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详细指示如何认识佛性。

详细指示如何认识佛性。

元音老人 

我们的本性其实时时在自己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我们能看能闻能说能坐能走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时时在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的时候。纵然我们睡着了,它也在了了分明。就是做梦的时候能起梦境的,也是它的功能。说起来做梦的时候是第八识的种子翻起来。第六识揽得种子在梦境里面。但是没有佛性怎么会有第八识呢!怎么会有第六识揽得梦境呢!这个功能根本还是佛性。
佛性时时在,没有缺少的时侯,没有隐蔽的时候,所以它没有断续相。没有断掉之后再接续起来,没有!时时都是这样连续不断。所以我们做功夫也就是如此,要认识佛性。
现在我再详细指示一下:我们的佛性就在我们一念断处——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个时侯。前念断了后念未起那个时候,并不是没有知觉,它还是了了分明。那个时候是千钧一发之机,关键时刻,最重要的时刻。但人呢,往往都错过这个机会,不认识它,滑过去了。
任何人都有一秒钟的清净,是肯定的。就是随便哪一个都有一秒钟念头不起的时侯,这念头不起的时候还是了了分明,他不认识就错过去了。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本性,时时在我们面门放光的是。


從我的iPhone傳送

什么是生死?妄想烦恼、长长短短、人我是非...我们被包围了!

什么是生死?妄想烦恼、长长短短、人我是非...我们被包围了!

体光长老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占优势?时时刻刻要检验,这全靠自己。别人只能告诉你用功的方法,真正用功全靠自己。
古代的祖师,他们也都是从不纯熟达到纯熟。古人在哪儿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不动,这叫“久参有禅,久住有缘”。你这里住几天,那里住几天,你怎么用功呢?还有人嫌功夫慢,想快一点,这也不行。菩萨用一个功夫就是多少大劫,你用这几天就嫌烦,这个可惜呀,没有个长远心。佛说的任何一个方法都能了生死啊!
前边这些祖师,他们就是很实在,闻到认准一个法门,就踏踏实实去用功,三十年、五十年不变。我们总想省点劲,总想一开始就得很大的好处,总想赶快成佛,这成佛不是你想成就成的呀,要三十年、五十年不杂用心哪!我们现在这个心多杂呀?赵州禅师亲近南泉开了悟,还要三十年不杂用心,香林禅师四十年才打成一片,四十年哪!不是你这样到禅堂来走一下,马上就成片了,没有那么快,你想快不行。
什么是杂用心?你今天用用这个法,明天用用那个法,那都是枝叶。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到哪里去找一个善知识呀?现在也方便了,坐火车、坐飞机,一天能走几个省,你找到没找到呢?
古代人参学,跋山涉水,费尽草鞋钱,自己有几个钱都买鞋子穿了,闻听善知识道风,不远千里而来,心心常在道,念念不离宗,一天到晚都在道中行。你现在是不是念念依靠佛菩萨,依靠善知识指一条明路呢?可能不是。时代不同了,人心也变了,你即使找到一个善知识,人家和你讲明白了,你也不见得明白。马祖不是说了吗?即心即佛呀,你向外求怎么能行呢?即心即佛,是心作佛,自己就是佛啊,你到哪里去求?往外求不行啊!
想了生死总是个好事,什么是生死?妄想烦恼,长长短短,人我是非,起心动念这些都是生死啊!生死把我们包围了...古人说:行也禅,坐也禅,那就是功夫用得恰当,功夫有力量了,有了力量,就把烦恼妄想摧走了,转成了一个正念,这时磕着碰着都可能悟道!你功夫没用到火侯,你只顾分别人我是非,长长短短的,就是磕着碰着也不行。用功是什么?用功就跟那木头人一样,外边的音声色相入不进,内里边不动。


從我的iPhone傳送

邱阳·创巴~欢喜地

邱阳·创巴~欢喜地




慈悲之钩与虔敬之环的相遇,在于你所做之事都是真实的。我想这就是极喜初地的涵义所在,你所做的,是真的。

菩萨初地与第三道的见道有关。在这阶段,佛法是真实可见的。你也可以说,初地就是自我失去贞操的时刻。就好像在这之前,你只是听说着关于性爱的欢愉故事,而你现在能真正体验到了。这同时有着理解与敞开,既强大又私密。
在初地的阶段,开始培养出少许的动中禅。面对生命时,你的智慧与个人体验,一同成为巨大的觉知。你不再分别体验和智识的层面,而是让那些全然成为一体。经历这个过程后,将会生起无比的喜悦与欢庆。
大乘之道的根基,是一种敞开的态度,乐于和自己、他人沟通且共事。如此的态度来自于小乘之道的寂止与胜观训练,这也自然而然地开展为悲心。无论你觉得自己的怨怼是否正确、良善或有理,你都不会对任何人怀恨在心。如果能用「平和的态度」(peaceful attitude)这种说法的话,我们就是要对任何人都抱着平和的态度。
在大乘佛法中,对空性有基本了解是很重要的。空性就像呼吸——若无呼吸,你必死无疑。空性就是我们的起点。有了空性,你能够超越在家居士层次的菩萨道,进而成为专业的大乘佛子,也就是大家所知的「菩萨」。初地称为「极喜地」,与之对应的比喻为「宝藏」(treasure mine),你能从中挖掘出镶嵌在煤矿里的钻石、红宝石、祖母绿等珍宝,就像是从大地挖出宝石一般①。
初地的阶段,是一条富有哲理同时带着体验的法道。你不落入这二种极端,因为如果你在一个点太过敏锐,另一边就失焦了。如《道德经》所说:「若过度磨锐刀锋,其必然迅速钝坏」②,佛法教导你如何成为一位好公民、一个良善且直率的轮回之人。从轮回的观点来说,佛法相当精准到位。所以一开始,你得先彻底、完全地展开轮回的逻辑,至于涅槃的逻辑则是之后的事③。这就是为何佛教的法道称为「中道」(middle way)。名之为中道,并不是因为它离于轮回与涅槃而安全无虞,而是因为这条法道同时支持着轮回与涅槃。
若强化一切有情众生的心识——尤其是人类的心识,就会产生一股巨大的潜能。身处业力之地的人类,其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一切智慧与直觉,都能被增强至绝对完美之清净、纯然、强大且充满活力的程度。它们将毫不费劲地自然开展。之所以说佛教是人本主义,正是因为它能激发人类的能力。
你在初地所探索到的,实在美妙不己。在初地时,有史以来第一次,你感觉自己被逮住了,好像一个环圈被钩子勾住。这其中有种救赎感,像是有人拋出钩子,把你从波涛汹涌、油腻不堪的轮回大海中拉出来。你的道上正发生了些什么,基于这样的理解,初地,因此称为「raptu gawa」。「Raptu」代表「极为」,「gawa」意指「喜悦」,所以「raptu gawa」意为「无比欢喜」。神话开始成为事实,某些事开始生效了。在初地时,你别无选择,你所见的一切都奇妙、美好。你哪有可能还想回到黑暗的轮回地窖之中呢?
慈悲之钩与虔信之环的相遇,在于你所做之事都是真实的。我想这就是极喜初地的涵义所在——你所做的,是真的。你本来认为可能有个钩子,现在却发现自己的环是真的被他人的钩子拉着,是真的这样在作用。比方说,当我还住在藏地的时候,听到有飞机这种东西存在时,我觉得非常惊讶。第一次听到飞机时,我怀疑它的真实性。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大草原上研讨寂天菩萨所著《入菩萨行论》第九品的《般若》④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轰鸣,有人说:「一定是飞机!」另一人则说:「喔,不可能,没有这种东西。」然后我们抬头一望,看到了闪闪发亮的铝制飞鸟。它和鸟非常相似,但很坚固且不具挥动的羽翼。因此,毫无争议地,飞机的确存在。这是个事实,而非神话。

毫无偏私的布施
由于某个东西正在发挥效用,你的修行自动地变成了布施波罗蜜多。在找到自己的道路后,你为此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感到自信、无比开心,不介意送出任何一切。你已到达彼岸,而且你到达时还带着物质、心理及灵性方面的布施。这是亳无偏私的布施,你的给予没有分别,这有点像是个慷慨的醉汉。不过通常若是你被醉意所控,隔天你会带着宿醉且后悔自己曾经的慷慨。但此处你没有宿醉,而是延续不断的喜悦。
有一种布施的方法你或许还不晓得,那就是你可以单纯地行为慷慨,而不是为了某个理由而慷慨。你可以培养无条件的寻思心来触发这种态度。道正是从空性体验中生起的。由于你有足够的睿智能看到他人的需要,故而会对他人慷慨——如此做并非因为这是件好事,而是自然而然、几乎是物理性的反应。而如果你感觉自己像是个行善者,你也能大方承认,并继续修持空性。

