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正确地回向可以快速圆满资粮!

正确地回向可以快速圆满资粮!

索朗慧光 


我们经常讲三个殊胜,回向殊胜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修什么法,即使仅仅念诵一遍“阿弥陀佛”,也要具足三个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
  
善根回向的利益非常大。若是善根不回向,善根不能增长,它的果报仅享受一次或两次就穷尽了,利益非常小;若是善根回向给菩提了,则时时都能增长,它的异熟果直至成就佛果之前都不会穷尽。

若是不回向,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嗔恨心或到处去宣扬功德,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无法存住;若是回向了,即使生起了邪见或嗔恨心,功德也不会毁坏,也能存住。

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实际就是回向给法界,就等于把善根福德存在了法界银行里,是最安全的,永远都不会被摧毁。若是不回向,善根不能圆满。

因为积累的每一个善根、福德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若是不回向,就没有后行回向殊胜了,所以善根、福德就不能达到圆满。若是回向了,善根、福德能立即圆满。
  
回向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回向给一切众生。若是仅回向给某某众生、某某地区的众生或某某类型的众生,则不究竟、不圆满、不殊胜。回向给三界一切众生才是究竟、圆满的;

第二、为了众生都能解脱成佛,能成为众生解脱成佛的因缘,即善根、福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一切众生能够早证菩提,早日成就,圆满佛的果位。究竟圆满的回向,就要具足这两个要义或条件。
  
回向众生得到吃的、穿的、用的,或者得到一些神通、神变,是不究竟、不圆满的。因为获得的果位不圆满、不究竟。回向子女能考上大学,回向某某能身体健康,这都是小事,别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回向。

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给圆满菩提,这样,包括了所有的众生,所有的利益,多究竟啊!

学佛修行就要把目光放远,把心量打开,把心胸敞开,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心胸狭隘。不要以狭隘的心胸做回向,那是不究竟、不圆满的。
  
最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回向。回向的对境,所回向的善根和回向者自己,这叫三轮。三轮都是无我、空性、无缘的,在这样的见解、状态中做回向,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现在,作为凡夫,肯定做不到三轮体空的回向,但是可以做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即“过去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

未来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现在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

”或者可以用“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偈颂回向。
  
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根福德,都要毫无保留地做回向。回向的功德和利益非常不可思议,能够迅速地圆满资粮,到达彼岸,成就无上大圆满的境界。


從我的iPhone傳送

注意!这一段是禅宗心印。

注意!这一段是禅宗心印。

南怀瑾先生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mi宗的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心法。
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体会,一切的思想感觉都是假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知幻即离”,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个什么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谓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灭法,也是梦幻空花,这些一概不用。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这就是如来觉性。例如我现在讲话,各位闭着眼睛听,耳朵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幻的,已经没有了,用不着再用个方法去掉声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声音的知性不空,本来就在,“亦无渐次”,不管你修不修,他还是一样听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没有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来一切众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净土。
有些人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个道理我懂,不过,还要慢慢修。对这些人,我怎么办呢?我只好说你讲得对,完全对,慢慢修,修到天边与海角,总归有一天修到啊!因为他没有气派,说到了就到了嘛,对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信什么?信我这个我,清净圆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把佛法说完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普巴扎西仁波切~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普巴扎西仁波切~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奥明宫学馆 


弟子:顶礼上师!特别修行五年以上的人,也包括我们自身,就感觉修一段时间之后会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有的导师就建议“你这是福报不够,赶快去供灯、去放生、……”

普巴扎西仁波切:我想,讲这句话的导师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福报的,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福报,福报总称为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尤其我们现前所修的法,就已经圆满具备了福慧二资粮。

我们先举个例子,六度波罗蜜的前五度为积累福德资粮,第六度般若波罗蜜为智慧资粮,若不能同时培植福慧二资粮,单单凭借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成就的时间就经历得太长了。如同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的道理,其原因就是仅凭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那历经的时间可就长了。

但是我们现前在一瞬间当中即能积累福慧二资粮,而成办二身之境界,那时间可就减少很多啦。如果这样都不能积累资粮,我就不知道真的供个灯、供个水、放个生就有资粮的,真看不出来。所谓的资粮指的是什么呢?

清净个人的业障,令一切本具有的功德增上就叫做资粮增上。如果连我们所修的法都改变不了的,其他的善行真的就是一种借口的,完全不懂什么叫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唉!也就是这么说说的,因为现前这样的人太多了,也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中,比如,他平常修行的观念主要是放生,如果不是一位真正的导师,他决定会排斥其他的行为,甚至时时都会讲解:如果不这样去做的话,那什么都做不了……有时候这么乱引导弟子,过失可就大了。

我们通常并不提倡天天去放生,当然也不提倡无法调伏内心的人天天去调心的,那怎么办呢? 

