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白莲花论-19

白莲花论-19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昨天我们主要从不同根机的角度宣讲如何接受两种不同的传承,但是这一点,不仅仅是在受成熟GD时如是宣讲,在接受解脱窍诀法时也是这么宣说的。我们平常在讲成熟口诀法也好,上师瑜伽导修也罢,每次讲解过程当中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内缘的角度来说,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所以传讲两种不同之教授,称之为方便教授和真实教授,这一系列道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都必须通达。
就是由于如是不通达的缘故,在修的过程中就形成修行与理想之间产生极大的冲突和矛盾。举个例子,心目当中一再想到我要及时成办解脱,因此所追求的法也仅仅站在最高的一种传承之上,比如心印传承等等。甚至现前进入M宗的很多修行者,只要一探讨M宗,可能想到最多的是,你是否已得到心印传承?也就是导师已经给你做过直指心性吗?很多人认为若是形式上面的直指心性没做过,这也充分地告诉他自己,他本身就不懂什么叫直指心性,那么这时候仅仅站在一个直指心性意思上,说没得到过这个教授,因此就认为他没有得到过真实的M宗般。但实际上这一系列对自己来说,是对真正M宗不通达的一种表现。
往昔有一位修行者问萨迦班智达:“诸佛菩萨的教言当中,哪一个教言最为殊胜?”当然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诸佛菩萨指的是南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当中,所宣讲过各式各样的传承,各式各样的法,这所有的传承以及法当中,哪个法最为殊胜?相信我们刚开始入门期间也时时都在寻求这样一个法,我到底修南传佛教好还是汉传佛教的好?还是藏传佛教的好?藏传佛教又分为很多很多传承,到底修哪一个传承好?萨迦班智达回答:“站在个人根机之上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这也是我们昨天讲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说当你刚开始入门,今天所修的法不符合个人的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法与根机不相应——法过于太高,根机过于太低;根机过于太高,法过于太低等一系列都称之为法与根机不相应,那么这一系列是无法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也就是说,从自己的根机而论,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要符合个人的条件。从法的角度来说,M法最为殊胜。因为三乘教法当中,M法称之为果法,下两乘法称之为因法,从名称当中就能知道密乘的殊胜点。至于我们当下能否接受M宗,首先得看看自己,M法又要分为两种教授,但不是M法要分为两种教授,而是M法所针对的根机不同的缘故,只能以两种方式传讲,就是次第根机和利根者。
从总体的角度来说,修学M法的弟子都称之为上等根机,但由于上等根机当中又出现两种不同的根机:一种叫次第者,一种叫利根者。针对次第根机,就如同前两天所讲解般,当时导师功德有多么圆满,所传讲的法有多么深奥,即便以强力印证,对弟子心相续也得不到什么利益,这就是法与根机不相应的原因。甚至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之中也说过,“自心与法不相融合,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就是说,你当前所修的法不符合个人的条件,无论当时自己感觉有多么好,当然这个感觉指的是感性,完全没有理由,凭借个人的感觉去树立,无论当时感觉有多么好,还是无法获得断证一切功德。断证一切功德当然是佛的境界,就是说得不到解脱的原因。
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解脱呢?根机和法必须要相应,要符合个人的条件。至于今天我所修的法,应该修因法相乘还是果法密咒呢?根据个人的条件来定夺。即便由于宿世的因缘,我们今天已经进入M宗,在进入M宗当中符合什么样的法,还是根据个人的根机来定。法永远没有特定性的,必须要针对什么样的,一切都是以根机而立。也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你现前处于什么样的根机应该修学什么样的法最好。
我们把M法分为方便教授和真实教授。方便教授讲解五道十地之次第道,修行有一个系统、有一个过程,首先符合个人的条件,以什么样的方便,以什么样的智慧,尤其在善巧运用方面应该怎么去操作、运用。真实教授是强力印证见解当下开悟,这就没得说的,所有一切见修行果一瞬间当中已经悟到,这就不用讲解很多过程。
我们平常虽然有时候也稍稍提一些真实教授,但是讲得最多的还是方便教授,因为它符合我们的条件。即便你今天认为自己的根机有多么高,但若是站在实实在在的立场之中,相信还是不符合这一系列条件,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二是我们所说的根机还是不够。有时候我们可以阅读一下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往昔历代传承祖师成办解脱付出的代价有多么大,即便是这样,初次进入佛门期间他的信心有多么充足,也就是说根机有多么高,即便是这样根机很高的导师们,为后一代弟子也要做出长时间修行之诠释。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成办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心目当中应该有一个长期修行的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我们也希望像惠能大师一般,当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多简单的事情啊,不需要听闻很多很多教法,也不需要去观照很多很多法,当内外缘起法一如期间就能了悟一切,但是惠能大师的根机是何等的根机啊!由于我们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即便有这样的理想,但是现实当中很难实践,所以这时候不得不按照次第方式来成办解脱。
我们一再强调在次第修学期间共同前行的重要性,因为修行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很辛劳的过程,就好比每当谁都在休息的时候,我们要早起开始修法。由于世间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平常都喜欢与正法背道而驰,认为与正法背道而驰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觉得很轻松,实际上只是业及烦恼沉重和习气的一种惯性,感觉到很轻松之外,若是真正站在正法的角度,这一系列又是非常浮躁的行为,但还是看看个人的根机,看看个人的习气吧,从我们的角度而言,与正法相违的一切言行及思想觉得很轻松,所以一提到佛法就觉得很累。