天道的隐约存在感
于初地的极喜与感激中,仍然隐约存在着天道,或称梵界(brahmaloka)的概念。初地时你尚未断除天界的因果,但藉由禅定,或称「禅那」(jhana)⑤,你将到达「Tsangpa」,即梵界的净土。但这不同于已超越梵界的大乘佛国刹土,教导说,诸如阿弥陀佛净土之类的佛国刹土,已是七地菩萨的境地,而非初地。
在天道虽然惬意,但也没有多大的自由。因为喜悦其实是依缘而起的,要感受到喜悦仍需要一点自我意识。那当中有一种完整感、有一种全神贯注与盈满的感激,你几乎像被催眠似的。你想要往后躺、放轻松。每一件事物都如此清楚又明晰,你为此感到喜悦与感激,这没有问题。但若是发生了延迟反应,你开始变得执着、想找方法溜回去——那个想要紧抓住喜悦的小小企图就是天道开始参与其中了——尽管那并非一开始就出现的要旨,却会逐渐形成一个隐约的旁观者。而若能有真正的禅定,一切将会完整而没有任何间隙。禅定无法言喻,而且也没有必要和他人分享这个体验。相反地,菩萨的事业本身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交流。菩萨不需要对所有人坦承自己的证悟。

再次检视四圣谛
四圣谛为:1.苦谛,2.苦的根源(集谛),3.苦的止息(灭谛),4.道谛。直至你到达初地,并且开展了全然的信心之前,仍无法如实且全然地听闻佛法。就算你已非常努力,依旧无法真正地了解四圣谛。教导说,凡俗众生只能部分地听到佛所宣讲之法,而菩萨则能完全地听闻教导。唯有证得了初地,才称得上是佛陀真正的听众。
在小乘阶段,我们曾讨论到应要如何理解痛苦、如何感受痛苦之因等等。而在大乘,你再次从头到尾地审视四圣谛的教法。由于你现在可以听到佛在说法,因此能用一种完美的方式,清晰又精准地看待法教。你已完全感受到佛法当中的「如是」(isness),因此你能更广大、更缜密、更有力地了解四圣谛。
当你成为菩萨时,由于对敞开的了解,你不仅有足够的敏锐感知而能见到苦谛,同时也能开展无比的安忍。因为安忍,你甘愿一直等啊、等啊的,就为了等着受到启发。你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没有嗔怒也没有超速,以巨大的安忍和明晰来审视苦谛,并认可苦谛为真正的佛法。而在了悟苦谛为真实佛法之后,你单纯将它视为真实的。你开始对自己的心性产生一种彻底且完整的了解。好比在吃饱喝足后,打着饱嗝的时候,会有一种全面性的冲击。
最后,你并非特别有耐性抑或失去耐性,而只是单纯安住于「在」(beingness)或「如是」 (isness)的状态中而达到了全然的理解。你以这样的方式检视四圣谛的每一谛。当你如此做的时候,自然会生起寂止和胜观的功德。尽管如此,直到你能够完全体验到寂止与胜观,也就是达到大观察修(mahavipashyana)之前,都还不具备真实了解苦谛、集谛、道谛和灭谛的根器。当你达到大观察修的阶段时,你将珍视教导,此时无需再严以律己或鞭策自己,因为戒律已与你同布。

菩萨的菩提七觉支
在初地的阶段,你逐渐开展出菩萨的七觉支相:1.念觉支,2.择法觉支,3.精进觉支,4.喜觉支,5.除觉支,6.定觉支,7.舍觉支。在藏文当中,这称为「changchup kyi yenlak」。[changchap」意指「证悟」,「kyi」为「之」,「yenlak」则是「支」,整体来说「changchup kyi yenlak」意思就是「觉悟的分支」。
念觉支
第一支称为「trenpa」,即「正念」或「忆念」。梵文称为「smriti」,忆念能松开被自我揪着的心,你因此变得喜悦,就像第一次谈恋爱似的。此时产生了一种浪漫,那来自于对佛法的珍视,而非来自于自我。如來、善逝圣众与诸佛,好像都随着你的浪漫情歌而吟唱。有种无比的欢庆感,一切都成了你佛行事业的一部分。
择法觉知
第二支称为佛法的全然抉择,藏文为「cho-je yang tak」,梵文为「dharmapravichaya」。「cho」为「佛法」;「je」则是「抉择」;「yang」为「完满」;「tak」的意思是「清净」,所以「Cho-je ang tak」表示全然清净的法抉择。你与自身的佛法完全坠入爱河,并且生起无比的敏锐度。你见到蓝、白、红的特性;你看见花朵、山陵、溪流、小桥、大道、云朵、太阳和月亮,在你心境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菩萨所显现的种种展示。你有高度的抉择力,能清楚精准地照见一切且毫无偏私。一旦不具偏私,事情似乎更能相辅相成。以菩萨的层次而言,我们可以说,初地所经验到的几乎等同金刚乘大手印的体验。它不可或缺又无比强大。
精进觉支
第三支为精进(藏:tsondru:梵:virya)或努力。由于如此宏伟的新世界已在你面前展现无遗,你乐意为此奋发努力。
喜觉支
在精进觉支之后,为第四支为「喜」(藏:gawa;梵:priti)。它欢庆、欢喜、愉悦,且快乐。因为你一直乐于勤勉精进,不需要惩罚或复杂的内疚,一种喜悦感开始发生。这当中没有任何迫害,而是邀请你成为一位菩萨。这是来自师长、教法和整条法道的热烈欢迎。
除觉支
第五个分支是「澈」(藏语:shinjang,也称为轻安),意思是「彻底处理」(梵:prashrabdhi)。首先你有了觉知,其次是抉择力,其后有了活力,之后是欢喜,而轻安觉知则是「更加欢喜」。你整个人都没有焦虑。你的身体不焦虑,说话不焦虑,你的行为、亲戚、父母、小狗、车子,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焦虑。这些事乍看之下好像会出问题,但它们在根本上不具威胁,不会带来真正的混乱。整个过程多么的完美平顺。
定觉支
第六支为「定」(藏:Tingdzin),或称三摩地(梵:Samadhi,等持)。定觉支超越了文字,无以言喻。没有任何方法能叙述你在初地的奇妙经验——那喜悦、欢愉、兴奋、平顺,简单明了。就好似你踏出牢房、受到贵宾般的待遇。沐浴、饕宴、盛装打扮。有史以来你头一次踏出监狱,进入真实世界。的确是如此,这就是此时会发生的。
舍觉支
最后一支第七支为「舍」觉支(藏:tang-nyom:梵:upeksha),意指平衡、平等。「Tang」为「放手」或「放松」;「nyom」则为「平等」;故「tang-nyom」意指「平等舍」。舍觉支之所以为最后一支,是因为这当中没有任何放纵。一切都如此直接了当,敞开且不带威胁。所以你能和周围连结,也能散发出喜悦,而不仅是为自己保留。
探讨菩萨道细节的重点在于,这会让整条法道变得非常真实。你能了解当中的逻辑、心理的转折、—个人如何成为一位菩萨,以及那真正的意义为何。

①「宝藏」为菩萨修道次第的第五个譬喻,与菩萨初地和见道有关。而另一种类似的譬喻为「宝源」,则通常与第二地有关。中译注:参考《现观庄严论注疏》(米滂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在见道初地,与布施相应之发心犹如宝藏,因能使一切众生获得满足的缘故。⋯在二地阶段,与持戒相应之发心犹如宝源,因为是一切功德珍宝之所依。」
②中译注:《道德经》第九章:「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③创巴仁波切经常同时使用「彻底地」(thoroughly)和「完全地」(completely)的字眼。他曾说明这些频繁重复强调之特质相关词汇的使用原则:「完全地」(completely)是指你已显露自己到最大的极限。「彻底地」(thoroughly)是指你已失去了参照点。
④请参照寂天菩萨所著的典籍《入菩萨行论》。中译注:此处原文的编辑作第六品,但该书的第六品为「安忍」,第九品为「智慧」或「般若」,故于中译改为第九品。
⑤巴利文jhanas,梵语dhyanas,一种更细微、更精炼的禅定状态,分成「四禅」(Four Form Jhanas,色界禅)与「四无色定」(Four formless jhanas)。


從我的iPhone傳送

唯识学谈“爱情”:当你爱上某人时,你并非真的爱上他或她。

唯识学谈“爱情”:当你爱上某人时,你并非真的爱上他或她。

一行禅师 

藏识是基础或根本,以此为基础,心显现与运作。有时候,它停歇,并返回藏识。由此可知,藏识是花园,而意识则是园丁。末那识也源自于藏识,但之后却回头拥抱藏识,视为自己的财产以及所爱的对象。末那识日以继夜地这么做,因此被称为“爱人”(译者按:the lover,相当于“我爱”,是末那识的四根本惑之一,另三惑为“我痴” 、 “我见” 、 “我慢”) 。
当你爱上某人时,你并非真的爱上他或她。你创造了一个相当偏离事实的印象。在与他相处一两年后,你才发现自己对于他的印象是偏离事实的。虽然末那识源自于藏识,但它看藏识的方式却充满了妄想与错误的感知。它创造了一个藏识的印象,视为所爱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并非真正实际存在的事物。当我们用相机去拍某人的相片时,照片只是一个影像,而非那个人。“爱人”认为它爱藏识,事实上却只爱自己所创造的印象。识的对象可以是事物本身,或者是你主观虚构的表象。
因此,我们有园丁意识,也有爱人末那识,但意识可能中断。例如,当我们睡眠无梦时,意识并没有在运作。当我们陷入昏迷时,意识完全停止作用。此外,处于深定中时,意识完全停止运作,没有思考,没有计划,什么也没有,但藏识却仍然持续运作着。深入的行禅也可能如此,你的身体在移动,而藏识仍持续在工作,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为什么要磨这个腿、要打坐呢?

