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這款女兒?母兼3份工她敗家買名牌 女竟稱:我沒強迫她

英國有一名母親,平日兼職3份工作賺錢養家,為了就是想要給孩子有個好的生活。不料她年僅15歲的女兒,卻像是被寵壞了一般,沾染了拜金的惡習,不但擁30雙名牌鞋子,衣櫃內也有不少時尚衣服。看到母親這樣的辛苦,少女坦承自己被寵壞,但她卻說「媽媽為我付款是她的決定,我沒有強迫她這樣做。」讓人十分傻眼。
最近英國一間電視台,做了一個「被寵壞的小孩」的紀錄片專題,其中訪問到一名15歲的少女勞倫‧瓦許(Lauren Walsh),意外發現她擁有近30雙的名牌鞋子,衣櫃內還有不少流行服飾,但這些全都是靠著母親兼差3份工作所換來的。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該名少女的母親每月得負擔女兒超過600英鎊(約新台幣3萬元)的支出,她現在除了兼差包括清潔工等3份工作之外,最近還想找第4份兼差工作。她坦承自己每次只要女兒要求就會心軟,無法對女兒說不,甚至還認為「賺到錢就要花」。
過去瓦許也曾有過送報紙賺零用錢的經驗,但做沒多久就認為報袋太重,反而要求母親開車載她送報。儘管瓦許對於自己的行徑,也坦承的確是被寵壞了,但她知後卻說「我沒有強迫我母親幫我付錢,這是她自己決定要這樣做的」,讓人聽了還是不禁傻眼。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外出用膳傷身 每餐限500卡路里?


註:本文轉載自経濟日報

外出用膳日日炒粉麵飯,怎會不長肉?新加坡人外食頻繁程度,與港人不相伯仲,星政府寧願掏腰包資助全國數百食肆推上限500卡路里的菜式,方便國民戒口,這招管用嗎?
城市人工作繁忙,難有時間及閒情在家煮食,經常要出外用膳,雖然方便但卻換來多鹽多油,也難忍口吃下不少煎炸及高脂食物。
作為消費者,食物選擇權在你自己手上,或許有人說,不是不想吃得健康,而是坊間沒有足夠低卡路里菜式選擇?聽來有幾分藉口,但也可能是事實。新加坡政府的應對方法,就是令國民有得揀。
易患心血管病 長遠政府「埋單」
香港人慣常外食,新加坡人也如是,去年有調查指外食消費新加坡壓倒香港,是亞太區第一。據當地政府的一項調查,60%新加坡人每周外出用膳4次或以上,每餐700至800卡路里,就會超過每日適當攝取量。
調查指現時全國少於1%的外食餐飲屬於較低卡路里的健康菜式。若持續不改善外食不健康習慣,個人健康固然有風險,易患心血管病、糖尿、肥胖等問題,但長遠也是政府「埋單」。
星政府要管,本月開始的計劃「較健康餐飲計劃」(Healthier Dining Programme),便找來全國700多間食肆提供至少3款不逾500卡路里的健康餐,美食廣場(Food Court)的食檔則至免費少有一款,醬油要另上,飲料須有低糖選擇,還要有白開水供應。
食肆供健康菜式 星政府補貼
食肆可獲星政府上限1.5萬坡元(9.3萬港元)的資助(Healthier Dining Grant),食材供應商也有津貼。換言之,以政府補貼食肆提供較健康菜式選擇,食肆額外成本不多,消費者也毋須食得貴。據報道,連快餐連鎖店如麥當勞、Subway等也參加,政府目標是2020年,把健康餐的比例提升至佔全國外食餐飲的20%。
推動健康飲食是世界趨勢,星政府有其如意算盤,但即使全國食肆也同心合力提更多「500卡餐」,但也要看消費者意願,有報道引述當地人指,一試無妨,但再幫襯還要視乎是否好食及抵食。
事實上,不少打工仔日忙夜忙,既然食肆林立,外出用膳是最方便實惠的做法,但有多少人會計着卡路里來點餐?
一碟乾炒牛河或扒餐逾千卡路里,吃個漢堡包、薯條加汽水,也一定遠多於500卡路里,以年輕男性和女性每天2,400和1,900卡路里是較理想計算,要超標又有多難?
新加坡政府動用公帑資助飲食業提供價錢合理的健康菜式,一片苦心,但要改變社會的飲食習慣,不是易事。食肆餐牌上即使有健康的選擇,但點菜一刻,心裏是否以健康飲食為首要考慮?可有時候是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老實?少不免偏愛點選多肉,明知煎炸油膩,卻還是對多醬汁、高鹽份食物總是難忍口?
多菜少肉 消費者或嫌吃不飽
本港自2008年推「有營食肆」計劃,鼓勵食肆提供菜多肉少、少糖少鹽少脂肪的餐飲選擇,有人捧場,但也有人嫌款式不夠、肉類太少、吃不飽及不抵吃等。
食肆提供更多低卡路里選擇雖予人有得揀,但消費者是否受落,則是兩碼子的事。星政府這筆公帑是否花得有成效,仍然尚待觀察。惟從食肆着手逐步鼓勵市民改變健康飲食,無疑是重要一步。
美國政府早年已規定部分快餐店或連鎖食肆須在餐牌上標明卡路里,以數字作為阻嚇,去年一項研究指只得3成多顧客會細讀信息,但幸好另有研究指,食客點餐的卡里路總數也有減少。
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2012年的調查指,逾60%港人每周平均外出用膳或直接購買熟食高達4次或以上,市民對健康關注度也趨升,識食之餘也更惜食,對於分量適中、用料健康及多菜少肉的菜式,有一定需求,以消費者的選擇來影響市場,比起星政府以公帑提供誘因更切合本港模式。外出用膳有時是迫不得而,但吃得健康與否,又怎會沒有得揀?

