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上师瑜伽之圆满法要-16-02

上师瑜伽之圆满法要-16-02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紧接着以下就要开始修上师瑜伽,这时候就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对面之中。很多人都说,观皈依境的时候,观得很不清楚,这该怎么办呢?要记住,天天都在说你的身份和修行的次数。因为我们修行时间太短的缘故,一修,一切都那么圆满的话,你决不是一个凡人。如果一修之时你已经是圣人,还用得着去修吗?就是因为我们现前做不了,让他慢慢做得了,这就是凡夫转变圣者的一个过程,因此不能以“我当时做不了”的原因一切放下。
就像驯匹野马一般,第一次驯野马的时候,这个马决不会听你的话,你让它往前走,它会往左右跑;你让它慢着走,它会跑;让它跑,它就会跳。所以,决不会听从你的吩咐。但是长时间如是训练,这匹马,你叫它怎么做,它就会听你的话。这个过程是艰难的,若是有人没有耐心,驯个一两天,马不听话的时候搁置一旁的话,这匹野马就永远没有驯好的时候。
我们的内心也同样一个道理,与正法相关的一切事情,第一次可能做得不会很圆满,这很正常。从身份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凡夫,是刚开始入门;从修行的经验当中,我们更没有经验,今天才开始修学;即便修了一阵时间,一阵时间又有多长呢?甚至很多人因这个找很多借口,说由于我业障沉重的缘故,这个可能不圆满、那个可能不圆满,所以,我修其他的法可能会好点。但要记住,没有一个法门当中说“心染杂着贪嗔痴烦恼,仅在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教言,没有哪个法当中如是讲解。
我们通常讲解有一种叫散修。这个散修,相对座上的修法,没有那么复杂,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出九节佛风等一系列不需要这么复杂,所以称之为散修。但这个“散”字,不是说心让它怎么飘动就怎么飘动,只要做个修法的形象就叫功德。当然不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这么去做。能不能这么做,我们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讲解,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内心清净。心顺着贪嗔痴烦恼飘动,口里做一个修法之形象,对我们的内心改变又有多少呢?如果改变不了自己的内心,只能说明以上的修法没有丝毫之利益。
达摩祖师说:“梁武帝,你的一切善行没有一点点功德,是没有调伏好内心的原因所致!”因为现前很多人说,梁武帝不能说没有功德,是有功德,只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现前还没有开悟,所以说没有功德。但我想,这个是他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即便从世俗谛的角度讲解,有些善行必须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光是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没有一个法掺杂贪嗔痴烦恼修学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所谓的散修没有像座上那么复杂之外,还是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
我们平常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谈到皈依境,如果第一次观想得不是很清楚,如今科技发达,根据自家的条件,可以到外面把上师的皈依境扩得大一些,就在那边挂着,每次看着上师的皈依境修着走。
看着是否是一种过失?是的,当时可能是一种有相。从无相的角度来说,你还需要时时盯着这个相,这是初步阶段。但是与你平常观不清楚对比的话,你这个功德可就大了。所以,还是先从0.001开始做起吧,只要已经离开这个零,一切都是功德。这些都要根据个人的条件来定夺,“决不能高攀”指的就是这个。
比如今天让我们观的皈依境不是上师的形象,而是你的父亲、母亲或者是你平常最执著的亲人,我想你会观得非常非常清楚。为什么呢?因为接触时间太长的缘故。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熟练、成熟的过程。与上师平常接触太少的缘故,有些人可能连真面目还没有见到过,只是从照片上去观上师的皈依境,所以相对之间可能会难一些,但是只要长时间这么观着走,就会越来越清晰。
以前华智仁波切说,他在几秒钟的时间可以观出725个不同的本尊,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手的姿势等等。弟子们觉得:“你太伟大了!我们别说几秒钟,很长的时间观出很清晰的一尊都观不出来,你却能在几秒钟的时间观出725个本尊,这是由于什么原因能观得那么清晰呢?”华智仁波切说,是他长时间如是观想的缘故,到后期熟练以后就很容易观出来。
上师的皈依境也同样一个道理,因此慢慢慢慢来。就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自己对面当中;要不在自己修行的场所,请一尊上师的唐卡;要不把上师的这么一个皈依境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对面,先对着他祈祷。甚至平常不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时时都能看着上师的相片,意义也非常广大,这样一来,给自己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但这个印象,随着我们以下修学方式就知道,观出来的上师形象应该怎么去观,到后期会讲。
首先把上师观想在自己对面当中。那时候最着重的是他的形象,还是需要配合着很多净观呢?当然是要配合着很多净观!把上师观想在对面之中,要净观为这是真正的导师,因为他具有圆满之智慧,能救度一切众生等等,他是一位真正的上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绘画,就看看外面的形象观得清不清楚,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你把导师当成什么样,只能得到什么样的加持。若是把上师当做是一个无情,仅仅为了形象而形象的话,只能得到形象的加持。形象还有什么加持呢?所以配同着净观很重要,是真正的上师。
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并做下面的祈祷。这个祈祷文,前面讲解上师的传记,稍微知道一些也挺好的。
【圣境自在成就哼达哇】
“圣境”指的是佛教诞生处——印度。印度往昔诞生过八十大成就,哼达哇是八十大成就之一。往昔很多高僧大德都授记喇嘛仁波切的前世是哼达哇。这样了解的意义有多大呢?我们平常说上师乃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总集,从这些教证和理证当中,可以特定上师就是这样的!
