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龙萨前行引导文-15

龙萨前行引导文-15

普巴扎西仁波切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我乃听闻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发心。
我们当前所讲解的前行教授总分为三:第一、入座前行;第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之共同前行;第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之殊胜不共同前行。第一和第二以上讲完,现前所讲到的是第三。
第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之殊胜不共同前行”分七:第一、皈依;第二、发心;第三、观诵金刚萨埵法;第四、供曼茶;第五、上师瑜伽;第六、遣除修行障碍,长声喝吽字引导法;第七、修行尚未圆满,强制修炼憩识方便,无修往生法引导。第一、第二、第三以上讲完,现前所讲到的是第四,供曼茶。
供曼茶分五:不供曼茶之过失、供曼茶的功德、供奉方式、供奉时间以及传授目的。第一和第二已讲完,此讲到第三供奉方式。
供奉方式分二,修行曼茶和供奉曼茶。修行曼茶又分为二:供品和观想。昨天供品我们已经讲完了,今天讲到该怎么去观想,也就是在此处修供曼茶的时候应该如何观皈依境,并且该怎么去做这件事。
昨天在供曼茶的过程中,按照五加行的程序供曼茶的时候,所有的一切资具乃至一切做法,相对按照以上的引导文讲了一些。接下来我们在供曼茶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往这个方面去发展。但总的角度来说,即便现前没有处于念十一万遍供曼茶的这么一个修行当中,但平常时时不离积资,也是不可缺少的。包括我们平常看见一朵花、一滴水,乃至眼前所呈现一切之相、耳前听到一些美妙的声音,哪怕心中产生一丝毫之善念,都离不开作供奉去积累资粮。
以上按照书本上的要求,这两天也有所了解,但按照我们平常修学过程中如何积累资粮呢?这一点时时都在宣讲。我们在印证见解的时候,见解分为便智双运,或者叫做明空不二。眼前呈现一切之相、耳前听见一切声音,乃至意识当中产生一系列明了,在见解的角度当中,与空性是一如的。这可不是凭借个人的观照,在见解的角度它本身就是明空双运的。就是说,眼前看得见的形相、耳前听得着的声音,乃至心中所产生的一切明了,包括一切万物都变成供奉、一种供品。心性本体为空性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这个时候所呈现一切供品和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坛城以及本尊在完全分不开、一如的状态当中,此时如如不动而安住,那么一切均变成供养。这个时候的供养可不仅仅是我供养一朵花、我供养多少多少,因为这时候的供养就叫做普贤云供。在心性本身当中呈现一切万物均没有离开过供奉,本来就是一如的。若要是能执受这样的见解,福慧资粮一瞬间得以圆满。现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平常都在执受这样的见解,至于这样的见解达到多高的地步,根据每一人的条件来定夺,但是我们当前所做的这一系列是供奉当中的供奉,因此这时候的供奉它不光是真实供和意供。
就是说我们现有的一切条件供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或者意供,心里观想所有一切均变成供品供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这是心里想的。但在心性的角度当中,前面所说的真实供与意供一切均在于这个供奉之中。甚至由于心性本身超越这个时空,从空间的角度超越这个空间,从时间的角度超越这个时间,从数量的角度完全超越这个数量,因此这种供奉就叫做什么呢?就叫做普贤云供。在心性本身的角度呈现一切之相,均变成供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坛城之本体的供品,但这个供奉,不需要有一个所供者、所供的境和能供者,三者本来就是一如的,用不着说我现前供给谁,本来就是一如的。
所以平常我们所讲解的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无上窍诀大圆满乃果法,这时候能从这个角度多从事一些见解,此时的供奉那已变成不可思议,因为见解本身从一切戏论和意识造作当中超越,当然无法用言语和意识以及这个时空来衡量这个供奉有多大,完全已经超越这个时空了。因此,我们在正行的角度就在树立这样的见解。但是当自己的见解还没达到这个地步之前,尽可能去培养这个见解。当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所拥有的见解就是在培养这个见解,可能在修炼过程中稍稍有这样的一些感受,或者是也有一些这样的境界,但总体角度来说还是尽可能在培养,无论从时间乃至见解本身的清明度当中,越来越在培养和修炼之中。但方式方法一定不能搁置一旁,也就是说如理如法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哪怕当前修学过程中,这样安住的见解只有一瞬间,这个功德已经变成无量。这个无量不仅仅从我们心量的角度说是无量,而是完全无法用心去感受的。心去感受,虽然我们说无量,但实际上心仍旧还是有限的,还是在限制的范围当中,但是超越这个心识,那真是无量之功德。所以能从这个角度平常多去树立自己的见解,是非常好的。那么当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尽可能在这方面从事。
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没有一个传承当中说不需要积累二资粮即可达到二身的说法。要积累二种资粮,按照因法相乘的说法,就是依靠积累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虽然也讲解一些双运之见解,但是如同无上窍诀大圆满般直接讲解普贤云供,即二资粮双运之见解,还是蛮少的。我们今天虽然从这个角度做一些印证,但是至于当前我们修学过程中是否有这样圆满的见解,还是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定夺,但即便是怎么样,平常往这方面去发展是必不可缺少的。
近我们这一段时间的修行,对于见解认知有多高暂时先不谈,但是对所追求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的,基本上这个路还是很明了该怎么去行走。曾经我们一味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说这样做是有功德的,当然这也并不是不对的,我们说因果不虚,但接下来由于个人的善根,乃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很多方面得以圆满之后,无论在对法的认知上,乃至当前所修行法等等,很多人有所改变。所以平常在座上执受这样的见解,但座下的时候仍旧有心识散乱的时候,那么共同所造一切因果法也不能搁置一旁。就像我们这两天所讲解的,无论是净障还是积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
就像前两天讲解观修金刚萨埵法的时候,曾经哪怕已修过十一万遍百字明,但接下来修学过程中,每天念诵21遍百字明、108遍金刚萨埵心咒也是必不可缺少的。这样修行的真正目的在于何处呢?它可以清净无始以来直至今天所造的一切罪业,在接下来修学过程中,很容易变成修学一切正行之法器,在修学过程中更顺利地获得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心性,这就是前面所讲解的净障的真正目的。积资也同样一个道理,不积累资粮是没法证到二身之见解的,这个时候无论在座上、座下,积累资粮是必不可缺少的。
至于积累资粮,就如同昨天所说的,一切都根据你所供奉的供品大小来计算你的功德大小吗?当然不是!这一点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善恶意,指的是心的差别、心量的差别,或者是说当你在从事这件善行的时候你的发心如何,依这个来抉择后面的功德大小,而不是仅仅以你所做的事情大与小来判断你的功德大与小,过失大与小、重与轻。所以从中也越来越了解到,根据每一个人的条件做相应的事情,一样可以圆满心性。
我们近一段时间的很多修学方式,要时时把它拿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当中。包括前一段时间在讲解业之因果的时候,我们从中讲解因果不虚的道理,因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善行,也不能觉得这个功德太小了。认为做的善行过于太小,可能没有太大的果报,或者是看见一个小小的过失,就觉得这个过失也太小了,因为事情做得太小了,也不会有太多的痛苦果报等等。一定不能蔑视,一定不能轻视!哪怕小小的善行我们也要得做,小小的恶行我们也得要去断。
曾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他的上师曾经在山上闭关的时候,若每次烧火超过三根火柴,基本就不烧火了,就觉得今天我所用的火柴太多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到,当时即便有多苦,也没有苦到连火柴都用不起的地步,即便不用火柴,我们也有原始可以生火的一些方式。但是讲解这些道理的目的就是告诫每一个人,要坚信因果,一定不能认为这件事情很小,因此即便呈现果报,对我的修行也不会造成极大的障碍等等。
喇嘛仁波切曾经在昌根阿瑞仁波切身边的时候,说昌根阿瑞仁波切有一次红着脸开始责骂他。因为喇嘛仁波切和昌根阿瑞仁波切每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也不长,虽然他身边没有什么财物,比如牧区有牛羊等等,但是由于平常也需要搬来搬去,所以他两者可能只有一个小小的帐篷,但每次搬家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上师背着走即可的这么一些财物。