仔女駁嘴 父母最痛 同人比較 孩子最傷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父親節臨近,家長最渴望擁有融洽親子關係。有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認為子女「駁嘴駁舌」,是影響雙方關係的「死穴」;子女則抗拒父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西環綜合社會服務處去年訪問逾千名小四至中三學童及家長,十分滿分,學童自評親子關係滿意指數7.87分,家長自評8.25分,機構認為家長或高估自己與孩子的關係。
負責調查的註冊社工郭義聰表示,近七成家長認為子女「駁嘴駁舌」最影響關係;逾五成子女則抗拒父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等。近八成父母冀子女與自己分享心事;子女則期望父母多信任並給予讚賞、鼓勵說話。
郭認為,家長一方面不喜歡子女「駁嘴駁舌」,但又難耐他們「十問九唔應」,顯示管教上習慣以自身角度出發,或惹反感,容易造成家庭矛盾。
談時事講韓劇 打開話題
卓先生育有一子一女,分別讀中四及中一,他坦言最擔心子女不用功讀書、沉迷電子產品。從事電訊業的他,笑言每日僅有個多小時與子女溝通,卻急着問他們「做完功課未?有無考試?」,令子女「無癮」。近年他嘗試改變溝通模式,談時事講韓劇成功打開話匣子,「中國人多重視嚴父形象但有時亦要放下身段,主動改善關係。」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慢煮、慢食、慢活

早前我應香港電台節目《精靈一點》邀請,與主持人張婉君和邵國華一起講飲講食講生活,由慢煮講到慢食和慢活。
最近的周末我都喜歡在家輕鬆慢煮,慢煮不但可以將食材味道緊緊鎖住,而且因為慢煮花心機時間,與家人朋友分享時更懂得慢慢品嚐,認真咀嚼每一口的原汁原味。有時相約幾個朋友在家食飯,一邊煮一邊食一邊談天說地,一個晚上的快樂是有錢也無法買到的。所謂「辛苦搵來自在食」,但其實開心食一餐不需要買很高價的食材,只要用心煮和用心食便可以了。
慢煮的另一個好處是因為選用新鮮食材慢慢烹煮,所有食物的原味都被保留下來了,於是烹煮時不需要太多調味料,而且做法簡易但味道出色,食物味道媲美高級餐廳,而且食得經濟又健康。
要養成慢煮慢食的習慣,工作日必須出外午膳時,我也會盡量利用午飯的短短一個或個多小時,慢慢咀嚼仔細欣賞食物的味道。我認識不少人都會在工作日的午飯時間,匆匆填飽肚子後,便爭取時間做其他私人事務,結果他們午餐的實用時間,被打一個很大的折扣。
其實如果我們食飯時間太短,不但無法品嚐食物味道,還可能因為食物未經仔細咬碎而影響腸胃消化。另外當我們的胃納滿載後,需要約15分鐘才能將飽肚的感覺傳遞至大腦,如果進食太快,腦袋還未覺得飽時我們已經吃得過多,這種不準確的飢餓感便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除了慢食,慢活亦是另一種享受生活的方法,平日大家都匆匆忙忙,假日的時候不妨到咖啡室甚至離島享受一餐休閒的午餐,吹吹海風讓整個人放鬆一天,你會發現到工作日時額外醒神。
慢食運動最初在意大利發起,原意是對抗全球化的速食快餐,提倡食用本地食材,雖然香港慢食慢活的風氣尚未成熟,我們亦無法像西班牙的Siesta一樣,每天午飯有長達三小時的休息時間。但我們講求效率之餘,可以適時調整節奏,如果不習慣慢動作,可以先學習靜觀冥想、太極、瑜伽、茶道、書法和畫畫等,再慢慢適應慢下來的生活。
延伸閱讀: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孩子懂得問 高分不低能

