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心不可得


轉載 自台中法爾禪修中心:
註:好文章說出真心、妄心、業的関係,請細心嘴嚼!
(一)公案本文


神光自斷其臂,乞達摩大師示其無上心法法要,達摩大師為其願心所感,乃為易名慧可。(緣起於現象界,神光祖師為求法捐軀,誠可感也。奈一時勇猛斷臂,又蒙師接納為弟子,實百感交集。)
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心動者,性之用,心不寧,乃煩惱業識作怪也。)
達摩祖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心既不寧,將心拿來,可與你安心。)
曰:「覓心了不可得!」(心是無形無相,無青無黃,若欲拿出,了不可得。能悟此心為幻有之真理者,終可證聖。)
師曰:「我與汝安心竟。」(煩惱起於業識,皆是虛幻不實,了知此心本來是幻,已可入道矣!)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我們一切的心,包括煩惱心、慾望心等種種心意念,要想將起心動念的那個心找出來,是沒辦法找得出來的,所以一切的心了不可得。這樣來說的話,煩惱有沒有真實?煩惱是不真實,一切的相也都不真實。
舉五百比丘故事為例,五百羅漢跟著釋迦牟尼佛在修行,這五百個羅漢神通俱足,證得五通,就是少一通,漏盡通沒證到!「漏盡」就是斷一切煩惱,內心的、外境的一切現象,衝著我來的時候,我能如如不動,不起心相應,不以我的習氣去掛礙,這就是證到了漏盡通了。
修佛法第一個要證的是,破掉我、法二空智後,即證得漏盡通。漏盡通證到了,再回看世間五神通,當行者心清淨時,世間五神通自然就現起,此過程是佛教徒修行的正常路徑。修小乘佛法或世間禪定者,修到四禪境界時就發神通了,佛法以四禪為根本,行者於此禪定中,若欲轉緣,學一切事,隨意成就,一切神通變化,莫不從此定出。但處四禪境即將進入無色界定,無色界的第一處定即空無邊處定。

入無色界就得要破色身,即禪宗講的打破黑漆桶,而處在四禪境界時,色身已是快要破了,此時起心動念很快意。在這當下,欲學一切神通變化,求一切事,心很靈敏的可起神用,也就在這時開發出五通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都可實現。

五百比丘是修世間法,我空、法空等解脫法是有聽沒懂,所以沒證到漏盡通。因為他們有這些神通,以神通智觀看自己過去,曾做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等重大罪業。無明時,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偏偏他以宿命通觀自己過去時,看到了哪一世犯了什麼?哪一世又犯了..,罪業無量無邊。
此等比丘觀自罪業後,心不能釋懷,非常害怕。於是,一齊來找釋迦牟尼佛,說:「世尊!你講很多法,但是我們學得不究竟。為什麼我們在觀自己過去因緣的時候,內心不能超越,而會產生罪惡感、會害怕呢?」等於是說:師父你教的不好,大有興師問罪之意。

此時,坐在世尊旁邊的文師殊利菩薩就站起來,依佛的威德力,手拿著他那把智慧寶劍,一直往世尊身處逼去。文師殊利菩薩假借拿著寶劍要殺釋迦牟尼佛,這舉動代表什麼?就是欲殺佛出佛身血!這是重罪,以下犯上,菩薩要殺佛世尊。文師殊利菩薩一直靠上來,快到釋迦牟尼佛身上時,世尊認為差不多了,就說:「好了!停止!停止!演到這裡就好了。」

