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这个千年古方是颈椎病祖方,还可治十几种其他疾病!一定不能错过!

这个千年古方是颈椎病祖方,还可治十几种其他疾病!一定不能错过!

原创 张胜兵中医 

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低头族",整天低着头盯着手机屏幕。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尤其是颈椎病
中医里有一个治疗颈椎病的祖方,不仅治疗颈椎病有奇效,临床加减应用还可以治疗十几种其他疾病
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治疗颈椎病的特效方——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意思是当患者患有太阳病,出现颈项僵硬、背部强硬、出现恶寒发热、反复出汗和感觉寒风侵袭的症状时,可以使用桂枝加葛根汤来治疗。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桂枝加葛根汤用于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其中“太阳病,汗出恶风”乃为桂枝汤所主治,加上葛根便可治项背强几几,说明葛根在治疗“项背强几几”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项背强几几”指项背部的强硬感、紧固感、拘挛感、不柔和感,历代注家及现行教材多从太阳经脉经气不舒,津液运行受阻,经脉失于濡养来解释其发生机理。同时认为葛根在方中的作用为解肌祛风、生津舒筋

但需要指出,早在《灵枢》中已提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 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加之外邪侵袭机体又常影响至经脉、骨节,由此可见,“项背强几几”的发生,实则与经脉气血痹阻,运行不畅有密切关系。

桂枝加葛根汤中加葛根汤的桂枝汤部分可加强葛根的除痹之力。

方中的桂枝辛甘温煦,具有解肌发汗、外散风寒之功,有助于祛除外邪。同时又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有助于通利血脉。故《得配本草》谓其:“通血脉,达营卫,去风寒,发邪汗。为内热外寒之圣剂,治肩臂诸药之导引”。桂枝配以辛温之生姜则散寒除痹之功尤甚。
白芍味酸,酸敛肝阴,缓急止痛,能有效缓解痹证所导致的肢体疼痛,配以甘草酸甘化阴,止痛之力尤显,故《本经疏证》谓其能“开阴结 ”。白芍已具有补血养阴之功,与健脾补血的大枣相伍, 针对正气不足这个痹证发生的基础,具有养血扶正之效。
由此可见,桂枝加葛根汤诸药相配,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既能疏风散寒,祛邪外出治痹证之标,又能辅助养血益气,扶助正气治痹证之本。故桂枝加葛根汤实乃除痹之“祖方”,后世治疗痹证的许多方剂也是由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化裁而来。
现代桂枝加葛根汤已广泛用于痹证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症、腰椎病、落枕、痉挛性斜颈、僵人综合症、面肌颤动(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睑废(重症睑下垂)、风隐疹(荨麻疹)、流行性肌张力综合征、肌纤维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肌肉劳损、跌打损伤、自发性寰椎半脱位,心脑血管疾病如闭塞性动脉硬化、血管性头痛、缺血性脑梗死、脉管炎等等。

方中葛根的功效

为什么桂枝汤加一味葛根就可以治疗颈项部的拘紧不舒服呢?那就要先看一下葛根这味药的药性了。
《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治消渴, 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在仲景方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伤寒论》中有4方用到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金匮要略》中有3 方用到葛根,即葛根汤、竹叶汤、奔豚汤。桂枝加葛根汤的运用也很好地说明了葛根能主“诸痹”。
中医认为痹证的发病以外邪杂至为条件,正气不足为基础。痹证乃是由外邪杂至,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确指出多种外邪的共同作用是痹证发病的条件,也是痹证病因学的特点,提示了病情的复杂性。而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则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
《灵枢·五变篇》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由此可见,外邪杂至是痹证发生的条件,正气不足是痹证发生的基础,《济生方》将痹证的成因归结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这就决定了痹证的治疗大法当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同时辅以扶助正气。


在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为除痹之主药,发挥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活血通脉

葛根性辛凉味甘。辛者,能散、能行,在外能解表,舒筋活络;在内又能通里,畅行血气。清· 叶天士《本草经解》曰:“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畅,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自愈也”。甘者,能缓、能和,能和血缓急,解痉止痛。由此可见,葛根活血不伤血,生新不留瘀,实乃活血通脉之佳品。针对气血痹阻,葛根以其活血除痹之功,经脉通利,通则不痛。

