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愛國與司法獨立

註:本文晴報專訊

《白皮書》發表後,有部分法律界及司法界人士對白皮書中包括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員在內的「治港者」要愛國一說,頗有微言,認為這會使到香港司法不能再獨立。我對此頗感疑惑。
1996年9月9日《南華日報》有篇很有趣的報道。事緣當時香港共有49位英女皇御用大律師,他們及法官都曾宣誓向英女皇效忠,那麼在新政府接手後,他們及法官們需不需要重新宣誓,向新政府效忠?當時的大律師公會主席李志喜被訪時,認為就算再宣誓一次也應該不會影響法官的工作,不過,她傾向不用多此一舉,因沒有法官會突然走出來說他對女皇效忠的誓言仍生效,不會承認新的政權。
英法官效忠女皇 亦不影響公正
李志喜的判斷,當年也許合情合理,但今天局面有變,難免有人會心生疑問,以前的宣誓按常理應是終身不渝的,究竟司法界需不需要重新宣誓,表明放棄以前對英女皇的效忠?這問號雖合理,但我認為回歸已十多年,用人不疑,我們也許不必再深究了。不過,從前的誓辭卻不能不使我們思索一下其中所引伸的含義。
效忠女皇,比愛國更具體。假若女皇或她的親人犯法,法官可如何維持獨立?若只是要求法官愛國,法官秉公審案,就算得罪皇親國戚,也可推說是愛國之舉,捍衞國家總體利益之心可昭日月。香港的《基本法》只要求愛國,沒要求法官宣誓效忠中國共產黨或效忠習近平,層次比效忠女皇還寬鬆得多,怎麼愛國便與司法獨立有衝突?曾經宣誓過效忠女皇,而又認為愛國會干預司法獨立的法律或司法界人士是否有雙重標準?
不要以為香港才有人要宣誓效忠女皇,在英國本土,法官的誓辭,不但表明要效忠女皇,而且忠誠要延伸至她的後代及繼任人。此等誓辭源自1215年的《大憲章》,是皇權與貴族討價還價之後的妥協結果。不過,英國的法官縱然曾發誓要效忠女皇,世人又何曾質疑過英國沒有獨立司法制度?由此可知,香港的司法界及御用大律師既然不少人都曾宣誓效忠女皇,但又同時相信英國及香港的司法獨立,那他們又如何可說愛國與司法獨立相矛盾?
基礎法律課程 闡述公義管治人
若英國及香港過去的例子仍不夠,我們可再參考美國的例子。美國聯邦政府的各級法官就職時都要宣誓,當公義的管治人(administer justice),及忠於美國的憲法及法律。有人認為司法界不是管治團隊的一部分,在三權分立的社會,政府包含立法、執法與司法,各自獨立,司法界當然與執法部門不同,但有法律教授告訴我,法律101的課程中都有說明法官是公義的管治人,那麼《白皮書》中說各法官也是「治港者」的一部分,這又與《白皮書》中屢次強調的司法獨立有何矛盾?我懷疑香港部分法律界中人根本便沒讀過《白皮書》。
美國的法官要愛國嗎?我在美國生活過多年,深知若法官曾有過不愛國的行為,那麼在政治上此人幾乎不可能當上最高法院的法官,總統若任命他,不在國會中引起軒然大波才怪。就算不理政治因素,只看美國的憲法,其第三條第三節便有說明叛國罪(Treason)。在戰爭時期若有人通敵賣國,削弱己方力量,最高可判死刑,最低坐牢五年。但美國憲法聲明,叛國罪不會株連(Corruption of Blood),此節已比英國寬鬆,英國叛國者的財產家屬不得繼承。美國聯邦政府的各級官員及法官因都曾宣誓在國內外的敵人前捍衞憲法,所以自然不容許叛國且要懲罰叛國者,這當然是在行動上顯出他們都過得了「愛國」的門檻。美國的法官不會宣稱自己不愛國,美國人也不會無聊地量度他們愛國的強度,但我們也不會說美國的法官因不會叛國所以其司法制度不獨立。
由此可知,愛國與司法獨立相矛盾一說,只是一個偽命題。持此觀點的法律界人可能有雙重標準。是否如此,希望法律界中人有以教我,但解說者不應是曾宣誓向女皇效忠之人。
(本欄逢周一、五刊登)
撰文︰雷鼎鳴

大成就者的死與生(中)補遺


本文摘譯自「獅子吼」
密邱雷威醫師(Dr. Mitchell Levy) 是十六世大寶法王圓寂前的主治大夫。以下,是他在法王圓寂之後的一段訪談內容。
尊聖的法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永不動搖、令人震憾、無有休止的慈愛。
身為醫師的我,眼看著他的身體被那無法遏止的疾病所蹂躪,然而他的慈愛卻未曾停息。這便是他不可動搖的特質。
每天早晨我都會走進他的病房問他:「您會痛嗎?」他總是說:「不會。」到最後,這變得有點像是連續上演的玩笑──每天早晨我去看他時,法王總是在我開口之前,對我微笑地說:「不,不痛,不痛。」
這使我們的醫療團隊深感困惑,因為顯然他不是在否定自己的病情,但他又不像是在受苦,我們對此感到相當的震憾。
我們的醫療同仁就這樣經常面對著這位正面臨死亡的人──他依然對這些人的關切多於他對自己的關切。
當法王圓寂之後,他主要的弟子要求院方允許他們讓法王的遺體置放在醫院病房內幾天。院方應允了這項不尋常的請求。
在法王圓寂之前,院方願意盡其所能地尊重法王的意願。因此他們毫無猶疑地為法王開了特例──當病患在醫院過世後,必須隨即將其遺體遷出病房。這原本是一則牢不可破的院規。今則因法王的感召力以及醫療同仁和管理部門對他的關照之情,因而讓他的遺體置留在病房中。
在法王圓寂24小時之後,他的主要弟子請我到他的病房去,並且要我將手放在法王的心臟部位。每一天,我都驚訝地發現那個部位依然是暖熱的。
當我在法王圓寂24小時後觸摸到他溫暖的心臟部位時,我還不是那麼地驚訝,但過了小時、小時之後,他的心臟部位依然是溫暖的,這就使我非常震驚。
一般而言,人在死後不久,因血液循環停止,遺體就會變冷。法王的心臟部位卻顯然是溫暖的。對此,身為醫師的我實在無法做出任何的解釋。  

大成就者的死與生(下)2011補充版

專題訪談──

受訪:詠給明就仁波切
採訪:喜笑之歌編譯群
時間:2005年藏曆新年大司徒仁波切灌頂大法會期間
地點:印度智慧林

於無生死中示現的死與生──生之歌

緣起:

生命的流轉──前世、今生、來世,這種信念對於大多數的東方人而言,可以說是習以為常。

至於生命流轉的驅力,對一般凡夫眾生而言,大多是隨業而轉;於慈悲化現的菩薩們而言,則是乘願再來。

蓮師在「聞即解脫」中,對於凡夫的生死相續與變化,已歷歷指陳;對於如何利用死亡而獲解脫,也已循循善誘。

至於大成就者示現的生死相續與變化,則期望藉由這次的訪談,讓你我得以一窺天上月投影於千江萬水的箇中堂奧。

於此,謹以受訪者的「前世今生」為例證:

今世的明就仁波切於出生前,就在父親的夢中預告:「我是詠給明就多傑,我要來您家借個住處。」

司徒仁波切的弟子也說:「第六世明就仁波切在圓寂前,要求他的兄長將他的遺物送到智慧林;司徒仁波切則對十六世大寶法王說:『當您找到詠給明就時,一定要把他送給我』。」

第六世明就仁波切的侍者  喇嘛鳩美則說:「我的仁波切在臨終前不時地對我說:『我要投生烏金祖古仁波切家,你說好不好啊?』」

──我們凡夫眾生幾乎只得隨業去投生,毫無自主性可言。我們只能從今生所受來推知前世所做;而仁波切似乎是完全自主地選擇此生的因緣。以現在的時空回顧來看,那實在是太圓滿的因緣組合了。那使得他今世學修因緣之殊勝,幾乎難有出其右者:

前一世的他在壯年(四十歲)時選擇捨世(因利生事業因緣已盡)。

今世的他適時地投生為偉大的噶舉、寧瑪大師  烏金祖古仁波切的么兒,出生在那稀有的「祖古世家」、「大伏藏師世家」中。

因此在他幼少時即已奠定深厚的學修基礎,也宿願得償地回到司徒仁波切座下。秉持已備的基礎,使得當時實歲才11歲的他提出三年閉關的心願,也得到司徒仁波切的首肯。這也使得智慧林八十幾歲的閉關上師  薩傑仁波切能在那三年的期間內,將他數十載的修證心要傳給明就仁波切和同期的閉關行者。特別是將第一世詠給明就仁波切掘發的伏藏法回傳給第七世的轉世。(閉關圓滿不久,薩傑仁波切也就圓寂了。)

以那樣深厚的學修基礎,因此我們的智慧林能擁有一位實歲才15歲的閉關上師。

以那樣深厚的學修基礎,他在二十歲左右就被寧瑪大師、龍欽巴法傳之主紐修堪仁波切擇為心子(在一對一的閉關傳法後不久,紐修堪仁波切也圓寂了。)

也因此,如今全世界多少的求法者,在他示現的年輕生命中,尋得終身的依怙。

……

訪談內容:

編者按:這篇專訪的資料來源,原本是編者在編輯仁波切的中陰教學資料時,和仁波切之間的問答。當時編者有點心虛,便對仁波切告白:「接下來要問的問題可能有點蠢(stupid),但我們真的很想知道。」仁波切表示但問無妨。最後,編者為應網站資料所需,便將當時的問答以專訪型態呈顯。

Q:您在講授中陰的課程中說道:「大成就者們沒有投生中陰,他們有時是以真實身,有時則是以化身,來到人間度化眾生。」

──這裡所謂的「真實身」是指經父母而出生的轉世祖古──具有血肉之軀?而所謂的「化身」是指如佛、菩薩化現——不具血肉之軀的形影?(因為前者仍可稱作化身──「祖古」的藏文原義。)

A:於他相(他人的感知)而言,這二者是相同的——都是肉身。

於自相(自身的感知)而言,則有化身和真實的人(real beings)的差別。而這只有他本人或修證高的上師才會知道。

Q:大成就者們轉世時,他們不經「投生中陰」卻仍能經由父母而出生,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A:在一彈指之間(仁波切提手一彈指:Suddenly)。對他們自身而言,本來就是超越生死的;於他人所見,則仍有其生、老、病、死,仍具有血肉之軀。

Q:去年(2004)年末,駐錫法國的貝瑪旺加仁波切飛到尼泊爾雪謙寺,和他父親甘珠爾仁波切的轉世──您,同在一個法會上領受寧瑪派教法的口傳、灌頂。貝瑪旺加仁波切自然記得他和父親之間的種種,但您可會記得上一世的您和您長子之間的種種?

也就是說:一般凡夫一經轉世投胎就會有隔世之迷,但不知您們這些不經投生中陰卻仍有死、生示現的祖古們可會有隔世之迷?

A:他們的感知(perception)是超越二元分別的,而凡夫的感知則侷限於二元分別。

就像貓兒有牠的感知,牠無法知道人的感知,人也無法知道貓的感知。何以那樣是美,何以那樣是醜…。

R: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您們,但您知道您自己啊!

A:(仁波切笑得有點頑皮)即使貓兒能告訴你牠所感知的是什麼,你也無法懂,是吧?

R:也就是說:即使您說了,我們也無法懂,是吧?

A:就如同當今的大寶法王,我們看到他經歷的種種,認為他在受苦…。但以他們這些大成就者的感知而言,他們並非真的回到這娑婆世界啊!

R:也就是說:這些化身就如同水中月。

A:是的。

(仁波切突然話題一轉):至於你問的問題,答案是──他們是不會忘記的。

Q:在祖古們示現的轉世中,特別令人好奇又難解的是:一般的生命輪轉是從一個具有心識的個體,經過死亡又再度出生為另一個個體——而這二者可說是「非一非異」,一如油燈燄火之相續。

然而,有些上師卻是由數個祖古合而為一轉世的。

例如:您,就詠給明就而言,在蓮花生大士之時是他25位成就弟子中的慕崔贊普(赤松德貞王的繼任者、護持佛法的藏王)。您,就甘珠爾仁波切而言,宿命通達的他憶起自己當時是蓮師25成就弟子中的南開寧波。現在,這二大弟子則合在您一個人身上。

正如頂果欽哲法王在認證您時所說的:「不錯,他正如十六世大寶法王所認證的是大伏藏師詠給明就的轉世,但他同時也是寧瑪派大師甘珠爾仁波切的轉世──由二位大師合而為一,就如同我是由三位仁波切合一轉世一樣。」

──這樣由數個個體合一的轉世,他們的心識又是處於怎樣的狀況呢?

A:就像有時我走到十字路口,也會困惑:「我究竟是該往東走,還是往西去?」(大笑) It’s a joke!

其實,每一位化身(祖古)都有他的功德和加持力。

R:也就是說:當二者合而為一時,就如同二盞油燈合而為一──同時具足二大轉世祖古的累世證量?