有一次,喇嘛仁波切说,他把东西全都放进皮口袋里,但是找不到系口袋的一根线,左找右找,看在地上有一根线,他就直接拿上来,把它捆在皮口袋的口上。这时候昌根阿瑞仁波切从身边过去,昌根阿瑞仁波切一眼看着那一根线是一根哈达,因为以前的哈达质量很弱很弱,比如说很新的时候,上面粘着一些石灰等支撑着,好像一片哈达,但长时间上面那个支撑着它变成一片的灰慢慢慢慢掉尽以后,就变成一根线。那天上师还没有注意到这就是一个哈达,但昌根阿瑞仁波切一眼看到这就是哈达,当时指着上师就骂:“这是一个虔诚的信众带着虔诚的信心来供养我的,你今天就这么糟蹋,若要是不想在我的身边待着,你今天就可以回你的家,我的身边不需要有这样糟蹋因果的人!”当时喇嘛仁波切细致一看,哦,可能就是一个哈达,但是从上面看就是一根线。但是那天上师也并不是把它扔掉,也是开始做一些用处,就是系上这个口袋。但即便是这样,当时昌根阿瑞仁波切发自肺腑地心生愤怒,当然像这些成就者内心当中有没有嗔恨心我们不知道,但是从面相上面愤怒得不得了,说甚至差点被他从身边赶出来。
我们从这些公案当中越来越了解到坚信因果的道理,所以平常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因果时时都得坚信。它不在于我今天条件好与不好,说是条件不好的时候我就珍惜一些,条件好的时候我就这么随意一些,当然不是的。因果在我们面前时时具有,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需要这样。
所以我平常也告诫很多很多人,在自己家的时候需要这样,因为自己家的时候,是否是真正信仰因果而这么谨慎做事我就不知道,但总的角度来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事情也不会糟蹋的。但是人最怪的地方是,当离开自己所谓的家以后,他的很多很多习惯完全已经变样,这时候就乱来,甚至我们现前听到很多很多在外面做很多不要说是不如法,甚至是很糟糕的一些事。但是作为一个佛教徒,坚信因果,无论在什么地方,这不在于你和我,而是因果永远会伴随着你,所以坚信因果是必不可缺少的。以前喇嘛仁波切就是这样的,无论上师在什么地方,在谁家,他都是一样的。
平常从聊天的角度来看,我好像在聊一些世间做人的道理,但是它也离不开因果规律,若能把前面所讲解的一系列道理纳入我们当前的生活和修行,这就是我们学这个法的真正目的。法是用来对治烦恼的,法不是用来以这个法来观照或者是看他人,因为它是用来调自己的,不是用来调他人。当前很多很多人即便了解法,拿着这个法去要求他人怎么怎么做,但永远忘失了该调伏的是自己的内心。当某个人的内心当中觉得一切不清净的时候,充分地说明他的内心更为不清净。我们前两天在讲观修金刚萨埵法清净自己业障的时候说,当自己的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眼前没有一个清净者,一切都是不清净的。当内心清净的这一时刻,就如同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们说的一样,什么地方都是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即在当下。
曾经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打坐的时候,有一天出门回来,看见在他的山洞里有很多很多魔鬼,心想:我和魔鬼在一起修行,一定对我的修行会造成极大的障碍,我该怎么去遣除这些魔鬼呢?当时想,应该依靠咒的力量来遣除这些魔障,所以就在那边静下心开始念诵各式各样的咒语。当念到一定的时候一看,魔鬼一个都没有少。心想,是不是我所念诵的咒力还有点不强大,需要念一些忿怒本尊的咒语。所以又开始改变前面寂静本尊的一些咒语,就把它转变成忿怒本尊的咒语,念一些像大威德的心咒、金刚橛的心咒、忿怒莲师心咒等一系列忿怒本尊的心咒。但看见魔鬼还是没有少,此时把自己也观为忿怒本尊,口里一边念诵着“吽”“啪的”,乃至各式各样的心咒,一边手像忿怒佛的形象一般去驱魔,这时候魔鬼还是没有遣走。
当时一个魔鬼出来问:那位小伙子你在干嘛?又坐下来念经,又站起来做一些姿势,在那边就像一个疯子似的,在干嘛?你若要是觉得我们是魔鬼,因此不能与你修行在一起的话,先问问自己,你内心要是被魔鬼束缚的话,今天即便你能把我们遣走,接下来第二个魔、第三个魔也不停会在你面前诞生,因为你的心已经被魔鬼束缚了,你的心已经是魔鬼了。但若要是你的内心不被魔鬼束缚的话,我魔鬼过我自己的生活,你修你的法,井水不犯河水,你哪来的遣除我们呢?我们都没有觉得你这个人障碍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把你赶走,我们都没有想过,但你为什么觉得我们一定会障碍你的修行呢?
当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密勒日巴尊者寻思:我怎么这么糟糕呢?当时我在依止玛尔巴尊者的时候,玛尔巴尊者告诉我,一切万法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内心本来就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本体是空性,那空性哪来的魔鬼呢?今天我所谓的一切魔鬼,不就是如同魔鬼说的一般,我的心已经被魔鬼束缚了,我已经是魔鬼了,那么这时候我再去遣除魔鬼,即便眼前所谓的魔鬼能消除,第二个魔、第三个魔会不停在我面前诞生,原因是我的心是魔鬼。若我内心清净的话,就如同魔鬼说的一样——你修你的法,我过我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一定要遣走我呢?我都没想到我在这边生活的时候,你在旁边修行会障碍我的生活,你为什么会想到你修行,我在这边生活,我会障碍你呢?还不是你的心在作怪吗?
所以我们从这个公案就越来越了解到,平常所谓的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乃至不好的事情,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烦恼太沉重所致。当内心被一切魔鬼乃至一切烦恼所控制的时候,眼前永远没有一个清净的,一切都是不清净的。就如同我们平常生活里,每天都要进自己的家,有时候进这个家,心里非常非常高兴,觉得很幸福,有些时候烦得可不得了,看见这个家乃至想着这个家就已经不想进这个门。家永远没有改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情绪飘动呢?还不是由于心净与不净的原因所致吗?这一点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感受。从中也越来越了解到调伏内心,或者是说清净自己的业障、积累资粮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今天所讲解的这一系列一切都是为了创造这个条件,就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打造成一个最圆满清净的圣地,所以以上方式方法就必不可缺少了。
平常我们无论了解什么都应该往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切不要以一双眼睛看他人。尤其很多人会把佛教的理论变成自己一双眼睛来看他人,那时候以你所了解的这些佛教教义为准则,就开始说哪个人如法、哪个人不如法,实际上所谓的不如法,一切都是自己内心很不如法的原因,因此看见一切都是不如法的。所以我们平常开玩笑说,当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你眼前永远没有一个清净的东西,甚至我们也可以这么去了解,当自己平常感觉到一切不好的时候,就充分地说明你自己比所说的不好还更不好,要不在你面前不会产生不好的显现。就像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如果他内心当中也如同我们一般觉得这个好、这个不好,要是真有这样的显现,西方极乐世界也如同轮回一般,变成一团糟了,那可不是清净的圣地,为什么呢?因为内心都是清净的才叫菩萨。
现前我们正在创造这个条件,因此要知道,烦恼虽然没有什么功德,但烦恼可以对治为烦恼之功德,或者是说业障本身没有什么功德,但业障可以清净为业障之功德。所以当一切业障烦恼生起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去对治它,这就是我们修行者修行的真正目的。
心情平和的时候没有一个不像菩萨的,我们平常也在说,非洲大地的这些野兽,吃饱的时候,哪怕小小的动物从它身边走过它都不会侵犯它。但并不是它那一段时间已经如同菩萨般对这些小小的动物生起慈悲心,而是吃饱了,心情相对好一点的时候。但是当肚子一饿,别说是大大小小的动物,哪怕是前面只要能进口的,没有一个不吃的。所以也别光想到自己平常心情平和的时候好像没烦恼,修行者不是光在这一时刻看看自己怎么样,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观待自己的心,尤其是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要止住这个步伐,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我们说过,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来学一门知识文化,哪怕我们对佛教文化、佛教知识了解多少,仅仅是为了知道,那也不过如此,也就是今生能不能用这个知识来改变自己的一些命运,所谓的命运还是世间的福报。但是我们当初进入佛门的时候可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进入佛门,尤其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后一代弟子宣讲的法,也不仅仅是以知识的形象传递给后一代弟子的。当然,知识若要是运用得恰当,它就是一种成熟和解脱法,若要是知识仅仅变成一门知识,不去调伏自己内心的话,这一门知识有、无,也不过如此。所以我们平常要这么运行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成熟解脱。要成熟解脱,像前面所讲解这一系列方法都必不可缺少。