【藏地莲师摄受卓弥华】
指的是在佛教诞生的圣地印度八十大成就之一哼达哇的化身。莲花生大师进藏之后摄受二十五大弟子,卓弥华吉益西是二十五大弟子之一,也有很多高僧大德认定喇嘛仁波切的前世是卓弥华吉益西。尤其上师有一个伏藏品,就是《白莲花观世音菩萨仪轨》,我们在《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当中也已经翻译成汉文,相信很多弟子平常都把它当做自己的本尊来念诵,我想意义非常广大。一方面它是持明传承,我们的上师本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另一方面,这是我们上师的伏藏品。尤其是当时卓弥华吉益西在桑耶寺修学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后期成就以后,莲花生大师授记:现前你不用把这个法赐予当时的所有信众,你先把它隐藏起来,到了末法时代,你的化身会诞生在多科下区,就是亚青地带。你的化身的名称前面有个“阿”字,此时我莲花生大师另一个化身又会诞生在人间,(色拉阳智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此时我会把这个伏藏品赐予你,这时候你再把这个伏藏品赐予众生,当时就有十万个虹光身诞生。
像“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我们平常也已经得到过这方面的灌顶,也就是说已经授权了。从显现上面“四臂观世音菩萨”我们已经授权得到灌顶,它真正的精华,我们平常也已经得到成熟口诀法直断与顿超,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卓弥华吉益西的教言,就是我们上师的教言。所以平常遵循着持明传承修行,意义非常广大。
这段时间有很多人都在问:我的本尊应该是什么?哪个是我的本尊呢?由于有很多很多本尊,有时候我就告诫弟子们根据个人的信心来定夺。在很多本尊当中,就感觉到有一位本尊,只要平常观这位本尊,甚至见到这位本尊比其他的本尊更亲切一些,不是说信心方面有多么大的感觉,因为他本体功德本来就是一如,这一点我相信你是了解的。但是从感情的角度,总觉得这位本尊情感更深一些,感觉最好一些,这就是你有缘的本尊,这是从自身的角度而言。
从持明传承来说,我想四臂观世音菩萨立为我们的本尊是最佳的,因为这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伏藏品,尤其上师的前世卓弥华吉益西是以这个法而成办解脱赐予我们上师的。第二,上师诞生于多科下区,由他来传授给信众,说“有十万个虹光身”。我们今天追循着我们上师的这一部教言修行,我想意义非常广大。尤其作为对上师有信心者,就不需要再做什么选择了,你就把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当做自己的本尊来修学,已经圆满了。甚至可能有些说,从缘起的角度,我可能对那个本尊有信心。但是从本质角度而言,四臂观世音菩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你现前也已经认识到这一切,如是祈祷的话,相信一切本尊都赐予你加持。所以这方面就这么修学非常好。
【朗卓化身加瓦曲英等】
朗卓贡秋炯乃也是二十五大弟子,他的化身加瓦曲英等等,这些都是二十五大弟子之一。我们说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从显现的角度也讲解上师是往昔那么多佛菩萨的化身--大圣持明主尊之化身。尤其亚青寺的传承来自于龙萨派和宁提派。龙萨派传授者是龙萨娘波——莲花生大师意之化身,大伏藏师龙萨娘波。传授龙钦派传承的祖师是龙钦巴尊者,也有很多高僧大德认定喇嘛仁波切的前世是龙钦巴尊者。所以亚青寺的传承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清净的,因为我们离上师之间没有第三者,也就是直传于我们的身边。因此如是修学,加持力非常非常大!
【浊世大胜妙主龙钦巴,龙萨盛德化相善知识】
这些都是往昔很多持明者授记并且赞叹的。像法王如意宝曾经授记喇嘛仁波切是龙萨娘波的化身,以及往昔色拉阳智授记喇嘛仁波切是无垢光尊者的化身等等。从这些角度,我们对本传承法以及导师生起坚定之信心,只要肯做,成办解脱近在眼前。前面讲解这一系列道理,就是为了排除自己的疑惑。
有时候不仅仅站在个人情感之中,我自己也在想:如今我是多么幸运的人!我们平常说,谁一生当中有多么幸运。我相信,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我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因为我已经遇到了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般的上师——喇嘛仁波切!我们现前在座的弟子都是这样,已经遇到这样的导师,并且闻到这么殊胜的教法,我们是非常非常幸运的!现前该做的是,光站在幸运、内心当中带着这么一个喜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这个喜悦运用到上师的教言当中如理如法修学,相信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因为历代传承祖师就是我们的先例。历代传承祖师如理如法是这么修学成办解脱,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只要这么去做,成办解脱近在眼前。
以上一直都在讲解上师的功德,并且“大圆满法精华为众启”,传授给众生。从本传承的角度,可能也有这方面的一些执著,但也不仅仅是这方面的执著,尤其无论在哪个地方,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这么细致的圣地,往昔很多高僧大德也做过很多很多赞叹,传授最细致、最圆满的圣地就是亚青寺,传授者为我们的上师阿秋法王,这是印度、藏地、汉地很多高僧大德一同认可的。现前我们幸运已经继承这样的传承,并且如理如法修学这个法,意义非常广大!祈祷过程中配同着这样的感觉去祈祷,相信得到的加持会更大。
【祈请根本上师龙多尊,唯愿一切生生世世代,怙主与吾何时无分离,成熟圆满如海至究竟。】
“怙主与吾何时无分离”,应该怎么做呢?平常在祈祷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头顶之上作祈祷;在外面行走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右肩之上,无论怎么行走都在右绕着上师,和上师不分离;平常吃饭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喉间,无论吃什么、喝什么,一切都在供养上师;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心间,在梦中能达到自在,所以时时与上师不分离。光是口中这么做个祈祷,平常还是让自己内心散乱,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尽可能时时都在修上师瑜伽。
还有一点,第一次修学上师瑜伽,有些教言当中说要转变上师的形象,就是说观想成莲花生大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文殊菩萨等等;但有些教言当中说,上师的形象不需要改变,直接观想上师的形象即可。这两种教言哪个说法是对,哪个说法是不对呢?