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多多少少都行持过很多善法。直至现前,由于前面所修的法,也可以说是在调伏烦恼的缘故,以下的修行应该是越来越增上才对。但有时候恰恰相反,好像现前越来越不如以前,但这一系列当然是对于次第根机修学过程当中修行并不系统。这也是我们这两天一再强调,初次进入佛门要依止一位具德上师。具德上师,不是说我们需要有一位具高上智慧的导师作为我们修行的背景也好,所靠着的一棵大树,这倒不重要。依止这样一位导师的目的是,因为这位具德上师是经验丰富的导师称之为具德上师。也就是说,在我们初次进入佛门直至解脱期间的整个过程,由于导师有圆满经验的缘故,根据导师成就的一系列经验赐予我等,这样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会做到更圆满。
但是现前很多修行者都是这么做的吗?当然不是!我们有时候开个玩笑,说如今的弟子们是很累的,既要扮演弟子还要扮演导师,因为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我想学习什么我就学习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由于顺着我执而飘动的缘故,你的修行压根就没有一个次第、系统,这也就是修是修了很长时间,做是做了很长时间,如今没有呈现很好的功德,可能多数来自于这些原因。所以还是要依止一位具德上师,根据这位导师为你所传讲的一系列如是而行。比如我们这一段时间在讲解成熟GD,我也去听听成熟GD,但我们平常讲法的特点不会仅仅按照书面上的解义,他可能会把里面传递的一切都运用到当前所修的法当中,这样一来,听闻的法和所修的法就可以融成一味。要不听的是听的,做的是做的,总觉得两者完全是两种,那时候会产生很多疑惑:我学这个法有什么意义呢?仅凭我们这一段时间所讲解的法这么去修圆满吗?当然不圆满!这只是我们平常具体修行的一个辅助,具体操作方式我们还有其他的传讲。在有其他细致修学方法的前提之下,宣讲这一系列道理作为辅助,就显得我们前面的修行更为圆满,如是传递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上。这些只能作为一个增上缘,但是具体操作方式,仅凭借《白莲花论》是远远不够的。若是对前面所传讲的一系列道理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如理如法修行的经验,那么今天在传递这个道理的时候,前面这个法还显得更圆满。尤其在做的过程当中,你的智慧越宽广、越广大,因为理解越来越透啊!我们刚刚所传递的就是这个道理,要符合个人的条件,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至于所谓的“直指心性”,它真的不需要一个特定的地处为你做一个特定的仪式,直指心性的仪式真不需要。惠能大师在第五祖前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特定的仪式啊!就好比我们平常宣讲佛法般,由于导师功德圆满,弟子信心圆满,内外缘起法相融的缘故,仅凭借这么一个缘当下悟证见解,类似这样的显现在历代高僧大德当中比比皆是。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以上并不是没有得到过直指心性,包括在接受GD的时候,第四句义GD本来就是直指心性。但是前面即便已做过这样直指心性的仪式,我们的内心又得到了多大的利益呢?还是像往昔一般没有什么好大的改变,这就告诉我们法必须要符合个人的根机。
我们当前在修的过程当中,为何一再强调《上师瑜伽导修文》一系列方便法必须要通达,这样一来,你在修的过程当中所修的法是圆圆满满的。这两天我们一再强调,平常是需要关注一些果实,也就是所谓的这些感觉,但是更需要重视的是修行方法,一旦修行方法到位,呈现果实也志在必得。就好比农民种庄稼,希望秋天的时候有个好的丰收,但是他不会一直想着秋天怎么会丰收,而是着重把他用在怎么去操作这个农业的过程当中——我怎样把这个土刨软,紧接着下面种庄稼的时候怎么上肥、浇水等等,对这个过程会更重视。一旦要是把这过程做得圆满的话,丰收也就在你的眼前。
今天我们在修行期间也同样一个道理,方式方法必须到位!这两天一再强调,如今自认为修学M宗者比比皆是,尤其一谈到M宗的时候不知不觉也偏重于智慧,行不行都在安住,说我能安住多长时间。安住多长时间有什么意义啊!闷厥和酣睡状态当中也能安住很长时间,比如从闷厥直至你醒来为止,是几个小时、几天几夜,我相信这一段时间里没有丝毫之妄想。酣睡期间主要还是在睡觉过程当中的感受,但几个钟头里没有丝毫之妄想,难道这一系列都称之为禅定吗?
在完全懂得如何修行的同时,运用正行上主要以观察修和安住修在调伏内心。首先讲这样的道理原因在何处呢?当然是针对次第根机而宣讲。对于上等之利根者而论,当下已悟证见解获得便智双运,就不需要分为方便与智慧,也不需要分为观察修和安住修,因为已达成一味。但是对于次第根机来说,不得不分开去行持。不是由于心性的特点必须要分开来做,而是对于次第根机来说,不得不按照交替来成办双运。
那么平常你在修的过程当中,从自己的感觉上是偏重于观察还是偏重于安住呢?我相信决定会偏重于安住。行不行都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时时期待着能否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若是真有这么一些境界,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已经越来越增长了。这一段时间一再强调,即便你可以止息妄念安住多长的时间,但与解脱没有直接关系,当然我们不能说是间接,原因是什么?刚开始入门也是从无念开始着手,但若是说到直接,一点关系都没有!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指的是这是世间的禅定,与解脱无关的意思啊!
相信我们平常在修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是这样的,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根据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心性的特点是便智双运,今天我在从事过程中也应该以便智双运平等对待,这是总体当中的认识。但至于操作过程当中,根据妄念起伏大小来树立不同的方便法,有时候偏重于方便,有时候偏重于智慧,但是总体认识中,我们没有偏重于哪一方面,偏向于哪一方面,这个必须得知道。前面是认识,后面是你的能力,因为能力只能按照根据妄念的起伏大小来树立,前面总体的认识必须要达成平等、平衡。要不行不行都在平静状态当中安住,即便能实现你的愿望仅仅是世间禅定。要记住,你修学这一系列法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可不是仅仅为了在短期时间止息一切妄念啊!
