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上师瑜伽之圆满法要-10

上师瑜伽之圆满法要-10

普巴扎西仁波切 

下面我们继续讲解上师瑜伽。这次讲解上师瑜伽或平常自己在修行过程中,首先必须知道它的目录,就是说要知道整个《上师瑜伽导修》分为几个层次、几个部分。
我们以上已经说过,上师瑜伽修法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前行之前行又要分为修行之地处和立誓两个部分。修行之地处和立誓我们昨天以上已经讲过,现前进入入座前行。入座前行又要分为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意要发菩提心三个部分。
如历代传承祖师曰:“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已堕入小乘之灭尽定矣。”这就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次第修学者,以下修学过程中方便必须重视,单单一个身要七支坐法也必须如理如法去做。我们平常讲解心在支配一切万法,从根本上修学当然是以调心为主,但是如今我们作为依次第修学而成办解脱者,所以平常方便还是要重视一些。如同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曰:“无上窍诀大圆满本来是依见而修之法,但是对于一个次第根机而言,不得不依修行而成办见解。”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平常修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一切修行之方便,包括我们今天所传讲的入座前行之中的三个要点: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意要发菩提心。
这一段时间也有很多居士在问:“平常我的修法有没有一些高攀的现象呢?”有没有高攀的现象就看看每当我们修学过程中,对初次修学当中的一些方便是否如理造行?若是这么做的话,相信你所修的法是非常正直的,也就是“依教奉行”。若不是这样的,把前面的方便搁置一旁,说是要在根本上用功等用一系列的教言掩盖一切,那这时候又得问问自己了。我们在根本上运用还没做到圆满之前,方便是不可缺少的。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像一个人的脚部由于出现一些事情,平常走路不方便,前面他必须依靠一个拐杖,不是说这个拐杖是必须要的,而是由于脚不方便必须依靠拐杖。至于拐杖什么时候可以扔掉,根据脚是否已经完全恢复而定夺。比如这个人的脚还没有完全恢复之前,把拐杖扔掉的话,对他以后的行走会导致极大的一些障碍。所以我们平常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如理造行,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决不能按照自我意识——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等等,这些都有一些不如法的成分在里面。为了避免产生这些过失,我们这次传讲过程中这一系列都必须做得圆满一些。我们都知道,如今这个时代,信仰佛教的人之中修行者比比皆是,但有时候并没有做到如理造行的缘故,因此在修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与正法相违的一些行为。我们必须避免这一切,所以要追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为妙。
在讲解无上窍诀大圆满过程中,其修行主要在三不动摇修法当中。虽然平常也讲解一些四直定,但要记住的是,四直定是直断与顿超共同之修行法,单纯讲解直断时,主要是以三不动摇修法为主。四直定就是见解如山,修行如海,行为无改造,果实如虚空,但这个是直断与顿超共同的修行法。我们现前单纯在讲解直断时,主要还是讲解三不动摇修法。
三不动摇修法,见解如同泰山般稳定,修行如同大海般清明,果实如同虚空般广阔,这就是我们平常修学最主要的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见解不动摇犹如虚空,修行不动清如大海,果实不动净如虚空。在三不动摇当中,第一讲解“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就是我们以上所传讲的身要七支坐法。
身要七支坐法非常非常重要!作为无上窍诀大圆满,我们一直都在传讲在窍诀法的立场之中修学。什么是窍诀法呢?万法摄一。万法摄一从某种角度来说,相信在座的弟子们都知道,主要在根本上用功。那为什么那么着重于方便法呢?因为我们刚刚说过,着重方便法的原因,不是说必须得用方便法,而对于次第根机来说,方便法是成办根本法的主要辅助,所以决不能搁置一旁。因此,身体姿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历代传承祖师曰:“身体若是不直的话,身上的脉就不会直;身上的脉不直的话,里面飘动的风、气就不会直;若是气不直的话,妄念就如同我们平常庸俗般会飘泊,这就是身体不直的最大障碍。”
刚刚所说的,什么是脉呢?当然讲解的是通道。气是飘动一切妄念的力量。若是这些都不是很正直的话,我们的妄念完全控制不了,会顺着它而飘动,要不是嗔恨心,要不是贪心,要不是昏沉,要不是掉举,永远控制不了它!这些都和自己的身姿势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平常修行过程中,身的姿势还是要重视一点。
今天我们开始着重讲解身要七支坐法。前面以上的这些,我们这段时间先少讲解一些,比如初次进入佛门,关于初次修法的一些要点等等,因为后期在讲解过程中还有很多教言可讲。为了争取时间,我们这次就直接先从入座前行讲解,因为入座前行也没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这两天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我看见你们也在出汗,但没有像我出这么多汗?现在才知道,因为你们坐在低处,我在高空,你们的温度全都在上方,所以我一个人要承受这个苦。坐在上面也不是那么好受的啊!
今天讲的是“身要七支坐法”。平常要记住,每当在修行之前,身的要点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具体讲解身要七支坐法之前,我们再讲解与“身要”相关的一些问题。
记得当时我在上师身边,上师说,如今在亚青寺有很多成就者,无论是男众,还是女众,还是居士,从见解的角度已经达到很高的地步者还是不少,但每次他在咨询时,很多弟子见解虽然具备,但是具有神通神变功德者还是稀少。因此上师一直都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见解已经赤裸,为什么功德不顺着它而增长呢?后期他阅读了很多历代高僧大德的教言,包括自己平常修法当中的经验可以断定,这些多数都是来自于什么呢?平常实修过程中,身要七支坐法,就是我们刚刚说的“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和“五根不动清如大海”做得不是很圆满。就是仅仅这两个条件不成熟的缘故,所以功德无法呈现。
从这个教言当中也能得知,不是如今也有很多修行者都在时时寻求着神通和神变,当然,无论有神通和神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并不是我们唯一追求的目标,比如世间禅定也有神通和神变。但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是为了追求解脱,在追求解脱的同时会呈现这一系列功德,如同太阳出来的时候自带光芒一般,这是他自己的一种功德任运自成,当然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也为了让一切功德如是呈现,“身要七支坐法”以及“五根不动清如大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时候决不能自己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年龄稍微偏上一点的人在说,他年轻的时候,由于个人因缘不成熟的缘故,没有接触到这样殊胜的法,如今年龄到达这个地步,想在某一个地方多住一段时间,但是身体吃不消。但这一点我们都知道,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平常无论他做什么事情,还是不如年少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类似这样的现象,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对年龄稍微偏上一点的人来说,你当时修行由于身体的一些缘故,所以需要坐在沙发上,要不有时候脚不能双盘、单盘和散盘,伸着脚打坐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能做得到的这些人,可不能由于懒惰和懈怠的原因,就开始做一些不如法的行为,这是远远不够的,要记住这一点。我们这次也在着重讲解身要七支坐法的功德,所以必须这样去坐。
下面身要七支坐法也会讲得非常细致,每当在坐的过程中,尤其是打坐期间靠在什么上面打坐,要不当时自己想怎么打坐等等,但这些对见解迅速增长会形成极大的障碍。很多人都说,我们不是在讲解根本上用功——调伏内心,为什么要着重于身体呢?无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及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和华智仁波切曰:“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等等,这又怎么说的呢?是的,我们是以调伏心为主,但是作为次第根机,为了让内心更加自在,配同很多身和语的辅助,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这里并不是单单讲解身的一种姿势,而是在讲解心如何调伏的同时,讲解身的辅助,要记住这一点。这样一来,大概已经知道身的重要性。
我们刚刚已经说过,身体一旦要是不端正的话,里面的脉就不会直;脉要是不直,业风飘动就非常非常的重。这个“风”和“气”指的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前面想的是贪心,知道贪心的念突然又转变成嗔恨心,要不又是另一种散乱等等,这两者之间的明了、了知是不变的,都是一个“知道”,只是知道的对境和当时的感觉不同之外,但是“知道”它并没有改变。比如你知道是花、知道是佛像,“知道”它并没有改变,所缘的对境和当时的感觉可能有些区分之外,就是把前面的这个了知转变成另一种了知者,就叫“气”。要记住这一点哪!