註:本文轉載自経濟日報

國際學童能力評估前列國家,教出高分孩子,但長大後是否也跑贏?反而分數排名從不標青的以色列,近年被看好其教育方式將是終極勝利。以國的孩子不追求分數,拼命學甚麼?
全球競逐培養人才,哪國的教育制度最好?大家愛看排名。上月經濟學人智庫公布全球教育系統排名,依據40個地區的學生國際成績等比較,本港排第4,以色列排第17位。至於作為評估各地15歲學生學習能力權威指標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名列前茅的多是芬蘭、南韓或新加坡等。
以色列重發問 創業率冠全球
事實上,以色列向來在這類排名榜中不起眼,2012年的PISA排名,以色列的學童在全球65個地區中,閱讀排第34名,數學及科學更僅排第41名。
不過,台灣《遠見雜誌》最近有詳盡報道形容,以色列有不一樣的教育。報道指該國在20年內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人均創業是世界第一,反映其教育方式在培養人才方面並不輸蝕。
其實,放下對分數的迷思,創新及創意思維更被看好是未來新一代立足新經濟的最重要本錢。
據該報道指,以色列孩子在18歲以前,所接受的教育內容自由,通常在國際競賽都沒有拿到好成績,但卻可啟發孩子的好奇心。
以色列教育着重於讓孩子學發問,小孩從小愛問「為甚麼」,也會挑戰權威,當地文化認為只有笨蛋才會沒有意見。
報道指,以色列小孩放學回家,母親第一句不是問「你今天學到甚麼?」,而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甚麼問題?」老師不會直接告知答案,鼓勵小孩問了之後,自己思考答案,報道指此乃是創新的基礎,難怪以色列新一代都勇於創新,現時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報道更指,以色列的孩子雖然在起步綫上看來跑得較慢,但卻看好他們才會令孩子贏在終點。
其實,所謂學問,就是學會去問。發問對於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不難理解。有學者曾表示,學校除了培養學生答題能力外,也要努力引導他們發展提問能力,否則就如「飯煮半熟」、「酒裝半瓶」,未能發揮整體學習效果。
「有耳無嘴」 亞洲學生通病
不愛發問向來是亞洲學生的通病,例如在台灣,學生懶於發問現象普遍,學生被形容「有耳無嘴」。去年當地有調查指,僅28%大學生願意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學生不發問,原因包括怕問到蠢問題,又有人指是中小學已養成的習慣。
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指,學生不愛發問是台灣的大問題。去年他也曾撰文指,社會文化不鼓勵發問,大人常叫小孩不可插嘴,又覺得發問是向大人挑戰,孩子不發問,往往似懂非懂地把所學東西背起來,在考試中拿到高分,但卻根本搞不懂基本學問。
此現象在本港何嘗不是?教育制度下固然只着重「填鴨」,無論小學生或中學生,課堂上主動舉手發問有多少?取得高分或許無難度,但若要主動發問,則人人搖頭不作聲,即使長大後也難改。有專欄作家經常被邀到大學演講,曾撰文指,即使設答問環節,但被提示香港大學生被動,別指望有人主動舉手提問或作答。
父母總是望子成龍,催谷多做練習及背書,日夜忙於上補習等,本港的教育制度也與父母一同心態,只集中精力追求「分數」。有否想過,若可以令孩子愛上發問,或許才有助引發其對追求知識及啟發思考的動力。面對未來創意知識型經濟,傳統的學習方式還是否可於其長大後成為優勢?
以色列的孩子,懂得不斷問,被看好將令孩子他們具備更大競爭力,日後可贏在終點,北歐芬蘭的教育制度經常被談論,聽聽另一方以色列的教育方式,或許也會對本港有啟示?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常玩手機腦生鏽 14%青年無記性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機不離手會令腦生鏽?美國有研究發現,18至39歲年輕人中有14%記憶力變差,相信與經常使用智能產品有關。本港專家指,20歲後腦部發展踏入衰退期,如過分依賴數碼產品,又無鍛練腦筋,長遠會加速腦退化。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指,美國加州大學調查逾1.8萬18至99歲人士,兩成稱有記憶問題,以60歲以上佔最多。不過值得關注是18至39歲組別中,亦有14%有記憶問題。研究人員指年輕人面對壓力,加上用手機、電腦等要「一心多用」,令專注力下降,難集中精神,記憶力變差。

韓男生數碼癡呆 家門密碼記不住

海外已就沉迷電子產品的負面影響作不同研究。亞洲方面,包括台灣及南韓等地亦發現,過於依賴電子產品,會誘發「數碼癡呆症」。年前南韓就有一15歲的男生被確診該症,他由五歲起開始玩電腦,直至後期無法記住家門密碼,需要儲存在智能手機內。
本港雖未有科學研究證實,但通識教育協會主席何天佑直言,以前學生會花時間背誦詩詞及閱讀書籍,隨着數碼年代降臨,學生機不離手,「記性明顯差了,出師表都要分兩至三次背默。每間學校都想盡辦法如何不讓學生玩手機。」
用WhatsApp看fb 自然動作不用腦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文偉光解釋,記憶是依靠左、右腦、海馬區等整個腦部發揮作用。使用WhatsApp、閱讀facebook只開發大腦的額葉,屬於程序性記憶,「簡單來說就是不用用腦,是自然動作」。
他續說,十多歲的是腦部發育黃金期,而20歲後腦部發展便開始衰退,若無多加訓練,令腦部發揮所長,經常貪方便,使用電子行事歷、計算機等,長遠會加速腦退化。他建議,多運用未來記憶,動動腦筋,「例如下周約了邊個係邊度等、記七個人名等」。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認識「異地適應失調綜合症」

圖片:Getty Images
圖片:Getty Images
異地適應失調症是指地域或環境改變(包括異地工作、學習、移民、外遊、搬遷等因素)導致人體生理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種綜合病症。本病好發於青壯年,特別是初次外出,心理準備不足,心理素質欠佳、素有腸胃功能紊亂、生活不規律等人士更容易患病。


中醫認為,地域不同、環境變化,氣候、土質、水質的差別均會對人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人有適應和調節自然環境的能力,只是每個人的調節能力強弱不同,對異地環境的適應時間長短亦有不同,身體不適的反應因人而異。

異地適應失調主要有以下幾類的症狀:
一、腸胃症狀(俗稱水土不服)
患者會有發作性腹瀉、腹痛,多在緊張、進食生冷、油膩等情況下發生。腹痛腹瀉發作快,來勢急,腹瀉後腹痛消失,常反覆發生。此外,也有泛惡欲嘔,不欲飲食,胃脹滿不適、腹脹,以及便秘。