前一阵时间也有人问我,他可以在长时间里达到止息一切妄念无分别状态当中。当然我也不会信口开河,你说什么,我就直接按照我的感觉来给你印证见解,我还会细致问问:你所谓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是怎么一个无分别状态?最终还是所谓的像我们刚刚所说的,单单就是安住修。那时候我就问他,你这样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今世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再加上很多人的竞争力也强。所谓的上进心要强,同时他的贪欲也太大,那个欲望也太重,所以导致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逐渐变成一种烦恼的一个漩涡。所以有些人当条件稍微成熟的时候,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想平衡止息一下烦恼,所以有些人去旅游,有些人去唱歌,有些人去喝酒,有些几个人一起反正去搞一些娱乐,包括有些进入佛门去修学禅定止息一切妄念等等。你是否是由于平常世间烦恼太重,因此进入佛门,凭借这样的方法止息一切妄念?若是,虽然时间不长,但短短一两个小时当中可以止息一切妄念,也算是一种快乐。止息一切妄念,只不过是没有起心动念那么粗糙的烦恼之外,能否感觉到多少快乐,我可就不知道。如同闷厥和酣睡状态当中,虽然没有什么粗大的烦恼,但我相信也不会感觉到有多少快乐,因为这种感觉压根就没有意识啊。我们先不说它的顺缘有多大,总之逆缘已消尽的缘故,我们要在上面再添加一个是一种快乐,因为没有像前者那么浮躁,也算是一种功德吧。你说不是的,我如是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的话,仅仅凭借这个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要记住,解脱的特点是便智双运,而不单纯是一门智慧啊,因为你刚开始入门期间已经完全偏邪了。
我们一再强调要依止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下面会讲得很细致。光说你的导师名声有多么大,光说你的导师平常的事业有多么大,甚至在做一次佛事的时候,所供养的,当时所做的一系列有多么多么广大,但这个不够成为导师的标准。一位真正的导师是经验丰富的导师,不是他口中会不会讲解几句佛法。现前很多人认为只要会说佛法,他就是一个成就者,法王如意宝在《直指心性》当中讲解,六种上师当中的前三者为共同上师,里面有一种叫“一般上师”。汉地也有一句话就叫“三人同行,必有一师”。站在出世间的角度对你稍许有一些利益,我们也可以把他称之为一般的导师,这倒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要让你获得解脱,尤其是即生成办解脱,凭借这样一个导师是远远不足的。要依止什么样的一个导师呢?经验丰富的导师。他的名声大小不重要,当前他的事业广不广大并不重要,我们现前需要的这位导师内在的,从因地到果位之间的整个过程,这个道验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因为他才能一步一步为你引导而趋向于解脱。也就是由于缺乏这些缘故,因此不知不觉当中自己的修行也进入偏袒之中,我想这一点很多很多人都会这样。
我们这两天在探讨这个法的过程当中,这方面的一些理趣也讲得挺多的,就是由于这一段时间里,很多弟子在咨询一些问题的时候,都偏向于这么一个方向。再加上我在上师身边近三十年的时间,一直依止着导师修这样的法,第一次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也会偏向于这么一个方向,因此我根据个人的经验,再加上平常听到很多人的一些感受而传递,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我们在传讲过程当中可不能把它当成一门故事,说导师好像在说其他人是什么样的,至于我来说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当然不行。我们正在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若是对的地方,没得说的,我相信为你所传递的一切都变成增上缘。但若是不对的地方,我相信凭借这样的教理能改变自己一系列错谬。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也好,讲经说法也罢,这个真正的功效,希望以下修学过程当中要铭记这一点。
刚刚我们一再强调,即便修学M宗的弟子,由于根机不同的缘故宣讲两种不同的教授,但是我们平常所传递的方式主要站在方便教授的立场讲解,五道十地都是按照次第宣讲的。这一点之上,五道十地之过程为什么如是次第宣讲呢?由于个人根机的原因。你的根机若是像历代传承祖师般,就不需要讲解那么长时间的一个过程,就像前两天在宣讲成熟GD时,凭借导师强力印证即能获得见解。相信我们以上得到过很多强力印证,但是由于内外缘起无法一如的缘故,还是没有得到这样的功德,因此我们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次第修学。
次第修行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怎样才能让我在漫长的过程当中,时时都生起一种法喜,也就是一种喜乐呢?因为你内心当中没有这种喜悦感,一种法喜,每次修行期间,每次去学习这些道理的时候没有一种法喜,心中没有一种快乐感的话,我相信这样的行持不会长久。怎么保存我们修行越来越喜乐呢?当然取决于共同前行的认识。所以平常在正行期间要运用共同前行,并且在座间的时候要多阅读共同前行教言,因为它的意义非常广大。
可能现前很多人都在说我现前正在学《中观》,甚至有些在说我在学《大圆满》《大幻化网》等等,这些都很好。但是共同前行基础没有扎实,相信你以上没有地基的这个楼层说不定很快会垮掉。为了让上面所说的正行房屋长时间稳住,最重要的是下面的地基——共同外前行,所以共同前行还是多去阅读。别说共同外前行不就是四厌离法,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不那么简单,光知道它的名称而没有把真正理趣纳入心相续,自己的内心没有达成与共同外前行一如之前都算不圆满,所以还需要长期去培养。
这一系列都是我们这两天一再强调的事情,我们先讲解修行过程当中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修行,以这样的方式修行,前面必须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后期一系列修学天天都在宣讲,这个也不需要我们今天再重复一遍。
下面我们就继续按照书本上的方式讲。就像我们上面所解释一般,这位导师是具德和具缘,两者同时要具备,要记住啊。具德和具缘怎么去理解呢?具德是这位导师已经具备佛菩萨一切功德,我们再讲得更细致一点,这位导师是三宝的总集。我相信像往昔接触过显宗没有听闻过M宗的弟子,前面当然知道三宝,我进入佛门第一皈依的是三宝,我们今天依止的这位导师也是三宝的总集,只是名称不同之外,实际上还是一样依止三宝,以前的三宝当然没有搁置一旁。今天我们所依止的这位导师,以及所修的这位导师他就是三宝,怎么说呢?
我们先了解什么叫M法?万法摄一、百部归一名为M法的特点。也就是说,M法指的是把所有一切名称都归于一名当中,和把所有道理都归于一个要义之上,这就叫M法的特征、M法的特点。今天我们在学习M宗的时候,先从所缘的导师来说,为何一再强调要依止导师,原因是导师是三宝的总集,与我们前面修学因法相乘没有丝毫之差异。M法的特点要把三宝总集为一宝当中,就是上师宝。但这个当然也不像很多商店里面把每一个商品上面贴个标签,这个需要多少钱,那个需要多少钱,当然不是贴个标签一般贴在上师身边他就是三宝的总集。导师必须具备三宝一系列功德。
导师是三宝的总集,怎么去理解呢?导师的心为佛宝,导师内心已经证得佛的一切功德,佛的一切功德我们统称为断证一切功德,已经断除无明二取,证得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这是佛的密意、佛的特征,这位导师内心必须要与佛一如。但是当今很多人都会说,我见到的导师都说他是佛啊,手中拿着不大不小的一个介绍,小则可能是一个名片,大则就是一个简介,上面写的全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没有一位导师说“我现前还没有成就,但我非常非常想做导师,因此你能不能依止我”,没有一个介绍信上面就是这么写的。都说我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化身,我是阿弥陀佛、我是观世音菩萨、我是大威德、我是金刚橛、我是忿怒莲师等等,所以都在说。
到底我们怎么去认定这位导师就是佛菩萨呢?刚刚说过,从内在当中虽然讲解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为佛的境界,但凭借我们当前的智慧是无法辨证的。那怎么去判断这位导师是佛呢?导师具备断证一切功德,充分地说明他的境界是这样的,是圆满具备一切功德。就像假的太阳和真的太阳不同的区别,假的太阳也是个圆形黄色的,天空中看见的也是圆形这么一个红色。有时候在汉地看好像是个红色的,在高原地方海拔太高,可能是气候的原因看见好像是带黄色的,但这个无论是绘画和天空中的太阳好像都是一样的。但是唯一不同的是真正的太阳是自带光明的,假的太阳即便外面画上千千万万个光,但是当放在黑暗当中它没有这个功能。真正的太阳在黑暗当中,早上太阳一出来,大地就变成光明。
就是说,一位真正佛菩萨的标志,不仅仅他具有这样的本性,还要具备一系列功德,功德主要讲解出离心、慈悲心和信心。第一,导师的出离心以及对轮回的厌离心如何;第二,度化众生的慈悲心,看看慈悲心是否有选择性——对某些人有慈悲心,某些人没有慈悲心,对某些动物有慈悲心,某些动物没有慈悲心,只要他的慈悲心是选择性的、有分别心的,这位导师决定不是一个成就者;第三,信心圆满。张口闭口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传承好,那个传承不好,那个法好,这个法不好,这个导师好,那个导师不好,这个本尊好,那个本尊不好,汉传佛教好,藏传佛教不好,藏传佛教好,南传佛教不好等等,这一系列分别者决不是一个成就者!