为什么要磨这个腿、要打坐呢?

南怀瑾先生 

为什么要磨这个腿、要打坐呢?此乃苦行之一也!做不到的姿势硬要你做到,先要把这个身心勉强过来,变化这个气质,苦行也。多吃一点苦,多修一番苦行,多消一分业力。硬把它变过来,此之谓变化习气。你要改变谁呀?你两条腿都改变不了,又如何改革其他呢!但是如何改变呢?不要去注意腿,不要去管它,心一境性,定生喜乐。从理上明白,由理上透入,是靠不住的、不行的;必须要从事上熟,事上熟呀,真正真正下过苦功来,一步一步地求证。算了,这些话提它干嘛呢?
见道的人,他自己会晓得变更习气的。平常琐琐碎碎的人,自然而然会变成慷慨激昂;平常骄狂的人,自然变成谦下。就是说,言语、举止自然而然变得合乎中庸之德呀!也是中庸之“道”。调正,都是自然而然的,此所以道之可贵也。真正见得,没有不变的,懦夫立,顽夫廉哪!所以说,自己的习气,主观依然坚固没有变的,就要警觉自己,那是见地不真呀!王阳明先生因此而懂得知行合一之理,(他见道见到什么程度姑且不管他,这个改变气质功夫是懂得了,充其量他摸到第七识边缘,第八识还未亲证。)所以说见道与不见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何是自知的事?参!
我们要了解佛道只在平常日用之间,平常日用之间念念觉即是佛,念念迷即凡夫。这个古来祖师语录经典上都那么说。念念觉,觉个什么啊?起心动念处,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义所当为,所不当为,无一不合于理,无一不合于礼,这就是行履。


從我的iPhone傳送

学中医心得感悟:只有五个字(此篇无价)

学中医心得感悟:只有五个字(此篇无价)

艾御享堂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信”。信,两个问题,信什么?为什么要信?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肺主皮毛,肾主骨”;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架,中医的标准。如果我们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于用药经验的积累,与这些基本理论无关。更有废医存药之说。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举几个例子:

1、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疮、长黄褐斑的患者,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效果就很差,但如果我们想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面部的所有问题,都与心有关,当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的患者时,我们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立足于肺,从肺求找答案,才能够治愈这些疾病。

3、当我们遇到膝关节疼痛的病人,患者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往往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来治疗,如果你相信中医理论,相信:“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从肝肾入手,养阴柔筋来治疗,三五天往往就能解决问题。

4、对于骨折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我们首先用该想到“肾主骨”,从肾入手进行调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疗伤,活血化瘀。大家可能都会说,我信啊!我不信这些中医基础理论,我就不会学中医了!

临床上遇到面部长斑的病人时,很多中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呢;遇到腿抽筋的病人时,告诉病人是缺钙所致,要求病人补钙。这些都是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不够,信心不够。只有我们相信了中医基础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才会会发现,中医疗效确实很好。

第二、要相信中医的疗效。首先我想问一下,对中医疗效有疑问的人试过没有?有没有采取中医的思维,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刘力红先生在《开启中医之门》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疗小病,亦能治疗大病,更能治未病。

举个例子,前年夏天,一个患者找到我,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患者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因为我是采用纯中医疗法,我告诉患者,我这里不打吊瓶,并问他,“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呢?”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的说。

患者因为晚上睡觉时空调温度开的太低,受寒所致。于是我采用生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不少紫黑色淤点,前后也就十来分钟,患者感觉好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付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采用中医治疗,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这几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药,常常一剂就搞定,轻点的感冒,自己熬点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

建立在患者脑海中“感冒必须要打吊瓶”的思想,也就消失了,代之的是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而且,在患者的影响下,以前一家人都不吃中药,不看中医,现在也开始看中医,尝试中医疗法。

临床上经常遇到小儿饮食停滞,出现食积发热的情况,在治病八法之泻法的指导下,采用二丑粉内服治疗食积发热,一次就好。临床上经常遇到白睛溢血病,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下出血。

患者往往一觉醒来,变成兔子眼了,通过中医辨证,“肝开窍于目”,按照五轮学说,“白睛为肺所主”,白睛溢血从肝肺入手,清肝肺之火,采用桑叶三十到五十克,煎水内服,两三天就好了,而且至于之后,不易复发。

去年秋天,,全国很多地方红眼病暴发流行,给这些患者切脉时,发现肺金过亢,克制肝木太过,重用桑叶清肝肺之火,同时配伍生大黄、黄芩泻肺,薄荷疏肝,蒲公英清热解毒,许多患者三剂而愈,病情重的,五剂而愈,我将此方公布于药房宣传栏,很多患者照方抓药,三剂药,十块钱,三天治愈流行性结膜炎。

当时我自己感到双眼干涩、发痒,服用此方预防,虽然每天接触不少患者,但我并未感染发病。当时我讲典型案例发在丁香园眼科版,大家可以看看。

在针灸学里面,有个《四总穴歌》,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临床遇到痄腮,也就是西医虽说的流行性腮腺炎。借用“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穴,留针十五分钟,每日两次,一次见效,三天就好,快的两天就好。学习中医,一定要相信中医的疗效,这很关键。因为疗效就是你处方的信心,没有这个信心,你就无法开出自信的处方来!

第三、要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提到中医的思维方式,谈到取象类比,天人相应,很多人常常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荒谬的逻辑,须不知现代很多的科研成果,仿生技术,都是利用了这种思维模式,他不是落后,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一种本能,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这种本能在逐步退化,人的取象类比思维能力在不断进减弱,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对学好中医非常重要。

相信这种思维模式,并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会大大的拓宽你的思维空间,让你的思想时刻充满灵感。举个例子来看看取象类比的思维方式: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架起后,中部用火烤,两端就会有汁液流出,汁液呈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有焦香的气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

《丹溪心法》中描述:竹沥能滑痰。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我们思考一下,凡植物之浆液,汁水,其性多粘稠,性滑利者少,竹沥何以能滑痰?有位老中医给我讲,观竹之形态,中空而直,从头至根,看似节节受阻,气机实属相通,就好比人之体腔,被隔膜分为胸腔、腹腔、盆腔,好似竹之三节。

看似不通,其实经三焦上下贯穿,内外相连,竹之内质为竹茹,清热化痰,贯通竹之全身,借用于人,实能贯通人之三焦。竹茹非简单的化痰之品,实为清化痰热自三焦水道而出。竹沥为竹之精,其通利三焦,化三焦痰热最速。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凡心包受痰热所困,心神不宁者,用竹沥皆有捷效。

这位老中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竹之一物,看似普通,实禀天地之造化,具有神奇的功效,其竹茹、竹沥、竹黄,均有通利之性,凡热痰、顽痰阻滞三焦、六腑,均可配伍使用。几月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感冒后咳嗽咳痰,家人自购咳嗽药。治疗一周无效,患者出现胸闷不舒。于是在当地医院住院,抗生素治疗月余,病情未能缓解,出院后寻求中医治疗。

老年患者,年事已高,原本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囊息肉等宿疾,每餐服用西药一大把,现在胸腹胀满,出气困难,每日咳吐大量粘稠黄痰。三焦六腑不通,大便一周未行。我建议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但患者惧怕中药汤剂之味,加之食欲不佳,不敢服用汤剂。

思虑再三后,告知家人,可以到山中伐竹,置于炉火之上,烤竹取沥,每次30ml,每日两次。因竹沥清香,清新爽口,无异味,具有清热化痰,通利三焦六腑之功,与病机丝丝入扣,理当有效。患者家属按照吩咐,上山伐竹,烤竹取沥。服用两天后,矢气连连,解不少粘腻大便,咳嗽胸闷大减,胃口已开,连续服用一周后,诸证平息。相信中医的思维,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灵感的大门,让你在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治疗思路,而不是死守教科书,按图索骥。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求”。求,就是“求知”的意思。求什么?向谁求?既然我们相信中医基础理论;相信中医的疗效;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中医,在杏林中求索。将求知的欲望建立在信心之上,我们才会有求知的动力。这个动力,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消磨大学的几年光阴。

这个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求。在探求过程中,你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而不是枯燥和乏味。具体而言,向谁求呢?

第一、向书本求。《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向书本学习,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求知途径!