我们通常所讲解的气脉明点当中的“气”,应该要这么去了解,飘动一切妄念的力量就叫气,也叫风,为什么密法着重讲解“气”的原因就在此上。当这个“气”一旦静下来,妄念就不会那么炽盛,一个妄念接到一个妄念,要不产生粗大的妄念等,一系列显现就会很少。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下面我们还要讲解很多调气的方法,所以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上。这些都很重要很重要!每当我们修行期间就应该这样。
平常打坐的人,有些人由于他的腿功很好,盘腿坐的时候,他前面膝盖可以着地,像这种人平常打坐期间,他下面的垫子可以不需要后面高、前面矮。因为汉地不是很多坐垫后面是稍微高一点,下面是稍微矮一点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由于膝盖没有着地的人,他必须这样。要不整个上面的身体重量都要由两个臀部来支撑的话,时间一长就感觉到很累。为了让整个上身重量都归纳到下面的“三角形”当中,我们就应该把背后垫的稍微高一点,下面可以矮一点,这根据你的腿的功夫来定夺。大概可以这样,这些我们下面在讲的过程中还会一一讲着走。
1身要(七支坐法)
双足跏趺坐有几种:散盘、单盘,还有双盘,这根据你的腿功来定夺。比如有些人第一次可能做不了单盘,更做不了双盘,只能散盘。但是为了让自己以后修行更加圆满,所以他平常也在往双盘方面发展,我想这也是一件好事。原因是当你的脚可以双盘的话,身体自然会端正。因为我们平常散盘的时候,相对之间腰会弓下来,还需要时时提到要直腰。但是当你的身体,就是说只要能做到双盘的时候,膝盖自然会端正。因为腰在弯下来时就感觉到很不舒服,但它自己是很端正的,能起到这个作用,这是第一。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双盘得了的,因为有些人腿功并不好,别说是双盘,就是把一只脚放在上面单盘的时候,就好比这个脚要断的感觉,那时候当然也可以散盘,就是我们现前所做的。
有些在问:单盘、散盘和双盘之间,是否有没有高低呢?书面上面这倒并没有很多记载,还是根据个人的腿功来定夺吧。能做得到双盘,尽可能往双盘方面发展。当然,紧接着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不是一直强调“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吗?即便我能双盘,但时间可不长啊,二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我必须得换腿,要不我的脚可痛得实在受不了,这个可以吗?一旦说是可以,就变成前面稳如大山,是否“大山”已经垮下来了?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第一次在实修过程中,难免还有一个锻炼也好、修炼的这么一个过程,不是俱生我们都是这样的,一生下来都会这样坐。不!它还需要后天去修炼。因此,第一次即便做不到,中途当中换一些腿,不仅仅是双盘、单盘,甚至散盘可能有时候也得要换来换去,因为受不了的,一种姿势是受不了的,这些都可以的。
但总之“双足跏趺坐”已经知道,双盘、单盘和散盘有三种坐式。至于这三者你也不需要在中间去挑剔,说这个、那个,因为这根据个人的腿功来定夺,能做得到这样的话,就这么坐,做不了的就那样坐。
紧接着有人问:以前你们在高原地方修行过程中,一直都是双盘的吗?不是的。平常我们也是散盘。因为我通常用双盘的时候,就是昏沉太重期间。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平常的习惯不会用双盘,所以用双盘时,我的昏沉就相对之间会少一些。但由于长时间这种双盘的习惯还不成熟,所以还是感觉到有些不舒服。主要还是在于春夏秋冬当中的春季是昏沉最重的时候,那时候即便怎么做,好像昏沉一直都往自己招来一般,为了避免产生极大的昏沉,我们不得不依靠很多其它的方便来消除昏沉。
以前在我们家乡有一位伏藏师,现前也有他往昔修行过的一些地方,下面所垫着的都是圆形的石头,据说就在这样上面打坐,目的就是为了对治昏沉。往昔龙萨娘波在我们家乡,有一座山,因为在这座山上下走动不方便,所以他就在山尖上面闭关了,念诵了好像是一亿遍观音心咒。因为龙萨娘波的形象是瑜伽士,头发是很长的,那一段时间为了对治昏沉,他把头发吊在上面一颗树上,就这么昼夜不停地念诵观世音菩萨,最终念诵一亿遍以后,拿着他的披单就开了这么一座山。现前还存在两山中间就是用披单所劈开的,人就可以从里面走过去。往昔历代传承祖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对治昏沉,如今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对治,总之刚刚所说的双足跏趺坐大概都知道了。
这个跏趺坐,刚刚也说过,比如你一坐的时候,这两个膝盖都是翘上的,怎么也放不下去。那建议平常打坐的时候,仅仅在臀部可以放点比前面还高点的一个垫子,相对之间后面高一点,前面矮。后面一高,前面的双膝就会着地。这样一来,即便坐多长时间,你都不会感觉到臀部很痛,因为它整个重量就在这个“三角形”上面,就不会那么痛。若是这么一直翘着打坐的话,你时间长不了的,臀部实在受不了的。因此,这个根据你自己腿功来定夺,刚刚已经说过。若是第一次打坐,两个膝盖都能着地的话,下面的垫子就可以平着都行。这个还是看你自己的腿功来定夺吧。
双足跏趺坐(单盘散盘亦可),双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轻抵)。就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拇指对到一起,这就是“定印”。置于脐下,也不要过于太高,要是时时这么待着的话,你这个手时间长不了就会发酸、发痛;也不要过于太低。放在丹田之处,因为丹田之处,它也不是悬空的,也和下面的身体可以支撑一下你这个“定印”。因此这样一来,这么坐着相对之间会轻松一些。
亦可将双手覆置双膝上称为休息印。上面手的姿势我们已经讲了两种:一种是定印,一种是休息印。定印,我们都知道,就是这么打坐;休息印,就把两个手放在两个膝盖上,就叫休息印,这两种都可以。但是要记住,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不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会问:我们平常修上师瑜伽,下面还要讲解观察修和安住修。观察修的时候,比如观察的是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的话,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思维,相对之间手还不需要做其它的什么,还好点。但是还有一种,在剖析调伏妄念时,还有一个观皈依境和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念诵心咒的时候,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习惯,手里还要拿着一个念珠,这时候怎么办呢?观察修的时候,你手的姿势怎么做都行;安住修的时候,要不是定印、要不是休息印。这个已经知道了。
身体端直如箭,这个身体端直如箭,有挺着胸端直如箭和相对之间轻松两种。我们现在应该选择哪一种呢?第一次打坐时,尽可能身体端直如箭。不要养成一种习惯:一打坐时,身体就开始过于松缓,就放松。因为松缓里面有内收的成分,内收是招来昏沉的前兆。不是也有很多居士说,他一上座很容易打瞌睡,这是什么原因呢?五根内收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睡觉的时候会全都放松,第一眼睛放松闭上,整个身体会放松,相对之间和我们平常完全不一样,一切开始放松就叫内收。五根一内收的时候,招来的就是昏沉。所以我们平常打坐期间是需要稍微紧张一些,但过于太紧张的话,又会导致腰酸背痛,这个需要怎么去平衡呢?需要一段时间去修炼。
就像我们前一段时间所讲解般,往昔释迦牟尼佛告诉下面的弟子,就如同弹琵琶一般,要是过于太紧,声音就不会那么好;若是过于太松,就发不出这种声音,因此应该在不紧不松的状态当中才能发出那么好的声音。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过于太紧——腰酸背痛,形成我这一座虽然已经打完,下一座开始入座之前,心中不知不觉形成一种恐惧感——我还会腰酸背痛。要不有些一打坐的时候就开始昏沉,就好比上座就是为了昏沉一般,就开始睡觉,这些是过于松缓的原因造成。那这需要当感觉到过于太紧张时,稍微放松一点;过于太松、有点昏沉时,又稍微紧一点。所以,要一段时间去培养不紧不松之状态。
如今这个时代,修行者比比皆是,但很多人并没有如是传讲。一修行的时候,好像天生就会打坐一般,一打坐就觉得这就是对的,但这样后期会带来很多障碍,就像刚刚所说的,要不是昏沉,要不是掉举。
如今也有很多人说,有时候由于身体过于紧张的缘故,身体感觉到疼痛、内心妄念太炽盛,这是一种。第二种是由于过于松缓的缘故,每当一上座时,就开始睡觉打瞌睡。这些都是身的姿势没有如理如法的缘故所致。所以,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初次修行期间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训练。
亚青寺修顿超时,我们都知道,弟子们在冬季三个月一百天的时间闭关。当时上师给我们所有的弟子讲解的是,由于顿超的姿势与我们身要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为顿超期间称之为三身坐法,三身坐法与我们平常的盘腿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它还需要一段时间去修炼。因此上师告诫我们,前二十天的时间,虽然也称为闭关,但主要还是在调身中,因为你身体还没有达到一个非常熟练的地步,很难把心静下来,所以这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调身中。
如今我们在修直断期间也同样一个道理。虽然身要七支坐法没有像顿超三身坐法姿势那么复杂,但相对之间对我们来说,还是挺复杂的,因为以前我们并不是这么坐的,要不我想怎么坐我就把脚伸着坐也可以的、躺着坐也行、坐在沙发上也可以,总之,我没有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坐过,但今天这么坐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陌生,很多地方还是挺不成熟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是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不要急着“我的心必须清净下来,必须清净下来”。刚刚说过,身要七支坐法是让自己的内心清净的一个辅助。你先把身要七支坐法在短短一段时间当中坐好以后,后面就不需要再去关注它了,这些都要做得圆满一些。
相信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平常也学过不少理论,但是即便你的理论有多么丰富,要实现这个见解,我们还要从零开始做起。就像刚刚所说的,身要七支坐法——不紧不松,从第一个修炼开始做起,必须这样的!要不一切空性——空不了的;般若智慧——智不了,因此要记住这一系列啊!