天空中的真正太阳,永远不会只有太阳没有光芒的时候,这不是真正的太阳,真正的太阳是自带光明的。这也充分地说明一位具德上师的功德应该是同时圆满,所以我们平常在选择这位导师是否与佛菩萨一如的时候,从这几方面去观待。因为当前很多人都在宣扬某个导师,但是这位导师张口闭口都在说好与不好,令更多人心生烦恼和分别,这可不是一位导师、一位具德上师的标志啊!若是这样,法界当中的佛菩萨可能天天都在战争,原因是什么呢?观音菩萨又说阿弥陀佛的不是,阿弥陀佛又在说莲花生大师的不是,那法界当中的佛菩萨永远都在战争之中,当然不是这样的!若是真正具德上师,他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切功德是圆满的。我们从功德方面去观待这位导师是否内心已证悟佛宝,他的心是否代表佛宝。导师的心为佛宝,这是其一。
第二,导师的语为法宝。所依止的这位导师平常无论讲经说法,还是仅仅探讨世间的事情,但一切违背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那这位导师的语不能代表法宝。现前有很多人都在说某某导师说的,但是好像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般,那充分地告诫我们这位导师的语,一位具德上师的标准是语代表法宝,与正法相违的一切言论,那么充分地说明这位导师不是一位具德上师,因为导师语必须要代表法宝。
第三,导师身代表僧宝。我们前面讲解的佛宝,我们通称为不迷者为佛,从迷乱当中超越者为佛,没有欺骗如是行持能获得解脱的叫教法。无欺者为法,不离者为僧,不离什么呢?不离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如理如法修行并清规戒律。一位具德上师的戒律不清净的话,这位导师的身体不能代表僧宝。刚刚所说的一位真正导师是具备三宝之一系列功德的,称为是什么呢?这位导师就是三宝的总集,这是从具德方面讲解的,这位导师就是真正的佛。也就是我们以前刚开始入门期间,进入佛门时时所依止的三宝就是导师,导师从具德的角度要如是了解。
那具缘呢,导师虽然具有这样的功德,但是我内心还是被业及烦恼束缚,生不起信心的话就没有缘分,因为你对导师一系列生不起信心。尤其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导师根据你的条件需要以心印传承,或者是表示传承,或者是口耳传承,总之要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由于对导师生不起信心的缘故,即便为你传递,你也无法遵照导师的教言做,这就叫无缘。“具缘”指的是我可以把身心完全托付给导师,很多人说我要把身心供养给导师,当然导师不会把我们的身心拿走,意思是完全遵循导师的教言在做,这就叫具缘。
我相信你们平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在某一个地方有十位导师,这十位导师也是他的真正具德上师认可的,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十位导师的功德是平等的,都是佛菩萨。但是从我们的感觉当中,十位导师当中,有些导师一看见就生不起信心,有些导师一见到就会生起信心,能把自己所有一切都托付给导师,完全遵照导师的教言去做,这叫具缘、这叫缘分。很多都说宿世因缘的导师是谁呢?当你见到这位导师心生无比之信心,这就是具缘的导师,就要去依止这么一个具德上师,这是外缘。
内缘指的是信心,外缘从外面的缘当中,内缘主要是对这个外缘的一种信心。你要是没有这个信心,无论你怎么跟随在这位导师后面,无论这位导师为你传递多少教言,你永远不会遵照导师的教言去做,因此调伏内心也无处可得,所以内外缘起法必须要相融。内外缘起相融的这一瞬间就能证悟佛果,昨天一再强调的就是这个,当师徒缘起契合的时候,就是内外缘起法相融的这一瞬间,此时这位导师为你稍做一些加持就能获得解脱。像历代很多高僧大德,汉传佛教第二祖慧可大师,第六祖惠能大师,以及一花开五叶以下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导师仅仅稍稍做一个加持,弟子当下开悟,像这样的事迹非常非常多,这是内外缘起法相融的原因。
现前我们也在继承这样的传承,能不能达到与历代传承祖师相同的见解,能不能证到这样的见解,一切取决于前面的一系列条件是否圆满。若是不圆满,我们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创造圆满。我们今天还讲得更粗糙一些,比如从粗的角度来说,以前历代传承祖师两者都是合二为一体而成办解脱,今天呢,这两者合为一体的时间可能就是一瞬间。但是第二个弟子,由于前面所缘的导师不足,所以他要去观察导师,去寻找导师,要费一阵时间,费了十天。内在信心创造这个条件,为了达到与历代传承祖师相同般的信心,又寻求了十天,二十天两者合为一如证到见解。前者当下具备的是一瞬间,第二位是二十天内外缘起法合融才能证得见解,但这也充分地提示什么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虽然没有像历代传承祖师般当下证到见解,但我们今天所做的就是为了创造这个时机,无论从所缘的对境还是内在的信心,就在创造这个条件。当何时达到与历代传承祖师相同时,一瞬间就可以证悟见解,这也就是我们与历代传承祖师不同的地方,所以内外缘起法相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为了创造这个条件,以后真得需要多去了解这些道理,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一个可以等待,甚至可以时时观待的一个对境,知道我已经达到何等层次。也不需要天天得到某一位导师的印证,说你现前怎么样,那样的。问问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的缘起法,就知道我现前已达到什么样的地步。
这些方面真的需要多去观照一些,这样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导师稍做加持当下悟证地道圆满一切功德,就如同前面所讲解的,【如同胜喜金刚为文殊友稍作表示,彼内心即获三部九界之窍诀,而获得断证之功德;亦如帝洛巴将鞋猛击那若巴头顶,令其解脱之公案。】那若巴尊者本身就是印度守持西门的一位班智达,当时在印度,佛教的地域也不是太大,并且时时都会遇到外道教的攻击,所以四门当中立四个班智达,就是说理论非常非常通达的四位善知识,就在四门当中与外道教辩论。
那若巴尊者原本是守持西门的一位班智达,是理论非常丰富的一位导师。有一天,文殊菩萨呈现在虚空中说,你即生想成办解脱,仅凭借你今天的知识是没法获得,若是想成办解脱的话,就在某某一个地方去寻找宿世有缘的一位导师名为帝洛巴。当一听到这个授记,那若巴尊者放弃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想想守持印度东南西北四门的班智达,当时他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名声有多大,也可以说当时在佛教界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但是他放弃所有的一切,背着路上吃的干粮去寻找这位导师。