1、学好现有教材:教材上的东西,是很多老师的心血的总结,是对中医经典的总结和阐释。有的人对教材不屑一顾,认为没有经典有价值,其实教材是带你入门最好的资料。如果你将教材读透了,你的理论知识就丰富了。

2、学好经典:对于经典的理解,的确有很多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经典的重要性。对于经典,该背的条文一定要背,这些条文将是你在临床工作中智慧的源泉,没有他们作为支持,你会发现思维容易枯竭的,没有灵性。

四大经典需要多背多记,另外我建议大家看看《道德经》、《易经》和《金刚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学习好这些经典,你会发现中医越学越有味道。临床上很多病人,他们身体的疾病,远远小于精神上的疾病,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你解决了他身体上的疼痛,而不去解决它心灵上的创伤,疾病很快就会再次复发。

当你用你的思想去开导他,让他被囚困的心灵得到释放,疾病不用药就会好很多了。而如何去开导他们,就需要我们自身先要看透很多道理,我们自己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来帮别人呢?所以在学习之余,《道德经》、《易经》和《金刚经》这类书籍多看看,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向老师求。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成熟的世界观,这是多年培养起来的。同样,对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而言,他们也有一套对付疾病的办法,这套经验有的总结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有的没有总结,但运用得比较娴熟,向老师求,临床跟师,就是要学习他如何同疾病打仗,学习他的那一套作战方法,这个东西学到手了,也就算求到了,跟师跟的有价值了。

第三、向基层求。中医的根在基层,而不是在喧哗的都市。基层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病在没办法的时候,不得不采用中医疗法,这是环境逼出来的,你到农村去打听打听,每个基层老百姓都有几招应付常见疾病的办法,这些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体验,是他们在自己身上试验出来的。基层的草医、乡村医生,掌握的土办法更多,也许一个疾病你束手无策,在他那里,随便几样草药就搞定了。原本可能要住半个月的院,到他那里几副草药就治好了。

但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的医术比城里大医院高呢?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他们在某些疾病的临床实践上,很有经验。实习的时候,有个糖尿病足的患者,住院治疗月余,未能控制病情,医院多次建议病人截肢。病人是农村的,截肢之后下半辈子就没有劳动能力了,病人反复思考,拒绝截肢,最后不得已出院回到农村。经过当地的草医治疗,一个月后伤口长好了,只在脚掌留了个小疤,这让三甲医院的医生非常吃惊,没有想到有如此好的结局。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民间常常是创造奇迹的地方。要学好中医,最好能拜一两个地方的草医为师,或者交几个草医朋友,定期到他们那里坐坐,聊聊天,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疾病,治疗疾病的,历史上“赵学敏”就是榜样,一部《串雅》就是他向草医学习的明证。

第四、向自然求。艺术家搞创作,要下基层,体验生活。画家搞创作,也要“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医生要学好中医,最好多接触大自然,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百味药都长在大自然中,他们就是我们同疾病作战的士兵,如果你是将军,如果由你指挥打一场战役,你会在不了解下士兵的状况下盲目作战?你肯定得去了解。

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你对你经常使用的药物一无所知,他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的颜色如何?气味如何?味道如何?这些都不了解,那你如何相信这些药能帮你战胜疾病呢?春天,万物都没有发芽的时候,当你看到柴胡已经绿叶葱葱,你自然会联想到柴胡归肝经,具有升发肝气的作用。

如果你看到附子长在阴冷的地方,你自然想到它的大热之性。如果炎热的夏天,你看到西瓜长得非常旺盛,自然会想到西瓜解暑生津。如果你看到鸡血藤藤茎部多孔,你自然会想到他能够疏通经络……前一段时间有辽宁、上海、北京的学生到我那里学习中医,我多次给他们讲,要向大自然学习。

平时要到郊区,到深山去看看,熟悉熟悉常用药物,看看它们长的是啥样?尝尝它们的味道?与你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它们为什具有这样那样的功效,掌握了这些,当你在下笔开方时,这些药材的样子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你就会更有信心组织他们去同疾病作战。

第五、向生活求。中医的很多理论来源于生活,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很多看似复杂的中医道理,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理解了。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寒性收引”为寒邪的特性,这句话学中基时都学过,但临床上遇到相关疾病的时候,常常想不起来,也运用得少。寒邪对人体的损害究竟有多大呢?寒性收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有年冬天,气温特低,周围邻居的水管都被冻坏了,我家厨房的水管也不例外,早上起来,发现厨房的水管被冻得严严实实的,我提来一瓶开水,慢慢的浇在冻住的水管上,几分钟后,水开始慢慢的往外流,一滴一滴的,随后是成一条细线,然后慢慢通畅起来,但却发现水管被冻破了,水不停地往外漏。没办法,只好换一节水管。于是请来了水电工,工人一边换水管,我一边同其搭讪。

"没想到上冻如此厉害,好生生的水管都给冻裂了。""这算啥,很多施工工地,因为没考虑到热胀冷缩,有些工程建筑可以被冻得坏,这个问题不考虑好,甚至桥梁都可以被冻断……"修理好水管,送走修理工,我开始思考同工人的聊天内容,国家每年因寒冷造成的损失都不少,寒邪既然对大自然有如此大的破坏力,那么对于我们人体有多大的破坏力呢?

管道被冻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寒性收引”所致。寒性收引,这是寒邪的特点。“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袭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或厥冷不仁。

在自然界中,寒性收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横向收引和纵向收引。“横向收引”就好比水管收缩变细了一样!人体寒邪偏重,经脉也会收引变细,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局部经脉气血不通,出现疼痛的表现,即所谓的不通则痛,这个很好理解。

“纵向收引”好比一段钢材,受冻后变短了一样!人体的经脉、筋骨、肌肉等,受到寒邪的侵犯,也会收缩变短,如上面所说的“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说,“医生啊,我这背部肌肉收缩,发凉,感到很不舒服”!这其实就是寒邪收引的结果,治疗时“寒者热之”,就能解决问题。将中医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向生活学习,这样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想通了这些基本理论,将它们与临床结合起来,就能够指导临床工作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疑”。疑,就是疑惑的意思,学习中医要学会“存疑” ,也就是说,脑海中永远要有疑惑。为什么“湿性趋下”?为什么“湿阻气机”?为什么“湿性重浊”?在“求”的过程中,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有许多问题教科书上没有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多思考,多想。当你的脑海中有很多疑惑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会继续求,求到更多的知识。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总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疑问,这些疑问常常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当我们长大以后,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喜欢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世界,于是我们的疑惑越来越少。疑惑少,不代表我们长大了,成熟了,代表我们老了!

学习中医的过程,就好比我们成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应该有很多疑惑,如果没有疑惑,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进入角色,疑惑会促进我们学习,疑惑会帮助我们成长。如果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查找资料也没有满意结果,那就将这个问题放到天地之间,放到大自然中来寻找答案。

举个例子来说明“存疑”的妙处。在学习《内经》时侯,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夏天炎热,需要养阳,秋冬寒凉,却需要养阴,这里的养是什么意思?看了很多资料,从历代大家,到各门各派,有很多解释方式,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并将其指导于临床呢?我一直心存疑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答案。在老家的屋后山有一个很大的山洞,当地老人们都称之为“鸡蛋洞”,为什么称为“鸡蛋洞”呢?据说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当时没有冰箱,镇上收购的鸡蛋过不了夏天,容易变质,无法保存,后来他们发现夏天山洞里很冷,于是,修了一条山路,直通山洞,在洞内放了很多大缸,专门为鸡蛋过夏天准备,后来大家都称山洞为“鸡蛋洞”。

大学期间有年放暑假,我去山洞玩,虽然山洞外面天气炎热,气温三十多度,但只要进入山洞,立即感到凉簌簌的。洞很深,站在洞中回头望,可以看到洞口的丝丝缕缕雾气。洞顶水汽凝结成水珠,不时滴答滴答的向下滴,地面显得非常潮湿。小时候经常到山洞玩,也知道山洞冬暖夏凉,但从来没在意,学了《内经》,知道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后,再切身体会山洞冬暖夏凉,我立即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脑海中长久的疑惑,立即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山洞内很冷,里面很潮湿;冬天虽然大雪纷纷,但山洞内很热燥。我们人体呢?借用“天人相应”,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和山洞一样,夏天我们人体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阳气缺乏,也是很潮湿、很阴冷。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消耗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既然春夏养阳,为什么夏天人们爱吃冰糕,而且吃后感到很舒服呢,吃寒凉的食物是否与春夏养阳相违背呢?

太阳就好似人体的心脏,大气就好似我们的肺,而土地就好似人的脾胃,土地之下就好似我们的肾脏。夏天地面以上空气炎热,而山洞内却非常阴冷,类比我们的身体,春夏我们心肺阳气旺盛,而脾肾阳气却亏虚。春夏养阳,养的不是心肺之阳,而是脾肾之阳,秋冬养阴,养的是五脏之阴。没有游玩过山洞的朋友,你们可以试试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凉啊!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临床上风湿病的患者,春天夏天发病率较高,还有胃肠道疾病夏天发病率也很高,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就需要用温性的药,每年春夏两季,我用附子、乌头上百公斤,而秋冬两季,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多数患者体内阴份亏虚,试用附子的机会就少多了,总用量还没有春夏两季的三分之一。

学习中医需要存疑,脑海中永远要有疑惑,当有一天这些疑惑突然被你解开之后,你会体会到开悟时的快乐,往往一个结打开之后,后面一连串的疑惑都得到了解决。由“存疑”到“开悟”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地事情!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悟”。悟,就是想,用心去想,去体会。当我们脑海中的疑惑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想,去思考,去感受。学习中医必须要经历“悟”这个阶段,很多东西悟透了,在临床上运用就会得心应手,想不通,就只会邯郸学步。多悟,开悟!可以帮助我们攻克很多疑难杂症。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举个例子:临床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清晨5-6点左右出现腰痛,疼痛难忍,无法继续入睡,起床后稍活动即可缓解,每天如此。以前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通常按照“通则不痛”的指导思想,采用“补肾强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办法,有的有效,有的没效,有效的患者,过不几天又复发了,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呢?

一次的感悟,让我彻底想通了这个疾病的病机以及治疗思路。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洗完脸后,我习惯性地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再用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下端居然还结了冰!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当时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是的!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当时的确想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些病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这不正是我们中医里面的“湿性趋下”?作为一名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这是咋回事啊?”

