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饰论-07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此讲授的《诸乘法了义辨别之言——耳饰论》 分为三段,第一以上讲完,此讲授的是第二。第二所造之论分为总括与支分一切乘法之见解,总括以上已讲完,此讲授的是支分。
支分从声闻直到应成派以上的见解以上讲完,此后应成派与大圆满不可思议之法性二者的辨别以及与萨迦派道果法二者的区分,昨天我们按照理证的方式已经讲过了,以及在《金刚幕续》和《桑伯遮续》部两种当中讲授了此理证之教证。
此后凡是按照词句的方法而讲授当中,理证与教证是相当重要的。你在行道当中所分析的理证是不是真实的,就应当要靠往昔一切诸佛菩萨所讲的教证来确定你现前所讲授的或在观察当中所得到的这种见解是不是真实的。
但现前我们的真实教证是什么?按照现前上师的教言与配合着禅定作修持得到的领受就是真实的教证,也是真实的理证。在修持中还没有真正得到觉受时,光靠词句的方法并不是殊胜大圆满的教证。殊胜大圆满具有很多续部和往昔一切诸佛菩萨所造的论等等,但这些都是在词句当中。昨天我们在讲授道果法当中讲过,道果法的胜义之见解具有离言与缘起两种功德,若是离言的话,现前用文字所讲授的一切含义与大成就者用教言方式以词句而建立的一切见解,靠这种口耳传承的方法而得到的都并不是真实之见解,真正的领受和教证还是在禅定当中了知为主。
如何修持禅定昨天上面讲过,在禅定当中没有得到觉受时,光靠词句的方法作改造与词句的方式作讲授并不是真实的。临时靠这种方法具有功德,但是真正今生要得到功德,必须现前把文字和词句当中所讲授的一切法聚集在自相续当中,自相续已调整为现前所讲授的文字般的功德的话,它就叫做真正的教证,也叫做真正的理证。
现前这里按照闻思的方式用理证和教证讲解之外,但现前最主要的是修持方式,为什么要修持、修持的原因昨天也讲过。要是不作修持,光靠词句的方法树立一切见解,临时觉得具有很稀奇之法,但还是一种表面诠释的现象,并不是真实的,真实之见解还是要作修持。现前我们在座者多数是按照禅定的方法作修持,此后再用口耳、文字的方法了知此修法之中的一些诠释含义,最主要的还是在修持禅定当中而得到它的功德。
昨天在上面讲授当中用理证的方式讲授境意无别之见解,以及教证也讲过。境意无别在世俗之法当中要是能了知的话,现前对我们修持者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也就是说,能取与所取之中,只要能断绝能取,因为按照境意两种显现当中用能取与所取树立,但是只要能断绝思维,一切外境清净与不清净之显现自然随着思维调整而会转变,这是真实、是决定性的。因为一切外境都是思维中的一种显现,思维要是能调伏,外境自然能调整。因此现前能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在树立境意无别之见解之中,昨天上面也讲过,用意识当中树立境意无别之见解,此称为是了知,在具智慧当中树立境意无别之见解称为是修法之中的觉受,因此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而树立境意无别之见解,此中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因为上面讲过,从境意无别之见解当中就能了知,只要能断绝思维的一切不清净之念,外境不清净之相随着思维调整而会转变是决定性的,因此不需要再树立两种对治断绝境和意识。
在意识中具有这种觉受,具有这种定解的话,但这个定解还是思维改造长期修持所得到的一种觉受。要是具有境意无别之定解的话,它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我们在讲授《华智仁波切教言》当中,首先所讲授的顶礼上师,顶礼要分为内外密三种,上师要分为内外密三种。内当中的上师用内顶礼方式,也就是境意无别之中具有这种定解而作修持,称为是内顶礼的方法,也叫做祈祷内上师的方式。因为要是能真实了知一切外境都是意识所显现出来的话,那么上师及善知识之相还是意识之外非具备有上师与善知识之相。因此在善知识与上师显现当中,与自心融合为一体作为修持的话,他就叫做内相上师,因此在修持当中称为内修持方式。此中与外上师与外修持方式相比,此两种的功德具有极大的差别,内上师的功德已经很高了。
要是具备这种显现作修持者,对于誓言以及此后修证也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比如说一切誓言、见解和行为都不树立在外境当中,都树立在思维之上的话,你要是在昼夜当中守持自己的意念而作修持,它就叫做守持誓言,它也叫做见解,也在修持当中而证得见解,也叫做行为,所以此种修持方式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
