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黃國華書評
註:這是現代人對生死虛無的詮釋,透過多邊關係的愛情展示人對存在的虛無的接納、拒絶及徘徊,很細緻而經典的表達,不可多得,我是個大落伍人。
「 一個偉大作家最動人的作品往往是書寫關於自己的種種,無疑地,「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有關村上春樹的青澀歲月的故事,是一本愛的故事,也是本生生滅滅的哲學故事,也是本會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
2010年12月,挪威的森林的電影即將上映的前夕,我第五次看了這本書,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我恰好結束了自己的初戀(22歲),我26歲的時候看了第二 次(那年我娶妻),30歲時候看了第三次(那年我第一次去日本),40歲當我也成為一個作家的時候看了第四次。
一本書會跟著閱讀者一起成長或老邁嗎?
關
第一次讀這本書,我只記得渡邊與直子、綠、玲子和一堆一夜情女生之間的性愛和口交。第二次讀這本書時,我只把重心放在渡邊到底愛哪一個女生?第三次閱讀時,我注意到書中提到的吉祥寺、早稻田,第四次讀這本書時,我偏重村上的絕妙譬喻與特殊的文風。
當人生越來越透徹時,才發現村上在挪威的森林書中透露的是「有離別方能聚首,接受死亡才能重生。」第五次的閱讀,我成長了?還是我老邁了?我讀到了關於生死起滅的心境,讀到了藏在心中許久的年輕歲月。
什麼是挪威的森林?我節錄披頭四的歌詞
I once had a girl,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She showed me her room,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She asked me to stay 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a chair.
I sat on a rug, biding my time, drinking her wine.
We talked until two and then she said, Its time for bed.
She told me she worked in the morning and started to laugh.
I told her I didnt and crawled off to sleep in the bath.
And when I awoke I was alone, this bird had flown.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披頭四(THE BEATLES) 的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歌詞的內容是敘述一名男孩,原以為在街上很順利把到一名女孩,最後卻被對方甩了的悲傷故事。原本男高高興興地要去女孩家,參觀像挪威森林一樣 的女孩房間,結果隔了一個晚上,醒來一看,房間裡早已是空無一物,不見伊人芳蹤。那房間就像是挪威的森林一般,冷冷清清的。仔細回想,昨夜讓自己如此心動 不已的究竟是什麼?會不會充其量只是自己喝醉了酒所做的一場夢而已?那位令人魂牽夢縈的女孩,是不是就像風中微弱的螢火,轉瞬間就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開頭是1987年,時年三十七歲的渡邊徹,在飛機上聽到一曲披頭四的歌「挪威的森林」,自此墜入宛似流水、也似迷霧的往昔回憶裡…。
傳說中,「挪威的森林」 是個巨大的森林,讓人進去了就出不來。對渡邊徹而言,「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歌,是多愁善感、自殺了的前女友直子最喜歡的歌。每當響起這首歌,就讓渡邊 徹回想起大學時代的直子,以及後來遇上野性活潑的小綠。小綠暖暖的體溫,帶領渡邊徹走出了淡淡憂鬱的青春森林。故事以意識流的方式,循序鋪陳出男主角渡邊 徹幽微的心境。
村上春樹如此形容:「1969年夏天渡邊剛滿20歲,心還留在那片草原上,嗅著草的氣息,用肌膚感覺著風,聽鳥鳴叫。….在夏天裡積滿灰塵的山林表面已經 被連日輕柔的雨沖刷洗乾淨,滿是倉翠的碧綠,四下的芒花在十月的風中搖曳著,細長的雲緊貼著彷彿凝凍起來的藍色穹蒼。天好高,一直凝視著時好像連眼睛都會 發疼。風吹過草原,輕輕拂動她的頭髮再穿越雜木林而去。樹梢的葉子發出沙啦沙啦的聲響,遠方傳來狗吠的聲音。簡直像從別的世界的入口傳來似的微小而模糊的 叫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聲音。….」