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今天我们幸运可以在这个世上继续享受世间的福报,但是接下来还有多长的时间可以再享受这个世间福报呢?曾经在我们身边拥有的很多很多亲朋好友,如今不是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吗?自从他离开这个世界起直至今天,你即便对他有多大的欲望,希望和他一起再吃一顿饭,我们都知道现实当中永远不可能的。那么等两天当我们消失的这一时刻,再回归到地球继续开始享受我们的福报,门都没有。莲花生大师曾经说,未来的时间很长,今生的时间只是少许个月,依靠少许月的修行,来成办无量劫当中的快乐,所以平常如理如法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要记住,我们当前修行不是由于我们每天都在过星期天,闲着没事而进入佛门。可能有些人会这么想的:这些人又不去工作,又不去做事,天天都是从事所谓的这些佛教事业。但我们现前不能像他人说的一般,完全没有认清到我们当前所做的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因此糊里糊涂当中过一辈子,那就意义不大了。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即便在修学过程中也应该对自己当前的修行有一个圆满的认知以后,配同着个人的信心来修学和成就这一切法,这样一来,你当前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值得庆祝和赞叹的。若要是迷迷惑惑当中,对整体修学佛法的知识认知也不够,所以平常看似好像在修行,实际上也不过如此的人,这个是否有这么好我就不知道了。所以前面所了解的一系列道理时时都要运用到个人的修行之上,这就是我们昨天以上所讲解的一些法。
昨天讲解在供曼茶的时候,它的供品已经说过,下面就开始进入“观想”。
【(2)观想:偈颂中说:“自成金刚萨埵虚空中,根本上师呈现莲师相,十方诸佛一切眷属众,吾等愿受成熟与解脱。”】
“偈颂中说”,就是前面前行念诵仪轨当中有这样的偈颂。“自身金刚萨埵虚空中”,把自己观想成金刚萨埵,在虚空当中,“根本上师呈现莲师相”,就像前面本体为根本上师,面相为莲花生大师的一个形象在自己的前方,主尊为这样的形象,一个皈依境。“十方诸佛一切眷属众,吾等愿受成熟与解脱”,我这样作供养能获得成熟与解脱。这个既是皈依境,又是一个愿望。
【外相:观想自身如同金刚萨埵,在前方虚空中,本体为根本上师,形相为莲花生大师,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周匝围绕,如此观想皈依境,并且发愿:愿我等众生圆满证得成熟与解脱。内相:三位天尊坛城;密相:心性圆满三身相。】
供曼茶的时候,观皈依境就如同前面所讲解般,我们在讲念诵皈依、观皈依境的时候,当时已经讲过三种皈依境:重楼形皈依境、陈列形皈依境和摩尼宝形皈依境。我们现前这里面所讲解的是什么呢?是陈列形皈依境。这个无论以哪一种皈依境观想都可以,就观在自己的前方。
平常要是摆设坛城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在上方放个曼茶盘,上面供五堆曼茶,就是五个堆,中央一堆,东、南、西、北四堆,这个一直供到你的十一万遍曼茶结束为止。在条件拥有的前提之下,上面就供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身——各式各样的佛像,无论是铜铸的,还是木头雕的,还是绘画的,这些佛像是自己拥有的,还是当时为了积累更多的资粮从他人身边借来等等。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因为那时候可能多方面条件并不成熟,某些修行者身边可能就没有什么佛像,供曼茶的时候,他就到一些条件拥有的人身边借助这样一些佛像,摆在自己的佛堂上面作供奉。但现前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这时候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身相就是各式各样的佛像。
语的形相就是各式各样的经书,比如平常无论你身边拥有什么样的经书,都可以供奉在坛城之上。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意,比如菩提塔,或者是铃和杵,因为它代表方便与智慧,或者是一些水晶柱,或者是海螺等等,都可以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意。就在自己的前方,自己拥有的,或者是还可以在上面摆放,即便需要借助他人的一些,放在上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在上方供养的地方,上面所说的修行曼茶必须要具有,但这个不需要每天往上面加,因为它如同一个皈依境一般,直至你的十一万遍曼茶结束为止,就供在上面。下面就做一些八供,但这个八供,若有条件的话,每天都换一下也是非常好的。这个时候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资粮,所以若具有条件的话,每天供一些灯,反正上面所供奉的一切每天都能换一些新的是非常好的。
曾经有些条件不允许的人在八供的时候,每天只是换一些水供,其外的这些一直都供在上方的也有,但这些都根据个人的条件。但若条件允许,我们一定要精勤去做,不要怕当时很辛劳,感觉挺累的,算了,就放在上面,这是不如法的。尤其是在积累资粮的时候应该更加精进,不能怕当时会遭受一些身体辛劳的事情,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因此产生懈怠等一系列行为,这是不如法的。这时候能所及地,尤其是把这些坛城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是佛菩萨有洁癖,需要很干净,而是我们现前在创造一个最干净、最清净的见解,因此在很多很多缘起方面要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了达到更清净的见解创造这么一个缘。大概就是这样。
包括我们在供曼茶的时候,首先要把手洗干净。曾经喇嘛仁波切也说,不是由于你在供奉的时候,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怕你的手不干净,因此没法接受你的供品,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前在积累资粮的时候,为了达到一个清净的见解,因此与清净相关的一切事情都要做到圆满,就是为了创造这么一个缘,所以一切都要做到干净。比如平常供的所有的资具都是最干净的,但最干净的根据自己的条件为最干净。
以前华智仁波切在外面,因为那时候华智仁波切可能在寺院当中也出现一些事情,不能长期住在佐钦寺里,在外面飘荡的时候,有一天他住进一个母女家,一个牧区。因为华智仁波切平常在外面飘荡,人家也不知道这位是那么大的一位高僧大德,但由于当地全民族信教,因此她们也就让这个和尚借宿到她们家住。到了晚上的时候,她们家的女儿说:“我们家没有男人,没有什么干净的衣服,在我的心目当中,我母亲的衣服是最干净的,我的衣服可能是很脏的,不干净的,但我母亲在我心目当中是最干净的。”所以她就把母亲一个相对干净的衣服盖在华智仁波切的身上。当时看见华智仁波切也没有感觉到这个衣服有多脏,直接说“谢谢”,就把衣服盖在自己的身上,晚上就这么入睡了。最终华智仁波切说,由于这个女子内心清净的缘故,虽然在佛菩萨面前以这样的方式作供奉,但是心是清净的,因此能积累资粮,这是特定的。
所以我们每当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把最好的供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但有些最好的可能也是平常自己需要用的,我在吃饭的时候我要用的,那么平常我只有这么最干净的一个东西,供奉的时候也得用它,但还是一样积累资粮。但有些拥有更好的条件,但由于懒惰,不想去做那些繁杂的事情,就这么去供奉,这个就不如法了。所以一切都根据自己的条件把一切做得最好。
这两年我们也看见很多很多地方,现在供灯的也很多。供灯,因为很多都图个便宜,哪个灯最便宜,我们就买什么,这样一来数量就更多一些,但有些时候也不能仅仅以这个为准则。根据自己的条件,比如我们平常说,我现前所供奉的不是比自己现前拥有的更好的,无论怎么说,但一定是现前自己拥有当中最好的,要用这些资具作供奉。要懂得这一点哪!这样一来,可能很多会想,难道没有条件的时候,哪怕石头和沙子供养一样可以积累资粮?我们在里面也讲过,一样可以积累资粮,所以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心。就是这样,摆设坛城已经知道了。
佛堂上面,我们在供奉修行曼茶的时候,如果下面的曼茶盘过于太大,因为上面的佛堂不是很宽敞的话,可能就放不下,那就根据上面的那个大小来放一个曼茶盘可能是最好的。因为现前很多商家为了达到更多的财富,与你做买卖的过程中,他可以把这个提到很高的价格,这样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做成很大的。但至于我们平常在供奉过程中,自己身边的坛城,就是摆设的这个佛堂没有那么宽敞,所以很多即便再大也无法放在上面,这根据上面佛堂的大小来放一个曼茶盘。“并且发愿:愿我等众生圆满证得成熟与解脱。”——依此供养。
这就是前面的皈依境,以及所摆设的坛城。
【内相:三位天尊坛城。】
有时候也讲解身语意三种表相,因为这个和我们平常世间所讲解的三位有所不同。喇嘛仁波切在讲解身坛城的时候,内外密,他所讲解的这个,因为在一尊佛菩萨前面又一尊佛菩萨,但即便两者同时呈现,前者又没有完全障碍着后面,所以像这种很透明般的,一个佛前面一个,像有时候树立这样的一些可以说重叠的一些本尊等等,但这些都是身坛城当中讲得很多的。
【密相:心性圆满三身相。】
这些都是在修学过程中讲解所供奉的皈依境。因为我们前面主要以外相为主,但内相和密相它没有切实的一个皈依境,根据自己修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光明境界来树立皈依境,当时的光明境界与本体本来就是一如的,所以它的见地是很高的。因此,我们当前以这个前行作供奉的时候,前面所观的皈依境还是以外相为根本。
2.供奉
【偈颂中说:“舍!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供奉三宝传承诸上师,敬献享用加持自相续,愿得受用三身圣刹土。”】
下面开始讲“供奉”。供奉,口里念诵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前作供曼茶的时候,就要开始计数。计数时念诵的四句偈就是下面的这个:“舍!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供奉三宝传承诸上师,敬献享用加持自相续,愿得受用三身圣刹土。”下面就讲解珍宝、身体和心庄严此曼茶,因为它从外相、内相和密相来讲解。外相为珍珠等各式各样的一些宝石作供养——三十七堆曼茶;后面用身,以三十七堆曼茶的方式作供奉;后面用心,以三十七堆曼茶的方式作供奉。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指的就是这三个。