没有一个对与不对,两个都是对,它是针对根机而立的。我们今天这么传讲的真正的目的是,刚入门期间,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还没有达于与诸佛菩萨平等的时候,此时还是尽量把上师的形象改变成诸佛菩萨的形象为好。这个形象观想成什么没有丝毫之区别,根据你对佛菩萨的信心来定夺。若是对上师的信心已经达到与佛菩萨没有丝毫差异的时候,上师的形象就不需要改变了,上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形象,形象也是诸佛菩萨[1] 的形象,不需要再去改变了,这根据个人的信心来定夺。
往昔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你把这位导师当成什么样的就能得到什么样的加持。比如平常你在修上师瑜伽,对上师的形象还没有达到与佛菩萨一如的境界,所以内心还是带着疑问:这位导师真的是佛吗?要是是佛的话,为什么上师年龄逐渐偏上的时候,形象与凡夫相同,脸上也会有很多皱纹等等。如果你不从自己眼根不净、内心烦恼沉重的立场去了解,这时候还是尽可能把上师的形象观想成诸佛菩萨的相,但本体和上师是一如的,这根据个人的信心来定夺。
如今无论在那个地方,即便是亚青寺,很多导师在宣讲各式各样教言当中,各个导师都有一个上师瑜伽。所以如今我们座下的很多弟子都在说,我在观上师瑜伽皈依境时,应该以什么皈依境作为我所依止的对境、一个形象呢?
平常我也告诫所有的弟子,不仅仅是从我个人情感的立场讲解要观想成喇嘛仁波切的形象,从功德的角度而言,我想直接观想上师的形象可能是最好的。近这两年,往昔上师也给我写过一个上师瑜伽,但是至今一直没有翻译,因为我们手中有这么殊胜的仪轨,何必还树立其他的仪轨呢?暂时先等等,先按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仪轨,这已经很圆满了,再过一阵时间觉得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再把它翻译成汉文。即便现前的藏文和汉文版,汉文版当然没有立成,藏文版也在我的手中,没有传授给另一个人。因为我们手中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仪轨已经殊胜得不得了了,何必还需要第二个呢?平常观想过程中,也尽可能按照上师的皈依境来观想,因为下面还要讲解明观资粮田,前面是祈祷文。
很多人可能由于分别心重的缘故,说平常我依止的导师挺多的,我对某某导师信心也是挺大的,现前也逐步已经认识到我所依止的导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也就是说,和我往昔所依止的导师没有丝毫之区别。但由于以上我已形成一种习惯,这位导师有他的祈祷文,所以每当我在修行期间,还要念诵他的祈祷文,现前能否在上师瑜伽前面再念诵一遍这个祈祷文可以吗?完全可以!那么观想的时候,时时都要改变上师的形象吗?这根据你个人的信心来定夺。刚刚我已经说过,前面是喇嘛仁波切的形象,他的本体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你所依止的这位导师和喇嘛仁波切没有丝毫之区别。你现前为了让自己情感当中过这一关,又把这位上师的形象观出来的话,他的本体和喇嘛仁波切也是一如的,从本质上没有丝毫之区别。
但是有时候是否需要这样改来改去呢?后期龙萨派的颇瓦法有三身颇瓦法:前面先是把这个灵魂迁转到法身阿弥陀佛心间,第二是迁转到报身观世音菩萨心间,后面是迁转到化身莲花生大师心间,后期在自己的头顶之上,有自己的大恩根本上师,就把自己的灵魂迁转到上师的心间。
第一次我不懂很多道理,所以每念诵十句,先是阿弥陀佛,突然又得改变观世音菩萨,又突然改变莲花生大师,突然改变上师的时候,就感觉到很累。因为那时候我们在修颇瓦法,尤其是这个仪轨,一座就要念诵很多遍。也就说很多遍当中,一一要配同着观想。因为当时具三相颇瓦法,它有很多很多观想,还要不停地改变上面的形象:突然是阿弥陀佛、突然是观世音……前面还觉得很清醒,时间一长,真不想观了!所以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些矛盾。那时候不懂的缘故,总觉得必须是各式各样的形象,并不知道一尊当中圆融一切法。当然你自己的观想非常清醒,以及内心很自在的前提之下,如是观想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感觉。
以上就是这样的,即便把它(祈祷文)加在中间,一点都没有问题!但可能有些会说,我所依止的导师不是红教的导师。一切都是一如,要记住,释迦牟尼佛是哪个教的呢?他是一切宗教的主尊。一些宗教可能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比如在高原地方有个叫旧教、有个叫新教,这是根据时代不同而立的。因为佛教本身来自于印度,后期传入藏地的时候,由于时间长短而形成旧教和新教,这是以时代时间长短而树立。有些可能是由于当时一个导师的什么名称而树立,实际是一切都来自于释迦牟尼佛的教言,这上面你就不需要再产生很多分别心。
我们今天还是把念诵仪轨直接讲到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当中,下次就可以直接讲解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
速得成就上师瑜伽