听到这样的主诉,西医大夫往往会考虑是不是存在电解质平衡紊乱?会不会是脑血管意外?有没有神经病变?常常开出一大堆检查来,而结果多半没有什么问题。刚上临床的中医大夫,往往会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认为是什么疑难杂症,不知道从哪里辨证入手。其实,只要想到“湿性趋下”,这种症状就不难理解了。

人体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站立时间多,按湿性趋下的特点,水湿自然下移于腿部,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就会感觉双腿很累,湿邪严重时自然感觉 “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毛巾只有在冬天才会出现下端结冰的情况呢?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水湿也会下移,但因为温度高,水分会很快蒸发,毛巾会干燥,不会出现前面的情况。同样的道理,在人体肾火旺,不亏虚,或亏虚不严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时,就好比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不能及时被蒸腾化气,盘踞下焦,患者就会感到双腿沉重!

回到最初的案例,患者为什么后半夜慢慢开始出现腰痛、背痛,有时甚至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疼痛就好了呢?其实仍然可以用“湿性趋下”来解释,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应该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湿邪由双下肢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自然会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不舒服啊!看到“湿毛巾”,想到“湿性趋下”,想到“正气不足”,想到“脾肾阳虚”……想通了这些再来治疗这类疾病,就很轻松了!“湿性趋下”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患者,范某,女40岁,酒店配菜员。患者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沉重感,以上午病情轻,下午较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休息一晚后病情减轻,不伴双下肢水肿。就诊时舌苔白厚,右尺沉迟,左尺部沉滑。我就把湿毛巾的感悟讲给患者听,并按照病机,开出药方:

乌附片20克(先煎1小时)、炒白术20克、茯苓30克 、干姜20克 、黑豆30克 、甘草10克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明显消失,随后我让病人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继续从事以前工作,未再发病。

再来看看下一个案例:网上有个病号找到我,将腰痛的资料发给我看,希望我能帮助解决多年的痛苦。其实病情和前面的案例一样,就是早上腰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每天如此,几年来不得不每天早上4、5点起床,最近发现疼痛时间提前了,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不得已进行网络求诊。

看完病人上千字的求助信,我实在不忍心让其继续痛苦下去,由于网络会诊收集资料不全,只好推荐最安全的办法,于是我开如下处方:壮腰健肾丸一瓶黑豆半斤。要求患者每晚用黑豆50克煎水后送服20粒壮腰健肾丸,每天只用药一次。第二天患者急切的给我留言,昨晚服药后,早上腰不痛了,一觉睡到早上7点,感觉太棒了!我建议他继续服用五天。

五天后留言告之,清晨腰痛好了,这几天没有再出现过了。患者感慨道:患了几年的病,花费了几千上万元钱没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就这么几块钱给解决了……看似很神奇的效果,其实主要是了解了疾病的病机所在——湿性趋下,从这个角度入手,这类疾病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学会感悟生活,感悟医学理论,你会发现学习中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工作!

我们再来谈一个感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句话源自清朝李用粹的《证治汇补:痰证》。临床上对于那些长期咳嗽,咳吐粘痰的患者,我们在治疗时很容易想到从脾入手,调理脾脏;有些患者不咳嗽,但睡觉经常打呼噜,形体肥胖,我们也容易想到胖人多痰湿,考虑患者体内有痰,通过调理脾脏来治疗。

上面这些都是以痰测脾,知道了体内存在痰邪,来推测脾脏的状态,然后通过治脾来治痰,这很容易理解,也很好运用。“脾为生痰之源”,有痰治脾,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如果患者表现的主要是脾虚,我们是否想到“脾为生痰之源”呢?

有一个浙江的患者,20岁,男性,长期身体消瘦,溏便,齿痕舌,在当地治疗多年,每次就诊医生都告知脾虚,服用健脾的药物无数,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食欲好转,舌苔好转,但过不了多久,依然恢复到未服药前的状态,去年不远千里,从浙江义乌找我就诊。

观其形,切其脉,患者脾虚无疑,翻看以前处方,多以健脾为主,有的配以补益气血,有的配以温补肾阳,方都没错,但为什么不能治愈此疾呢?脾虚身体消瘦的病人很多,有几岁的,也有十几岁的,也有二三十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可以说每个年龄段都有这样的患者,脾虚,肠道吸收差,便溏,头昏,乏力,长期伴随着他们。患者从几岁开始就脾虚,一直脾虚到四五十岁,还是脾虚,服用调脾的药可真是不少,为什么呢?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痰”的问题,脾既然为生痰之源,当脾虚运化失司之后,食物精微在人体的运化就会失常,就会转变成痰,脾被湿困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脾被痰所困,被顽痰所困。也就是说长期脾虚的病人,健脾的同时,要考虑痰湿为患,解除痰邪对脾脏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脾虚。

这个义乌的患者,在健脾利湿、补养气血的同时,我配以海浮石这味药,患者服用十天后,舌苔恢复正常,食量大增,一月后电话随访,体重增加不少,未再出现齿痕舌,大便也很规律,不再溏便。化痰的药物很多啊!为什么选用海浮石这味药呢?虽然患者只有20来岁,但脾虚的病史有十余年,这十余年来,体内的痰湿一直存在,病史较长,可谓“顽痰”,能化顽痰的药物可就不多了。海浮石具有“化老痰”,“软坚散结”的作用,所以我习惯选用此药。

“脾为生痰之源!”通过前面的讲述,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我们站在痰的角度,治疗痰证,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意调脾。如果我们站在脾的角度,治疗脾虚,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重视逐痰。这就是我学习中医,感悟中医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方式,帮我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通过解决这些难题,让我更加对中医充满了信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行”。行,就是实践的意思。前面谈了信、求、疑、悟,中医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行”上。只有通过实践,切身体会中医的疗效,才会进一步“信”。很多同学也许会说,我现在是学生,根本没有实践的机会,即使以后工作了,短期内也很难被患者认同。

是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到今天,许多人看中医还习惯性地要找老中医?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中医等于经验丰富。那么作为年轻的中医,是否就没有实践的机会呢?不是这样的。这里,我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感悟!读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喜欢玩台球。时常在周末,邀上几个朋友,跑到台球场,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午,不玩出胜负,总不甘心。

玩台球,除了角度、力度的考虑外,还有很多技巧在里面,玩伴中有个同学玩得很好,每次与他对局,总是输两三个球,有一次玩到天黑,大家一起吃夜宵,让他谈谈玩台球的经验,这位高手说了一句:“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大家被他的话吸引住了,于是请他继续说下去。

他继续说:“很多时候,球的角度不好,的确很难打进去,这个时候,人就会有些心浮气躁,随便出上一杆,进不进算了,等下一次机会再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打不进的时候,也有打不进的打法,可以控制住白球,给对手制造困难,也可以慢慢运球,将难打的球运到好进洞的地方。如果看到球不好进,管它三七二十一,就使劲戳上一杆,这样只能给对手制造更多的机会……”
“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多年后这位朋友的话,仍然记忆犹新。人生,如同一场台球赛,有很多次出杆的机会,机会好的时候,轻轻一送,一个漂亮的进球。机会不好时候,就看你如何去面对。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可能最初我们的机会不多,但并不等于没有机会。

首先,我们自己会生病。其实人体的每一次生病,都是对身体的一次考验,生病不是坏事,对于学医的我们而言,它就是一次亲身实践的机会。记得三年前,有一次我连续熬了几夜,早上起床后,感到精力不支,眼睛模糊,总感到有眼屎,但用手擦时,却又没有。

肝开窍于目,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我立即想到熬夜伤肝,于是,用枸杞子一小把,加菊花七八朵,开水泡后当茶饮,边饮边感到眼睛舒服了,真可谓立竿见影。后来每当病人描述眼睛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习惯的问上一句,“是不是总感觉有眼屎,用手擦时却又没有啊?”很多病人就会点头称是,于是在下药时,就习惯用上菊花配枸杞子,疗效自然很好。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潮湿,又连着吃了几天的面食,大便时感觉很不爽,不是便秘,解不出来,也不是拉不干净,而是感觉大便好像粘在肠壁上一样,解大便时很费力,擦时很费纸,这是典型的肠道湿热所致。我用苦参、茯苓配少许艾叶,煎水服用后,很快就好了,但那种大便粘肠的感觉却是终身难忘。

后来遇到肠道不好的病人,切脉时发现肠道有湿热,但问病人大便如何时,他们常常回答还好,再继续询问大便是否发粘,擦的时候是否费纸,患者常常点头称是。在很多病人的思维中,大便不干结,不拉肚子,就属于正常,他们从不认为大便发粘是异常情况。如果不是自身体验,我可能会接受问诊结果,认为患者大便正常,排除肠道湿热的情况,这样就容易贻误病情,错失治疗机会。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珍惜自己每一次生病机会,细心体会疾病的表现,充分理解其中的病机,并尝试使用中医治疗,感受治疗过程中疾病变化,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对中医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其次是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接触患者的机会。当我最初开始开药房时,患者非常少,每天只有十几个人过来买药,基本没有专门过来看病抓药的。我要求自己:凡是进店买药的,都得让病人服药后有效!对每一个哪怕只是买感冒药物的患者,我也认真地望闻问切。虽然看上去很麻烦,但是这样做,使我得到了很多机会,不光提高了我的技术,也增加了患者对我的信任。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珍惜我们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机会,珍惜问诊的机会,珍惜切脉的机会,珍惜辨证以及处方的机会。

最后,经验是靠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如果你不去实践,不去思考,又不擅于总结,哪怕活到一百岁,可能也没有一点经验,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好中医。就好比打台球一样,“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医术一定会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

最后我想同大家交流:什么是理想?而当有一天你做了什么之后,未必这件事情也真的就是你的理想。而其实理想是有一天你做了这件事情之后,你开始重新定义你的人生,也愿意你为了这件事情你去受苦、去受累、去受委屈、去受质疑、去受诽谤,你还愿意坚持,那你才有资格说那件事情才是你的理想.....