但在念诵过程中,我们能把三十七堆曼茶在念诵“珍宝身心”的时候就能一一观得很清楚,不太可能。别说是外相三十七堆曼茶,内相依身做的一切坛城曼茶恐怕一一观想也来不及,心中所作曼茶也同样一个道理。昌根阿瑞仁波切告诫后面的弟子,当时有这么一种印象即可,但是我们在学习曼茶的过程中一一要了解,比如说三十七堆曼茶,它是怎么树立的?身体怎么树立三十七堆曼茶?心性当中怎么是供奉曼茶?先必须要一一了解以后,那么在供奉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印象即可。一一观想得很清楚来不及的,因为当时我们念诵得很快,要计数。
前面的这四句偈,按照我们这个传承的传承修法是,十一万遍当中,七万遍就念上面的这四句偈,接下来的四万遍念,当时吐蕃王赤松德赞祈请莲花生大师的时候所作的这个四句供奉的词,就是我们平常念诵的“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这个念诵四万遍,总共十一万遍。平常修曼茶的念诵大概就是这样的。
在念诵曼茶之前,先做一次三十七堆曼茶,配同着三十七堆曼茶的颂词。首先在供曼茶的时候,前面有一个自他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直至今天所造一切罪业得以清净,有这么一个念诵百字明之前的唱诵仪轨,以前我好像也翻译过。“自他一切众生,由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及烦恼习气,如同擦拭曼茶盘般得以清净”,就有这个唱念诵。我看看这两天我把它翻译出来,应该有的。
念完这个以后,先念诵三遍百字明。念诵三遍的时候,按照《普贤上师言教》的要求,先用自己的右手,右手这个动脉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智慧脉,因为依靠智慧才可以擦拭一切罪业,所以在擦拭曼茶盘的时候,用这个脉,不是手心,而是靠这个脉在擦拭。此时口里念着“自他一切众生,由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及烦恼习气,如同擦拭曼茶盘般得以清净”,就开始往右边擦三圈,又反过来左边三圈。那时候我在亚青寺第一次修学过程中,有一个龙萨派的导师,他说念诵三遍百字明的过程中一直可以右转,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就反过来左转三圈,到此结束。但是宁提派当中,右三圈左三圈,就开始擦拭曼茶盘上面的一切尘。
曼茶盘上面有尘需要我们去擦吗?不是的,因为这时候是一个表法,就是说依靠我们的智慧脉来擦拭曼茶盘上面的一切尘土。我们把上面的这些尘土观想成自己无始以来直至今天所造的一切罪业,依靠这个智慧脉,念诵着百字明来清净这些罪业。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看见时时供曼茶的人,他下面的曼茶盘上面很光滑,就是依靠这个来擦拭,让自己的业障得以清净。观想的方式大概就是这样的。
三遍百字明念诵完以后,后面左转三圈,接下来就开始供三十七堆曼茶。但三十七堆曼茶在我们前面念诵仪轨当中没有,就按照《三十七堆曼茶颂》,有这么一个颂,“嗡班匝儿波美阿吽……”,可能很多人都会念诵,但必须要背诵下来。今天我们就不用一一宣讲了,因为这个三十七堆曼茶供法与宁提派完全一如,你们多看看《普贤上师言教》里,这倒也没有什么不懂的。
供完三十七堆曼茶以后,就如同昨天讲解般,若有条件就把三十七堆曼茶盘供奉在上面。在供奉三十七堆曼茶的时候,有几种供法,有些把三十七堆曼茶都供在第一盘——第一个铁围当中,第二盘为报身,第三盘为法身。所以第二盘用五堆,中间、东、南、西、北,当时没有满,上面我们直接放多少就把它放满,象征性地先按照五堆。上面的是法身曼茶,一堆,若要是还没满的话直接加上去,这就是三十七堆曼茶。有些供曼茶的时候,念诵到妙欲天女以下,手捧什么什么女、什么什么女的时候就开始进入第二圈,直至念诵以后就开始供奉到上面也有的。但这根据哪个做都可以,也没有一个特定的。这主要是三十七堆曼茶。
三十七堆曼茶供奉以后,你若还有多余的一个曼茶盘,就把这个三十七堆曼茶供在佛堂上。每一座都要这么去供,今天第一座供奉一遍三十七堆曼茶,配同着它的偈,就把它供奉在上面,接下来就要开始计数了。第二次又开始第二座的时候,又重新像当前一样,又供奉三十七堆曼茶,又放在上面。若要是没有那么多曼茶盘,当供完三十七堆曼茶以后,你把它撤掉,就在这个曼茶盘上面就开始供奉。
供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放在曼茶盘的外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就捧着曼茶盘,这样前面这两个大拇指和食指就可以很好地计数,手里捧着念珠,就开始计数了,就像这样。有时候我看见他们是用中指和无名指捧着这个曼茶盘,这边拿着念珠,这样方便一点,就这样念诵着,方便一点。但这个还得需要慢慢慢慢熟悉。要不我看见有些拿一块石子一个一个放在前面,这个不太方便。大概就是这样。
在供奉的过程中,上面的“舍!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供奉三宝传承诸上师,敬献享用加持自相续,愿得受用三身圣刹土”,念诵一遍就供七堆曼茶。在念诵过程中,中间一堆,东、南、西、北,前面和对面,总共七堆。又把它擦拭,又开始中间、东、南、西、北,前面和对面,七堆。供完以后又擦拭,又一个。曼茶盘用什么样的可能会更好一点,但这个根据自己手的大小。大概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七堆曼茶。每念诵一遍上面的这四句偈就要供一遍七堆曼茶,中间、东、南、西、北,前面和对面,就七堆了,又用这个智慧脉把它擦拭,又开始念诵。
慢慢慢慢念诵,四句偈念诵得越来越快的时候,你的手的动作也就越来越快了,这时候就这么一边计数,一边念诵。这四句念诵到七万左右,下面的四句就按照吐蕃王供养莲花生大师的这四句偈,念诵四万遍。大概供曼茶的姿势应该就是这样的。就像昨天说的一样,要是这样,你想把条件做成最好的,曼茶盘说不定需要两个,有上面三圈的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曼茶盘。大概就是这样。
【意思是说:在外相上,按次序以珍宝庄严的四洲、百千万供品等依照三十七堆曼茶的形式供奉化身上师。】
那么这个时候,三十七堆曼茶,根据《普贤上师言教》里所讲解般,一边诵着三十七堆曼茶的偈,一边供着三十七堆曼茶。意思是说:在外相上,按次序以珍宝庄严的四洲、百千万供品等依照三十七堆曼茶的形式供奉化身上师。
外相上面就是“珍宝”,那这个“身”呢?
【在内相上,观想自身皮肤为黄金地基,脊椎为铁围山,头为须弥山,右手为东胜神洲,左手为南瞻部洲,右脚为西牛贺洲,左脚为北俱卢洲,双眼为日月,分支为小洲及河洲,肋骨为七金山,肠为七海,肺为如意树,心脏为宝瓶,肾为如意牛,肝为自然香稻,脑浆为天人甘露,头发与眉毛为檀香林,毫毛为红花草山,五根为妙欲天女的自性,以此供奉报身上师。】
起先我们把每一个,它代表什么、它代表什么,先要一一学习,那么当你在供奉的时候,一个一个观得那么清楚不太可能,因为当你念诵到“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的时候,直接就过去了,说到“身”的时候就要把那么长的词都完全一一观想很难。大概有这么一个形象,但前面必须要好好先学习一下,哪个代表什么,哪个代表什么,那么当在供奉的时候稍稍有一些印象即可,当时昌根阿瑞仁波切就是这么宣讲的。这是以身体供奉报身上师。
那么“珍宝身心”的这个“心”庄严此曼茶,它是怎么供奉的?
【在密相上,自性庄严的曼茶,离诸戏论、世俗心的本性为黄金地基,】
即从心性的角度当中供奉这个曼茶,用这个来诠释三十七堆曼茶是怎么树立的。远离一切戏论、世俗心的本体为黄金地基,就是本体空性。
【其本体无有偏袒为铁围山,五智慧为须弥山及四大洲,八识为八小洲,六聚所行五妙欲等为万物供品,智慧为太阳,大悲心为月亮等,以此自性庄严之曼茶,供奉法身上师。】
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中就用不着一一这么去诠释。心性当中,如同前面讲解普贤云供般,境心本身就是一如的,那时候我所供奉的对境——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和供品——真实供或者是意供,这一系列如同我把这些给你一般,不是这样的,在心性当中境心本来就是一如的。一切万法和本体都是一如,因此一切万物时时都成为本体之庄严——一种供品。这个供品用不着谁——第三者把这些供品赐予给谁,两者本来就是一如的,大悲周遍,这种供品就叫普贤云供。因此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中也用不着说我这个本体空性就是黄金地基,或者是这个自性明了它表示为什么等等,它本来都是一如当中圆满一切。
我们平常在讲解共同法的同时也讲解不共同之见解,目的在于何处呢?就是告诫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我们每天的修行都离不开供曼茶,尤其所供就是普贤云供,当时没有一个不供者、余下的。因为像真实供,像平常我们所拥有的条件,无论是上供下施,看得见的又能供多少呢?意供可以把它观想为普遍的、广大的,很多很多,但是必定心还是有限,无论他说很多很多,从心性的角度来看还是有限之功德。若要是从心性的角度来说,完全超越这个时空意识,因此当时所作的普贤云供那是无量的,因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有多么大。虽然我们平常从心识的角度说心识是无边无际,但这个无边无际,与心性相比之下,它还是有限的。所以能从这个方面去创造这个条件的话,那就没得说的,要想积累资粮是一瞬间的事情。
在所有法当中,没有说过不需要积累资粮就能成办二身之见解,因此在因法相乘当中,在无数个佛面前,在无量劫当中,做了无数个供养,才能得到二身之见解。在无数个佛面前,在无量劫当中,以很多很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供品作供养,才能积累二资粮道,获得二身之见解。显宗是依靠这个,我们在念诵《普贤行愿品》当中不就是这样吗?
