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有三个发心是绝对不会退心的

有三个发心是绝对不会退心的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佛子,云何为菩萨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于心。

  我们常跟各位讲说,有无量因缘可以发心,但是有三个发心是绝对不会退心的,这三个就是:

  第一个,见佛发心,这个地方讲的是见佛发心,前面的因缘讲得很多了。

  第二个,我们也跟各位讲过,就是不忍圣教衰而发心,你现在学佛修法到某一个层次,发现说这个正法很零落,经常会被人家误解,正法衰退,你不忍圣教衰,为了让正法长久住世,这样发心也不退心。

  第三个,不忍众生苦而发心。你看到众生受苦受难,真是太可怜了,愚痴,为什么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呢?为什么不能明白生命的真相呢?你因此而发心,你也不退心。

  除了这三个以外,其它发心都容易退心。虽然是讲这三个,但是这三个里头的因缘就有很多。他这里讲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心,这个就是指见佛发心的十种难得法。

  我们先看看菩萨发心住是怎么样的一种相,“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他看到这一个相,这是指在佛世时代,你能够见到佛,佛世时代佛住世,你看到佛这种不可思议,他可以到忉利天去讲经,可以回到世间来,你觉得很讶异、很惊叹,因此而发心了。

  我们有一个案子也很有意思,有一位小女生,她家里附近有个师父,这个比丘尼住在家里,有事没事就跟大家讲“我要出国了”,她的周遭的一些朋友亲戚因为说师父要出国了,大家就捐钱,大家捐一捐,通常都会超过飞机票的钱。出去玩一个月回来,就买了很多东西,可以送给人家。这个小女生看得就很高兴,就吵着说要出家,人家问她为什么要出家,她说出家真好,师父要出国,信徒都会捐钱给她买机票,她看到出家好像很不错,她也要出家。

  像这种要出家,两下子就退心了。有一次吵着跟我说要出家,我说带她到日月洞去,那天晚上四点就把她吵起来,她说三点才睡觉不要吵。我说对不起,住庙里头四点就要起来做功课,那一天回来以后,我就问她说还要不要出家?她说等一下我想想看。四点要起床,我保证这辈子没有第二次,她一次就可以退心了,这个不是真发心。通常你会看到一个缘令你发心,那些缘常常很快会幻灭,你因此而发心的都不坚固。

  跟各位讲,你进入道场发心要正确,你发心不正确,很快就会退心。我们要记得这样的一个原则,你是为何而来?假如你的发心根本就不正确,是因为到这里吃饭可以不要自己煮饭,所以我就要来,你就自己去背因果了。你要是说这个法好,佛法在这个地方是殊胜的,因法而发心,那可以,这样的话,应该也不会退心。一个人如果轻易会退心,都是发心有问题。比如因人而发心,有人说看到法师那么庄严,唱诵那么庄严,我要出家,因为我出家可以跟他一样,你都没碰到他被人擂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都没看过,那个就不行了。不要看说某人怎么样,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不好,你因为他个人身相而发心的,不对,不能因人身相而发心。

  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佛世有这种情况,我们现在不在佛世。在正法时期,通常比较能够接受佛世的殊胜庄严。正法时期,通通是因为法的殊胜而发心。像法时期,也因为法的殊胜而发心。末法时期,通常是因为众生苦而发心,所以这个不一样。

  现在有人说是见佛相好而发心,你见到什么佛?你见到的都是木雕的佛,画像的佛,那哪有什么相好?那个不算,那是艺术家画的,不是真正的见佛相好。我们从正法、像法到末法时期这段期间,你都见不到佛。告诉各位,梦到的佛不算,你梦到的佛都是画像的影射,不是真的佛。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佛都是法身佛,尤其是北传佛教跟藏传佛教里头在描述的佛,通通是法身佛,不是悉达多太子那个化身佛,所以在法身佛当中,你要去体会法身佛的自在,也就是后面讲的这个部分“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这是法身佛。

  我们从经教上看到法身佛的殊胜、庄严,法身佛的这一切成就是怎么来的?你想去达到这个境界,那就对了。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你搞不清楚法身佛跟化身佛,你在解释上就容易产生偏差。结果把化身佛一直神化,所以昭慧法师说,各个宗教都有这种情况,随着年代的久远,教主都一直被神话,佛教的教主被神话,是因为迷惑了法身的部分,把法身拿来解释化身,你就会把化身佛的教主一直给神话。在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或者藏传佛教里面所讲的,他讲的都是法身佛,法身佛必须你证入以后才能体验的到,这跟把教主神化完全无关,所以这一点要弄清楚。

  或见众生受诸剧苦,这是见众生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这是闻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你看他这里面总共也是讲这三个:一个见佛发心,一个见众生苦,一个闻如来的广大佛法,这样而发心。

  有很多年轻朋友,我说你现在还没结婚,那发心来好好修行吧,他说“嗯,我暂时保留”,怎么保留呢?他说“我人生还有很多没有去经验”。我说,“可以啊,你就去经验吧,不过,经验以后,成功才可以出家,失败不能出家”。他说“不行,我要是恋爱失败,我才来出家,我事业闯了失败,再来出家”。你全都失败才要出家,都没有人说我成功再出家的,这种心态根本上错误。你说我需要有一些人生的历练,历练完毕我就回来出家,那可以。那么,历练的本身不论成败,你需要去有一些人生历练,但并不是说走投无路以后,夹着尾巴来说“师父,我想要出家”。我说为什么要出家?“混不下去了。”那你搞错了。

  我们需要有一些人生的经验,人生的经验越广,你将来普度众生越方便。但假如你都没有人生经验,上求佛道成就越快,这是各有不同。你要想有人生经验,应该目的是设定在怎么样去普度众生?你假如说想要童真出家,那就不要社会那么多的污染,你上求佛道好成就,这两个区别,所以向来古代大德都一再的称赞童真出家原因就在这里。

  你持家的人你就知道,小两口你就有很多好磨的,闹口角啦,这个不合那个不合,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二十年后你真的是一条好汉,人生的历练那就完全不一样。你看看我们这些年轻的僧众,脸上一片天真纯洁,遇到事情就翘翘倒,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有炖过。我们四五十岁这些持过家、理家过的人,他出家就不一样,因为他已经经过大风大浪了,所以现在来,人世间的这些纠葛不会影响他,而且他向道之心是正确的,我们一般向道之心还都很纯,很单纯的,所以这里面不太容易完成。

撷自《八十华严—十住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