二、精神、情志症狀
患者精神緊張,易產生陌生感、恐懼感、孤獨感,也會心情煩躁、易怒,心情鬱悶、抑鬱寡歡、不願與人交往與交談。嚴重者,可發生抑鬱症等。此外,也會失眠、多夢,精神疲憊、身倦乏力。

三、內分泌、免疫機能失調症狀
常見的表現會有痤瘡、過敏性疾病,如濕疹、鼻炎、哮喘等。女性患者月經紊亂、痛經,經期頭痛。

四、其他症狀
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心悸(心慌、心跳)。


調養與治療
中醫認為,異地適應失調綜合症主要是導致脾胃腸、肝、心等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因此,一旦發生此類症候,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調養或治療。

一、一般調護
多做戶外活動,熟悉環境,適應環境。飲食適當清淡,以熱飲、熱食為宜,少油膩、少冰凍。勞逸結合,作息規律,充足睡眠,少熬夜。調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保持樂觀、開朗,少思慮,戒焦躁、鬱怒,提高心理素質。熱愛生活,主動交友,克服畏懼心理。

二、腸胃調理
對於腸胃功能失調者,可採取以下方法加以調理:
1. 普洱茶10克,陳皮6克,泡水代茶。適用於北方人到南方生活所導致的腸胃不適。
2. 山楂6克,炒神曲10克,炒麥芽10克,生薑1片,水煎10分鐘,內服。適用於胃腸功能失調,胃脹不適,泛惡欲嘔,納呆不馨等。
3.藿香正氣水(丸)。適用於濕熱困結腸胃,身重酸痛,腸胃不適者。
4.香連丸,適用於胃脹、腹脹、腹痛泄瀉者。
5.保和丸、人參健脾丸。適用於脾胃虛弱,身體困倦,頭重頭昏,食欲差,胃脹滿不適者。

三、精神情緒及其它症狀的調理
對於異地適應失調所導致的精神情緒不良反應,首先要克服異地環境改變所導致的心理壓力,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理,儘快熟悉環境,克服陌生、孤獨感,多做戶外運動等。若精神情緒反應明顯者,可採用以下方法加以調理。
1.合歡花茶:合歡花6克,梔子6克,五味子3克,甘草6克,泡水代茶。適用於心煩失眠,煩躁不安、情緒不定者。
2.梔子茶:梔子6克,菊花10克,泡水代茶。適用於心煩、頭昏頭痛者。
3.甘麥大棗湯:淮小麥30克,大棗3枚,甘草6克。水煎30分鐘,內服。適用於煩躁不寧,抑鬱寡歡,欲哭、心悸不安等。
3.百合蓮子粥:百合、蓮子、淮小麥、粳米適量,煲粥。適用於失眠、心悸、健忘、頭昏等。

四、痛經的調理

異地適應失調所引起的痛經、月經失調等多數在一段時間後能夠自行緩解,若數月後仍不正常者,可服用以下藥物加以調理。
1.紅玫茶:紅花6~10克,玫瑰花6克,元胡3克,甘草10克。經前一周泡水代茶。
2.逍遙丸,經前一周開始服用。

五、痤瘡的調理

異地適應失調所發生的痤瘡多數與精神緊張、睡眠不足或睡眠不佳,飲食失調有關。一般在適應環境後多數可以自行消退,若持續發生痤瘡或日久不退者,可適當服用以下方藥加以調理。
1.梔子菊花茶:梔子10克,菊花10克,淡竹葉10克,甘草6克,泡水代茶。
2.地丹湯:生地15克,丹皮12克,天花粉15克,夜交藤15克,,甘草6克。水煎30分鐘,內服。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異地遷徙、同城搬遷、異地學習、生活、旅遊等的機會越來越多,異地適應失調綜合症的發生也會越來越多。如何應對這些不良反應,迅速恢復身心健康,亦是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入睡前怕與世界失聯

註:本文原作者林夕

有道修心可以很簡單,飢來吃飯睏時眠。
對簡單人來說,這很簡單,簡單得像一頭豬,順自然本性而為,完畢。現代人都是濁人,在資訊輻射感染下,來自複雜的生活,離不開混濁泥濘,而且習慣了以泥濘護身,蓋住了面對自己時赤裸裸的空白。
那些泥濘,像裝飾面容的化妝護膚品,一點都不髒,泥濘越厚重,水越混濁,生活越滋潤,節目越精彩,話題越豐富。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交於泥濘,如此便不愁寂寞,只擔心時間不夠。
活着,有忙碌的必要,時間不夠,最好把吃飯化為飯局,局中人個個是效率人,吃飯只是順便解決飢餓,若有人填飽了肚皮即行撤退,會被視為奇葩怪人的。
習慣了一身泥巴,一旦沒有了這事那事諸多事實,就沒有了安全感,也沒了存在感。所以慧海禪師說的睡時不肯眠,千般計較,看在失眠患者眼中,也真冤枉。的確有人睡時把白天的事帶到睡床上,也有所謂為因心事而弄得寢食難安的,可最難搞也最無辜的,是失眠症患者。患者會把禪師勸勉睏時眠當成在傷口上灑鹽。
他們會說:睏時誰不想眠,可惜很睏很睏時,就是眠不了。我睡不着不是因為把千般心事計較,反而因為聽了這勸,弄得躺床上不敢想事情只管數兔子聽自己呼吸,最後因百無聊賴而失去倚靠,如失去了床上的抱枕;想邁向昏迷也得有個方向,入睡也要有個確切的門口,心才踏實啊。
難怪許多失眠人,繁忙慣了,寧願開着電視,在繁雜的噪音帶領下,跟進着似有欲斷難斷的話題漸漸昏迷,也不敢數兔數數字聽冷氣機聲音,那種單純很接近空無。他們連睡前也唯恐與世間失去聯絡,怕的不是煩擾,而是單調;寧靜與幽暗,不能誘惑他們睡意,在失去意識前,寧可留連在光影中,淹在生活的濁水裏,而腦袋空白就像孟婆茶可怕,入寐前會得驚醒過來。有些人更要把手機放床邊,仿佛一離世間覺,有人找也不曉得,就不能好好安心睡覺;連夢裏都不敢面對空白,總要以泥濘做被單,要假裝不專心,才能專心做好睏時眠這功課。