刚刚所说的,虽然讲解身体端直如箭,但也不要过于太紧张,这样一来,就会变成腰酸背痛的感觉。如今在汉地,平常我也听到有些导师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说,平常打坐期间有,腰酸背痛是很正常不过的现象,当你一出定时,不要直接去办理世间的事,先需要活动活动自己的经络,当自己身体感觉到没有像前面那么紧张时,再开始做其他的事。但这个可能还是着重于下乘派的一种修学方式,因为下乘派身要七支坐法,必须依靠如理如法而成办解脱,因此和密法解脱七支坐法有着很大的区别啊!
我们都说“我们是修学密宗的”,从见解的角度没得说的。从修行角度当中来说,仅仅身要七支坐法,也要知道方便与解脱之间的差异:方便着重于紧张,解脱着重于自然,这个我们必须得懂。光口中会说而是做不了的话,你还是个零。所以要记住刚刚所说的身体端直如箭,不松不紧自然端坐。这个已经知道了,过于紧张的话,很容易掉举;过于松缓的话,很容易昏沉。为了避免昏沉和掉举,坐的姿势上面就要做到自然,就不在于紧张状态当中,也不在于松缓。我们这上面也可以这样去说:什么时候才知道我们不在紧张,也不在松缓当中呢?当你从这个座中出来的时候,就不需要像刚刚所说的,还需要活动活动自己的经络,不需要这样。由于你的身的姿势不是太紧张的缘故,所以不必要这么去做。第二,也不是一上座,由于五根内收的缘故,天天都在昏沉之中。就是这样!
以前我在亚青寺,有一个和尚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奇迹的故事,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弟子都知道,说以前昌根阿瑞仁波切大概一生当中都在幽静山林闭关,平常想见昌根阿瑞仁波切一面都是很困难的事,就要看你个人的福报。即便见也只是见一面,天天谒见昌根阿瑞仁波切是很不现实的。甚至我们在亚青寺,前两三年期昌根阿瑞仁波切还住世,后面就圆寂。这两三年当中,我也只见过三次。一次只听到昌根阿瑞仁波切的法音,并没有亲自见到昌根阿瑞仁波切,第二次和第三次亲自见到昌根阿瑞仁波切也是在场外,就是这样。很多人都说“你是非常幸运的”。那时候我第一次到亚青寺,是很难见得到。也就是说,通常昌根阿瑞仁波切很少在外面走动,没一个人见过,尤其是晚年期间。
有一次有个老和尚说,已经多少年了,一直都是这样的。有一次他们去见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刚好昌根阿瑞仁波切出门、在外面走动期间,那时候已经快八十岁了,长时间没有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外面活动活动”,那天从里面一出来的时候,他的行走轻松得不得了,把他们都吓了一跳。昌根阿瑞仁波切长期不走动的人,为什么一走起来还那么轻松呢?
因为我们刚刚所说的,身体的姿势必须做到不紧不松,过于太紧张的话,会导致腰酸背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由于长时间某一个地方待着,如同仅仅是凡夫的坐式,别说是常年不走动,几年时间不走动恐怕也会瘫痪在床上。但为什么修行者他会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做到不紧不松之状态,这种姿势就在调伏着自己的身体。要记住这一点哪!
若身坐式过紧,则会产生胸闷、背部不适等现象,有时候感觉到背痛、腰酸、胸闷,是过于太紧张的原因造成的,这时候要知道学会放松,从身体的感觉当中是这样的。且易起诸多妄念(掉举);从心的感觉当中,会产生这样是过于紧张的原因。
若身坐式过松,从我们身心的感觉当中,由于身体过于松缓的原因,越来越感觉到身体没有力气,眼睛本来是睁着,慢慢慢慢眼睛也不想睁开,眼睛逐渐开始闭上。这时候五根逐渐内收,会形成什么呢?招来的是昏沉。我们下面还会配同着一些见解讲解。
因为现前很多打坐的人,每当一打坐时喜欢把眼睛闭上,甚至五根也逐渐进入到一种内收、非常松缓的状态当中,原因是,为了短短这一段时间的感受。因为五根内收时,相当于我们睡眠之前,只是我们没有非常注重那时候的状态、那时候的境界。实际上那时候的境界,由于逐渐开始趋向昏沉的缘故,稍微有一些明了,但相对之间妄念就越来越稀少,甚至已经没有什么妄念飘动。你说“完全如同酣睡般不知道”,也不是,“好像稍微有一点明了”,很多人把这个当作是“明空不二”之见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追求的称之为胜观。当然不叫胜观!这是逐渐开始进入昏沉的一个预兆。若是给它起个名字的话,就是前五根识,和真正的禅定完全没有关系。虽然你说当时的这个明了,但当时的这个明了是非常弱的。再问:你当时能明了什么呢?当你“明了什么”时候,已经不是在这个状态之中,要不已变成意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第六识耽著;要不已经从一切意识范围当中超越,就是出世间胜观,只有这两种现象。
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每当修行期间,过于松缓是修行最大的障碍,即便当时你自己感觉有多么舒适。比如这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可掉举的,也没有那么多的妄念,所以感觉到挺舒服的,尤其是也不是直接进入昏沉,这个短短时间当中稍微护持一下,可以过几分钟、几十分钟。但即便是几个小时也不称之为禅定,即便是禅定也是世间禅定,和出世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我们今天是讲解“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清如大海”如是不做的一些障碍,那么每当我们在实修过程中身的姿势必须如理如法,尤其“五根不动清如大海”主要讲解眼根。因为在密法当中,着重讲解眼睛要稍微睁开,原因是什么?不要让你的状态进入到昏沉之中,即便不是完全酣睡,这个过程也是趋向于昏沉,和出世间禅定没什么关系,要记住这一点哪!