很多人都说密法为什么不需要积累资粮就能证得二身之见解呢?密法永远没有说过不需要积累资粮就能成办二身之见解,密法也在讲解不积累资粮是无法证得二身之见解,但是积累的方法就不同,像无数个佛、无量劫、无数个供品,都在一瞬间见解当中得以圆满。为什么在讲解普贤王如来成佛的过程中,第三个刹那差异分别一瞬间当中就已获得解脱呢?原因不是没有积累资粮,而是它积累的方式是另一种方法,就在这个见解当中,已做到其他法当中无量劫当中的供养在一瞬间当中得以圆满,这就是心性的供养,我们称之为普贤云供。因此,我们现前正在从事这样的见解,至于能否如同普贤王如来在第三个刹那差异分别时一瞬间得以圆满,这个倒还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成办这个见解需要一个过程。但即便是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圆满无量劫当中积累资粮的一切功德。
要记住,没有一个传承、没有一个佛法当中说不需要积累资粮就可以成办解脱。在六别法当中,普贤王如来一瞬间能成办解脱,不是没有积累资粮,平常依靠有限的供奉来达到这种见解所需要的时间,那么长时间当中的供奉在一瞬间当中得以圆满的方法,普贤王如来具有的。现前我们所从事的就是这个见解,要不心里想想,我们即便天天作供奉,又能供养多少呢?若要是能执受这个见解,这个见解的供奉可不是用意识去衡量,完全无法靠意识去衡量。所以我们平常也有很多人说,我要去参加一次法会,在这个法会当中还是离不开七支供,里面也有供奉。无论当时前面摆设着多少多少,一卡车一卡车的供品,但不就是两卡车吗?与心性当中的积累资粮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尖的尖都不是了。
所以我平常一再告诫每一位修行者,若想寻求解脱,有时候真的要了解什么是解脱,尤其是成办解脱的方法应该树立在什么样上面才能更快地积累资粮。因果不虚,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从事善行都有功德,哪怕你拿着一朵花供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也有功德。不是也有很多人看见一朵新鲜的、很美的花,就摘下来放在佛菩萨面前,这样一定能积累资粮,但是与我们刚刚所讲解的在一个等持当中所修行的见解相比,那完全不能相互衡量的。甚至很多都说,我现前跟随某些导师到某某地方去供水、供花,供了二十天、一个月,你又能供多少呢?当然真实供可能一天就供多少,意供可能更广大一些,但必定还是在意识范围当中,也是有限的福报。若要是在一禅当中有这样的见解去树立,那这个积资可是无量的。因此我们当然也不能仅仅跟随着理论去漂泊,平常在这方面树立见解是必不可缺少的。
当然我们现前也只是讲解轻重,并不完全排斥什么。我们平常在讲,在座上用功的时候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积资,座下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积资,我们永远没有把某个法完全搁置一旁,这就是我们当前修行的根本。因为在讲解四精要法的时候,最后的精要叫善巧运用,根据自己本身的条件来运用不同的方便法。座上拥有这样的见解当然就没得说的,座下当不具备这个见解的时候量力而行,这是我们平常一再讲解的。我们不会说由于我们现前已进入这样的禅定,行不行都是在这个范围当中,那就变成像很多人所说的“我已经得到心印传承、表示传承”一般,认为万事大吉,没那么简单。所以我们现前时时都讲解善巧方便,一定要知道善巧方便。包括我们平常说,无论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而没有说一切妄念它本来就是妙力或者是庄严等等,但这些话太大了,因为你做不了的,要量力而行。
以此来供曼茶的时候,前面我们把珍宝三十七堆曼茶一一了解,并且把这个颂都要背诵下来,供曼茶的人哪!接下来内相身曼茶的时候,身体某一个部分代表什么样的,你也得精心按照上面把它背诵下来,心性当中的曼茶,心性当中怎么树立曼茶庄严,你也把它背诵下来。当你在供曼茶的时候,背诵下来,它就有这么一个印象,所以在念诵过程当中有这么个印象即可,就这样开始供奉十一万遍曼茶。这个大概就已经知道了,供曼茶是应该这样供的。
尤其像昨天说的一样,在十一万遍供曼茶的时候,你先看看你在这一次供十一万遍曼茶时,真实供能供多少,比如说五谷杂粮一百斤、二百斤、三百斤,那我就提前把这些五谷杂粮以及没有毒性的药物掺杂在一起。没有毒性的药物如今在一些中药市场去买也不是很贵的,但一定是没有毒性的,这个自己不懂去问一些医生,像平常开中药的一些医生,哪些药物是里面不含毒性的。掺杂在一起,就把它洗干净。洗干净以后晒干,要是不晒干,因为你也不是一两天就能供完,所以你要把一袋、两袋放在一处,这时候不晒干就容易发霉。前面还要往上面洒上藏红花水,或者是檀香水,往上面洒。把它烘干以后就放在口袋里。根据我一座的数量,比如说我一座能念诵多少,平常我们在计数的时候基本下面会放个盆子,盆子里就放这么一大满盆五谷杂粮,就开始在上面作供奉。这个需要用多长时间根据你的数量,比如说你一百斤有多少盆,或者是二百斤有多少盆,那么我念诵到多少的时候就可以再换。
换的时候,就把前面的这个开始作布施,比如说布施到一些河里,或者是若要是自己所生活的区域有一些野山,那就布施到山上,像鸟类,尤其在冬季期间很多很多野生的动物就没有什么吃的,这时候就不怕辛劳,稍微走远一些,把这些撒在外面无人的区域,对这些众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起到真正布施作用,就这样。有些说,我要是中途有一些像水晶、玛瑙等一些珠宝的话,这个可没有条件天天去换,这个可能你最多有一盆,比如说点缀性地,这一座我就用这个珠宝来供养,又放在一处,下一座我再用五谷杂粮,那么中途又把这个拿过来。这个珍宝可能就没法再换来换去,因为它的价值根据我们每个人的条件来看还是相对昂贵的,那直至到结束为止。
但有些把这些想放在一处就放在一处,从此以后这个地方无论有多么乱,这个不管,反正哪个地方有个佛,我就把这些石子全都供奉在前面。看似你供奉在前面,但把这个环境给污染了就不太好了。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还是以自己干净为准则,比如说,要是在你家里有这么一尊佛像,什么东西都往这上面这么供着,那你觉得干净吗?干净的话,可以的。觉得不干净,外面也不要这么去做。
所以我们平常也听到很多人说,我每天都在供护法,每天都在供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这些供品我现前自己可以吃,还是要撒在外面?那就看看地处条件。每个导师说法不同,有些导师说一定不能自己吃,要撒出去的,有些导师说可以吃,所以很多人心目当中产生疑惑,到底能吃还是不能吃,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说法呢?但要记住,我们供奉的目的就是为了积累资粮,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布施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你生活的区域,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供奉的一切再布施给一些动物,这是最好的。但是,说是为了往外面撒,但最终的结局还是环卫工人或者是每天扫这些城市的人又得要把它放进垃圾桶里的话,这样的行为是很不好的,甚至可能会得到很多人的诽谤。因为我们现前的条件完全可以吃饱肚子,但是如今全世界有很多连肚子都没法吃饱的人哪!所以我们现前看似说是在供奉布施,实际上如同糟蹋粮食一般就不太好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自己吃。若是条件允许,甚至你不怕辛劳,就把这些又布施到很远的一些树林当中,我想这也是非常好的行为。
但总的角度来说,作为修行者,做什么善行都离不开六度。六度,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三是忍辱,在从事这件善行的时候,一定不能怕太多的辛劳,要是这样的话,不克服自己的困难,哪能成办一个好的见解呢?曾经历代传承祖师为了成办解脱付出的代价有多大,现前我们仅凭借天天舒舒服服的能成办解脱,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甚至有时候也看见很多人放生的时候,放生,前面第一布施,第二,买的时候要最好的,把一些活生生的买了。因为他需要持戒,但接下来就很多条件都不具备了!怕很辛劳,我要把它送到很远的地方,就觉得很难,还不如旁边有一条河直接扔进去,至于扔下去下面发生什么样的结局,那就管他三七二十一,这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做什么样的善行都要把它做得圆满。因此这时候一定不能被困难吓倒,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让这些生命得到延续,那么必须要具备更好的条件。
像供奉的过程中也同样一个道理,就这样,换下来的这些可以作为布施。甚至在高原地方有家养的,他们说,能不能布施给这些?家养的必定有人关照,但外面的动物没人关照,尽可能做到没人关照的动物,它可能平常饮食等多方面更为困难,布施给这些更成为布施。就相当于你现有的条件布施给一个有条件的人,这还叫布施吗?人家不会当事的,你现前要把这个布施给相对的境,有困难的人,这就不难了解了。
在供曼茶的过程中,上面的三身曼茶整个观想方式都要一一铭记心中,要背诵下来,这个刚刚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就这么开始作供奉。
【总的来说,如果已经证悟轮回涅槃一切法都圆满自心的妙力,这就是胜义曼茶。】
无论是轮回涅槃一切法,均在自心当中圆满,都离不开这个空性的时候,它就是胜义曼茶。从了知的角度当然意义很大,若要是真实能做到这一点,除此以外没有更殊胜的曼茶可讲。前面我们不是已经讲过这一个曼茶,所以现前在座的很多弟子们都在运行这个见解,至于当前赤裸多少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定夺,总的角度来说,在有殊胜方便的前提之下,我们现前正在创造这个见解。所以接下来修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方式方法做圆满,方可达到想要的一个圆满见解。一味去说,行不行,这就是自己的见解,还有所不够。