现前我们修证当中,不能在入定与出定当中配合着守持意识作修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初行者把凡是一切所具足的显相和一切诸法都树立在外境当中,因此在守持之时,又要守持外境,又要守持心识。要是守持外境,又会在妄念当中产生另一个显相,所以靠这种守持的方法就会产生犯戒之相,以及在行为和修持当中不能捷径证悟到见解的原因也就在此上。所以现前已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当中,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昨天我们讲授道果法,在胜义之见解树立离言与缘起当中也已经讲过,世俗当中也已经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这样一来对现前修法和断绝一切烦恼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要是能了知此见解的话,按照无上窍诀法的方式也能真实了知,真实的见解不存在于外境当中,以及真实的刹土不存在于外境之中。现前我们说不清净之六趣外相与清净佛的刹土等等,此中只是在外表显现之中,树立在外境,但是真实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的话,都可以树立在思维本体之中。要是真实能证悟到思维本体之见解的话,一切外境不清净之相自然就调整为清净刹土之相。所以佛也不存在于外境之中,一切刹土也不存在于外境之中,因此能不能成佛并不是光靠现前世俗所讲解的力量强弱,而是现前修证的禅定深和浅而所产生出来的清净与不清净两种显现。因此现前修证之中就要知道此中的含义,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现前已了知此中的含义,就不需要追求外境具备有什么刹土和佛。现前不了知真实含义者用念诵阿弥陀佛、身作礼拜和苦行的方式而去追求证到佛的刹土和佛的果位等等,但现前已经了知佛的果位和佛的刹土并不存在于什么地带当中,现前真实能赤裸出思维本体之功德的话,它就是佛的刹土,也就是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与佛的刹土就是现前我们所讲授的胜观和明空不二之见解,它就是佛的刹土。
此后在修持禅定当中应当要细致辨别上下的区别,因为真正禅定具有很多不同的乘法之见,所以现前要讲授一切乘法之辨别、见解辨别的原因就在此上,所以我们应当要越细越好。但此中越细也必须在甚深定心当中作观察,光靠现前思维改造的方法作观察,怎么也区分不了上下见解之区别,就连内道教当中最小的乘法为小乘,小乘声闻之见解靠思维改造的方法怎么也树立不了此中的见解,那么上面的见解不必所说。因此要在甚深定心当中作观察。
昨天所讲授的理证当中,所讲授的也是境意为什么是无别的,那么在教证当中用两种不同的续部而印证境意无别之含义。今天顺着昨天以下而讲授。
今天所讲授的还是昨天之教证,但现前这里一两页之中的含义都是讲授的境意无别之见解。境意无别之见解对现前我们修持禅定者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因为此中要是真实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在初行者面前能知道如何调整烦恼、如何断绝烦恼、如何证到真正的功德,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要是中品者,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能捷径证悟到佛的果位,也有极大的帮助和利益;按照无上窍诀法之中的含义能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的话,此后修持禅定不需要再去追求以外有一种什么佛的刹土与佛的功德、三身无别之见等等,一切功德,外境显现之中的刹土之显相、内境显现三身无别之相,都是在境意无别之中。所以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对初学者、中品者和上品者具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已证到真实见解之中,还是境意无别之见解,但是初学者在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当中而作修持,能证得证悟境意无别之见解。所以境意无别之见解——境意不能分开,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所以上面反复强调用理证和教证讲授境意无别的原因也就在此上。