然後對五百比丘說:「你們看到文師殊利菩薩要殺我,就像你以前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一樣,但是這個要殺我的事情,起碼是數分鐘以前的事了,現在回想這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已經過去了,雖然阿賴耶識把它記起來,所以你的神通可以觀察到以前那個時候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但當心念起的時候,境已經是過多久了呢?有的時候是幾百千億年了,剛剛文師殊利菩薩所做的這一件事,已經是過了幾分鐘了?但不管幾分鐘或幾百千億年,事實上都已經是過去了。此境在這時從內心現起時,這些心有沒有真實相?有沒有真能找到它?心是虛幻不實在的,要抓,抓不出來,所以這樣的話,有何可怕?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些重罪有什麼好掛礙的?」
話雖如此說,但若無修證到我、法二空理,一切內心所想的,所現的幻境,不能離、不能無住,它雖是不真實的,但是我們的習氣還是會去相應、去煩惱的、會隨業緣去流轉。故理解是一回事,證得又是一回事,不要以意解當證得解脫道。
習氣是怎麼來的,是你把它一次又一次地薰習而來的,故薰習的行為才可怕。如果以男女關係來說,男生看到一個女孩子長得很莊嚴、很漂亮,如果光看了一下就過去,也就沒事了,因為你不住境生心;如果你看進去的話,就會心想這小姐很漂亮,就會再起第二念:我能不能來追她?起這個念頭,那就是無事找事了。若隨意又騎車到她前面去,又再看一次,本來一次看過了,現在看兩次,就再薰一次,然後越看越漂亮,又起了貪愛心,找機會、製造機會等等事端都來了,電影不是常常這樣在演嗎?
當約會與她講的話,回去後天天在想:我跟她講些什麼,然後她答些什麼,從頭到尾又薰習一次。一直在想,想得太多了,不行!沈不住氣了,明天一定要再去找她,如此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如果你懂得我們的心是薰習而來的,越薰越厚,越薰越重,這愛慾的心就越來越重了。
每個人對某貪愛的事,就是這樣來的,修行人要警覺,譬如以抽煙來講,以前有人說要抽煙能上癮,就在吃過飯來根煙,也就是「飯後一根煙,快活似神仙」。真的!為什麼?因為飯後唾液跟留下的殘渣,起了化學作用,再跟尼古丁攪和在一起就會發甜。
年輕時,我也曾偷拿哥哥的煙學著抽,抽一抽,也抽不出什麼味道來,好辣!有什麼好抽?但是有一次,剛吃過飯拿根煙來抽,嘴巴卻發甜了,從此後我就不再去碰它了。為什麼?再碰下去的話,習氣一回、兩回、三回一直薰下去,就變成煙槍,拿不掉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開頭就要小心,碰到有你喜歡的東西時,就要警覺!不要記到心裡面去,不要一直喜愛下去,要轉!這個心就不會再去薰,不薰的時候,就能容易說:「不薰就不薰。」若已經太慢了,沉迷下去了,要怎麼辦?已經過好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了,你已經交上這個女孩子了,現在要如何擺脫呢?自己提醒說:不要再想了。但不想不行,已經薰得太重了,當念頭起來的時候,要轉、轉化!把想念她的心轉掉,用念佛的心來轉化,馬上念佛,不再想她,因為你一想她,又薰一次,然後好幾個鐘頭都在想,那不糟糕了。所以,我們對某個喜愛的人也好,或某件喜愛的東西也好,甚至於你喜歡去賭六和彩也好,或者是去玩股票也好,已經玩上癮的時候,這個貪愛的心,就會一直冒起來。
如要修行,你就要轉其念,一下子轉不了,就要藉念佛的力量來轉。如果你有定力的話,看!清清淨淨用空無的真心,去看你這個妄想心,因為這個心是不真實的,為什麼要把它當真呢?你說你要買股票,這個心念起來,你也不去買,有什麼關係,讓它起來,你看著它,這是修行人觀心的境界。如果你還做不到這個,因為觀心要有個基礎境界,就是真心、妄心要能夠分離,這兩個心能夠分離才能夠觀得起來,用真心來觀你的妄心,它起心動念,你知道它是不真實的,是虛幻的,觀它在起什麼念?想哪一個人?起了善心?起了惡心?起了害心?都可以知道你還有什麼習氣。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修行是修不上來的。

用佛號也好,用數息法也好,種種方法都是在轉我們以前所薰習的習氣,這習氣轉完了,你就自然清淨了,即使不清淨,你也有能力面對著它,一切心了不可得,就不會去掛礙「他起、他滅」,觀他就好了。
2. 釋題


這個公案在講「心不可得」,它從哪裡來的呢?從神光組師處來。神光組師很小的時候,智慧很不錯,讀了很多書,後來去遊學,遊到洛陽附近一個寺廟出家了,師父幫他剃度完了,又去遊學,到處去參訪,參訪完回到寺廟來,天天只管打坐,打坐!打坐!有一天突然頭上冒了幾個包,這個包不是被水燙到的,是頭蓋骨起了窟窿,這裡長一個,那裡長一個,頭很痛。隔一天就跟師父說:「我頭很痛!」師父一看:「不得了,你的頭怎麼變成這樣?頭上有好幾個窟窿。」這時候空中傳來聲音說:「這是個善境界,是他的相在轉。」然後又告訴他說:「你現在不要在這裡光打坐,你的緣在南邊不遠的地方。」於是他就問師父:「南邊不遠的地方是那裡呢?」師父想了想說:「南邊不遠的地方大概是嵩山,嵩山有個天竺來的和尚在那裡面壁,大概是你跟他有緣。」面壁其實是在等待有緣人,達摩祖師已經修得很好,不必再面壁修了,只是在那裡等待因緣。
所以他就南下,到嵩山少林寺去親近達摩祖師。天天服侍他,做一些勞力的事情。一天天過去了,從來沒有聽到達摩祖師跟他講一句佛法,或開示一句話,他很懊惱,這樣下去不對呀!內心就著急,剛好是十二月的某天,雪下得很大,心血來潮,今天不進屋去了,若師父不教佛法,就在外面站。
已隔一天了,因為功夫不錯,所以站在外面沒有被凍死,但雪已經聚集到膝蓋了,他還是站在那裡。達摩祖師這時候剛好起來,看到這傢伙怎麼一直站在外面?他說:「你今天怎麼了?站在那裡幹什麼呢?」神光師就說:「請師父慈悲,我來這邊也好久了,無上心法可聽聞否?能不能把無上心法告訴我一下。」達摩祖師以看不起他的語氣說:「無上心法不是少智、鮮德者可得,要學到無上心法的人,要德行好、智慧高,像你光在外面站一整夜,就想得無上心法?」