因此这两天也讲了很多很多,关于在修学过程中,根据每一个人的条件树立不同的方便法,尤其在一座当中,看看这一座当中的一些感觉、显现,若要是昏沉掉举过多,或者是这一段时间心比较清净,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去运用方便法。不要一味按照我想干嘛就干嘛,但这时候你的修行还是有所偏袒,这样的修法,即使看似好像一直在修行,你的见解不会有很好的增长。善巧方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平常一再讲解,修行要有次第道,次第修学过程中更需要了解每一个环节当中的心情、感觉、显现等一系列而运用不同的方便法。这样一来,无论在什么样的显现当中,你都可以很好地让逆缘转为善用,甚至一切都处于善用当中。我们这两天说过,这一段时间的修行,一切在于什么呢?逆缘转为善用的范围当中。若要是没做到这一点,你的修行基本上谈不上叫修心了,若要是能做到这一点,那就不用说太多,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你都很好地在对治一切烦恼,也可以说在积资净障。供曼茶的时候,整个供曼茶的方法大概都知道了。
庚四、供奉时间
【在闻法、修法、拜见身语意的所依处时,应该供奉曼茶,】
比如说在闻法——听法的时候,和修法的时候,拜见身语意的所依处时,比如说佛菩萨、看见很多经典、见到菩提塔的时候,应该供奉曼茶。
【特别是在传授窍诀引导法时,昼夜都应该供养三宝及本传承诸上师怙主,并祈祷摄受加持我等自相续。】
这个供奉,就像刚刚所说的,根据你现前拥有的见解来作供奉。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来说,每天早上我们都在打坐,下午也在打坐,平常在拥有时间的时候也没有离开打坐,当在打坐的时候,时时都在供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那时候再用不着心想是否我需要在外面摘一朵花放在佛菩萨面前才叫供养,这个供养就叫有限的,或者是这两天听说有一位导师引领很多信众到哪个地方去供水、供花、供食品等等,我是否也跟随一起?因果不虚,功德具有的,但我们平常修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普贤云供,这个时候所供奉的资粮与前者没法相比。就像刚刚所说的,若要是已经证悟到轮回涅槃一切法均圆满自心的妙力,一切都是妙力庄严、装饰,这时候本体和庄严本来就是一如当中如如不动安住,它就是胜义曼茶,此外再没有更殊胜、更可修的曼茶。
这样一来,可能有些会想,导师这么一宣讲,那以后前面所说的戏论当中的供奉不会越来越少吗?但我们今天所传讲的并不是在否定什么啊!一切都跟随个人的条件来定夺。具有条件者,这就是真正的普贤云供,没得说的,已经像普贤王如来一般,在无数个佛面前以无量个供品在无数劫当中供养的功德在一瞬间当中得以圆满,当然他的功德更大。但是当条件不太允许的时候,我们可没有轻视其他的可以说是共同法,哪怕就是一朵花、一滴水,供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所以根据每一个人的条件,每一个时刻、每一个时间都按照与自己条件相应的法去进行,你的修行就可以迅速得以圆满。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否定,我们并没有轻视,也并没有偏袒什么,一切法都在修行当中。
再举个例子,若如同上面所讲解,若能证悟轮回、涅槃一切法均于自心当中圆满,成为妙力,就是胜义曼茶的话,这个时候一切都在供奉当中,难道还需要说这个没有供奉、那个没有供奉吗?一切都在供奉之中,就用不着这样了。就是说你在某个地方有一堆东西,曾经没有更好的工具,只能靠拖拉机拉,可能要拉很长时间。但有一个人,一瞬间具有很好的条件,比如说一个大型的工具,一次性可以把它拉走,当一次性拉走的时候,他此时还在想,那拖拉机该怎么办呢?就用不着想拖拉机了。拖拉机不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拉回家吗?但现在拥有这么大的一个工具,可以一次性把它拉走的时候,拖拉机就已经在你大型工具当中得以圆满,用不着再想拖拉机了。那时还想拖拉机,那我就不知道,那就把它背着走呗!反正拖拉机已经不需要拉东西了,东西都已经被拉走。你还放不下拖拉机的话,那就挂在脖子上,或者是扛在肩上,背在背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我平常告诫每一个修行者,平常修学过程中,没有什么好与坏,但是哪一个最符合于个人的条件,就要选择这一条路。当你有这样的条件,此时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就不太好了,因为你已经拥有西瓜的条件,再丢掉它去捡芝麻就没有必要。但总的角度来说,芝麻和西瓜都是食品,这是一样的。对你个人来说,现前拥有什么样的条件,以你的条件来定夺。所以这并不是面对全方面的。为什么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传讲法的时候还要分为共同和不共同呢?因为有些能做得到,有些做不到,做不到的就从共同开始做起,做得到的那我们就从最殊胜法去做。
像我平常针对很多和尚的时候,因为他们拥有一定的条件,这时候我看见他们好像真丢失了这一点,所以就觉得好像有点不值得。我们现前听闻这个法的弟子们,若不具备这个条件的话,平常别说是拖拉机拉东西,哪怕就今天背回来一点也是一点,比没有背过来多多了,已经拥有一点点了。但是当你有大型工具的时候,这个背就不用了,你可以直接一次性运过来就行了。拥有这个条件,比如说你有大型工具,但还是去背的话就没有必要了,我是讲这个。
这样一来,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我们永远听不出这个导师所讲解的是否定什么,或者是轻视什么,永远听不出来,一切法都在进行当中,但是进行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进行。小学就叫知识、文化,中学也叫做知识、文化,大学也叫知识、文化。当这个小孩子读到大学的时候,小学老师一直想,那我的小学文凭该教给谁呀?人家都已经拥有下面一切条件去学习更高的法,下面的条件已经拥有了,这时候就不需要再去想这些事了。那么当不拥有下面条件的时候,前面的这个法就是当前最殊胜的知识,一定要按照这个去学习。这样一来,永远不会有矛盾的事情发生。
要不现前这个时代的人想法太多太多了,每次讲一个法的时候,我也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宣讲,怕等两天又别人拿出这个话,摘出这么一句话就开始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否又在否定什么?比如拿闻思修来讲,我们当前所执受的传承主要是以亚青寺喇嘛仁波切的传承,喇嘛仁波切曾经所宣讲佛法的圣地就叫邬金禅修圣地,禅修是我们这个传承的应该说是一个特点、一个特色。像很多佛学院当然以闻思为它的特色。当我们在宣讲实修为根本的时候,永远没有否定闻思,为什么呢?平常修学过程中,闻思也是我们当前修行的一面,永远没有抛弃它,只是说以我们这个传承的观点,只是偏重于实修的同时去作闻思,但没有说闻思不需要。当在某个讲闻思的地方,他永远不会否定实修,因为他只是以本传承的特点,以闻思为重点的同时在讲解实修。这样没有否定什么,根据这个传承的特点在讲解相应的法。
但有些不太了解的人就开始诽谤:“某某某某地方说实修好,那闻思,你们平常不需要学习吗?那很多很多佛教的理论靠什么去了解呢?”但我们并没有否定过啊!那么又有人开始说,“你们那边一直都在讲解闻思为重要,但成就都来自于心行,曾经汉传佛教高僧大德惠能大师曰“迷人口诵,圣者心行”,成就者是心行,无论你口里说得有多好也不会成就啊!成就来自于心行,那你不实修的话能成就吗?”但他也并没有否定实修啊!只是说以这个传承的一种特点、一种特色,是以闻思为主,同时在作实修,或者是以实修为根本,同时作闻思,这是一个传承的特点。但这时候不要完全偏袒于一面,就开始说这样、那样,这就是对佛法不了解的原因。没有一个法当中说闻、思、修,单凭一个就能成办解脱,即便往昔普贤王如来在第三个刹那差异分别时获得解脱,分明解脱,即便是这样,也是同时闻思修三种智慧得以圆满,没有说只需要一个得以圆满。
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刚刚在讲解像共同与不共同法当中,虽然着重讲解不共同,并不否定什么,一定要了解这一点,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就像我们现前也在打坐,在打坐的时候,能不能了悟我们先不说,总之一切轮回涅槃法均于自心当中圆满成为妙力而时时如如不动地安住,我们每天都在做。但是平常哪怕是一滴水、一朵花,我们也在作供奉,哪怕有一个地方有塔,有一个转经轮,我们也尽可能去转,清净自己的业障,但并没有否定什么啊!甚至在闻思方面,天天都在阅读不同教言,在学习不同的理论,没有否定哪一样。在没有成办解脱之前,一切法都是最重要的,但至于在某个阶段、某一个时间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修学,即便这样修学,并不代表他否定其他的法,要记住这一点。
就像我们平常在祈祷上师,乃至我当前所摆设的是什么,像我们作为喇嘛仁波切的弟子,平常可能自己的床前、佛堂前主要放的是上师的像,但并不代表对其他导师没有信心,因为其他导师乃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本体与上师是一如的,没有一丝毫之区别,这一点作为佛教徒都知道。那么当你在祈祷上师的时候,就在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因为你有这样的正见、有这样的正信。但有些不太了解的,为什么一定要挂着这样的佛像?你不挂其他的佛菩萨,那就意味着你对这个佛菩萨没有信心。不是的,因为我的房间很有限,把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即便有条件供在这个房间里,也供不下去啊!那只能重叠,前面放一层,后面再加一层、再加一层,最终后面还是一个佛吗?
