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自我的實相」: 邱陽創巴仁波切-答問錄-2

什么是「自我的實相」?

我們不是要譴責或意欲根除攀著自我的心態,而只是承認,並如實去看。「我」究竟是怎樣發展出來呢?

本來只有那敞開的空間、基地或我們的真面目。在「我」產生之前,我們最根本的心的狀態,具有基本的敞開,基本的自由,一種空廣的特質,我們直到現在都 還擁有這種敞開。當我們看見一個東西時,初見的那一瞬間是頓然感知,沒有邏輯或概念,我們只是在開放的基礎下看見東西而已,接著我們就慌了,連忙去找點什 么加上去,不是想取個名字,就是想分類寄存,以便以後好找,事物即是從這裡開始發展的。 
這種發展不是以實物的姿態而發展,而是以「虛幻」為發展。是誤位有「自我」或有「我」的妄念。迷惑之心易於自視為堅實、續存之物,但實際上它只是多種性向或事件的積聚而己。佛教稱這積聚為「五蘊」。

起點是敞開、無有主宰的空間,空間與敞開總是和根本明智連在一起。梵語毗睇 ( Vidya) ,意思是明 () ,即精準、明確而有空間,是謂「空明合一」。

一直以來是如此,那迷惑從何而來,空間又到哪兒去了?究竟出了什么事呢?其實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我們只是在那空間裡變得太活躍了,因為有空間,我們才 想跳舞,可是跳得有點過火,誇大了表現空間,我們變得自覺,感到「我」在此空間跳舞,到了這個時侯,空間不再是空間,而是變成了固體,我們不再與空間 一,反而覺得固体的空間是身外离之物,是可觸知的東西。這是首次二元對立的經驗-空間與我相對,我在此空間跳舞,而此寬敞空間是固體的,與我分立的東西。此即「色」或「他」的出生。

於是,發生了一種暫時昏迷現象,我們忘了自己在做什么?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暫停,我們一轉身「發 現」了固體的空間,好像我們從未做過什么,似乎空間變成固體並不是我們造成的。這中間有個全隙,在造成固體空間之後,我們猶如入五里霧中被淹沒,開始迷失 方白,我們意識暫失,然後又突然覺醒。

覺醒之後,我們不肯視空間敞開的,不願去看空間的無礙與通風的特質,我們對其完全置之不理,此即所謂「無明」 ( Avidya ) A是「否定」,vidya的意思是「明」 () ,所以是「無明」。本有的明巳轉變成誤認空間為固體的感知,本有明確、精確、流暢、光輝等特質的「明」,巳變成靜止狀態,是為「無明」的含義,無視於明。是第一蘊的極點,無明色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