吃飯時誰肯齋吃飯

註:本文原作者林夕

有個專修戒律的大師名為源律師的,向慧海禪師挑機:「你們只講禪的,修道用功否。」
慧海禪師答:「用功。」源律師問:「如何用功?」慧海禪師答:「飢來吃飯,睏來即眠。」源律師專們參研戒律,戒這戒那,大抵不服氣你禪宗在吃飯睡覺中修行,便問:「一般人總如是,和尚跟他們有何不同?」慧海禪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眠,千般計較。」
那源律師不必羨慕,吃飯時光吃飯、睡時專心睡也絕不容易做到。當代一行禪師曾提倡正念生活之正念吃飯法:讓吃飯還原吃飯,不言語無雜念,只想此飯乃因緣合成物,從飯之自性想到自身。
誰敢說這修行容易?吃政治飯的,要練就邊吃邊談政改的神功,我等凡夫俗子,吃飯時也總要講是非套人情報近況,一網打盡、一心數用,有幾何純吃飯?每個人都專心吃飯,怕氣氛怪異似鴻門宴,於是總有人出頭找個話題搞活氣氛。人手一機時代來臨,專心靜心做一件,可能比守戒律更難。
飯來時拍照,吃飯時搞分享,弄得人未吃菜已涼。然後,伴碟的手機又成為主菜,讓飯局從真人社交擴闊到線上社交的多元層次。有次飢來吃飯中,忘了誰忽然來一句:活在當下真好,肚子餓了真好,那些麻煩事先別管了,吃飽再算。我說,那要看當下裏還有多少個當下,你看他們當下忙着的,有欣賞緬懷過去的轉發圖片,有收看預估未來的星座運程,當今生活的當下,跨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慧海禪師說一般人飢來吃飯時百般需索,是落伍了。今人聚精會神吃飯,反而食不知其味;至於想這想那千般計較,放心,吃飯時千般應酬社交,由地上交到線上,是以千般瑣事蓋過煩心事,堵塞了計較思索的機會,是以雜念淹沒雜念的修行法。

中醫舒緩銀屑病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俗稱「牛皮癬」的銀屑病,中醫學名為「白疕」。顧名思義銀屑是指患者皮膚表面脫落的皮屑。刮去鱗屑會看到出血點,恍如被匕首刺傷,因而得名。此症常被誤作傳染病,其實不然,因非真菌感染,故不會人傳人。中西醫學目前仍未有根治方法,幸現已有不少舒緩療法。
  根據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前任會長黃譚智媛醫生所指,銀屑病病發率有上升趨勢。此症與家族病史有關,如有近親患病,風險因素較高。當中的基因分析也很複雜,主要在第九染色體,病人多患有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另代謝綜合症、焦慮、抑鬱也較常發現。
  其他有機會引發的環境因素,包括感染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壓力、荷爾蒙失衡、服用一些血壓藥和腎上腺素藥物,以及皮膚創傷等。雖然銀屑病可透過曬太陽作治療,但有百分之十的患者可因陽光的刺激,導致病情變差。
  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何文田)中醫師王錦文指,中醫會用「情志病」的角度來解釋銀屑病,例如壓力、情緒困擾、嗜煙及酗酒等,皆是白疕的誘因。臨診斷此症的重要表徵,包括皮膚出現紅斑及白色的鱗屑,當刮掉鱗屑後會有一層半透明薄膜,刮去薄膜後見到出血點。銀屑病患者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痕癢。紅斑主要分布四肢外側、背及腰部,頭皮髮際處也為病發常見部位。不過,其他皮膚病也可有紅斑、鱗屑的症狀,故應先求診,勿妄自定斷。
  中醫常以「血」論治銀屑病,大概分為血熱、血虛、血瘀三種證型。血熱型多見於進行期,患者皮膚斑片較多,顏色較鮮紅,且易感煩躁,有口乾、便秘及小便黃症狀;中醫會處方清熱解毒涼血中藥,例如土茯苓及生地等。血虛型的斑片顏色較淡、皮膚乾燥、鱗屑較多、舌色呈淡紅及脈象細弱,醫師據此常處方當歸、何首烏等養血消風藥物。血瘀型的斑片顏色較瘀暗、肥厚難消、舌色呈紫暗或有瘀點;適宜使用可以活血化瘀的中藥例如紅花、桃仁治療。黃譚智媛醫生認同,能夠針對病人的不同情況來辨證論治,是中醫藥的優勝之處。
  銀屑病與臟腑及身體氣血運行有關,因肺臟外合皮毛,中醫辨證後會佐用相關藥物,例如血熱證可使用清肺藥物如桑葉、黃芩;處於靜止或消退期患者可服用潤肺藥如淮山、百合;有吸煙習慣的患者可加入化痰、降氣的中藥。此病與免疫系統關係密切,中醫常從調治脾腎方面來改善患者體質,並於處方中加入健脾益腎中藥。另外,肝藏血、主疏泄,能協助調節人體氣血津液的輸布。從肝論治時,若見肝鬱血熱證,可用清肝涼血的中藥如犀角地黃湯。若屬肝陰虛血燥者,宜用養肝潤燥的中藥例如當歸、杞子。