A:可以這麼說。

Q:但也有相反的情況──一分為五,各自再分為五的轉世。

例如:十九世紀三大師之一的蔣揚欽哲旺波,據說他有五個轉世——身、語、意、功德、事業。其中有二位是如雷貫耳的20世紀偉大上師——蔣揚欽哲卻吉羅卓和頂果欽哲。而據說蔣揚欽哲卻吉羅卓又有五個轉世,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兼具薩迦、寧瑪傳承的宗薩欽哲仁波切。

A:雖說是一分為五,再各分為五,那也只是我們的感知所見。其實,化身是無限的。

每一個化身有他不同的目的。有時「多合為一」會對眾生較有利益;有時則是「一分為多」會對眾生較有利益──他們都是依於對眾生的利益而化現的。

Q:在那些美麗的水中月──化身的祖古們之間,似乎也存在著存續的因緣。

例如:

頂果欽哲仁波切是您的二哥秋林(秋吉林巴)仁波切的上師也是教主,如今則投生到至友  烏金祖古仁波切的家族,出生為秋林仁波切的次子。

赤松德貞王的三位王子皆是大修行人,經歷數百年的轉世之後,如今都正好投生為烏金祖古仁波切的三個兒子。而烏金祖古仁波切在蓮師時,是25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稱的桑給耶喜(努青巴)。

再看看年幼的司徒仁波切和威嚴的第六世明就仁波切的合照,以及您近日與司徒仁波切的合照。又使我們想到蓮師在伏藏中說:「第八世大司徒是詠給明就伏藏法的主要繼承者。」

您是寧瑪大師紐修堪仁波切的最後心傳,而當年紐師逃難到印度時,便是受到您的前世  甘珠爾仁波切的照應,成為至交。



──這些成就者之間似乎也會一再地聚合,在水月道場中攜手上演一齣齣的夢中佛事。而他們示現生與死的種種,似乎都是那麼地自主自在。

A:確實如此。

R:感謝仁波切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祖古們的化現之妙。

更感謝將菩薩們的轉世再來「制度化」的原創者──大寶法王和大司徒仁波切*。

藏傳佛教的轉世認證制度,使這些修證者再來時能即早得到認證,即早受到培養。因此,處處可見「明師出少年」的事實。也使我們能在迷茫的性靈大海中,更有機會尋得正法傳承和具德上師。同時,也使得殊勝的佛法能經由修證相傳的代代師承,延續至今。

您們存在的本身,於我們即是莫大的恩典!

即使是水中月,也願您們能為我等眾生而常映,常圓!

A:(仁波切點了點頭)

(訪談一結束,只見仁波切高高地站在他的法座上,如是清淨而自在——但這仍是凡夫之我的感知,不知菩薩內心所感知的又是何等的境界啊!)

編註:認證制度的濫觴—杜松虔巴(1110-1193)在圓寂之前,將法脈傳給了他的主要弟子(司徒)卓袞睿千(1148-1218),並對他說:「從今而後,你、我二人生生世世無二無別。」。卓袞睿千將所有的教法傳給了彭札巴(1170-1249),由他完整地承續了傳承。之後,彭札巴遇見了年少的噶瑪巴喜並認證他為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的轉世 。從那時起,藉由無有間斷的修證相傳及師徒三昧耶的維繫,此一口傳教法傳承得以純淨地存續至今,世稱噶瑪噶舉傳承或「金鬘傳承」。噶瑪巴和卓袞睿千的轉世也一直維繫著生生世世的師徒關係 。

大成就者的死與生 (中)