在调心作为根本的同时,陪同着一些辅助,如放放生啦,做一些善事。这一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诸多教言当中讲过的,就是说即便你已立于百部归一名的立场,但是平常还是要多行持一些善法,做为辅助来迅速成办解脱,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若要是单单把某一件事情排斥在外,仅仅提倡某一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我想这个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

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一)菩萨摩诃萨于佛无着,不起着心;于法无着,不起着心

  佛是觉悟,对觉悟也不可起执着的心,那就告诉我们对一切境界都不可执相。是要我们借着佛像,对觉悟起恭敬心,借着经典对真理起恭敬心,藉六合敬对清净起恭敬心,就表示对三宝真正的恭敬,这种恭敬是完全出自于内心的清净,它是完全平等的,这才是真正的不执着。所以对于佛像是要放下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恭敬之心必须要有,但执着之心就不可有,不可因恭敬而起执着。现在的人是非常执着佛像,他把佛像当成佛来恭敬,这就是执着。这就是一般人在强化三宝的功能时,把三宝拟人化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把三宝虚构了,而造成错误。
  佛是觉悟,它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没有错的,但觉悟是从不执着中产生的,就是在双泯中产生的,这里没有一丝丝的心意在行,它完全自然产生的,如果我们执着有一个可觉悟的,就会变成“绝误”,所以觉悟是不执着的。法是真理,我们追求真理的心不变,但不是对真理生执着。因此觉悟或真理,都是要能灵活应用的,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一切人事时地物是瞬间变化的。
  我们在楞严经中看得很清楚,波斯国王三岁到六十二岁,所见到的恒河水,在表面上似乎不变,事实上恒河水是不停的流换。这就告诉我们,整个生命的总体是恒动的,我们的起心动念,无有一刻停止,所以每一个人的生活是永远新鲜的。但凡夫从表相上看就无法知道,只有修行人是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得到的,且能维持在那种新鲜的心境里。凡夫体会不到,因此就生活在周而复始,极为无趣的生活模式中,因而被旧有的意识形态框住,而无法了生死、出三界。
所以学佛有如此大的福报,原因就在此,因此不论是觉悟或真理,在适应生命总体的运作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在新鲜感中,保持在活泼性中,就能够念念融入一切境界中,就会对生命的美妙赞叹。否则就会过着亳无意义的日子,那就没有办法跳脱六道的牢笼,那只好继续六道无尽轮回了。而我们今天就是有这种觉醒,所以要打破旧有牢笼,重新过一个新的生活,这称为了生死、出三界,不再轮回。

撷自《八十华严——离世间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习笔记 | 米拉日巴尊者开示: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

修习笔记 | 米拉日巴尊者开示: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

迁徙Tibet


米拉日巴尊者的行住坐卧都能转为道用来修行,所以,他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的生活中有实执、有贪著,还要造恶业,很难与道相应。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多修上师瑜伽,当上师瑜伽修得比较圆满时,一切不离上师之相,不论在山上在城里,在车里在街上,在哪里都能将一切视作上师的加持与显现,这样修下去,修行自然会增上,生活也很快乐。

在这种修行人面前,除了上师的加持及赐予的悉地以外,不会有任何魔障。但有些人在依止上师时,因为不懂这样去修持,像上面说的,好的时候认为是上师加持,稍不如意时就担心:“是不是上师不高兴?是不是上师舍弃了我?”甚至会疑虑:“是不是上师故意诅咒我?” 我认识的一个居士就是这样,她依止了很多上师,但同时也有很多顾虑,经常怕上师不高兴。后来我开导她说:“上师又不是一个小女孩,你不用担心。”她把这句话记住了。



几年以后她对我说,在她听我传过的所有法中,这一句话对她是最管用的。她本来有很多担心,但一想到这句话,心里就宽敞多了。 其实真正的上师,怎么会有嫉妒、心胸又窄、动不动就不高兴呢?不会这样。以前我刚开始依止法王时,也常常心存忐忑:“太亲近上师的话,上师会不会烦?还是不去吧。但不去的话,上师会不会想为什么我一直不去他那儿?” 不过,想来想去心也定了,既然上师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只要我尽心尽力地行持,上师也不会那么“小气”。当时我也安慰自己说:“上师又不是小姑娘。”当然,“小姑娘”也不一定都很计较,只不过人们经常这么说而已。

