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你是聪明人么?聪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

你是聪明人么?聪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

唐略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聪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

抱怨忧思最伤脾,易走胖瘦两极端

老李是位医生,是极其聪明的那种人,但是很瘦。朋友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老爱拿他开涮。有的说:“你自己当医生,怎么不给自己增增肥呢?”有的说:“脾主肌肉哦,你肌肉这么少,可以考虑补脾啊,健脾啊。”有人说:“估计你给别人开健脾的药,别人都不敢吃了。”还有人说:“什么时候可以在你们医院设一个减肥科,你去当主任,兼任形象代言人,肯定好!”

有一次,老李被大家逗得有点急了,说:“忧思伤脾,你们懂吗?像我这么聪明的人,既要忧国忧民,又要思考学术问题,哪能不伤脾,哪能胖起来?你看看那些思想家,比我瘦的多着呢!不聪明的人,想像我这么瘦都没门儿!”

老李这话是对的。跟他认识多年,我对他很了解:的确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而且爱一天到晚琢磨问题,不但医学方面的事情被他琢磨得非常透彻,而且,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体育娱乐……各方面的事情,他都要琢磨琢磨。琢磨得透彻了,自然有看不惯的地方,他这人脾气又大,于是牢骚满腹。我深知,就是那么多忧思和抱怨伤了他的脾,使他如此苗条骨感,怎么健脾都无济于事。

其实,像老李这样的人,天下何止千万?《黄帝内经》说:“忧思伤脾。”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抱怨也伤脾。而脾虚,似乎更偏爱聪明人。人一聪明,头脑就闲不住;头脑闲不住,就爱瞎想;想多了,心中就会有不平,有抱怨,有忧愁烦恼。人长期生活在忧思和抱怨中,脾脏受伤,势必缺少肌肉了。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精瘦精瘦的聪明人。“精瘦”这个词真是非常妙,它指出了人太瘦的原因:因为太“精”了,所以很“瘦”。

有人也许要说了,如果我想减肥,那是不是就应该多抱怨一些,多忧思一些呢?

这可千万不行。中医只说了忧思抱怨能伤脾,没有说忧思抱怨能减肥。伤了脾,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后果:一是变瘦,一是变胖。脾虚变瘦,是因为脾虚肌肉不充,但由于身体阳气比较足,能及时运化水湿,所以水湿不至于滞留,人显得很瘦。脾虚变胖的人,其实肌肉也不多,但因为阳气不足,不能即使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堆积在身体各处,成为脂肪。可见,脾虚是变胖还是变瘦,完全取决于人的体质。

如果你是阳性体质: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不好静,平时动得多静得少,身体本来就不胖,那么,脾虚的结果必然是越来越瘦。如果你是阴性体质:性格比较安静,好静不好动,平时静得多动得少,身体本来就不瘦,那么,脾虚的结果必然是越来越胖了。而且,男性体质偏阳性,女性体质偏阴性,所以女性脾虚变胖的几率比男性大;儿童和年轻人体质偏阳性,中老年人体质偏阴性,所以中老年人脾虚变胖的几率比儿童和年轻人大。想减肥的人,估计都不瘦吧,与其通过损脾来减肥,还不如通过健脾来减肥呢。

所以,上文中说的老李的说法也是有误的。其实,也有很多聪明人会因忧思伤脾而很胖。但不管胖瘦,聪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


脾属中央,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聪明人忧思、抱怨太多,必然伤脾,脾虚轻则影响形体,让人不是太胖就是太瘦;接着必然影响健康,让人中气不足,百病丛生;最终当然是影响人的寿命,让人不能尽其天年了。因为聪明而影响了健康,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呢?我们是要聪明绝顶,还是要健康长寿呢?当然是都要啦。那么,不妨更聪明一点,慢慢学会减少忧思和抱怨吧!这就是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也是小时候家里老人经常教我们的那句金玉良言:“宁可傻活,不要气死。”

通情达理的智慧是养脾的心药

小时候,每当别人夸我们聪明,相信谁都会很高兴。长大后呢?如果一个三十岁以上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夸他聪明,恐怕他就不会一味高兴了。中国人说话,往往话中有话。无端说一个人聪明,恐怕还有许多画外之音,那就是:小聪明。

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但很多聪明人只是有一点“小聪明”而已,缺乏“大智慧”。小聪明的人,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连苏东坡都写诗道: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苏东坡经历了很多政治风雨后的肺腑之谈。但愚蠢的人真的能“无灾无难到公卿”?未必。可见苏东坡也有点偏激了,他的聪明可能也是些小聪明。那么,“大智慧”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通情达理。就是:不要偏执,而要把人情、事理放在一起,像一局棋那样,通盘考虑,明白其存在的合理性。哪怕遇到再看不惯的事情,你都要想,此事有其必然性,或是不可避免的,抱怨也没有用。有了这种智慧,抱怨自然就少了。这是为人处世的大原则,也是减少忧思和抱怨的心理训练,自然是养脾健脾的心灵妙药。

记得有位朋友,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尤其爱在吃饭的时候发牢骚。其实,他说话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但奇怪的是,一跟他一起吃饭,大家就没有什么食欲,都听他说话去了,往往一桌子菜最后一大半要剩下,不得不打包带走。是大家在享受这“精神的大餐”,乐而忘食么?其实不是,而是他的话总惹得大家跟着他一起抱怨,抱怨中国人的哪些劣根性,抱怨我们出生的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多么不利,抱怨现代社会的浮躁,抱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利形势,抱怨年轻一代人的无知……无不愤愤不平,怨都怨饱了,气都气饱了,哪还有心思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一种好的品质。但决不是好高骛远、杞人忧天、高谈阔论,这些抱怨和忧思其实才是在伤脾啊。这位朋友的高谈阔论总会引起大家的抱怨和忧思,脾脏受伤,运化不力,所以人体的养生本能在拒斥食物。而这位朋友自己,早就疾病缠身了,又是胃溃疡,又是十二指肠溃疡,又是脱肛,又是食道炎,全跟脾胃系统有关系。找了了许多中西医的名老专家,都没有最终的疗效,总是反反复复。后来,他向我诉苦,我对他说:“你这些病其实都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我建议你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事,做一些心灵训练。这样才有效果。”

“什么心灵训练,你说。我一定坚持这个训练。”他很诚恳地说。

我就跟他说“通情达理”云云。本以为,以他的性格,可能不太容易接受,谁知,他竟深有感触地说:“这个问题我早就开始想了,只是没有想通。干吗重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一切呢?这不是自讨没趣么?其实,什么人、什么事都有他们处在的合理性,批判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不批判,图个自己心里清静呢。我明白了,我决定以后不做老愤青啦。”就这样,他的心态真的平和下来了。当然,在进行心理训练的同时,中药也在跟进,效果非常好,以前的一大堆不舒服全都无影无踪了。他不放心,去医院做了个胃镜,发现自己的胃壁粉嫩如新,毫无瑕疵了。

这一年,他正好四十岁,古人云“四十不惑”,看来还真是如此。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