「那是深得可怕而已,無法想像的深而且黑暗,好像用全世界的各種黑暗所熬成的濃密黑暗。….非常寂靜的松樹林,路上到處散落著在夏末死去的蟬所留下的乾枯空殼。….」
對於渡邊而言,森林裡有夏末死去的蟬所留下的乾枯空殼,蟬的生命相當短促,只有七日,蟬的一生就是為了迎接即刻來臨的死亡,村上春樹在本書描寫了許多的死 亡。如與渡邊、直子有著奇特三角關係的kizuki,kizuki選擇自殺而留下直子與渡邊, kizuki死亡之後,渡邊與直子自然地發展出戀情,然而直子走不出面對死亡的幽谷,緊閉其心扉並且也選擇了自殺。
另一個女主角綠,20歲的人生已經面臨過祖父祖母爸爸媽媽的相繼死亡,同樣面對死亡,對綠而言,她選擇正面去面對,甚至從親人死亡間尋求到身心靈的解脫, 對於綠而言,面對死亡就有如蛻去舊殼而獲重生,但是對於直子,面對死亡卻有如七日之蟬,心靈的幽谷越來越黑暗有如挪威的森林,而渡邊正是在森林的邊緣擺 蕩,時而墮入黑暗的森林深觸,時而點起火光看清楚森林的來途與去路。
這個故事有許多三角關係,第一個是渡邊-直子-kizuki,第二個是渡邊-直子-綠,第三個是渡邊-直子-玲子,第四個是渡邊-永澤-初美,第五個是渡邊-綠-綠的男友。
渡邊似乎是一個矛盾且無法發展正常人際關係的男生,他永遠處於三角之間的曖昧與平衡,他不喜歡世界被絕對的二分,他總是在三角之間才能求取安身立命,但是 只要三角關係缺了一角渡邊就無法作出決定,如kizuki自殺,如直子發病,如綠拋棄其前男友,如直子死亡,這或多或少描寫村上春樹在青澀歲月時的矛盾, 也寫出年少時無法承載周遭世界的無奈。
挪威的森林中,渡邊似乎一直在處於別離-聚首的擺盪,kizuki死亡後直子闖進他的生活,直子離開東京後,綠就出現了,直子死亡後,玲子闖進渡邊的生命 (即便是短暫的)。而直子始終迷失挪威的森林中,她說:「聽到這首歌我會很傷心,會覺得自己好像正在很深的森林迷了路似的,一個人孤伶伶的,好冷,而且好 暗,沒有人來救我。」
死亡的kizuki無形中形成對直子的一種黑暗拉力,直子一步步從哀傷到憂鬱而墮入死亡,渡邊無力也無能拉拔直子從暗黑的力量到生命的常軌,然而,直子也 產生一股力量讓渡邊的生命那麼地無助與離散,即便渡邊還有一股光明的力量-綠在一旁照拂著,然而,最終當渡邊得面對直子死亡的黑暗時刻,能夠讓渡邊從陰沉 的森林深處走出來的卻不是森林之外的光明-這以綠為代表,而是從森林深處一起走出來的玲子,玲子成為渡邊能夠從森林黑暗泥沼中脫離的最後救贖,而不可誨言 的,玲子是渡邊與直子兩個「離散者」之間的感情橋樑,也是彼此之間互相取代的「感情替身」角色,渡邊與玲子最後那場替直子舉辦的喪禮,以及玲子彷彿扮演直 子的靈魂上身的靈媒角色與渡邊的那場最後救贖的性愛,讓渡邊也讓玲子個自能夠走出陰鬱死亡森林。
如果,披頭四所唱的「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幫渡邊最後點起火光看清楚森林的其實是玲子,而挪威森林另一面的美好世界其實是等著渡邊的綠。
『再也不能那麼單純地掌握死(還有生)。死不是生的對極存在,而是潛存在我們的生存之中。』這段話在本書出現兩次,在渡邊對於中學好友kizuki與初戀 女友直子死亡時重複的陳述。村上陳述:「藉由生這件事同時在培育著死,那只不過是我們不得不學的真理的一部份而已,失去所愛的哀痛,只能走過那哀傷才能脫 離哀傷。」
綠對渡邊的愛根本無法化解渡邊的哀傷,因為書中寫著「一個人被留在沙灘,既無力又無處可去,哀傷化為深沉的黑暗將我包圍。」kizuki與直子的相繼自殺離去,對渡邊而言有如青春的離去,而渡邊真正的哀痛應該是源自於「因為直子甚至沒有愛過我啊。」
最後那種渡邊與玲子替直子舉辦的音樂喪禮,是我百看不厭,玲子一共彈了五十一首音樂遙祭直子,這些音樂也讓渡邊與玲子獲得救贖,找到森林的出口,這場相當 經典的橋段是我對電影的最大期待;當最後在上野車站,渡邊送走要去北海道展開新人生的玲子後,在車站旋即打了電話給綠,渡邊終於從所有的三角關係與生死起 滅掙扎出來,看到這裡,總是會想去上野車站,這個挪威的森林的終點站。
註:這是現代人對生死虛無的詮釋,透過多邊關係的愛情展示人對存在的虛無的接納、拒絶及徘徊,很細緻而經典的表達,不可多得,我是個大落伍人。
「 一個偉大作家最動人的作品往往是書寫關於自己的種種,無疑地,「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有關村上春樹的青澀歲月的故事,是一本愛的故事,也是本生生滅滅的哲學故事,也是本會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
2010年12月,挪威的森林的電影即將上映的前夕,我第五次看了這本書,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我恰好結束了自己的初戀(22歲),我26歲的時候看了第二 次(那年我娶妻),30歲時候看了第三次(那年我第一次去日本),40歲當我也成為一個作家的時候看了第四次。
一本書會跟著閱讀者一起成長或老邁嗎?
