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寂止与证悟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

寂止与证悟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无相寂止的修法
整个寂止修法从头到尾,都与禅宗的《六祖坛经》,以及大手印、大圆满法本的词句所讲的非常相似,都是放松、无念、无相,都是不思善、不思恶,都是善恶念头消失之后的本来面目,但实际上根本不一样。究竟区别在哪里,要我们自己去体会。

第一种修法
这种修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比较昏沉时候的修法,另外一个是比较散乱时候的修法。

(1)昏沉时的修法

前后的过程同前,准备工作结束以后,让心静下来。

此修法与前几个修法的看式略有不同,毗卢七法的眼睛是往下看,而此修法的眼睛是往上看前面的空间,但也不要看上面的天花板,或专注在一个物体上,就看自己眼睛与外界物体之间的空间,心也跟着眼睛专注于虚空中,没有什么目标,既不去想虚空是什么样子,也不能想我一定要专注在虚空当中。放下所有的念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修。人要精神一点,不能太随便、太放松,不能有什么执著与念头,这样就不容易昏沉。

现在有些人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太
大,所以也会选择偶尔到山上去打坐两三天,把这种修法作为一种休息,让整个人的身心全部放松。这肯定很好也很管用,但我们不能仅仅追求这些感觉,而是要在感觉比较好的状态中静下来,在念头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就中断观修,之后不思维其他东西,心立即又专注于这种境界。

所谓感觉好,并不是找到空性、光明的感觉,这些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只要心里没有什么杂念,很清楚、很透明、很宁静,有舒适、快乐、轻松的感觉就行。

这个修法与前一个修法相同的地方是,都是没有任何念头。略有不同的是,前面的修法是首先让一个念头诞生,然后等它消失,在它消失以后再停留于这个状态。此处不是这样,不用等念头出来,而是在心里没有任何杂念,不追究过去,不迎接未来,也不思维当下,将所有念头放弃以后,让心安住下来。这就是一种寂止境界,但这还达不到真正标准的四禅八定。

此处也有一个类似禅宗的修法,有些时候我们要看看修禅定的修禅者,也即修禅定的主人翁是谁,回头反观:是谁在修禅定啊?肯定不是我的肉体在修,也不是我的语言在修,而是我的精神或心在修,那正在修寂止的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散乱时的修法

前一个修法是眼睛往上看,虽然没有专门去想什么,但因为要求人精神一点,所以虽然不昏沉了,但容易散乱。

这个修法眼睛不是往上看,而是像平时的毗卢七法一样,眼睛随着鼻尖往下看,不要专门去看前面的任何物体,而是专注于眼睛之前的空间,然后让整个心全部放松。虽然空间当中没有什么可以专注的东西,说穿了也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修,这叫做修寂止。

放松的意思,也不是说心里什么杂念都不管,让它妄念纷飞,而是要有侧面的监督。

昏沉时的修法与散乱时的修法相同的地方,是都不去想任何事情,把所有的念头都放下来,在平静的境界中专注、停留。二者的差别有两点:一个是眼睛往上看,一个是眼睛往下看;一个是人要精神一点,一个是要放松一点。

在感觉好的时候,立即间断修法,之后又从头开始,这样周而复始地修。所谓的感觉好就是心平静而没有杂念的状态。

第二种修法

最后一个寂止修法是麦彭仁波切讲的,也是最好的寂止修法。

其内容不是很多,其中讲到,在所有有相无相、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寂止修法中,最关键的精华修法是:

前期与后期的步骤,同前几个修法一样。之后身体如前一般做毗卢七法,眼睛往上、往下看都可以,昏沉的时候就往上看,散乱的时候就往下看。但最重要的精华性技巧不是面对外境,而是心自己回头去看自己,让心自己去面对自己。看心的意思,还不是看空性或光明如来藏,说穿了还是仅仅停留在阿赖耶识的境界中,这叫做心看心。心本来没有颜色、没有形状,虽然也可以称为心的本性,但这并不是光明的本性,而是世俗谛的心的本性。
因为心看心的时候不会发现什么东西,故而也找不到什么可安住、可抓获的焦点,但我们也无须担忧,本来这就是不存在的,只需在这样的境界中静下来不往外面散乱。当发现它散乱的时候,要设法让它回头,继续专注在心的本性上。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本性,譬如说水,在世俗谛当中,它的本性不是固体、气体,而是液体;在胜义谛中,它的本性就是空性、光明。同样,我们的心也有两个层面的本性,最深层次的本性,是光明、空性;世俗谛中,它的本性就是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比较明亮的部分,叫做阿赖耶识;没有念头的部分,叫做阿赖耶。

所有人的精神,都是明亮、透明的。当然,此处所说的透明,不是类似于玻璃的透明,而是每个人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感觉到痛苦、快乐等感受,因为它不像无生物那么毫无觉知,所以也叫做明亮,实际上就是阿赖耶识。

出坐以后,要注意检查自己刚才打坐的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力争以后进行调整,之后是回向。

开悟并不难,难的是开悟以后智慧的成长

在寂止的基础上,如果上师给我们传授了很好的窍诀,就有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空性境界,因为寂止与证悟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了。
如果加行修法修得很成熟,对密法也很有信心,则证悟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没有修加行,则连证悟的可能性都没有。

如果真的以后想修大圆满、大手印,或者密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就要这样做,此外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怕麻烦、怕费劲。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妄图把费劲的修法都抛开,迫不及待地像六祖慧能大师那样去开悟,纯粹是炊沙成饭。

在心平静下来的过程中,也许有可能证悟空性,即使没有证悟也没问题,只要加行基础扎实,并有上师的引导,在心静下来以后,一定会很快开悟。开悟并不难,难的是开悟以后智慧的成长。我们不能认为开悟就是成佛,就是达到目的了。
寂止的修法说得再透彻,也就是这些了,最多把分支说得复杂一点而已,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些修法。

什么叫做证悟
禅宗讲的顿悟、明心见性,与大圆满讲的开悟比较相似,这些都还不是很高的境界,明心的程度不是很高,见性见得也不是很清楚的,还比较模糊,还没有看到法性光明真正的本来面目。但此时体会到的,已经不是理论上、字面上的理解和了解,而是切身的感受,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需要书本的知识。此时的感受,不是因为龙树菩萨说是空性,所以是空性;不是因为弥勒菩萨说是光明,所以是光明,而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空性和光明,这才叫做证悟。

但这种证悟只是初步的证悟,仅仅是一个开端,以后还要经历长时间的修行,那样才能渐入佳境。如果不坚持修行,这种境界就有可能会自行消退,尤其在没有加行基础的情况下,就更会如惊鸿一瞥,仅仅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