到了这个地方,为了遇到这位导师,他问有没有一位成就帝洛巴?都说没听说过;有没有瑜伽士帝洛巴?没听说过;有没有大师帝洛巴?没听说过。后面那若巴尊者想,导师们的行为不一定一切都以导师的形象在度化众生,就问:你们当地还有什么叫帝洛巴的?说有一个叫乞丐帝洛巴,就住在那边很破烂的这么一个房屋里面,就叫乞丐帝洛巴。当时那若巴就跪在他的面前说能否收他为弟子。帝洛巴就说,我连自己暖饱都成问题,我怎么摄授你呢?当时不同意。那若巴一再跪在身边,帝洛巴说,你想跟在我身边就跟在我身边吧,反正我已经穷成这样,给你讲经说法是不可能的。但即便是怎么样,当时那若巴尊者心中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导师以什么方式都在度化他,都是在调伏他的烦恼,从那天起经历了二十四个苦行。
有一天,帝洛巴尊者拿着鞋猛击那若巴的头上,那若巴当下就昏过去,一醒来的时候圆满悟证导师的密意,也就是当下开悟了。这一系列凭借什么呢?第一,导师高上的智慧和弟子坚定的信心,当两者合为一体时就能成办解脱。现在很多很多人可能不会这么去想,认为只要苦行,天天去修炼我所谓的这个法,我可能有一天就能成办解脱。要记住,成办解脱是多方面缘起要合为一体,可不单单某一种方式达到极顶的时候就能圆满。什么叫大圆满?是所有一切法圆满,所以今天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创造条件——出离心要圆满、慈悲心要圆满、信心要圆满,哪一方面有缺陷的时候,我们就从哪一方面往上补。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只要我天天在某一处,没信心就没信心!没慈悲心,不管!没菩提心,不管!反正我天天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没白天没晚上,甚至连平常休息的时间也搁置一旁,就这么去苦行,认为可能有一天有出人头地的时候。不会的、不会的!解脱是很多很多缘起法聚集一起而呈现的果实。尤其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之后,真正悟到一个见解——成办心之自性,仅凭借极端的行为是没法证得的,所以尊者当下放下前面极端的行为,以自然方式去成办解脱,因此快速获得佛果。以后在修学过程当中还是听从导师们的教言,不要光说导师给了我一本书,我问了几个问题,凭借这个我就即生能成办解脱,真的有那么简单的吗?如果是这样,历代传承祖师长时间依止导师,如是修炼一切法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简单!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说,我虽然依止过很多导师,也听不懂导师在讲什么,因为这方面也没有得到过很多教言,总之反正我能做得到的能做,我最大的希望是即生要成办解脱。但这个已经变成矛盾,能不能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获得一如,真的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此外,仅以信心之缘亦能次第获得解脱,且于即生等证得佛果。】就是仅仅凭借信心也能获得佛的果位。这些公案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凭借信心成办解脱,前面像历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如是成办解脱,像汉传佛教惠能大师能如是圆满佛果也是凭借信心。在依止五祖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阅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坛经》当中,惠能大师讲解自己初次依止导师的一些过程,相信你们都了解一些,但这一系列都是凭借信心而成办解脱,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培养信心非常重要!
昨天也稍稍提示过这一点,有些人非常重视导师所讲解的一句一词,有些反正就这样,能做多少就算多少。能做多少算多少,你说和宿世没有关系,当然有关系,要不今生对佛法生不起信心。但为何导师如是传讲,你不是那么用意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在于烦恼沉重和无知的缘故,因为你压根就没有心力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学好。甚至有这样的心力,但是意志力并不坚定,这也充分地说明自信度不足。甚至有时候连自信都谈不上,昨天说得更不好一点的话,可能平常各式各样的烦恼太多,甚至有些人可能仅仅没看见烦恼,仅仅看见进入佛门也是一种娱乐,不知不觉就进入佛门当中。虽然他也平常遵照很多方法去做,但实际上真正的要义并没有那么谨慎,那么严格要求自己,多数还是来自于你的出离心,你对解脱的渴望心真不是很强,仅仅把它当做是临时去寻求一个娱乐——开心。说我这两天到某某地方参加一次法会,我很开心;我这一次到某某地方去朝拜神山,我很开心;我这一次到某某地方去谒见导师,这位导师很慈祥,我很开心等等,并没有真正说到我依止导师是为了寻求解脱,要理解多少法,虽然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像历代传承祖师一般。一直强调要多看看历代传承祖师的公案、传记,目的就在于此上,要多学习一位真正成办解脱的导师们是怎么做的,相信这方面还是多去做一些。
要记住,我们永远不会像今天一般,今天我们可以不需要太做意地这么生活,但是有一天有个叫无常会降临到你的身边,一切都会结束,那一天你才会真正知道,我今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修法对自己有多么重要,除修行之外好像什么都对自己不重要一般,决定是这样的!你所拥有的一切都要放在世上,一根针、一根线都带不走,包括你的身体也要留在世上称之为尸体,最终后一代的人会处理你的尸体,火化的话就变成一堆骨灰,土葬的话可能就埋在地下,像高原地方还有天葬,还有水葬等等,就会毁失你这个身体,什么都带不走。但是到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意识到能带走的就是生前所修的法,也就觉得在面对死亡前,唯一能让自己起到利益的只有修行。若是今生没修好法,面对死亡前,最后悔的也就是这一点。我什么都拥有,但是今天什么都带不走,我身边有很亲近的人,包括我身边有妻子、老公,要不自己的父母,甚至自己的儿女有多么孝顺等等,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平常我活着的时候有多么好,但面对死亡前,谁都不会起到一丝毫之帮助,只有自己孤独面对这个可怕的事,唯一能帮助上我们的只有刚刚所说的这个修行,要记住这一点!