專題訪談
受訪:詠給明就仁波切
採訪:喜笑之歌編譯群
時間:2005年藏曆新年大司徒仁波切灌頂大法會期間
地點:印度智慧林
於無生死中示現的死與生──死之舞
引言:
雪域西藏偉大的成就者    密勒日巴尊者在「他利生的事業已盡,時節因緣已到之時,」示現了病徵。從他們師徒之間的對白到他圓寂過程中所展現的不思議境界,可以說是大成就者留給世人死亡之舞的終極寫照 (請參閱密勒日巴大師全集P.26 3-314)。以下是尊者以死亡為教化的片斷摘要:
當弟子們請求他修法延壽時,
尊者:「從根本上講起來,瑜伽行者是用不著修甚麼法的!一切逆、順境界莫不是道,病也可以,死也可以…我可以將仇敵做為心愛的伴侶,還要修法求菩薩做甚麼用?…我已經轉五毒成五智如來,還要醫藥六味何用?現在時間已到,生起次第的幻化佛身,法爾要趨入圓滿次第的光明法性中,這是無庸更改的。」
當弟子們請示他後事的料理時,
尊者:「…身口意在法性中解脫了的瑜伽行者是不一定要留下屍體的;你們用不著造像,也用不著建塔…在高山上你們為了悲憫六道眾生而修行,這就是四時最殊勝的造像。了達一切法本來清淨,即是修塔建幢。心口如一,從內心的深處發起祈禱就是最勝供養。」
當弟子們請問他要去的淨土和如何祈求時,
尊者:「這一次,我要到東方現樂淨土去朝禮不動如來…你們隨便在甚麼地方祈禱都是一樣的。只要有信心,虔誠祈禱,我一定會在你們的面前的。你們祈求的事,我一定賜給…」
訪談內容:
Q:大成就者在無生死中示現的一切──從生至死,無一不是在說法,無一不是為了利益眾生。
不論是藏傳佛教或是漢傳等大乘佛教,自古以來,大修行人於死時往往會留下一些「道的徵象」以激勵後人。在漢地常見的,如:坐化、全身不壞、舍利子、舍利花…等。藏傳則如:虹光身、舍利、無雲晴空、彩虹天空…等。
蓮師在「中陰聞即大解脫」中說道:
「下等的密乘行者,…僅僅因他對密乘不生邪見懷疑具備對密乘的虔敬…,他就能於此際(中陰)獲得解脫當他死時至少會有一個徵象比如舍利聖像虹光等等這是因為密乘具有極大加持力的緣故
中等以上的密乘行者他們不需要往下徘徊這麼遠而來到法性中陰當他們正要斷氣時持明勇父空行等諸聖眾就會迎接他們到空行淨土。所顯的徵象如:無雲晴空、其身消融而化成虹光、天降花雨、熏香彌漫、空出樂聲,出現舍利、聖像等等。」
蓮師所列舉的一些道徵,由於文化背景差異,英、中譯者往往不得不簡略概括之。比如:以舍利和聖像來概括四種道徵(藏文專有名詞暫略)。可否請您稍做說明? 
A:一個是舍利的總稱;一個是所成的舍利,非常的細,堅不可摧;另一個是從骨頭或頭蓋骨顯現的佛像、壇城等;再一個是僅限於從骨生出的聖像。
除此之外,人遺體火化後遺留的道徵還有火化後可能示現不壞的幾個軟組織──心臟舌頭眼睛。另外,頭蓋骨上則可能顯現佛像、壇城等圖紋,也有的會在舍利上顯現藏文字母等…。
Q:對於「中陰教法」,一般會說它是中、下根器的修行人,甚至是大罪人的恩典。因為,它能確切地引導人們如何把握死亡,使它成為一躍而往生淨土或解脫成佛的跳板。可否請您談談上等修行者的情況又是如何?
A:大瑜伽士(high yogis)他們在「臨死中陰」時,就能認知法性光明而證入法身
其實,他們於生死已得自在,他們隨時要走都能走──融入法身(法身遷識)。他們是為了眾生而示現於人間;因此,他們也是在利益眾生的因緣盡時,才會示現死亡的。
比如:有些上師就會召集弟子信眾們來做個薈供,像是開個PartySay Goodbye。馬爾巴尊者就是這麼示現的。至於一般人若知死期將至,也可以經由薈供來清淨惡業障礙。
Q:蓮師在「中陰聞即解脫」中說:「中等以上的密乘行者他們不需要往下徘徊這麼遠而來到法性中陰。當他們正要斷氣時,持明、勇父、空行等諸聖眾就會迎接他們到空行淨土。」
──請問:究竟要修到怎樣的境界才能得到那樣的「禮遇」?
A:比:於大手印境界達到一味瑜伽的境界,或大圓滿達到法性見證」的境界。
R:也就是於四瑜伽第三階次
A
R:我個人一直對密勒日巴尊者的四大女弟子,如惹瓊巴等「以肉身飛往空行剎土很好奇。他們真的以肉身──是像鳥一樣──飛往淨土
A:是的。
R:在近代還有肉身飛往淨土的實例嗎
A當然還有在中共入侵西藏時有一瑜伽士就是在軍警圍繞下肉身騰空逐漸上昇,終至消失虛空中
他們那時的身體,就他們自己知而言,並不是一般的肉體(而是智慧身)他人所見確實是飛逝的。
R:請問「虹光身又是怎麼一回事
A依於不同的修持方法虹光身也會有不同。例托噶會成就某種虹光身依大手印會成就另種虹光身…。
Q:當我們這些學修者讀到祖師們的傳記時,對於他們一生示現的一切,總是倍受激勵,無比嚮往。特別是他們的死亡之舞,歷歷明證著:「依於殊勝傳承、具德上師、正法口訣而實修──必得實證」的事實。
但那時空的遙遠,緣境的迥別,多少會讓後人生起「今非昔比」的感慨,使我們在不覺間會想要將時空拉近──從我們曾親見、親聞的人們最終的死亡示現中,得到直接的震撼與策勵。
就像眼前的您,過去數世所示現的死亡之舞:
在蓮師的時代:
蓮師:這位王子(赤松德貞長子慕崔贊普)在七世之前是我的大弟子。他死時化為甘露,普施眾生,因此今生成為人王。(諾那活佛的蓮花生傳)
在密勒日巴尊者的時代:
大弟子惹瓊巴最後是以肉身飛往空行剎土。
在您八世前:
大伏藏師天法明就仁波切二十餘歲即坐化,荼毘之後,舌頭、心臟不壞,舍利子上留有藏文字母等。
你的前世之一的寧瑪大伏藏師甘珠爾仁波切,於死後第三天將所有的伏藏法傳給頂果欽哲法王(錄自紐修堪仁波切的藍寶石)
近來,最具震撼、激勵的死亡之舞,莫過於尊貴的    波卡仁波切所示現的天降舍利、虹環日月了。
──於此,仁波切,可否請您再列舉幾位當代的大師於死亡時的示現,作為當世學修者的策勵?
A: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你們可以從錄影片中直接看到他的偉大示現。(編者目前還在蒐集資料中)
寧瑪教主敦炯法王在法國示寂時,在他所有的生命跡象都已息止(死亡)了個把鐘頭後,他的佛母才從外頭回來。她當場就對他說了一長串的話:「您這麼早就走了,您未完成的工作誰來完成呢?…」
只見10 分鐘之後,法王開始有了呼吸,過了一會兒便睜開雙眼,微笑地說:「我幾乎到了蓮師的銅色山淨土!」就這樣,他又活了三年。
(當時,甘珠爾仁波切的長子貝瑪旺迦仁波切也在場。)
甘珠爾仁波切也有類似的情況。當他坐化、一切都已息止時。他的幼子吉美欽哲仁波切當時年紀還很小,便在他跟前哭著說:您走了,以後誰來教我禪修呢?
這時,甘珠爾仁波切就又活過來:和頂果欽哲法王學。就又走了。
我的侍者的親戚有一位法友,最近在大吉嶺過世,他坐化於禪定中的照片very nice,可以放在書中。(仁波切隨即飛快地跑去向侍者要照片…回來:「沒有。」)
我的父親    烏金祖古仁波切圓寂時,只見他禪坐在那兒,臉色變得淡潤泛光,還微微帶著笑容,覺得他好像還會再說話似的…。他坐化於禪定中的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這表示:他住於法性光明中,經由道次第功德圓滿而成佛──所需的時間極短。)
當時原本多雲的天空,變得非常的湛藍。尼泊爾原本相當污染的大地,也頓時變得清淨。像那樣的無雲晴空便是法身成就的徵象。
荼毘之後,家父的心、舌、眼不壞──心臟上覆著舌頭,舌頭二旁是雙眼。頭蓋骨在眉處有一點點燒損,其餘皆完好無缺。除此之外,完全燒盡,一點也不剩──火化當時,火燄非常熾烈,他坐化時是雙手交抱於胸前,一手持金剛杵,一手持鈴。當時火燄之烈,就連那杵、鈴也完全燒盡了。
荼毘所在的四處都是舍利子,包括階梯上,全都是舍利子。
R: 聽說您主要上師之一的紐修堪仁波切圓寂時,留下的道徵也非常特別──七天無雲晴空、七天彩虹的天空,除了一盆醍醐()之外,什麼也沒留下。
A:他是於一生中成就一切,無有遺餘的大成就者啊!
Q:感謝您給了我們這麼多則真實而動人的事例──特別是由您這麼一位高證量的上師所親述。
A:不是的,我才剛開始起步。

大成就者的死與生 (上)


專題訪談──

受訪:詠給明就仁波切
採訪:喜笑之歌編譯群
時間:2005年藏曆新年大司徒仁波切灌頂大法會期間
地點:印度智慧林

「怙主 波卡仁波切──天上的月亮‧不變的法身」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2004年化育基金會彌陀法門閉關專題演講,妙融法師現場語譯。)

  今晚我們要一起修持「密勒日巴上師相應法」和一座薈供。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呢?主要是因為我們噶舉傳承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上師、真正實修的成就者——波卡仁波切,在幾天前突然圓寂了…。

  傳統上,對於剛過世的上師們,我們要修持上師相應法,不斷地祈請,並進行薈供的修持,也就是行廣大的供養。如此,便能圓滿我們的福德資糧,並且讓我們所處的地區更增勝吉祥。