因此,修行时尽量去掉这些不必要的顾虑,只要你将一切视作上师的显现,一心一意修上师瑜伽,修行肯定会很成功。上师瑜伽不仅要入座修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也应当时时修持。比如,不论你要去哪里,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
这样一来,你走了多远,每一步也都成了转绕的步伐,功德非常大。因此,修行境界好一点的人,不一定非得关起门来闭关、坐禅,即使是发心、做事,甚至是行走于大城市的街道上,也还是可以观修。安坐时,你应该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观方法),作为祈祷的对境。这时候,你可以静静地观修,比如观想上师放光赐予加持等;即使在和别人交谈,也可以将自己的言语观成对上师的祈祷文……

总之,不论你坐着做什么,上师始终在自己的头顶上安住。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这里观想的要点,就是显而无自性。不是以实执的方式,一定要观想在喉咙里具体某个部位,你只要很恭敬地想一下,在喉间、饮食的献新部分、供养上师,这样就可以了。



对密宗生起次第稍有了解的人知道,所有观想都应该去掉实执,不是有个特别坚固的东西,“就在那个位置”、“他就坐在什么上面”……不需要这样考虑很多。其实,当你明观上师的时候,不论观在头顶、喉间还是心间,随着意识的刹那刹那转变,上师莲师也会自在显现。因为莲花生大士无处不在,你观在哪儿,他就在哪儿。只是我们不观想而已,不观想的话,上师以及上师的加持,的确离我们很遥远。

因此,对任何一个修行人而言,与上师、本尊及诸佛菩萨相应的方法,就是靠观想。如果你能常常观想、时时忆念,那佛菩萨也就住在你的面前,恒时保佑你、守护你,刹那也不曾离开。否则,只是口头上念一念,心里从来不忆念、不观想,那除了种点善根以外,你所希求的加持或悉地,是很难现前的。躺下时,要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

“所知入瓶”是大圆满的术语,是说将一切万法就像融入宝瓶一般,融入自己心间的明点,最后明点也融入法界。此时就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这一修法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不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观。

如果觉得把上师观在心间不好观,就观在头顶,观想上师在你头顶的光圈中安坐,这样也可以。敬摘录 《前行广释》


從我的iPhone傳送

学佛要智信,不要迷信(中)

学佛要智信,不要迷信(中)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接上文)
师:我们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的话,鼻子有没有呢?鼻子也是完全无法存在的,是不是?
佛陀说“空性如芭蕉树一般”。我们从小学空性的时候就是用芭蕉树这个例子,但是我们藏地不长芭蕉树,所以我没见过。后来我去了海南,专门去农村采了一棵芭蕉树。然后我自己就剥这个芭蕉树,剥一层皮又是一层皮,剥一层皮又是一层皮,全部剥完了啥都没有了,它没有核心的东西,是不是?如果用芭蕉树这样的分析方法,鼻子的皮肤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肉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血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涕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的神经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鼻子里面的血管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骨头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骨髓是不是鼻子?
弟子B:不是。
师:这些都拆分了之后有没有独立的一个鼻子呀?
弟子B:没有。
师:然后,把这些东西和合起来了,是不是鼻子呀?
弟子们:不是。
师:为什么?
弟子B:只是把它称为鼻子。
师:对,把这些和合起来以后,我们给它贴个标签叫鼻子而已,其实它不是鼻子。假如说这一束花,每一种花都不是鼻子的话,这些花合起来也不是鼻子,是不是?一样的,我们的血肉都不是鼻子,合起来也不可能是鼻子,只是把它叫鼻子而已,是不是?这个“鼻子”完全是假名安立而来的,我们叫它鼻子而已,是不是?这个可以叫现相。
现相是什么呢?跟做梦一样。假如说你做梦飞到北京了,在梦里你还是需要买票,过安检,然后飞机起飞、降落等等。但实际上你在床上没动过,翻身都可能没翻过。实际上梦里感受到的一切都不存在,但是你在梦里的感觉来说,一切都是存在的,是不是?就这么虚假,但我误认为是真实的,这个叫现相。现相全是虚伪的,假的。
实相不是假的。什么叫实相呢?我们把这些都拆分了,完全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鼻子,所以观音菩萨说没有鼻子,这就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说的。实相是不会变化的,现相是我们一拆分就变了,是不是?
我们从小到大,父母教的或者老师教的,这个叫鼻子,然后我们就无条件地这么承认了,这么认为了,这叫人云亦云,是不是?
弟子D:约定俗成。
师:除了这个以外没啥根据呀,是不是?没啥根据,没啥道理,但是我们还是这么一直认为下去,其实这完全是虚伪的,完全是假的。
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或者学佛以后没有这么详细分析的话,认为鼻子完全是实有呀,因为我也摸得着,也看得见,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这些理由都不可靠,但我们还是这么认为,是不是?
这么分析之后,会知道观音菩萨说得太对了,这时候我对观音菩萨所说的话相信,就是有充分理由的,不是因为他是菩萨我就相信他。我不相信自己,是因为我的理由仅是人云亦云,除了这以外没有啥理由,所以我不相信自己。这样分析之后产生的确信叫胜解信。
(未完待续)


