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中医张胜兵:便血≠痔疮,也可能是“肠癌”!中药2月症状消失

中医张胜兵:便血≠痔疮,也可能是“肠癌”!中药2月症状消失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肠癌,尤其是大肠癌(涵盖结肠癌与直肠癌),是一种源自结肠或直肠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向周围组织及远处器官扩散的潜在风险。
相比之下,痔疮则是肛门区域因血管扩张、充血而形成的良性病变,常伴随肛门肿胀、疼痛和出血等症状,虽令人不适,但本质上属于非恶性疾病。
尽管痔疮与肠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它们却因一个共同的症状——“便血”,而常被患者误判,导致不少肠癌患者未能及时警觉,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遗憾的是,我国作为肠癌高发国家,每年因此病离世的人数高达近二十万。尤为令人痛心的是,临床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早期肠癌患者因误诊为痔疮而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这一比例之高,凸显了公众对两者区分知识的匮乏。
尽管便血是两者的共有症状,但细致观察下仍能发现显著差异:痔疮所致的便血多为鲜红色,呈喷射状或滴状;而肠癌引发的便血则色泽偏暗,且常伴随黏液,这一细节对于初步判断病情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便血虽是两者共有的症状,但并非肠癌的专属信号。面对持续或不明原因的便血,尤其是伴随腹痛、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等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我曾接诊过一位便血持续十天的患者,最终确诊为直肠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患者深感懊悔,自责未能及早重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幸运的是,在中医的精心调理下,两个月后,便血症状就消失了。





   案例   




姓名: 袁某,男,73岁
主 诉: 便血10天。
现病史:患者家属叙述,患者先前体检时提示肺小结节、肝囊肿、肾囊肿,后因便血去医院检查,提示直肠癌。现便血,腿脚怕冷,寐稍偏差。舌象:舌红苔白小腻,舌下瘀阻。脉象:左脉滑涩,右如左,皆偏有力。
既往史:浅表胃炎、肺小结节、肝囊肿、肾囊肿。


诊断分析


脾主肌肉和四肢,而我们的肌肉和四肢则是需要脾运化的气血来濡养肌肉,如果脾虚,那么就无法化生气血,这时阳气就无法通过气血来温煦四肢,从而就会导致腿脚怕冷。

舌红苔白小腻说明脾虚生湿。

舌下瘀阻表明患者淤血严重。

左脉滑涩,右如左,皆偏有力明显就是痰瘀交错的表现。

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湿久聚在一起,而痰湿的性质黏腻,日久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形成血瘀,当痰湿和血瘀包裹在一起,痰湿聚集在肺,会长结节;痰湿聚集在胃,就会导致浅表胃炎;聚集在肝就会导致肝囊肿;聚集在肾就会导致肾囊肿。

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蕴结于肠道,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或破裂,从而出现便血的症状。

综上:

西医诊断: 直肠癌

中医诊断:肠蕈

中医证型:气滞血瘀、痰瘀交错、下痢脓血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凉血、止血排脓

拟方:赤小豆当归散合抵挡汤加止血排脓,软坚散结之品。





   具体治疗过程   


初诊处方如下:
赤小豆30g、当归10g、水蛭10g、土鳖虫10g、桃仁10g、熟大黄10g、牡丹皮10g、败酱草15g、白芨15g、赤石脂30g、生白术15g、地榆炭20g、荆芥炭20g、炒芥子30g、海螵蛸10g、牡蛎30g、浙贝母30g、猫爪草15g、鸡内金30g。




二诊:诸症有所改善,加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清热解毒。
三诊:患者反馈没有食欲,加炒五仙各10g、粳米15g健脾益胃。
四诊:诸症改善,仍便血,海螵蛸加到30g,增强收敛止血之功。
五诊:诸症改善,肛门灼热,熟大黄加到15g,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六诊:拟原方稍作调整,桃仁加到15g、加法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燥湿化痰;青皮10g疏肝解郁;土贝母30g清热解毒。
治疗两个月后,患者表示便血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了。治疗五个月时患者表示肺结节已经完全消失了。


   方药解析   



1.抵挡汤
方用水蛭、土鳖虫(代虻虫)、桃仁破血逐瘀;大黄清热通腑,活血祛瘀。本方是破血逐瘀重剂。
2.赤小豆当归散
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牡丹皮活血化瘀。
败酱草清热解毒。
生白术、鸡内金健脾益胃。
白芨、赤石脂、地榆炭、荆芥炭、海螵蛸收敛止血。
炒芥子、浙贝母清热化痰。
猫爪草、牡蛎散结消肿。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