今天倒好过,无论怎么过时间都会走,现前开始快要进入冬季,从去年2016年春节直到现前,在你的感觉当中有多长呢?恐怕很多都没有真正感受到。从春天、夏天、秋天,现在快要步入冬季,再过几个月又要开始进入2017年,一年365天不知不觉当中就过去,不是我们没有经历,但是在我们面前时间走得太快了,恐怕就这样眨几次眼就过去了。即便你没有患上什么夺走你性命的绝症,但是随着时间漂移,到一定的时间你只有离开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看见很多老年人一般,虽然他身体很好,但是由于年龄缘故,到一定的时候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只能面对死亡,这是特定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因此还是多修修法,还是多用用心,不能像以前我们所寻求佛法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今天怎么都行,反正你能学多少就那么多呗,但是有一天你决定会后悔!就是说面对死亡前,今天看似很坚强、很了不起的人,在面对死亡前,可能是世上最脆弱的一位,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因此,别把自己看成太坚强,我们一点都不坚强!尤其面对死亡前太糟糕!举个例子,很多人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什么事情都会找个理由和借口,我相信都会说有生有灭是大自然的规律,难道还需要那么在乎死吗?是的,你今天可能用这样的话来蒙骗自己,找借口和理由,但是真的如同你所说的一般,真的会成规律吗?当死亡降临你身边的时候,我们先不说这一点,是人,终有生老病死,这是人间的规律,这是特定的!
比如你在年轻时患上一个绝症,医生说余下的时间不长之时,你会坦然去面对吗?因为生老病死是人间的规律,这是你长时间唠叨的一个词,说这不是规律吗?但是真正病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恐怕在你面前不会成为规律,因为你无法坦然去面对这件事情,这就充分地说明我们平常心情平和的时候,说出来的一切言论都是在蒙骗自己。若不是蒙骗自己,今天要是真患上全世界无法治疗的一个绝症,你真的会坦然面对?很正常啊,还没有知道自己身患这个疾病,和已经听到身患疾病之间没有丝毫之情绪,你能做得到?恐怕做不到。前面你好像能做得到般,一再强调说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一直都在说业及烦恼沉重指的是什么呢?就在蒙骗自己,不让自己往正法正确的路行走,这就叫业及烦恼。业及烦恼永远不会像另一个形象站在你的面前,我就是你的业及烦恼,当然不会有这样的。与正法相违的一切思想、言论都称之为业及烦恼,所以真需要面对现实,决不能欺骗自己。
平常在世间也听到很多人都敢说这一句话,我说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言论啊!连个绝症都没法去面对,真正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你能坦然面对吗?不会的!可能那时候你的肚子里头,满肚子除了痛苦和委屈之外没有第二个念,但没办法,该走的时候还得走,所以还是要多想想这些道理,决不能蒙骗自己。以我们现前所感觉到的这个时间,就能充分地告诉我们,余下的时间里,恐怕我们也感觉不到多少就要面临死亡了,这是特定的!因此莲花生大师也曾经说过,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来生当中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就要进入佛门精进修法,指的就是这一点。希望这方面应该要做得更好一些。
刚刚我们所探讨的就是信心,无论是谁,历代传承祖师都是凭借信心而成办解脱,没有信心的修法就会造成什么呢?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就是没有信心的一个公案。虽然他能背诵三藏,他的智慧很高,但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最终两者一个堕入地狱,一个堕入饿鬼道。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作为一个继承历代传承祖师传承的修行人,能不能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成办解脱,一切取决于信心,信心非常重要!偏袒的信心我相信都具有,比如我自己从感性的角度,我感觉这位导师挺好,我对他有信心,但是无意当中要是与陌生的以及自己感觉不大好的导师心生诽谤的话,这也不是我们修行者所做的行为啊。我们应该知道,信心应该以普遍方式去生起信心、做信心,因为这样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倘若师徒缘起未能和合,所谓:此(导师)乃某处诞生、某某转世等声誉,以及彼为持明之补处、教法之栋梁、曾闻思三藏及续部等无量典籍。】光是说我导师有怎么怎么,但这个就不具备以上所谓的一系列功德。这上面所说的我的导师有多么殊胜,我的导师是这样,他能精通多少,有时候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如是净观导师这没有什么错,但是光站在这么一个立场,而没有细节去观察自己的导师,就像贴个标签一般。比如世间做生意的人,无论你这个商品有多么劣质,但他决定会把它说成非常非常好。若是以这样的方式去依止一位导师的话,对你成就会造成极大的障碍以及影响,要记住这一点。信心是需要具足的,但必须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光这么说着是远远不足的。
【依止一位如是具世间福报者,】比如这位导师有多少多少座寺院,这些寺院建筑有多么繁华,可以说是寺院有多么大,甚至平常这位导师的条件有多么优越,足下的弟子有多么多等等。当然足下的弟子很多,尤其是足下的弟子如理如法修行,如历代传承祖师般成办解脱者很多的话,没得说,这位导师就是一位成就者。我们说的是光从显现的角度啊,若是授个GD的话,【兴建一座无与伦比之坛城,】就建个很大的一个坛城,【食子(朵玛)堆积如山,GD资具贵重奢华,】上面什么金银珠宝全都放在上面,【纵以金光灿灿之宝瓶赐予满池之甘露水,然智慧本来无有所灌与能灌,故弟子心相续中未得少分之利益,烦恼亦未减弱。】就是说,仅仅在这样一位导师面前,以这样一个缘起法,即便得到所谓的GD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们刚刚以上一再强调,成办解脱要具备什么样的缘起法。如果仅仅站在世间的角度,因为现前很多人都是这样,依止导师名声必须要很大,从眼前可以说是很多人都能看得见导师的福报很大,认为在这样的足下就显得自己很高尚,由于导师有这样世间名气的缘故,但是仅凭借这个对我们成办解脱的人来说没有丝毫之利益。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可能仅仅是一位老和尚的形象,一辈子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当中修行,但他所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全都是成就者。具备如上世间所有福报,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可能贪心越来越重,因此最终没见到一位成就。但我们先不说谁好与坏,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在传递这些道理的过程中,难免书本上也会讲解一些这个是怎么样、那是怎么样,但是我们要从中辨别什么是一个正确道,而不是仅仅指责他人的不是,也不能这样。尤其站在个人的角度,尽可能别去说他人的不好。华智仁波切曾经在《自我教言》当中说:众人指责的对境,无论他有多么对,你一人不要去赞叹;众人赞叹的对境,即便他有多么不对,你一人不要去指责。都是讲解什么呢?因为会产生极大的烦恼。尤其站在一个对错的立场之中,充分地说明还是我执在作怪。我们通常说谁好谁坏,决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中去观照,这是特定的!对境对我好,你永远不会说它坏,一切以我为中心点,凭借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外面好与坏,这是特定的!