“速得”指的是可以迅速成办上师的密意。尤其是金刚乘以上为什么对上师瑜伽这么执著呢?可能很多都会这么想。在汉传佛教以及其他教派当中,平常所依止的是什么本尊、修学什么心咒,为什么从金刚乘以上就这么执著于上师呢?这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讲解,因为上师本来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这些都是有依据的。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的时候,为阿难及一切信众授记:“末法时代,我呈现不同的善知识之相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所以如今所有善知识,我们所依止的导师,本身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这是没得说的,并且上面也有很多诸大持明授记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平常细致问问自己,我们平常说要依止佛,佛到底在何处呢?在我们的概念当中,来自于书面当中的一些解释——佛是这样的、有这样的功德等等。若是说得更现实一些,这个佛到底在哪里呢?和自己最近的佛又是哪一个呢?我们平常认为可能就是说唐卡,要不一些铸的像、雕的像等等,要不佛菩萨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刚刚所说的,上师就是真正的佛,离我们最近的佛,除上师之外再也没有第二尊佛。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是真正的佛。如是遵照导师的教言,依止导师修学法走,前面为何加“速得”?迅速可以成办上师的密意,原因就在此上。
“速得成就上师瑜伽”,前面是皈依和发心。我们平常讲上师瑜伽的时候,上师瑜伽分为内、外、密三种上师相应法,但这里面的词句都是运用在密相上师瑜伽之中。我们也可以从密相的角度,也就是说从见解——心性赤祼的角度讲解上师瑜伽。比如我们在心性赤裸当中,就不需要顺着词句念诵,因为心性本来就是一切法的精要。一切法就是这个精华,用不同的词句描述就形成一本书,实际上就是这个见解。这里头的上师瑜伽是用词句来描述密相上师瑜伽,实际上见解赤裸时,它就是上师瑜伽。
我们紧接着以下从词句上做一个解释,但也要从共同的角度解释,因为刚开始入门期间,我们对见解方面仅仅是一种概念:我可以掺杂很多思想,说这是这样的、那样的。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个经验,相当于一个乞丐在说富贵家的财富一般,完全是一门空话。切切实实我们还要从共同前行开始做起,所以我从两层意思当中做解释。
皈依发心
啊!
因为上师瑜伽是从依见而修的立场立的密相上师瑜伽,这个“啊”字在藏传佛教当中,它代表不生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法性直译为“啊”字。也就是告诫我们,在念诵“啊”字时,就在心性当中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它的本意不是还需要去改造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它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清净状态之中。但我们现前刚入门期间要尽可能往这方面做,念诵“啊”的时候,尽可能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
【本来自显之上师】
这个“本来”,它并不是讲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么一个时间局限,不是讲解过去的一个时间。“本来”指的是什么呢?已经超越一切时间的局限就叫“本来”,既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末来,我们把这个三时称之为超越三时第四时大平等就叫“本来”。我相信很多已经求过成熟口诀法的智慧转为道用第三辨别者,大部分都已经知道什么叫“本来”。后期我们还会从修行的角度一步一步讲解这些含义。这个“本来”指的是心的本性,我们在《般若心经》当中讲:“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它本来就是这样,因为完全没有时间的局限,这就叫“本来”。
“自显之上师”指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体用一如,在执受本体当中,妙用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本体之中,这个体用一如之境界就叫上师。这种境界具有什么样的功德呢?是远离破立的,既没有要破除一切过失,也没有一个树立一切功德的显现,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一个破立、远离也好,无有破立之境界就叫“本来自显之上师”,指的是心的本性。
【远离破立作皈依】
没有破立当中作皈依,当然没有一个所皈依的对境和能皈依之者,两都本来就是一如,就在体用一如的状态当中安住,它就叫皈依,就叫胜义皈依——没有能皈依者和所皈依之对境。从密法的角度,也叫没有誓言者,也没有智慧尊,本来就是一如的。但现前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现前我们做不到,但是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尽可能往这方面发展。
【一切有情本来佛】
这个“有情”指的是人吗?这个“情”字指的是思维,凡是有思维的一切本来即为佛。本来即为佛,从佛本质的角度讲解,只要是有情众生,本来即为佛。如同蓝色的天空,无论是乌云遮止,还是没有遮止,蓝色的天空本来就没有污染过。至于晴天、阴天,虽然在我们的面前呈现,但是对于蓝色天空来说,永远没有污染过,就是这样的,就叫“本来佛”。只要一切有情众生,显现当中是这样的,站在本性的立场之中,本来就这样的!
