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多因为这3点
原创 冯先波
在肝病之中,肝气、肝火、肝风是最为常见的3个证,把三者的具体情况弄清楚了,就可以具体运用之于有关疾病的辨证中去,能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奠定牢固的基础。肝气、肝火、肝风各自的表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本文带您了解一下。
肝气的由来有肝脏自病和他脏疾病累及的区别(肝气也可以累及于其他脏腑),肝气中又以肝气郁结最为常见。肝火可以分为实火、虚火和郁火3种类型。肝风虽有虚实之分,但虚证多于实证。
肝性喜条达伸展,厌恶抑郁遏止,主疏泄而舒畅气机。倘心情抑郁不舒,动气发怒,气血便因之逆行,或气机失常而发生郁结,即《灵枢·本神》所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肝气郁滞则违拗了肝之性格,因是本脏自病,所以在肝之经脉循行部位之胸胁攻撑走窜作痛,此乃被郁结之肝气要求伸展疏泄,寻找出路的缘故。郁结日久而不得伸展,遇有机会便产生急躁易怒的情绪。妇女以肝为用,每当肝气郁结时便发生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的病证。肝病之后可以累及心、肺、脾、胃、肾诸脏。郁结日久可以化火,化火后又能伤损阴血,这些都是“常中之变”。
按照三者的因果关系讲,通常是先有肝气郁结,久而不得疏泄则容易化火,进一步发展成肝火,肝火亢盛必然伤害阴血,肝之阴血被伤损后则筋脉失却濡养,而促成肝风内动之证。另一方面,先有阴血不足,阴虚则不能柔制其刚强之性,容易引发肝气或肝火之疾。前者为其常(实证居多),后者为其变(虚证居多)。虽然三者的名称不同,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急躁易怒,每因情绪变化而症状加重。不同之处在于肝气郁结是以胸胁攻撑走窜、胀满疼痛为主;肝火时除了郁火(气郁化火)者可以见到胸胁疼痛外,更为多见的则是头痛;肝风时亦然。
肝火和肝风都有程度不同的面红目赤的表现,前者甚于后者,而肝气郁结时除了化火者很少见到火热之象。眩晕耳鸣是肝火和肝风必具之主症(轻重有别),肝气郁结则无此种表现,或仅有轻微的目眩。肝风内动时以出现一系列的“动风”之象为其特征,肝气和肝火者都缺乏此类症状。夜寐不安是肝火和肝风常见的症状;纳差脘痛则常伴随肝气出现。苔黄而干是肝火亢盛的表现,舌红而干是肝风必具之象,肝气之舌苔多无明显的变化。肝火也有不是因为肝气郁结化生而成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亦可致火邪,不过此种火多为虚火,与通常所谓之肝火(实火)性质不同。肝风之标多从火化而来,其本则是由于阴血亏少,阴虚则阳盛,风从阳化,血虚生热,热能生风。
通过这样的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明白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同时也给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采用“防微杜渐”的手段,阻止肝火和肝风的发生和发展。事前就了解三者的变化规律和演变的特点,就可以稳操主动权了。
清代名医王旭高对肝脏生理、病理特点的研究造诣颇深,对肝气、肝火、肝风的分析颇为详细并有所建树,在治疗方面提出了疏肝、平肝(镇肝)、泄肝、缓肝、养血柔肝(敛肝)、活血通络等多种治疗方法,为肝病的辨证论治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有规律的、切合实际的宝贵经验,为后人所尊崇。王旭高《玉溪书屋夜谈录》一书中的肝病论治篇,文字不多,但寓意颇深,可供参阅。
总之,理顺了肝气、肝火、肝风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就算基本上掌握了肝本脏自病的奥秘及其变化的规律,然后再去研究肝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这样便可以对肝本脏之病与他脏同病辨证自如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