比如你在家,今天面对说你的对方起烦恼,两者之间产生口上的争斗,但是我相信你觉得他不好,还是以自己为中心点。你今天早上的情绪即便不好,要不他给你说一些令你不欢心的事情,一切还是我执在作怪,这是特定的事!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不说谁的好与坏,因为我执本来就是一个污点,以它所评论的一切都是污点,这是特定的!一个内心不清净的人,即便说出他有多么清净,他也是不清净的,所以尽可能我们不说他人的好坏。比如在依止传承期间,永远不能有这样的念,依止导师期间也应该如是去观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信心越来越普遍。因为要创造一个普遍之信心,一个平等之境界,应该从多方面去创造。你说在这方面我在创造平等之心,那一方面天天都在分别心当中去对立,这样的话你这边决定做不好,所以应该是一同去创造平等心。我们这个传承的观点就是这样的,决定不说好与坏,永远!我在传递过程当中,只是从书本的角度辨证一切之外,永远没有一个指责的对境,谁好与坏。
平常即便有些人问这个好与坏的时候,这个我真不知道。凭借我当前的智慧,为了让他无话可说我只能这么说,实际上我也想到这不是我们说的话,因为你现前站在一个真正佛法的角度讲解,有多少人能接纳呢?华智仁波切所讲解的,做什么事情,众人指责的对境,即便它有多么好,你一个人也不要赞叹它,原因是很多人都会指责你。众人赞叹的对境,它有多么不好,你一人别去指责它,因为众人都会指责你。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呢?你一个人不好。我们现前又没有达到平等心,众人指责的时候,你可能产生极大的情绪飘动,这对我们的修行决定不是一种利益,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根据现前的条件来树立不同的方便法,我相信这是最好的。
我们在受皈依时也在讲解三所断当中,皈依僧不与外道教共侣,比如严格地要求完全不与外道教共侣。但是如今这个时代,佛教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时候你若是以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方式去做,可能会带来更多人的指责,总有一天你可能就变成独立了,你一人就成为很多人指责的对境。那时候凭借前面你是修行者,永远不去考虑这些烦恼,不可能的,你的情绪绝对有极大的飘动。因为平常有人给我们一点点眼光,我们心里都很不舒适,别说很多人用很多不好听的话语来刺激你,就更不用谈了。
像刚刚以上所传讲的这一系列道理,我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要如理如法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修学,但是平常无论在修行和生活当中,决不能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观待一切。我们说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时时拿着一把镜子照自己,永远看待的是自己不足的地方,而不是他人不足的地方。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男女菩萨前一切都是清净的,因为自己不足的地方得以清净,所以呈现的一切都是清净。世间人,即便外在的环境有多么清净,但永远看见不清净的,因为拿着一双眼睛天天去找不足的地方,所以永远看见的是不清净,世间与出世间不同的特点就在此上。世间人永远带着一双眼睛去看他人,无论是面对导师,看见一位导师,甚至什么样的一些法义,包括身边的亲人和一切,看见的都是不是。要记住,当你感觉到它不是的时候,还是来源于个人不清净。我们平常说看镜子时,镜子里面的长相有多么不好看,不是镜子里面出现一个不好看的形象,而是你可能就长相不咋地。你要想改变镜子里面出现的形象很好的,首先得改变自己。一再拿着一双眼睛去看他人不是的时候,你决定不是什么好人,你可能比他更不清净。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永远观待的是自己,不要把一系列错误都用在他人身上,这样一来当然和谐就更多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我相信这也就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天天都沉溺于争斗和烦恼当中,真的是很不可取,也就是说非常非常不好,还是应该去观待一下自己,尤其是时时清净自己的内心,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你的内心永远是清净的。即便在修行当中,面对导师、面对修法、面对自己,都是在清净当中修学。即便在生活里,看见自己的亲人,与陌生人打交道,永远看见的都是清净的,由于调伏自己内心的缘故,所以尽可能往这方面去观照。
至于修行期间如理如法修行当然是必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一门智慧,但是平常运用过程当中,我们可不能以颠倒的方式去运用,这样可能导致成的是极大的障碍和一些没有什么利益的事情。刚刚所说的,凭借这样一个内外缘起不相和的行为,即便得到GD以及成熟解脱法,对修行弟子心相续不能得到少分之利益,烦恼也不会减弱。我们这一段时间一再强调,你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说已经修过很多很多法,闭过多少多少次关。今天先问问你的心相续,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变?这个分,我相信你身边的人来打。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永远是最好的,我觉得自己还不错,但你再问问你身边的人,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变?心情平和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像个菩萨,最可怕的是在与逆缘相处的时候,看看你的心相续还是像往昔一般飘吗?若是,那充分地说明你的心相续还是没有很好地改善,所以要以这个作为标准。我们修行修行就在修心,修心修心就在改变性格,但这个所谓的性格当然也不是以世间为标准,要以出世间正法为标准的性格。因为出世间所讲解的一切都是一个平等、一个清净,当你内心不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一系列情绪,就叫与正法相同的性格,我相信这也是世间人时时追求的目标,多问问自己的性格有多少改善。