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特别偶然才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来了你就得做点什么吧?你要找一个理由,一个更有价值存在的理由,其实那才是理想。如果你将学习中医,作为你人生的理想,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学习的办法!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警惕!食管癌中晚期六大危险信号,中药加减成功治愈

中医张胜兵:警惕!食管癌中晚期六大危险信号,中药加减成功治愈

原创 张胜兵中医 


提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是“糟糕,可能是食管炎”,但出现这种症状还有可能是食管癌!
食管癌是来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两种组织学类型,我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较为隐匿,如胸骨后的轻微不适、摩擦感、隐痛或食物通过时的滞留感,这些非特异性表现常被患者忽视,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提高对食管癌早期症状的警觉性至关重要。
随着病情进展至中晚期,食管癌的症状逐渐显现并加剧,包括:
进行性吞咽困难:这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表现,患者会感受到食物通过食管时愈发困难。
呕吐:食管部分或完全梗阻时,可引发呕吐,呕吐物中可能伴有粘液,甚至因误吸而导致肺炎。严重情况下,肿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呕血。
胸痛:持续性的胸背部隐痛,若突发剧痛,需警惕食管穿孔或破裂的可能。
营养不良:由于进食困难,患者体重下降,出现脱水,长期可发展为恶病质状态。
侵犯周围器官:肿瘤扩散至邻近器官,如气管,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形成食管气管瘘,导致声音嘶哑、咯血等症状。
远处转移:食管癌可转移至肝、肺、脑等器官,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位食管癌患者,她的吞咽困难症状非常严重,但奇怪的是,打嗝后她的症状会有所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这位患者的症状竟然完全消失了,食管癌也得到了成功治愈。


   案例   


患者:女,77岁,四川省人。
主诉:吞咽困难,呃逆1个月。
病史:患食管癌一年余,现吞咽困难,吃东西就噎,头晕,一受凉就晕,脾气暴躁,呃逆,一打嗝则觉得食道就很舒服,时有心慌心悸,胸闷,无口干口苦,胃口尚可,大小便正常,寐可。
症见:舌胖大,舌中稍有裂纹,苔白而根稍腻,舌下脉络严重瘀阻。左脉寸沉弱滑涩,关浮有力,略结代;右脉寸尺沉滑涩,关中取有力滑涩,沉取芤。





诊断分析
从上面患者的症状表现看,患者的中医诊断为噎膈。
从患者一打嗝则觉得食道就很舒服的特点来看,这不就是气滞吗?那是哪个脏腑的气滞了?是肝,从哪里看出来的?——脾气暴躁
为什么?因为肝是人体的情绪调解员,不管哪种情志失常,最终均可导致气机紊乱。而肝有主疏泻、调畅气机,和调畅情绪的职责,所以情绪上出问题了,首先要追究肝的责任。
正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导致出现心慌心悸,胸闷。
食管癌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归属于胃,胃气上逆则会导致呃逆。再看舌脉。
舌胖大,苔白而根稍腻明显是脾虚生痰的舌象;
舌中稍有裂纹则是胃阴亏虚的表现;
舌下脉络严重瘀阻则明显是血瘀之象。
左脉寸沉弱滑涩,关浮有力,略结代,则表明肝气郁结、心气亏虚;
右脉寸尺沉滑涩,关中取有力滑涩,沉取芤则代表脾虚生湿、痰瘀互结。
所以患者的证型就是痰瘀互结,气机阻滞。
由于患者脾气暴躁,肝气郁结,脾胃亏虚,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气滞、痰阻、血瘀阻滞于食道,使食道狭窄,导致噎膈。
因此就应该疏肝解郁、祛瘀化痰、利咽降气。我选用的是启膈散加减。




   具体治疗过程   


初诊处方如下:
沙参15克、丹参30克、川贝母10克、郁金10克、砂仁3克、茯苓10克(启膈散加减)、浙贝母30克、桔梗1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红花10克、柿蒂6克、射干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灵芝10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人参10克。7剂,水煎服,早中晚三次温服。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定制了一个疗程的丸剂。
【二诊】: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变化,加炒白芥子6克,继服7剂。
【三诊】:患者吃东西有所改善,呃逆减轻,在上方基础上木蝴蝶3克、蝉蜕6克,继服7剂。
【四诊】:患者吃东西还是有点卡,总体良好。在上方基础上加僵蚕10克。7剂。
之后患者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减药物吃了近8个月的药,同时服用了两个疗程的定制丸剂,效果非常不错,最后患者的儿子和我们联系说老人的食道癌彻底治愈了。





   方药解析   



针对痰浊凝滞,加入川贝、浙贝清热化痰;桔梗、射干利咽消痰;加入法夏、陈皮、厚朴燥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茯苓能健脾胜湿,能够从源头上阻断痰湿的生成;砂仁理气醒胃,温脾化湿。
针对淤血,方中加入红花、丹参活血化瘀;
针对胃阴亏虚,加入铁皮石斛、西洋参养胃生津;
《黄帝内经》认为:八八则齿发去,该患者已年过70,因此自然有肾气亏虚,且该患者脾气亏虚,因此加入灵芝、人参大补元气;
针对肝郁气结,加入郁金疏肝解郁;
针对心慌心悸,加入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针对呃逆,加入柿蒂降逆止呃;
启膈散以开郁消瘀与润燥生津之品同用,并于降逆散结之中伍以醒胃升阳之品,主要用于治疗痰气郁滞于胸膈之证,乃“通噎膈,开关之剂”。
启膈散主要用于治疗食管瘘、胃贲门癌、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功能性疾病等病症;也用于治疗梅核气、胸痹等上焦,中焦相关部位病症。
在上例病案全程治疗中,方子并没有多少变化,就是在启膈散的基础上加加减减,这就是中医守方。
正如名中医岳美中前辈,在其《论医集》中说:“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说明治疗慢性病“守方”的重要性。
因此作为一名中医,要对中医的医理有一定的信心,要有定见,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治疗一段时间没见到想要的效果就觉得自己思路不对,要改方。
近80岁的人了,癌症都能治愈,真的是让人感到非常高兴。这就表明不管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和配合治疗是这例患者痊愈的关键。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淨界法師:通過改變思想來重塑未耒!

https://youtu.be/iwFMUcDA83Y?si=16qoGaYcDMAGHGtT(自己入去聞思)

(註:淨界法師認為人今生因緣上有什麼果報,可以「推斷」眾生前生種了什麼的「因」,你今生富貴果報,前生必定是「佈施」的因造成的,你今天「美麗動人」,因你前生修「忍辱」「持戒」修得好,今世得以「莊嚴美麗」,這是佛教思想上特別的理解,華嚴經上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今生一切「順逆」,皆是眾生種下「什麼心因在心田」中顯出來,這個「偉大的觀念」,揭示了「六度輪迴的秘密」,也同時帶給六度眾生的希望,你若相信來生的果報是由閣下今生種的「心因」而造成,那今天眾生有情就要種下種子,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果亦無真」,生命否定了「信」,只剩下是「漂盪」,任由「業力」支配,這就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關鍵,大道有它的「體性」,若遠離大通道太遠,生命只有折騰,至於怎樣才可以掌握,是不是只要堅持「善念善行」就可以?答案是「善念善行」只能給眾生「累積見道資糧」,與進入「大道」仍是很有距離,但「大道中有業之因果法則」一條,曾作的善念善行絕不唐捐,必定會有「回報」,但經驗造訴大家,太快的善報(今生造當下就有良好果報)並不是好事,因「福德資糧」消散了,能遇佛法、入佛知見的能力又少了(因我見到很多,太順緣的人往往很難明白生命深度,苦是聖諦的道理),因此,眾生若有機會改變自己思想,就盡量聞思佛法,人身難得,一天換了其他類眾生身體,未必可以「開示悟入」佛法(法華經主旨)。人,最好想清楚!)

不动心的力量,超乎你想象!

不动心的力量,超乎你想象!