  我們要知道,今晚所修的法門和薈供,並不是為上師修的。為什麼呢?因為那些已然達到究竟證悟的上師們,並不需要我們為他們積聚善業功德;他們已全然自主,更不需要我們為他們舉行儀式。我們修持這些法門,其實,是為了我們自己。

  像波卡仁波切這般殊勝的上師,可以說是佛的化身。以他所感知的境相而言,並沒有所謂的生、死境相。他是應弟子們的因緣、為了度化眾生而化現的。

  就好比:天上的月亮升起時,月影會倒映在所有的水面上。在同一時間裡,它會倒映在海中、湖中、水盆裡…。「化身」就如同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

  天上的月亮,就如同上師的「法身」;而那些在大海、湖泊…任何水中所倒映出來的月影,就如同上師的「化身」。那些化身,看起來好像也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水中的倒影。那些海水、湖水、盆中水…也就如同我們每一個眾生。

    要讓月影能真正映現出來,需要具備一些條件。就以盆中月影為例,首先一定要有水,然後還要有個乾淨、平穩的水盆來盛水。這樣一來,月影才能很清晰地映現在水盆裡。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沒有月亮,月影就不會生起;沒有水,月影也無法現起。若是沒有如同月亮的法身,那麼如同月影的化身就不會顯現;若是沒有如同水一般需要被調伏的眾生,月影一般的化身也不會化現。

  至於,月影能否清楚地顯現,還要看盛水的器皿是否平穩潔淨。若是盛水的器皿不斷地搖晃,那麼月影就無法清楚地顯現。若是器皿中有土石泥沙…等髒東西,月影也無法清楚地顯現。

  這世上有許多的化身,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轉世祖古,在藏文「祖古」就是化身的意思。之前我們是以月影來比擬化身。我們所看到的月影,有些是晃動不定的,有些是染污不明的,有些是斷續現起的,有些則是清淨明晰的。同樣的,我們看到的祖古們,有些是長壽無病、佛行事業廣大;有些可能病痛較多,壽命也沒那麼長;有些看起來學問很淵博,有些似乎也沒有什麼學問;有些看起來也有貪心,有些貪心似乎比較小……。然而,不論他們示現的是怎樣的境相,那都是依於眾生或弟子們的因緣以及他們本身各自不同的情況而顯現的。

  雖說有些月影看起來是染污不明的,有些月影看起來是的晃動不定的……,然而不論月影呈現的是什麼樣子,對於月亮來說,都是無有增減的。月亮不會因為月影不見了,它就不見了;月亮也不會因為月影不清楚,它就變得不清楚……,這一切都不會影響到月亮本身。同樣的道理,佛的法身、佛的體性不會因為各種情況的顯現而受到影響。就像波卡仁波切這次的示現,仁波切只是將他的化現收攝起來而已;對他而言,是沒有所謂的涅槃的。

  因此,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對於上師而言,是沒有所謂的涅槃的。上師既非離我們遠、也並非離我們近。讓我們在這樣的認知下,一起來修持《密勒日巴尊者上師瑜伽智慧吉祥修持法》,並作供養。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最美的畫面

曾有人問過我:「你看過最美的畫面是什麼 ? 」

我反問他:「你呢?」

他感慨地說:「我還沒有遇到,我有太多地方還沒有去過。」

我笑著說:「你可能不是沒有遇過,只是你沒有用心去留意和欣賞吧。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最美麗的地方,任何一個地方也可以是一個美景,只視乎你怎樣看。」

網絡上常有一些如世界十大最美地方、十大必去景點等的文章,當中有美麗的湖泊,有雄偉的高山,也有螢火蟲點點的夜景,無不令人驚嘆。當然,有機會遊覽不同的名勝能增廣見聞,但原來當你細心去留意和欣賞身邊的事物時,你也會發現無數美麗的畫面,如天氣晴朗時抬頭看見的藍天白雲、躺在公園中的一片青草地、在陽光下到海灘暢泳、去看繽紛燦爛的煙火、去郊遊看日落、品嚐媽媽弄的一頓晚飯、和好友相聚分享近況、帶着狗狗去散步…… 等等,這些看似很平凡的小事情,其實也可以帶給你很珍貴的快樂。當你感到壓力很大,心身疲累時,你可試試一邊在腦海中想著生活中遇過的一個美麗的畫面,細心去感受它,一邊聽著一些柔和的音樂,你便會慢慢感到放鬆了。

我們每天在生活中也會有不同的經歷,當中有好的有壞的,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生活中的經歷能令人成長,能使人從經歷中學習和體會,得到寶貴的人生經驗,最重要的是懂得欣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市人每天的生活也在趕在忙,像在跟時間競賽一樣。工作有多忙碌也好,也要有平𧗽的生活,學習放慢腳步,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放輕鬆,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讓腦袋和身體完全休息,消除壓力,充好電再迎接挑戰,更重要的是留一點空間讓自己去細味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可能會很不一樣,或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雲凌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內外調養解救偏頭痛