前一段时间我遇到一位居士说,他平常可以把心安住在一个平静状态当中,令自己的内心在几个小时当中不起妄念,说这个见解好不好?紧接着以下问了很多,但我怎么也看不出他是出世间禅定,仅仅是世间禅定。若是仅仅世间禅定,为了满足世间的一些欲望,当然可以。因为你平常工作太忙的缘故,感觉到自己挺累的,因此依靠这种方法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一些,这完全可以,但若是为了出世间成办解脱的话,一点关系都没有。因此要记住这一点,我们修行不是为了仅仅去寻找一个舒适状态,“我自己感觉到挺舒服的”,这就叫修行,当然不是的!因为有时候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所以顺从自己的感觉而飘动的一切都叫什么?叫轮回,而不叫涅槃!要记住这一点。
我们通常说“某一个人这样做很不好”,但是他决定会感觉到很不错。我们现前也看见有些年轻人说是在吸毒,在我们不吸毒人面前看见他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甚至总体当中他自己也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为什么他要去做呢?因为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他感觉不错,“因为吸了毒以后,这一段时间就没有什么妄念,心里想什么好像就能做到什么一般”,据说是这样的。这就是顺着自我意识感觉而飘动,这就叫轮回而不叫涅槃。
我们平常打坐也同样一个道理,不要仅仅为了去创造一个舒适——我感觉到这样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样一来没有很多起心动念,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也没有完全进入睡眠,这个感觉还可以!但这个感觉说是“可以”,只是没有完全进入到睡眠之中。这种状态,它的多数成分是什么?还是昏沉,还是迷惑,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提倡说这种见解不对的原因就在此上。自己细致去观察,因为我们下面还要讲解八识。要记住啊!尤其是这一段时间,我们现前就要逐渐进入禅定,这里面要细致一点。
无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就是说,光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等一系列名词来概述这种境界,但若不知道一切辨别:什么是世间、什么是出世间,即便能满足自己的心愿,最终得到的仅仅是世间禅定,和成办解脱无关,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言。所以,必须会作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要仅仅寻求自己的一种感觉。
这样一来,每当打坐期间,眼睛还是不要闭上。因为刚刚已经说过,如今在汉地很多打坐的,无论他是修显宗,还是禅宗,包括修学密宗的很多弟子,都喜欢平常只要安住就把眼睛闭上打坐。眼睛闭上打坐,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也有好的成分在里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所说的好的一面,它只是一种逃避状态而称之为好的一面。是什么一种状态呢?比如你把眼睛闭上时,无论眼前有什么样的景色,它都不会束缚你的内心,暂时可以做到无论外面有什么样的相,它都束缚不了自己的内心。比如我现前在讲法期间,眼睛睁开,你们在前面仅仅眨个眼,我也看得很清楚,但是,当我眼睛一闭上时,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姿势,我都看不见。也就是说,你们的形象已经束缚不了我的内心,所以眼睛闭上能起到这个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有一点点逃避的成分在里面,因为我怕你们一动摇,会束缚到我的内心,所以我就要把眼睛闭上。
不好的一面在哪里呢?眼睛一闭上时,五根就逐渐开始内收。我们以前在学《前行引导文》的时候讲过什么叫五根外散,什么叫五根内收。五根内收也就是我们睡眠之前的那个状态,当时我们把头放在枕头上的第一件事情必须把眼睛闭上。由于我们常年的习惯,如果眼睛不闭上,五根这个内收并不是做得很圆满。也就是说,你很难很快进入睡眠之中,因为身心不会静下来,所以第一件事情我们要做到眼睛闭上。这时候,他知道不能胡思乱想,因为一胡思乱想还是会失眠,所以,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当中,逐渐开始内收、内收……就进入睡眠之中。所以,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一种惯性,眼睛一闭上就会形成什么?五根就逐渐内收,这是一种惯性、一种习惯。
每当修行期间也同样一个道理,当一安住时,眼睛一闭上,还没有完全进入睡眠之前的状态,自己感觉到好像很清醒,因为睡眠就意味着妄念并不那么炽盛。昏沉和掉举相对之间是相违的,有昏沉的时候就感觉不到那么粗大的妄念;粗大妄念期间,你也很难昏沉。暂时从感觉当中,它是两个心所。
每当我们把眼睛一闭上时,五根就开始内收,这时候即便还没有完全进入睡眠之前,还是感觉到挺轻松的,但时间一长就开始在打瞌睡。前面你自己感觉到“好”,仅仅是为了防止粗大之妄念,就是没有粗大之妄念而感觉到好,实际上与出世间禅定对比没有丝毫之关联。所以,我们以后要学会到什么呢?眼睛还是要睁开。
但有些人会说,眼睛一旦一睁开,眼前所有的一切景色都会束缚自己的内心,就会影响到我的内心,该怎么办呢?必须面对现实。就是说,你现前把眼睛睁开,外面还会束缚你的内心,充分地说明你的心还不够自在。我们现前就往这方面发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让它达到平静。就是说,后期无论见到什么,它都束缚不了自己的内心。我们是为了培养这个自在,而不是仅仅为了逃避,所以眼睛必须得睁开啊!这也是为了防止昏沉的一种方法。
这个眼睛睁开,也不要睁于过大,也不要太小。很多人说“眼睛一睁开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感觉到眼睛很胀”。这就充分地说明你的眼睛要不是过于太大,要不是过于太小。大与小都需要心去专注于它,心一旦专注在哪一个上面,哪个上面就会有明显的感觉,这个你们自己去体会一下。比如我们头部当中各式各样的这些“根”,你的意识专注在哪一方面最强烈,哪一方面的感觉就会更明显,就是由于你的心专注在这上面的缘故。我们要学会一种自然:眼睛不要睁得太大,也不要睁得太小,就顺其自然。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需要专注在它上面,那就说明已经自然了。眼睛必须睁开,这一点很重要啊!
上面我们讲了那么长的时间,平常打坐期间,仅仅是一个身的姿势和眼睛睁开,难道还需要讲那么长时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调伏根本的一个根本辅助,就是调伏内心的一个根本辅助,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轻视它。
舌抵上腭,平常安住修时,即便舌不能抵上腭,要是平起放着也可以吗?为什么一定要上腭呢?第一次打坐期间,一切都必须遵照教言而去做。但已经进入安住修时,在自然安住过程,尽可能别去搅乱自己的心,无论它是平着,还是上腭,就不需要太关注。因为一旦你关注于某一个地方,你的心又开始搅乱。
比如在路上看见一滩水,首先一看这个水还不够清净,为了更清净,你再拿着一个木棍往里面搅,更会浊的。前面还能看得见一些你的面相,后面这么一搅反而更浊,再也看不见你的相了。因此,我们现前正在培养自己的内心清净,当稍微清净一点的时候,不要有意去让自己的内心搅乱,还是自然一些,这就叫自然。第一次有起心动念期间,必须配同着前面的教言——舌抵上腭等等,也是需要做的。
眼睛睁开,眼睛平视前方。眼睛要是往上看的话,由于我们平常眼睛没有这种习惯,一直都往上盯着,还是累的,所以平视自己的下方,这样更自然一些。还有一点,眼睛平视前面下方的时候,必须对准一个目标而盯着它吗?当然不是!眼睛看的过程中,虽然前面有很多境相,相对之间我是全都在看,但并没有专注在某一个点之上,这是最自然的一种方式。眼睛能看得见全,但是没有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但不可睁得太大,(不然易疲劳或流泪),亦不可太小,应如平常视物般自然而住,就是自然一点。
以上已经讲了身的所有姿势,就是上面所讲解的“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以及“五根不动清如大海”,这两点非常重要!尤其前面所讲解“身不动摇稳如大山”,身体一旦端直,里面的脉就会直,脉一旦直,气就不会那么散乱,这样一来,内心会更加自在。我们平常配同着一个持风修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控制这个气,而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今天这种身的坐势也能起到这个作用。要记住“身不动摇稳如大山”非常重要!