元音老人

你心真空净了,就梦醒,随缘用,是假相。我无欲,你争什么?我有你,就用你,我没有,不要你!是吧?但人就不可能,人都是要了,想要了,要就是不免做坏事了。
我告诉你个事情,是真事呀。是我们的师兄弟,到杭州虎跑喝水,虎跑泉水,(龙井茶出名的),跑那儿喝(这个虎跑的杯子和外面的不一样,两样)。她说,买一个回去作作纪念品吧,就是到杭州虎跑来,杭州虎跑泉,就跟那茶行说,我们买一个杯子回去,你给我卖给我一个好了,那茶行说:“我们这里不卖,只供你渴了喝喝水,杯子不卖”。“我加一倍,你多少钱我加一倍”,“你再加多少钱我们(也)不卖,我们只供你喝水,不卖你”,不卖想要怎么办呢?趁服务员没防备,她就偷一个往她包里一藏。
哈哈偷了一个,服务员没看见呀,边上喝水人多了,一遭一遭的坐下来,大厅人多了,喝茶人多了,噢看见:哎呦,这人偷了一个杯子藏在包里面。报告给服务员,那地方一个女同志拿了一个杯子藏包里去了,噢这服务员过来了:“啊,客人呐,你们喝茶,这杯子不好拿的呀”,“我没有拿”,她说没有拿。“请你把包打开看”,包打开了,一把包打,打开来,杯子在里面,当场出丑了,哈哈。你看看要死了,哈哈,她倒不是有心偷,她要买他不肯卖,不肯,我要一个怎么办呢?就执着了,要一个,你不要!不要就是不要就是,一定要拿一个作纪念品干吗?哈哈,这人就是这么犯错误。
所以你真心空无住,要它干什么?不要!有就用,没有拉倒,那就不出错误。所以要梦醒,你只要梦醒了,看见什么害怕的东西,不怕!怕什么?我身体是假的,我真心是不死的,你有饭吃就吃吧,你吃,你不动啊,老虎它真不咬你了。
他们台湾的广钦和尚不是这样的,在山里,老虎就来了,他:啊好,不要跑等老虎,该给你吃你就吃掉,是吧,不该给你吃,我念经,不要去伤老虎,这老虎乖乖的像猫一样,你看,给他看门,是吧。广钦老和尚那个时候还没得道呢,还刚刚到山里修道啊,不敢动,是吧。所以说,这个心不要动摇,我们不要怕。


從我的iPhone傳送

纽修堪仁波切讲述一个可以启发证悟的故事

纽修堪仁波切讲述一个可以启发证悟的故事

阿底宝藏



阿底注:这篇文字记录的非常真实的一个点就是,被指认心性后,不一定就真正认识了心性(开悟),有些只是记住一个心性的概念,有些概念都是模糊的,文中的波鲁堪布得到直指后,没有豁然明了的笃定,所以才会找一位瑜伽士给予确认,这与华智仁波切在如来芽尊者那明白大圆满觉性如清晨,后来遇到多钦哲益西多吉瑜伽士被暴打骂“老狗”而对大圆满觉性如午阳可不一样。历史上,阿琼尊者显现非常暴烈,弟子们都非常怕他。所以堪布在得到直指后,还是有些许的不确定。而他对于疯子瑜伽士有很大的信心,所以他去需求更进一步的认证。
这个故事的启发就是,现如今,很多人都渴望修学大圆满,而大圆满心性直指环节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里恳请得到过心性直指的行者,好好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明白了,是否可以自行进入本觉状态,于状态中真切笃定否?这个过程自我PUA是无用的,对于一些指认,后期因为太平常而有所怀疑或因努力而日趋模糊,都是很正常的体验。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缘心头未悄然”,顶果钦哲法王在大圆满方面也会找祖古乌金仁波切交流理清。为了真正的通达进步,实实在在的请示学习,不丢人,而且非常必要。
被直指与因缘际会的自然豁然求认证,是不一样的。譬如惠明见六祖求直指“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与永嘉禅师去六祖处求认证的“一宿觉”不一样。
在回忆、揣摩、造作中修本觉,咫尺天涯;在信心与相应中歇息,天涯咫尺。
以信心去求法,以真实体认为收获,以歇息于体认中为修行,于感恩中获得悉地。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分享|她中风导致右侧瘫痪2年,注射干细胞仅1天运动功能就显著恢复!

分享|她中风导致右侧瘫痪2年,注射干细胞仅1天运动功能就显著恢复!

亿美未名细胞疗法 


“你无法想象,前一天人还好好的。第二天,一切就都变了。”

这是索尼娅·库恩中风后的感触,也几乎是所有中风患者的真实写照。对中风患者来说,更艰难的还是中风后不可估量的“后遗症”,好在再生医学的发展让干细胞技术成为了有望干预中风后遗症的新手段,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是造成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在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并坏死,导致神经元减少,轴突连接中断,局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影响脑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丧失局部脑功能和神经组织。

因此,一旦中风了,每分每秒都是急救的宝贵时间,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病人只有在最初几个小时内接受治疗才能保证运动功能恢复,但现实中,从发病到接受治疗耗费的时间较长,很多中风病人都会留下不同的后遗症。

年仅31岁的索尼娅·库恩就是不幸中的一员,中风让她陷入绝望,在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后,干细胞的成功应用,让她得以重获新生,也给更多中风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点击观看视频  



花样年华,却不幸脑中风


住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的索尼娅·库恩从来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自己会发生中风。那年,她才31岁。

事发突然,中风对她的大脑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她身体右侧部分瘫痪手臂无法自如活动,走路也很困难。甚至当她想要丈夫帮忙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叫出丈夫的名字了。




索尼娅感觉被“困在”了自己的身体里,她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一切,但却也无奈。

中风两年后,原本以为可以慢慢缓解的索菲亚却更加泄气了,因为她仍然无法抬起她的手臂,难道要一直这样吗?她还那么年轻,还想尝试更多可能治愈的选择。

正在这时,一项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正在开启的干细胞小型试验,吸引了索尼娅的注意,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要放弃,索尼娅选择接受这个挑战。


回输仅一天,她的手臂抬起来了!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运用特殊的干细胞进行实验性治疗,在接受治疗的18名中风病人的脑部直接注射干细胞,结果显示他们的运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恢复。

而索尼娅是18名中的一员,在接受实验性治疗后仅仅一天时间,索尼娅一夜之间就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善!她可以把胳膊举过头顶了,还能移到侧面以及前面,说话也变流利了。




“我醒了之后就能说话了,也说得更好了。”索尼娅惊奇着自己的改变,这让她兴奋的想要哭,通过干细胞治疗,她由瘫痪卧床到基本恢复了正常的行动能力,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在这项试验中,斯坦伯格教授在病人的颅骨上钻了一个小洞,并用一根非常细的针在中风区域周围,注射改良的人类成体干细胞,在这里干细胞发挥作用,修复神经功能。

这些细胞在手术后不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它们似乎能触发病人受损的大脑,开始自我修复,细胞以某种方式重启了修复机能。

现在的索尼娅生活已经重回正轨,她现在已经结婚并怀上了她第一个孩子,虽然医生也不能确保所有病人都能有如此效果,但至少在这项小型试验中,大部分的患者都因此长期获益。

索尼娅的疗效堪称干细胞疗法的“奇迹”,索尼娅的主治医生Gary Steinberg如此评价。但传统医学对此却无法理解,传统医学认为中风会导致神经通路的凋亡。大多数的神经科学家认为,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窗口期只有6个月的时间。

索尼娅参加的这个小型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入组患者一共18名,这些患者平均年龄为61岁,均是过了功能恢复窗口期的慢性缺血中风患者,距离他们第一次中风已经有6个月至3年之久。所有的患者都存在运动障碍,包括无法控制手臂、无法自主走路等等。



这项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所有患者用的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每个患者都注射了2.5、5.0或者10百万个干细胞,然后对这些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

12个月后,研究中期报告称,所有患者神经功能都有一定恢复,而以Coontz为典型代表的部分患者实现了完全功能重建。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 MSCs治疗脑卒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可能有:

1.细胞替代:

移植的干细胞进入脑组织结构中,代替损伤的神经元,促进神经传导通路和连接结构的重建;来源于骨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可诱导大脑缺血边界区形成新的血管。

2.神经保护和营养:

移植的干细胞可分泌神经营养分子、酶、细胞因子等;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等,这些因子在脑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已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炎症和免疫调节:

移植的干细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局部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化阶段发挥免疫调节减轻炎症反应。


结语

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不仅限于脑中风,更延伸到更多难治性疾
病及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如渐冻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等,我们希望干细胞能够对更多的疾病有作用,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确吉恭波仁波切~平等安住于大手印的方式——身语意的要点

确吉恭波仁波切~平等安住于大手印的方式——身语意的要点

确吉恭波 阿底宝藏

实修大手印(道大手印)有四个特点,安住于无分别、安住于无生、安住于无二以及安住于不可思议境界。
 
首先为安住于无分别境界,不要去追过去与未来的念头,对现在的心识也不做任何改造,悠然向内反照,不做任何取舍,这就是于无分别境界中平等安住的方式。「禅修外之基础身七要」,这是身的要点(毘卢遮那七法);此外还要止语,保持语自然,「止语自然处于寂静中」,这是语的要点;「自心本净能作轮涅者」则是心的要点。以上是平等安住于大手印瑜伽的方式。