神光師一聽,受很大刺激,他就走進房間,拿了一把刀,很勇敢的把左手臂砍下來,用右手拿左手臂,放在達摩祖師面前,表示求無上心法的決心。達摩祖師說:「為法捐軀,勇氣可嘉。」神光師想:有這種勇氣,大概可以教了吧!真的達摩祖師就收他做徒弟,將「神光」名字改為「慧可」,改完名後本來沒事了,已經收他為徒弟了,還有何話說。問題是慧可在此境發生後,心一直不能平靜下來。心受外境嚴重撞擊,若無禪定力,當然承受不了,心一直不寧靜,百感交集。也這樣,才有達摩祖師教慧可二祖如何觀心之虛假、妄有的公案來。
3.   語體文解

公案原由有如前述,慧可師對達摩祖師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一時的勇猛,將手臂砍下來,師父也答應收他做徒弟,一方面很高興,一方面因為去掉手臂而心不安寧,真所謂百感交集。
舉例說,你跟另一半吵架的話,今天就無心情上班了,或上班都是在想這件事情他講什麼話,我回答什麼話,他不該講那句話。就這樣一直在那裡想,沒心情辦公,這就是「有事,心就不寧」。像慧可師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他當然心不寧,所以他就抓住機會問說:「師父!我有事情要稟報。」祖師說:「什麼事?」他說:「我心未寧,乞師為安。」我現在這個心很慌亂、不安寧,希望禪師您幫我把心安一安。

此公案是現象界裡的事情,我們的心隨時都因境界在動,我們的心是由現境而起性用的,如果體空沒有因緣,是不起性用的。所以性不起,就無所謂法性、法相。現在心動了,所以自性起用,心性就起煩惱法-心就起妄想、煩惱、不寧的心境。心不寧是煩惱業識在作怪,所以反觀你自己,不管是對哪個人、事、物,常常會心不寧。不寧的事很多,譬如有的是愛慾的心,有的是怨與恨的心,有的是討厭的心,有的是關愛的心,林林總總的這些,都是業在牽引;不管你關愛你的小孩、先生、父母,都是互相的業在牽引。所以,懂得這些的話,真的要放開,放不開就是業識在作怪。
這時達摩祖師就說:「將心來與汝安。」既然你心未寧,要我給你安這個心,那將你心拿來,好與你安此心。按語說,心既然不寧,將心拿來,我把你安心。這一下子,慧可師馬上愣住了,我心在哪裡?要拿它時都不見了。
只好硬著頭皮說:「覓心了不可得!」我剛剛不寧的心,現在要把它拿出來,都不見了!此心,你不想是不起,在想念起時,要拿它也不得,你觀它時就不見。所以我們說「觀心」,「觀」就是「止」,觀你這個心,它會不好意思、害臊,就會止住不起。

你說心可以罵嗎?可以呵責?可以疏導?可以安慰?奇怪!怎麼一個心可罵另一個心?其實,就是我們真心與妄心之間的分別。你罵它,就是我們真心的覺知來罵這個妄心,它(妄心)是會掛礙一切境界的妄想。譬如說你起了一個邪念,你(真心)警覺了,你就罵道:「你怎麼可以有這個邪念?你是修行的人,怎麼可以對某個人、事,起了邪念呢?」其實真心無言,只是透過第六意識來起語。當妄念或邪念起,不管是要害人家,或者起淫慾心,雖然那個人不在這裡,但是對他產生好感,產生慾望的心,這就是意淫,也是不行的。