第二,“五根不动清如大海”,主要讲解眼根。尤其历代传承祖师讲解“五根不动清如大海”乃成办神通神变一切功德之根源。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在修学的路途之上,见解增长的同时,神通神变功德也顺着它会增上,靠的是什么呢?“五根不动清如大海”,非常重要!所以平常修学过程中,都要铭记于心哪!这个就没有什么可不懂的地方,都已经知道了,就要去做。
但还有一些人修学过程中,怎么说呢?有点极端、有点着急,恨不得今天一天要完成所有的一切。但有时候还是要反过来问问自己,你现前要知道个人的身份,你是凡夫还是圣人?若是凡夫,意味着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习气烦恼沉重。虽然我们现前已经闻到殊胜的法门,但是能否一瞬间能圆满一切,还得问问自己。我们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件好事,但做的过程中还是量力而行,决不能超越。
平常我也见到很多修行者,当在修行过程中,他这个修行还是有点过于极端,就是着急。着急,有这样的心愿是好的,刚刚所说过,有这种理想和追求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在讲解发菩提心时,分为三种心力:下等心力、中等心力和上等心力。上等心力——我坐下的时候是凡夫,起来的时候,我一定要成佛!如同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我现前坐在坐垫上,没成佛之前我不起座!”他也已经心生坚定的信心,“我决定能做得到的,因为这个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法本身具备有这样的特点,今天我有信心如理如法去做,决定能做得到的”。他的心力是非常强烈的,这就叫上等之心力,意义非常广大。有这种追求和理想者,但是做的过程中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能过于太急躁。比如我有这样的心愿,今天一座要是不成就的话,心里就开始着急,“天哪!该怎么办呢?”要是这样不自量力而去行的话,时间不长,对你的身心会造成很大很大不健康的影响!
我前段时间也给你们举过例子,有一个居士为了在没有进入工作之前,想短短几个月时间好好修行,从他的理想和行为当中,我们一点都找不出是一种过失,非常好。但是在做的过程过于极端的缘故,相信他在实修过程中可能有一个自己目标:比如无论是头上长个肉髻,还是涌泉下呈现一个法轮,总之可能有他自己的一个目的。但是一座、两座没有呈现的时候,他心里就开始急躁,这个急躁逐渐就变成一种极端的思想和行为,极端思想和行为会对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座的弟子们要记住,修行永远不能走火入魔,前提是依教奉行。我们说过,依教奉行者永远不会走火入魔,历代传承祖师就是先例。但是不依教奉行者,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后期变成什么样的结果谁也不知道。
幸亏我们在座的所有弟子都非常好。因为修行,不能说他头上长了多少个肉髻。但多少个肉髻,释迦牟尼佛听说过有肉髻之外,也没有说过多少个肉髻。但即便是怎么样的,总之没见到一位弟子由于修行的缘故而逐渐进入极端这样一个状态当中,而导致身心不健康,很少。但有些具有的,但这个我们只能怪他不遵循导师的教言,仅凭自我意识太强,顺着自己的感觉而飘动着,没办法。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有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呢!像佛陀身边也有无法救度的众生,如今末法时代,在一些导师身边出现类似这样的显现是很正常不过的,只要遵循导师之圆满传承而做修行者,永远不会有这种的现象,这一点必然铭记心中。
当然我们都是凡夫,难免在修行过程中,有时候有一些急躁是很正常不过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反问自己:“我是凡夫,还是圣人?”“我是圣人”,可能一座、两座,甚至短短的时间当中没有达到很高的见解,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身份,因为你是“圣人”。但是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是凡夫,意味着什么呢?习气烦恼沉重。所以在修行过程中,修法功德虽然强大,但是我能不能当下做到这一点,还要看看业及烦恼有多么沉重。所以一次、两次没有做到,只要我精进修行着走,不久的将来,成办这样的见解是特定的事,所以内心要更成熟一些。
我们不仅仅这次讲解上师瑜伽,紧接着以下还要讲解与这个修法相关的上师教言,这样可以消除自己很多疑问,在以后修学过程中就会越来越轻松、自在,这就是我们当前讲解的真正目的。总之要铭记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单纯从“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和“五根不动清如大海”当中,要做到这一系列圆满。不要天天去高攀和天天去口诵很高的一些见解的名称。当然知道这方面的方向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现前有没有这个见解,还是量力而行。上面已经知道这一切了。
这样做的功德在于何处呢?前面已经讲过,“身不动摇稳如大山”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五根不动清如大海”,依靠这个见解迅速增上而达到一系列圆满功德,这以上我们已经讲过。
下面讲解一些公案。虽一切坐式皆可修法,就是说什么样的坐式都可以修行。像我们平常在座上时,座上就应该这么修学。平常除了这个坐的姿势之外,就不能修行吗?当然不是的,也可以修行。站着也可以念诵、打坐,躺着也可以念诵、打坐。尤其我们平常也在说,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告诫我们所有的弟子:一天要不间断念诵108遍观音心咒和108遍强制往生法。我这一段时间也告诫所有的弟子,要是有时间的话,观音心咒能否再提高到一千遍左右,因为这也占用不了多长时间,若是实在没办法,由于工作太忙的缘故,108遍决不能少。这些在什么时候做呢?出定的时候。
但还有一点,因为很多人对“散修”的理解还是不够成熟,什么意思呢?都认为散修的时候,只要口里念诵着走,完全不需要配同着调心,不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你心里可以起嗔恨心,口里念诵着走也是功德。我们没有这么传讲,“散修”相对之间没有座上那么复杂,但是调伏内心、关注自己的内心还是一如的。因为要记住,无论怎么如何修学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啊!这是一如的。我们如是念诵的真正目的,就是座上的时候这么修学,时时不让自己昏沉和掉举,顺从妄念而漂泊,出定的时候,我们靠什么呢?口里念诵一些咒语、观想共同外前行等等来对付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也不直接趋入一个恶业当中,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所以平常站着也可以修行。晚上睡觉,我们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心间如是睡觉,那时候也在修行,所以这倒也没有什么区别。
刚刚所讲解的,所有坐式当中,最佳的坐式当然是身要七支坐法的坐式,下面就讲解它的功德。但毗卢七支坐法对修持者更为有益。如昔于幽静山林中,有位罗汉日日以七支坐法修行,近处有只猴子,那猴子非常爱模仿,他人怎么做,它也去模仿。亦模仿罗汉修法之坐式,猴子虽不知修行之方法,但仅依毗卢坐式,后得善趣之果。这只猴子学这个人的姿势,它也天天这么坐,什么都不懂,就仅凭这个姿势,后来它也得到善的果报,从这个角度就能知道身要七支坐法的功德有多大。但是,我们现前在坐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如理如法,不要过于太急躁。
当然寿命是无常的,但寿命无常仅仅靠急躁是改变不了一切的。就好比你平常在工作期间,知道“我要挣钱”,但“我一天就要挣很多钱”,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这么去做的。但是也有这样做的人,那么他最终得来的不是什么收入,而是付出。现前不是也有很多赌博的人吗?我相信他这个赌博,一方面可能是娱乐;另一方面,他就想“我要一人成福”。这个“福”,是福报的“福”。但是世上有几家依靠这样赌博的方式已经成为富人呢?没有的。所以要记住这一点,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平常我们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以上已经讲过,还是要量力而行。因此,平常就以这种方法修行,意义是非常广大的。
可见,身要坐式十分重要!尤其是初行者切勿轻视身要七支坐法,就觉得“身的不仅仅是一个姿势吗?那我先搁置一旁,我想怎么修行都修行”。不能这样!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第二,导师功德圆满;第三,信心圆满。第一,我们必须先看看我所修的这个法,传承法脉是否清净?历代传承祖师是怎样修行而成办解脱的?我们当前所讲解的就是讲解历代传承祖师成佛一系列事迹。若是超出这个范围,你就已经变成是“实验品”了,成不成解脱,谁也不能保证。我们天天有一种口头禅,就叫“依教奉行”和“如理修法”,指的就是这一点。要记住,决不能轻视这一系列修学之方法。
初行者切勿轻视,当如法调整身要而修持。这个很重要、很重要!身的姿势大概已经知道了,但这个需要一阵时间去调伏。从总体当中说,修行修行是一门苦行。就是说,有些可能当下还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因为当你在做的过程中,可能做得并不是很圆满,因此很多人就会放弃这样的法,就觉得“不是还有很多修学方式,不需要去改变很多,这样修学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能吧!但是要记住,想成办解脱必须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有时候侥幸心理是否可靠,还是先问问自己吧!再问问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我们刚刚已经说过,在传讲如是教法过程中,很多人认为这样修学是很难的,那我就散着修行,不是显宗讲解念诵一遍阿弥陀佛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要是这样的话,我就不需要做那么多的姿势方便,多轻松啊!但是你要记住的是,念诵一遍“阿弥陀佛”能成办解脱是什么密意,你知道吗?