【拯救大圣龙树尊:呈现同一外境时,产生各异分别心,所执悦意之身体,彼境现为种种相,】
像一个有虹膜炎的患病者和一个没有这种病者,两者看到同一个白色之境,一人所显现出来的是黄色,一人显现出来白色。一个白色之境为什么会显现出两种不同的显相呢?这些都是具有病和没有病的区分。
犹如这种显现,同一外境会产生出不同的分别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分别之显相。犹如一滴水,六道众生见到一滴水就显现出六道不同的显相,因此在自现妄念当中也显现出不同之相。比如说在欲界,要是很渴的时候,看到一滴水就会产生一种贪欲,觉得想喝这个水。在地狱,一看到这个水时是一种熔汁(铁水),因此就产生恐怖之念,因为这个水要是掉到自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忍受不了的痛苦。
为什么在显现中不相似,在意识当中所产生出来的一切妄念也不相似,原因是什么?是意识、烦恼沉重的原因。此中的烦恼要知道,是二取分别念沉重和他的习气沉重而所产生出来的烦恼沉重,这些都会在意识中显现不同的显相。
……“呈现同一外境时,产生各异分别心,所执悦意之身体,彼境现为种种相”。你要是心里觉得快乐的一个境,在很多人意识的显现当中会有不同之相,这些都是思维清净和不清净而显现出来外境清净与不清净的显相。那么再问,有些觉得在人间唯一所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都是一样的,我显现当中也是山河大地,比如亚青寺的外境,他人所显现当中也是亚青寺的外境。但这里可以说明现前的一切众生之烦恼相似,因此同一显现出来的一个境。但旁生道、饿鬼道和地狱者所见当中,所显现出来的就不是亚青寺了。所以此时我们应当要真实了知此中的含义。
比如说你在亚青寺已经进入睡眠时,把眼睛睁开看到外境,外境不会消失,但是此中在你意识中所显现出来的又是另一个妄念和另一个显相。就犹如这种显现,都是意识清净和不清净而所显现出来的不同之相。因此,外境要得到清净之相,必须要断绝思维不清净之念才能得到清净之相,所以此中所讲授的还是境意无别之一种教证。
【犹如妩媚美女身,苦行具贪及老狗,现前不净贪食物,幻显三种不同境,】
就犹如一个妩媚美女身,对于苦行者——进入森林和山洞修持之苦行者,和具有贪执者,以及一条狗,在现前状况中就会显现出不净、生贪之境和食物之相。比如一个苦行者所显现出来的就是不净之境,一个具贪者所显现出来的已经成为起贪之心了,一个狗看到的是一个食物而会咬。所以这三种,显现中是同一个境,但在三者领受当中所显现和思维当中的概念都成为三种不同显现,这些是什么原因呢?都是思维、烦恼清净和不清净而所显现出来的,是同一之境显现不同的显相,因此一切外境不是真实的。
但现前大部分都觉得,因为从科学上讲授都说外境具有山河大地,那么永远就是山河大地。但这只是说在同样一个具有人间、能显现山河大地之烦恼者面前,但是其外非人所显现之中会不会显现呢?他人显现中决定不是现前所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等相。不是的原因是什么?如我们刚刚在此中所讲授的比喻一般,同一个境显现出种种之相,都是思维清净和不清净显现出来的。
那么已知道此中的含义,我们在座者,有些在天空中能显现出一切佛菩萨之相,有些能显现出坛城之相,有些在虚空中能显现各种光色,有些在虚空中能显现出非人之相,有些在虚空中只能显现虚空,有些在虚空中还能显现出不清净之相等等。在唯一虚空之中,他们能显现不同的显相和思维当中显现出不同的觉受,原因是什么?都是意识当中的烦恼沉重和不沉重而所显现出来的不同之相。所以意识之外非具备一种外境。这里讲授一切外境都是思维之显现,思维以外非具备一切显现。
现前我们所看得到的一切山河大地外境,都是由自心所显现出来的,因此此后修持禅定当中,要调整自己的意识,不要遮蔽一切外境。要是能真实调整自心的话,一切外境当下成为清净是决定性的,因为它就是思维的显现。思维要是能调整,一切外境就能调整,原因就在此上。