關
第一次讀這本書,我只記得渡邊與直子、綠、玲子和一堆一夜情女生之間的性愛和口交。第二次讀這本書時,我只把重心放在渡邊到底愛哪一個女生?第三次閱讀時,我注意到書中提到的吉祥寺、早稻田,第四次讀這本書時,我偏重村上的絕妙譬喻與特殊的文風。
當人生越來越透徹時,才發現村上在挪威的森林書中透露的是「有離別方能聚首,接受死亡才能重生。」第五次的閱讀,我成長了?還是我老邁了?我讀到了關於生死起滅的心境,讀到了藏在心中許久的年輕歲月。
什麼是挪威的森林?我節錄披頭四的歌詞
I once had a girl,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She showed me her room,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She asked me to stay 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a chair.
I sat on a rug, biding my time, drinking her wine.
We talked until two and then she said, Its time for bed.
She told me she worked in the morning and started to laugh.
I told her I didnt and crawled off to sleep in the bath.
And when I awoke I was alone, this bird had flown.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披頭四(THE BEATLES) 的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歌詞的內容是敘述一名男孩,原以為在街上很順利把到一名女孩,最後卻被對方甩了的悲傷故事。原本男高高興興地要去女孩家,參觀像挪威森林一樣 的女孩房間,結果隔了一個晚上,醒來一看,房間裡早已是空無一物,不見伊人芳蹤。那房間就像是挪威的森林一般,冷冷清清的。仔細回想,昨夜讓自己如此心動 不已的究竟是什麼?會不會充其量只是自己喝醉了酒所做的一場夢而已?那位令人魂牽夢縈的女孩,是不是就像風中微弱的螢火,轉瞬間就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開頭是1987年,時年三十七歲的渡邊徹,在飛機上聽到一曲披頭四的歌「挪威的森林」,自此墜入宛似流水、也似迷霧的往昔回憶裡…。
傳說中,「挪威的森林」 是個巨大的森林,讓人進去了就出不來。對渡邊徹而言,「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歌,是多愁善感、自殺了的前女友直子最喜歡的歌。每當響起這首歌,就讓渡邊 徹回想起大學時代的直子,以及後來遇上野性活潑的小綠。小綠暖暖的體溫,帶領渡邊徹走出了淡淡憂鬱的青春森林。故事以意識流的方式,循序鋪陳出男主角渡邊 徹幽微的心境。
村上春樹如此形容:「1969年夏天渡邊剛滿20歲,心還留在那片草原上,嗅著草的氣息,用肌膚感覺著風,聽鳥鳴叫。….在夏天裡積滿灰塵的山林表面已經 被連日輕柔的雨沖刷洗乾淨,滿是倉翠的碧綠,四下的芒花在十月的風中搖曳著,細長的雲緊貼著彷彿凝凍起來的藍色穹蒼。天好高,一直凝視著時好像連眼睛都會 發疼。風吹過草原,輕輕拂動她的頭髮再穿越雜木林而去。樹梢的葉子發出沙啦沙啦的聲響,遠方傳來狗吠的聲音。簡直像從別的世界的入口傳來似的微小而模糊的 叫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聲音。….」
「那是深得可怕而已,無法想像的深而且黑暗,好像用全世界的各種黑暗所熬成的濃密黑暗。….非常寂靜的松樹林,路上到處散落著在夏末死去的蟬所留下的乾枯空殼。….」