二、输津生津

经脉痉挛,常与津液的输布障碍,失于濡养密切相关。葛根则备生津之效,《本经》称葛根能“起阴气”,清末医家唐宗海则谓:“葛根其藤最长,其根入土最深,吸引土下黄泉之水气,以上于藤,有如太阳经引膀胱水中之阳气,以上达于经脉也”。大多辛散之品,多兼温燥,而葛根甘凉之中,独具辛润之力。葛根辛甘而润,升阳生津,津随气注,血随气行,津润血活, 浊阴自除,推陈出新,独具生津而润血枯、去血浊之妙。经脉痹阻得脾胃化生的津液相济而润畅, 阴气得起则痹阻自除。

三、升清降浊

痹证的发生,与清阳不得上养有关。而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升降之枢纽,是产生清阳之气的源泉。清阳不升,阴霾阻于肢体,乃致身体痹痛。葛根主入脾、胃经,具有发散升提之性,通过对胃阳的鼓动,有助脾升清,布达肢体。
 因此,葛根在升清之中,使浊阴下降,从而缓解痹痛。诚如清· 张璐《本经逢原》所谓:“胃气敷布,诸痹自开”。

四、解肌透表

外邪杂至是痹证发生的条件。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具有解肌透表之功。针对外邪,葛根能辛散发表,缓解外邪郁阻。故清· 邹澍《本经疏证》提到:“葛得辛甘发散之阳,是其力之所至”,“葛则根白气平味辛,无一不似肺,是其量可及肺,至心者通血脉,……至肺者开皮毛,故葛有散发腠理之效”。






经典病案

后世经方大家对于桂枝加葛根汤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现撷取几个经典病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病案一:痢疾


贾某,男,36岁,素体健身强,为摔跤健将。因食不洁之物,患痢疾。住院三天,痢不止,热不退(常在38℃以上)求服中药。
患者禀赋素盛,虽下痢数日,面色不衰,舌淡红、苔腻微黄。询知发热,恶寒,汗出,痢下白多赤少,里急后重,昼夜十余行,肛门不热。口不苦、不渴,饮食不思。脉浮滑数,诊腹不胀满,亦无拒压。
观其脉症,病属协热下痢。因表邪未解,宜逆流挽舟法治之。然既非无汗、恶寒之葛根汤证,亦非喘而汗出、表里俱热之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乃表虚而里热未成之桂枝加葛根汤证。拟:
葛根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当归10g 木香6g —剂 
二诊:下痢日行二三,发热减(37.5℃),微恶寒。章虚谷谓:“有一分恶寒,亦当从温散。”遵此说,复拟原方,二剂而愈。

病案二:休息痢


张某,男,30岁,工人,1993年1月3日初诊。下痢九年,初由食肉过多,继而洗澡、饮冷,次日出现脓血便。经住院治疗,下痢止。翌年秋,复便脓血住院。经结肠镜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好转出院。之后,每届夏秋即病,易医众多,皆斤斤于里证惟务,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及灌肠诸法,效皆不佳。
今又下痢月余,日三至十余行,至厕虽勤,所下甚少,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稍冷泻次增多,腹中气上冲逆,少腹胀满。且反复感冒,不发热、或微发热,咳嗽鼻塞,痰多白稠,口不干苦。舌淡红,苔薄白。诊其脉,弦细长。触其腹,腹肌挛急,脐周无压痛。
患者下痢九年,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属休息痢无疑。从脉证分析,似属表邪内陷,无积滞也。治宜鼓邪外出,从表而散,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投石问路,以观其变。
桂枝10 白芍10g 甘草6g 葛根15g 茯苓10g 枳壳10g 桔梗10g 前胡10g 杏仁15g 鱼腥草30g 二剂
二诊:连续两日未便,腹隐痛,冲逆减。咳嗽轻,鼻微塞,痰仍多,舌脉同前。药已中的,原方二剂进之。
三诊:大便日一行,无脓血,腹痛肠鸣消失,咳嗽止,鼻通畅。精神大好,如方再服三剂。
四诊:大便日一次,偶有二次者,呈溏便。服药已一周,未感冒,冲逆减轻,吐痰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此表邪已净,中虚湿盛,改健脾燥湿以治。盖土者,万物之根,以阳为生,土膏一动,百草茂盛。脾者,气血之源,脾土健运,气充血沛,正气存内,邪何以干?拟桂枝加葛根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葛根30g 党参15g 白术15g 干姜6g 甘草6g 茯苳10g 陈皮15g 半夏15g 三剂
五诊:大便已成形,冲逆亦止。嘱守方续服三剂,并注意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以防再染。
按:俞昌曰:“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里,一二剂愈矣。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
遵此说,九年之疾廿日治愈,可见给邪出路之重要。而一味消炎,无异于关门打狗,况且困兽犹斗,正气焉能不伤?痢之出路,不能囿于肠道一途,解表发汗亦系一径。曾有某患者献疑云:“痢疾细菌在肠道,用泻药排出体外,其理易明,然发汗之治,驱走乎?抑或杀死乎?”余曰:“君不闻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生存环境遭变,虽不杀而又岂能不毙!