在藏传佛教当中说,认识“啊”字即可以断除三恶趣之门。那“啊”字又有什么可不认识呢?怎么个认识法,你知道这个密意吗?门上贴上一个“嗡叭嘛阿那卡叭嘛谅吽呸”从下面过一次,就能断除千劫的罪业,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白莲花经》当中所传讲,是什么密意我们知道吗?若是这样的话,就像我们自己所感觉般可能就是这样,那何必去修行呢?就在下面就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啊!
比如家里所有的门,没有门,我们也创造十几个门、几千个门,反正从里面转呗!功德当然具有,没得说的,但是还是需要知道一些密意。没有一个教法当中说,不需要调伏自己的内心即能成办解脱。因为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和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也不在某一个据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至于离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多么近,问问自己的内心就能知道。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相信我们也做过不少的善行。无论是身作礼拜、口念诵咒语,还是静下心打坐,还是身外之物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总之我们一生当中也做了不少的善行。这一系列善行我们都说是为了成办解脱,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做,现前反过来问问你的内心,你的内心有多么清净?清净了多少?所以不要时时带着一个侥幸心理,说“我做了,决定会是这样的”,这个真不敢说,原因是什么呢?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我前一段时间也给你们举过这样的例子。当时很多汉族居士到亚青寺,因为我们都知道,以前上师是讲神通的,当一个人去世以后他的灵魂在何处,上师以神通去观察而告诉这些人。很多居士问,他身边有一个他自己认为非常虔诚的居士,平常念佛甚至做善事也不少,问喇嘛仁波切现前在何处?上师说现前在地狱、饿鬼道、旁生道,甚至还在中阴漂泊。这些居士都没法接受,甚至有些就开始产生一些不好的念头:上师所谓的这个神通,决定不是神通,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是一个修行人,为什么还在地狱呢?这个是由于他自己不理解什么为佛法的缘故造成的,因为他认为只要做了,一定会到那个地方。
要记住,佛教当中还有一句话就叫“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调伏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哪一个教法当中都没有传讲。就是说,虽然你以上做过很多善行,但是没有调伏好自己的内心,因此堕入三恶趣也是很正常不过的。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就是说,所修学的这个法没有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你的贪嗔痴烦恼没有减少,慈悲心、信心和出离心没有增上,即便做个修法的形象,也没有一点点利益!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传讲,因为修法修法,就是修心!
这一段时间我也告诫很多弟子,我们先不谈你的见解高低,先问问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善?就是说,近这一段时间的修行,我的性格有多少改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哪个地方,而在清净心之中。清净心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改变自己的一系列性格。因为性格来自于内心,心趋向于善,就叫性格改善,因为我们说心支配一切。心在调伏期间,身口意完全进入一个文明也好、优雅的状态当中是很正常不过的,所以我们就在讲解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善,不要光说我天天念多少。光念诵就能成办解脱的话,如今科技发达了,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念佛机,那这个念佛机早已经“成佛”了,因为二十四个小时在念哪!尤其我家里也放了几个念佛机,二十四个小时!只要我在这边看病,一天都没有断过。但我也没有看见它的外壳有多少改变,也就是那个外壳,由于时间太长的缘故,前一段时间外壳还很好看,逐渐时间长的缘故,尤其是成都又潮湿,外壳还更难看,这两天我在想是否还需要换个外壳,没有看见它改变往好的方向,反而更坏了。
这就告诫我们,成佛的是心不是相,所以我们以上从事一系列善行,如今改变内心有多少呢?我们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如今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都在讲解人间福报,主要讲解“修行能改变现世什么状态”。我们也天天都在讲解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这些都是具有福报、内心调伏的一种表现。其他很多我们先搁置一旁,先问问现有的家庭有多少和睦?就是说,往昔没进入佛门之前以及已进入佛门至今,一直都在修学,你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那么从和谐的角度来说,是否有所改变?有,没得说的,你的功德是在增上;若是没有,只能说你以上可能是做过。如同刚刚所说的,像有些居士问,他认为虔诚的居士已经“往生”了,现前在何处呢?他可能带着的是“应该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但是为何说是在地狱的时候他就无法接受呢?这些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
在高原地方,尤其是上师的传记当中讲解有很多有神通的部分,“在雪域高地的一些老人现前在哪里哪里”,听到就让自己的内心产生恐惧。我们都知道,高原地区全民族信仰佛教,尤其年龄偏上的人,内心调伏多少谁也不知道,但是平常决定是一个修行人。因为我们每当在高原地方,只要年龄偏上的人,平常手里拿着念珠都在念诵着不同的咒语,这是有目共睹,谁都能看得见的事,但为什么像有些老人去世以后还在地狱呢?就是说他虽然在修法,但没有起到调心的作用,因为佛、解脱、净土不在遥远的地方,也不在某一个据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现前我们修行过程中也同样一个道理,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内心改变多少,才叫你的见解有多么增上,所以这一系列都必须铭记心中,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今天以上所传讲的身要七支坐法,也是为了调心的一个殊胜方便法,虽然它是一个辅助,但是殊胜辅助尤其对于一个次第根机来说,恐怕没有这些殊胜方便,很难让自己内心迅速达到自在,除非你的根机是很高的。像往昔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天天就在某一个神山修顿超。有一天尊者出门时,由于外面太阳的光色这么一个缘,突然看见拉萨的整个景象。这时候一看到这个景象,尊者突然闷厥过去,就晕过去了。一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开悟了。但他当时的姿势是什么呢?是站着走动期间看见这样的一个缘,最终的姿势是倒在地上,但他们都是上等根机。
我们现前拥有这上等根机的一系列因素吗?没有。我们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样一个条件,当这种条件成熟的这一瞬间就是当下成佛的时候,所以前面我们必须配同着各式各样方便法,因此这方面决不能轻视!所谓的“这种很复杂、太难,还是去散着念诵阿弥陀佛、念诵这样的经文等等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记住,永远不能顺着自我意识而飘动。自己的感觉永远不是对的,要是对的话,为什么还要进入佛门呢?
若是对的话,你前半生和后半生之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前半生心里所想的一切对的,为什么后半生就会否定呢?今天一天的时间,你前面觉得对的,为什么到了下午你又会否定呢?不应该否定啊,永远是对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心本来就是迁变的,是永远千变万变的,都在变化,它为什么没有可靠性原因就在此上。因为它的根源来自于无明二取,所以它永远不是永恒的,没有什么可靠性,所以不要顺从自己的感觉而飘动。因此要记住,以后修学必须如理如法。
听起来好像有些复杂,实际上并不复杂,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一个法规,汉地不是有一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仅顺着自己的想法而去做,永远不会得到另一种结果。如果我们要达到另一种结果,必须按照这个因果关系。在不由自主的前提之下,自然会形成一个框框,没办法。要记住这些,决定要这么去理解!
修行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是一门苦行,因为它不能顺从“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怎么想就怎么做”,还要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但相信,我们在实修过程中,这一系列都不会当做是一种复杂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难得的人身我们今天已经得到了,充分地说明宿世造了很多善因。今天虽然我们已经得到这么珍贵的人身,但是可怕的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今天在世上,真不知道明天在不在世上,后天在不在世上?当然,从我们自心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愿望自己能长命百岁,还希望自己身边的亲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能长命百岁,但是心愿和现实之间还是有一点距离。我们虽然这么想,但谁又知道,别说是长命百岁,明天在不在世上我们都没有一点点把握。就是由于这些,我们必须这么去做,因为现前内心越来越成熟。以前第一次进入佛门期间,认为反正我这么做着,总之可能有功德,但今天看来不应该这样,因为时间一天一天都在走。如去年的今天直到今年的今天,一年365天已经过去了。这一年的时间当中,我要是反正修就修,不修就不修就搁置一旁,就这样已经到达今天的话,那么这一年时间当中,由于这么做的缘故,今天又得到什么呢?如果这一年当中如理如法修行,我相信你今天决定能得到很好、很高的一个善果。想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相信以后我们会如理如法修行。
比如今天是进入以下一年的开头,明年的今天就是一年365天,这一年当中我该怎么走?以上的一年当中,我是这样过来,难道以下的一年,我也是这样来度日吗?再问问自己,余下的时间我真还有多少个年?若只有一年的话,难道就像前面一样这么度日?当无常降临到身边时,我还有什么把握去面对它呢?所以我必须改变这一系列,即便以下时间有多么短暂,我都要如理如法修行。就是由于我们有了共同外前行的精神支柱,所以即便后期如何修学,在我们的内心永远是快乐的,终不会觉得它是一种辛劳、痛苦,这就是共同前行的功德。这个后期我们在讲观察共同外前行的时候还会着重讲解。这是身要七支坐法,这没有什么不懂,要记住这一点哪!
