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成熟口诀法之正行精要-2017》第四课(四)行善的功德

《成熟口诀法之正行精要-2017》第四课(四)行善的功德

原创 普巴扎西仁波切 

无垢光尊者说“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我们今天所修的一系列法,无论是来自哪一种传承,是南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是禅宗还是净土宗,是黄教还是红教等等,任何传承教法都没有离开过调伏内心。
调伏内心的标准是什么?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往昔的恶习逐渐改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日日增上,就是调心功德增上的表现。如要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仅仅表面上具有修法的形象,无论行持的善行看上去有多么宏大,对你而言也没有丝毫利益。也就是说,即便你说你捐助了哪一座寺院、哪一尊高高的佛像,供养了多少僧众,只要没有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这些善法对于最终成办解脱就没有任何意义。也许你的这些行为在世间人看来非常了不起,纷纷为你点赞,但是从出世间解脱方面而言,永远得不到赞。因为出世间点赞的是贪嗔痴烦恼消尽,出离心、菩提心、信心增上。如果没有起到这些作用,一切形象上的善法都没有切实之作用。因此平常要从这些角度去观待。
有些人觉得只要自己做了善法就一定有功德,这样的想法是对还是错?从以上两位尊者讲述的内容就不难了知。除此之外,《普贤上师言教》功德藏中也说过:“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就是在讲解通过行持一些列善法而成办解脱的功德体现在自己内心调伏多少,贪嗔痴烦恼减轻多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增加多少,而不在于平常做的善事有多少、数量有多大。
从这些教言也不难了知,作为修行者,修法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调心,要从根本上用功。我们说过,“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善恶都是来自于心的支配,如果没有心的支配,也就没有善与恶、好与坏。因此大乘教法讲解,如果心为善,则一切均为善,即便形象上是恶,实际上也是善。
《普贤上师言教》有这么一个公案。往昔有一个人见到了路边上有很好的泥巴,而这个人的手也很巧,于是就用这些泥捏了一尊佛像放在路边,别人见到佛像即便生起一瞬间的信心,最终也能播下成佛的种子。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善行。
第二个人走过来时,看见佛相便心生敬信,并且心想:“如此庄严的佛像置于露天,长时间风吹日晒可能会有损,应该为他寻找一个可以遮风挡雨之物。”但他目之所处及没有找到称心的遮挡物,最终只找到一个破鞋。于是他把破鞋盖在了佛像的头上,然后就离开了。以我们的眼光来看,佛的头上放一只鞋决定不是什么好事,可是这个人的心地善良,发心是为了给佛像遮风挡雨。
当第三个人走过来时,看见佛顶着破鞋不是很清净,就直接把鞋扔掉了。
后来有一位成就者知道了这件事后就说,三个人都已经播下了成佛的种子,最终都能得到一样的善果。在我们看来,第一个人捏佛像是一件好事无疑,可第二个人把破鞋盖在佛的头上,似乎就算不上好事,第三个人把破鞋拿掉应该也算好事吧。实际上,由于这三个人由于发心都很清净的缘故,最终都获得善的果实。
由此可知,内心善与恶的准则不在于眼前看得见什么,而在于自己的内心。可能有些会想:“既然这样算的话,我曾经也做不少这样的事情,为什么结局和他们不太一样呢?”要记住,我们讲解这个公案,是完全站在善的角度讲解,他们一点私心都没有,也正是由于行善完全不掺杂于私心,才有这样的功用。我们平常在从事一系列善行期间,也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伴随着私心。可能其中多半是为了他人,但也有少半是为了自己吧。
以上也是在讲解,什么样的做法称之为善?如果能做到心清净,则一切都现为清净善法。所以大乘教法说“只要心为善,则一切即为善”的原因也就在此上,平常还是尽可能往这方面多一些观照,不要将善法只是树立在外在形象之上。
总的来说,我们要将所有的讲法回归到当前所修的上师瑜伽之上。如果明白以上所讲解的道理,就会清楚不同的传承,观照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前面做不到,但是其他传承的观照能做到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