80後宅男醫生 月剩族唔拍拖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繼「毒男」、「宅男」後,最近網上討論區又出現新族群「月剩族」,形容一班沒女友、支出低的高薪宅男,當中包括月入六萬元的80後醫生。但其兄長則指,他有自己的世界,不會覺得孤獨。
有網民以「月淨(剩)族比月光族帶來更大經濟問題」為題,在網上討論區開帖,形容「月剩族」每月支出奇低,月花3,000元以下,甚至可靠股息及收租生活,人工用來儲蓄。他們另一特色是多年無拍拖,網民指他們甚少消費,長遠或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話題引來熱議,網民yizi直指,其弟弟Tony(化名)是「月剩族」。yizi向本報透露,「Tony今年25歲,去年剛成為正式內科醫生,月入約六萬元,已清還所有學生貸款,現時儲蓄估計超過60萬元。佢無拍拖,亦未拍過拖,將來都無打算結婚。」
不去旅行 護照也沒有
yizi又指弟弟連護照也沒有,他不去旅行,唯一興趣是看動漫和聽音樂,最喜歡古典和動漫音樂。「佢平日不喜歡外出和花費,除了畀家用,每月開支可能少於2,000元。佢最捨得花費的,就是提升音響設備,前後用了1.5萬元至2萬元,買擴音機和耳機。」據知Tony家住醫院附近,只需步行五分鐘便可以返工,午餐主要在員工餐廳解決,每餐以優惠價約30元解決,他又經常回家吃飯,外出用膳費用不多。yizi更指弟弟無任何投資,連強積金亦只揀保守基金,其他儲蓄全是現金。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陳麗雲表示,「這類高薪月剩族的成長過程,可能只重學業和個人成就,不重視興趣發展,故較少深交朋友。成績優異的宅男,通常較側重單一的技能,缺乏社交生活和不懂與人相處。」
陳又指,他們享受一個人生活,不拍拖可能因有失敗的經驗,故害怕與異性相處。她認為,社會需要支援這類男士,協助他們面對社交及婚姻等問題。不過,她亦不排除現時網絡世界多姿多彩,有些人因為享受單身生活,不喜歡談戀愛,也不花錢,只是個別人士的生活態度。
只屬小眾 不影響經濟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雖然月剩族開支低,但未必一定要消費購物才對經濟有幫助,只要他們有投資,都可帶來經濟增長。如果要做到帖文所指,毋須使用月薪,只靠投資過活的話,莊太量表示,當事人至少要有200萬元資產,以回報2.5厘計算,一年有五萬元利息收入,每月花費不超過4,000元,便可依賴利息生活。
莊太量強調,除非像當年沙士時期,大部分港人不敢外出兼不消費,否則全港逾700萬人口,如果只有數萬名月剩族,相信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電影:東京小屋

內容介紹:

日本電影大師山田洋次讚嘆:
「請允許我把它拍成電影,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如此想要盡快拍成一部電影!」

我這一生,歲月、回憶與時代歷史的縮影,
都留在山坡上的那幢紅瓦小洋房裡了,
也包括,那段無法說出口的祕密愛戀……

昭和初期,離開家鄉到東京幫傭的少女多喜,遇見了年輕美麗的女主人時子,並隨之嫁入平井家,住進一幢有著紅瓦屋頂的小洋房中。

在那個被多喜認定為「家」的地方,她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動盪,從二戰前東京的摩登繁華,到戰事興起的困窘蕭條,就如同迅速變換的車窗風景。

但對多喜來說,最重要的並非外在世界,而是她真心喜愛的時子一家人,只是,在她想守護的這個家中,卻也有段可能毀滅一切的禁忌愛情,正在悄悄發生……

本書以回憶錄形式,透過女傭多喜的視角,記載了昭和初期戰爭陰影漸濃的東京家庭風景,和當時的人們心情與集體記憶。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以及歷史的詳加考究,為此作贏得了直木賞的殊榮。而作者於故事最後所安排的巧思,以及出乎意料的結局,更將感動讀者心靈,留下回味不已的深刻餘韻!