2.语要(排九节风
我们都知道亚青寺有两个传承:一个叫龙萨派,一个叫宁提派。龙萨派,主要来自龙萨娘波的传承;宁提派,主要来自于无垢光尊者的传承。从前行教言当中,当然两者都在讲解《前行引导文》,里面可能有些观想和念诵有一些区别,即便是在修学正行期间可能也有一些区别。
但总之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前行修学过程中,因为龙萨派和宁提派有各宗派的引导文和念诵仪轨,所以有些修龙萨派、有些修宁提派。在正行期间,像龙萨派,前面讲解寂止挺多的,后面在讲解胜观的时候,因为后期意识转为道用已经超越意识,在细直视调伏妄念当中印证见解。但后期上师认为,龙萨派的这种印证方式是针对上等根机的,按照宁提派,下面智慧转为道用五种辨别部分还是要一样传讲,修行部分,不能作为印证而作为一个回答。这样一来,龙萨派和宁提派在修学正行期间完全一如,没有丝毫之差异。后期我们在讲通达方便和认识智慧期间会着重讲解的。
今天讲解这两个传承的原因,主要是在语要排除九节风期间,两者之间的一些观想和手势有些区别。我们这里头是着重按照龙钦派,也就是无垢光尊者的传承——宁提派而传讲。所以这个传承必须懂。不仅仅是这两个传承,我相信我们平常又遇到其他传承的时候,无论它的手的姿势和当时的观想可能也有些区别,但这个之间不会产生什么矛盾,你遵循着这个传承修行即可。也不需要说我的这种是对的,你那种是错的,这倒不需要,因为各个传承各有各的特点。
在高原地方,仅仅是伏藏师有108位大伏藏师、1210个小伏藏师,所以那么多的传承之中前行修学方式以及观想可能也有那么多区别,但这个之间不需要产生矛盾。如是传讲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去理解以后在修的过程,无论我们去阅读什么样的教言,里面是怎么传讲,但要记住这是传承与传承之间的区别,而不在于前面这位导师和后面这位导师哪个讲对、讲错,永远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要知道。
今天我们是按照宁提派的方式在传讲“语要排除九节风”。排除九节风的修学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左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左手结金刚拳”,就是把大指拇压在无名指根。还需要了解的是,无明指根以及大腿这有一个脉,我们把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上面的这个动脉称之为世俗脉。世俗脉里面飘动的就叫业风,飘动一切贪嗔痴烦恼的力量就叫业风。
生圆次第着重于什么呢?依靠这样的姿势来断除这种气和脉。用共同来说,就是断除这种罪业。因此每当在修行过程中,稍稍身的姿势也非常重视,为什么它不按着小拇指而是无名指根的原因就在此上。因为无名指根以及大腿动脉之上称之为世俗脉,里面飘动着是业风。我们依靠这种姿势压住,就相当于压住这个通道,里面的业风就会自然停止下来,让智慧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就是通常修学气脉明点的一种惯用方式。
做金刚拳的时候:第一,大拇指压住无名指根形成金刚拳,金刚拳是这样形成的。再把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稍微压一下,当然也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必须找到这个脉,再把这个脉压住,这个倒不需要。因为这都是一种诠释,就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这是第一,左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
右手结三股金刚印,“三股金刚”,中指拇立起来,大拇指和这三个拇指放在它的三处,就自然形成三股的金刚杵。中间的拇指直起来,三个拇指放在三处,就称为三股的金刚杵。
以中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气三次,所排之气如小麦的形状一样。小麦的形状我们都知道,两头是很尖的,中间是很粗的。就是说排气的时候,先缓、中间要快、后面又缓。前面慢一点、再大、再慢,就像一个小麦的形状一样。当然,不需要把它观成小麦的形状一样,不需要观它是这样的,而是出气就如同小麦的形状一般。
所排之气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初缓、中快、后缓)。这时候心里怎么想呢?因为排三次气,有些问:第一次气排出去以后,紧接着能不能往里面吸气?要是不吸气你就会断气的,当然得吸气!因为这是配同着一种姿势与观想来消尽一切罪业,当然要往里面吸气再排气。
观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嗔恨心所造的罪业:比如以嗔恨心而杀生。比如现在已经到了夏季,蚊子很多。今天蚊子咬了你一口,你心里就起嗔恨心,就把这只蚊子拍死,这是以嗔恨心而造的杀生。反正以下的所有“十不善业”都是以嗔恨心为发心所造的一切罪业。
及病魔,比如平常我们身患疾病、心贪嗔痴烦恼,一切都来自于什么呢?是由这些贪嗔痴三毒这一因素而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前在排除九节风时,不仅仅这个造的一切罪业,以及自己身上所有的一切病。这个病,我们刚刚所说,所患的各式各样的病,魔指的是什么呢?外魔,魔王波旬等一切魔鬼;内魔,世间空行母;密魔,贪嗔痴烦恼。排除九节风,虽然是配同着观想,但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如灰白色之垢气般排出,并得清净。像龙萨派的话,它就不观风的颜色,而是在前面观一堆智慧火,融入智慧火里烧尽,这是龙萨派的观想方式。但是宁提派的时候,要观出这个风的颜色,前面不需要观智慧火,排出去得以清净即可。这是第一个,都知道。这些都得要多学一些,刚开始修上师瑜伽的弟子们,真需要多学学一些。已经在修上师瑜伽的弟子问问自己,做得是否很如法?若是不如法的话,必须按照这上面去想。
再换个姿势,复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大腿根动脉之上,前面的这个姿势,再换为另一边。左手结三股金刚杵,以中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无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暗红色之垢气般排出,获得清净。比如现在很多杀生的人到外面钓鱼,他钓到鱼最终还会结束这个有情众生的性命,但这是为了贪心——我要吃它身上的肉;要不有些到外面打一些像狐狸一类的动物,贪它外面的皮,所以杀生是以贪心为出发点。类似这样十不善业罪业以及身上患有的疾病及各式各样的魔障排出,获得清净。
我们把贪心的左脉和右脉称之为贪和嗔恨心的脉,嗔恨心就叫精脉,精脉的颜色我们把它观想成白色,贪心出来的颜色观想成红色。但是历代传承祖师告诫下面修行弟子,这些都是罪业,颜色不要观得太鲜艳,像白色的话是灰色的,红色的话是暗红色,所以要观成不是很鲜艳的这种颜色,因为它必然是毒,是一种罪业。
最后,双手结金刚拳各置于左右大腿根动脉上,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就像前面一样这样排气三次。观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痴心所造一切罪业”,比如我们在外面走动期间,既没有善也没有恶,也没有嗔恨心、也没有贪心,无意当中踩死一只蚂蚁,无意当中造了一些“十不善事”之中的其中的这个、那个,所有都称之为痴心所造之一切罪业。就是内心由于太迷惑的原因,因此所造的一系列罪业及身上所有的病,乃至各式各样的魔障,如烟渍黑色之垢气排出,获得清净。我们把这个黑色观想成颜色更(浊),因为不能鲜艳,像平常烧火的时候,上面的这些烟渍一般,它虽然是黑色的,但是颜色非常非常浊,不大好看。像这样的风排出,获得清净。此名为语要排九节风。一边三次,一边三次,加上同时三次为九节风。
但有些教言当中也讲解排三节风,但是我们这个传承在传讲九节风期间,还是遵循九节风去做,因为都在讲解如理造行。
于修法中,若不具语要之法,就是我们平常在实修过程中,没有像前面般作排除九节风。虽作修持,但易现诸多散乱,很多人都说,一开始打坐,要不昏沉、掉举等等,这又是什么原因?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见解没有赤裸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不配同前面很多殊胜方便的缘故所致,因为下面讲的就是这个。
且心随念不能安住,你想怎么想,它就很难静下心。此乃不具前行方便所成之障。故修法之前以身要、语要之调整目的即此。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就是后期在修正行期间,心相对之间更宁静,更清净一些,就没有那么要不散乱,要不昏沉。不是说只要前面做了排除九节风,以后的修行就没有丝毫昏沉和掉举吗?恐怕这个也很难做得到,但相对之间会更清净一些。所以我们上面讲解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调整目的就在此上。
尤其语要排九节风,如同煮饭,因为煮饭的时候,有一个锅里你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每当煮饭你都没有刷过这个锅,前面即便已经烧焦也粘在这个锅里头,第二次再煮、第三次煮……比如今天你又用这样的锅煮饭,即便今天这个时间和里面倒的水都是恰好时间,比如这个锅里的饭需要煮十分钟,你也已经恰好十分钟的时间,里面需要加多少水,水也是刚刚合适。但是当十分钟以后,你去吃饭,这个饭还是不香,还是有烧焦的味道,为什么?因为往昔已经粘在锅底下的这个你没有去刷,所以这上面煮的饭,无论下面怎么煮都不是那么很香。
也就是说,无始以来至今我等贪嗔痴烦恼很沉重,前面不依殊胜方便去刷洗一遍,直接在前面拥有贪嗔痴烦恼当中去修正行,那你的心相对之间更散乱,昏沉和掉举更多一些。我们现前知道这个道理,虽然有很多贪嗔痴烦恼的习气,在修行之前我们把它刷一遍,刷干净。就是说以上我在这个锅里头煮过很长时间的饭,但今天我在煮饭之前,我把这个锅刷干净,那么我再煮今天这个饭,今天的饭味道是很香的。也就是说,无始以来的习气烦恼,今天我们再依靠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去沐浴,去把它洗干净、刷干净,再开始修学下面的正行,相对之间昏沉和掉举会少一些,心会更清净一些,让见解增长来得更快一些。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所以决不能轻视啊!