因为去年我们在讲授《直断要诀》当中也已经提醒过,说现前在欲界当中所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此中所具备的就是贪嗔痴一切烦恼,成佛时所显现出来的还是山河大地吗?现前我们已经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一切外境清净与不清净都是思维清净和不清净所显现,要是思维能调伏,能融入法界当中,一切外境成为清净不必所说,此中还是山河大地是决定不可能的。那么此时还能了知山河大地吗?决定的,因为他具备有智慧明了之正念,因此能了知。此中用大概的方式了知一些,就能知道现前修持禅定的目的和现前修持禅定当中的定量,具有一些利益。所以此时我们要知道境意无别之见解。
要是具有这种显现的话,就不会产生出一种诽谤,是什么?有些说在喇嘛仁波切法身上能显现出不同的坛城之相,有些能显现出本尊之相。但是往昔不了知此中含义者觉得,我在看时怎么也看不出来,你怎么能看得出来等等,就会产生出诽谤之念,这些都是不了知现前我们所讲授的含义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过失。要是真正了知现前所讲授的理证与教证之中的含义的话,就不会产生出诽谤了,就觉得清净与不清净刹土非在外境之中,都是在自己意识之中。要是意识当下能清净,当下就能显现出刹土是决定性的。
那么有时你们都说能显现出一种本尊——阿弥陀佛、金刚萨埵,要不有时能显现出五种光色等等,但这些都是偶然显现,此长期不能具足。长期不能具足的原因是,现前修持禅定,临时断绝烦恼而显现出如来藏之功德,但只是一支分,不能恒常具足的原因是,还没有真实赤裸出如来藏之功德。如果长期修持禅定,现前偶然所显现出来的功德就会长期具足,这就是本体之中的功德。犹如这种显现,现前有些能显现出来,有些不能显现出来,原因也就在此上。
所以此后凡是谁能显现和不能显现之中,一切功德和过失,过失不能树立在他境之中,过失应当要树立在自己之上,功德应当要树立在他境之上。因为他人看到就说明他人具备有这种思维清净当中所显现出来的清净之相,现前自己不能显现的原因就是还具足无明二取,有很沉重的烦恼,因此不能显现的原因就在此上。为什么是这种,我们上面用理证和教证两种方式讲授当中已经知道,意识还没有清净,一切外境不能显现清净的原因上面已经讲过了。
“现前不净贪食物,幻显三种不同境”,就是说会在一个境当中,在所观三者前显现三种不同的显相与三种不同的领受,这些都是意识清净和不清净而所显现出来的。就犹如一滴水,已证到佛的果位、已真正赤裸三身之见解者面前所显现出来的就是一切佛菩萨之坛城与一切本尊,但现前一个凡夫者所看的只是一滴水。
这两种不同的特点是什么?凡夫者意识当中具有无明二取一切沉重烦恼,因此和他的烦恼相似所显现之相为水相。成佛者已断绝无明二取一切污点之时,在他的本身三身功德之中,随着他的功德而所显现出来的就是诸佛菩萨的坛城与本尊之相。因此这些都是用这内外两种缘起而树立外和内。刹土还是如此,只要具备有三身之功德,他的缘起外境显现就是刹土清净之相。这是“幻显三种不同境”。
【如说彼等立教证。】
以上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而印证上面所讲授的理证是真实的,境意是无别的。因此临时当中现前我们已了知这种,上面讲过,下品者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中的功德,中品者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中的功德,和上品者真实证悟境意无别之见解中的功德,上面已讲过。此中从小乘之见解直到无上窍诀法当中,用不同的名词代替,但是真正含义还是聚集在境意无别之中。在以下当中用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作修持,相似大乘以上当中用觉受,在金刚乘究竟果位当中已证悟到境意无别之见解,所以非具备境意无别以外的法。所以应当真实了知境意无别之见解,这是相当重要的。
但昨天讲法当中又说一切乘法都树立在明了之中,有时候说一切乘法都树立在空性中,有时候又说一切乘法都聚集在二种资粮当中,有时候又讲授一切乘法都聚集在二身之中,以及现前又开始讲授一切乘法都聚集在境意无别之见解之中。此中有那么多个见解吗?不是,只是用不同名词代替,昨天我们在上面讲授一切乘法都聚集在明了当中,现前今天所讲授的境意无别之见解,明了之外还具备有一种境意无别之见解吗?真正智慧当中的明了要是能赤裸的话,那么境意无别之见解已经树立在智慧明了中,只是显现当中用文字代替或不代替,但是真正的含义都是唯一的,只是名词不同。所以此中的含义我们必须要知道。
【尤其显现唯心造,瑜伽行法虽相似,然彼心性执实有,道果法许离戏故,】
这里所说的是什么?上面我们用理证和教证的方式已经讲授境意无别之见解,那么境意无别之见解,在唯识讲法当中也讲授的是境意无别之见解,和瑜伽道果法当中讲授的境意无别之见解,但这两种用教证和理证讲授不是成为一体了吗?
