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 探究穴位深意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 探究穴位深意

中医学苑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经穴探源》,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据说,佛家修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修真有三千六百法门,中医有多少法门可以让人登堂入室呢?这似乎一直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单就针灸而言,从探析人体经穴名称的深意入手,挖掘其中包含的穴位主治病症,调节的阴阳、五行、气血等物质对象,穴内气血的流注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进一步探讨经穴规律乃至中医所包含的人体生命规律,这肯定是学习针灸、学习中医的一个快捷法门,否则的话,我在短短几年的学习和钻研过程中,不可能领略到中医的无穷奥妙。

我自1983年就开始学习用针来给自己调治胃病,虽说一直针不离身,但真正对中医有所领悟却是在1995年的下半年,《难经》《腧穴临证指要》则是引领我进入中医殿堂的引路者。

《腧穴临证指要》一书收录了古今医书中记载的有关经穴的所有名称,而书的前言中摘引的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一句话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医家们也皆说:“医者,意也。”那么,穴名的深意是什么呢?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些看似奇怪的名称来命名穴位呢?再者,所有的经穴既然都有了通用的正名,为什么还要给它附加上众多的别名呢?如果经穴名称的深意,即是指其中所包含的功能作用、主治病症、调节的气血物质对象、人体的三部九候部位以及其中的针法针理乃至经穴规律和中医了解到的人体生命规律的话,那是不是可以从探析经穴名称深意而踏入中医殿堂呢?



最初的思考和疑问引发了我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决心和热情。很快,一些小小的验证让我欣喜不已。如咽喉疼痛这种常见的病症,一般人不是说上火吗?火这东西最怕水来克它,若是引点水去灭火,咽喉疼痛不就消失了?咽喉旁边就有个水突穴,在穴位处挤一挤,让穴内的水突上去,病人的咽喉痛就基本痊愈了。有个咽喉痛较重的病人,对其使用这招不灵了,我就想,水突穴在颈部,此地方水太少了,不足制火,为何不去引肾水来制约呢?于是就给他针肾俞、复溜。肾俞是肾水肾气输出之处,复溜则是肾水肾气向上蒸发之处,让它们多输出、多蒸发,北方的寒湿水气来了,看你这咽喉之火还能横行吗!又如头顶寒痛,头顶是百会穴所处的地方,百会又是诸阳之会,人体中那么多的阳气聚集在巅顶,为什么头顶还会出现寒痛呢?若是理解了百会穴名的深意,对此就不会觉得奇怪,同时对前顶、后顶二穴的功用也就明白了。百会是诸阳之会,同时也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最高点,阳气到了最高点会怎样呢?阳极生阴,人体的阳气到达百会穴后就会发生液化变化。为了不让百会穴液化的经水回流到督脉,影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的功能,因此在百会穴的前后各有一穴,即是前顶、后顶,用以分流百会穴液化的经水。百会穴液化的经水在受到前后顶二穴的阻挡后,便流向夹督脉而行的膀胱经,回到了经水应去的正途。一旦了解清楚了百会及前后顶穴的功用,像遇到头顶寒痛的病症,根本不用想太多,而是在其前后顶穴处向百会方向按几下就行了。



每当看到病家的疾痛被解除,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同时也使我更加执著地对经穴深意进行钻研。由于方法对路,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到1997年﹐经穴解析的工作我已完成三分之二了。可以说,这几年是我学习中医最为快乐的几年,我不光惊叹于中医经络的神奇,也为自己将学习所得用于治疗病人时发生的奇效而喜悦不已,特别是对不孕症、痿症、肌肉萎缩、中风偏瘫、帕金森氏病等的治疗。然而,学习中医以及实践验证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许多我还不能医治好的疾病,一方面归结于自己的中医基础不够牢固,另一方面则认为是对经穴的解析不完全所致。因此,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拼命钻研,有时会想,经穴的研究可能要耗费我一生的精力,因为有些经穴我苦苦思索数年仍不得其解。
所幸的是,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对比分析,在2000年,对经穴解析已经有了较为满意的理性认识。
余下的几年里,更多的则是对穴位解析工作的验证。在这方面我个人享受的乐趣实在是太多了。如用肘谬穴补肾阴,用通里穴沟通心肾,用井穴治水肿,用气海穴治腰痛,用口禾谬穴治上牙痛,用列缺穴填髓补精,用气冲穴治疗痿症等。只要辨证准确,参照经穴解析思路,疾病的治疗无不是得心应手。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这是古代中医诊治疾病、解除人们痛苦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古代医家疗疾治病最根本的理念,这应该是所有热爱中医、关心中医事业的人们对未来中医的期盼。当然,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人体经络更是奥妙无穷,作为第一部解析经穴的专著,它只能算是一块探索中医人体经穴的敲门砖。如果这块敲门砖能帮读者微微打开中医经穴的大门,使您在这个领域中享受到中医针灸的乐趣,相信您也将和我一样,对中医事业永远执著。

程玮  
      
2008年4月9日于樟树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