下面是一个讽刺的话,【当然,于日记中记录所得GD数量,其利益唯徒增彼厚度而已。】就是说,前面从真正利益上面,凭借上面这样的缘分对自己起不了什么利益。你要是说到自己日记上面的数量,以及加厚这个日记上面的页数,可能会增加一些。因为今天我得到的是时轮金刚GD,比前两天第一页多了第二页时轮金刚GD,数量也已经增加了一个,第三天又得到金刚橛GD,你的数量也增加了,这个日记本也已经加厚了,可能这方面有一些利益,但这是一种讽刺的话。我们今天所修的一系列,不是仅仅为了增加数字,也不是增加日记的厚度,而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调伏心相续成办解脱。光是说到我已经做过多少多少善行,我现前日记上面已经记载从第一次开始进入佛门GD已经有360次,导师为我印证见解有38次等等,数量即便有多么多,没有什么意义。在《普贤上师言教》《功德藏》之中说,只顺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无论你以上做过多少,数量有多大,但是所谓的功德不在于数量和所做的这个大小上,而在于内心清净多少,烦恼减轻多少,功德增长多少,以这个来衡量你的功德现前是否在增长。不要天天去计数,说我第一次进入佛门,多少个神山我已经朝拜过,多少导师的法会我已经参加过,多少个GD好像我也已经得到。
以前我在汉地还遇到有一位居士说,我在某一位导师面前立誓今生要受五百次GD,现在已经多达四百多次。在汉地,我都觉得这个人真厉害,像藏传佛教的很多堪布活佛喜欢GD,这倒也是个问题也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四百多次GD,对一个平常还需要工作照顾家庭的人来说还是挺困难的。除非有一次你直接去受像大宝伏藏GD和某一个全集的时候,可能一次性GD多一些之外,若是一个一个数着灌,四百多次GD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去受GD(意义有多大呢)。当时他说在您面前没受到过GD,您能不能今天满足他的心愿,能不能授个GD。我说我真的有很大的欲望为你授这一次GD,但是由于本人身体不行,这两天也没有仪轨。我真的是这样的,每次下山不会带很多仪轨,那时候就更没有什么仪轨,就等待下次有缘的时候再说吧。
就像这一样,仅仅数着我已经得到过多少次,光是说数量,看看个人日记上面的厚度是远远成办不了解脱的,还是看看自己的心相续。说不准你的数量很少,日记上也没有记载多少的时候,你已经成就了。说不准有些人数量已经多得不知其数,甚至日记可不是一本,而是多少本,如今心相续仍旧与庸俗同道的人有多少,也说不准。一切还是以自己的内心清净多少为准则吧,平常还是多去观照一些自己的内心,其意义非常广大。
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么多,要把这两天所传讲的一系列都应该运用到修行当中去观照,这样才会起到更大的利益。要不仅仅像讲个故事一般,好像我已经稍稍知道什么叫成熟GD,当我受GD我才开始去运用这一系列,若这么去理解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为GD本来就与解脱窍诀法没有丝毫之利益。上师曾经说过,清净GD不在于自己的内心当中,仅凭借外缘岂能得到GD。就是说,无论是GD方便法还是解脱方便法,一切都是在调伏自己的内心。不调伏自己的内心仅仅凭借外缘,怎么能清净自己的内心呢?所以也得不到什么GD。总之,成熟GD和解脱窍诀法只是运用方便不同之外,实际的意义完全是一如的,应该站在这样的立场之中去做,要记住这一点。
我们这一段时间一再强调,M法真的不能变成一种理论,无论你的分数有多高,口才有多好,但是若是真正没有经验的话,我们只能说还是没有得到切实之利益,应该要修出一些经验出来。以前我在上师身边曾经说过,真正传讲M法的导师真的应该像您一样,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光说M宗要是这么去做的话,最终有这样的一些善果,好像在背天书一般。当然有些天书我们本身就看不懂,即便看得懂的一些天书,在说这个文字上的道理好像懂得,但是结果好像离自己很遥远。说做这个决定会有这样的效果,但这个从当前来说不切实际。所以我就说,像您这样的当下可以讲解出它的结果,依靠这样的方便就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像讲故事一般。
要记住,我们当前修学佛法也是为了这个,要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面,我相信这个有当然很好,因果本身就是无欺的、不虚的。但是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平常也在说,如今这个时代,佛教已经开始趋向于越来越衰败,若继续按照如今很多修学佛法的人一样,天天把佛法当做一个文学、文凭来做,一种知识来研究,以后的佛教真的会变成一种神话故事。佛教里面所传递的一系列功德,若是这样做,历代有一位人是这样成就的,完全就变成一个神话故事,到以后佛教可能就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全集可能就变成佛教了。佛教本身可不是这样的,凭借这样的方便对治自己的内心就能获得如是般功德,我们现前就在这样从事。闻思修三种智慧决不能堕入一边,这也就是我们这一段时间一再强调的一件事情,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么多。
附第18、19讲原文:
仅依得到GD,即能现证地道一切功德否?非也。因诸有情皆具四金刚之自性,即以四种GD之力令其觉醒。所化殊胜之上等根机,如胜喜金刚、自现莲花恩扎布德等坛城之主,虽于他现所化徒众前示现修行之过程,然自现即同时听闻、证悟、解脱,次第根机之补特伽罗难以如是获得此见。是故,于此欲得解脱之利根者,其引导妙道之上师即为已证圆满本觉智慧密意之成就者。所化徒众之性相应于多劫中积累福报并获得圆满,且具信心之补特伽罗,乃至关重要。如是师徒缘起契合,彼时上师稍作加持,具顿时解脱(根机)之弟子,如同胜喜金刚为文殊友稍作表示,彼内心即获三部九界之窍诀,而获得断证之功德;亦如帝洛巴将鞋猛击那若巴头顶,令其解脱之公案。此外,仅以信心之缘亦能次第获得解脱,且于即生等证得佛果。
倘若师徒缘起未能和合,所谓:此(导师)乃某处诞生、某某转世等声誉,以及彼为持明之补处、教法之栋梁、曾闻思三藏及续部等无量典籍。依止一位如是具世间福报者,兴建一座无与伦比之坛城,食子(朵玛)堆积如山,GD资具贵重奢华,纵以金光灿灿之宝瓶赐予满池之甘露水,然智慧本来无忧所灌与能灌,故弟子心相续中未得少分之利益,烦恼亦未减弱。当然,于日记中记录所得GD数量,其利益唯徒增厚度而已。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