,並影響全球肺癌治療方向,莫樹錦教授近日獲全球最權威癌症醫學會之一的ESMO頒發「終身成就獎」,是國際間給予癌症研究人員最高的榮譽和肯定之一。

對於獲此獎項,莫樹錦教授表示:「我衷心感激ESMO授予我這個榮譽,也要特別感謝香港以至全球每位和我一起努力的研究人員過去20多年來的無私付出及支持。這項殊榮不僅令我感到極大鼓舞,也是對亞洲學者及他們就肺癌個人化治療研究作出貢獻的一份肯定。」

在頒獎禮上,莫教授特別指出兩件對他極具意義的事— 「友誼」和「合作」,他表示:「作為醫生和研究員,我的工作是為病人帶來希望;而我的成就便是與志同道合的戰友攜手創造希望,一起向肺癌宣戰。」

ESMO院士及獎項遴選委員會主席Evandro De Azambuja教授指出:「莫教授是腫瘤學的一個傳奇。他是全球第一人真正將『個人化治療』的概念應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他的多項研究成果已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奠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除了向莫樹錦教授頒發「終身成就獎」外,ESMO本年度同時向現職美國MedImmune 高級副主席的Jean-Charles Soria教授頒發「ESMO大獎」、來自哈佛醫學院的Pasi A. Jänne教授頒授「轉化研究大獎」,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行政總裁Margaret Foti頒發「傑出女性腫瘤學者大獎」。

有關歐洲腫瘤學會
歐洲腫瘤學會(ESMO)是腫瘤學領域上最大的專業團體之一,極具領導地位。學會擁有超過18,000位、來自全球逾150個國家或地區的腫瘤科專家,是腫瘤學教育及資訊的參考指標。ESMO通過促進綜合癌症護理,支持腫瘤科專家的發展,兼倡導全球可持續的癌症治療,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