上面说过,唯识当中一切都是用心造,瑜伽行法指的是道果法,这两种讲授的境意无别之见解虽然相似,在名词显现中虽然相似,但这两种不同的特点在什么地方?上面唯识当中心性执著为实有而讲授他的境意无别之见解,但是在道果法当中是已经远离一切戏论,安住在清明见解、上面所讲授的离言与缘起胜义之见解当中,此两种不同的特点就在此上,这两种应当要知道。
因为昨天讲过,唯识当中一切法唯一都是心造的,都是按照俱生无缘为基础而讲授境意无别之见解,但是在瑜伽道果之法当中胜义之见是在离言和缘起当中讲授境意无别之见解,这两种永远不会有成为一味之时。因为上面是在思维当中树立境意无别之见解,下面是在胜义之中而树立境意无别之见,这两种不同的特点前几天也已经讲过,应当要把心自然安住在平静状况中,心安住在断绝一切思维改造,安住于清明之见解中,但这里的清明还是在境意无别之中。
那么境意无别之中怎么树立清明之见解?境意无别要是在思维改造之中,了知是境意无别,但此中境意无别又有世间迷惑的境意无别之见解和出世间禅定真实具清明正念当中的境意无别之见解,分为两种。迷惑之中的境意无别,临时、名言为境意无别之见解,但是真正在它的含义当中并不具备境意无别之见解。犹如什么?你在昏沉的状况中,没有具备一切思维明了,也不了知一切外境,也没有一个了知外境之念,因此在迷惑状况中,觉得是境意无别的话,那么此中的境意无别,在无情之物当中也可以说是境意无别,比如这个木鱼和这个杯是境意无别之见解,原因是什么?因为木鱼没有产生过什么妄念,但这并不叫做境意无别,这只能叫做迷惑无记。
境意无别是什么?在修持禅定当中具有无别之正念。没有这种正念和明了,决定不能用“境意无别”之名词代替,“无别”必定有这种正念、觉受当中称为是无别,不是说在昏沉状况中,没有产生一切明了,在迷惑状况中,名言为无别。此中并不叫做真正的无别,名言中也不叫做无别。此中要分为真实无别和名言无别,但名言无别,现前我们在乘法当中讲授的名言无别也并不是在一种迷惑状况中树立的,名言无别是在思维具有意识明了状况中而讲授一切外境如何是心的显现,用理证和教证的方法知道境意无别之见解,这才叫做名言无别之见。在真实之见解当中具有守持正念、明了当中而知道无别之见解才叫做无别,所以无别之含义必须要知道一下。
要不,现前一说出无别时,不起任何妄念当中用“无别”名词代替。不起任何妄念用“无别”名词代替的话,那么色界与无色界不具备一切欲界当中的很粗烦恼之念,因此永远就在无别状况之中。要是它就叫做真实无别之见解的话,怎么还讲授以下出世间解脱之见解呢?就没有一个解脱之法再讲授了。所以我们现前必须要了知这个无别,必须要具有正念、具有这种无别之觉受当中才叫做无别。但这种觉受,具有很粗妄念当中的觉受,和在修持禅定当中的觉受,和已证悟到见解当中的觉受,分为三种。但这三种要在修持禅定当中领受,否则光靠思维改造的方式是怎么也树立不了的。
所以像在这里所讲的一般,上面是按照心性执著实有,后面道果法当中的境意无别是在离言胜义当中,远离一切戏论。此中戏论已包含细粗两种分别念,没有细粗两种分别念,安立在离言与缘起胜义之见解当中,才叫做真实道果之法的胜义境意无别之见。