從我的iPhone傳送

修忏之后的奇妙变化。

修忏之后的奇妙变化。

凈界法師

我们不要讲的太广泛了,就讲你的生命体好了,你这个五蕴身心,扣着你的生命体。我们的生命体有各式各样的生命体,有男人的生命体,有女人的生命体,有天人有三恶道,有各式各样的身心世界。这个身心世界当然是不断变化,像流水一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整个变化的因缘主要是以一念的心来决定的,所以蕅益大师说,一念的迷生死浩然,一念的悟轮回顿息。我们生命的苦乐,整个变化的因素,是一念心性的迷悟来决定的,是这个意思。
一念心性的迷悟,来决定我们的快乐和痛苦。如果我们曾经修过忏,你会有这种感觉,你曾经很认真的拜忏,这个拜忏,内心当然就是思维过去的罪业,内心当中曾经累积了过去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罪业在我们心中,使令我们感到不安、恐怖、痛苦,当然这个罪业也有花报,会让你有很多很多的病痛,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出现。我们修忏的时候,你不断的忏悔,诃责自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时候你的所观境,是观察你过去所造的罪业,然后你内心当中是用诃责的心情来诃责,慢慢的...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到你的内心会有变化,你内心当中,从最初的躁动的心情,慢慢的那个恶念的相续,会被你诃责的因缘停下来,内心先表现一种寂静清凉的境界出现,同时你发觉,当你的内心变化以后,你整个外在的环境也开始变化,你的病痛也有一些贵人出现,帮你治好,你过去的一些逆境也自然的消失掉;
那么你会想,我在修忏之前跟修忏之后,生命体产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这句话,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为你修忏之前,那个所谓的“你”,跟修忏以后那个“你”,内心的状态不同,所以它表现出来的生命现像也就不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是整个大乘佛法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我们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從我的iPhone傳送

夢參老和尚:不要在五欲上滿願

https://youtu.be/0yhuSjZvXQI(自己進入去聞思)

(註:五欲,這個詞用得好,「財、色、名、食、睡」,顯宗稱為「地獄五條根」,那樣說,就是叫佛弟子要「斷根」,才有機會生起「出離心」,人對世間依戀,很正常,因這𥚃是「欲界,」,有物質存在,物質可令閣下「五藴得以愉悅,這「五藴」包括色、受、想、行、識,我聽個有朋友在身邊打妄想,想到一些喜愛的食物、女人、男人,想下都「開心」(gratification),即快感,君不見多年來娛樂粉絲迷戀偶像,什至瘋魔,打鬥愛欲幻覺都可以出來,可能眾生「五藴」滿足乃生命之原動力,很多宗教都提倡「信、望、愛」,佛教就提倡「信、願、行」,「望」或「願」基本上就希祈,本來一個信徒,「有求所得」之心也是很正常,一個人就是生命有所缺乏,無論是缺乏金錢、健康、親情、愛等等,自然就要祈求,簡單而言,行善積德的古話,是求「有漏福德」,人積善行善,確定是有「回報」的,但基督教是「人天乘」,做完善人升天,天福享盡又要跌下來了,沒有永恆這回事,我見過很多信基督教的人,財富是有的,但死前仍懐著滿身遺憾或怨憤離開世界,我很難想像這種信徒死後能否得到「永生」(永恆的生命)。回頭說佛教徒,「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是很多舊地區信佛的依據,這種「求福報」的心態去信佛,稱為「有毒」或是「有漏福德」,盡管求到也是「有漏福德」,就如當年梁武帝做了很多僧寺供養,問達摩祖師他有否功德,達摩直言沒有功德,歷史事實他是餓死終老的!

夢參老和尚的建議是人不應向五欲求,因有漏福德往往騙人的,只貪表面,苦難一來,就是逆緣真考驗,要有智慧地信佛,信得正確正見就自然會生智慧,懂判斷事物!)

“时间和象”是古中医真正的奥秘

“时间和象”是古中医真正的奥秘

五味学苑 

L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源于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和思考,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传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用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医的精髓在于“象数”,即用象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数来量化和计算事物的变化和关系。时间和象是中医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医的整体观和动态观。

什么是象?