病案三:痉挛性斜颈


王某,男,32岁,1980年8月5日初诊。自诉5小时前,无故突然头呈阵发性、不自主地向右上方倾斜。曾在某县医院肌注氯丙嗪50毫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治疗,病情无好转,急来我院诊治。
察舌质淡,苔薄白,脉缓。体检:发作时先是头呈不规则的细小的动摇,继则头逐渐向右上方倾斜或后仰,下颌向对侧扭转并稍上,口张难合,两目上翻,并伴有项背强急,自汗,恶风,咽干。每5—10分钟发作一次。
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中医辨证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布,筋脉失养。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流利经脉,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15克,桂枝12克,杭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个,生姜3片。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服药2帖,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国医论坛1990;(1>:18))
【按语】痉挛性斜颈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由颈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不随意的收缩而产生的痉挛,属中医“痉病”范畴。本案兼见自汗、恶风、脉缓,故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
病案四:僵人综合征


王某,女,52岁。平素易汗出,1985年10月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颈项强,下肢僵直瘛纵,不能下地,伴发作性呼吸困难,甚则窒息。经某医院诊断为僵人综合征。
诊时头项强直,转侧不利,全身瘦弱,面色苍白,言语欠清,神情淡漠。双眼内收外展受限,双胸锁乳突肌、腹肌紧张,四肢张力高,反射活跃,双脚趾向足心拘挛。全身湿润有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伤津,筋脉失养。治以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30克,桂枝、生姜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5克,大枣5枚。
连服30剂,汗止,周身有柔和感,加全蝎3克,研末冲服。又服30剂.全身拘急缓解,肌肉松弛柔和,语言清晰,虽尚有脚趾拘紧,已能下地行走。(浙江中医杂志U88;(2>:89)
【按语】素体亏虚,腠理疏松,汗出潦潦,久则伤律,无以潘养筋脉,而见头项强直,手足挛急,反复不愈。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止汗,重用葛根以升津液,舒筋脉,再加全蝎以熄风止痉。方证相对,故获良效。

病案五:面瘫


魏某,女,45岁,1987年4月25日初诊。自述右侧面部肌肉颤动,且有麻木感,口眼歪斜一年。一年前由于汗出伤风而后突感右侧面部肌肉颤动,项背强几几,右侧面部麻木,逐渐出现口眼歪斜,时有自汗、恶风、手足麻木等症。
曾去某某等医院均诊断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服西药(不详)及中药镇肝熄风场、牵正散等不效。乃来我院诊治。
检查:神志清楚,面色微黄,两目有神,右侧面部肌肉颤动,无明显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风邪侵袭,营卫不和,分肉不利,筋脉失养。仍以法风调和营卫,解痉舒筋为法。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葛根50克。
服后吸热粥200毫升,取微汗避风。6剂后症状大减。又因劳累汗出当风而复发加重,仍守前法治之,复投本方21剂,诸症痊愈。(中医杂志1989;(1>:27)
【按语】腠理不固,营卫不和,致络脉筋肉失养,加以风邪扰动而发病,参以脉证符合桂枝加葛根汤证,用之果验。
病案六:重症睑下垂


赵某某,女,6岁,1984年10月10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于三月前外出途中,因感风寒,当晚发烧,三日烧退后,遂发现双眼睑下垂。经省、地等医院诊为“重症睑下垂”。口服维生素B1,间断注射新斯的明,仅有短暂之效,须臾复垂,且逐渐加剧。
刻诊:患儿发育一般,舌脉未见明显异变,唯形气较弱。只见患儿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偶或为了瞻视而以手指将眼皮扶起。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服三剂,毫无效果。
细思之,眼睑乃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起之处,患儿初因受风,伤于太阳之脉,遂至太阳经输不利,经气不振,故使眼险下垂。以通阳疏络,调和营卫法治之,处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6克,葛根10克,枳壳15克,防风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3剂,日1剂。
药后明显好转,已能平目视物。因形气较弱,又以原方中加黄芪10克以复正气,3剂。半月后其父来告,眼睑完好如前,随访一年末见复发。(山西中医1987;(4>115)
【按语】本病临床多以脾虚气陷治之,然本案乃风入太阳,经气不利所致,其依据乃是眼睑为足太阳经脉所起之处,此经脉辨证之典范也,果用桂枝加葛根汤取效,临证值得深思。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