这以上讲授的是什么?用理证和教证两种方法而讲授境意无别之见。此后我们在座者在闻思、了知和觉受当中知道境意无别之见解之后,在行道修持禅定当中也要知道境意无别之见解。所以这个在按照现前辨别的方式,第一阿赖耶与法性的辨别之时,此中大部分只了知法性当中的功德,还没有真实区分它与阿赖耶识两种不同的特点在何处。今天以上讲授当中,没有按照名词的方法代替之外,含义以上已经讲过。凡是阿赖耶是一种迷惑的状况中,迷惑之中怎么也不能树立无别,要是能树立无别的话,无情之物面前永远就是在无别之中,因为它永远不会产生出一种妄念。这不叫做无别,无别是具有正念和觉受当中而了知境意无别,不起任何妄念,具有一种觉受、具有一种明了之见解当中而作修持才叫做无别,无别之含义也必须要在修持禅定当中而去领受。
【其外光明大圆满。《大自现续》等所言:有为常断法宣至,胜密金刚精要间,如见循次作辨别。】
在光明大圆满《自现续》部和其他的续部讲授:从常断外道教的法直到胜密金刚精要之中,用不同的见解次第而作辨别,这是相当重要的。为什么是重要的?因为现前修持大圆满法分为两种根器:上根者与下根者。上根者犹如莲花生大师和布玛木札般,当下可以证悟到无上窍诀法的要义者,他就不需要按照以下次第性的辨别作修持,但现前具有这种根器者是相当难得的。那么此中的根器,根器树立在什么地方?按照显宗讲法,说往昔修持过法和没有修持法而产生出来的烦恼沉重与清净,来树立根器上品和下品。但现前无上窍诀讲授当中如何树立呢?只要具备信心者就叫做上品者,在信心当中就要开始树立一切根器。
莲花生大师、布玛木札和麦彭贡波老人,他们是具备有信心,现前我们还不是觉得具备有信心吗?那么按照前行讲法信心分为三种,此中不同的根器也有不同的信心之显现。像莲花生大师与布玛木札修持正法时具有不可思议的一种稳定之显相,在依止上师、依止此法当中,凡是显现不同之相都不会产生出一种疑惑之念,不要说真实诽谤之言,连意识当中都不会产生一种疑惑:“是不是真实?这是什么显现呢?”连思维当中也不会产生出一种犹豫,所以此中的信心就叫做真正上品者的信心。像具有上品信心者,他就不需要按照循次辨别作为修持证到以下的见解,直接进入无上窍诀之法的话,当下可以证得此中的含义,但是具备这种信心者是相当难得的。
在座者都具备有信心,但是此中的信心还是一种坚固性的、永远不会显现出间断之信心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觉得心里很安乐、很快乐,你的信心也会觉得更加深;有时候心里觉得很烦,你的信心顺着它而开始往下退。此中的信心只能叫做间断之信心,并不叫做像麦彭贡波老人般的信心。所以我们应当时时刻刻都要护持自己的信心作修持。
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讲授的从常断法至密乘金刚精要之中,要如见循次作辨别,要作辨别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信心还没有达到圆满而讲授不同的辨别。要是信心圆满的话,他就不需要按照不同乘次的见解辨别而作修持。就犹如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尊者时,帝洛巴尊者从来没有给那若巴尊者讲授过一句密法,也没有叫他去修持一刹那之中的见解,那若巴尊者依止上师,具有这种信心,此后按照上师所吩咐的十二种小苦和十二种大苦,受了二十四种苦之后,证得上师密意无二之法,此中还是由信心而得到的功德。所以这里“如见循次作辨别”都是要树立在信心当中。