對於渡邊而言,森林裡有夏末死去的蟬所留下的乾枯空殼,蟬的生命相當短促,只有七日,蟬的一生就是為了迎接即刻來臨的死亡,村上春樹在本書描寫了許多的死 亡。如與渡邊、直子有著奇特三角關係的kizuki,kizuki選擇自殺而留下直子與渡邊, kizuki死亡之後,渡邊與直子自然地發展出戀情,然而直子走不出面對死亡的幽谷,緊閉其心扉並且也選擇了自殺。
另一個女主角綠,20歲的人生已經面臨過祖父祖母爸爸媽媽的相繼死亡,同樣面對死亡,對綠而言,她選擇正面去面對,甚至從親人死亡間尋求到身心靈的解脫, 對於綠而言,面對死亡就有如蛻去舊殼而獲重生,但是對於直子,面對死亡卻有如七日之蟬,心靈的幽谷越來越黑暗有如挪威的森林,而渡邊正是在森林的邊緣擺 蕩,時而墮入黑暗的森林深觸,時而點起火光看清楚森林的來途與去路。
這個故事有許多三角關係,第一個是渡邊-直子-kizuki,第二個是渡邊-直子-綠,第三個是渡邊-直子-玲子,第四個是渡邊-永澤-初美,第五個是渡邊-綠-綠的男友。
渡邊似乎是一個矛盾且無法發展正常人際關係的男生,他永遠處於三角之間的曖昧與平衡,他不喜歡世界被絕對的二分,他總是在三角之間才能求取安身立命,但是 只要三角關係缺了一角渡邊就無法作出決定,如kizuki自殺,如直子發病,如綠拋棄其前男友,如直子死亡,這或多或少描寫村上春樹在青澀歲月時的矛盾, 也寫出年少時無法承載周遭世界的無奈。
挪威的森林中,渡邊似乎一直在處於別離-聚首的擺盪,kizuki死亡後直子闖進他的生活,直子離開東京後,綠就出現了,直子死亡後,玲子闖進渡邊的生命 (即便是短暫的)。而直子始終迷失挪威的森林中,她說:「聽到這首歌我會很傷心,會覺得自己好像正在很深的森林迷了路似的,一個人孤伶伶的,好冷,而且好 暗,沒有人來救我。」
死亡的kizuki無形中形成對直子的一種黑暗拉力,直子一步步從哀傷到憂鬱而墮入死亡,渡邊無力也無能拉拔直子從暗黑的力量到生命的常軌,然而,直子也 產生一股力量讓渡邊的生命那麼地無助與離散,即便渡邊還有一股光明的力量-綠在一旁照拂著,然而,最終當渡邊得面對直子死亡的黑暗時刻,能夠讓渡邊從陰沉 的森林深處走出來的卻不是森林之外的光明-這以綠為代表,而是從森林深處一起走出來的玲子,玲子成為渡邊能夠從森林黑暗泥沼中脫離的最後救贖,而不可誨言 的,玲子是渡邊與直子兩個「離散者」之間的感情橋樑,也是彼此之間互相取代的「感情替身」角色,渡邊與玲子最後那場替直子舉辦的喪禮,以及玲子彷彿扮演直 子的靈魂上身的靈媒角色與渡邊的那場最後救贖的性愛,讓渡邊也讓玲子個自能夠走出陰鬱死亡森林。
如果,披頭四所唱的「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幫渡邊最後點起火光看清楚森林的其實是玲子,而挪威森林另一面的美好世界其實是等著渡邊的綠。
『再也不能那麼單純地掌握死(還有生)。死不是生的對極存在,而是潛存在我們的生存之中。』這段話在本書出現兩次,在渡邊對於中學好友kizuki與初戀 女友直子死亡時重複的陳述。村上陳述:「藉由生這件事同時在培育著死,那只不過是我們不得不學的真理的一部份而已,失去所愛的哀痛,只能走過那哀傷才能脫 離哀傷。」
綠對渡邊的愛根本無法化解渡邊的哀傷,因為書中寫著「一個人被留在沙灘,既無力又無處可去,哀傷化為深沉的黑暗將我包圍。」kizuki與直子的相繼自殺離去,對渡邊而言有如青春的離去,而渡邊真正的哀痛應該是源自於「因為直子甚至沒有愛過我啊。」
最後那種渡邊與玲子替直子舉辦的音樂喪禮,是我百看不厭,玲子一共彈了五十一首音樂遙祭直子,這些音樂也讓渡邊與玲子獲得救贖,找到森林的出口,這場相當 經典的橋段是我對電影的最大期待;當最後在上野車站,渡邊送走要去北海道展開新人生的玲子後,在車站旋即打了電話給綠,渡邊終於從所有的三角關係與生死起 滅掙扎出來,看到這裡,總是會想去上野車站,這個挪威的森林的終點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