象,是指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状态、现象等,是事物的表象和映像。中医用象来描述人体的各个方面,如舌象、脉象、脏象、证象、药象等,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天象、地象、气象、物象等。象是中医认识事物的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等方法,中医可以从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数?

数,是指事物的数量、度量、比例、顺序、关系等,是事物的数理和运算。中医用数来量化和计算象的变化和关系,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干支、河洛等,以及各种数术和技法,如骨度、脉度、气度、营卫度、脏腑度等。数是中医掌握事物的工具,通过运用、推演、变通、调和等方法,中医可以从数中控制和调节象的变化和关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时间和象的关系

时间和象是密不可分的,时间是象的标尺,象是时间的内容。时间是事物变化的尺度和顺序,象是事物变化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决定了象的变化规律和节律,象反映了时间的变化状态和特征。中医认为,时间是由天地之气所构成的,天地之气又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这些都是中医用来描述时间的数。象是由万物之气所构成的,万物之气又分为气、血、津液、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医用来描述象的数。时间和象的数之间有着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气机运行”的原理。

时间和象的应用

时间和象是中医的应用的核心,中医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等方法,从时间和象中发现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规律和方法。中医根据时间的变化,分为、五运、六气、干支等,以此来判断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气机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养生、治疗和预防的原则和措施。中医根据象的变化,分为舌象、脉象、脏象、证象、药象等,以此来判断人体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从而制定相应的辨证、施治和调理的方案和方法。中医还根据时间和象的关系,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以此来判断时间和象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等,从而制定相应的调和、补益、清热、化痰、解表等的手段和技巧。



时间和象的奥秘

时间和象是中医的奥秘,它们蕴含了中医的智慧和精髓,也是中医的难点和高点。时间和象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也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灵感。时间和象的运用和发挥,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和变通。时间和象的研究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也需要有一定的传承和创造。时间和象的奥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窥见和领悟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才能逐渐的揭开和掌握。


從我的iPhone傳送

学习渴求无法渴求之事。

学习渴求无法渴求之事。

宗萨钦哲仁波切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寂天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法座上消失。基本上他是在说:没什么可禅修的,一旦禅修就是在犯错。但目前那个陈述有点过于沉重。另一位西藏大师蒋贡康楚仁波切说:虽然没什么要观修的,然而你却必须习惯于此。有许许多多可引用的教言,如“学习渴望无法渴望之事物”。为什么需要学习渴求无法渴求的事物?因为你在受苦,你一直都在因为渴求某些事物而受苦,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不渴求那些,而这是有技巧的。
顺便一提,这些可不是那种高深玄虚的消遣,那种心灵、哲学、智力上的消遣--你只需在喝杯浓咖啡、抽根烟或雪茄的时候,读一两页东西,然后去和戴贝雷帽的什么人高谈阔论一番,在某些沉重难解的杂志上发表些文章--不是那样的。这正是印度传统的美妙之处,尤其是佛法有一个对此进行探究的体系。
我应该告诉各位:虽然有这些不可求取、不能渴求、空性等等的一切,然而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密宗,我们却不否认任何东西。花、香、仪式、大礼拜......这些我们都不拒绝。我们欢迎一切,我们接受一切--一切!一切都可以带来利益,但一切也都可以是个障碍。
这条法道已被测试过,已被行走过。而且这条法道是由这世上最伟大的人行持至今,所以这是活生生的传统,是活生生的智慧。


從我的iPhone傳送

倪海厦医案 - 見光則吐,甲狀腺亢進

倪海厦医案 - 見光則吐,甲狀腺亢進

岐伯有道

倪醫師病案紀錄     初診日期:2008/8/4


姓名性別:年齡及體型來診日期:
Cf76歲,略瘦2008/8/4
來診原因:氣喘、 頭痛、 頭暈無恶心 、搖頭不止(有吃鎮靜藥)、手也抖,昏倒時嘔吐更重,見光則吐甲狀腺亢進十幾年(沒吃藥)


問診:1吐氣困難(肺有問題)
2不噁心
3睡眠還好
4見光就想吐(陽虛)
5口渴還好à師問他口渴否,乃欲查其體內津液狀況,因欲採吐法之前需知其體內津液是否足夠。
6痰很多  
7大便一天一次(軟)
8胃口尚可



脈診:寸關有脈且數,尺部無脈


望診:
1、舌診:淡黃濕
2、眼診 :



耳診:


診斷:病在上(痰飲之固痰),採吐法


針灸處方:


中藥處方:藜蘆2錢 炙甘草3錢 大棗10枚 生薑2錢 麻黃2錢 射干3錢 紫菀3錢 款冬花2錢 杏仁2錢
             3 帖  9碗水煮成 3 碗    早晚飯前各一碗