當警覺這種邪念的時候,就要罵它,它會不好意思,那個心就不見了。或者是你想到好可怕事,你的真心知道你在掛礙什麼可怕的事,那你就安慰它:「那是虛幻不實在的境、已經過去了,有什麼好害怕的呢?」自己安慰自己,當然這不是正法,但是因為我的境界不夠呀!我也修不到解脫這裡,所以,用了第二種法門次要的法。而真正的法是直接觀心而能如如,不起心動念,它就沒得玩了,因為我的心坦蕩蕩,不管你起了善念、惡念都不去攀緣,沒有掛礙,隨便你去發!隨便你去起吧!這是解脫的一種境界。

但是我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那我只有能夠呵責它、疏導它、安慰它,當下有用,過一陣子又迷糊了。妄心如果這麼好騙的話,那這個心薰習的不是很重,黏一點點而已,一安慰就像小孩子一樣睡覺了,以後就沒事了。但過一陣子又冒,冒了又要疏導、安慰或者罵它。要無數次的這樣去調整,以修行來講是謂調伏,調伏我們的業識。
心是無形、無相的、無顏色,你現在要觀它、要抓它出來,是抓不出來,所以慧可師在那裡愣了好久,不得不硬著頭皮說:「師父!覓心了不可得!」我剛剛那個不寧的心,要抓出來交給您,找不到它,都跑光了,當下一念清淨,就什麼都沒有了。
按語說心是無形無相,無青無黃,了不可得。能悟此現象,終可証聖。你現在意解,知道心了不可得,但是你心在起妄想的時候,能看它沒有?或者怕它,對它不驚嚇,什麼都沒有、都不想,心本來是虛幻不實在的,你懂得它的話,對事情的執著,對人、事、物的黏,慢慢就會解根脫黏而破解掉。
達摩祖師就說:「我與汝安心竟。」既然不寧的心不見了,我已跟你心安好了。心本來虛幻不實在的,要抓它,抓不到的。懂得這個道理的話,煩惱心、愛慾心、厭惡心、邪惡心..,什麼心都是不正常的心態,都可以化解掉的。
按語說煩惱起於業識,皆是虛幻不實,剛剛我們所提五百羅漢時已經說明此道理了,以前所造的業是虛幻不實在的。而心是業的根本,你說業報在那裡?業報是在你的怨親債主來要債的時候就要還,所以平時就不必去掛礙。譬如說你殺了某一個人,那個人要來殺你,如果你應緣也是對,不應緣也是對。剛剛講的,以空無的心面對那個境,若他也出生做人,他要殺你,因而兩個人吵架,才會殺你,怨親債主剛好對上你時,那時你忍一口氣,本來跟他吵,他就殺你,也許你這樣忍辱不還手,殺不殺就沒有定論。以前是殺死人了,這一世可能殺不死,因為你不還他的嘴,不跟他頂撞,以忍忍辱的低姿態,果報的結果可能就不一樣。所以懂得心跟業的關係,一個是虛幻不實在的,一個是怨親債主來要債的時候,要嘛!就還他,不嘛!就以空無的心,看它怎麼辦?
有一則公案在說修行人對業報的認知,可說很有正知見,也很傳神的:一個被認為修到解脫的師父,有天他的嘴巴歪斜了,顯然是在受業報。他徒弟就很疑惑,心想師父不是證得解脫智慧,能不受報了嗎?怎麼會嘴歪口斜?忍不住這疑惑,有天就問師父。師父就答說:「解脫不解脫,是在心對境的認知與承受心態,若不認為受報是苦,以病痛示現受業報有何不可?我要不受業報也行!」說完話後,就用自己的手向歪斜的嘴巴一拍,即把嘴巴擺正了。不要說有修證的人要受業報,連世尊亦常示現受業報的,不是嗎!
我們修行會出問題的,都是怨親債主在糾纏,讓你修得不順,讓你好像著魔一樣,你對佛法有堅定的信心,這樣一年、兩年慢慢磨,到最後你的心慢慢有禪定力了,對境就沒掛礙了,那怨親債主對你就沒辦法,看你那麼認真修行,不殺生、吃素又修心,最後會說:「算了!算了!」剛開始是很生氣,跟你相處久了,你的心又坦蕩蕩的,怨家最後就變親家了,當你的護法神也說不一定。

修行的禪定力可以轉怨親債主的瞋心、怨心,以前無明,你害了他、殺了他,現在你修忍辱法,反正你怎麼來,我就怎麼受,你要我的命又要不走,你要我心亂,我是亂了,但是我觀亂的心,本來了不可得,你都無所謂,他叫你去做壞事,你也不會去做,這樣的話,他沒你辦法,所以最後怨家變為親家。

( 85 年 6 月 25 日 講於 龍潭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