安住于大手印的身要点

在〈大手印前行仪轨〉中有详细的方法,在大手印中,有所谓「三种自然」:身自然、语自然、意自然。所谓自然,是指任其自然、直接不造作而安住。我们可能认为躺在一张舒服的椅子上就是身自然,实际并非如此,而是结坐毘卢遮那七法的姿势,有道是:「身正则脉直,脉直则风息顺,风息顺则心识便能于鲜明无改造之境界。」心骑乘在风息(气)的马匹上,心会去向何处,取决于风息,如果风息不羁的话,心也会狂放,假使风息平静,心也会寂静。因此,如果让风息处于自然,有利于让心自然展开乐、明、无分别的功德,所以如果身体能自然地采取毘庐遮那七法的姿势,就称之为「身自然」。若无法做到这样,就只管把身体坐直,平时无论进行“寂止”或“胜观”等任何一种禅修,身体也都要坐正。至于双手,可以结禅定印,或将手掌置于膝盖上也可以。总之,首先要把身体坐直。一旦坐直了,瑜伽的境界就会在心相续生起,慈悲心也能增上,三毒烦恼分别也会得到平息,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在大手印[前行仪轨]中提到:「禅修外之基础身七要:双足跏趺交叠如格状,手结禅定手印置脐下,脊椎笔直如叠金币貌,臂膀则如鹰翅向外展,颈如铁钩舌则向上蜷,唇齿留隙看姿应稳定。」


首先是「手结禅定手印」、「双足跏趺」,跏趺是指将右足放在左腿上,手结禅定手印置脐下,放在脐上是不对的。脊椎要端正地坐好,就像黄金或白银的钱币叠起来一样。再来,臂膀要向外展,脖子要稍微内收(收下巴),舌尖向上顶住上颚内侧。此外,通常对我们的心造成最多障碍的就是眼睛,眼睛越动,就越会连带造成内心波动,所以眼睛不要动,看着大约两公尺外的某一个地方,但不要过度紧绷,只管直视着空的法界(虚空),这是最好的。
 
我们体内有五种不清净的风息,当它们清净之后,本质就成了五智,于是一切业风就平息下来,相续中便自然会生起殊胜的三昧。显密二教都是这样说的,大手印、大圆满在此处所揭示的意趣也都是一致的。




安住于大手印的语要点

进一步,应当止语。在这之前,如果能先修诵上师瑜伽的话是最好的。就像之前所说心性引导当中会提到上师和金刚持无别的上师瑜伽,也会提到自观为金刚瑜伽母而修持本尊瑜伽,在这些修持之后,应当专一致志地祈祷,接着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身,再平等安住于大手印境界中,最后回向如此所生的任何善根。这样修持,也就会完整包含大手印五支的引导。



所以,先修持上师瑜伽,再向上师祈祷,接着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然后身依毘卢遮那七法而坐,语自然止语--念诵之类的事什么都不做,并且让心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分别念都平息下来。


安住于大手印的意要点

关于内心的安住方式,无论显现什么都不要反应,都不要评价其优劣,不要有期待与忧惧,也不要加以取舍,一剎那也不散乱,这就是初阶修习寂止的方式。
 
再来,要呼出浊气。为了使我们自己心相续中的烦恼--贪欲、瞋恚、愚痴、我慢、嫉妒等障碍得以平息,首先和缓地吸气,接着轻轻呼气,再稍微呼用力一些,最后则非常用力、带着声音将气全数呼出,此时,思惟:三毒、五毒烦恼分别都自然消散于外,自己的身语意成为能够修持三昧的容器,随后便平等安住。
 
再来是内心的安住法:「自心本净能作轮涅者,平等安住于无造作],自己的心从一开始就是清净的,所以说「本净」,这指的是基大手印。证悟此理,便是佛陀,「不悟此理」本身就是流转于三界轮回之根本。正如大成就者萨拉哈所说:「唯此心性是为诸法种,由彼生出三有与涅槃。」三有轮回与涅槃二者共同的起源,[就是心性],了悟它就证涅槃,不能了悟就会在三界轮回中流转。因此,它就是「能作轮涅者」即三界轮回与涅槃二者共同的创造者。
 
基的状态如前文所说的「无染之故,不住故,不相违故,无缘故」。当我们了解这样的[无造作]之后,对此不加任何改造,在先前所说的无染、不住、不相违、无缘之境中,完全不作任何调整、取舍,如此平等安住。
 




平等安住于如此境界时,安住的要点在于不散乱。在自己没有安住于三昧之前,就要自我提醒:「我必须要做到不散乱呀!」必须带着这样的心态,不散乱地去修。到了实际平等安住于三昧时,则像帝洛巴说的:「不受不想不分辨,不修不思自然住。」也就是帝洛六法。
 
「不受」是指不执受、不回忆过去,「不想」则是不对现在的好坏是非等做各种想,「不修」是指不刻意禅修什么,此外,「不分辨」就是不要做分析。这几法的道理都是大同小异的。帝洛巴所说的这六点是非常著名的。按照这样的道理而平等安住时,重点在于不散乱,就像冈波巴所说:「不散乱为一切诸佛道。」他指出,只管直接不散乱地安住。如果不了解,禅修就会完全缺乏基础,所以他才这么说。仪轨又说:「所修无他。」意思是:所禅修事别无其他,唯有保持「不散乱的正念」,在这样的前提下去禅修。固然,「只是不散乱」并非禅修的正行,因为它并非大手印的智慧,但需要在不散乱的基础之上,去认识大手印的俱生智慧。
 
由于大手印是「在禅修之中寻觅见地」的传统,所以要靠禅修、向上师祈祷,由于生起大悲心或者藉由对上师俱足虔敬的力量--这些因或者缘并非一成不变,但总有一天会想到:「这就是大手印的智慧呀」而毫无怀疑地生起定解,于是,便能超越「境与对境」之相对性而了悟空性。届时,并不需要上师告诉自己:「证悟就是这样」,自己也会生起定解的。但[要达到这一点,]所须依靠的方便即是「运用不散乱的正念而禅修」。
 
不过,虽然在密宗当中有所谓「加持迁转之灌顶」、「降下智慧」、「加持灌顶」等方便,但只凭着传授这些,也并不能保证当事人的相续获得大手印的智慧。我们都领受过很多次的珍贵词句灌顶(第四灌顶),已多次获得过大圆满觉性妙力灌顶,或者得过许多次心性直指的教授,然而,真能在第四灌顶时能够有所认识者,只有极少的人。因此,在密宗的传统里,也是要透过加持、上师做了大手印的介绍,并以弟子自身的实践才能证悟。若舍此途径而要依靠其他条件,是证悟不了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分享:末法时代,为何祈祷莲师?见莲师心咒 就能去极乐刹?

分享:末法时代,为何祈祷莲师?见莲师心咒 就能去极乐刹?



莲师亲谕

“只要你呼唤我,我定会速赐加持,决不食言。”

初十得莲师加持

末法时期的众生与莲师有着甚深不共的因缘。

当年莲师离开时,曾对所有大臣和人民讲过:“每逢这一天(每月初十),我必定会来到人间,对所有的人进行加持。”

不仅是猴月,每个月的初十,也是一切时间之王。在莲师传记中,记载了每月初十,莲师利益众生、降伏鬼神的不同应化事迹。所以,藏地很多寺院,每月初十都有会供,都要修莲师法门,念七句祈祷文和莲师心咒。

尤其在猴年的每月初十,莲师更会在南赡部洲示现千万化身度化众生,这是他的承诺。

莲师七句的深情呼唤

念莲师心咒之前,最好先念七句祈祷文。

许多人认为,七句祈请文是莲师传下来的。其实并不是,它是十方诸佛同时发出的自然金刚声。因此,它不仅是莲师的祈请文,也是十方诸佛圣尊、空行护法的祈请文。若依靠这一金刚语来加持自相续,非常殊胜。


吽!
邬金刹土西北隅  
说明莲师的诞生地。

莲花蕊茎之座上  
说明莲师的降生情形。

稀有殊胜成就者  
说明莲师的功德。

世称名号莲花生  
说明莲师的名称。

空行眷属众围绕  
说明莲师及其眷属是我们祈祷的对境。

我随汝尊而修持  
说明应依教奉行,遵循莲师的教言来修。

为赐加持祈降临  
说明以追随莲师的不退转信心,渴望成就与他无别的果位。

革日班玛斯德吽  
依靠念诵莲师心咒,祈祷自心与莲师无二无别,摄集悉地。




以强烈的信心念诵,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因感念莲师的恩德,情不自禁泪水横流、身体颤抖。此时要在信心中自然安住,住于清然、澄然、本然的境界中,不散乱而观修。

如是虔诚祈祷的人,莲师决定会赐予救护、加持。


循声救子的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扎革日班玛斯德吽

“嗡啊吽”是三世诸佛身口意的总集,“班扎”是金刚部最殊胜的精华,“革日”是宝生部最殊胜的精华,“巴玛”是莲花部最殊胜的精华,“色德”是事业部最殊胜的精华,“吽”是善逝部最殊胜的精华。

又说,“革日”是上师,“班玛”是莲花生大士,“斯德”是悉地,“吽”是赐予。连在一起就是:诚心祈祷上师莲花生大士您,赐予我们殊胜和共同的悉地。

此咒语可遣除五种障碍,成就五种智慧,见闻忆念的众生皆可获得持明果位。

甚至把莲师心咒刻在石头上、写在文字上,谁看到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若能持诵莲师心咒十万、百万、千万遍以上,便可相应获得役使鬼神、三界自在等诸多功德。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以诚挚的信心来祈祷,莲花生大士与十方诸佛、三根本、护法神等圣尊,都会云聚在你面前,对你赐予加持、灌顶。

就像街上流浪的一个乞儿,当他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无人照料时,若以哀号声呼唤母亲,母亲会循声前来维护,给他带来安全感。

同样,在这黑暗的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人靠自力很难修行圆满,故而,祈祷上师、本尊、护法,尤其是莲师十分重要。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