解說:1.藜蘆甘草湯用來吐痰  射干麻黃湯開肺氣
      2.昏倒時嘔吐更重,見光則吐à因光是陽,他陽虛,故見光則吐
      3.搖頭不止(有吃鎮靜藥)、手也抖à此乃有風有痰



備註:藜蘆可以去經脈上的痰。
      採吐法前,要確定病人胃中有無津液(口不渴、才可吐)
      此為金匱中的趺厥病



從我的iPhone傳送

阴虚还是阳虚?一个最准确不误判的方法教给你

阴虚还是阳虚?一个最准确不误判的方法教给你

岐伯有道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眼睛干涩、头痛、感冒、发烧、咳嗽、咽炎、便秘、肚胀、肝气郁结。或者感觉身子虚,就会很多人自己去买点中药,比如现在的什么人参、枸杞、菊花、胖大海。什么六味地黄丸,人参健脾丸、十全大补丸、逍遥丸、归脾丸。的药吃。但是会发现没什么效果或者还会加重,给人感觉很困惑。

有的人感觉牙疼、嗓子疼就以为是虚火,事实真的如此吗,结论是不尽然。很多时候是阳虚。买下火消炎药基本就不好使。

不管是什么毛病第一步必须判断自己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否则吃药就没个标准。

关于阴虚阳虚体质的判断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数不准确。中医有没有什么简单又准确的方法呢。答案是:有,脉诊。

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前三诊比较容易,脉诊最难,但是最关键,由于前三部分是表象,很容易造成误判。而脉诊却是拨云见日,对表象做准确判断的关键。但是感觉脉诊太专业、太难了,没法操作。

其实我们不用去学那么多,有个简单的脉诊方法,一说就会。方法如下:只要摸一摸我们左右手,看看哪个手的脉跳的更有力一些,不用去管他什么浮沉迟数 。

假如左手比右手跳的有力那么肯定是阳虚,如果右手比左手有力那么就是阴虚。比如有人嗓子疼、牙疼或者拉肚子、上火啥的,那么如果是 左手比右手脉有力,那么就是阳虚,那么吃点生姜、大葱、羊肉汤,立刻就能减轻。

反过来如果是右手脉比左手有力那么基本上就是阴虚,那么菊花、枸杞、黄豆、黑豆、西洋参、大黄。泡茶喝,或者是将军蛋、或者吃一个生鸭蛋,一天就好。

如果要更细化一点可以比较左右尺脉力度更加准确,如果左手力弱基本是肾水不足。阴气不足,阴虚也。比如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除了肺脉的涩外,一般摸左手尺脉,都弱,何也,金生水。肺气为金,肺气降则化肾水,金气不降肾水便无源头。

故左手尺脉明显比右手弱。哮喘、咳嗽,气管炎。除了是外感的闭塞用麻黄汤,桂枝汤外,如果去用发散药,基本就无效。何也肺气降则补,不降则逆则咳嗽,气喘,胸闷。所以治疗气管炎、哮喘、肺癌等病在调理中气时、要考虑化痰、去寒湿的同时必须降肺气,肺气一降,再去摸左手尺脉明显感觉力度明显了。

如果摸左右尺脉力度差不多,基本这个人没啥大毛病,即便有病,调理一下脾胃、或者疏肝解郁,也就是2、3副药基本解决的事,快速而安全,立竿见影。

人体无绝对的阴虚和阳虚,只有阴阳两虚,只有阴虚多阳虚少,或者阳虚多阴虚少2种情况,所以用药要考虑在补阳气的同时,也要考虑阴气,所以就要做左右手的力度比较。这样用药才不会过偏。即便阴阳误判,也不至于把人给治疗加重。

很多中医把脉就是单纯的局部观察,而不考虑这个,所以每每效果不好,何也没有做整体的比较罢了。至于怎么详细的对比,比如肝癌的脉象对比后续再说。


從我的iPhone傳送

揭秘中医:七情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揭秘中医:七情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岐伯有道

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在中医认为,适当顺应情志的生发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压抑或过发都会损伤身体。对于情志问题,我们只能通过调心治心,慢慢觉知管理,修身养性才能解决。

中医把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脏的对应关系分别是: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思虑过度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有一点点的开心,有一点点的生气,有一点点悲伤和有一点点恐惧,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只有太过了,才会影响身体。

情绪的波动是会影响体内阳气的运行,各种不同的波动对阳气运行轨迹的影响不同,《黄帝内经》里面这样总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忧则气聚,思则气结。