此后你能不能今生证得佛的果位,你会不会今生堕入金刚地狱,不需要再去问上师,你就可以当你自己的上师。只要具有信心,此中的信心还是一种不间断、固定性的信心的话,你要是有这种信心,并且精进作修持,决定可以说你今生可以得到佛的果位。要是不具备信心,有时候还会产生出一种疑惑、犹豫,觉得此法之中的功德如何,对上师也产生出一种疑惑,要是有这种显现,你可能现前是一种修法当中的显相,但是此后的果位还是在金刚地狱之中。因此此中的含义我们在座者必须要知道。这里所说的从外道教的常断法直到密乘之中的见解,循次而作辨别,都是用信心圆不圆满而作出不同的辨别。因此这个信心在密法讲授之中是相当重要的。
已了知在具有信心和不具信心当中讲授循次作辨别,现前此种讲授在无上窍诀法当中也具足吗?是具足的。在《法界宝藏论》当中讲授,从小乘声闻之见解直到无上窍诀法当中有不同的方便,在《法界宝藏论》当中也有这种讲授,就能知道无上窍诀法,此法讲授分为两种——利根者讲授和次第者讲授。
次第者讲授就叫做方便引导法,现前我们就靠方便引导法的方式讲授,把以下还没有真实具备信心者,靠现前不同的方式修持而融入圆满之信心,此法就叫做方便引导法。利根者所讲授的真实之法就犹如莲花生大师、布玛木札和麦彭贡波老人般,当下讲授密法之中的见解,当下就可以证到佛的果位。但是此者必须具备有一种固定的,一个真实、不会摇动之信心。要是有这种基础的话,讲授密乘的法当下也可以证得佛的果位,以下讲授其他的见解当中也能证得佛的果位。原因是什么?因为基础具有不可思议无上窍诀法的原因。
龙萨娘波尊者的上师叫做仁增顿德多吉尊者,仁增顿德多吉尊者在讲授现前我们讲授的有相止禅定时,证得出世间的禅定胜观而证得佛的果位。像这种根器叫什么?具有信心之见解者,讲授的是以下此法的话也能证得以上的见解。但是要是这样的话又会产生出一种过失,是什么?觉得要是具备有信心的话,不需要讲授无上窍诀法,光讲授世间禅定也能证到。像仁增顿德多吉尊者这些,他是佛的化身,有这种显现,但是讲授此法当中也具有不可思议之加持力。无上窍诀大圆满具有不可思议的一切乘法之中极顶之加持,要是下品者,按照方便引导法的方式也能今生证得解脱。要是下品者按照以下法的方式而讲授,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证到佛的果位。此中就能了知无上窍诀法之中方便引导法具有不可思议之加持力。
这里“如见循次作辨别”,此中的含义我们在座者必须要细细了知。无上窍诀法当中具有这种讲授,因此现前讲授此法当中,此中的含义也是不可思议的。
【《喜金刚根本续》云:宣说有部声闻教,缘觉教法亦如此,彼后安立唯识派,随即阐述中观宗,极明显中而宣说。】
按照上面光明大圆满《自现续》部所讲授的一般,按照“如见循次作辨别”的方式,一个次第者在讲授时如何讲授?先按照声闻教法的方式而传授此法。犹如什么?现前我们所讲授的第一破我的方式,还是一种宣说有部声闻教言。第一破我的时候,在五蕴、十八界和十二处,按照方便的方式总集在三门之中寻找“我”存在于什么地方,此中的讲授方式还是有部声闻教言,第一讲授的是此法。
此后缘觉教法也是如此,但是缘觉教法在行道修法中对于修法之上下的区别之外,行道修持的方式还是要按照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方式分析而破我作修持。行道修持当中还有十二缘起之外,用五蕴当中寻找我在哪儿,破我的方法是唯一相似的。因此在第一寻找我执当中,用止观交修的方法修持,那么止观交修的方法修持的力量越强时就能得到缘觉教法。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