【为复成佛而发心】
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即为佛,在我们的眼前呈现蓝色的天空,所以消尽一切乌云,但是蓝色的天空并没有变大,也并没有变小,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为复成佛”,只是在我们面前消尽乌云看见蓝色的天空般,但是对于蓝色天空来说,无论乌云遮不遮止,它本来就是蓝色的天空,就是这样的!就在这个状态当中发心,当然讲解的是悲空双运,这就是胜义发菩提心。
我们刚入门期间,虽然按照这个词在念诵,但是真正的见解能做得到吗?当然我们可以往这方面作意、心里去想是这样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怎么去做呢?
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我现前一心皈依上师,这就是我们的皈依。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能成就,因此而发心,这就是我们通常共同做的皈依和发心。事实当中我们只能做到后者,但是前者也可以做这方面的净观也挺好的,因为密法在于净观。比如我们初次讲解净观五种圆满:地处为西方极乐世界,导师为阿弥陀佛,眷属为男女菩萨,时间为超越三时四时,法为无上窍诀大圆满。但这也是靠的是净观,当圆满成就以后就用不着心里去想,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在没有达到此境界之前,需要往这方面去净观。
从见解的角度我们再讲解一些。显密之间的见解,我们说见解不迷惑。显宗见解即便有多高,如同大乘教法所讲解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形成,因缘它本来即为空性,所以这个明空,显现一切即为虚幻。因为显现并不排斥一切都是断空,不会这样。因缘和合而形成的一切相、一切物质它都是虚幻的,因此在明和空性分不开状态当中修学称之为下乘派的见解。但是上乘派的见解当中,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一切显现本来即为清净,所以不需要在空性当中再立为一个相,眼前所呈现一切万物之相本来就是圣迹刹土。不需要把它立为空性,再去立一个圣迹刹土,不需要这样。这就是从见解的角度的一些区别吧。前面皈依发心念诵三遍。
明观资粮田
【啊!】字如同上面所讲解般的。
【万有清净光明刹】
我们说过,密法的特点在于净观五种圆满,若是真有见解的话,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在法身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清净刹土,用不着再去作意。但是我们现前修的过程中当然得净观,就要净观我们现前修行的场所是清净光明刹土。
在这个清净光明刹土当中,【无有誓智尊二执】,什么意思呢?在下乘派生圆次第当中,修行者称之为誓言者;修行的对境——本尊就叫智慧尊,必然有誓言者和智慧尊两者之间的差别。
比如外三部当中,事部修法,指的是把智慧尊和誓言者如同佣人和主人般去认识。比如佣人一个月在主人家工作,最终一个月以后,主人就给你赐予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佣人祈祷主人赐予一切。平常修行过程中,也就是我是誓言者,就像我们说我是一个业障很沉重的,我要祈请本尊赐予加持得以消尽,这是事部修法。
行部修法如同本尊般,这是对于他当时的认识以及见解不同的原因啊,因为他也以誓言者和智慧尊,但是他的这种理解不在于佣人和主人之间的差别,而是兄弟般的。兄弟没有像下乘派那么大的差距——一个在下,一个在上,兄弟本来就是平等的。但是平等当中必然还有一种两个相的这么一种感觉,所以在修的过程中两者尽可能分不开、平等状态当中,但必然是两个感觉。这种修学方式就叫行部。
瑜伽部,就完全一如当中修学——我之外没有你,你之外没有我,誓言者以外没有智慧尊,智慧尊以外没有誓言者,两者一如当中修学。现前我们这种修法就是以无上瑜伽部的方式,没有智慧尊——上师,也没有誓言者——我,我和你之间没有你我之差别,本来就是一如的。
我们平常说境和心是一个还是两个?若是两个的话,哪以外是境?哪以内是自己的内心呢?平常修学过程中都说不能分开。圆满赤裸见解的时候,体用本来就是一如的,但现前我们尽可能站在两者分不开状态当中去净观。没有我——修行者,和修行的对境——上师智慧尊这么两个执著,这就叫“无有誓智尊二执”。在两者分不开状态当中,我们逐渐开始呈现上师的形象。这样一来,不是又立一个上师相吗?因为前提是没有智慧尊和誓言者两种分别执著,所以立出一个上师的形象,也是两者分不开状态当中修学,没有一个能修者,这是心的本性、本来的状态。但我们现前修学过程中,仅以这种方式去净观吧。
【大恩根本上师性,蒋阳龙多加参尊。】
“大恩”指的是什么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恩德最大的就叫大恩。“根本”是在很多导师当中,最重要的这位导师就叫根本导师。
【遍智莲花日月上】
“日月”代表方便和智慧无二。所以平常在观的过程中,尽可能把下面的日月都观得很清楚是最好的。因为它象征着什么?便智双运。所以如是观想对我们达到便智双运也创造很好的缘起。
【有寂无二跏趺坐】
上师两个脚是盘腿的,这代表着什么呢?“有”是轮回,“寂”是涅槃,轮回和涅槃分不开,一如的一种象征。