新書內容搶先看:

第一次見到時子太太,是家家戶戶門前灑上冷水的夏日午後。


太太的母親穿著麻紗和服、撐著洋傘,帶我去見新主人。在那針對年輕上班族出租的房屋林立的巷子裡,太太穿著白底藍色圓點的洋裝跑出來。雖然抱著一歲半左右的恭一少爺,但腳步輕快如飛,感覺不像是母親,而是鄰居大姐姐好玩地抱著小娃娃的氣氛,年輕得想稱呼她一聲小姐。

幫女兒雇用我的太太母親高興地說:「這下,妳可以擺脫燙老公襯衫的差事了。」
太太眉開眼笑,轉向我,第一句話是,
「多喜和時子,聽起來好像啊!」(多喜的日文發音為Taki,時子的日文發音則為Toki。)

我感覺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都市小姐。

小中先生也有女兒,但外貌太像小中先生,說她是千金小姐,感覺更像個小老頭。

比較起來,時子太太是教人眼睛一亮的漂亮妻子。
太太第一次有女傭使喚,熱心教我煮飯、說話等零零碎碎的事情。她有著年輕主婦的謙虛,也有依賴在以前雇主家照顧小孩和煮飯等鍛鍊出來的我的涵養,和中年肥胖的小中太太比起來,實在可愛,因此我也努力工作回報。
太太二十二歲,我比她小八歲,是十四歲。從那時起,我們一起度過非常緊密的時間。

時子太太教我講東京話,請我上銀座的餐廳吃第一次西餐,還大方地把她已經不穿的舊衣服送我,說改一改之後可以穿。
太太看似快活幸福,但她的第一段婚姻,不能說幸福。
第一任丈夫是在某家公司上班的薪水族,我去的時候,因為不景氣的拖累,被解雇了,於是到親戚經營的工廠做些事務性的臨時工作,可能因此自暴自棄,領到的薪水都拿去喝酒,雖然有孩子,卻不回家。



仔細想來,大概是因為有孩子才不回家吧。聽說男人會對生了孩子的老婆敬而遠之。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會無視那樣漂亮的太太和天使般的兒子?或許,不能讓描繪夢幻婚姻生活而嫁過來的漂亮妻子幸福,這種愧疚,器量小的男人無法坦然面對。

太太面對冷掉的飯菜,沒有嘆息,還逞強地說,不用幫不回家的人作飯也罷。但她會暗自流淚,只有我知道。

第一次婚姻因為先生的意外死亡,短暫結束。就在我去的那年,一個下雨天晚上,先生失足摔下工廠外的樓梯。

我在心底發誓,一輩子閉嘴,絕不透露這件事,但當時在我內心,覺得那位先生死了也好。


先生是他家第三個兒子,老家已有許多男孩,所以太太帶著恭一少爺回到娘家,我也跟著過去。

太太再嫁時我又跟著過來,一九三二年底,太太帶著兒子和女傭,嫁到平井家。


***

太太常常說,先生在相親時提到「很快會蓋自己的房子,是紅瓦的洋房」,是她接受婚事的關鍵。

太太再婚後的第三年,有著紅瓦的兩層樓洋房落成。

我手邊有落成那天拍的照片。

照片裡有先生、太太、恭一少爺和我。先生和太太並肩坐著,少爺坐在先生的膝蓋上,我站在太太的右後方。現在的人看了,都不會有人認為我是女傭,還以為是一家四口吧。院子裡還沒種樹,黑白照片裡的門廊,白得刺眼。


不知為什麼,我不太記得搬家當天和拍照那天的情形,那棟房子鮮明地留在我心中的第一個光景,是落成後不久的一個冬天。

我出去辦完事情回來,從廚房進屋,聽到客廳有講話聲。

先生上班去了,恭一少爺在午睡,是有突然的訪客嗎?我有點著急走過去,只聽見太太的聲音。我從半開的拉門,窺看屋裡,爐子燒著火,看到她悠閒的身影。 我沒看過她一個人在家悠閒泡紅茶喝的奢侈模樣,或許是房子建好後,終於可以放鬆下來、恢復本來的性情了。她把一人份的紅茶倒進香蘭社的藍紋花釉、鑲著金邊的紅茶杯,那是她第一次婚姻時長輩送的一套茶具,收藏很久沒用,後來好幾次聽她說,這套茶具和這棟房子很搭。

「唉呀,沒有啦,雖然是自己的房子,但土地是租的。」

太太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像是假想有人對她說「啊!只有妳才蓋得起這麼好、這麼漂亮的新房子,好羨慕啊!」時的回答。
似乎假想的對方又說,就算是租來的地,房子總還是自己的吧!
「話是如此,也要分文不捨地省著過日子,否則,蓋不起這棟房子啊。」

太太的手在鼻子前面揮揮。
「還跟銀行貸款哩。不貸款,根本蓋不起來。而且到處精打細算,相當節省呢。
租房子和蓋房子,在錢的方面沒什麼差異,但還完貸款後就完全是自己的了,算便宜啦。」
太太皺起眉頭,表情有點陰沉,可能是假想的對方說「唉呀,那也是,這樣做也好,比想像的便宜」,聽了高興不起來吧。
「話是如此,也要分文不捨地省著過日子,否則,蓋不起這棟房子啊!」
她重複一次剛才的話,接著說:
「雖然是不算高級的文化住宅,但玄關的門廊,我先生堅持要那樣,怎麼也不肯讓步,所以比較寬敞。」
語氣開始帶點炫耀。
「相親時,我先生說,要蓋自己的房子,沒想到才三年,真的蓋起來了。」
是聽到假想的人說「啊、結婚時的承諾?真是好丈夫!」吧,太太把茶杯貼近臉頰微笑,一副鼻子被立頓的香氣薰得發癢的愉快模樣。

接著,姿勢突然一變,是想到我會進屋嗎?不過,太太的模樣還是很迷人,我暫時不進去,靜靜欣賞。
太太面對擺飾櫃玻璃映照出來的二十五歲妙齡女子,摸摸花了很多時間燙出來的大波浪頭髮在腦後挽成的小髻,嫣然一笑。以小孩即將上小學的母親而言,這個髮型稍嫌年輕,可是先生喜歡太太打扮年輕,不希望她的服裝、髮型有家庭主婦的味道。

