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遍身骨痛皮下肿块结节见症即可用方

遍身骨痛皮下肿块结节见症即可用方

原创 胡大森 青囊译录


骨节疼痛总会被认为属于“痹症”范畴,在经方派认为无论是哪种痛症都需要辨证用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爱好者,因为很多人辨证能力有限,所以就把希望寄托于见症用方上,所谓见症用方就是有症状循症推证,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占有很大比重,比如在陈士铎《辨证录》里面提到的遍身骨痛门四则,将身痛分为四种情形来看待,按症给方。笔者临证也常常用到其中方法,效果满意,所以载录在公众号平台,供大家查阅参考。
第一种身痛,周身上下由后背至腰膝两胫,无不作痛,饮食不受影响,但是不能起床,起床则痛不可耐,即便再次卧床仍需槌敲按摩,否则其痛走来走去,在骨节缝隙之处作痛,并且痛不可触,各派医家都认为属于痛风之症,多感于风湿,风湿入络易去,但风湿入髓难除。原因在于肾主骨生髓,故骨痛属肾,但肾宜补不宜泄,若用大剂量祛风湿药则伤肾,若肾一伤则邪气更难祛除。胃为肾之关,肠为肾之户,肾遂不可泻,但是肠胃则可以泻,泻胃与大肠之风湿,则肾之风湿自去。方用并祛丹,方剂组成如下:
并祛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菊花9克,炙甘草3克,羌活2克,防风2克,水煎服。一剂痛减,二剂痛除,三剂痛痊愈。愈后用八味地黄丸调理,不再复发。此症还可用芪术两活汤:人参9克,肉桂9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羌活2克,独活2克,水煎服。
第二种疼痛,遍身痛至腰以下不痛。此为火郁中、上二焦不能散发所致,若看做风湿治,则效果不佳。方用逍遥散加味:
柴胡6克,白芍15克,当归30克,甘草3克,炒栀子9克,陈皮3克,茯苓9克,白术6克,羌活3克。水煎服。一剂解痛。
此症还可以用和肝消火散:
柴胡6克,栀子6克,丹皮6克,苍术6克,天花粉6克,白芍15克,茯苓9克,生地9克,甘草3克,陈皮2克,川芎3克,水煎服。连用5剂
第三种疼痛,遍身有块而痛,这样的证应为痛风,此因湿气不入脏腑而走经络,所以皮肤下有肿块结节,这是痰湿结成。消痰于经络、皮肤则比较难,消痰于肠胃之中较为容易,陈士铎言消肠胃之痰而经络之肿块自消。方用消块止痛丹,方剂组成如下:
人参9克,黄芪15克,防风3克,半夏9克,羌活3克,白术9克,桂枝2克,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两剂痛轻,四剂痛止,十剂皮下结节小,二十剂皮下结节肿块消尽。
此症用防芪分湿汤亦可取效:
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防风3克,柴胡3克,天花粉3克,桂枝1克,麻黄2克。水煎服。
第四种疼痛,遍身疼痛,但痛时断时续,这是气血亏虚凝滞不通。风寒湿邪入侵肢节,都可以导致疼痛,这种重浊疼痛一般固定不移,时痛时轻是气血虚之故,气到之时则痛轻,气散之时则痛重。血聚之时则痛轻,血滞之时则痛重。方用忘痛汤,方剂组成如下:
当归30克,黄芪60克,肉桂6克,醋元胡3克,天花粉9克,秦艽3克,水煎服。一剂必大汗出,任其自干一般七付可愈。
此症亦可用化凝汤:
当归15克,黄芪30克,肉桂2克,茯苓15克,柴胡3克,甘草3克,羌活3克,半夏3克,水煎服。连用五付。
纵观陈士铎用方,柴胡用量极少用的量很大,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大剂量柴胡有劫肝阴之嫌,这是历代医家提醒过的一个点。再有就是现代临证需不需要考虑药材产地优劣,家种野生之分,笔者也在摸索其中差异。有时候方证对应效果不佳,就要考虑药材的问题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