所以说,这些都是不了解的一种说法。但当然,你若是对这样的道理不精通,平常祈祷过程中站在偏袒的角度去祈祷的话,当然是有过失的,得不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这是没得说的。所以不太了解的真的会这么说。因为刚刚说过,我们这么放的目的是,站在本体和功德来说,尤其是恩德的角度把这尊佛放在前面,但是恩德大并不代表他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功德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平等的,都已经获得断证一切功德,是一如的,那么当我在祈祷的时候,都在祈祷一切本体。这样去理解,就永远没有对某一尊佛产生一种分别心、对某一位导师产生分别心,哪怕是你认识的、不认识的。
甚至我在汉地看见有些人,好像自己有多么伟大,说我只坚信自己的导师,其他人我是没有什么信心。我一点都不觉得你有多伟大!当自己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你就是这样分别心很重的人。但现前你还算行,还对自己所谓的这么一位导师没有产生诽谤,当你烦恼再沉重到极顶的时候,对谁都不会有信心,难道就因为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所以你对他没有生起信心吗?我们再问,你想想,站在佛法的角度,文殊菩萨是不是很了不起的?观世音菩萨呢?阿弥陀佛呢?但是他们的信心是平等的。但现前你觉得自己有多厉害,说我现前只对自己导师才有信心,这只能说明你的业障很沉重。再重一点,你对你所谓的导师恐怕也不会有信心的。这样好吗?一点都不好。所以说,平常修学过程中,要站在真正修行的角度当中去修行,如果这个修行掺杂于私心和感性,那你这个修行永远做不到圆满,一定的。
若是这样,是否我现前需要去寻找所有的导师?这倒也没必要吧!一个导师乃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总集,根据自己的缘分,我们很多很多都是有限的,身体有限,经济条件有限,时间有限,那么这时候在有限的一个条件当中去创造那么多也没有必要。甚至佛教当中也没有说见得越多、做得越多,那证得就越多,也不是这样宣讲的。但是内心当中对佛菩萨的认知一定要站在平等的角度,这个不光是你曾经认识到的,包括不认识到的,都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祈祷。
所以我想,我们平常由于长时间如是听闻的原因,都能做到这一点,一定要这样的!要不如同有些人所说的,我自己觉得很傲慢,我现前蛮有智慧的人,只对自己的导师才有信心,因为我时时都是睁开眼睛去观照他人的,觉得我的导师还是蛮不错的,除此以外我可没有什么信心。那只能说你的业障真的很沉重,再重一点,你对你所谓的导师恐怕也不会有信心的。这样好吗?一点都不好!所以说,平常修学过程当中,要站在真正修行的角度去修行,这个修行掺杂于私心和感性,你这个修行永远做不到圆满,一定的!
就这个时间去供奉,并且祈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加持自己的心相续。
庚五、目的
【暂时心想事成,清净一切罪堕,受用圆满,能获得三摩地等一切功德;究竟圆满二资粮,并受用大圣三身刹土与胜义三身果位。】
目的是什么呢?暂时心想事成——如法心想事成,但这时候我们“暂时心想事成”也要加个“如法”。“清净一切罪堕,受用圆满,能获得三摩地等一切功德”。“究竟圆满二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并受用大圣,法、报、化三身刹土与胜义三身果位。
【最后,皈依境及一切供物化光融入自身而作回向。】
前面我们如是供奉,到后面要作回向的时候,皈依境以及自己所供之供品一切化光,先周围围绕的一切佛菩萨化光融入主尊,主尊化光融入到自己,自己和皈依境成为一如当中稍稍安住,继续开始作回向。
【供曼茶之引导终。】
供曼茶大概就是这样的。总体当中也已经了解,无论平常从共同还是从不共同的角度,怎么去供奉这个曼茶。就这样,除此之外也没有过多可讲的。但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看个人的心量,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同密勒日巴尊者所讲解的,无论供奉多少,若自己的心不清净的话,一切供奉都变成没有意义性的,所以心一定要清净。
若要是心不清净,因为平常我们也看见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是感性在做事情,但是依靠我们今天的讲解能改变很多人的心相续,可能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能听到这个法的人,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量力而行,做什么事情根据个人的条件。我们今天所做的供奉,看似今天一瞬间做得有多圆满,但是接下来产生极大烦恼的话就不值得了!所以还不如不作供奉。尤其站在佛法的角度,供奉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资粮,但是最终供奉的目的变成更加让自己烦恼,那这个供奉就没有什么意义。
就相当于世间人送礼,但为什么很多把世间的送礼拿到出世间当中来呢?因为有时候我也告诫很多修行者,我们当前的修行不是来凑热闹的,若要是进入佛门也仅仅如同世间交朋友般,那我觉得真的没有太多的意义。凭借我们两者之间的感觉和关系,再做一些相应的这么一个送礼,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世间这样的观念最终会产生极大烦恼,这就对积累资粮造成极大的障碍,甚至世间人可能也会觉得这是天下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今天所讲解的不是世间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但出世间一定不要把世间的观念拿到出世间当中去。
尤其我平常也告诫很多修行者,平常在布施和供奉的时候,凭借个人的条件去做一些相应的事情,这是最如法的。比如说,你平常在外面看见一个乞丐,给他扔一块钱,但我永远不会去追寻我的一块钱你把它用到哪里了?你吃饭了?吃饭的时候是买的米饭,还是买的面包?还是买了一个什么东西?还是拿到舞厅去吃喝玩乐?一块钱恐怕也买不了什么,但是不会的,谁都不会这么想的。但你要是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条件在一个感性或者是一个感情当中赐予给他人,接下来你一定会追寻:我的东西呢?这完全不是出世间的供奉。所以我们平常告诫每一位修行者,你虽然现前已进入修行,但是你的心量还没有达到真正修行的地步,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
我前两天告诫很多修行者,曾经汉族人认为凡是从藏地来的一切人永远离不开一个字——钱,所以到后期对佛教认知还并不是很圆满的人,可能慢慢慢慢已经厌倦这样的一些人物。看见这样的情景,从第一次与什么样的人接触起,我绝不可能为了什么而会给一个人谈这个字——我要建寺院,我要建塔,我要去做什么养老院、孤儿院。有些能做的话做,有些事情真不是和尚的行为。和尚就做和尚的行为,世间人做世间的,和尚把所有的事情都承包下来,是不是有点累啊!什么事情都得需要你去管。当然,当你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没有烦恼之下,去做一些这样的事业倒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一切都处于烦恼当中,天哪!什么事情都得需要和尚去管,我就觉得这个也不是吧!