就像刚刚所说的,如同煮饭,先将脏锅洗净,方能煮成香喷喷之米饭。同理,上座之初先排出垢气,可去除烦恼,即成修持正行之法器。后面在实修过程中,相对之间你的心就会更清净一些,于正行中易将自心安住,具足如是利益
现前也有很多居士都在问:我平常一打坐,昏沉和掉举太重了!在昏沉和掉举之中,即便知道一些调顺烦恼之方便,比如剖析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等等,还是觉得心很散乱,该怎么办呢?前面的这些殊胜方便决不能轻视。若是配同着前面这些辅助,再配同着正行当中的殊胜方便法,无论昏沉、掉举呈现不呈现,都在调伏之中,相对之间内心会更清明一些。修行要知道这一系列道理啊!光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即便符合自己的条件,恐怕与解脱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天天都在讲解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以及堪布昂琼在《前行备忘录》之中说:“无论你通达多少多少理论,当在实修期间,必须亲近导师,要得到上师亲传教言。”原因就在此上。
我们以上所传讲的身要七支坐法和语要排除九节风,今天在字面当中讲得还是挺多的,操作过程中最多也就是身的姿势和排除九节风很简单的事。文字上虽然走了一些,但我想也没有什么可不懂的地方,只要在上面稍微重视一些的话,我想谁都能做得很圆满。
但还有一点,前面我们在讲身要七支坐法期间,只是讲解“不紧不松的状态当中要做到自然”,那么“自然”的标准是什么呢?因为有时候我不紧张、也不松缓,所以自认为是不紧张、不松垮就叫标准吗?不!还要达到一种境界,叫轻安之境界。就是感觉到身体很轻松,甚至感觉到好像身体不存在,要不已经轻得如同在天空中飘着一般,会达到这么一个轻安的感觉,这就是身体已达到自然的一种感受。当然也很难时时能获得这种感觉,可能有时候会产生,但必须得有这种感觉。是否长时间具有,这个我们先搁置一旁,因为要求是需要高一点,但即便不是这样都不要紧,但必须得有。要是没有,时时都觉得身体笨重笨重的,总觉得“天哪,打完坐好痛啊!”要不一打坐期间,“这个重”、“那个重”,充分地说明你还是不够自然,所以这一系列做得圆满一些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以上所传讲的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从了解的角度,我相信今天没有什么可不了解的地方,但是做的过程中还是如理造行,决定不能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去做,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这一点我们刚刚已经讲过堪布昂琼的教言,所以必须铭记心中,这些都很重要。
我们都说我们是亚青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继承人,就是这个传承的修行者,亚青寺着重讲解实修,我们必须知道实修一系列方便法啊!光说我是这个传承的弟子,平常也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仅凭这一点远远不够。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方便教授和真实教授,如果你真的已经具备真实教授的根机,对你个人来说,前面这些即便不传讲都可以,但我们现前不仅仅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我要成就,我还要度化更多的众生,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尤其作为大乘教法的信众,你必须得有这个心愿。
我们这个传承的宗旨是什么?行为要符合小乘教法,所以无论你现前是什么样的根机,都必须符合、都必须铭记心中。当前自己所受的一切戒律,都必须守持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说,修行出世间法的人,世间连做人的这个起码的基础都没有扎实,修学出世间谈何容易啊!所以行为必须符合小乘教法。小乘教法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持戒。从三皈依戒开始,相信居士们都已经受过居士戒以及菩萨戒和密宗的誓言,必须一一守持。行为必须符合小乘教法。
思想要符合大乘教法。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行持什么善法,心里所想的是为天下所有一切,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这是我们的宗旨,大乘教法弟子的宗旨。所以,我们当前所行持的一切法,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我的内心要清净得以解脱,我还要救度更多的众生,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心愿,我们的思想必须符合大乘教法。
见解要符合密宗。尤其我们下面讲解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之间的差异,在讲解方便教授期间,它的方便和智慧运用之方法我们下面还会着重讲解。所以要铭记这一点,这样才算是这个传承的修行者,这样一来,无论在谁面前说,都不需要愧疚,因为我们就是这个传承人,因为如理如法在做。要不光打着一个旗号,而不能如实造行者,仅仅是一个狂言而已。所以以上所讲解的这一系列铭记心中吧。
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每天大概讲个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时间。今天是星期五,有时候真的我们要多想想无常,因为时间的飘动无言当中在给我们提示无常道理。有时候是需要导师用语言来诠释什么是无常,有时候时间就在给我们传讲很多佛法。
我们这一段时间讲法是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天,中间还有四、五天的时间,今天我问他们,“今天是星期几啊?”说已经星期五了。天哪!在我的感觉当中,这五天的时间好像连一天的感觉都没有,就到了五天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往死处靠近,在世上活着的时间越来越短,无常也在敲警钟让我们精进修法,不能再懈怠下去。所以,光想到这一点就能知道精进修法的重要性。尤其是精进修法该怎么去精进修法,当然我们必须懂得方式方法,这一段时间就在讲解这些道理。
今天以上讲身要七支坐法和语要排除九节风,明天就开始讲解意要发菩提心以及共同外前行,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尤其对初次修行者,若是没有前行配同,你这个正行很难实现,原因在何处呢?前一段时间都已经讲了很多,当然紧接着以下还会传讲。这两天所传讲的,回去以后看看自己的做法是否做得很圆满,若是不圆满的地方,尽可能让自己的修行圆满,这上面决不能有漏洞!
今天就讲这么多。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星期六。明天我们的时间比今天会早一个小时,四点半就开始讲解。前一段时间也说过,外来的很多居士,旁边也没有过来的很多工具,像汽车等等。像我们当地的人有汽车,上下走动过程中,尽可能别让人家起烦恼。尤其是我们在楼上上上下下的时候,即便要等个十多分钟,也不要紧,反正现在还挺早,一批一批下去。好像在某一个地方刚开会,全都一下涌下去,人家看着也不太好的,是吧?像有些新来的,这边还有各式各样的书本、光碟等等,你可以到里面去选择,十分钟也就过去啦,你就后面慢慢走。
今天就这样,阿弥陀佛!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