偏頭痛是常見的都市病,每一百人就有八位染病。女性患者較男性多,比例約二比一。此症不但難以醫治,西藥亦較昂貴,英國政府每年平均投資約二億英鎊於相關醫療開支。中醫學認為內、外因素均可導致病發,須分證型論治。
  偏頭痛臨表現主要分四期:「前驅期」指偏頭痛發作前數小時至數日,一般較難察覺。患者精神上會有激動、抑鬱等現象,亦會有其他症狀如畏光、畏聲等。第二階段為「先兆期」,症狀可持續數分鐘至一小時,但大多數患者於先兆期時並無明顯症狀,只有典型的偏頭痛者才有,複雜性偏頭痛者的先兆期更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先兆期患者大多有視覺上症狀,包括眼前閃光、視野缺損等。另亦有一邊身體或手部麻痹,甚至有一些像輕微中風的先兆如輕度偏癱、言語困難等,但較少出現。
  第三期是「頭痛期」,表現為搏動性或燒灼樣的劇烈頭痛,通常位於一側,然後逐漸波及整個頭部,引起惡心、嘔吐等症狀。在這情況下,患者若於安靜環境中休息,經睡眠或嘔吐後,症狀或得以緩和。最後一個是「緩解期」,患者會出現後遺症狀如疲勞、食欲不振、煩躁等,但一至兩天後會有好轉。
  那麼中醫如何理解偏頭痛的出現?博愛醫院沙田中醫中心蔡昕宏醫師指,風、寒、火、痰、虛、瘀乃此症病發的病理基礎,當中亦分外因和內因。感染風邪者乃歸外因,中醫認為頭部較易受風邪侵襲,令清陽之氣受阻,因而引致頭痛。內因是指因情志所傷,或肝氣鬱結,或肝陽上亢,上擾清空而致頭痛。另有的為素體脾虛,進食過度,食物難以消化,聚濕成痰,痰濁上蒙也是引起頭痛的原因之一。此外,正所謂「久病必瘀」,或外傷跌仆均會產生瘀血,導致絡道不通而出現頭痛。以上均為實證的病因。
  虛證病因包括氣虛及腎虛,氣血虧虛,不能上榮腦髓絡脈,故引致偏頭痛。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髓之海,故腎虛,髓海空虛,亦會引致偏頭痛。傳統中醫靠辨證分型,找出不同的病機論治。經期後的女性多數屬虛證,因為氣血少了,導致氣血不能濡養頭部而產生偏頭痛。虛證的證型包括氣虛及腎虛,前者的頭部會隱隱作痛,頭痛而暈,可飲用八珍湯;後者頭痛且空,影響思考能力,可以服用大補元煎。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前會長黃譚智媛醫生指,如果女士本身有食用避孕丸習慣,會受荷爾蒙影響而令偏頭痛更為嚴重。偏頭痛女患者如服用避孕丸,中風機會率較一般人高,因此建議採用另一種避孕方法。
  另外,因感染風寒而引致偏頭痛者可服用川芎茶調散;肝鬱氣滯患者可飲用散偏湯以疏肝解鬱;肝陽上亢的偏頭痛者,即頭痛、失眠、面紅目赤、口乾口苦等症狀人士,可服天麻藤飲平肝息風;因痰濁上擾的患者,可飲半夏白朮天麻湯化痰燥濕;瘀血阻絡者宜服血府逐瘀湯來活血通絡。蔡醫師指出,偏頭痛患者多屬以上幾個症型的複合,故必須諮詢醫師以斷症用藥。
  中醫食療具調理、預防的功效,以下介紹的食療可作平日保健用。第一種是調理肝陽型偏頭痛的天麻燉豬腦食方,但因豬腦膽固醇偏高,故要適量飲用。另外,痰濁型偏頭痛患者適合食用法夏天麻粥,具化痰作用。血瘀型患者可飲用川芎白芷燉魚頭湯,川芎有活血行氣、驅風散寒作用。另外,有風熱(或平日常稱的「熱氣」)、喉嚨痛、口乾者可沖調桑菊薄荷茶,以驅風清熱解毒。
  中醫師亦常用針灸治療偏頭痛,原則是運用辨證論治,按不同症狀施於不同主穴位,並加上配穴位,以調和氣血、通絡止痛。偏頭痛的選穴除有頭部外,亦會配合遠端取穴及耳穴。
  以下是一些個人調護偏頭痛症的建議,患者平日可做自我按摩。開天門:用食指從眉心之間的印堂穴推按至額上前髮際處。推坎宮:用食指分別從眉心向眉梢分推。然後是揉太陽穴和按風池穴。另外,患者應保持精神舒暢、心情開朗。起居飲食方面,良好飲食習慣有利康復,宜吃清淡及營養豐富食物,忌煙酒、辛辣,亦要注意睡眠充足及不宜過勞。

癌症病人不吃肉會不夠營養嗎?

我們知道很多常見癌症如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同飲食是有密切關係的,特別是肉食。少吃肉不但有助於預防此類癌症,對於癌症病人的康復也非常重要。
當然,能夠做到不吃肉更為理想,不過這對很多人有困難。現實中常常會遇到病人問,經過西醫手術放化療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不吃肉會不會不夠營養呢?這樣的問題其實把肉和營養劃上等號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營養的定義是指食物中包含的熱量及其他有利健康的成分,主要的營養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他命和水。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穀類(稻米、小麥、玉米等)、薯類(如馬鈴薯、番薯)、根莖類蔬菜和豆類。全麥類和豆類等含有大量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對人體健康更為有益。蔬菜和水果可提供我們每日所需的維他命、礦物質、纖維和水分。

人們通常認為吃肉有營養是認為肉類含有更多蛋白質。肉類的確是含有蛋白質,通常動物性食物如肉、蛋、奶等蛋白質含量豐富,但植物性食物如豆類、穀類和蕈類等一樣含豐富蛋白質。植物性食物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纖維素和礦物質,動物性食物中卻幾乎沒有這幾種營養素。動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蛋白質的含量比植物性食物略高。維他命B12和D的含量也更高一些。堅果和種子類的食物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很高比如花生、芝麻。但它們於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類型不同,來源於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和膽固醇比來源於動物性的更有利於健康,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

有四種營養素是動物性來源性食物所獨有而大多數植物來源性食物所沒有的,它們是膽固醇、維他命A/D/B12。這四種營養素中,膽固醇人體可以自身合成;人體可將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他命A;曬太陽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維他命D。有機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可吸收土壤中微生物所合成的維他命B12,吃這些有機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可使人體獲取到維他命B12。

所以,即使是全素食者也不必擔心不夠營養。吃素食對癌症患者會更有益處。大多數具有癌症預防作用的膳食主要是由植物來源的食物組成的。而吃動物性食物則要冒一定風險,危險性在於含有大量的毒素和動物細胞排出的廢物。毒素可能來源於動物飼養過程中添加物,以及動物處死過程中釋放的物質。高動物蛋白則可能會協同致癌物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參見坎貝爾《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

世界癌症基金會的防癌膳食建議的膳食結構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多樣化膳食,可以不素食,但應該讓植物性食物佔據飯菜的2/3以上。對於那些患癌之前就習慣吃肉者而言,突然全素食或一多半吃素可能是痛苦的,可以慢慢改變,不改變飲食等生活習慣就更容易復發。建議的每週紅肉量不超過1市斤(500g),最好是選擇魚、禽類和非家養動物的肉類(參見《食物、營養與癌症預防》一書)。癌症患者經常沉迷於補藥,靈芝仙草之類,其實最好的補藥就是我們的日常食物。中國古老的《黃帝內經》中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我們日常所食用的穀果肉菜就是來補益精氣的。中醫沒有反對吃肉,但反對膏梁厚味(肥膩多油、甘甜),要求「五味毋令勝穀味,肉味毋令勝食氣」,調味不要蓋過主食的味道,肉食不要成為食物的主導;認為「膏梁之變,足生大疔」,吃肉多「喜生百病」,主張「淡食能多補」。這裡的「淡」不是要人棄絕五味,是指五味不要太過濃厚而言。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陶志廣博士    

成人患過度活躍 易濫藥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有調查顯示,約2.5%成人為過度活躍症患者,易有開快車、濫用酒精藥物等行為。本港有醫生稱此病求診者一年升近倍,提醒患者切忌因忙碌擅停藥,並指有新藥可維持藥效12小時,減低忘記服用機會。

