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毒品奪去的天使

註:本文轉載自世界時亊雜誌

2013年7月21日12時45分,英國牛津單親媽媽Anne-Marie Cockburn喜滋滋地傳短訊告訴女兒下星期的布里斯托(Bristol)假期預訂了哪間酒店,15歲的Martha Fernback回覆:「可愛。」Anne-Marie永遠沒有想過,半小時後,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天使。當天早上,Martha服用了粉紅搖頭丸(Pink Ecstasy),數小時後心臟發作猝死。

面對寶貝女兒突然離開,從不知道Martha濫藥的Anne-Marie仍然悲痛莫名。事隔五個月,她選擇把感受化為文字,出版書籍,記錄女兒短暫的5,742日生命;也記錄自己在這段日子消逝以後,如何過這種不屬於任何正常分類的家庭生活。她甚至為此創作一個全新家庭狀況名稱:smothered. S指single(單身), 是一位過去式的母親(mother-ed)。Smothered亦指那種失去最愛的窒息感覺。

除了抒發那種最純粹的悲傷外,Anne-Marie也希望喚醒其他家長,多關心自己的孩子,因為毒品其實隨手可及。誰會想到自己活潑好動、熱愛生命、正值花漾年華的孩子會服用搖頭丸?誰又想到,英國對毒品的管制,無力到任何人只需付出3英鎊,就可在牛津隨處購得一顆藥丸?另一危險之處,是藥物服用者無法完全肯定自己吞下的小丸內含有什麼成份。Martha以為自己在服用正名為MDMA的普通搖頭丸,卻不知那其實是強度和危險程度都倍增,正名PMA的粉紅搖頭丸。

令人震驚的是,警方之後拘捕的毒品賣家,是同樣未成年的17歲少年,而Martha已是英國今年第11位因被粉紅搖頭丸奪命的人。

在香港,雖然政府有常設撥款進行特別針對青少年的宣傳,推行校園驗毒計劃,又有完善社工支援網絡。但是在資訊發達、交通方便的年代,毒品就在身邊。要確保青少年安全,最重要是家長從小的緊密溝通和關懷。

毒品,一次都嫌多;子女,卻是一輩子的事。當Anne-Marie第一次發現Martha服食毒品時,她已失去女兒一輩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