这段时间也有一些居士在问:平常观上师皈依境,一定要按照皈依境的方法去修吗?能做得到的话,尽可能这样去做,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里面所传讲的一切乃至上师的一个小小的姿势都代表着很深的含义,尤其我们在修上师瑜伽过程中,尽可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做观想是最好的。
【双手执持休息印】
两只手放在两个膝盖之上,因为上师平常皈依境就是这么坐的。
【身着三乘三袈裟】
上师身上披着三种袈裟,代表小乘、大乘、密乘三乘圆满的象征。
【三部圆满通人冠】
上师头上戴着红尖的帽子,代表着外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圆满的标志。
【尊身梵顶五光中】,上师五光上面,【大圣根曲列邓尊】,这是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的法名。
【双手铃杵报身相】
形象为报身,像金刚持的形象。
【复上法身普贤佛,周匝持明海会众,空明无执中安住。】
就是说,空明无执之中,上师就像我们平常看得见的彩虹一般,彩虹有形象但没有实体。上师的形象也同样,呈现上师的一切之相,但并没有实体。这个净观配同着一起,具有一切功德、度化一切众生之能力等等都应该要如是具备,这个净观非常重要!当见解圆满赤裸,达到境心一如之时,不需要再掺杂什么净观,后期我们在讲智慧方面的时候会讲解,就这么观想。
积资净障七支供
啊!】也像前面所说的,指的是不生不灭法性之意。
下面的七支供也是站在不共的立场之中宣讲的。
【顶礼识聚自解脱】
“识聚自解脱”,指的是一切妄念如何起现,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体用本来就是一如的,所以这个顶礼就叫密相顶礼。在《大圆满直性本性论》当中说:“啊!本基解脱大圆满,离作敬行而顶礼”,指的就是这个。在《三句精要》当中有这么一句话:“若能执受本性,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原因是,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妙力有多么的迁变,一切都在于体用一如之中,这就叫“识聚自解脱”,就叫“密相顶礼”。
前面我们是先从外相顶礼五体投地开始做的,但是逐渐已经认识到一切万物本来就是自性,调伏内心、达到境心一如状态当中称之为内相顶礼。这个顶礼层次也需要了解一些,这样一来,我们现前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若是真正追循上师瑜伽的教言去做,此顶礼与我们平常五体投地的功德相比较,那大得不计其数啊!因为外相顶礼是针对刚入门的信众而立的,随着我们的见解增上,顶礼也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当前所修的上师瑜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殊胜的顶礼,就用不着再走前面的很多敬行。这就是密相顶礼。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居士在问:我现前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是否还需要做顶礼?从本质上来说,我们现前修的上师瑜伽就是最殊胜的顶礼,这种顶礼它可以直接对治烦恼,并让烦恼转变成智慧,是最殊胜的顶礼,你就在做顶礼!只不过是由于我们往昔对顶礼认识不够的缘故,总觉得只要是顶礼,一定是个五体投地之敬行、一种姿势,不是这种姿势就不能称之为顶礼。但这个还是对顶礼的认识有点浅薄的原因所致吧。实际上我们现前所修的上师瑜伽,你就在顶礼、就在发菩提心、就在清净自己的业障、就在积累自己的资粮,已经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以及上师的加持,一切都在这个法当中圆满,本来就是这样的。
当然,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我们也不诽谤其他的缘起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每天以五体投地的敬行做一些顶礼也挺好啊!念诵一些“金刚萨埵”也挺好;从菩提心开始,着重修修四无量心也很好;平常小至在佛菩萨面前供奉一朵花做起,供供曼茶也挺好,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这样的,这是“顶礼识聚自解脱”。
【奉献等净万物供】
“奉献等净万物供”指的是什么呢?在执受本体当中,执受本体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这时候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坛城的供品,想想这可是已经变成无尽哪!由于已经超越思维的缘故,所做的一切供品是无尽的。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密宗可以一瞬间成办解脱的缘故,它并不是说密宗不需要积资净障就可以成办解脱,密宗还是一样像显宗一般需要积资净障。但是积资净障的方法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密法在短短一瞬间当中能圆满一切福报,清净一切业障得以解脱,原因在何处呢?