據英國精神科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09年調查數字,約2.5%成年人為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患者。
兒時已有病徵 長大始確診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指,以其診所為例,去年ADHD患者佔病人數目一至兩成,但今年卻佔約四成,有上升迹象。黎說,不少成年患者經診斷後,回想起兒時其實已有ADHD的病徵。有一名30多歲男患者,任職建築工人,工作時常跟工友發生爭執,曾因打架驚動警方;更因一次忘記赴約,之後遇到朋友時,因對方一句「是否故意『放飛機』?」,一拳打爆對方鼻骨被捕。他經精神科醫生評估後,證實患ADHD。
該名男病人回想,兒時讀書專注力低,又常因鹵莽衝動跟同學有爭執。黎大森說,如果病人能在少時發現患病,長大後生活質素可獲改善。他又指,患者情緒容易受困包括抑鬱焦慮,而未婚懷孕、濫藥、違法機會比普通人大,強調患者或其家長,如發現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及衝動等病徵,應及早求醫。
新藥減服用次數 避免擅停

黎大森續說現普遍採用「刺激中樞神經藥物」治療,服藥後無依賴性,一至兩周可見病情改善;但須一天服用多次,繁忙患者要依時服藥有一定困難。現有較新藥物鹽酸甲酯(Methylphenidate),每天只須服一次便可維持12小時,副作用亦較少。其他治療方案還有心理教育及認知行為治療。
實習記者:徐梓樺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小心咖啡因上癮!

朝早同男友一齊食早餐,歎杯咖啡之後就去返工;到咗lunch time,又飲兩罐可樂提神;放工後,再約班friend去Starbucks食件cake歎杯mocha……或者你認為呢個係社交生活嘅一部分,但每日慣性吸收過量咖啡因,有可能會造成「咖啡因成癮症」,對健康有唔少嘅壞處!
 
水分流失
飲用含咖啡因嘅飲料代替水,會加快體內水分流失而且對消化系統造成刺激,可能導致小便頻頻同腹瀉。當身體處於缺水狀態,你就會覺得更加攰、頭暈同頭腦混亂。
 
體重增加
咖啡因會導致血糖水平下跌,因而令胃口大增,最終你會食咗超過自己需要嘅分量,即使覺得飽仍然會想繼續食,導致體重增加。過重會造成好多健康問題,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甚至心臟病。
 
失眠
咖啡因會導致或惡化失眠問題,即使飲咗咖啡仍然瞓得着,睡眠質素也會大大降低,令你唔能夠熟睡,第二日起身仲會覺得好煩燥同攰,最終形成惡性循環,越唔夠瞓就越要飲含咖啡因嘅飲料提神。
 
想知自己有無上癮?快啲去下一頁測試!
自己有無上癮?
回答以下問題,就知道你有無咖啡因上癮。
1. 如果朝早無飲咖啡或者汽水,你會覺得全日都難以集中精神?
2. 你每日會飲超過4杯或以上分量嘅咖啡因飲料?
3. 飲完一杯含咖啡因嘅飲料後,你會覺得神經緊張、焦慮或無法入睡?
 
分析:
若果有一個或以上嘅答案係「YES」的話,你可能患上咖啡因成癮症。
醫生指出,每日吸收200-300mg嘅咖啡因對健康並無大礙。但如果你每日吸收600mg或以上就可能等於上咗咖啡因癮喇!
 
呢啲飲品同食品都含咖啡因,根據下面嘅數據表,可以計出你每日嘅吸收量:
 
咖啡1杯 可樂1罐 奶茶1杯 樽裝綠茶1樽朱古力1排
容量:12oz 容量:12oz 容量:8oz 容量:16oz容量:1.55oz 
咖啡因含量:300mg咖啡因含量:34mg咖啡因含量:40mg咖啡因含量:40mg咖啡因含量:10mg
不含咖啡因嘅代替品:
相對咖啡同汽水,水係唔錯嘅提神飲料,有效提升身體嘅能量。如果覺得水太淡而無味,可以試試有氣提子汁或者雪碧。

板腦當奶咀 稚童變肥壞眼傷骨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低頭族愈來愈多,亦日趨年輕。衞生署有調查發現,學前兒童接觸平板電腦的年齡中位數是十六個月大,最細更不足一個月大;有專家提醒,兩歲前兒童長時間用電子屏幕,會致肥傷眼損筋骨,應避免使用,勿當其為「電子奶咀」。
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普及全港。衞生署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四千三百一十名家長、老師及中小學生,了解他們使用相關產品的情況,並於昨日發表《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報告》。
最細個案 未足一個月大已使用
調查發現,學前兒童開始收看電視的年齡中位數是八個月大;開始使用平板個人電腦的則是十六個月大;開始使用電腦的年齡中位是兩歲;使用上述產品的最小年紀更只有一個月大,甚或更小。
另外,20%受訪中小學生每日花超過三小時上網,近一半學生因而減少睡眠、37%學生因而放棄戶外活動。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不建議兩歲以下兒童接觸屏幕產品,而二至六歲的兒童亦應由家長陪同使用。
屏幕產品 不建議兩歲以下接觸
他提醒,家長不應視電子屏幕產品為「電子奶咀」,「孩子哭或扭計就給他用,這間接鼓勵他繼續一些不好的行為」。
香港兒科醫學院代表曾雯清醫生亦表示,孩子愈早接觸電子產品,「並非贏在起跑綫上」。她強調,家長親身接觸及互動,對兩歲以下幼童的認知、語言及情緒發展均有正面影響,「使用電子產品是被動的方法」。
衞生署又指,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與肥胖成正比,長時間使用會引致眼部不適,加上使用這些產品時如果保持固定姿勢,會影響肌肉骨骼。
沉淪色情網 中一生綫上覓性伴
互聯網及電子產品可以帶來源源不絕的資訊,惟錯誤使用反會導致成癮,且易衍生網絡欺凌、暴力行為,及與性有關的高危行為。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吳錦娟指,年輕人不懂處理及篩選網絡資訊。曾有約十二歲的中一男生因沉迷瀏覽色情網站,更透過社交網絡尋找女伴外出,並有性接觸。她指家長可從子女言行及情緒,得知他們有否錯誤使用網上資訊,例如討論男性性能力有愈持久愈能滿足伴侶等錯誤觀念。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代表包始源醫生引述美國心理學學者Dr. Kimberly Young指,沉迷成癮徵狀包括不繼增加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以獲得滿足感;離綫時思緒被互聯網佔據;時間管理出現問題等。
他建議,兒童及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同時,每日應保持進行適量體能活動,如兩歲以下兒童每日最少進行三小時體能活動、二至十八歲者則每日最少進行一小時體能活動。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甜到病‧甜到死

註:本文原作者勞永樂圖片:Getty Images
圖片:Getty Images

添加糖〈added sugar〉成健康大敵,因與二型糖尿病肥胖蛀牙等有關。但有更「潮」名詞叫「游離糖」〈free sugar〉,可謂更精準定義當下甜到病、甜到死」的危機。