在我看來,以前那個愛喝酒的先生比平井先生英俊。平井先生比太太大十幾歲,中年、個子矮,戴著眼鏡,頭髮也稀疏。先生是初婚,看得出來他是重視工作甚於女人的人。

不過,太太很明白,女人的幸福並不是坐在長谷川一夫那種美男子的身邊,所以對第二次婚姻沒有無意義的期待。

太太在前次婚姻中嘗到苦頭,所以清楚知道,婚後要有錢、過奢侈一點的生活比較重要。我
雖然終生未嫁,但也認同那點。

閉上眼睛,紅色三角屋頂的文化住宅模樣,歷歷如繪。

打開門,循著石板路前進,跨上三層石階,是先生引以為傲的門廊。

打開向東的拉門,是涼爽寬敞的玄關,隔間是當時流行的「中廊型」,房子正中央是筆直分開南北兩側的木板走廊。

陽光充足的南側有三個房間。玄關旁是太太喜歡的西式客廳兼書房,擺著書架、擺飾櫃、書桌和橫濱買的豪華桌椅。天花板架著像山林小屋的椽子似的黑色梁木,垂掛著燈罩有美麗裝飾的吊燈。

隔壁是榻榻米的飯廳,再隔壁是主臥室。這兩個房間都有走廊和南邊的院子隔開,主臥室南
邊較寬的走廊部分是日光室,放著咖啡桌和兩張扶手椅,可以眺望庭院。

隔著中間走廊,北側是廚房、浴室、廁所等用水的地方。

我的佣人房在北側,通往二樓的樓梯後面。

樓上有兩間房,一間是恭一少爺的兒童房。

一應俱全的房屋設計,在那時的獨棟式房屋中,並不算大,但房子不一定大就是好,只要機能齊備就好,這是我從那棟房子學到的。應該八個榻榻米的主臥室只有六個榻榻米,樓上的兩個房間也是六個榻榻米和四個半榻榻米。如果是租房子,應該可以住到更寬敞的房子。

但取而代之的,是玄關旁的彩色玻璃、客廳的圓形窗戶等,都是按照時子太太的喜好而設計訂做,她打從心底感到滿意。


她女校時代的朋友,有人住在更高級的社區,也有人租稍微豪華一點的房子住,但要往上比較,沒完沒了。太太常說,最重要的是,很高興得1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獨自啜飲紅茶的太太一副讓人不忍打攪的滿足神情,但是我辦完事情回來,不能什麼都不說。

「唉呀,以後會很辛苦哩。」

我不知道什麼很辛苦,那是被誇讚時表示謙遜的心情吧。她繼續假想問答,右手放在嘴邊,左手輕輕貼著右手,頭向右偏,眼睛彎彎地笑著。

我選擇適當的時機,先回到後門,稍微大聲開門,精神抖擻地說:「我回來了!」




全文網址: 《東京小屋的回憶》 感動人心的昭和時代縮影 | 文學.小說 | 漫遊書海 | u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識破夏日惡毒癌瘤

註:本文原作者勞永樂醫生

圖片:Getty Images
圖片:Getty Images

黑色素瘤是夏天令人樂極生悲的原因之一,乃最惡毒可致命皮膚腫瘤,在陽光下曝曬,吸收過多紫外光是該腫瘤出現肇因。黑色素瘤非本港最常見皮膚癌,但非罕見,過去十年每年平均錄得新症約五十至七十宗。端午剛至,步入夏季,趁機討論預防與及早發現此時節毒瘤,最適合不過。

預防:
即防曬、防紫外光,包括紫外光B及A〈UVB及UVA〉。UVB灼傷皮膚,UVA令皮膚衰老,兩者皆與皮膚癌有關。

防曬膏:
1. 應選擇SPF30〈sun protection factor  30〉或以上防曬膏,但SPF只量度防UVB功能;最佳選擇是廣譜保護〈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防曬膏,同時防UVA,防UVA的功能須至少達防UVB的三分之一。
2. 應在曝曬前至少半小時塗上,因即塗即曬未必可完全發揮防曬膏功能。
3. 用足夠分量,每次塗頭、面、全身約需兩湯匙。
4. 按指示定時再塗,尤其注意下水之後。
5. 兒童皮膚更易受紫外光所傷,宜特別留意替他們塗防曬膏,但不須特別購買兒童防曬膏,因後者成效與一般防曬膏無異。

及早識破皮膚癌 ─ 留意皮膚的痣有否以下轉變:
A. Asymmetry 不對稱
圓圓對稱的痣是否變得不對稱,例如一邊仍是平平的,一邊轉變成凸起,或一邊完整如常,一邊潰爛流血。

B. Border 邊界變化
一向清晰明顯的痣與皮膚邊界,變得模糊不清,如墨筆字般「化」開。

C. Colour 顏色
均勻顏色的痣,顏色變得不均匀。

D. Diameter 直徑
痣的直徑增加至長過一顆青豆的直徑。

E. Evolving 持續轉變
痣的外表在短期內出現上述A至D的轉變。

如發現皮膚上的痣出現上述任何轉變,應從速就醫。除上述痣的轉變外,若皮膚出現
1. 久不癒合傷口,或;
2. 不明腫塊;
亦應從速就醫。

資料來源:
http://www.cdc.gov/cancer/skin/basic_info/symptoms.htm?mobil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