我们刚刚所说的,显宗在无量个佛面前、在无数劫当中,以无量个供品做供养,所以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刚刚所说的一切无量无量都是来自于心的一种概念。密法的积资净障是在执受本体当中完全已经超越思维,此时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变成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坛城之供品。想想,这个供品,佛菩萨已经变成完全不在思维的范畴,这不是什么“无量”的,无量虽然没有一个尽头,但必然还在思维的范畴之中,它完全已经超越思维的范围。妙力呈现一切之相,用的好与坏,一切均变成供品,想想这个积累资粮有多大呢?所以为何在短短的时间当中能积资净障、成办解脱的原因就在此上。这就叫供养。
我们平常说,我现在修上师瑜伽之外,还需要做供养,还用得着吗?实际上上师瑜伽就是最好的积累资粮。原因是,当我们执受本体的时候,本体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以及一切诸佛菩萨,这时候,妙力起现一切之相两者分不开状态当中,一切均变成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供品,想想,这个供养可一点都不小啊!虽然我们平常说无量,无量在内心当中,从我们心的概念、数字当中,无量是一个无法计算的数字,但是它必然在思维的范畴之中,它还是有局限的,若是能执受本体的话,意义有多么广大!我们现前就在做这样的供奉,多么殊胜哪!这是第二供奉。
【罪堕无为法中忏】
“无为法”是什么呢?超越一切因缘法为无为法,就是心的本性。在因和缘当中树立的一切法称之为有为法。超越一切因缘法称之为无为法,也是讲解心性当中。若是能执受本体,一切万物已圆满证悟空性的时候,还有一个守持的戒律和清净罪业的这么一个过程吗?不需要。一切堕罪都在见解当中得以清净,用不着再需要依靠什么去对治它。所以,密法在一个见解当中七支供一切都一如圆满,等两天我们还要翻译华智仁波切著述的《呼唤上师本论》,里面讲解的就是七支供如何圆满在一法当中,包括三十七菩提分法,从三十七个不同的角度宣讲,但实际上就在讲一个见解。这里面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见解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它的功德,若是能执受见解的话,一切都在忏悔当中,还用得着先去认识到自己的罪过,紧接着再树立一个对治法吗?
【随喜普现自解脱】
这个“解脱”要时时铭记,因为我们现前刚开始修行对治烦恼,对解脱真正的境界还是无法现实,所以从理论的角度,要记住“解脱”决不能有一个能解脱者和所解脱的法。就好比把什么东西打个结,还有个能解的人和所解的一个结,如果这么去理解的话,完全失去了解脱的本义。
解脱,它本来讲解心性。虽然我们在下面讲解四大解脱的时候,有裸露解脱、自我解脱、显现解脱,前面还要讲解一刹那与二刹那之间的区别,但这个“刹那”只是达到解脱的一个时间局限,解脱本来没有前面消尽烦恼的时间过程,它本来就是清净,就如同本来解脱一般。
我们平常讲本来解脱如“空室入盗”。一个空房间里头进去一个小偷,小偷也得不到什么,因为房间里头本来就没有东西,房间里面也丢不了东西,即便小偷在里面怎么翻,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因此在执受本体当中,妄念如何迁变均成为本体之庄严。所以,空性也不会伤及到妙用,妙用也不会伤及到空性,它本来就是一如的,这就叫解脱的含义。没有一个要解的和能解的、能解者和要解的什么东西,永远不能把“解脱”了解成这么一个含义,那完全已经失去了密宗的特点。下面我们还会站在最不共同的角度印证一些见解,要知道“解脱”就这么去理解。
当然,后期按照对治烦恼、赤裸解脱的过程中还要讲解一些时间的区别。比如当妄念生起来,认识到妄念的一瞬间直到解脱之间,有些需要一个刹那、有些需要两个刹那就可以达到解脱。但这个“刹那”,它并不是解脱,而是达到解脱之间的时间分为一刹那和二刹那,就这样去理解走。
【祈转无言说法轮】
指的是心印传承。心印传承,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禅宗有一句话叫:“言者不知,知者不言”,指的就是这个,叫密意传承。
“祈转无言说法轮”,“说法轮”指的是什么呢?不是说必须要用词句来描述这个见解。在三传承当中,最高的传承法就叫心印传承;第二叫表示传承;第三,实在没办法的时候,这个见解用词句来描述做印证,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所以“说法轮”从最高的角度讲解就叫心印传承,心对心的方式去印证见解。依靠这样的一个缘,前面即便是一个缘,后面两者达到一如期间的这个见解,是靠这么一个传承而达到的,所以就叫“说法轮”,实际上它没有表示和言传。
【祈请永住超三时
还是讲解心性。因为心性才超越三时——过去、现在、未来,在第四时大平等之中称之为超越三时
【离意善根何所作】
“离意善根”指的是超越一切思维所树立的一切善根,当然是心性。
【回向三界尽解脱,愿诸获得大乐地。】
这个“回向”,就叫无毒回向当中的真实回向,就是悲空双运。在执受本体当中不离大悲,悲空一如当中就叫真正的回向,所以这个见解本来就是胜义菩提心,就是正行——便智双运,回向——悲空双运,就在一个见解当中圆满。只要赤裸此见解,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见解已赤裸当中,它就是发心、它就是正行、它就是回向。
以上是从不共同的角度做的解释。但刚入门期间,我们的见解还没达到这个地步,现前应该怎么去净观呢?像刚刚所说的这样去净观,但是做的过程中,净观不一定做得最圆满。所以顶礼的时候,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在上师足下作顶礼。过去已经做过的善事、现在正在做的善事、以及未来即将要做的一切善事,以及过去自己所拥有过的、现在正有的、未来会得的到的,以及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和世间人所造的有漏功德,一切的一切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上师,这是供奉。
