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医怎么发表期刊杂志,看看原汁原味的陆渊雷医案
中医学苑
陆渊雷发表在期刊上的伤寒医案
陆渊雷
伤寒(1)
郑先生 七月三日
病五日,大便闭,小便短赤,头眩胀,胸闷欲呕,口渴甚,脉洪大而弦,舌白,病证是伤寒,幸为尚浅,当不致十分棘手。
柴胡二钱﹑枳实二钱﹑山栀三钱(炒)、鲜藿香三钱、淡芩二钱、赤芍三钱﹑川连五分、六一散四钱(包)、姜夏四钱、川军钱半、厚朴一钱
二诊:七月四日
热颇减,大便三次,却只少许汁,无清粪,腹肌仍挛,胸闷甚,舌苔微黄,脉濡不数。
柴胡二钱、川连五分、枳壳二钱、赤芍三钱、熟附块二钱、姜夏四钱﹑藿梗二钱、桔梗一钱、炒山栀三钱、厚朴钱半、谷麦芽各三钱(炒)、赤苓五钱、六一散四钱(包)
三诊:七月五日
热起落,小便少,口渴甚,饮多又作呕,此明是五苓散证,但舌中心作嫩黄色,却不合病情正轨。
赤猪苓各四钱、桂枝一钱(后下)、柴胡二钱、枳壳钱半、茅白术各二钱﹑茵陈三钱、青蒿二钱(后下)、泽泻四钱、山栀三钱(炒)、草果钱半
四诊:七月六日
得五苓散热渴俱减,小便亦利,离药稍久,渴复作,今日舌苔较正,脉搏大,当合白虎再进。
生石膏八钱(打碎)、赤猪苓各四钱、炒山栀三钱、炙草一钱、肥知母三钱﹑泽泻四钱、小朴一钱、粳米一撮(包)、茅白术各二钱、川桂枝钱半(后下)、柴胡二钱
五诊:七月七日
湿本难遽去,夜热高,其末次饮药约在午夜,至天明热降,惟睡即大汗,此须止。舌仍湿腻,脉仍濡。
茅术四钱(生用)、泽泻四钱、草果二钱、银花三钱、浮小麦四钱、厚朴钱半、桂枝一钱(后下)、常山二钱、夏枯草三钱、赤猪苓各四钱﹑陈皮二钱、六一散四钱(包)、煅牡蛎一两(先煎)
六诊:七月十六日
病后停药旬日,精神颇好,惟食饮未复。今日忽恶寒发热,腹中雷鸣,下溏便,今热渐低,脉浮大,舌白润,喜热饮。
厚朴钱半、黑附块二钱、太子参三钱、炙草一钱、姜夏四钱、桂枝一钱(后下)、陈皮二钱、生姜四片(铜元大)、茅白术各钱半、赤白芍各钱半、谷芽二钱(炒)
病者寓大通路培德里四号,邀诊时病势颇剧。先后六诊而疾除,因向病家索得旧方,录刊于此。诵穆谨识。
(《中医新生命》1934—1937年1—31期 陆渊雷医案)
伤寒(2)
前邮政储汇局副局长徐九君辞职后任事北平,其夫人陆,因伤寒未健复,留沪调养,寓愚园路岐山邨。
本就医于福民医院,院医未许出院,其友杨小姐谓西医不善治伤寒,竭力主张出院,杨与弟妇朱同事,因弟妇邀诊。
身热已退,除微咳疲困外,无他证候,与蒌贝养荣汤一类之药,健复甚速。既而发眩运,与苓泽剂,辄稍已,一夜眩晕大作,几不可堪。
往诊之,脉甚浮大,颜色惨苦,不能语言,疑为心脏肥大,因旁无亲属或他女子,不便袒视胸廓,问其左乳下比右边较高否,点头示是,真心脏肥大也。乃与苓桂术甘加真砂、煅牡蛎。
明日复诊,已起坐言语如常。云前读书中学时,好运动,遂得心悸证,左胸之高,亦已发现多年,不知其与眩运相缘也。嘱间日常服前方,日久可以得愈,服方果不复发。
夫福民医院为日医之佼佼者,西医诊病,例须检查全身,乃住院许久,竟不知其患心脏肥大者,何也?按此病往往无自觉证,其重者,除左胸高张外,见贫血及类似浮肿之证,中医谓之黄胖,苓桂术甘加龙牡,治黄胖之方也。徐夫人虽不见浮肿,而贫血殊甚,服养荣汤多剂,体力日佳,而贫血之色依然,若非眩晕脉浮大,竞不知是心脏肥大,以中医诊视,轻易不袒其体故也。
航政局长赵君,与徐君友善,同寓一宅,体格强盛,少疾病,一日感冒,发高热,头疼骨楚恶寒,虽在暑天,汗甚少,因鄙人治徐夫人得效,遂亦邀诊,见其有呕意,与葛根加半夏汤,一剂遂愈。市医多谓夏日不宜麻桂,妄也。
(《中医新生命》1934—1937年1—31期 陆渊雷医案)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