游離糖

定義:
在製造、烹調或食用過程中,加進食物的單糖,如葡萄糖;或雙糖,如蔗糖,亦包括在蜜糖、糖䊢、蔬菜汁及果汁中的單糖和雙糖。

此定義乃用以識別完全未經精製〈refinement 〉食物中所含的天然糖分,包括全穀〈whole grain 〉麵包、麵條,糙米,蔬菜及水果中的糖分。蔬菜及水果中的糖分與蔬菜汁及水果汁的糖分有別,因榨汁過程去除蔬果中大部分纖維素,把糖分濃縮,故亦屬一種精製過程。蜜糖及糖䊢,若經加工、濃縮,令含糖量增加,所含糖分亦屬游離糖。

害處:
不少人以為飲奶茶咖啡檸茶時「走糖」,不添加糖〈no added sugar〉已很健康,但佐茶的卻是甜餅乾、巧克力、奶油蛋糕等含糖量極高的食物這等食物中的糖分,跟加入飲料中的添加糖害處一樣 — 只有甜味和熱量,沒其他營養,只令人肥胖、更易患上與肥胖有關疾病如心臟病、二型糖尿病、蛀牙、早死等。所以,用「游離糖」三字把這等有害的糖全包在內,最為準確合適。

一貫標準:
來自游離糖的熱量,每日不超過身體所需熱量的10%。對一般體重的成年男性而言,此為六塊普通大小「夾心餅」的含糖量,成年女性更只是四塊。一罐標準裝普通含糖汽水,含糖量已超標。

修訂標準:
為對抗全球肥胖及二型糖尿病「瘟疫」,全球衛生權威正熱烈討論把標準訂為來自游離糖的熱量,每日不超過身體所需熱量的5%,即把一貫標準減半。

我的建議:
1. 以清水佐膳,以清水止渴。不喝含糖汽水,茶啡走糖。
2. 以水果代替餐後甜品。
3. 以不加鹽油堅果,如核桃、杏仁,或不加糖乾果,代替糖果、餅乾等零食。
4. 榨果菜汁,不用一般榨汁機,可用攪拌機,之後或加入小量清水稀釋,以保存纖維素。又或試用保存大部分纖維素的新款榨汁機。
5. 五穀類食物,盡量做到一半粗糙,包括用一半白米一半糙米煮飯,隔日吃全穀麵包等。不吃加糖甜粥或甜麵包。
6. 減少進食加入大量糖的式,如糖醋類,可多選酸辣類。

資料來源:
http://m.bbc.com/news/health-28037415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核心基金改善退休保障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積金局建議設立「核心基金」的諮詢文件,我認為它的方向正確,對提高強積金的表現大有好處,可助化解香港一個重要的社會矛盾,不過,其建議也許尚不夠徹底。
該建議是要每一個強積金計劃都要成立一個「核心基金」,各供款者可自由選擇是否把資金放在此基金中,若他們沒有行使選擇權,則供款自動會存在這基金之內。基金的管理費設立上限,是資產總值的0.75%,比現時強積金收費的中位數幾乎低出一個百分點。核心基金會投資在一些較高風險但較高回報的項目上,但隨着供款人的年齡增長,風險承受能力下降,基金的投資組合會慢慢趨向較低風險項目上。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建議言之成理。若要更深刻了解建議方向為何重要,我們需要對不同形式的退休保障作一概括性的檢視。
政府稅收 不夠支持社會福利
退休保障不外乎幾種方案,在傳統社會中,主要是靠多生孩子並培養其成材,可得養兒防老之效。在此等社會中,若沒有大量生產子女,養老時風險會高企,首先是沒有這麼多的子女去分擔父母養老的重責,其次是有些不孝的乾脆不肯負起責任,但若生養得足夠多的子女,此等風險可減低。
在現代社會,退休一是靠自己儲蓄,二是靠政府的養老福利,亦即用所謂的隨收隨支制,對仍在工作的人口徵稅,再把稅款當作福利送給退休人士。
若是用隨收隨支制,便必須面對一些問題。一個現時的年輕人繳交了稅款後,他退休時可拿回多少福利?這有兩個因素決定結果,一是工資增長是否快,若是不夠快的話,將來的納稅人因工資不高,繳交的稅款也不多,退休人士也得不到多少福利。二是人口結構會如何變化。倘若人均壽命增長,但出生率低,將來的退休人士會很多,但納稅人數卻會愈來愈少,政府抽不了這麼多稅,但要錢的人卻很多,對退休人士當然不利。由此之故,工資增長慢及人口老化,都會降低在隨支隨收制度下一個供款人的投資回報率,他們年輕時交了稅,到老時算不回來多少,搞得不好,投資會有負回報。
儲蓄當然也是退休保障的重要方法,儲蓄可以是自願的,也可以是強迫性的,如強積金一樣,或二者並行則更好。香港實施強積金後,有兩種批評,一是收費過高,二是投資表現不佳,能否支持退休生活成疑。
加強競爭 助降低管理收費
香港強積金的確「食水甚深」,我曾在美國教書,所以有退休金戶口,這些基金服務質素一流,回報不錯,但收費卻低過香港甚多,若是債券基金,收費一般在0.2%以下,我的老師之一,諾獎得主普雷斯蓮特(Ed Prescott)年前在港接受訪問時便說,他的債券基金收費只是0.1%,對香港收這麼高的費用大表驚訝。至於股票基金,收費也只是0.4%左右,低出香港甚多。要注意,這些外國的退休基金,一樣也是要小額的收回客戶的供款再把資金集合在一起,與香港的並無分別。為甚麼別人可以這麼低的收費,但香港卻不能?除了是基金因缺乏競爭而食水深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解釋。現在若要搞核心基金,強制一個0.75%的收費上限,我以為收費仍是遠遠偏高,一定要靠競爭壓力去拖收費壓下去。年前提出的「半自由行」,限制太多,競爭壓力依然不足,必須把各種限制廢除掉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為甚麼在強積金投資的人佷多(但不是全部)獲利不夠豐厚?要知道,在歷史上世界各國的投資回報率一般遠遠高於工資的增長率,就以恒指為例,過去五十年,指數上升加上紅利再減去通漲,閉着眼睛去投資恒指成分股,實質回報平均每年也有9.75%左右。強積金部分表現差勁,原因或是基金經理沒能力(但他們卻收費高昂),也可能是很多投資者過於保守,或乾脆不去理財,不敢買入一些高回報但風險尚可承擔的證券。
現在核心基金,可幫助存款人把資金,投放於較高回報與風險的項目,這是正確的。建議又用強制性的方法把收費壓低到0.75%。但我認為更好的方法也政府自己設立一個核心基金,收費可輕易訂在更低的水平,如此會引起競爭,其他公司不減價也便不行了。
(本欄逢周一、五刊登)
撰文︰雷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