在上师面前,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无论是佛制罪,还是自性罪,在上师面前做忏悔。发露忏悔指的是什么呢?一个都不隐藏。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在上师面前,就如同饮毒的人后悔自己做的这一切般的,在导师面前发露忏悔过去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并且随喜他人所做的一切善行,无论是比自己高、比自己矮或平等,一切善行都不做嫉妒。因为我们是大乘教法的信众,现前不需要我去度化他人,他们本具有这样的善行,我应该值得高兴才对,要随喜他人的功德,不去嫉妒。
“祈转无言说法轮,祈请永住超三时”。比如现前也有很多人都在说,往昔我们在念上师的住世祈祷文,上师色身已示现涅槃,今年是第三年,当上师圆寂之后,我们还需要这么去念诵吗?一样念诵着走,我们内心的上师永远不会有涅槃的时候!平常我们这么念诵的目的,也不仅仅说我们这样念诵让上师住世,可能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清净。
记得上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在他们家族当中,多少多少世代当中没有像他这一代年龄这么大的一个人在他们家族产生过,以上都是四、五十岁死了,但现前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在他这个家族当中应该算是最长寿的一位。很多人会说,“上师你是圣人,你长寿和这个家族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分开来讲”。上师说不是这样的。因为他想他能长寿的原因,以前在文革期间也好,那时候的动荡期间,为了上师长久住世,每天都念诵上师祈祷文,时时都在祈请上师住世,由于长时间在念诵上师祈祷文的同时,自己也能长寿。往昔诸佛菩萨也曾经讲过这方面的教言,今天他真的可以断定,我今天能长寿,一切都来自于时时祈祷上师住世的原因而得。这样一来,我们现前所做的一系列,无论上师的色身示现涅不涅槃,念诵这个可能没有多大的关系吧?所以一样念诵,没有丝毫之差距。尤其是我们心目当中的上师,刚刚所讲解的,从密相上师瑜伽讲解的上师还有涅槃的时候吗?永久不会涅槃的,因为心性本来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永远不变化,超越三时第四时大平等就为自性,这个永远不会有涅槃的,就这样!
所做一切善根回向三界六趣,回向的方式是:上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
发起尊意
嗟!
当自己在遭受痛苦的时候,呼叫上师的这么一个呼叫声,就是当自己在遭受痛苦的时候,一种祈请呼叫声。
【三传总集上师尊】
心印传承、表示传承、口耳传承总集为上师尊。“三传总集上师尊”怎么去理解呢?上师以心印传承赐予我们见解、表示传承赐予见解、口耳传承赐予见解,上师时时都在以三传救度着众生,因此三传的总集就是上师。
【三根本海胜遍主,三信广大法性中,三门无别祈加持。】
上师、本尊、护法,也是上师,因为祈祷上师能赐予加持、祈祷上师能赐予共与不共同之悉地、祈祷上师可以遣除一切违缘,所以他也是三根本的总集。在净信、欲信、诚信三种信心广大发心之中,祈请上师加持我的身口意三门,与上师密意成为一如。
这就是“发起尊意”字面上的含义,就这么念诵三遍。有时候就觉得这个祈祷文多念诵一些,从我们内心的角度感觉更深刻一些,那我们可以多念诵几遍。这以上就是发起尊意。
祈请成就
【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
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讲解如何树立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下个星期咱们就开始讲解。
至于念诵大概说了一些,也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这么念诵。但在念诵期间,应该要唱着念诵,还是直接念诵,这根据个人的兴趣来定夺。有时候想唱着念诵,尤其在唱着期间感觉非常好,那唱着念诵也可以;或者为了在后期修禅定过程当中树立时间,前面直接念诵也可以,这倒没有丝毫之区别,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定夺吧。
这个星期我们讲了四天的法,今天本来是节日,因为很多人可能家里都等待着要过这个节日。今天我们讲法讲得早一些,讲是讲得早一些,但今天讲得太多了,所以迟是迟了一些。但不要紧,才六点半,回去的时候还有时间,有多少粽子都有煮的时间,不会迟的。
这段时间,尤其是今天早上开始,在微信上、微博上面听到很多居士在祝福上师节日快乐。但是我们这次为何也不像平常世间人过节日般的,在这边多煮几个粽子一起吃吃,这就叫过节。我们今天真正的粽子是“自性粽子”,这个粽子是最好吃的。虽然回去的时候尤其需要吃晚饭的还要吃世间的粽子,但不要紧,自性粽子它能饱生生世世。世间的粽子今天吃完以后,明天还要继续吃饭,若是真正能享用出世间的粽子,我想它可以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过着节日。所以这次在过节日期间为何一直都在讲法,原因也是一种过节日。
有时候节日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你把它当做是节日,它就是节日;即便是节日,但你不把它当做是节日的话,也就是那么回事,所以一切在于自己怎么去理解它,怎么去面对它。我们把这个讲法当做是节日,我相信短短几个小时当中也挺好的。因为这段时间,内心当中没有什么烦恼,心情又好,并且还得到法的这么一个法喜,它才是真正的节日,也可以这么去树立。
我在这边也祝我们在座的弟子们,(这叫什么节啊?端午节。)端午节快乐!光想到吃,却不知道这个节日叫什么名字。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么多,回去以后,可能家人一盘、一盘的粽子放在桌上等你回来吃,所以我们也要回去,怎么说也要凑个热闹。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下个星期五咱们再见!阿弥陀佛!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