如果生气的话,阳气就往上,所以有些人在争吵激烈时就会脸红脖子粗,就是阳气推动着血往上走,大量的血突然涌上脸上,所以脸色变红。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词:怒发冲冠。发为血之余,就是身体多了的血就会生成头发,那么,人在生气的时候血气往头上冲,因为发和血是同类,所以血冲上了头发,头发就立起来了,把带的帽子也撑起来,当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形容,但这个词的出现,却代表了在古代社会里面,中医很普及这种情况。

大怒会导致一些急性病,如中风和脑出血。因为血气冲头,脑部平时有淤积的血管就容易破裂,形成脑出血,还有血气突然冲头,平时很虚弱的人,下面突然虚了,阴阳之气不能顺接,就会晕倒,寒邪趁机进入下面,就形成手足不能动的偏瘫。

电视上很多重病的老人被败家子气死,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重病期间,人体很虚,最后一丝阳气停留在肾,如果这时败家子出现了,说了很多气话,老人家大怒,那最后一丝阳气也会往上走,这时就出现在生命篇那种回光返照,最后一丝真阳浮表,脸色变红,最后阳气走了,人就去世了。

因此在病人很虚弱的时候,或者做完手术后,为了病人身体的正常恢复,不要说令病人情绪很激动的话。

平常人生气,是会伤到肝胆的,特别是生闷气的人,很容易造成肝气郁结,怒这种情绪,其实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阶段,你的肝气郁结,当你为了一件事情而生气的时候,首先身体会很激动,于是肝气就立刻郁结起来。第二阶段,就是发泄,当肝脏发现自己的经络郁结起来,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郁结冲开,所以他的气就会往上冲,同时人的情绪就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发泄出来。

像那些生闷气的人,他的怒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没有了第二个阶段,所以他郁起来的气就无法松开。如果偶然肝气郁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身体会自动调理,人在睡觉时,身体会自动清除一些能清除的负面情绪,那么这些郁起来的气可能就通过身体排气的形式出来,例如有些人本来感觉很郁闷,但睡了一觉或者自己拍打按摩一些穴位以后,打了一个隔,放了一个屁以后,就感觉很舒服。

虽然人体有自动清除的能力,但如果经常生闷气,清除的能力可能不够快速,那么肝气郁结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出现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欲呕,口苦口干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肝气不顺,胆气上逆。

此外,肝胆的问题常常带有肠胃方面的症状,因为肝胆是木,肠胃是土,木克土,所以一些人一生气就肚子胀拉肚子的人,是肝胆有问题,舒解一下肝气就不会这么容易肚子胀了。所以有很多人长期的胃病,或多或少也是肝胆有问题而导致一直反反复复,因此中医治疗胃的时候,往往在巩固土的同时,会加一些疏肝的药下去,病人就好得很快。

淡淡的喜悦,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黄帝内经》言:“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当人有喜悦感的时候,全身的阳气运行会很通畅,原来有些郁结的地方,原来有些气行不顺的地方,都会一下子变得顺畅,以前堆积起来的郁闷一下子消除了,所以阳气运行起来不疾不徐。注意中医说的“缓”,不是缓慢的缓,而是缓和的缓,是那种不疾不徐的状态。

阳气一旦通畅,就能更好地滋润皮肤,所以有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常常保持喜悦感的人,不但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看起来更加年轻。有些人说常常笑的人会有很多皱纹,其实不是这样的,皱纹的形成,是肌肉松弛了,阳气不足以到达面部,所以不能运输血气和水分上去,长久没有血气和水的滋润以及阳气的温熏,皮肤就会变得干枯,出现皱纹。举个例子,小孩子即使笑很多,他们也不会出现皱纹,因为他们阳气充足。

但开心过头了,对心脏就有伤害了,比如有些人听到自己中了彩票,开心过头,就晕过去了。任何情绪太过了,都会伤害到自己身体的。太开心了,气机就不是缓和了,而是缓慢了,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我们大笑过后,或者很开心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更加有斗志去做一件事情,反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这就是气机缓慢下来的时候,人出现的一种懈怠的状态。

有些人被吓到之后会脸色苍白,因为脸上的血气往下走了,有些人会被吓得大小便失禁,因为阳气往下,如果人下方阳气虚,收不住尿道和肛门,阳气就会带着排泄物从肛门和尿道出来。这种情况老人偏多,因为老人阳气虚。

肾的作用是收藏住人的精气,以便人身体发育,骨髓形成和房事时使用。但是当人一旦受到过度的恐惧,阳气往下行,导致大小便失禁,其实连肾中的精气也会随着大小便出去,所以肾脏的精气就少了。有些很虚弱的人,或者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他们大小便失禁的同时,把肾中所有精气都排出去了,所以就出现有人被吓死的例子。