尤其你的欲望越多,说是为了这个,实际上你真的为了这个吗?汉地有一句话叫做“无欲则刚”,因为没有欲望的人,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相对他不会做很多错事,他本来这方面就没有很多很多执著啊!欲望太重的人,虽然说是为了这个,但实际上真能圆满办成这个吗?如今末法时代它不是局部的,是全人类、全众生的,所以这个时候真的就如同刚刚说的一样。所以当看见这样的形象,从第一次开始起,我永远不会给一个人添加负担。
因为你对某一个导师有信心,但这个导师口中说出来的话,哪怕不是直接为你提倡,但这句话一定给你有压力,将心比心嘛。所以,想起这样的事情,从第一次与汉族人接触直至今天,我永远不会的。以前也有很多人给我说过,上师,你要是做什么事情,你要第一位告诉我,我可以帮助你,我现前可以这样做。我说,好好好。但是有时候我告诫他们,我过去不会、现在不会、未来不会,我未来告诉他“我需要这样”,永远不会的!量力而行,有时候像这样的一些口语给很多人带来很大的负担,修行有时候不能成为负担,轻松一点的是最好的。那么这时候,你要是有力量,为了共同的事业做了一些善事,但由于付出的东西太多的话,你一定会惦记你的这个,难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堆的烦恼。所以,接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做得多当然好,但还是要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地。
我们再讲一些相关的事情,力所能及地。比如我们是一个人,必须要吃、喝、休息、睡觉等一系列养生,这是离不开的,只要是四大组成的肉身,这个身躯一定要依靠世间的这些缘来养。但起先我们有一位弟子,他说平常他睡四个小时,但总觉得四个小时有点长,他想缩短两个小时,睡两个小时,问我可不可以?当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天哪!这么精进的人,为什么不答应他的话呢?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为。
但我当时可没有这么回答他,我说:不行!因为你现前的身躯还是四大组成的肉身,若要是超越这个,你永远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你的生命没法继续下去,所以我们只能依靠世间的方式来养育这个世间的身体,所以平常睡觉、吃饭等,必须要得到足够的营养,足够的一个力、一个量。若有一天你真不按照我的话而这么去做的话,那天开始起你可以离开我的身边,尤其从此以后永远不要再提我是你的导师。因为过两天我知道你后面的结果就是精神不正常了!因为你的身躯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组成的,还是四大组成的肉身,若不依这些营养方式去调养自己的身体,有一天一定会垮掉,那时候精神一定会失控的。
像这些虽然是相关的一些事情,但是平常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量力而行,量力而行!量力而行,这个负担就不重了。所以我平常也告诫我身边的很多弟子,不要再作供养,你曾经已经做过供养了。我平常做事情也不是说我一定要做什么,虽然我一到这边,全藏族人好像认为我就是多闻天王一般,无论是寺院,无论是村庄,哪里都跑到这边来,但是尽我拥有的一点条件,我一定会赐予给他们,只要是如法的。至于能做多少,这个我也不会与谁攀比,说什么地方哪个导师做的大雄宝殿有多么雄伟,哪个地方建的塔有多么高大,哪个地方每次开法会有多么庄严,人数有多么聚集,当时饮食有多么多么好……好,非常好,我羡慕这样的功德,但是我一定不会作攀比,为什么要攀比呢?要攀比就攀比历代高僧大德的修行行为。但现前没有一个人去攀比,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当中历代传承祖师是这么修行,所以我也继承他们的事迹,也要这么去做,没有这么攀比。就攀比世间的这些财富,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样反而给很多修行者带来很多负面的障碍。比如说,这时候由于上面的一种压力,完全不切实际地做了一些供养,但过两天当遇到自己烦恼的时候,一定会后悔的,再产生烦恼那就不值得了!所以一方面可能还是要多看看自己的对境,不给自己太多的一些压力,这样一来永久没有烦恼。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就像看见外面的乞丐,给他扔五毛钱、一块钱,这对你来说也不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这时候发自肺腑地可以做这样的布施。我们平常在佛菩萨面前也发自肺腑、发自内心清净地可以做一些供养,但是都是符合个人条件,永远不要做一些完全不相应的行为,那最终还是烦恼。必定我们还是处于贪嗔痴烦恼之中,只是那一天你的情绪好,过两天你的情绪还如同往昔一般很困难,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恐怕就不是这种条件。所以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修行者,说得更好一点,要懂得怎么去保护自己当前的修行。
我们今天的修行,就相当于刚开始生起一个火苗,我们今天要生个火,但现前我们刚生起一个火苗,那时候要精心去照顾它,不要想到火苗一出来,好的,炒菜喽!煮饭喽!连火都还没有生大,靠这个是煮不了饭、炒不了菜的,先把这个火慢慢慢慢再护得大一点。现前我们正在护持自己信心、护持自己见解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被其他的违缘障碍干扰自己的修行。这些都是一种行为,要懂得。
在供奉的时候,因为上面讲过,时时都要供奉,供奉不一定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供奉,也不要想到他人怎么赞叹自己。世间人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赞叹,因为他要牟取更多的利益,没有更多人的赞叹,还能得到人家钱包里的财富吗?先你得说我是好人,你才会有一天头脑一热,演唱会给个多少多少,那钱一下就走了。你先得要知道我是个好人,所以我也尽可能在你面前演个好人,所以先让你认可我,后面当你又一发热之下做了很多,过一阵时间你一定又会后悔的,这都是世间常有的事情。但我们先不管,我们现前站在出世间的角度,一定要保护自己的正信——这个信心。与信心相违的事情,暂时即便有这种感觉,还是量力而行,那就不会有烦恼了。
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我一到家,几个月的时间,不知要来多少个寺院,不知要来多少个堪布、活佛,甚至各地地方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说是为了这个村庄等等。若要是每个地方都在如法进行一些善行,我会根据他们所做的善行做相应的一系列供养,但是我一定会看好的,我一定不会因你们说得有多好,说你是佛菩萨,甚至你是普贤王如来,是不是普贤王如来我还不知道,这两天感冒这么沉重,普贤王如来有感冒的时候吗?反正你说是你说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是什么,就像刚刚所说的有感冒的普贤王如来吗?总之,你说什么是你说的,但是我在做善行的时候,一定会做一些没有后悔、没有烦恼的善行,因为这是千千万万对我有信心的人对我做的一些供奉,我现前要把它运用到更好的善行当中,那决定要看好的。
当然,我平常也告诫很多人,我现前所做的一切决定,对我来说这就是自己最终的决定,从个人自心的角度来说,我一点都不会后悔,完全不负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但至于是否做得最好,那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本人只有这么一个力量。说这是最大、最好的,这不知道,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这是最好的、最大的。所以站在这么一个角度行持善法,那么以后无论是供奉的,这时的供奉,我们所说是真实供啊,意供倒你怎么想都可以,反正全天下一切东西我都供养你,反正这不属于我的,给了就给了,又不是真实供。真实供就要开始扒自己的皮、割自己的肉了,那时候就看看你能承受多少。不要全割下来,痛,很痛,就稍微割一点,不痛的地方,尤其没神经的地方稍微割下来。开玩笑的,开玩笑的,有些是开玩笑的。
就是这样的,供奉和布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很好,要不有时候我真听到很多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但这也不意味着一个人说这样的话,就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是这样,这个不能一棍打死所有的人,但这样的事情也是蛮多。天哪!十一点钟了。
依此善根,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如法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略)

本讲原文:
(2)观想:偈颂中说:“自成金刚萨埵虚空中,根本上师呈现莲师相,十方诸佛一切眷属众,吾等愿受成熟与解脱。”外相:观想自身如同金刚萨埵,在前方虚空中,本体为根本上师,形相为莲花生大师,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周匝围绕,如此观想皈依境,并且发愿:愿我等众生圆满证得成熟与解脱。内相:三位天尊坛城;密相:心性圆满三身相。
2.供奉
偈颂中说:“舍!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供奉三宝传承诸上师,敬献享用加持自相续,愿得受用三身圣刹土。”意思是说:在外相上,按次序以珍宝庄严的四洲、百千万供品等依照三十七堆曼茶的形式供奉化身上师。在内相上,观想自身皮肤为黄金地基,脊椎为铁围山,头为须弥山,右手为东胜神洲,左手为南瞻部洲,右脚为西牛贺洲,左脚为北俱卢洲,双眼为日月,分支为小洲及河洲,肋骨为七金山,肠为七海,肺为如意树,心脏为宝瓶,肾为如意牛,肝为自然香稻,脑浆为天人甘露,头发与眉毛为檀香林,毫毛为红花草山,五根为妙欲天女的自性,以此供奉报身上师。在密相上,自性庄严的曼茶,离诸戏论、世俗心的本性为黄金地基,其本体无有偏袒为铁围山,五智慧为须弥山及四大洲,八识为八小洲,六聚所行五妙欲等为万物供品,智慧为太阳,大悲心为月亮等,以此自性庄严之曼茶,供奉法身上师。
总的来说,如果已经证悟轮回涅槃一切法都圆满自心的妙力,这就是胜义曼茶。
庚四、供奉时间
在闻法、修法、拜见身语意的所依处时,应该供奉曼茶,特别是在传授窍诀引导法时,昼夜六时都应该供养三宝及本传承诸上师怙主,并祈祷摄受加持我等自相续。
庚五、目的
暂时心想事成,清净一切罪堕,受用圆满,能获得三摩地等一切功德;究竟圆满二资粮,并受用大圣三身刹土与胜义三身果位。最后,皈依境及一切供物化光融入自身而作回向。
供曼茶之引导终。

【附录:供曼茶讲记摘要】
修五加行之供曼茶时:
如果条件具备,需要三套曼茶盘(五堆曼茶、三十七堆曼茶各一套,七堆曼茶盘一个);如果条件有限,准备两套曼茶盘(五堆曼茶一套,三十七堆曼茶及七堆曼茶共用一套)
1.修五加行之供曼茶之初,将五堆曼茶供奉在坛城上,直至五加行之供曼茶修行圆满。(暂无此仪轨及修法的讲解)
2.每座修法:
(1)念诵(待翻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所造的习气烦恼,如同擦拭曼茶盘灰尘一般,得以清净……
念诵三遍百字明,同时用右手腕动脉(智慧脉)处擦拭曼茶盘。
龙钦传承:右转三圈,左转三圈。
龙萨传承:可以一直右转,结束前左转。
(2)先修一遍三十七堆曼茶,修法及念诵仪轨同龙钦传承,参见《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修完供奉在坛城上,直至本座修完。如果三十七堆曼茶与七堆曼茶共用一套曼茶盘,可继续用本套曼茶盘修七堆曼茶。
堆三层的方法有多种。
(3)七堆曼茶,并计数。
按照本传承,修十一万遍供曼茶过程中,前7万遍七堆曼茶,念诵仪轨为:

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供奉三宝传承诸上师,
敬献享用加持自相续,愿得受用三身圣刹土。
后四万遍,念诵仪轨(赤松德赞尊者供养莲师):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须弥四洲日月顶庄严
以此所缘诸佛佛土献愿诸众生清净佛刹行
供七堆曼茶顺序如下:
 

每念诵一遍七堆曼茶仪轨,供一遍七堆曼茶。用右手腕智慧脉处擦拭一遍曼茶盘,再继续修。边修边计数。
名词:
所供曼茶,是以手执持,用来供养物品的曼茶;
所修曼茶,即陈列在供桌上面,作为供奉对象的曼茶。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