不要以为只是突然间的恐吓才会伤到肾脏,当一个人受到恐吓,也许他们没有被吓得大小便失禁那么厉害,但肾中有小部分精气也会在不自觉中排出,因为他们肾中小部分精气会渗进大小便那里,随着他们正常去厕所的时候排出。

如果长期处于恐惧害怕的环境之中,肾中精气就会逐渐地泄出,所以长期恐惧害怕的人脸色苍白,精神不振,一方面因为恐则气下,血气没有上脸部,另一方面则是长期恐惧,精气逐渐泄出,人精气不足,所以精神没有精气的支撑,也会萎靡不振。

有些悲伤可不是一两天的,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的,例如男女朋友分手,亲人逝世。前面提到,悲则气消,一个人在悲伤的情绪中,他的气会消散掉。

长时间的悲伤,和那种哭得死去活来的悲痛,都很容易导致阳虚,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得很脆弱。有些平素就很虚弱的人,就有可能哭着哭着就晕过去。长期处在悲伤状态的病人,病情是不容易恢复的,因为阳气一直在被悲伤这种情绪消耗着,阳气不回,病就难好。

悲伤还会伤害肺脏,因为人在悲伤的时候,肺气就会立刻收紧,肺气无法通调,一些浑浊的气体和一些平时的痰饮就无法排出去,长期那样,废气越积越多,肺气越收越紧,就会导致肺脏的病变。

很多古代故事里面都记录了一些人因为妻子或者父母去世,悲伤过度,几个月后自己也在悲伤中去世。这就是因为阳气消耗太过,邪气排不出体外,在体内积累,从而生出了致命的疾病。

人一旦思虑过度,气就会结在一起,因为人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思考的事情上面,所以阳气会集中供应到大脑,因为阳气的长时间集中供应,所以很多阳气就停留在大脑,日积月累,阳气就结在那里。

阳气结在大脑,一个很大的坏处是失眠,很多人有这种经历,一旦有一段时间想太多东西,脑力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大脑会不自觉想东西,浮想联翩,甚至追古溯今,什么都浮现大脑里,结果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即使睡着了,脑袋也不断地做梦,就是因为阳气结在大脑,心神无法下潜肾水导致的。

人在思考东西的时候,脾胃的运化消化能力是降低的,因为阳气集中供应到了大脑,脾胃长时间在那种动力不足的工作环境中,就会消耗脾胃本身的元气,所以很多经常思考,爱思考或者被迫思考问题的人,脾胃都很差。大家可以想想一下高三那段刻苦学习思考的阶段,那时脾胃功能是否变差,有时甚至不想吃饭,或者即使能吃,也会感觉身体有种虚弱的感觉。

因为脾胃是人后天气的根源,它通过消化食物,化生出帮助支撑人精神和日常活动的后天之气,所以人体有很大部分阳气,是靠脾胃化生出来的。而且脾胃还要把食物的精华分类,根据各个脏腑需要的营养不同而分类,然后供给它们。

所以长期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会面黄肌瘦,容易疲乏,经常生病,这不仅因为阳气虚,而且因为五脏失养。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过长,中途歇一歇,完全放松下来,不要在一个问题上一直死磕,这样对身体是有害的。

惊和恐常常联系在一起,但是惊主要是惊动心神导致不安,如惊心动魄等词,而恐更多的是恐惧害怕。所以突然的惊吓,人就会心神不定,无法安心下来想东西,这就会导致气机混乱,这时候摸他们的脉搏,也会跳得很乱的,整个人和思想都进入了一种乱糟糟的状态。

经常的气机混乱很容易造成淤血的形成,也导致阳气无法正常待在皮肤保卫身体。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小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受到惊吓后会夜间啼哭,甚至有些张皇失措的样子,这就是惊扰了心神,心神无法安定,可以给少量茯神粉他们吃。

最后一个是忧,忧虑,是心志无法与现实平衡时出现的情绪。忧是担心坏事要发生,虑是期待好事要发生,这都是心里面想着未来,但现实中未来还没有到来的一种矛盾。我们的心只能对当下,面前的事情进行处理,如果心想着未来或者远处的事情,心就会因为无法处理而进入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所以就有忧虑的情绪发生。

忧虑的时候,气就会聚起来,本来身体阳气散布开来保卫身体的,现在聚起来了,就会引起身体表面阳虚,容易生病,常年在这种忧虑中度过,还会肝气郁结,对肝和脾胃都不好。

在这里讲述情志致病,是想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大悲大喜,大恐大怒,这些都是对身体不好的。虽然可以通过外治方法、药物等对治情志导致的疾病,但是要根治还是要从调心开始,慢慢地觉知管理,修身养性!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